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電影赦免影評

電影赦免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3-03 02:36:51

『壹』 電影 贖罪的一份專業性影評

電影分成兩截,前面有簡·奧斯丁的風格,一個哥特式英國庄園的故事,塞西莉婭小姐和管家的兒子羅比的愛情,很老套、很英國。我不太喜歡那種黑黢黢的偵探小說的筆法。迷人,但格局小巧。最要命的是那種斯文,給生命中要對付的苦難與罪愆,都蒙上一層「人性的、太人性的」面紗。有時構成一種張力,但至少在這部片子里,卻有一種削弱。

後半截,從軍的羅比把故事帶進二戰的宏偉敘事,影片也轉為好萊塢的敘述風格。羅比死在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最後一夜,導演用一個6分鍾的長鏡頭,來鋪陳大撤退的亂象。愛情和整個世界一起潰敗,幾個月後,塞西莉婭護士在一家戰地醫院,被洪水吞沒。

到此為止,這只是無數令人傷感的傾城之戀,信手拈來的一出。但整部影片,其實是塞西莉婭的妹妹布里奧妮的懺悔錄。滴答的打字機聲從頭到尾,非要刺破你的耳膜。結果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布里奧妮一手促成了這一悲劇。13歲少女的懷疑、想像、驕傲、嫉妒和恐懼,在那個夏夜的庭院,將一對戀人活活撕開。

塞西莉婭與羅比彼此傾慕,卻執拗著很少說話。那個下午,他們在水池旁口角,羅比扯掉古老花瓶的一支耳,掉入水中。塞西莉婭賭氣地脫掉衣服,跳入水池。羅比轉過臉去,雙手握緊,攥到發白。這一幕,布里奧妮透過玻璃窗遠遠地看見。文學的想像力配合13歲的世界觀,使她認定羅比是一個色情狂,正在欺負她姐姐。接下來誤解逐步加深,直到布里奧妮在晚宴前的圖書室,撞見姐姐和羅比傾吐愛慕,肌膚相接。

當夜,庄園里碰巧發生了一樁強奸少女案。布里奧妮瞅見了逃跑者的背影,她向全家宣告,我知道是羅比。警長問了兩個很專業的問題,「你知道還是你看見」?她說,我看見。警長再問,「是否就像現在看見我一樣」?小姑娘堅定地說,是的。

身著禮服的羅比帶著羞辱,被拖入警車,後來送往歐洲戰場。塞西莉婭與全家斷絕往來,成了戰地護士。五年後,他們客死異鄉。布里奧妮18歲了,也成了護士,她看著法國士兵如何在她面前死去,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罪錯,在夜裡撰寫她的第一部小說《贖罪》。直到74歲,長達一生的悔恨走到盡頭。布里奧妮出版了最後一部小說,就是這本修改了56年的《贖罪》。

懺悔的議題,是很難在中文世界裡遇見的。有人一輩子造孽,晚上睡得最香。有人犯下一個錯,一生追悔不及。影片有一個鏡頭,護士布里奧妮反復洗自己的手,彷佛永遠洗不幹凈。人會找各種緣由開釋自己,但當布里奧妮在教堂,聽見牧師在婚姻誓詞前,對新郎新娘說,人若作假見證,上帝必不祝福他們的婚姻。她從此獨身一人,寫了一輩子小說,一輩子的懺悔錄。
在戰地醫院,同伴說,你一定有個隱秘的情人。布里奧妮說,我從未戀愛過。難道你從沒喜歡過一個人嗎——有的,我13歲時喜歡一個哥哥,我故意跳到河裡看他是否來救我,結果他救我之後,就轉身走了。

這個人就是羅比。布里奧妮對他的誣告,埋伏著要她用盡一生才能看清的情感,和其中怨恨的暗流。

所以這部電影不是關於浪漫愛情,而是關於無力自拔的痛苦,和自我贖罪的不可能。影片最打動人的段落,是布里奧妮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遇見羅比和姐姐在一起。羅比嚴厲地說,永遠不會原諒她。這段落拍得恍若隔世,接著老年布里奧妮在訪談中,說出了他們死亡的真相。她說,這一幕是我虛構的,其實我從來沒有機會向他們道歉。我的姐姐一生和她最愛的人在一起,只有圖書室里的十幾分鍾,和戰地相逢的半個小時。

如果懺悔的對象是人,他不在了,你活著就活在深淵里。因為你再也沒有機會。這就是影片留給人的仰天長嘆。我若是布里奧妮,我還有無可能,沒有屈辱地,沒有愧疚地,光明而自由地過我的餘生?或者說,他們的死,就是對我良心的死刑判決?

有人說,中國人懺悔意識缺乏,因為懺悔的對象只能是無限者,而不可能是有限者。在英文中,「atonement」的意思,是上帝與罪人之間的和解。到底是「造化弄人」,還是人在弄人?人的確要對自己的行為和心思負責,但塞西莉婭和羅比的結局,若在終極的意義上,是由布里奧妮的錯誤決定的。那麼布里奧妮就絕無贖罪的可能。她若有良知,她的一生就只能是地獄。可這樣的宇宙人生,實在不是人的生命可以負擔得起的。

其實當年奧古斯丁說到懺悔(confession)時,是指一個公開的認信和宣告。包含著類似法庭審判的場景。有三個因素,一是有審判者,他傾聽、問責,並施恩赦免;二是場景的透明性,在任何有限者、包括受害人面前的懺悔,都是不透明的。人可以審判人的行為,但人不知道人的心。古人說「天知地知」,天不知地不知的懺悔,就不是懺悔,也無法成為赦免的管道。第三是公開的見證。透明是針對宇宙萬物的,公開針對他人。很多人認為,懺悔是純粹個人主義的,是獨自與受害人,或獨自與上帝的關系。但在奧古斯丁的觀念里,缺乏見證,就沒有懺悔可言。所以世上絕沒有秘密的懺悔,這也是布里奧妮必須成為作家的原因,她的懺悔需要一個陪審團,就是她的讀者。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本帳。一人一本懺悔錄。但只有這三點,才構成奧古斯丁式的《懺悔錄》。人若以自己為辯護律師,那是盧梭式的《懺悔錄》。人若是以自己為審判者,就是常說的「良心法庭」,那是托爾斯泰式的、或布里奧妮式的《懺悔錄》。值得尊敬,卻缺乏恩典。人若以他人為審判者,就是巴金式的《懺悔錄》,在歷史、文化、道德和數量面前的懺悔,就是常說的「道德法庭」。不但少了恩典,連公義也常被民意所左右,被局勢所遮蔽。在巴金那裡,最大的真話就是「毛主席偉大,但四人幫萬惡」。這是一種無法清除偶像崇拜的和自我虛構的赦免。

一個見鬼的時代,每個人的手上都沾滿了血。奧古斯丁說,「我懺悔故我在」;猶太人的先知以賽亞,在傾國傾城之際,仍有預言說,「你們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

那個13歲的小女孩卻用一輩子喊道:怎麼可能。

『貳』 考編導讓寫影評時,在分析影片時,是不是需要寫一些專業術語比如導演的拍攝手法都有哪些拍攝手法呢

電影評論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語言、拍攝技術、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等進行分析和批評,又稱電影批評。
評論目的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體現出的道理,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還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評論內容
景別運用
特寫:拍攝人像的面部、被攝對象的一個局部的鏡頭。它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現出來,造成清晰的視覺形象,得到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表現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
近景:攝取人物胸部以上的電影畫面。它能使觀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種形體動作,有利於對人物的容貌、神態、衣著、儀表作細致的刻畫。
中景: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的電影畫面。它有利於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有利於交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加深畫面的縱深感,表現出一定的環境、氣氛,而且通過鏡頭的組接,還能把某一沖突的經過敘述得有條不紊,常用以敘述劇情。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場景全貌的電影畫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的相互關系。在全景中,人物與環境常常融為一體,能創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畫面。
遠景:是指表現廣闊空間或者開闊場面的畫面的景別,是所有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空間范圍最大的一種景別。在電視節目中常用於表現地理環境、自然風貌和開闊的場景和場面。
大遠景:通常是從高角度拍攝的畫面,用來做為定場鏡頭或提示寬廣開闊的空間。
聲畫應用
聲音:包括人聲、背景音樂、音響
人聲:交代說明、推進劇情、推動人物性格
背景音樂:烘托氣氛、渲染氛圍、深化主題、善於抒情
音響:增加真實感、烘托環境氣氛、抒情言志
畫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視覺的中心,意念的載體
景物:抒情言志、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道具:刻畫人物性格、串聯故事情節、抒情言志
聲畫結合:包括聲畫對應、聲畫分離、聲畫對比
聲畫對應:有什麼畫面,就有什麼聲音
聲畫分離:聲音與畫面分別敘述,兩者不具備明顯沖突
聲畫對比:聲音和畫面在意義和情緒上形成強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營造環境氛圍、構成創造思想
色調: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
冷色調:色環中藍、綠一邊的色相稱為冷色,它能給人以陰涼、寧靜、後退、深遠的感覺。
暖色調:色環中紅、橙一邊的色相稱為暖色,它能給人以溫馨、亢奮、前進、和諧的感覺。
光線: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畫人物形象
鏡頭運用
長鏡頭: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一般時長超過30秒。長鏡頭可以保持整體效果,保持劇情空間、時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可以如實、完整地再現現實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說服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現在是影視專業術語,是一種剪輯技巧,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運用蒙太奇能豐富電影藝術的表現力,使表現內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還能夠規范和引導觀眾的情緒和心理,啟迪觀眾思考;還可以實現對時空的再造,形成獨特的影視時評論方法
總述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任務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要點
要寫好一片影評 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步驟
題目
題目是任何寫作中的第一閃光點,影評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他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在看完電影後寫影評時,首先要找一個好的切入點,當然,這個切入點就要從題目開始入手了。影評的題目注重創新、新穎,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像讀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評題目越短越好,6-7個字為宜。
開端
閱高考語文作文的老師們都有一個習慣閱卷方法,即題目-開頭-(中間)-結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間部分寫的再好,但開頭卻弄得很差勁,這樣閱卷老師對這位考生的中間內容最多就會大體瀏覽一遍,有的甚至連看都不看,因此,開端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影評的開頭,可以開門見山地一上來就介紹你所要寫的影片最為亮點之處,或直接寫影片的高潮結局,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 ;也可以先插入一電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贊、愛森斯坦等,這樣能為你的影評錦上添花。
中間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其實寫影評就是寫一篇議論文,因此我們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你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題,也就是說,你在影評中分析的內容,都必須要圍繞你的中心。
結尾
我們完成了影評的最主要內容之後不能就此結束,還應當有一個響亮的結尾。在結尾我們首先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一下總結,然後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表達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還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讓影評有一個好的收尾。
存在問題
跑題、講故事、面面俱到、沒有觀點、寫成「豆腐塊」、本末倒置、常識問題、沒有細節。
影評現狀
在中國,電影評論通常考慮如下幾個方面:①影片的傾向性和真實性是否統一;②人物的個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從內容到形式對時代的反映是否有創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創作個性;⑤影片在電影觀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上進行了哪些有價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觀賞性及其社會效果如何。
電影表現手法
電影是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所有的創作成員都是銀幕造型的創作者。相對而言,每個部門只能對銀幕造型的某個方面起到作用,通過各部門創作的有機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銀幕造型。這種集團創作歸根到底仍是以導演的總體構思為依據的,因此,導演對銀幕造型的質量負有主要責任。電影導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現在銀幕造型上。

【節奏】是電影藝術至關重要的方面之一。電影節奏是電影藝術中所有要素的綜合構成並作用於觀眾生理心理所產生的效果。節奏在電影中既表現在時間的流程中,也表現在空間的運動形態上,以及時空綜合中。影片節奏不單純是藝術技巧的表現,而是根據劇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對影片總體把握、對電影手段綜合運用的結果,是節奏的局部構成與整體構成的辯證統一體。電影的節奏總體存在於劇作中、存在於導演的總體構思和分鏡頭本中,滲透在表演、造型、聲音、攝影、美工、剪輯等藝術創造中,形成情節節奏、造型節奏等節奏方面。而導演作為影片總設計師和指揮者,對影片節奏面貌的體現和創造影片的節奏風格起著決定作用。

節奏在根本上是藝術情感的顯現。節奏的物理形態是運動,其心理根源是藝術家通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在作品中傳遞出一定強度的情緒情感的脈律,並引發觀眾情緒情感上的震盪或共鳴。人們常將速度作為節奏的唯一表達形式,以快、慢來衡量節奏,但速度並不等於節奏。速度節奏只是節奏的一種。節奏的衡量,也不單是鏡頭的長短,還有音響、線條、色彩、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有規律的運動變化(高、低、強、弱、緊張、鬆弛、疏緩等等方面),以及它們引起欣賞者的生理感受狀況。節奏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心理和生理的統一。電影表現內涵的無限豐富性、電影表現手段的無限可能性和觀眾接受心理的復雜性,決定影片節奏形式和節奏變化的無窮多樣性

【內部節奏】緣於情節發展的內在矛盾沖突、人物的情感波瀾等內容要素而形成的節奏。在電影中,內部節奏顯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與場面調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員的表演、演員飾演的角色情感的內在張力。

【外部節奏】由畫面上一切主體的運動,各種長度鏡頭組接和鏡頭的各種轉換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種畫面形式的變換而產生的節奏。外部節奏表現有時和內部節奏相一致,有時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現。服從於統一的藝術構思。

【庫里肖夫效應】蘇聯電影導演列夫.庫里肖夫為了弄清蒙太奇的並列作用,做了一項有名的鏡頭剪接實驗。他給俄國名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毫無表情的特寫鏡頭,分別接在一盆湯、一個作游戲的孩子和一具老婦人的屍體鏡頭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發現觀眾看到了演員的「表演」,即:看到湯時表現出飢餓感,看到孩子時表現出喜悅,看到老婦人屍體時表現出悲傷。而實際上這都是由於鏡頭的組接使觀眾產生了聯想。從這個試驗中,庫里肖夫得出結論:造成電影情緒反應的,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之間的並列,是鏡頭組接和剪輯的作用。這就是所謂庫里肖夫效應。

【主觀鏡頭】將電影攝影機的鏡頭,當做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攝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即為主觀鏡頭攝制。這種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視線的鏡頭,叫做主觀鏡頭(狹義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還包括明顯表示出導演主觀評論觀點和主觀情感與情緒的鏡頭(廣義的具有強烈主觀表現色彩的鏡頭)。沒有純粹的客觀鏡頭,也不會有純粹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總是在客觀鏡頭表現中產生的。例如這樣一種典型的希區柯克式的主觀鏡頭表現:人物頭部受傷,鮮血流下,逐漸遮蓋了視線,鮮血覆蓋了畫面,是主觀表現,但它不能離開人物受傷這個客觀過程。主觀鏡頭表現比客觀鏡頭表現更為復雜,有著變化多樣的運用模式。如反應式主觀鏡頭、想像式主觀鏡頭、多視角式主觀鏡頭、多層次式主觀鏡頭、近似式主觀鏡頭等。

【客觀鏡頭】一般指攝影機採用大多數人在拍攝現場所共有的視點拍攝的鏡頭。這種鏡頭在銀幕直觀效果上可使觀眾產生共同臨場感,達到客觀表現的目的。客觀鏡頭客觀性包括兩個含義層:首先是指反映對象自身的客觀實在性,即藝術所再現的生活內容的真實性。這通常是導演在運用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時所要求和恪守的。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現的許多事件、環境、人物等生活畫面,都要求對生活真實性的再現,也就是藝術所反映生活的能見性;二是指對對象的客觀描述性。這種客觀描述性無論在現實生活片還是在童話片、神話片、荒誕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如影片《西遊記》中種種事件過程的表現,都是客觀鏡頭的用武之地。客觀鏡頭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觀眾觀賞無論哪一層含義的畫面表現,都具有規定情境的客觀實在性,使影片達到敘述和描寫的目的。最終,它們都免不了滲透著編、導、攝的思想情感。

【空鏡頭】即沒有人物出現的景物鏡頭。是導演闡述思想內容、敘述故事情節、抒發情感意境、轉換銀幕時空、調節節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觀空鏡頭和客觀空鏡頭兩大類。主觀空鏡頭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覺,客觀空鏡頭是客觀表現的環境景物以及過場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現的真實實在性。

【時空轉換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現一定時間、空間鏡頭或段落的變換,以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的手段。常見的時空轉換技巧有:利用漸隱、漸顯、化、劃等傳統光學技法,在兩個鏡頭或段落之間插入能夠表現時間、季節、地點變換的景物鏡頭;利用字幕和繪畫說明時間、地點的變換;無技巧剪輯,即完全利用畫面內容本身的直接轉換、而不用附加的光學技巧來表明時空的轉換、劃分時空段落。

【漸顯、漸隱】亦稱「淡入、淡出」、「漸明、漸暗」。傳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間隔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場景的畫面逐漸暗談直至完全消失(漸隱),後一場景的畫面逐漸顯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漸顯)。這種手法表現某一個情節(段落)的終了和另一個情節(段落)的開端,留有一定間隔,使觀眾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暫的間歇,從容領會進展中的劇情。並可表現一定的情緒和節奏。

【切】 「切換」,即「切出、切入」的簡稱。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漸已成為電影最基本的鏡頭轉換方式之一。指不用任何光學技巧如化、劃、淡化之類作為過渡,而是直接由一個鏡頭轉換成另一個鏡頭或由一場戲轉換成另一場戲為保證鏡頭切換流暢,符合藝術邏輯性並適應一般觀賞心理,在剪輯創作中,必須把握影片節奏和准確地掌握鏡頭恰切的剪接點。

【化】亦稱「化出、化入」、「溶出、溶入」。傳統剪輯技巧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轉換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畫面漸漸隱去(化入、溶出)之前,後一畫面即開始漸漸顯露(化出、溶入),兩個畫面同時重疊隱現,直到後一畫面完全清晰。「化」的作用很多,如:起到時空過渡作用;可簡捷地表現大幅度時空轉換;常常用來表現人物的想像、夢幻、回憶等,直接傳遞情緒;在時空距離較近情況下,連續使用「化」過渡鏡頭,可產生抒情、緩慢柔和的效果;在神話片中用來達到「變形」的特殊觀賞效果等等。

【疊印】電影語言中特有的一種形式。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時空、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畫面重疊起來,復印在一條膠片上,即疊印。同時,疊印的各個畫面的內容之間必須保持內在聯系,以形成疊印畫面的各種意義。有的影片片頭字幕或唱詞字幕也採用疊印方法與畫面合成。

【劃】亦稱「劃出、劃入」、「劃過、劃變」。傳統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為實現畫面銜接所採用的一種技巧。表現形式是後一鏡頭從前一鏡頭畫面上做左右劃、右左劃、上下劃、斜向劃、棱形劃等。當代電影中,這種手法比較少用,但為了加強某種視覺效果或製造其他各種藝術效果,這種手法有時仍然使用,並且注意具有新穎性。

【跳切】 「切」的一種。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它打破常規狀態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續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某些必要內容,省略時空過程。跳切既以情節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為依據,也以觀眾欣賞心理的能動性和連貫性為依據,排斥缺乏邏輯性的隨意組接。

【閃回】通常指在一定的場景結構中插入另一場景或片斷。閃回可以是電影的一種片斷敘述手法,也可以形成全片結構形態,即閃回結構影片。從內容上看,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閃回前面鏡頭中某個人物的思維或回憶。它可以是情緒性的,也可以是敘事性的;可以是較長篇幅的,也可以是瞬間意識表現,目的是使觀眾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維、情緒和了解事情原委。

【工作樣片】每個攝制工作日都要將拍好的底片印出一條正片,即為工作樣片。供攝制組創作人員和廠負責人審查用。在工作樣片尚未經審查通過或需要重拍前,一切布景和拍攝現場的各項設置不得拆除。在後期製作中,工作樣片供導演和剪輯修剪、組接鏡頭用,也供配音、混合錄音用,還供最終審查影片用,最後作為完成片套底用的依據。工作樣片屬珍貴資料,要求精心保管。

【雙片】即「完成雙片」、「混錄雙片」。由經剪輯完成的工作樣片和混合錄音後的磁性聲帶片兩部分組成。雙片的用途是為聽取審查意見後便於修改。與正式拷貝不同,它必須通過聲畫同步放映機放映才能達到聲畫合成的效果。審查通過和修改後,經過畫面套底,將混錄磁帶轉成光學聲帶,就可印製正式拷貝。

1.3 影視鏡頭表現手法

鏡頭是影視創作的基本單位,一個完整的影視作品,是由一個一個的鏡頭完成的,離開獨立的鏡頭,也就沒有了影視作品。通過多個鏡頭的組合和設計的表現,完成整個影視作品鏡頭的製作,所以說,鏡頭的應用技巧也直接影響影視作品的最終效果。那麼在影視拍攝中,常用鏡頭是如何表現的呢,下面來詳細講解常用鏡頭的使用技巧。

一、推鏡頭

推鏡頭是拍攝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拍攝手法,它主要利用攝像機前移或變焦來完成,逐漸靠近要表現的主題對象,使人感覺一步一步走近要觀察的事物,近距離觀看某個事物,它可以表現同一個對象從遠到近變化,也可以表現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的變化。這種鏡頭的運用,主要突出要拍攝的對象的某個部位,從而更清楚地看到細節的變化。比如觀察一個古董,從整體通過變焦看到細部特徵,也是應用推鏡頭。

二、移鏡頭

移鏡頭也叫移動拍攝,它是將攝像機固定在移動的物體上作各個方向地移動來拍攝不動的物體,使不動的物體產生運動效果,攝像時將拍攝畫面逐步呈現,形成巡視或展示的視覺感受,它將一些對象連貫起來加以表現,形成動態效果而組成影視動畫展現出來,可以表現出逐漸認識的效果,並能使主題逐漸明了,比如我們坐在賓士的車上,看窗外的景物,景物本來是不動的,但卻感覺是景物在動,這是同一個道理,這種拍攝手法多用於表現靜物動態時的拍攝。

三、跟鏡頭

跟鏡頭也稱為跟拍,在拍攝過程中找到興趣點,然後跟隨目標進行拍攝。比如在一個酒店,開始拍攝的只是整個酒店中的大場面,然後跟隨一個服務員從一個位置跟隨拍攝,在桌子間走來走去的鏡頭。跟鏡頭一般要表現的對象在畫面中的位置保持不變,只是跟隨它所走過的畫面而有所變化,就如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穿過大街小巷一樣,周圍的事物在變化,而本身的跟隨式沒有變化的,跟鏡頭也是影視拍攝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很好地突出主體,表現主體的運動速度、方向及體態等信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搖鏡頭

搖鏡頭也稱為搖拍,在拍攝時相機不動,只搖動鏡頭作左右、上下、移動或旋轉等運動,使人感覺從對象的一個部位到另一個部位逐漸觀看,比如一個人站立不動轉動脖子來觀看事物,我們常說的環視四周,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搖鏡頭也是影視拍攝中經常用到的,比如電影中出現一個洞穴,然後上下、左右或環周拍攝應用的就是搖鏡頭。搖鏡頭主要用來表現事物的逐漸呈現,一個又一個的畫面從漸入鏡頭到漸出鏡頭來完整整個事物發展。

五、旋轉鏡頭

旋轉鏡頭是指被拍攝對象呈旋轉效果的畫面,鏡頭沿鏡頭光軸或接近鏡頭光軸的角度旋轉拍攝,攝像機快速做超過360度的旋轉拍攝,這種拍攝手法多表現人物的眩暈感覺,是影視拍攝中常用的一種拍攝手法。

六、拉鏡頭

拉鏡頭與推鏡頭正好相反,它漢族要是利用攝像機後移或變焦來完成,逐漸遠離要表現的主體對象,使人感覺正一步一步遠離要觀察的事物,遠距離觀看某個事物的整體效果,它可以表現同一個對象從近到遠的變化,也可以表現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的變化,這種鏡頭的應用,主要突出要拍攝對象與整體的效果,把握全局,比如常見影視中的峽谷內部拍攝到整個外部拍攝,應用的就是拉鏡頭。

七、甩鏡頭

甩鏡頭是快速地將鏡頭搖動,極快地轉移到另一個景物,從而將畫面切換到另一個內容,而中間的過程則產生模糊一片的效果,這種拍攝可以表現一種內容的突然過渡。

八、晃鏡頭

晃鏡頭的應用相對於前面的幾種方式應用要少一些,它主要應用在特定的環境中,讓畫面產生上下、左右或前後等的搖擺效果,主要用於表現精神恍惚、頭暈目眩、乘車船等搖晃效果,比如表現一個喝醉酒的人物場景時,就要用到晃鏡頭,再比如坐車在不平道路上所產生的顛簸效果。
談起電影的表現手法一定要提的就是蒙太奇手法。
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這個使電影產生了飛躍的手法。蒙太奇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創造了感人的藝術力,在流動的畫面結構裡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創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兩個或者多個元素合成一個具有全新內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師,蘇聯的電影理論家兼導演艾森斯坦曾經在其著作中提到:漢字中的「口」和「犬」組成「吠」,要知道,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詞,各自有獨立的含義,但是,當把它們組合到一起的時候便發生了質的變化,成了動詞。它們展現在銀幕上,「口」和「犬」的特寫鏡頭剪輯在一起,自然使觀眾悟到那是一隻叫著的狗,或是那有一隻狗在叫,並且如聞其聲。這種蒙太奇方法成了電影獨特的語言形式。電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鏡頭的分切與組合,或者是剪輯。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名例子,同樣是三個鏡頭,採取不同的剪輯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一個人在笑。
2、手槍直指。
3、驚恐的臉。

如此的順序組接的鏡頭,給觀眾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驚恐的臉。
2、手槍直指。
3、一個人在笑。

如此組合的鏡頭,則表現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對這個試驗曾經加以概括,他說:「通過剪輯把兩個不相乾的問題並列起來,不是等於一個鏡頭加上另一個鏡頭——它導致了一種創造,而不是各個部分的合並。因為這種並列的結果和分開地看各個組成部分是有著質的不同。」(《電影藝術四講》)
蒙太奇思維是以人的視知覺和聽知覺形式為基礎的創造性思維。電影蒙太奇所建立起來的鏡頭之間分割與組合的關系,即不同元素之間分離與交叉的關系,最終所以能夠通過分析與綜合的知覺作用,必須依賴聯想的心理作用才能夠得以實現。
聯想可以同時引起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想像,這一重要的心理現象,正是架設在蒙太奇結構中前後鏡頭畫面之間,溝通畫面聯系的心理橋梁。
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聯想方式。
一、類比聯想。由於在鏡頭或鏡頭組之間採用相似的手法或者表現相似的內容,觀眾會產生類似情景的聯想。 二、對比聯想。其鏡頭或片斷之間在形式或者內容上呈對立狀態,從相反的角度表現同一主題,並且使主題給人留下更加深的印象。
三、接近聯想。是通過同一、同時或相繼成立的條件反射將空間、時間相接近的鏡頭連貫起來,從而引人聯想並思忖其內涵。 卓別林自己評論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蒙太奇手法的應用,給電影注進生氣和活力,使平常的畫面組合成無窮的內涵,給觀眾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可以說電影中蒙太奇手法的應用,是電影歷史上的一場重大革命。
蒙太奇,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是建築學上的術語,有構成、組裝的含義。借用到電影、電視理論中來,有剪輯、組合、連接的意思。夏衍說:「所謂蒙太奇,就是依照著情節的發展和觀眾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把一個個鏡頭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連接起來,使觀眾得到一個明確、生動的印象或感覺,從而使他們正確地了解一件事情的發展的一種技巧。」影視製作家只有根據蒙太奇法則來選擇、安排、組織材料,才能獲得成功。構思影視作品時,常常要用到下列五種蒙太奇手法:
(一) 復現蒙太奇
亦稱反復蒙太奇、重復蒙太奇。讓一些重要的物件、場面,反復多次在影視文學劇本中出現,一方面起強調的作用,引起讀者對他們的注意、重視;另一方面,在作品結構上起理清脈絡、劃分層次的作用。如蘇聯《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地球儀,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樹,就是反復多次出現的物件,場景。
(二) 對比蒙太奇
又稱對照蒙太奇。運用這種手法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相互襯托、比較的邏輯聯系。這種蒙太奇不僅可以用在普通鏡頭的場景、人物表情之間,也可以用來組接長鏡頭。
(三) 平行蒙太奇
把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有關事件、場面連接起來,讓它們有條不紊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劇情得以平行發展,強化觀眾的懸念心態。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里,成功地運用了這種組接方法:一個無辜的工人被誤判了死刑,當絞索套在他脖子上時,他的妻子帶著州長的赦免令趕到,這就是著名的「最後一分鍾營救」。我國影片《鐵道游擊隊》里,劉洪飛馬營救芳林嫂,也是運用蒙太奇的範例。

(四) 隱喻蒙太奇
也稱比喻蒙太奇、象徵蒙太奇、相似蒙太奇、聯想蒙太奇。它要求所連接的鏡頭,場面之間,存在某種微妙的類比聯系,通過「相似點」、「具象點」和「寓意點」,突出事物之間的有關特徵,促使觀眾領會其中內在的、深層的含義。
(五) 雜耍蒙太奇
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蒙太奇,既有畫面的分解,又有畫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寫;節奏快,有緊張感。愛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戰艦波將金號》里,在舉世聞名的「敖德薩階梯」那個段落里,成功地運用了雜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軍警屠殺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叄』 電影<<辛德勒名單>>1500字觀後感

辛 德 勒 名 單 觀 後 感
辛德勒名單拍攝於1993年。全片採用黑白模式,講述的是二戰期間一位本想借著戰爭發財的一個納粹黨員商人在看到一次屠殺後改過自新開始營救猶太人的故事。
不知道這樣講確切不確切。辛德勒便是那位納粹黨員。他開了家鍋碗瓢盆工廠,僱傭集中營中的猶太俘虜,憑借廉價的勞動力以及軍方的支持發財。他只需為軍方支付廉價的猶太勞動力的錢即可。猶太人在集中營中可以被肆意殺害而無需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可以理解為納粹軍官想殺人。一個夜晚,軍方出動,開始了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辛德勒看到了這一幕,他被深深震撼,迷茫的不知所措,若有所思。辛德勒有位猶太會計,他是辛德勒的得力助手,在他的一番話下,辛德勒最終決定盡力拯救這些猶太人。他盡自己的努力從集中營中帶走更多的猶太人進自己的工廠,而猶太人也知道,進了辛德勒的工廠便是安全的。阿曼是集中營中一位為首的納粹軍官,他兇狠殘暴,在猶太人心中,看到他既是看到死神。
在與辛德勒的一次交談中,趁著喝醉酒,辛德勒告訴阿曼說君王都會寬恕別人。阿曼若有所思。第二天清晨阿曼沒有像往日一樣殺人,而是出奇的赦免了將自己馬鞍掉在地上的猶太男孩,可當他照鏡子時才發現,原來秉性難改,他迅速跑到陽台,對已經下樓的男孩開了第一槍,也許是出乎他的意料,男孩並沒有逃跑,他又開了第二槍,男孩還是沒有逃跑,也許這時男孩想著自己已經難逃一死而沒有任何必要跑掉了,也許阿曼受到男孩的刺激而像男孩開了第三槍致命的一槍...男孩死了,阿曼還是阿曼沒有任何改變。全部為黑白的鏡頭中出現了一個紅色的身影,他是一個無辜可愛的小女孩。第二次出現便是在焚屍場上。關於片名叫辛德勒的名單是這樣的:辛德勒要回家鄉,他想借機以開軍工廠為名帶走1000名猶太人以免他們在這里被殺害。而辛德勒只能用像阿曼付費的方式帶走他們。辛德勒為此支付了幾乎全部財產。不料,滿載猶太婦女的一輛火車中途停錯了站,進入了納粹又一個集中營。。婦女被勒令脫掉衣服進入一個鐵門的黑房間,本以為是傳說中的毒氣房,當浴頭噴出水時婦女們笑了,原來他們還可以活下去。當辛德勒知道這件事情後,他又用金錢收買這里的軍官,帶走了這些猶太人。來到辛德勒家鄉的軍工廠,七個月這些猶太人沒有生產出任何一件軍工產品,辛德勒面臨破產。而後,二戰終於結束,這些猶太人終可以存活。這些猶太人即是名單上的1100多人。戰爭結束,當辛德勒得知還有幾個猶太人沒有進入這份名單時,他痛苦不已,他為自己沒有多拯救這幾位猶太人而懊惱傷心。。。有句台詞留給我深刻印象,是一位猶太媽媽見到他的女兒說的:片刻的生命,終究是生命。說的太對了,無論何時,哪怕苟延殘喘,片刻的生命終究是生命啊。
看《辛德勒名單》是需要耐心的,要忍受數個小時的壓抑,要忍受單調的黑白,要忍受緩慢的敘事。我第一次看,以為電腦壞了,怎麼是黑白的。第二次看,知道電影本就是黑白的。黑代表深夜,白代表陽光;黑代表絕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沉淪,白代表誕生;黑代表罪惡,白代表善良。只有黑白的世界才能顯示那個時代。
說實話,我不大喜歡看《辛德勒名單》,不喜歡不是因為電影拍得不好,而是我的心難受。我看了《辛德勒名單》之後,沒有看第二次,不要看。但是我尊敬斯皮爾伯格導演。這個偉大的導演,世界上沒有幾個導演如他,能把藝術片拍得好看,也能把商業片拍得深刻。難怪,有人這么極端地說:沒看過他的電影,不算看過電影。
《辛德勒名單》使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二戰時候,納粹軍是如何殘殺猶太人的。當人們即將遺忘這段歷史時候,斯皮爾伯格不失時機拍出這部電影,花費十年心血,詢問許多的歷史學家,詢問了許多的猶太人看法。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也拒絕請好萊塢影星主演,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請來了當年集中營的倖存者作副導演,並請被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作影片的顧問。斯皮爾伯格耗費了2300萬美元就完成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鍾的影片,並謝絕了片酬而將全部個人贏利捐獻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
正因為此,這部反省歷史浩劫的人道主義之作,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空前深度。在次年的奧斯卡評選中,《辛德勒名單》一舉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獎。當時的總統柯林頓在一次正式的新聞發布會上嚴肅地說道:「你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看這部電影。」
於是斯皮爾伯格和《辛德勒名單》一起在電影史永遠流傳下去。
談到這里,我說點題外話。前不久,皮爾伯格請辭奧運會藝術顧問,顯然承受了很大的政治壓力。在拍攝了電影《辛德勒名單》後,斯皮爾伯格專門成立了研究猶太人種族滅絕問題的基金會,而當美國國內有人專門撰文將達爾富爾內戰渲染成「大屠殺」、批評他漠視達爾富爾人權狀態時,他的身份決定了他必須作出請辭選擇。其實,皮爾伯格的辭職是政治斗爭的結果。
《辛德勒名單》感動我的是,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無論是納粹軍還是猶太人。猶太人在黑暗境遇里的所散發的人性的光輝,和在殺戮中忘記自我的納粹軍官所沖擊的人性之惡,他們之間的強烈對比,使得我們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麼使得人如此殘殺同類,而在處於軟弱處境的人如何掙扎著希望,目睹砍向他們的屠刀寒光?
在人被戰爭機器撕裂之時,唯有靈魂最深處的未滅的人性還在支撐著,對抗著戰爭的機器,才使得人類最後不被毀於這樣的互相殘殺。辛德勒就是表現這樣可敬可親可泣的人性,挽救了數千猶太人性命。罪惡有多大,善良就有多大。善良是罪惡高壓下所產生的反作用力。
談到這里,我再一次唏噓:中國為什麼沒有這樣反映抗日戰爭尤其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幾乎所有有識人士認為:國際社會對「南京大屠殺」沒有關注,是因為中國還沒有為此誕生引人深思又感動人心的藝術作品。

『肆』 2012電影觀後感

不久前我看了電影《2012》。現在想起,我的心中還是會涌動著很多感想,還是會覺得很震撼,還是會想起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瑪雅歷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會毀滅的傳說,描繪出了世界末日來臨時地震、海嘯等特大災難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和人們面對災難的表現。其中,發現世界末日要到來的人是印度的科學家;而最後,製造好「方舟」,拯救人類的是中國,我為中國和亞洲感到驕傲。
在電影《2012》中,主角叫傑克遜,他在發現災難來臨時,立刻帶上自己的家人,開汽車,開飛機,歷盡艱難萬險來到中國,在一個造「方舟」的工人的幫助下進入了方舟。可是卻因此給「方舟」造成了損壞,差點害死了全船人。於是傑克遜冒著生命危險與兒子一起齊心協力解決了故障,讓大家都得救了。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犯的錯需要我們去承擔!」我很佩服他在這種危急時刻選擇了知錯就改,勇於承擔。
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美國總統。災難來臨時,這位美國總統選擇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學家們發現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訴全世界的人們,而不是隱瞞真相,讓人們有時間與自己的家人告別。美國總統說過「我們是一家人,我會留下來和你們一起度過難關!」這位美國總統是最有權力上「方舟」,逃過這次劫難的人,但他卻認為驚慌的人們需要有人指揮;恐懼到了極點的人們更需要有人去安撫。美國總統最後選擇了留下,被海嘯淹沒。他做了一個普通人難以做到得偉大的選擇!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會有這么大的災難,但也會有面臨選擇的時候。有一個黑人在白人一統天下的西方世界,選擇了努力與奮斗,最後成為美國總統,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今年的感恩節,奧巴馬與兩個女兒一起出現在白宮,接收國家火雞協會按傳統向總統贈送的火雞。奧巴馬曾計劃把這只伙火雞吃掉,但女兒上前阻止,他就沒有吃,並且假裝嚴肅地把手放在火雞的頭上,說:「你被赦免了。」在威嚴的總統和慈愛的父親之間,奧巴馬選擇了做一個慈愛、幽默和會讓女兒快樂的父親。相信這樣的總統,這樣的父親,在碰上《2012》這樣的災難時,也會做出像電影中的總統一樣的選擇!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捨生取義的人,但我更希望我們在現在選擇健康,選擇環保,讓《2012》的悲劇永不出現!一起加油~

『伍』 速度與激情 影評800字

《速度與激情》系列可以說是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下的綜合產物,從劇情、投資、剪輯、拍攝技術等方面都不愧為好萊塢動作電影的高水平代表。之前上映的《速度與激情6》除了繼承了快速的剪輯,流暢的動作場面以及不俗的音效這幾個動作片的技術核心要素,同時更加深化了日益龐大的Dom's family概念,雖然《速度與激情》的幾部除第五部之外都有劇情方面不完善和節奏方面略微不均勻的毛病,但是作為一個以賽車和動作為主題,部分牽涉警匪題材的電影來說已經殊為不易了。
我決定從幾方面來梳理一下到目前為止的我們所看到的六部《速度與激情》電影。
因為《速度與激情》系列引入中國時間較遲,很多人可能是從第四部或者第五部《速度與激情》開始認識這部電影的,所以我就我自己的理解稍微梳理一下自己關於劇情的想法。
《速度與激情》系列在劇情方面的造詣之處在於人物關系的構造與人物性格的建立,通過層層疊近的方式,不斷豐富了Dom's family的成員。用《速度與激情6》製作特輯中的解釋,該系列的基本構造就是通過人物聯系產生的,所有人物之間都有之前劇情的聯系。
《速度與激情1》引出了該部電影的核心人物Dominic和O'conner,同時構建了最初版的Dom's family,其中沿用下的人物有三個,分別是Letty、Mia以及Vince .第一部的題材屬於中規中矩的賽車電影,其包含了賽車電影必備的一些條件,快車、改裝等部分,同時用親屬關系、愛情關系以及敵我關系將片中的核心人物串聯了起來。
這部片子最為精彩的橋段在解救Vince的一段以及Dom和O'conner賽車的部分。而Dom和O'conner同時飛過火車閘道的一瞬也成為動作電影的經典片段。
同時,警察逮捕反派的那段慢動作剪輯也頗為經典。
《速度與激情2》則引出了另外兩位重要的人物--Tej 和 Roman,同時暫緩了Dom那條線的進度。我引用《速度與激情5》里的台詞來介紹他們:「O'conner:Tej,東海岸最牛逼的電工;Roman,我們少管所的時候就認識了,邁阿密那票就是和他一起做的。」
這一部的故事就是關於邁阿密的,仍然以賽車為主題,基本上所有的重頭戲依然以賽車的方式呈現。故事很簡單,O'conner和Roman作為警方的卧底通過一系列的Race紮根在反派的團伙里,最後抓住罪犯。
開始階段的JOB OFFER以及最後的賽車飛躍算是全片的亮點部分。同時,迷惑警察的那部分使用了超過五十種世界中級和頂級的跑車,也是很經典的鏡頭。
本片出現的女警官角色在第五部以彩蛋形式再次出現。
《速度與激情:東京漂移》劇情完全跳出了之前兩部,類似於外傳性質,這也是林詣彬接手《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一部。這一部可以簡單概括為一個車手的自我養成之路。
Sean是一個以危險駕駛頻頻被拉黑的未成年,為了避免進少管所,他不得不在日本與自己的父親生活,但在日本他接觸了漂移,逐漸成為漂移高手的同時,也給自己惹上了巨大的麻煩,最後他通過一場車賽解決了一切。看這個主線,有一點和《頭文字D》相似,最後的決戰也是在一個下坡發卡彎賽道完成的,反派最終也是因為賽車墜落而失敗,男主使用的車也是自己改裝混搭完成的--福特野馬+evolution的發動機等等。

『陸』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

要點:

1、大致敘述電影的內容

2、選取幾個經典的片段談談自己的感悟

範文:

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生於魯國一個沒落的貴族裡,但他堅持自己的思想,開班教學,創立了私學,改寫了只有貴族才能上學的歷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備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發生的故事,導致孔子受連累被逐出魯國。

孔子在諸侯各國游說講學,推崇仁政思想,企圖改變各國戰爭紛爭的局面,改變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後來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後,又被魯君召回國,在此期間創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孔子的幾條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名言對我們教育很多,比如說: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本身不喜歡學,不會學,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他,也沒有教他的必要。

這句話給我們的教義是十分大的,告訴我們,要主動學習,態度端正,要對學習抱著喜歡的態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

這樣老師才會對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師見你學習態度好,必定會想:「他(她)是一個有希望的學生」,也會因此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會有更多學習新知識的機會,也不會讓老師天天一副「苦瓜臉」對著你,豈不是一舉兩得!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我同樣記憶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這句話讓我終身受用,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講仁義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然後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這樣的人,以後必定會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們雖然談不上「千古流芳」,但這樣做至少不會「遺臭萬年」。

所以,《孔子》這部影片對我們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論是孔子的政治思想還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給了我們後人很大的啟發!

曾幾何時,他為了傳播這正確美好的思想而到處顛沛流離!為了改變這紛爭世界還老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為了對後人的正確教育、啟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難、傾注了多少心血!

『柒』 耶穌受難記觀後感

梅爾.吉布森投資2500萬美元製作的電影《耶穌受難記》在全球創下.5億的票房,這是2004年的片子,最近才看,有以下幾個收獲。
一、弄清了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關系。這三大宗教其實是同宗同源的,猶太教最早產生,約三千年前,創始人是摩西,神是上帝,經典是《聖經》,即上帝與猶太人定的合約,後來也稱《舊約聖經》。約2500年前,耶穌開始傳教,他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創立基督教,其實可以看出,基督教是在猶太教的基礎上發展既來的,他稱重新和上帝修訂了和約,即《新約聖經》。可見,上帝是神,耶穌基督是人。伊斯蘭教是最晚產生的,創始人是默罕默德,自稱是上帝的僕人,和上帝定了總約定,即《可蘭經》。可見,這三大宗教師同宗同源的,有一個共同的神,就是上帝,有共同的聖地耶路撒冷。
二、這部電影十分暴力震撼,表達的主題十分深刻,卻完全遵從聖經里的故事,可見導演表達主題的功力。導演在處理耶穌人性和神性方面的技巧尤其讓我佩服。大家都知道,耶穌是個人,一個智慧的人,這點誰都承認;但是,如果說耶穌是神的兒子,這點就不是所有人都會承認的,因為很多人是無神論者。導演主要刻畫作為人的耶穌,對信仰堅定,對別人的寬容;神的一面,導演通過聖經故事裡,耶穌對自己遇難的預言,也就是達芬奇《最後晚餐》所講述的故事,來表現耶穌先知的一面,神的一面。讓無神論的人,象我這樣的人也能接受。
三、這部電影讓我最感動的是耶穌的饒恕。耶穌因為傳教,揭露猶太教斂財,也因為有人追隨他,引起猶太教教會的不滿,猶太人向統治者羅馬人告發耶穌,但羅馬人不想趟渾水,不想處死耶穌,猶太人發動民眾要求處死耶穌,要求處以十字架刑,古代一種極刑,把人的四肢釘在十字架上,犯人因為窒息死亡。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可他的眼睛裡,沒有噴火的仇恨,他說:上帝,饒恕他們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我想這部電影最深刻的一個主題,就是饒恕。沒有我們常看武俠小說里的仇恨,想想,那不是人類深刻的主題思想。饒恕才是人類深刻的主題思想。我們的文化里,往往是丟西瓜撿芝麻,沒有找到重點,我想,和我們千百年來文化的僵化保守有關,余秋雨(我最討厭的傢伙)說,我們的文化是世界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其實是不開放,沒有接受新事物,沒有向前發展,是停滯的文化才對。
饒恕,救贖,是人應該有的品質和習慣,當我們饒恕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在饒恕自己做錯的事情。只有饒恕別人的錯,包容別人的錯,才能原諒自己做錯的事情,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有一個平靜的心,這是一個在錯誤中救贖自己的過程。

『捌』 天生殺人狂影評

她如果沒有遇到他,就依然是那個咬著嘴唇顫抖的小女孩,手足無措於亂倫無恥的父親和無動於衷的母親,像一條細小無助的爬蟲一樣苟活於沒有絲毫自由和尊嚴的畸形家庭之中。

他如果沒有遇到她,就依然是那個在田野里目睹父親中槍而死的小男孩,大大地睜著眼睛流淌一地惶恐孤絕的神情,在夢里被獠著牙齒的兔子先生追打廝殺終夜奔跑不能安眠。

然而,當他們相遇的剎那,喧囂沉寂,音樂溫柔,恍惚如見到六十年代老電影里的旖旎愛情。她從樓梯上走下,穿著宛如盛裝的雛妓,而他不羈,眼神睥睨,白衣上斑斑的血,昭然若揭著他們將來的軌跡。

他與她相遇,彷彿天意,無人能違,無可避諱,他要帶她亡命天涯。

「總有一個晚上,我要去接你。」他果然帶她離開,殺死她的父母,猶如騎士浴血劈斬攔路的荊棘。壓抑了多年的憤怒噴薄而出,化成流淌的鮮血和熊熊的火焰,而她歡騰雀躍如同獲得了赦免的囚徒。臨走時,她對弟弟說:「你自由了!」何嘗不是對自己說的。從這一刻起,她自由,且要撒野到底。

生活終於奔涌肆恣起來,像在暗夜裡突然綻放的繁華煙火。

她成為了全新的女人,拋落紅裳羽衣的玩偶和粉紅色的稚氣箱包,如同把過去拋棄在過去。他在橫跨峽谷的大橋上向她求婚,用利刀割破手掌,緊緊相握,鮮血滴落融入江海,自此生死相纏。相擁而吻之際,她發上的白色長紗飄然落下,在空曠的大峽谷中蜿蜒成柔媚的吐信白蛇。而此時,沒有支離破碎稜角分明的畫面,沒有扭曲的人臉和觸目驚心的幻覺,也沒有慘然的綠、刺眼的紅,只有平和妍柔的色調,和相擁而喜的愛侶,這是電影中的至美一幕。

相逢已在絕路上,只有互靠背脊,抵死拼殺,彼此奉陪到底。君看寒光耀目流星沒,絕勝沉沉天際苦勾留,他們膽大肆恣,無所顧忌,大開殺戒,短短三周就殺了五十個人。他們的婚戒是一隻盤曲纏繞的蛇,他們也像蛇一般,出其不意的攻擊,狠辣而毫不猶疑,將子彈和飛刀化作致命的毒液。而只要他們在一起,血流成河天下縞素也在所不惜。

他們在報復這個世界,卻仍不失自己的一番善惡標准。殺死的,都是對他們不敬或者不利的人。他們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壞人,他們到了如此的境地,只是想要保護自己和彼此,不惜使用最極端和暴烈的方式。他們不懂得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是因為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對他們溫柔過。所以當米基錯殺老印第安人的時候,他追悔莫及,因為這個老人讓他們進屋,給他們溫暖和食物,只有這一次的殺戮讓他們不安和愧疚,他們錯了,且承認。

而與電影中嗜血無情的惡棍警長,虛偽自私的典獄長,和為了收視率不擇手段的記者相比,米基和梅樂瑞是干凈而純粹的。正如米基對記者所說:「我純潔的一刻勝過你一生說謊。」他們的殺戮中沒有陰謀、功利、謊言、交易、欺瞞、詐騙、歧視、偽善,所以盡管血債累累,卻依然能讓梅樂瑞在星光下舞出柔曼的姿勢,期許著潔白天使的降臨。

米基與梅樂瑞,像是一對血腥的異色蝴蝶,依靠著彼此的殘缺翅膀橫沖直闖。在不應該的年代,擺脫不了人世間的悲哀,上不了青天,只好彼此奉陪上演一場絕代的瘋癲。

『玖』 求電影《2012》觀後感,2500字,急需

請注意,這是觀後感,不是影評。

--10億美金不是個小數目啊。
--很抱歉我親愛的陛下,是歐元,10億歐元。

我不打算劇透,所以決定就寫寫感受,不描述情節了。上面那段話來自於美國政客給阿拉伯一位國王推銷諾亞方舟的船票的場景,石油大亨本著生意人的本能,想拿拿架子講講價,所以略有傲慢的,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說:十億美金不是個小數目啊。(你這條褲子要100塊太貴了),政客說:很抱歉陛下我說的是十億歐元(我說的是一百塊美元不是人民幣)。

當然這不是一部藝術片,咱們走進電影院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感官刺激,同行的數個男人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猛批這是個爛片,我只好問:你沖著什麼來這兒的啊,我是沖著場面跟特技啊,人又不是藝術片,要我說就是個所有以前我們看過的災難片的大雜燴,火山爆發,山洪海嘯,地震地裂,人性的探討我膩了,講一百年也講不完,不講了。

什麼用xz喇嘛諷刺中國人這一說,相信的人,你們覺得一個關注的是天下蒼生,人類命運的人(導演),會那麼狹隘嗎?至少說站在全人類的高度這件事,導演做到了,或者說做的很盡力,而以我敏感多疑的個性,並沒有看到導演刻意打壓或者吹捧哪個國家跟民族,反而很糾枉過正的講所有救世主跟偉大的角色都留給了美國人以外的人,就算是美國人,也選擇了有色人種。這是最近的流行趨勢好像。

也有傳聞說這個是宣揚靠中國人拯救了世界,誇張了,絕對誇張,其實是美國政客賣票,中國負責造船,俄羅斯負責用他們的大飛機接人登船,大家都有任務,看吧,很全人類。

當然美國人還是擔任了拯救英雄,但是他們救的是自己的愛人,自己的家人。

要說硬傷很多的,就我這種不懂科學的人也知道,一旦地球南北極互換了,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得消磁,用不了啦,結果最後六條方舟居然恢復了通信聯系。

八國會議討論,世界末日前大家需要做的唯一的事,是延續物種,而不是拯救人類,不惜殺人,到了最後在這殘酷的命題下,方舟終於打開門,接納了岸上離生存希望一步之遙的人們。所有的人也包括觀眾,自動迴避了留在火山,海嘯,地裂之處的人的出境,無一例外的是毀滅。

方舟上留下很大的空間,放了長頸鹿,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些東西而不是盡可能多的人類,但稍有諷刺的是,為了支付高昂的造船費用,10億歐元一張的賣船票。

美國黑人總統留下沒有登船,第二波海嘯之前他從火山灰裡面爬起來,面對漸漸而至的海嘯喃喃念著亡妻的名字說我來了,與此同時義大利總理與民眾在西斯廷大教堂在教皇的帶領下祈禱,一道裂縫從上帝與亞當連接的手指間裂開,這比剛開始巴西上帝的雕像倒下更令人心碎,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

老實說看完災難片很長一段時間里心情都會很平靜,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微笑著沉睡於方舟的密封箱內,米開朗基羅的亞當與西斯廷,與祈禱的人同歸塵土與洪水。有人盡力的選擇求生,有人逆來順受的面對死亡。有愛(黑人總統對亡妻的愛)、有信仰(西斯廷教堂前祈禱的天主教眾生)的人,恐怕不一定沒有方舟上的人幸福。

上個星期天,我看了電影《2012》。現在想起,我的心中還是會涌動著很多感想,還是會覺得很震撼,還是會想起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瑪雅歷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會毀滅的傳說,描繪出了世界末日來臨時地震、海嘯等特大災難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和人們面對災難的表現。其中,發現世界末日要到來的人是印度的科學家;而最後,製造好「方舟」,拯救人類的是中國,我為中國和亞洲感到驕傲。

在電影《2012》中,主角叫傑克遜,他在發現災難來臨時,立刻帶上自己的家人,開汽車,開飛機,歷盡艱難萬險來到中國,在一個造「方舟」的工人的幫助下進入了方舟。可是卻因此給「方舟」造成了損壞,差點害死了全船人。於是傑克遜冒著生命危險與兒子一起齊心協力解決了故障,讓大家都得救了。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犯的錯需要我們去承擔!」我很佩服他在這種危急時刻選擇了知錯就改,勇於承擔。

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美國總統。災難來臨時,這位美國總統選擇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學家們發現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訴全世界的人們,而不是隱瞞真相,讓人們有時間與自己的家人告別。美國總統說過「我們是一家人,我會留下來和你們一起度過難關!」這位美國總統是最有權力上「方舟」,逃過這次劫難的人,但他卻認為驚慌的人們需要有人指揮;恐懼到了極點的人們更需要有人去安撫。美國總統最後選擇了留下,被海嘯淹沒。他做了一個普通人難以做到得偉大的選擇!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會有這么大的災難,但也會有面臨選擇的時候。有一個黑人在白人一統天下的西方世界,選擇了努力與奮斗,最後成為美國總統,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今年的感恩節,奧巴馬與兩個女兒一起出現在白宮,接收國家火雞協會按傳統向總統贈送的火雞。奧巴馬曾計劃把這只伙火雞吃掉,但女兒上前阻止,他就沒有吃,並且假裝嚴肅地把手放在火雞的頭上,說:「你被赦免了。」在威嚴的總統和慈愛的父親之間,奧巴馬選擇了做一個慈愛、幽默和會讓女兒快樂的父親。相信這樣的總統,這樣的父親,在碰上《2012》這樣的災難時,也會做出像電影中的總統一樣的選擇!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捨生取義的人,但我更希望我們在現在選擇健康,選擇環保,讓《2012》的悲劇永不出現!

成都師范銀都小學五年級十班 高勝寒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今天,是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我是肥泰,一個自由社稷者!說不好聽的,我是一個不成功的寫手!現在在做網管,沒時間可以繼續寫我的原創小說《精英警察》。

今天沒事做,看過電影《2012》完美中字版,之後,我聯想起,三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世界,是否會和電影《2012》一樣,和古文明時代的瑪雅,他們的預言一樣。

現在很多網上的人傳言,說是2012年的12月21日的那一天,是我們的世界末日!但是,後來我查過很多資料,和我那群兄弟們,一起研究這個所謂的『世界末日』。還有對比瑪雅的預言!

「根據瑪雅文明的記載,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當這一天黑暗降臨後,第二天的黎明永不到來。」其實,2012年12月21日,只是我們現在,地元第五代子孫,一個即將結束的日期!並不能算是世界末日!我相信,那幾天的災難過去之後,會迎來新的,另一個人類文明,也就是我們的子孫--地元第六代子孫。

我在等待著2012年12月21日,瑪雅的預言的實現!同時,我希望瑪雅的預言,對於我們這個地元第五代子孫,只是一個玩笑而已!

我想,若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到瑪雅預言的那個2012,世界末日時。我想你們一定會很不爽,因為你們還年輕,你們的前途還很長,你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呵呵,其實我現在也不過就19周歲而已!

還有,本人我肥泰,對於科學,那是半信半疑。現在的科學家呢,把解釋不了的東西,就如人死後留下的靈魂,又或許是某些地方,連續出現的怪異現象等等,就用「不存在」或是「迷信」等字眼,排除這些早已存在於這個地球上。或是說,早在我們第五代人類文明存在時,它們早就已經存在。或許是上一代的留下來的,也或許,是上上一代的...。只是現在的科學還沒到那麼『尖類』拔萃。

現在,我覺得今天的陽光,比以前的,更加的燦爛,亮麗!

不知道這是否是一種啟示。還是,希望我在有生之年,好好的再看看一個人類總是自以為地球是屬於人類家園的世界。現在的我,只能說,人類是地球的產物,總有一天,我們會搬離這個家,去新的家園,建立新的人類文明。

電影《2012》裡面,一個鏡頭,我現在覺得那句話,說得很對,很好!

後悔吧,我們還有時間...

什麼?你說什麼?該讓我們後悔的事是什麼?那好,我問你,你們小時候讀書用的紙、橡皮擦等等文具是從哪裡來的!所有人生活中的桌子、椅子、房子的建成、食品。我們現在身上的衣服!煤氣,汽車用的汽油。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從哪裡來的!

這些都是從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上,那些樹,那些生長了近百年或是幾百年的樹,砍伐。種一片森林那麼簡單嗎?哪怕是一棵樹!下山容易上山難,同理可鑒。還有,地球如今的面目,我想應該是千瘡百孔。那些都是挖掘地下礦物質所形成的!

大自然的報復,很簡單,狠狠的一個海嘯,足以死上上萬人!假設,如果龍卷風、海嘯、地震、火山爆發、風暴、冰雹等,把整個地球掃盪一遍的話,我們人類能生存下來的幾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呢?

作者:肥泰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下午14:07

『拾』 速度與激情3影評500字

眼下,《金剛狼2》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國的電影市場攻城略地。這部《X戰警》的衍生劇都能拍到2了,而且還大有繼續拍下去的可能,也不得不佩服一下。想下「金剛狼」,在《X戰警》系列中,不過群戲中的一個而已,卻能脫穎而出,實屬不易。還有《怪物史瑞克》系列裡的那隻萌貓,也因為萌翻了眾人,從而獲得了單獨上位,被延伸出了《穿靴子的貓》這樣的片子。可見,一個作為一個好的配角有多麼的重要。

但無論是「金剛狼」還是「萌貓」,都是先有正劇,然後才有延伸,而《速度與激情3》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在目前1-6的系列中的存在,不過是為4、5、6貢獻了一個不錯的配角,那就是「漢」(成康飾),而「漢」在《速度與激情3》里也不過是一個配角而已。當然,在《速度與激情6》的最後,終於揭示了在《速度與激情3》中讓「漢」死亡的人「傑森·斯坦森」,而且這個懸疑,還將整個故事都帶到了《速度與激情3》留下的懸念上。終於使得《速度與激情3》不再顯得太過於突兀。

話說,在《速度與激情3》的後半部分,成康飾演的「漢」就去世了,而最後作為彩蛋而出的「多米尼克」,則告訴3中的主角小屁孩,說:「漢是我的家人,他永遠是我的朋友。」而到了《速度與激情4》里,在開頭部分,「漢」卻死而復生,在這個續集里出現,不過他在與「多米尼克」道別時說,他要回東京了,因為有些事需要去辦。所以說,《速度與激情4》的故事並非《速度與激情3》的續集,而是平行的,甚至是還要更早一點發生的故事。「漢」說要回東京,卻沒有說要去做什麼,如果沒有後來的《速度與激情5》與《速度與激情6》,那麼他就是去赴死了,死在《速度與激情3》里。但《速度與激情5》里「漢」再一次現身,而且又一次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這個《速度與激情5》發生的故事仍然是《速度與激情3》平行發生的故事,而且也要早一點。到了《速度與激情6》,「漢」仍然貫穿了電影的整個部分,直到最最後面,他再一次向「多米尼克」及其他小夥伴們道別,說這次他有了目標,就是要回東京了,因為他作為逃犯的身份已經得到赦免,可以回東京自由地活動了。而回到東京之後的故事,就是在東京遇到《速度與激情3》里從美國來的小屁孩,然後又因為他而掛掉。

算了這么多,就是說這部《速度與激情3》實際上應該是整個系列中1、2、4、5、6之後才該發生的故事,它才算正在的系列衍生劇,在衍生劇中,聚焦的正是4、5、6里的一個挺雙眼的配角,那就是「漢」,與《金剛狼》、《穿靴子的貓》反其道而行之而為之,先有衍生劇,然後又回到正劇之上,這個軌跡實在是太過於詭異。

不過,話又說回來,以上所有的演算法都是根據已有的事實推演出來的,屬於事後諸葛亮,也只能聊博一笑了。真實情況是在《速度與激情》大獲好評後,創作者現實根據首部中的警察「布萊恩」的線索,繼續製作了又一部卧底警察與罪犯的飆車戲,結果發現反響不如第一部,乾脆到第三部里另起灶爐,只保留了名字,人物與故事全是新的,但結果迎來了更多的差評。在終於意識到了錯誤時,才將第一部的原班人馬再次聚集起來,重新演繹了「布萊恩」與「多米尼克」的激情四射,這次才終於明白了大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在接下來的第5部里,不僅保留了第4部的班底,而且還進一步升級,將2、3、4中耀眼的配角都聚集了起來,果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然後就又有了6,不過,越來越龐大的隊伍也是一種累贅,因為戲份實在不太好分,誰讓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身的戲呢。於是又開始回縮隊伍,讓3、4部里出現的人又一一死去,不僅完結了4里的結,而且順便又回到了第3部,而且隨著「漢」的死亡,還成功將4、5、6三部與第3部完成了無縫對接,這就是編劇的聰明之處,畫了完美的一個圓。解釋了「漢」為什麼會出現在4、5、6里,又讓整個系列看起來完美無缺,形成一個完整的拼圖。

目前,《速度與激情3》里的男主角盧卡斯·布萊克已經宣布了要回歸到「速激」系列中來,將在《速度與激情7》里正式亮相,並且將會與其他人一起完成一個新的三部曲。這真的是一個好消息,讓人對新的劇情有了新的期待,而且還推動了舊系列光碟的銷售。

回頭再說說《速度與激情3》,其實並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它完成的還是一個「屌絲的逆襲」的故事套路,一個在美國要混不下去的白人小伙,被迫去東京生活學習,卻積習不改,繼續玩飆車,不僅跟黑社會杠上了,而且還敢去泡黑社會的女人,可謂是吃了豹子膽。終於,他玩死了支持自己的兄弟「漢」(盡管「漢」在後面幾部玩了一把復甦),最後又只能置之死地而尋求後生,直接與黑社會玩對決,終於通過賽車,贏了黑社會,還抱得了美人歸。這個故事實在並沒有太多可看之處,但居然在這樣的故事下還能繼續去拍新的系列片,這種勇氣,不僅僅有表現耀眼的「漢」,而且還有從此勃發的導演林詣彬,作為一個不怎麼知名的小導演,得到了執導《速度與激情3》的機會,他所能做的就是把握住所有的機會,在劇本及投入的限制下,盡量玩出花活,將《速度與激情3》拍攝的還算養眼,不管故事又多爛,起碼畫面沒有那麼難看。於是林詣彬憑借這一點獲得了發言的機會,並進一步有了機會去執導《速度與激情4》,然後才有了大獲全勝的《速度與激情5》。演員成康也充分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並且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參演後面的故事。盧卡斯·布萊克盡管是《速度與激情3》里的男主角,但足夠肯定的是他到了《速度與激情7》里,還一樣是一個配角,
成康作為配角的配角,他把握住了屬於自己的機會。天命不負人,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住每一個機會。不過,遺憾的是在後面的故事裡,很難再看到成康了。萬能的導演,不會再演繹一次野性小妞米歇爾·羅德里格茲死而復生的游戲吧,真那樣,才真的會惹笑話了。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