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小莫影評

小莫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3-03 01:06:51

Ⅰ 紅磨坊的影評

《紅磨坊》(Moulin Rouge)導演巴茲魯曼(Baz Luhrmann)的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William Shakespear』s ROMEO & JULIET)將莎士比亞古典英語的口白配上現代時空造型,輔以MTV式的快速剪接及暴力美學,形塑相當強烈的視覺風格。《紅磨坊》一開場,也是令人目不暇給的剪接及鏡頭移動的特效,畫面在口白中不斷切換,宣示本片極為形式化的風格。導演創造了1900年兼具頹廢與奢華的巴黎蒙馬特區,豪華的夜總會與破舊的小旅館中間隔著磨坊的風車,華麗的布景,夢幻的色彩,本片場面調度充滿表現主義的風格,尤其是以模型撘制的巴黎城市遠景及各式建築物。電腦控制的鏡頭在各個場景迅速移動,或者從故事迅速抽離至遠景,這種不可思議的鏡頭移動再再提醒觀眾這不過是一部電影

而導演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他對歌舞片形式魅力的掌握與表現。在片中所有的歌曲都不是原創,而是在各種類型的歌曲中拮取,或拼貼或換歌詞而成。第一首歌《The Sound of Music》正是《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的第一首歌,不但充滿致敬意味,還宣示歌舞片中音樂使用的本質,而歌曲出現是當眾人正為劇情創作爭論不休時,主角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開口唱出,解決所有爭議。這便是本片歌曲使用的重要目的!除了抒發情緒、交代情節外,利用唱歌解決一連串的麻煩。最爆笑的莫過於紅磨坊老闆(吉姆布洛班特Jim Broadbent)為掩飾莎婷(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的行蹤,竟向公爵唱出《Like a Virgin》,後來還使得公爵不自主合唱,兩個大男人一起共舞。

莎婷出場的歌曲,融合了瑪麗蓮夢露的《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瑪丹娜(Mondana)的《Material Girl》,甚至Nirvana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導演雖然沒有原創歌曲,但他選擇了符合劇情的歌曲,充分表達劇中人的心態與感情,甚至顛覆或引申歌曲的原意,產生深一層的戲劇效果。而且歌曲的選擇從音樂劇、流行到搖滾、另類,都可以看到巴茲魯曼對各類型歌曲的嫻熟與掌握。

也因為恰如其分的歌曲的包裝,使得本來非常平凡的愛情故事便得相當動人:克利斯汀(伊旺麥奎格飾)對莎婷唱出的《Your Song》成了本片最動人的抒情曲,配合伊旺麥奎格雄混沙啞的嗓音,效果竟比原唱愛爾頓強(Elton Jon)深情數倍;克利斯汀爬進象房所唱《Elephant Love Medley》,也在克利斯汀與莎婷一人一句的歌唱交手中,終於兩人琴瑟和鳴,成為兩人定情的重要歌曲,組曲也是採用多種歌曲拼貼,甚至最後《I Will Always Love You》結合炫麗的幻想畫面,達到視覺與聽覺特殊的效果。

後來莎婷被迫與公爵見面,克利斯汀內心被嫉妒啃咬,舞者所唱The Police 的《Roxenne》探戈版,述說風塵女郎的不可信,交叉剪接克利斯汀更加心浮氣躁,反而碰到莎婷與公爵,兩廂感情的掙扎,唱出兩人約定之歌,三方面的交錯,個人認為這是本片歌曲使用效果最好的橋段。

Ⅱ 求小畢的故事 影評

以下全部轉載自豆掰、、、、、、、、
小畢的故事 小畢的故事 (1983)
導演:陳坤厚
編劇: 侯孝賢 / 丁亞民 / 朱天文
主演: 崔福生 / 鈕承澤 / 顏正國 / 禹黎朔 / 鄭傳文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閩南語 /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3-01-29
片長: 100 分鍾
又名: Growing Up
IMDb鏈接: tt0085695
劇情簡介

朱小帆(禹黎朔)見證了鄰居男孩畢楚佳(伊繩祖、鄭傳文、鈕承澤、庹宗華)的成長過程。
為了讓小畢更好的成長,受騙懷孕又遭遺棄的畢媽媽(張純芳)在他六歲時嫁給了從大陸到台的年近五十歲的公務員畢大順(崔福生)。畢大順對小畢視同己出,教他寫字讀書,准備把他培養成大學生。然而因為被人看成「拖油瓶」,小畢與他的關系十分疏離,更不惜為了氣他,做出偷漫畫書、早戀、偷便當、和別人爭強鬥狠等舉動。一件與錢有關的事,令畢大順和小畢的關系降到最低點,畢媽媽在左右為難之際選擇用極端方式激勵小畢,讓他看清更為豐碩的生命意義。
獲獎情況

1983年 金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導演 陳坤厚
1983年 金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影片 陳坤厚
1983年 金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男配角(提名) 鈕承澤
短評

少年的不安分,保留回憶,用苦痛和對抗自省。

朱天文的原著故事干凈自然,電影倒是情節劇的很傳統,夾著巧妙細節。你能看到青年侯孝賢和朱天文對劇本情節的用心細致,以及不可避免的台灣鄉土情節劇的籠罩。好幾處戲劇化的轉折。相比用來做侯孝賢風格的溯源,我認為朱天文的脈絡更明了。

影評

想起,珍惜

四季還在風車的輪轉里,光陰的故事悄然繼續,台灣新電影從《光陰的故事》出來,就是1983年陳坤厚、侯孝賢、朱天文三人合作完成的《小畢的故事》,終於在這個悠長假期里,懷著超乎一般期待的激動找到了《小畢的故事》,看了段曾經身邊人相似的成長後,竟是有幾分難言。

不是恍如昨日的心碎,也不是無能為力的張望,《小畢的故事》的敘述者——朱小帆說:「在生活里的瑣瑣碎碎,不管是愉快的、憂愁的,在很久很久以後,想起來卻都是珍貴的,而且愈演愈精,愈久愈真……」。故事用第三人稱來講述,朱小帆——小畢的鄰家女孩,從小默默地注視著小畢,與他一同成長,因為是同齡人,沒有老套說教,也沒有苦口婆心。低低的旁白都使得故事帶著一種不經意回首的滄桑。相比侯孝賢後來自己導演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小畢的故事》顯得輕鬆了很多,而且也更容易讀透,不帶自傳性質,也毫無獵奇的可能。

小畢的性格,也許小學四年級時成績單上的「桀驁不訓」四個字已經可以預見他往後成長的酸澀,對於這一切,旁人並不是愛莫能助,小畢爸爸和媽媽都是對他一再的忍讓,不發脾氣,也不打罵,甚至也疼愛有加。但是到上了國中,他變得難以收斂,成了一個小混混:追女孩子、搶別人的東西、打架、抽煙,那個年齡值得好奇和沖動的事情他都一一在重復。

多年後,小學同學會上,一身戎裝的小畢英俊迷人,當故事外的我們和敘述者朱小帆一起感慨的時候,可能你的青春故事裡也有那樣的千穿百孔、悲欣交集,可以不盡相同。

《小畢的故事》是一部美麗詩意的青春片,在這個世界上的不同角落,每個人都有相似的青春,成長的喜悅與困惑、痛楚與收獲,在膠片影像的記錄上更是有著不同的手法。無疑,它可以包容了很多人的青春。

再做為一部成長片,《小畢的故事》帶著明晰的感染力,沒有刻意的說教,從片子開始小畢媽媽結婚那娓娓道來。看著小畢在年少日子裡,幫家裡人貼偏方的紙頭,然後讓同學們一個個念過去,委實感動得可以;放學時男孩子惡作劇去按每家每戶門鈴,一路的歡蹦亂跳,並無反感的痕跡;小鎮街頭巷尾的道路上,男孩子們玩彈珠,女孩子們在跳橡皮筋。一切切,又夢回從前。

感動,是因為成長,無奈,是因為失去。故事的同名原著是台灣地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也是朱天文小說成功改編的例子。不會因為教育色彩而帶來刻意和做作,因為故事是那麼真實,真實到和很多人的記憶有無數吻合。

結婚時紛飛亂彈的炮紙,一席人圍坐的桌子,再到一脈相承的禮俗,教訓孩子的話語以及長大後童年夥伴重逢有點陌生的一笑,太像我的家鄉,太像我的成長。

甚至突然發覺,太多台灣新電影里的蛛絲馬跡,都有著自己身上的某些影子或者說投射,這不是信手拈來,而是記憶深處的某些共鳴。已顯粗陋的畫質前,辯識不出曾經的年少萌動,稚嫩面孔里,依然是你天真的雙眼。禹黎朔「有一個故事……」的歌聲中,帶回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每個人,歡笑得開顏;那之後,感動得心酸。

熱風帶著潮濕的水汽在游竄,淡水河口的老榕樹,納涼的老人搖著蒲扇,樹蔭下孩時的你我在嬉玩中忘記了時光。可以有《童年往事》里夏日的鳴蟬,也可以有著《戀戀風塵》里依稀沉寂的遠山,指望,指望。那海水一次次地沖刷著海灘,小畢在年少歲月里肆意地成長,留下著模糊的腳印一串串。

2004.10

Ⅲ 經典大片的影評

1976年的那部《中途島》中,由於技術條件限制,不得不從美國電影《東京上空30秒》、《虎!虎!虎!》、日本電影《太平洋の嵐》、二戰新聞影像、甚至英國電影《不列顛空戰》中借用了大量的海空大戰影像鏡頭,這些鏡頭清晰度和色調五花八門,甚至武器型號也和中途島之戰不符合。至於老版電影自己拍攝的場面,很多是在美國「列剋星敦」號和「奧里斯卡尼」號航母上完成的,令眼尖的軍迷感到出戲。然而,時代變了,《決戰中途島》藉助電腦特技技術,肆無忌憚地製作出以假亂真的場景,特別是戰機戰艦的近景。什麼航母滿舵轉向,大機群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穿梭,SBD式俯沖轟炸機的機尾機槍手與零式戰斗機激戰,華麗的海空大戰似乎就在眼前。
這部電影的定位是動作片,不是軍迷追捧的戰爭片,從動作片角度來看,這部電影隔一段時間就有一段精彩的戰斗,從這個意義上是合格的。典影放出的預告片劇照中有一個美國飛行員和一個黑頭發的女性角色隔著鐵圍欄痛苦對視的鏡頭。但是《決戰中途島》沒有重現老版電影中美軍飛行員和美籍日本女人談戀愛的虛構情節。這個情節主要是在反對越戰的民眾情緒范圍中,討好酷愛「反戰」和「人文精神」的觀眾。大部分導演在拍攝這種類似於歷史紀錄片的電影時都會對歷史進行一定的加工,我國的導演拍戰爭片就喜歡把反派拍的傻一些。但是看了《決戰中途島》後,發現反派也確實是有智商的,導演在重點拍攝美國太平洋艦隊勝利時,也沒有忘記對日本做出決策的合理性做出解釋,這一點確實不錯。
影片宏大敘事手法確實做的不錯,蜻蜓點水般提一提前後幾十年的歷史,交代前因後果;重點講述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戰役;從飛行員視角,指揮部視角,士兵家人視角多角度敘事,敘事豐滿而立體;最後輔之以日本國,中國的一些鏡頭,拓展了影片的空間縱深感。全片看起來宏大而不散亂,有點有面,十分不錯。

Ⅳ 求電影《小武》影評

在香港第二屆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中,攜《小山回家》榮膺優異獎的賈樟柯偶遇將來成為他御用的留洋攝影師餘力為,兩人詳談甚歡並相約合作一部長片。而後,回到故鄉汾陽的賈樟柯目睹成長小鎮的驚天巨變,少時玩伴的人情世故,他寫下了名為《靳小勇的哥們,胡梅梅的靠山,梁長有的兒子:小武》的劇本(後被易為《小武》),作為他所在的青年實驗電影小組的首部長片,影片完成後在國際影壇聲名鵲起。那一年,賈樟柯28歲。作為中國電影「第六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賈樟柯的《小武》遵循著此一類青年導演的獨有風格——強烈的紀實性和對微觀中國的個體表達。放棄了,並且也無能力對宏觀的官方的主流的社會事實進行講述的賈樟柯,將自己身處的時代投射到周遭的小人物,甚至邊緣人物身上,折射出的是一群遊走在正邪之間,身份界定模糊的一代人面對原始道德和新興觀念的矛盾:《小武》中的男主人公,自覺地慾望來自貧困造成的對金錢不正當的渴望,而成為故事脊椎的不自覺慾望則是那種植根於風井市儈卻無比真誠的哥們義氣,於是在少時玩伴靳小勇的婚禮上,他頂風作案想要實現在小勇婚宴上送給他以斤計算的份子錢的承諾,但「遵紀守法」的靳小勇並不領情。《小武》的革命顯然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在技術上,賈樟柯摒棄了電影學院對錄音系的學院派要求,反其道而行之地將大量現場噪音混錄在影片的背景聲中,以造成足可亂真的真實感,這一實踐近乎花去了他整部影片預算的百分之三十,而原來專科出身的錄音師因為墨守陳規被賈樟柯辭退。就連法國《電影手冊》的一眾挑剔的筆者,都在看到《小武》這一妄為的創新手法時交口稱贊,甚至將其比喻為自己的祖師爺讓-呂克.戈達爾,終了還要加上一句「當然,他比戈達爾要聰明」。在內涵上,賈樟柯同樣將第六代的浪潮推向了第一個高峰,一方面,賈樟柯的電影永遠飽含著對故土濃厚的眷戀,另一方面,因為眷戀而對所謂的現代化進程形成的抵觸和不安,則成為了《小武》的另一個主題。對於小武這樣一位「手藝人」來說,一個行將被「法制化」的城鎮,在意識形態的裹挾下,古老而陳舊的違法行為被當街宣判,而好友靳小勇這樣以新興的不法手段牟取暴利的生意人,卻連新婚都要被地方電視台大張旗鼓的報道,身處這樣一個風雲際會變幻莫測的現實世界,孤獨的小武斷然走向滅亡,他渴求的愛情也終究化為泡影。然而毋庸置疑賈樟柯導演對主人公的態度是同情的,他只是將梁小武的遭遇塑造成失意的年輕人,安靜的呈現在電影中。在影片結尾處,小武被手銬拷在街邊,圍觀群眾無數,一個故意穿幫的主觀鏡頭,讓周遭的看客的目光與正在觀影的人們相遇,我們眼中窺到的麻木與無奈正是小武當時的心境,這個絕妙的設計已然成為經典,而背景聲中販賣的新型錄音機里播放著當時的流行音樂:屠洪綱演唱的《霸王別姬》,「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盪盡綿綿心痛」的唱詞充分展現了賈樟柯對人物的態度:一個行將逝去的戰國英豪,和一個失手被捕的無業小偷,在人生最低谷的那一瞬間,他們同樣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同樣視死如歸,但傳統的道德和正邪的約束對他們已無效力,他們是歷史長卷中屹立不倒的悲情英雄,因為,他們是那樣鮮明的烙印,活生生的打在一個時代的注腳上。

Ⅳ 陷阱致命的誘惑影評

有關於這個情色劇情片的情色鏡頭片段完美融合這個劇情的鋪墊講述!首先男主驅車來到這個荒山野嶺小路上附近只有幾座民房想找一個小旅館吃飯休息一晚再走。不料被這個小旅館的女主人也就是我們的女主看見並想成為自己的獵物,起初是試探性的套話,接著就是利用自己的美貌身材和話語慢慢的勾引他 然後看男主的表情以及猜他的心思。

劇中的幾次女主語言和身體刺激他的鏡頭足以表現,之後女主故意設計利用也就是讓大部分觀眾看不懂的啞巴勿讓男主以為啞巴對她有企圖的強jian畫面, 好能讓男主產生出於保護柔弱女性的意識關愛離不開她。後面幾次女主故意在人群面前避開他甚至否定他問昨晚發生的事,然後在兩個單獨處的時候又用身體親近他為了就是讓男主對她產生到底是真實還是夢。

讓男主思維混亂也是為了圈住他,就這樣讓男主慢慢的步入她的計劃之中。到了最後女主已男子強jian她為由謊稱自己懷了他的孩子要殺死男主《這里是故意讓那個啞巴走進屋子看到讓他對女主進行傷害》男主這里想解釋但啞巴一心認為他要傷害女主兩個人起了爭執互相毆打起來。

最後被男主打昏《應該是沒死》然後男主這時才完全知道女主就是為了勾引他是想害他而逃到河邊此時男主身上傷痕累累經過河流又冷,此時的男主回想起之前發生的那些事對自己後悔莫及並露出了絕望的笑容!鏡頭轉回女主此時滿臉微笑滿意的笑容《注意臉上的血》 換了干凈衣服繼續等待他的下一個獵物同樣的情色陷阱誘惑。

故事看了兩遍 剛開始沒弄明白女主為什麼要殺男主 後來從一些細節中,漸漸覺得影片跟一些歐美的變態殺人電影有一點像,只不過歐美的變態是男人,而這部換成了純情的女主。其中導演有暗示,就是男主聽到女主看電影嬉笑不止時 (電視畫面中應該是《德州電鋸殺人狂》) 完全沒有被電影中的情節所驚嚇,還說他們很傻。意在指追逐殺掉恐懼的人們給女主所帶來的樂趣。

Ⅵ 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影評範文

孔雀的電影裡面最好的一場,就是在開頭,姐姐在拉手風琴,背後開水壺偷偷的噴出熱氣,在遠處一個老人枯坐著,這一場可謂完美,首先畫面很漂亮,姐姐白衣黑裙,黑白琴鍵,長長的走廊很有縱深感,其實很好聽,姐姐拉手風琴不太熟練,但很抒情,背景里還有水開的聲音,再次也是最好的一點,是把姐姐這個角色的心理性格的主要特色展現出來了。

Ⅶ 求《偉大辯手》影評

- Who is the judge? 誰是裁判?

- The judge is God. 裁判是上帝

- Why is he God? 為什麼是上帝?

- Because he decides who wins or loses not my opponent.

因為他決定誰勝利,誰失敗,而不是我的對手

- Who is your opponent?誰是你的對手?

- He doesn't exist.不存在

- Why does he not exist? 為什麼不存在?

-Because he is a mute distant voice the truth that I speak.

因為它不過是反對我所說真理的聲音

- Speak the truth! 只說真理

- Speak the truth! 只說真理



以上是影片分三次高潮表現主題的台詞,是威利學院辯論隊無往而無敵的辯論宣言。電影里托爾森在訓練辯論隊對手不存在的主題宣言演說場景時,托爾森影帝一樣行舟湖中,四位辯手一律口含異物進行吐詞訓練。也許,我們在言說主題時,常常是有所克制且雙關隱含的。這就是說,我們在開口時,並不會全力放開言語的出口,我們會有所收斂,這口中所含之物也許代表言語除表層以外,更有著雙關與深層次的意義,這也許是辯論,更是言語的偉大與奧妙。

電影本身,不只是激情之作,更是一部偉大與野心之作。

那個著名詩人托爾森,由丹澤爾.華盛頓主演,不只是綽約詩人的風采,更有翩翩領袖的氣度。他將羅威由粗暴的勇敢訓練教育至賢良並找回失落的理性思想:Keep the body, take the mind (留下身體,取走思想) .不只是我們想要的。

Speak the truth. Words are swords.言說真相,話語如劍似戟,更是電影最激情與偉大之處。

小法默因目睹托爾森集會那一場騷亂,回家後在父親面前沉默著不能述說真情時,面對博士父親的責難,小法默的回擊也是非常強勁有力的。他機智列舉了父親在黑人不公正事件中的屈辱事實來搏擊。「我沒有做錯為什麼要道歉?就像你沖那個養豬的農民一樣道歉嗎?」

在影片最後,哈佛大學辯論場上,在辯論「公民的不服從比正義戰爭更有力」時,小法默在關鍵的最後一辯時,再次採用如回駁父親一樣的方式,用親歷的黑人私刑焚燒事件與對手作了最強有力的反擊。言說真相,就讓話語附上刀劍的力量。

不過,這還只是辯論本身。再上升一個高度,那便是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傳奇。除了羅威是個虛構的人物之外,托爾森、小法默、薩曼沙,不只是辯論隊保持十年長期不敗的紀錄,而且他們各人的成就都達到了自身理想的高度。哈佛大學辯論的七年後,1942年,小詹姆斯.法默創建了種族平等國會,成為民權運動的領袖。1 961年,薩曼莎.布科成為了律師。梅爾維爾.托爾森成為世界出名的詩人。他繼續在南方德克薩斯農民工會工作,1936年年底,一共在7個州有31000成員。連續10年,維利學院辯論隊一直保持不敗。

----誰是你的對手?

---對手不存在。

辯論背後的真相是,他們所極力維護與辯論的主題與真理都在事實中得到真正體現,因之,它才可言說證明話語本身如刀似劍的真正力量。

老詹姆斯博士在郊外野餐時遇到白人農民訛詐而在兒子小法默眼底下飽受屈辱。但是,在組織非暴力有序反抗從而解救托爾森的那個場景里,他如甘地一樣非暴力的策略卻最終為他贏回了力量與尊嚴。這里,也與電影《撞車》里黑人因種族歧視而飽受屈辱的一幕幕有莫大的不同。

最有風採的激辯場景:是薩曼沙辯論黑人應當被允許進入州立大學學習那一場,以及片尾小法默在哈佛大學辯論「公民的不服從比正義戰爭更有力」那一場------

聖.奧古斯丁說過:

St. Augustine said:

"An unjust law is no law at all."

Which means

I have a right, even a ty to resist.

With violence or civil disobedience...

You should pray I choose the later.

「不公正的法律根本不能稱之為法律」

也就是說我有權利,甚至是責任來反抗

是用暴力?還是用公民的不服從?

你們應該祈禱,我選擇了後者。



這最後一段鏗鏘有力的陳詞,是列舉了他們親眼目睹黑人被處私刑後的屈辱事實來言說的。辯論隊不只在話語本身戰勝了哈佛大學校隊,意義更深的,是小法默等一干辯論的辯手此後一生中致力於爭取黑人種族平等的事業,並為真正贏得黑人的尊嚴取得最後的勝利。言語不只在言語本身得勝,更在行動中取勝並得以兌現。

影片不只有力量與激情,還兼有詩心與柔情,它文字上的美麗讓人領略到英語語言文字那抑揚鏗鏘的氣勢與風采;它讓人激賞辯手演講的口才與雄辯,同時也領略到黑人演員那十分出眾的神采。



I am------the darker brother.我是一位黑人兄弟------

I live,and I eat well,and I grow strong. 我吃得香住得好,我十分強壯;

Besides, they'll see how beautiful I am.你們已然看到,我是多麼的美。

How beautiful I am. 黑人兄弟,有多麼的美。

這種美,在丹澤爾.華盛頓咬煙斗的姿態里,也更在影片末尾那個鼎盛輝煌背後一轉身獨自離開的安靜背影里。

Debate is blood war,it's combat.辯論非常嚴酷,是嗜血的戰爭。

Your weapons are words. 你的言辭就是你的武器。



傳奇傳主之一是美國最有成就的詩人梅爾維爾.托爾森,因之電影里優美的詩句也俯拾皆是:

Beauty----

I heard the Old Man say

all that is beautiful drifts away...like the waters.

關於美:

我聽到很老很老的人說

美像水一樣會流逝



History----

History is a nightmare from I'm trying to awake.

「歷史是個噩夢,我一直想從中醒來」

自憐

Self-pity----

I never saw wild things sorry for itself.

「我從來沒見過粗野的事物感到自憐」



Hating you

shall be a game...played with cool hands.

Memory

will lay it hands...upon your brest.

And you will understand my hatered.

痛恨你

是需要用冷靜的雙手玩的游戲

記憶

會把手放在你的胸膛

你會明白我的恨從哪裡來



激情勵志擲地有聲的鏗鏘話語:

what do we do here?

We do we have to do,

so we can do we want to do.

What do you have to do right now?

我們在干什麼?

我們必須完成自己必須做的事

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現在必須做的事是什麼?



When I was a child

I speak as a child.

I understood as a child.

I thought as a child.

But when I became a man

I put away all childhood things.

我還是幼童的時候

說話像幼童

理解事物的能力像幼童

像幼童那樣思考

當我長大成人

我收起了所有幼稚的行為



We must impress of our young people.

That there will be difficulties that they faced.

They must defeat them.

They must do what thay have to do...

...in order to do what they want to do.

Eca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The way out of ignorance!

The way out of darkness Into the glorious light.

我們必須打動我們的年輕一代

告訴他們,未來將面臨著很多困難

他們必須克服困難

他們必須完成自己必須做的事

為了做了自己想做的是

教育是唯一的出路

Ⅷ 《搜索》專業影評

藍秋綻放,是否有人再次演繹電影搜索
坐在漆黑的電影院,看著藍秋慢慢走近,優雅淡然。這樣一個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女子,告訴了我們

生命短
暫,我比煙花燦爛



一個女生低低的問旁邊的朋友

葉藍秋為什麼要死?葉藍秋為什麼要自殺?


為什麼要死?我也一直在想。
是因為絕症和無盡的指責?那麼堅強無畏的她,怕什麼無端的謾罵?

藍秋不怕,我卻是怕了的。媒體是個可怕的東西,葉藍秋只不過坐了一次公車,這次的公車之行很不幸的
沒有讓坐,更不幸的是她沒讓坐這件事被媒體報導了。然後,

不讓坐

事件被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嘲諷、
謾罵接踵而來
……
我開始害怕,害怕哪一天,我不小心掉了紙屑、踩了貓咪,會不會也被一個隱密的鏡頭拍
到,然後被人圍追堵截?我在想,我是不是要從這一天開始,坐公車、乘地鐵只能站在角落裡,沒有坐下
的權利?

我沒有葉藍秋堅強果斷,被孤立羞辱之後,我可能一天也堅持不下去!

我想像自己變成《搜索》里的每一個女人,毅然走出

幸福婚姻

的莫小渝,感受份勇敢。聰明又陰暗的陳
若兮,感受事業愛情又失的可憐。千忍萬忍的楊佳琪,感受逆襲的快感
……
唯獨不願變成葉藍秋。

我要戒掉微博,因為我怕自己會成為殺死

葉藍秋

的千萬個劊子手之一。我要戒掉

正義感

,因為我怕自
己成為披著

道德

外衣的潑婦。我要戒掉

良知

,因為我怕自己會在一個有明媚陽光的日子追著無辜之人
做著毫無意義的聲討。

我只要在這里,輕鬆快意的生活,臉上帶著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的笑容。

電影播放時,有個鏡頭葉藍秋的臉在屏幕中橫著出現,我前面的一位女生也跟著歪著頭看過去,邊看邊贊


真美啊!


是啊,真美啊!美的讓我們一下子發現了那些喊著道德謾罵之人的醜陋。若是你我都安靜淡然,那麼美的
風景,隨處可見!

藍秋的微博叫

藍秋綻放

,在她離開之後,楊守誠還在更新,一直更新
……

不知道,藍秋綻放之後,是否有人再次演繹另一部叫《搜索》電影?

Ⅸ 求兩小無猜的影評

法國電影「芳芳」(Fanfan 1993)中的亞歷懼怕愛情被情慾所吞噬,於是只能隔著牆壁窺視美艷的芳芳。要不是芳芳砸爛那面鏡子,他還站在愛情的對岸駐留。他們用日復一日的重新求愛保持愛情的溫度。藉此宣告了愛情不只是細水長流,不只是一蔬一飯間的淺笑低語,不只是溫柔的、美好的、單純的。它如暴風般席捲而來,鋪天蓋地的逼近,散播著瘋狂的瘟疫。你會看到它的翅膀與天空擦出火焰光芒,一路燃燒,勢不可擋,那熱度在半空中就燒幹了一場即將傾盆而下的大雨,形成了一張密網,拍打著你的心。在《第十二夜》中,伊利里亞公爵甫一出場就道出對愛之激情的渴望:「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彈奏下去吧;讓我無節制地食用,過量地食用,直到慾望作嘔,然後消失。」當人們唱著愛情溫柔的小夜曲時,卻忽略了它也是荊棘,罩著歡愉面具的魔鬼,粗暴地吞噬快樂,專橫地掠奪時間,野蠻地刺傷試圖靠近它的人們。

倫敦的一場相遇造就了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他在二十三歲的時候遇見了茉德•岡,短短九天的相處開啟了葉芝綿延一生的愛情之傷,也翻開了一章動人的愛情詩篇。一百多年後,戀人們還在從葉芝的詩中尋找愛情的福音。時代不停變化,戰車馬蹄的轟鳴都已掩入黃土,那份熾熱的狂戀留下的餘音卻仍舊在每個人的心中回盪、顫動。那時的葉芝不知道今後是否還會有幸重遇面前的女子,只能緊緊盯著她,渴望能把這副面容鐫刻進靈魂的最深處。狂熱的愛意將他幾乎焚燒成灰,化成一陣嘆息的煙塵。後來,葉芝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茉德•岡,卻未能得償所願。愛情的荊棘包裹著葉芝的心,刺出的鮮血流淌在他每部為茉德•岡所作的詩文中。茉德•岡曾說世界將感謝她沒有嫁給葉芝。這句近乎殘酷的話,道出了葉芝詩歌中那一直燃燒著的激情的真諦。

都說時間是愛情的致命傷,婚姻則是將其屍體保存的棺木,距離最終灑上一捧哀悼的黃土。這么說未免武斷,但瑣碎的生活確實磨鈍了愛情的光芒,讓它由璀璨的星星變為一塊普通的石頭。愛情變幻莫測的獰笑卻能將其本質剝離出生活的枷鎖。就像王爾德接受審判期間寫給戀人的信中所說:「歡樂隱藏了愛,但痛苦卻揭示出愛的本質。」強烈的愛讓他把監獄的酸苦水變成瓊漿,撫慰了他孤獨的傷口。他的哭泣與快樂同在。牢獄之災與流放就像一把火把他焚毀,灰燼中剩下一顆依舊嚮往愛的水晶之心。即使他的愛不斷傷害他,背棄他,他仍渴求愛,他無法要求世界接受他,但卻可以輕易推開愛的大門。那個男孩毀滅了他的生活,他卻因此更加愛他。哪怕這註定是出悲劇,他也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他得了愛的瘋病,你笑他、罵他,把他扔進地獄,愛情仍舊可以在他心中開出花朵。

「兩小無猜」(Jeux d'en fants 2003)就是這樣一個交織著痛苦與歡愉的愛情故事。它純粹、簡單,容不得瑕疵,從頭到尾充滿激情,註定燃燒至死。不要妄圖從中糾結出道德與倫理,面對已無感情的婚姻與伴侶,愛情是最殘忍的劊子手。它是「美麗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萬惡的聖人,庄嚴的奸徒,裝訂精美的邪惡之書」。曾經,安小姐一次次拋下為她赴湯蹈火的男人,撲向那隻大猩猩的懷抱,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寫下跨越世紀的瘋狂愛情宣言。在現實生活里,「金剛」無疑是一個童話,但是在愛情的瘋狂故事集中,它只是平常的一頁。

蘇菲和朱利安的初遇混合著恥辱與憤怒的情愫。蘇菲被同學欺負,說她是「波蘭豬」;朱利安拒絕接受母親身患重病的事實。一個小小的賭局讓所有難題變得迎刃而解,在生活的沙漠中開辟出一塊綠洲。他們比著做大膽的舉動,說驚世駭俗的話,做不符合年齡的事情。重病的母親跟朱利安打賭她會飛行,她贏了,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蘇菲和朱利安一生都在打賭,賭局讓他們親密,也成為了他們在愛情面前望而卻步的擋箭牌。因為在過於眩目的馬戲團焰火中,很容易掩藏心中的悸動與不安。賭局是小丑的戲服,色彩斑斕的衣服帶給人快樂,掩藏了油彩下的真實。

小朱利安在為母親的去世哭泣時,蘇菲帶著花環出現在墳墓上方,身披天堂的亮光,哼著「玫瑰人生」的曲調,為墓地吹來春天的芳香,驅散了死亡的陰霾。朱利安笑了,眼中還含著淚光。他幼小的心還不知道那股幸福的暖流來自何方。蘇菲向墳墓扔下一朵雛菊,播下了愛情的種子,這種子沿著生活神秘的河流,迂迴曲折,誰都看不到它將來會流向何方,長成什麼樣的大樹。自母親過世後,他們就睡在一張床上,各自睡在兩頭,這種親密的距離彷彿在預示他們永遠在愛情的追逐中咫尺天涯,在情感的兩極交互而過。而他們之後的愛情旅途中,也確實非愛即痛,非笑即哭。蘇菲不敢先說愛,害怕朱利安認為這只是場游戲;朱利安不敢表達內心的感情,兀自囚禁在自責與怯懦中,他依舊不明白心中的幸福暖流是愛,還是僅僅是荒唐的賭局帶來的快感。他只能追著汽車,讓愛情的告白淹沒在車輪的轟隆聲中。

當長大的蘇菲將內衣套在衣服外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學校里時,他們的關系進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以前他們是想成為成人的小孩,現在他們是永遠停留在童年的成人。這個賭局和其他任何一種賭博相同,讓人上癮,他們也和其他的賭徒一樣沾染了惡習——想贏的慾望超過了愛情。其實只要把對方擁抱入懷就能從此幸福美滿了,但是他們就偏要贏,偏要爭當愛情里的暴君,爭當上游,戰勝愛情。於是,蘇菲說他永遠傷不了她的心,他就偏要處心積慮地刺傷她的真心。他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脫下褲子,敢從疾馳的汽車下撿回了旋轉木馬盒;她敢站在狂嘯而來的火車前,敢從冰冷的河底撈出旋轉木馬盒;他們敢作敢為,他們無所不能,但卻沒有人敢說「我愛你」。他們的舉動越是瘋狂,就越是在愛情的面前懦弱地不敢抬頭正視。他們是這愛情舞台上的兩名笨拙的演員,說不出內心的台詞,只好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掩飾慌張;又像是被松枝刺傷腳趾的猛獸,用狂吼暴躁的聲音表達不出羞恥的隱痛。過重過於強烈的愛情,幾乎要將他們兩人壓得奄奄一息。

朱利安用了四年報復甦菲的拒絕,蘇菲用十年報復朱利安的無情與退縮。就像朱利安說的那樣,他們是讓•拉辛筆下的悲劇人物,禁錮在循環不停的報復中品嘗愛情的苦果。在《伊菲革涅亞》中,阿迦門農為了遠征特洛伊,獻祭了女兒伊菲革涅亞。作為母親的克呂泰涅斯特拉懷恨在心,十年之後與情夫合謀殺了阿加門農。而他們的兒子俄瑞斯忒斯為了給父親報仇,又手刃了母親,一輩子被復仇女神追逐。相愛的人們被命運戲弄,只能互相殘害謀殺,羞辱折磨,百般凌辱。最後像心灰意冷的朱利安一樣,萬般無奈中投身入無聊的幸福人生。三十五歲的他已經是事業有成的居家男人,被住房貸款和毫無變化的工作包圍,在六十邁的限速下開著最高速二百多邁的標志汽車,一次次拿起電話卻不敢和十年未見面的父親說話。他一刻也沒有忘記過蘇菲,她已經是全國最著名球星的妻子,住豪宅開跑車,把朱利安和過去一股腦兒拋在了另外一個世界。他稱自己為男版的「卡蜜爾」,被羅丹拋棄,毀滅了才華,住進精神病院度過餘生。是的,沒有蘇菲的世界就是一個巨大而無趣的精神病院,每個人都沉悶無聊,沒有人能打動他愛的神經,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讓他發狂。除了蘇菲。他們兩人分開後,其實都可以擁有各自逍遙快活的人生,有一個愛著自己、包容自己、寵溺自己的伴侶。但他還是不能滿足。你不能怪罪人的貪婪,如果你曾見過天使起飛,星球旋轉的軌跡,磅礴呻吟的河流,爆裂噴發的天空,如果你曾發狂地愛上過什麼人,你就無法再次適應平靜安寧的生活。一切東西都失去了光芒,到處都是被愛情燃燒過後的痕跡,一片狼藉。

「你能在婚禮上弄哭新娘嗎?你難過時笑得出來嗎?你可以十年不說話么?」幾乎到達等待極限的朱利安質問著與曾經的自己一樣稚嫩的孩子,也質問著從未長大的自己。三十五歲的他依舊是孩子,卻沒法睜開眼睛就看到蘇菲向他微笑。然後,旋轉木馬盒的出現再次開啟了這場游戲。暗示命運的鏡頭俯看著朱利安將車開向蘇菲的家,看著他的心再次飛奔向她。當再次投入到游戲中,被一群警車追趕,疾速飛車在公路上時,「那種火山爆發的感覺比什麼感覺都棒,連嗑葯都比不上,勝過迷幻葯快樂丸,勝過星球大戰三部曲,勝過登陸月球和聖誕老人,勝過全世界的財富,勝過自由,勝過生命。」歡迎再次來到愛情的游樂場,享受纏綿的衷曲,歌唱無言的詩篇,擁吻生命,兩百倍的甜蜜!這根琴弦是那根琴弦的親密戀人,兩根琴弦再次合奏,驕傲地引吭高歌,從陰霾大地飛入雲霄。

他們用死亡的永遠相守報復命運的無常,報復讓他們分離的十四年光陰。他們從生命的手中,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與愛情。

Ⅹ 電影莫扎特影評

天堂來的樂聲 ——《莫扎特傳》

和大多數紅旗下長大的孩子一樣,從小,就從課本里知道了有個名字叫做『莫扎特』,然而,對這名字背後其他的一切,我一無所知。
我本可以就這樣無知到底的,然而,那天,在一部《肖申克的救贖》里,安笛身陷地獄般的大牢,他打開擴音器,讓音樂飄飛在整個監獄上空,所有的犯人,聽得懂的,或者聽不懂的,那瞬間,都停下來,靜靜地伶聽。
那音樂也飄進了我的心裡,從前,我竟然不知道音樂可以讓人心醉,心醉,它純粹絕美得如一個由上帝從虛無中打造的女人,你只能被那光芒籠罩,卻無法勘透那隱藏其後的神秘。為此,我問人:
『音樂它為什麼可以這樣美?』
『因為它代表了無窮的未知,它比詩歌更接近世界的真相。』那個優雅的、曾經憤怒過的詩人,而如今,只懷揣著曾有的夢想,一心想與生活和解的中產階級優秀青年如是回答。
他最喜歡的正是那個莫扎特,莫扎特從不曾憤怒過,他的音樂是流水,從來不曾帶給人世半分的憂傷,他的音樂如小鹿在山間跳躍,又象清泉,溫柔而不流於細膩,美麗而不華貴,就象一個來到人間的天使,唱出的,只有歡樂!
我努力地想接近莫扎特,我想接近天使,我的原始願望原本很低俗,我是想通過天使來貼近那個優秀青年的心靈的。我以為那是顆有著游吟詩人靈魂的高貴心靈,我對音樂、詩歌的無知正如我那被多年鄉下塵土蒙蔽了的眼睛一樣,在這樣精緻的心靈前,我自慚形穢。除了一頭投進那美妙的音符、詩句,別無選擇。而那些盛大的美最終還我以顫栗,靜夜裡,我有時會發抖,除了這顆對著黑暗敞開,對無限極致的音樂開始學會敞開的心靈之外,我還有什麼呢?我痛惜我識之太晚,我狂喜與自己終於與它相遇,抬頭向前,唯有墳墓,那麼,一路的流連望返,終也可以被原諒的。

那些與音樂相關的電影也由此走入我的收藏視線,〈大提琴狂戀〉講述了英國歷史上最負成名的音樂天才——一個名叫Jackie的女大提琴手的故事,Jackie和她的姐姐Hilary都擁有同樣的音樂天份,然而,一個性情激烈,偏執,狂熱,而另一個平和,溫柔、細致,性格決定命運,前者成為舉世聞名的大提琴家,後者成為業余的長笛手兼平凡的家庭婦女,命運的另一面是前者英年早逝,有生之年做過很多瘋狂的,不為外人理解的極端之事,終死於孤零,而後者卻頤養天年,平安地度過此生。
這就是天才與凡人的區別!
天才必須是偏執的,激烈的,狂熱的,對喜歡的事物,有種一往無前的決心與堅持,而天才不得不對世事人事不甚明了,終身地陷入與世界的糾纏之中,在被更廣闊的世界所熱愛的同時,與身邊的一個小世界的關系屢屢開戰,僵持不下。
《大提琴狂戀》里有一個鏡頭:Jackie獨在音樂場中央,所有的觀眾,演奏者的影子都淡漠,只有她身著亮衣,獨自奏著那把提琴,她的頭時高時低,整個身軀都與音樂化為了一體,世界隱去,愛情隱去,做為人的所有基本特徵都可隱去,只有音樂留下,歸屬於於那個人群中間的孤獨女人。

所有的天才都會發瘋,我原以為,莫扎特會是例外。那樣平和,舒緩,優美的音樂,難怪所有有一對會審美的耳朵的人都會傾心,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梵高式的瘋狂,貝多芬式的憤怒,然而,每個人都懂得欣賞優美。那麼,創造出優美的人,他的本身也必然是優美,優雅得一如他的音樂,歡快地在樂譜上跳躍。
而《莫扎特傳》的拍法卻與我預想相悖,它沒有從莫扎特自身的成長來講這個故事,它透過了另一個音樂家薩列里的口,講述了那個在庸才與世人的眼裡浪盪揮霍的可憐蟲,那個小丑般的男人,那個可憐純真無辜的孩子,那個歷史上唯一能稱得上音樂天才的男人——莫扎特!

有幾個細節難以忘記。
一、 一個神父給叫來替老年的薩列里做懺悔,薩列里哼出幾個自己作的曲子,神父搖頭不知,薩列里無奈哼出莫扎特的《小夜曲》,神父竟然跟著哼唱起來,連坐在屏幕前的我也禁不住跟著輕打節拍,哼起那個曲子。
二、 莫扎特第一次進維也納的宮廷時,國王正在蹩腳地彈奏著薩列里的曲子,莫扎特只聽了一遍,就把它完整地彈奏了下來,並即席加以潤色,讓音調更和諧,完美,流暢。
三、 莫扎特將死之際,薩列里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替莫扎特記錄《安魂曲》,莫扎特口授,就這樣,一個曠世的篇章由此誕生。與此相反的是,薩列里跪在神像面前,苦苦企求上帝賜予他靈感。可憐的人,上帝給了他鑒別優劣的眼睛,給了他對音樂的熱愛,讓他走進了音樂殿堂的大門,卻不讓他進一步靠近,讓他清清楚楚地看清楚自己不過一介庸才——那種痛苦,並不比遭嫉的天才更輕。

無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美,據說當年它得了奧斯卡八項大獎,所有的音樂全部取自於莫扎特,《小夜曲》的輕盈,《安魂曲》的哀婉宿命,《費加洛婚禮》的華美,很多場景選用了莫扎特的歌劇片段,那些歡快樂明麗的音樂與加諸於莫扎特身上的種種厄運如影相隨,音樂不斷往前推,節奏越來越快,色調也慢慢變得黑暗,那緊緊注視著天才的薩列里的目光也越來越陰郁,設置的一個又一個陷井,莫扎特已無處可逃!
所以他必須早逝,其實他的早逝該算是一種福份。在這樣的浮華塵世里忍受諸多不堪的苦,莫如早歸上帝。那曲《安魂曲》,我寧願把它看成是上帝的召喚,他感受到了,雖有些不舍,撒手一些篇章不曾完成,然而,仍然聽命而去。
僅僅把薩列里理解為那個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薩列里似乎並不完全說明問題,也許,導演用他來表現了所有嫉妒的庸才們。天才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個充滿庸才的時代,音樂不被理解,生活坎坷,家庭負擔,然而,所有的這一切,只能襯托出莫扎特孩子般的心性,他的心靈把那一切不幸都澄清了,在那小丑般的笑容背後,是天使清澈的目光,美麗的音樂如流水。

其實,這世界上,愛音樂者甚眾,真正懂音樂的人卻廖若晨星。在影片里,唯一真正懂得莫扎特音樂的,倒是那個不斷為他設置障礙,最終逼他走向死神的薩列里了。唯有懂得了他的偉大與不朽,以及看清自己終就無緣走進那扇為上帝所寵幸者的大門,他才不顧一切,一邊為莫扎特的音樂欣喜若狂或熱淚盈眶,一邊暗暗發誓:務必要摧毀那被寵幸者。
那些愛音樂的,奧地利的皇帝,那些宮廷貴婦,那些樂師們,那些皇家御用作曲家們,那些的民眾,以及隔了幾百年後的千山萬水在遙遠的亞洲大陸的中年階級青年和山地女子,這些俗人們,他們都沒聽清故事的內容,他們憑直覺感覺到了天使的呼喚,卻不知那呼喚來自何方,為何,將走向哪裡,也不知那個小丑般純真苦難的男人,他最終是上帝選派的使者,來人世傳播來自天堂的福音。

有一天,在課堂上,我講起莫扎特,我說:
He is just like an angle. His music only speaks of inner peace, love and happiness. He never shows sadness and anger. He is from heaven, from God.
課堂下,有些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Alas, 他們會去聽莫扎特,然後被感動。又一扇門被推開,Alas,莫扎特,那個音樂的主宰,音樂的神、精靈,音樂是你手中的奴隸,Alas, 那些遠去的身影,所有的詩歌,音樂,行走和與上帝有關的胡言亂語,我永遠心懷感激!Alas, 其實我可能會更欣賞貝多蒼鬥士般的激情和憤怒,然而,為了美,為了來自天堂的樂聲,乾杯!
原諒我,我最終不懂音樂!

PS,很久之前下載的影評,具體作者是誰忘記了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