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紀錄片影評
❶ 恰同學少年的影評
《恰同學少年》朦朦朧朧地喚醒了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與鬥志。在這部電視劇中,我才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同學情深;什麼是真正的師生情誼;什麼是真正的豪情壯志;什麼是真正的胸懷天下……
在該劇為數眾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便是的毛澤東。在劇中,他白衣勝雪,英姿颯爽。雖然並不帥氣,但僅那眼神,就讓人為之一振。每每想到他,我就會想到那個豪氣沖天在讀書會上暢所欲言的毛澤東;那個在北洋軍閥包圍下英勇無畏的毛澤東:那個看到易永畦生病時無微不至的毛澤東。當然他也有許多缺點:太沖動,太倔強,自以為是等等。但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優秀的、進步的青年。在他身上,我感覺到一種生生不息,知難更進,難以壓抑地對理想的崇禎,對祖國的熱愛。他已經是我前方的動力和目標。我一定會努力,超越!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澤東那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凌雲壯志。一個人,必須要有遠大志向。有了一個遠大的志向,才會有奮斗的目標,知道自己的努力是為了什麼。生活,就不是迷茫的。有了一個遠大的志向,為了達到他,才會為此而努力學習,工作。生活,就有了動力。志向,不一定要是具體的。像毛澤東,他也沒有想到他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可是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改變落後的社會、改變飢弱的中國的決心!這就足夠了。正因為這個偉大的志向,他焚膏繼晷的苦讀,他風雨無阻的鍛煉,他帶領同學們手無寸鐵的保衛長沙城!通過《恰同學少年》,我悟出的第一個道理便是:立志為先!
「自信人生二百年, 會當水擊三千里」毛澤東的確是一個自信的人。記得劇中,他去參觀嶽麓書院時。蕭子升感嘆書院所出的人才都已經作古,只空留書院的舊址。毛澤東卻自信的認為「我們」便會是今日之人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錯,如果沒有這份自信,他又怎麼敢不帶分文游歷湖南,率領學生軍智斗北洋軍閥,攬下工人夜學的招生任務。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成功。
以前,我一直認為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很傻。變法失敗後,他為什麼不逃走,白白送死。可現在,我突然理解了,這是一種為了革命堅貞不屈,奮斗到底的氣節和品格!孔子在《論語》也說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時候,能為了自己所追求的,所信仰的而犧牲也是一種無限的光榮和滿足。毛澤東和同學們印發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傳單,去猴子石打北洋軍閥的潰兵。到潰兵的陣營去談判。靠的不就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么?革命需要犧牲,需要流血。假如有一天,我因為革命而落如敵手,那我寧願轟轟烈烈的死,也不會苟說出有違革命的話來換取生命。如果能換取和平,喚醒大眾的覺醒和祖國的崛起。那又有什麼是不能夠放棄的呢?有了這種敢於犧牲的精神,生亦光榮,死亦光榮!
毛澤東,是一個從容自若的人。考第一師范的時候,別人都十分緊張。只有他不慌不忙的拉著蔡和森他們去吃臭豆腐。說:「是你的,總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了也白想。」當楊昌濟老師問他們志向是,他從容的站起來,用那雙睿智的眸子盯著老師。一字一頓的說:「我不知道」當潰兵的探子已經揭穿他的計謀時,他還在鎮定的品茶。最後,槍都頂到他太陽穴上了,他也紋絲不動。真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
毛澤東是勤奮而認真的。黎錦熙說:「一師每天睡的最晚起的最早的就是毛澤東。「可見他是多麼的用功。他說過: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每次讀書看報紙,一有不會的問題,他就馬上去請教同學和老師。連睡著的時候,書都還在手上。密密麻麻的課堂筆記見證了他腳踏實地的學習。書上批註和心得,更字字都刻出了他求學的孜孜不倦。如果說光是學習刻苦,這並沒有什麼。可是,鍛煉身體,他也一樣風雨無阻。無論是,太陽高照的三伏天,還是打霜下雪的日子,都絲毫不鬆懈。我想,正因為這樣的努力,他才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和強健的體魄,為今後的革命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天道酬勤!是不是上蒼,也被他打動了呢?
他知錯能改,古人「程門立雪」他「袁門立雨」,用誠心打動了老師;
他有領袖風范,同學們總是聽從他的號召;
他堅忍不拔,堅持冷水浴和各種有益的體育活動。
他……
他心中有天,有地,有中國,有世界,有宇宙!
當然,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從劇中,也看出了他的一些缺點。從中,不難預見出他日後成為國家第一領導人時,實行一些錯誤的路線原因和必然性。
毛澤東說:「與天奮斗,其快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簡單的一句話顯現出他的兩個特點。
第一,他是一個很爭強好勝的人,什麼事情都要爭出個所以然。是的,在革命的時候,他可以與日本人斗爭,與國民黨斗爭。可是,當一個「共產主義的新中國」建立起來的時候,他已經是黨的主席。他又與誰斗?戎馬一生,征戰無數。年老的時候沒有人奮斗,樂在何處?當他無從奮斗時,便發起了文化大革命。和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路線的階級敵人」做斗爭。
第二,他不是很重視科學。現在大家都知道,人和自然要和諧相處,人是斗不過自然的,更不應該和自然斗。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的時候,毛澤東的數理化成績就不是很理想。後來也只去蘇聯短期停留過。在當時的歷史時期,不注重科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正是因為這樣,他沒有採納計劃生育的政策。還提出了「人定勝天」等不正確的口號。開展大煉鋼鐵運動,和不切實際的糧食生產指標。
一般人到老年,都會比平時更倔強一些。如果本來就倔強的人,就更難聽取別人的意見了。如果他是一個普通人,這沒有什麼。可是,作為國家首要領導人。就必須廣泛的接受批評和意見。正因為倔強,和一些小人的鼓動,毛澤東才會堅持一些錯誤的路線。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一些災難。
不過,無論怎麼樣。毛澤東的確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而我們要學習的,也是毛澤東青年時期的那種已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和優秀品格。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 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 多材自昔誇熊封。 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毛澤東用畢生的努力締造了新中國,也可以說是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而他也成為了歌詞中所唱的萬夫之雄!
老一輩的使命們已經完成了。可我們的使命才剛剛開始。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誰說,一二十年後「主沉浮」的就不是你我呢?
❷ 如何評價紀錄片《沖天》
沖天》是張釗維導演,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從女性視角回顧空軍的紀錄片,前後一共用了16個月的時間,聚焦1937到1945的八年抗戰期間中華民國空軍。
拍攝初衷是希望把本片當成一個開始,一個觸媒,讓社會上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用平實的語言、詳實的資料和真實的人物還原歷史,追憶往昔,記錄那悲傷悲痛悲壯的戰爭年代。
這是一部超越了簡單紀錄片的范疇,整部影片一氣呵成引人入勝,運用各種手法緊緊抓住觀眾的心,讓人捨不得錯過任何一個畫面,鏡頭下的故事真實,幕布前的觀眾流淚。
躲不開的是故事的主角——飛行員們,時代選擇了他們,而對於那些平均死亡年齡只有23歲的年輕飛行員來說,他們有什麼選擇?
「飛回來的就回來了,飛不回來的就飛不回來了」,每一次的升空作戰可能都是最後一次起飛,而每一次安全降落消耗了多少祈禱。
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親人朋友,而在藍天深處,在與敵機炮火交鋒中,他們可否感知到來自地面的擔心?
地面上的親人們,那些飛行員的父親母親心裡有哪些顧慮?他們一定也有難以啟口的苦衷,父母也不應該偉大到獻出子女的生命,他們也應該有自己的選擇,哪怕是在那樣的時代。
他們身後的親人們對他們的掛念以及他們離開後悲痛的心情,旁人看來或許永遠無法理解,就像林徽因寫給她那在空軍服役最後犧牲的弟弟的輓聯——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那些處在熱戀中的青春少女,選擇飛行員需要承受的開心和擔心哪個更多一些?防空警報響起的瞬間,有幾個能夠心情平靜的躲在防空洞下面?
而整個抗戰史都是一出巨大的災難史,在戰爭這場游戲里沒有贏者,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緣於共產黨沒有空軍的緣故吧,國內這類題材的影片和資料少之又少,導致他們的英雄事跡幾乎無人知曉,除了那些飛行員的親人們。
就像丘吉爾對英國皇家空軍的評價:在人類征戰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這么多人對這么少人虧欠這么深的恩情。或許在中國這份虧欠更加深重吧。
追憶空軍歷史是為了更好的走向美好未來,而現實卻惹人悲傷。軍人的威望和地位被一再的踐踏,軍人的底線一次次被挑戰。車站售票處「軍人優先」的標識形同虛設,人們對軍人的身份認同感不斷下降,似乎只有當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來臨時人們才會叫嚷軍人去了哪裡?
維和官兵的遺體運送回國時,除了政府部門的代表列隊迎接,民眾幾乎不會參與。而當紅明星的演唱會總會有一大群年輕人焦急的等待和排隊歡迎,當孩子們的夢想越來越多的是要當明星的時候,或許我們真的自己斷送了國家的未來。
國家的未來一個人去考慮未免擔憂過多,而每個人都可以讓社會更好一點,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對軍人多一份尊重,對英雄多一份敬意,一切都要慢慢好起來。
❸ 台灣拍攝的紀錄片《沖天》會在大陸上映嗎
暫時還沒有正式上映的消息,全面上映的可能性不大,台灣電影每年上內映的本來就少,這容還是一部紀錄片,對於影院來說,沒有賣點,一般不會引進。
沖天 (2015)
導演: 張釗維
主演: 金士傑 / 張艾嘉 / 蔡燦得 / 賈靜雯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5-12-11(台灣)
片長: 104分鍾
又名: The Rocking Sky
❹ 由沖天紀錄片談銘記歷史責任擔當
要重來記錄片台銘記歷史責任擔當確實在家應該利多讀歷史資料那會兒然後輕輕的分析記錄各種歷史責任和利潤內容就可以了
❺ 誰能幫我寫一篇關於電影《後天》的影評,大約500字左右。急!好了後請發到以下郵箱:[email protected]
後天:災難片的素質教育樣板
-= 賣座電影的構成 =-
冰雪覆蓋的南極在管弦樂舒緩的氛圍中出現,隨科考隊地質勘測而來的冰層裂縫真實地表現因地氣變化,而使得冰層由堅固的橫向構造重新結晶為豎向冰碴。質量的變化是第一步,影片用6分鍾完成了這短暫但充分的序章,爾後無疑是封閉式的討論,權威嗤之以鼻,世界各處出現災難的徵兆,以及大范圍的恐慌,而這都只是在為鋪天蓋地的特效場面做鋪墊。故而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對災難片而言特效所佔的分量舉足輕重,而說理的成分無論是確有其事或荒謬不堪,都僅僅是次要的過場,並不對此類影片的票房和口碑起到決定性作用,換句話來說,08年肥皂災難片《海神號》和虛張聲勢的《水嘯霧都》以及國產輕喜劇式的山寨災難片《超強台風》若果真就搬到檯面上和這部04年的前輩做個比較,實在並沒有去電影院看的必要,雖然我並不情願承認,但一方面災難片整體水平的滑坡確然令人感覺乏味,創意或者表現力都乏善可陳,另一方面現如今確實能夠吸引觀眾,令其失去理智第一時間排隊買票,並在全球范圍內掀起觀影狂潮的作品大概真的無一例外,都過分仰仗後期的魔力,強大的電腦特技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更是錦上添花的利器。而其他作品的賣點不外乎劍走偏鋒,非常暴力,極端色情,泛政治化,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元素都沾一點但實際上是靠吃青春飯的美少年以及半老徐娘撐檯面的院線偶像劇,而只有走向略顯老少咸宜且墨守成規僅在傳統框定下做技術性變革的劇情片,可以偕同特效巨制一並進攻國內市場,當然還有大量的閹割片聊以慰藉。
其實在前期就做好一刀不剪的設定在哪個國家都是明智之舉,限映對製片方是巨大的災難,這意味著少賺一票,甚至血本無歸,光靠DVD全片發行即便贈送再多花絮、導評、衍生品也是無濟於事的,盜版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總可以找到免費且質優的渠道以及無私的盟友有意無意對抗電影工業中的奉獻者、藝術家以及大量商人。而如何令影片在各種迥異的國家政策下暢通無阻,確然是少數人篤信並掌握的技術,為了達到收支平衡進而海賺一筆,越少出格的元素越好,越遵循敘事的規律與技巧越好,越避免得罪人越好。那麼選擇全球皆準的環境問題總比設置某一種族某一國家某一個人作為假想敵聰明得多,更何況全球性的災難又能讓出鏡的國加多一些,這對海外票房很重要,務必再挑幾個一線明星,實在不行略微過氣的也無妨,省下的出場費可以給特效組留足發揮空間,這無疑是劃算的,順便捎上幾個連續劇出身的關系戶,再加上好萊塢越來越雷同的配樂與作曲家,聲光色效就都有了,如果還有金牌編劇與精明的製片人加盟,那還有什麼能夠阻擋一部商業電影的成功?
-= 電影敘事的規律 =-
關鍵人物總會遇到來自不同環境的阻力,工作壓力,家庭矛盾,身份認同的危機,乃至個人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缺陷。電影敘事也有同樣的規律,這一點也不比小說或戲劇的技巧單薄,只是太像生活本身所演繹的伎倆,所以不易察覺。還原敘事的動機,想說什麼便直呼其名是最下策,雖然最為常見,但也最不用動腦,時常出現在日本超現實主義喜劇中,而通過客觀現象、支線情節發展及次要角色的反應來表現主線、主角才是編劇在劇本上、導演在調度上所作的功力。
雖然已經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但影片18分鍾時飛機遭遇氣流突襲時所造成的恐慌,並非來自主角的判斷,或者說觀眾所能感受到的突發事件是通過其他角色或半開玩笑,或鄭重其事的行為反差表現出來的,這么處理的最大好處是更客觀,是較為淺顯的暗示,也是一種觀察的方式,如何表現事態確實惡劣?讓專家現身說法,在飛機上誰是專家?專家是不是必須慷慨激昂地來段演說?影片並沒有像《空軍一號》或《鍋蓋頭》那樣赤裸裸地說實話,而是通過在天上飛了一輩子的空姐對這種局面的驚慌反應,告訴觀眾狀況確實不尋常,可貴之處正是這種驚慌仍舊被安排得符合角色的身份,適度的手忙腳亂,逼真的故作矜持,合理的人人自危,甚至精確到習慣性拉上艙間門簾時顧不上歸置嚴實,哆嗦著緊著去扣安全帶,這一幕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導演並沒有讓某個毛頭小子突然睿智或者大義凜然,那顯然需要另外通過一連串事件展現,得到觀眾認可,才不會顯得突兀。所以直到57分時他還狼狽的泡在水裡,一路逃亡,而51分之前長達6六分鍾的街頭調度則充分體現了導演的掌控能力,不僅將各色人等的混亂表演安排得井井有條,還不忘通過一連串配角的驚恐表現為大難臨頭做鋪墊,這使得接下來翻滾而來的滔天巨浪有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時少年面對災難所表現出的瞠目結舌、手足無措或許比義正言辭、英勇救人高級得多。
敘事,基本上等同於角色的成長,也是敘事希望揭示的下文。當然這只是說常規影片,渾然天成的怪雞電影,深不見底痛不欲生的哲理片,自作多情的爛片,還有大多數渾欲不勝簪的國產片理應除外,對,那不叫電影,都是滿滿的信仰,充滿了破罐破摔的大無畏精神。
-= 心理承受的外延 =-
回過頭看《後天》,《水嘯霧都》之類沒有自知之明的片方所使用的什麼全面趕超《後天》特效的宣傳語純屬扯淡,那種巨浪的壓迫感令人身臨其境,倘若在影院的大屏幕前,也必然造價不菲;而08年的這部空得其名的災難片似乎只是截取了海神號某些沒頂的船內片段,同一橋段早在80年代就在使用(甚至還出現在09年2月份的低成本和諧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里邊),明顯缺少誠意,即便是作為翻拍片在向原作致敬,但仍舊形跡可疑,若干非典型性對白唇槍舌劍後,鳥瞰一個全景就結束了,其餘場面接近於鄰居沒關水龍頭,匪夷所思,真實感當然也趕不上馬爾地夫的實況錄像。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愫也完全沒有爆發出來,整個災難片的小宇宙像是在冰箱里放了一晚的肉湯,都成凍了,只會隨一陣陣倦意打晃。
一部電影首先要決定輸出的終端是什麼,在不同的媒介播放會對畫面中所表現的內容細致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手機、PSP、電視、電影院、購物廣場,屏幕越大對細節的表現力越強,對視覺的沖擊力也越大,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則受到更為嚴峻的挑戰。四周是翻滾的環繞立體聲,一片黑暗中沸反盈天的巨幅災難畫面撲面而來,汪洋大海如正弦曲線起起落落,配樂中的號聲與鼓的節奏同樣令人綳緊神經。我是一個畏水的傢伙,08年廣東洪澇令我心有餘悸,連日暴雨為狂風掀至水平方向,空氣中都是水汽,濃似大霧,可見度堪比北京最放肆的沙塵暴,站在街區,看著斗大的雨點砸向水泥地,摻雜著對水的恐懼,自覺震耳欲聾,因排水不善,深深淺淺都要沒過腳踝,泥淖早已換做渾濁,隱隱只覺得泡在水裡的腳冰冷,而看不到的水下或許有很多未知的生物。
我很少看恐怖片、災難片之類,更不會窮追不舍某個系列,《電鋸驚魂》是個例外。美國的恐怖片幾乎已經和血漿片劃上等號,所以日本心理驚悚概念的移植才會嚇壞老美,這些年的恐怖片發展已經不光沿襲《鬼玩人》之類莫名其妙的惡靈附身路線,各式殺人狂系列早已告一段落,僵屍片也已經頗具喜感,探討更為豐富的人類活動與罪案邏輯顯然是除吸血鬼血統外,時下最為熱門的思路之一,《電鋸驚魂》便是典型,結合懸疑、罪案、機關暗算,以及豐富的道德說法,幾乎樹立了恐怖片的新標准,而出色的光感、剪輯和音效均為影片製造了絕佳的氣氛,但即便如此仍舊面臨著陷入俗套的危機,拍到第五部,如果算上《死寂》,統一製作班底已然有了六部影響風格與邏輯大相徑庭的作品,在觀眾審美疲勞的前提下,片方除了擺出更為殘忍、血腥、極端的手法虐殺角色,是否還有更好的出路?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漸變強,曾令人昏厥的早期恐怖電影現如今只能令人犯困,08年甚至出現了《REC》和《柯洛弗檔案》兩部採用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驚悚片,試圖用這種從電子游戲借鑒來的扮演方式增強影片的帶入感。但毫無疑問,很快大家都會適應,變得乏味,到那時恐怖片將以什麼極端的方式出現,真的不敢想像。到電影院觀看恐怖片當然是最刺激的方式,強迫性和沖擊感之外,聲音的殺傷力遠勝於畫面,那是一種帶有主觀色彩的暗示,即便你看到了畫面,真正嚇到你的是與你預期所不相吻合的那部分。膽小的也不用害怕,諸位有生之年應該是無法在中國內地影院看到那麼刺激的作品的。
作為災難片,《後天》畢竟和恐怖電影不同,不需要那麼多機關算盡的嚇人段落,在敘事上將更貼近傳統影片,所設計的場面通常是人們真正害怕真正假想過的,而曾有過相似體驗的人對此將會有強烈的恐懼與排斥,所以會感覺震撼,也正因為如此,拙劣的災難片才是徹頭徹尾的災難。我之所以選擇這些和水有關的災難片,其原因也只是我本身對此有著敬畏,所以此類影片在視覺上是否成功,完全取決於編導和演員是否真的了解和尊重我這類人內心真正的恐懼。
災難片的特技和影響品質真的很重要,這也是《赤壁·下》的痛處之一。
-= 情感段落的戲份 =-
從48分開始特效席捲而來,氣勢恢宏,災難場面充滿了誠意。這和講究科技含量的罪案、間諜、科幻題材相似,總要圍繞主題展現該類型所需要的元素,無疑這樣才是取悅類型片觀眾的關鍵,觀眾希望看到的就是科幻片中驚人的背景想像力與酷炫無比的超能力、間諜片中極端精密的高科技裝備及有組織無紀律的陰謀論、罪案片中令人發指的犯罪伎倆和事出有因正邪難分的滄桑正道,但凡類型片毫無疑問應該在這些方面多下筆墨,和愛情片不同,那些略顯肉麻的情感段落只能是或多或少成為點綴,這令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親切,同時也可暴露其具備平凡人所應有的缺點從而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形象豐滿,真實可信(顯然,愛國主義經典影片並不這么認為)。
支線情節如何表現誠意?當第一主角無可挑剔或者由過氣影星扮演時,給年輕人以成長的指導,令其克服自身及外界的困擾成為主角的好幫手,從而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或者在續集中成為偶像;當影片乏善可陳或主題眾所周知時,製造話題感,讓次要編劇有施展才華的機會;當院線責令片方縮短時長以配合場次數量使利益最大化時,提供可行的剪輯方案,也就是說無論在支線怎麼下剪子都不影響主線和支線的發展,即便只剩下黑暗中的一句台詞:「我在用我的體溫為你取暖。」或者「Come on, baby.」觀眾也能夠領略究竟發生了什麼,人物關系和沒發生時必然有著微妙的差異,而這恰好可以滿足影評人的需要,開始漫無邊際的閑扯以騙取關注和稿費。
在嚴肅的影片也要懂得詼諧,冷了怎麼辦,燒書取暖,什麼不能燒捨不得因為那是他的精神底線,什麼可以燒因為當人類到了緊要關頭法律和稅務的大部頭真的狗屁不是,關注這些令人會心一笑的佐料是觀眾茶餘飯後的談資,也足以說明製作班底是心懷喜悅在做電影,這是他們的心血,使群體智慧的結晶,即便在大方向上是要言聽計從的,但是各個部門總有發揮自我想像力為影片錦上添花的機會,每一絲一毫極富創造力的點子都會推動影片成為經典,走向殿堂。電影工業在這方面所作出的榜樣值得大多數企業學習,這也是企業文化在中國舉步維艱的原因之一。
支線情節,或者說用以呼應並影響主線的細節描寫,不可或缺,它不僅僅可以防止角度過於單一,反襯主要人物,爭取少數派話語權,塑造偏執但卻獨一無二的小人物形象。在支線情節中你會發現更多真諦,也是導演完成不同敘事的試驗田。當主線安排了過多情感時,支線便顯得更為理性、更為市儈、更為心直口快,相反主線有的是大義,支線理應反應人性的真善美,生活的美好,細節的質地。總的來說,或許事隔多年甚至記不清是哪部影片,仍能夠清晰地保有對某一觸動你的細節的全部印象。
這兩年從中等製作到民間自發,多線敘事有了個小高潮,也看得到結束,多線敘事並不等於耍個性、劍走偏鋒,適當的蒙太奇在常規敘事當中可謂技不壓身,並能製造出節奏感、宿命感,令故事發展更扣人心弦,尤其在臨近決定性的瞬間時,便尤為引人入勝。
《後天》在5年前所製造出的視覺盛宴至今是災難片中的翹楚,這不單是話題和特效所成就的殊榮,結合影片在劇作、科學、表演、敘事、細節各方面所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實在出色,在遠離20世紀90年代的這些年,能夠摒棄浮躁拍攝出這么認真,高水準,媲美《極度恐慌》《龍卷風》的災難片,令人由衷敬佩。
❻ 如何評價台灣紀錄片《沖天》
可能那個時代的空軍確實也是出自中上階層居多,再加上用了林徽因、齊邦媛這些知識分子來穿針引線,整個片子的格調偏精英系,情感表達也很細膩,在渲染一種年輕壯烈的noble spirit。
❼ 求百度雲,抗戰紀錄片沖天和血鑄山河。一部給250分
血鑄山河在南京在線電視台網站上有全集
❽ 哪裡能看紀錄片《 沖天》
看不了了,都被屏了
❾ 求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影評
一、空前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後天》最大的看點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災難畫面,它力圖展現和說明的是: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重大災難,這無疑是一個有著十分現實危機感的大背景。
狡猾的羅蘭·艾默里奇幾乎把所有關於水的災難片里的元素都調動起來了,《天地大沖撞》中的洪水,在這次變成了冰川溶化後的滔天巨浪,狂湧入紐約市,《龍卷風》中的颶風,此次變得更加強大,掀起汽車和房屋已如家常便飯,它甚至把整個洛杉磯都撕裂殆?;褂性凇逗筇臁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