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德賽克巴萊影評

德賽克巴萊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3-03 04:42:00

Ⅰ 賽德克·巴萊的影片評價

韓寒:這是一部絕對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不用思考所謂的文化,殖民,隔閡,族群,只需要看見男性應該如何去戰斗。
李冰冰:信仰、圖騰、民族驕傲、豐滿的靈魂……這些久違詞語突然闖入,讓我猝不及防,淚流滿面。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詩電影。它基於史實所展開的創作,沒有刻意地升華與迎合,只有赤裸地展示和呈現。它所詮釋的命題,不但屬於曾經的台灣原住民,也屬於整個人類,在華語電影整體傾向於頹廢、萎靡的創作狀態時,它幾乎是以驕傲的姿態,宣告電影精神不死,捍衛著華語電影在好萊塢、日韓電影面前的尊嚴。 (鳳凰網)
賽德克·巴萊是對勇者的稱謂,影片也確實著力表現一種不畏壓迫的英雄主義和民族主義。看這部影片,不但震撼於戰斗場面之激烈和原住民性格之剛烈,更能從內心深處體味到堅毅、勇猛、寧死不屈的精神。走出影院,硝煙很快散盡,但這種源自精神的感動卻能駐扎很久。(網易娛樂)
鮮血、殘肢、斷頭,伴隨著美到讓人難以呼吸的山川河流,這樣的鏡頭下,也就適合伴奏著關於先祖訓誡的畫外音,這也讓《賽德克·巴萊》些許具備了一點點泰倫斯.馬利克在《細細的紅線》中的詩性氣質。可這些畫外音也實在有點不加節制,連帶被剪去的情節,一道讓復仇的由來缺乏動機。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弱小民族的抗爭故事,永遠是不必多費筆墨去解釋的。(騰訊網)

Ⅱ 賽德克巴萊的歷史背景是真的假的

是真的。

賽德克族,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原本被列為泰雅族的一支,經過多年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08年4月23日成為第14個中國政府官方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

影片《賽德克·巴萊》講述的是1930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霧社事件是台灣受日本統治時期發生在台灣台中州能高郡霧社(今屬南投縣仁愛鄉)的抗日行動。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社),因為不滿台灣總督府與地方政府的壓迫而發起,犧牲人數近千人,僅次於西來庵事件。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佔領下的台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這場原住民與日本人之間大沖突,在當時的中國大陸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因為此時台灣正處於日據時期。

1895年,一紙《馬關條約》讓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對於台灣,日本也算是苦心經營,1919年開始,日本政府在這一美麗寶島上,開始建造各項基礎設施,比如自來水、電力、公路、鐵路、醫療、教育等等,不過對於台灣的原住民來說,日本人的掠奪是多於建設。

(2)德賽克巴萊影評擴展閱讀:

霧社暴動的起因是日本殖民主義者在霧社大興土木,強迫高山族人民進入馬赫坡社附近的森林砍伐巨木,興修他們的神社。

霧社高山族人民主要靠狩獵與農耕為生,視森林為聖地,視巨木為守護神,砍伐巨樹使馬赫坡等社的民眾感到驚恐萬分,恐由此遭到神的懲罰,自然不肯乖乖地服從日本人的命令。

何況山高路險,警察為使樹木完好,不允許將樹木拖地而走,竟迫使當地民眾肩扛手抬,沉重的勞役更使他們無法忍受。當日本警察用槍口和鞭子逼著他們上山的時候,他們內心深處的憤恨達到了極點,起義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因此當有人提出不如趁此舉行起義的時候,一貫對日本人欺壓忍氣吞聲的頭目莫那·魯道也下定決心要與日本人拼個死活。

Ⅲ 德賽克巴萊這部電影怎麼樣

非常好看
可以說是詮釋了一種文化,一種信念
在文明的腳步下,一直有人在守護著自己的根,就是這部電影詮釋的所有

Ⅳ 賽德克巴萊日本人看了什麼感想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題記
初涉《賽德克巴萊》,較之其他大片,叩擊我眼簾的那一幀幀畫面,褪掉了奢靡的包裝、洗盡浮華,如清醇的輕羽梳理著我心房的雜草。
同樣的抗日,同樣的民族守護,它沒有《金陵十三釵》中日軍擢發莫數的罪行,連激起人們不由自主的泣數行下也寥寥無幾,更沒有《舉起手來》中塑造的一個個呆童拙夫、愚昧無知的日本人,無法讓我們語笑喧闐。它如一泓清泉慢慢的流泄,敘述著那個民族的興盛、衰敗與落寞,還原了一個歷史!這部耗時十二年的史詩巨著,無可厚非是家園守護影片中的饕餮大餐。
賽德克巴萊,是野蠻的。血腥並不是野蠻的完整詮釋,它滋養著強者的驕傲!
帷幕拉開,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群落後的野蠻人。他們的野蠻,在於總是光著腳丫、喝著生血、吃著生肉;在於使用著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在於中國大陸紅磚綠瓦幾千年後,他們仍住在原始的茅草屋中。賽德克巴萊,是有霸氣的。霸氣如同鑄牢靈魂和民族燃燒的火葯……
馬赫坡的首領莫那?魯道如同敢於用自己的力量搶奪獵物,威懾族人只能尾隨於他。
當部落沒落二十餘載,獵場已名存實亡,但所有人卻都不屈服於做二等公民。莫那?魯道率領三百勇士抵抗幾千大軍,用最原始的武器對抗擁有先進的槍支炮彈、飛機坦克,逼得日軍動用慘絕人寰的糜爛性炮彈。那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的勁頭怎一個「霸氣」了得?
掩卷沉思,古有侯蒙 「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的霸氣,今有溫總理「吾身雖瘦,必肥天下」的壯志;然如今青年人的霸氣已魂歸何處?生活在這般「花花草草由人願,生生死死隨人願」的世界,一群群如墮煙海的青年卻用享樂詮釋著生存的必要。當「拼爹時代」的到來,富二代掏空家產犯下一切強盜行徑;當身邊人覺得「扶持經濟,重振國家」是一句具有喜感的台詞;當「偽娘」的出現到理所當然,難道不是對「青年」、對「國之棟梁」的諷刺嗎?
賽德克巴萊,是隱忍的。沒有蓄勢的隱忍,是一個不完整的民族…彷彿卧薪嘗膽就在眼前……
做一個決定並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莫那?魯道用二十年來攢火葯,用自己的權威斥責族人,向日軍委曲求全。他的隱忍在於決不吹毛數睫,不會在羽翼未豐時蚍蜉撼大樹,而如同一座火山慢慢積聚,伺機而動,用最強勁的爆發進行絕地反擊。全劇的主旋律在此升華,於亂世,盲目反抗所付出的代價無非功敗垂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二十年的隱忍,始終牢記自己最初的目標並為之奮斗,只因為他們的生命是用祖先的血換來的,他們也要帶著子孫一起染紅戰衣!
作為開啟成功殿堂的鑰匙,勾踐卧薪嘗膽,韓信忍胯下之辱,孫臏裝瘋賣傻。如含苞的花蕾,需痛苦的綻放才能臻於絢爛!人生不會萬事遂願,雖然未來很飄渺,但只要拆除心中的樊籬,有所希冀。隱忍、蓄勢等待,天必不負!賽德克巴萊,是驕傲的!
全片自始至終都滲漏著難以言狀的驕傲。當一個「卸下野蠻人的裝扮」、想用文明人的准則約束自己的「族人」,告訴莫那?魯道關於日本的文明,企圖勸他繼續忍下去時,他那句氣貫長虹的話語--「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讓我醍醐灌頂,明白了賽德克巴萊可以輸去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
「拿生命來換圖騰,那拿什麼來換回那些年輕的生命?」「驕傲!」兩個頭目之間的對話碰撞出了兩個擲地有聲的字眼!那是屬於一個名族的驕傲,那是一種為了自己生存的驕傲。戰斗前夕,男人為了守護自己的部落,自己的獵場,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而女人,雖是歷史以來的弱勢群體,但她們卻寧願貢獻出最後一粒糧食,支持男人沖鋒陷陣。那集體上吊的一幕更是讓我對他們的圖騰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要到達彩虹橋的那一邊,成就賽德克巴萊!最後整個部落沒有一個人投降,他們的思想中只有兩個選擇:上陣殺敵、或者自盡!
那是一個怎樣的民族?「三百名戰士抵擋幾千大軍,非戰死即自盡……為何我會在這遙遠的台灣山地見到我們已經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鐮田彌彥最終不得不喟嘆那份驕傲,而這驕傲告訴我的是彩虹橋那邊的永恆!
難以置信高山陡澗處會有這般傲骨嶙峋的靈魂,難以置信歷史洪荒中會有這般滄桑的民族,難以置信驕傲這雄渾的白光竟能折射出了這般遒勁的彩虹!
細數當下,驕傲是非主流的自拍?是男女不分的哈韓裝?還是五彩繽紛的爆炸頭?過去的,已化為春秋竹卷;未來的,仍在天書之上。收起曾經的迷茫,減少未來的憧憬,把握這一刻,擺脫「溫一壺陽光下酒」的柔腸,用「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氣概承諾:祖國的未來我們扛得起!

Ⅳ 電影《賽德克·巴萊》的主角莫那,最後的結局如何

莫那死了,是自殺。最後獵人找到了莫那的屍體,電影分上下兩集,結局在第二集(彩虹橋)

故事最後,日軍使用飛機投擲路易氏毒氣彈,演變成原住民以獵槍、番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對抗飛機、大炮的局勢。經過近一個月的激烈對峙,抗日族人死傷慘重;賽德克婦女此時也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無後顧之憂,於是紛紛先行上吊自縊;殘存的男人們則在臉孔紋面,以賽德克記號,誓死抵抗、寧死不屈。

抗日戰士反攻被日軍佔領的馬赫坡,巴索·莫那、巴萬·那威、烏布斯等戰死,幫助日軍作戰的鐵木瓦歷斯也被抗日的原住民殺死。原本發誓要一天拿下霧社的鐮田彌彥,至此也不得不衷心佩服原住民的驍勇善戰。馬紅·莫那被日本醫生救起,又被派去勸降達多·莫那。

達多·莫那拒絕投降,在賦予馬紅·莫那延續家族的使命後上吊自盡,莫那·魯道在家人死後亦於森林裡飲彈自盡。至此,原住民抗日行動正式告敗。四年後,一名原住民獵人發現莫那·魯道的屍體,同時看見戰死的原住民英靈昂首闊步走過彩虹橋。

(5)德賽克巴萊影評擴展閱讀:

《賽德克·巴萊》劇情簡介——

故事起始於19世紀末,世居台灣島上的高山原住民賽德克族,向來以恪守祖先訓示,遵循四季流轉的方式,過著狩獵、農耕、編織、等各式傳統的山林部落生活。

然而,1895年(清光緒21年、日本明治28年)馬關條約簽訂,台灣割讓,進入了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豐富的山林礦業資源,對各原住民部落採行嚴酷的理蕃政策。賽德克族逐漸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男人必須搬木頭服勞役,不能再馳騁山林追逐獵物;

女人是幫佣,不能再編織綵衣。最重要的是,他們被禁止紋面,逐漸失去了賽德克族的傳統信仰圖騰。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首領莫那·魯道見證了30年來的壓­迫統治,看著族人過著苦不堪言的日子,心中反抗的種子逐漸萌生。

Ⅵ 德賽克巴萊結局怎麼了

當然輸了,最抄後日本不是一直襲霸佔著台灣直至美國投彈嗎?德賽克巴萊雖然拍的有些假,但也不是有的人說的假到離譜的地步(當時日軍上山請番,地形是摸不清楚的,而台灣土著人則對地形了解的非常到位,所以巴萊們能僥幸打贏那麼多場,還發動了霧社事件,這也都在情理之中,戰爭藝術講究的是地利,本土人是佔了地利在,不贏幾場怎麼甘心,當然最後還是被日本的飛機大炮給打敗了)。

Ⅶ 賽德克·巴萊的劇情簡介

上集以象徵日本的《太陽旗》為名,由1895年日軍佔領台灣開始,演至1930年霧社事件,並醞釀著眼於霧社公學校事件爆發前後的描述。
昭和5年10月27日(西元1930年),台灣總督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被殺,而舉行台灣神社祭,霧社地區則照例舉行聯合運動會。當聯合運動會開幕,所有日人、警察及其眷屬齊聚公學校之際,賽德克霧社群之馬赫坡、荷戈、波亞倫、斯庫、羅多夫、塔羅灣等六部落賽德克族人,由霧社群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發難。
當日清晨,霧社公學校(現今台電萬大電廠霧社分部)運動會,由能高郡守小笠敬太郎主持開幕典禮,其他日本人都前來觀禮,這時候預先埋伏的賽德克勇士,在莫那·魯道攻擊號令下,立刻展開猛烈的突襲,在一陣毫無預警的混戰中,將運動場內134位日人一一撂倒砍殺。
另一方面,莫那·魯道命令次子巴索·莫那(Baso Mona)潛入馬赫坡山取材地、襲擊日警,並命長子達多·莫那(Tado Mona)潛入馬赫坡社警察駐在所,亦將日警及其眷屬全數槍斃。後分成數隊,切斷日人對外的所有電話線路,陸續襲擊各部落之警察駐在所,擄擭彈葯、槍械。藉此向霧社地區的各個部落宣告,反暴統治之聖戰已經開打,終致紛紛群起響應。
在震驚憤怒之餘,日軍旋即調度派遣駐扎台中、花蓮的步兵與警力,區分兩路向霧社方面挺進;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敵纏斗、輾轉退守馬赫坡石窟。一場雙方分別為了資源與報復圍剿、祖靈與靈魂尊嚴的異族戰端,就此揭開序幕。 下集《彩虹橋》則進一步描述日軍大隊兵力進犯,與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浴血抵抗的過程,並深入刻畫族人從容犧牲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故事。
接續上集賽德克族發動公學校沖突事件,致使日人遭遇殖民佔領以來最大的統治危機後,日本駐台陸軍少將鐮田彌彥銜命調動高達三千名以上的軍警,挾以山炮、機槍等優勢武力,聯合前往霧社討伐。
另一方面,原先對部落友善的巡查小島源治,也因自己的妻兒在運動場上死於非命,憤怒痛苦地完全失去理智,而強迫莫那·魯道的世仇、屯巴拉社頭目鐵木·瓦力斯出兵,協助日人打這場毫不擅長的山區游擊戰。
然而,世代山居的賽德克族熟悉當地絕壁地勢,導致增援的日軍部隊始終久攻不下,傷亡無數。眼看清剿不力,日軍於是改以派遣飛機投擲毒氣彈,形成了原住民以獵槍、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對抗飛機、大炮的局勢。經過近一個月的激烈對峙,抗日族人死傷慘重;賽德克婦女此時也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無後顧之憂,於是紛紛先行上吊自縊;殘存的男人們則在臉孔紋上賽德克記號,誓死抵抗、寧死不屈。
原本發誓要一天拿下霧社的鐮田彌彥,至此也不得不衷心佩服莫那·魯道的驍勇善戰,深深感嘆:「三百名戰士抵抗數千名大軍,不戰死便自盡!為何我會在這遙遠的台灣山區見到我們已經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是這里的櫻花開得太紅艷了嗎?」
為了靈魂自由,不懼犧牲戰死的賽德克族人與勇士,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旅程也於焉展開。

Ⅷ 賽德克·巴萊里講的是真人真事嗎

《賽德克·巴萊》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

電影講述的是1930年台灣的「霧社事件」,當時台灣被日本佔領,日本當局長期對台灣原住民施以暴政,賽德克族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襲殺日本人,並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對抗日本三千軍隊的故事。

(8)德賽克巴萊影評擴展閱讀

1930年10月27日,日本政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的弟弟)死於台灣而舉行「台灣神社祭」,霧社地區照例舉行運動會,日本人會全部穿上傳統和服,便於和華人、山地人區分,賽德克族人認為這是發動起義的好時機,他們以升旗唱國歌為信號,沖進會場,發動總攻擊,共殺死日本人134名(包含婦孺)、及誤殺2位著日人服裝的台灣人,並殺傷215人。

事件發生之後,日本人緊急調派台灣各地之警察隊與軍隊進攻霧社。。除派屏東第八飛行連隊之飛機,到霧社山區實施偵察和威嚇飛行外,並調派台中州、台南州、台北州、花蓮港廳之駐軍往埔里、霧社前進,進攻發起事件之原住民。

抗日六部落族人退回各部落後,分成「塔洛灣」及「馬赫坡」二條戰線,大部份退至馬赫坡、塔羅灣兩溪溪谷,利用懸崖絕壁的有利地勢與日方作戰。但在日本的飛機、毒氣彈等武器攻擊下最終還是為日軍所攻破。

事件結束後的統計:遭日軍攻擊致死者364名,自殺者225人,被拘禁者265名,另外有約500名原住民投降。

事件的起因

1、日本人將台灣的原住民視為「野蠻人」,又因原住民居住的山林地帶蘊藏著大量資源,所以,日本占據台灣採取了設置關隘、地雷、電網等措施對這些原住民進行征服,並在1910年開始動用大批軍隊、警察進行了連續5年的「討伐」。

2、日本殖民者在台灣建立起來的完全是警察政治。警察對台灣民眾的一切生活領域都有干預的權力,警察對於原住民可以任意進行搜查、辱罵甚至毒打,隨意強迫他們無償從事各種苦役,一些警察,更是隨意欺侮、姦淫原住民婦女。

3、日本殖民主義者在霧社大興土木,強迫高山族人民進入馬赫坡社附近的森林砍伐巨木,興修他們的神社。而原住民視森林為聖地,視巨木為守護神,砍伐巨樹使馬赫坡等社的民眾感到驚恐萬分。

4、日警吉村大鬧莫那·魯道的兒子達拉奧的婚禮現場,還以「侮辱官憲」的罪名將達拉奧拘押拷打,直接導致莫那·魯道帶領原住民起義。

Ⅸ 電影塞德克巴萊觀後感(下)

[電影塞德克巴萊觀後感(下)]走出了電影院卻有更沉重的東西壓住了我的心!回盪久久的是動人心弦、不亢不卑的配樂,聆聽那些唱出觸動心靈的歌聲,彷佛更能認識不在課本上的「莫那魯道」、「鐵木瓦力斯」、「巴萬」、莫那魯道的兒女、部落里的婦孺……等,一直不斷的思考著,他們所祈求的究竟是哪一種的生活方式,電影塞德克巴萊觀後感(下)。 而在「彩虹橋」當中又更加的凸顯出「賽德克族不朽的精神」,「信仰著且榮耀」祖靈,所以電影開始的前20分鍾便讓人紅了眼眶,賽德克族偉大的女性以她們的方式,成全了賽德克族的男性「壯烈的精神」,有些後果是戰爭一開始,就必須承擔的,而且不管你想不想,人生中總有件事逼著你一夜長大,部落里的小孩想反抗的心很強烈,但到此刻才終認清戰斗所帶來的「滅族」矛盾,觀後感《電影塞德克巴萊觀後感(下)》。 頭目說:「日本人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比森林的樹葉還繁密,可是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殺戮的場景越來越多,卻也適時的以獨特的幽默減緩民眾的感覺,300位的戰士讓日本軍方頭疼,迫使他們用更殘忍的方式來對待賽德克族,男女老少皆不放過,甚至分裂族群,但是後來刻劃人內心的情感稍顯不足,除了感受主要角色的無奈,更多立場上的轉折似乎沒有交代的太清楚;而在賽德克族所仰望的「彩虹橋」上,看著同伴們的逝去、不斷減少的勇士、選擇「投降?奮戰?自殺?」,在人人都會遇到的人生抉擇點,彷佛只剩虛幻,但是我覺得背負傳承後代責任活下來的人一定更痛苦,前方只剩下未知的艱辛。 看完上、下整部電影中,我仍然十分佩服魏德聖導演,太多的堅持是需要努力的,尤其是沒有人看好你的時候,不能被質疑的聲浪打倒,對自我更不能懷疑,也像是莫那魯道,還有真正的「賽德克巴萊」,決定了就必須奮不顧身,只有不斷的前進,那在微小的精神理念,一定會被看見的! 〔電影塞德克巴萊觀後感(下)〕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Ⅹ 《賽德克-巴萊》有哪些與史實不符的地方據說只死了22個日本人

134日本人。

日本昭和5年(1930年)10月27日,殖民地政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而舉行台灣神社祭。於霧社地區舉行聯合運動會,此時日人警備鬆弛。

賽德克族霧社群(即德奇達雅群)之馬赫坡、荷歌、波亞倫、斯庫、羅多夫、塔羅灣等6部落抗日的賽德克族等共約1,200人(戰斗人員僅300多人),趁霧社地區晚秋季節之破曉時分,由霧社群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首先發難,分數隊襲擊附近的警察分駐所十三處;

並同時襲擊霧社警察分室、學校、郵政局、日本人宿舍等,切斷通往外地的電話線,此次行動獲得槍支180挺和彈葯23,037發。共殺死日本人134名(包含婦孺)、及誤殺2位著日人服裝的台灣人,並殺傷215人。

擔任日本警察的賽德克族人花岡一郎,選擇全家自殺沒有參加起事。日本殖民政府竟以「以夷制夷」的方式,驅使其他原住民擔任第一線鎮壓武裝部隊。

(10)德賽克巴萊影評擴展閱讀:

1930年10月27日,是台灣神社大祭典,霧社地方照例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運動會,泰雅族人認為這是起義的最好時機。第二天,泰雅族人利用運動會,升旗唱國歌為信號,沖進會場,發動總攻擊,殺死日本人共計134人。

事件發生之後,日本人立即調動大批警察與軍隊,在日本正規陸軍及警察的進攻之下,抗日霧社的泰雅人退守斷崖絕壁,地形險要的山林洞窟。然而他們最終還是為日軍所攻破。

霧社起義的六個社當中,能作戰的壯丁共1236人,最後有644人死亡,其中290人自殺。

泰雅族人是以上吊的方法自殺的,從當時日本人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一棵吊了很多人,以至於樹枝都彎曲下垂。有的婦女為了讓男子沒有後顧之憂而勇敢作戰,就自己先自殺,十分地悲壯。

霧社首領莫那·魯道看到大勢已去,把妻子打死,也在山洞中自殺,他的屍體沒有完全腐化,有一半變成了木乃伊。

1933年他的遺骸被日本人意外尋獲,日人將其送至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作為學術標本。1974年,國立台灣大學在其族人和長老強烈的要求下,莫那·魯道的骨骸,方返還霧社的「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下葬。

除了事件領導人莫那魯道自殺外,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霧社事件是日本佔領台灣期間最後一次激烈的台灣反抗行動。台灣總督府於此事件之處理方式遭日本帝國議會強烈質疑,總督石冢英藏與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人遭到撤換。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