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罪電影評價
1. 向大家求一部電影,影片最後男女主人公在一座玻璃房子里重逢。玻璃房子。 國產電影。
80後/天長地久
http://ke..com/view/4689.htm#sub6022466
2. 基督教的信仰
基督教基本知識 1.什麼是基督教?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條是什麼?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信仰上帝和奉耶穌為救世主的世界各教派的統稱。救世主在希臘文和拉丁文中分別為寫作Christos和Christus,都翻譯為「基利斯督」,意譯為救世主教,即耶穌。救世主的概念是從猶太教彌賽亞,即復國救主的觀念演化而來。基督教是信徒人數最多,傳播最廣的世界宗教。世界第一大宗教。
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條是:相信耶穌是上帝之子,是受上帝委託救世的唯一的主。
2.三大一神教與三大世界宗教各自名稱及其形成時間
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三大世界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猶太教:公元前18世紀亞伯拉罕時代萌芽,公元前13世紀摩西時代正式產生。
佛教: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
基督教:原始基督教公元30年產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610年,創始人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接受第一次天啟。
3.基督教三大支派的名稱和基督教兩次大分裂的時間及概要原因
基督教三大支派:羅馬公教(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
第一次大分裂: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即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分裂。
概要原因:從客觀上講,希臘文化與拉丁文化之間存在固有的差異。而東西羅馬帝國的分立,繼而拜占庭皇權與西方各王國的互不隸屬,則為東西教會的分裂提供了政治背景。從主觀上講,分裂要歸因於羅馬主教(教皇)與君士坦丁堡主教(牧首)爭奪基督教會領導權和教區管轄權的長期斗爭。其次,還有東西教會對教義禮儀解釋的不同。
第二次大分裂: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產生出脫離天主教的基督新教各派教會。
概要原因:16世紀西歐資本主義普遍產生,封建制度開始崛起;民族國家開始形成,民族意識空前崛起;羅馬天主教會跨國性的封建神權統治趨於沒落。
4.原始基督教
基督教是由猶太教中的一個小派別發展演變而來,興起於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在其產生之初,即公元1世紀30-70年代,稱為原始基督教,也即早期基督教的前期階段。
之所以稱為原始基督教,是因為與後世的基督教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①體態尚不完備,即尚未形成系統化的神學、定型化的禮儀、固定化的組織。
②繼續保持某些猶太教色彩,尚未明確走向世界化。處在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過渡時代。
③其成員和骨幹都是被壓迫者。
5.原始基督教對猶太教的革新
原始基督教打破了猶太教最為民族宗教的封閉性的教義教規和以實物獻祭為中心的禮儀,建立起一種以精神信仰為主的新的普世性信仰。具體而言主要有:
①放棄只有猶太人才是上帝選民的教義,認為凡基督徒不分民族都是上帝的選民,奠定了原始基督教發展成為世界宗教的基礎。
②革除猶太教的實物獻祭禮儀,主張以精神信仰為主,宣傳「因信得救」,對於各族貧困的勞動群眾特別具有感召力。
③廢除猶太教的食物禁忌和婚姻禁忌。
6.米蘭敕令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宣布自己皈依基督教。313年他與帝國東部的控制者李錫尼達成協議,聯合在義大利米蘭簽署了敕令,又稱《寬容敕令》,宣布帝國境內宗教信仰自由,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要求各地政權發還沒收的全部教產。
意義:該敕令明確規定了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合流,通常被視為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由鎮壓迫害改為扶植利用的轉折點。
7.尼西亞會議
352年,君士坦丁在小亞細亞西北的尼西亞,召開了帝國境內全基督教會議,又稱基督教公會議。300多名主教到會,君士坦丁監控會議,制定《信經》,後稱《尼西亞信經》。
內容方面:確認上帝三位一體說,使之成為正統教會的法定信仰准則;組織方面:健全教會組織,加強主教權力,特別是一些大教區的權力。
結果:通過這次會議,基督教正統確立了自己的優勢地位,在政治、組織和思想上受到羅馬帝國政權的全面控制。
8.基督教的四條基本教義
信三位一體的上帝,信原罪,信基督救贖,信世界末日。
信三位一體的上帝:相信上帝唯一,但有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這三者不是三個神,又非只是一位,是同具一個本體、卻有三個不同位格的獨一真神。
信原罪:原罪指人生來所處的有罪狀態;亦指這種狀態的根源。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受造之後被置於伊甸園,因受蛇誘惑違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成為整個人類的原始罪過,以及一切罪惡和災禍的根源。這罪是虧欠了上帝的榮耀,是人類無法補償的,只好世代相傳下去;人類也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穌基督的救贖。
信基督救贖:人類既有原罪,又無法自救,在這種情況下,上帝大發慈悲,派遣其獨生子耶穌降臨世間,拯救人類。耶穌基督為了贖世人的罪,甘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寶血作為「贖價」,洗凈世人的罪。
信世界末日:基督教關於人類及世界的最終結局的教義。終有一天現世將最終完結,到那時會有基督再臨、死人復活、最後審判等事情發生。所有的世人都將接受上帝的最後審判,得到救贖者升天堂享永福,沒得救贖者下地獄受永罰。魔鬼將被丟入火湖,最後出現新天地。
9.洗禮和聖餐
洗禮是基督教入教者必須領受的第一件聖事,也是入教儀式。分為浸水洗、注水洗和灑水洗三種,都需與授洗的經文配合。通過洗禮,表明入教者對基督教的信仰,被接納為教會的會員,並且開始把自己與上帝聯系起來。洗禮是耶穌基督親自規定的重要聖事,通過洗禮可以洗掉入教人的「原罪」和「本罪」,並能接受上帝的「恩寵」和「保佑」,以後有權領受其他聖事。
聖餐是基督教徒經常領受的重要聖事。具體禮儀各教派不盡相同,一般是由主禮牧師對面餅和葡萄酒祝聖,主禮人自己先領,然後分給受禮者。聖餅表示耶穌的身體,葡萄酒表示耶穌的血,是為了紀念耶穌為罪人受死,並用「寶血」為人洗罪。這種學說被稱為「變體論」,是基督教神學的重要命題之一。
10.民族教會和廉價教會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的新教各派主張教會制度多樣化,不贊成強求一律,反對教皇對各國事務的控制和干涉,反對教會擁有地產。要求建立獨立於羅馬教廷的教會組織,即建立民族教會。其主張有:由本民族的語言傳教,由本民族教會的高級神職人員任命神職,不再向羅馬教廷納稅,捐輸財務等。
新教教會主張廢除善功,簡化聖事。宗教活動所用時間和金錢要力行節約,所以新教教會又稱「廉價教會」。
民族教會和廉價教會反映了新教共同的教會觀。民族教會反映了民族國家民族意識覺醒在宗教上的一種必然要求;廉價教會反映了資產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積累資本、經營致富的迫切願望。
11.平信徒皆為祭司
路德革命性神學思想之一。指人只要真正信仰基督,在上帝面前就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凡基督徒,經眾人同意,都可以擔任神職和主持聖事,神職人員和世俗的信徒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社會意義:剝下了教皇教會神聖的外衣,否定了教權階層高居凡人之上和統治凡人的依據,肯定了平信徒的價值和尊嚴,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宗教平等觀。
深遠意義在於:由這一條發展出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平等觀和民主的訴求。
12.唯信稱義
是路德神學思想的核心和路德宗的救贖理論。「義」指義人,指得救、自由、高尚的能得到永生的人。「稱義」就是成為義人。
內容:路德是把聖經當中所說的因信得救賦予了新的解釋,路德主張,靈魂稱義不因任何行為,僅由於信仰。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奇功,已經廢棄了人和神之間的阻隔,因此基督徒僅憑信仰,就可以和上帝直接靈交,只要是真誠的信仰耶穌基督,就會得到上帝的寬容和恩德,而終成為義人。此說斷然否認教皇和神職人員的中保作用和聖事善功救贖論。唯信稱義說蘊涵了一種新的上帝觀。路德把上帝描述成完全與信徒心靈相通的慈愛的天父,為世人追求正當享樂頒發了上帝的批准。
社會意義:從神學的角度重新恢復和肯定了被中世紀湮沒和曲扭了千年之久的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對新興資產階級沖破腐朽虛偽的封建神權統治,追求現世的享樂幸福,依其本性自由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宗教上的有力辯護。可以說,唯信稱義說奠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全部價值觀的基礎,特別是從中培育出資產階級以個人主義和個性發展為核心的自由觀,這種自由觀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13.天主教會的組織制度
到12世紀,羅馬天主教會建立起了對西歐各國實行集中統一的管理,保證了教會神權統治的確立和實施。有以下三大特徵:
①教皇集權。
即天主教會的立法、司法、行政的最高權力都集中於羅馬教皇;教會的一切重大決策都由教皇親自掌握;各級主教、修道院長等高級神職都需教皇任命;禁止用任何方式從俗人手中取得神職。
②信條與制度劃一。由教皇召集的天主教公會議,對教義、禮儀、教規、教產、神品的位次等重大問題作出統一規定;要求所屬教會,不論國別和民族差異,一律奉行遵守;不允許任何神學偏移和教派存在。
③逐級統轄,層層控制。體現在天主教會建立的嚴格的教階制。主體結構是教皇、主教、神父。不同的等級享有不同的神權。在教會內部的事務上,也自上而下實行管轄監督權,但重大問題要交由羅馬教廷。一切神職人員都必須獨身,在此基礎上強調教士的特權,以更好維護教產。
14.加爾文宗的組織制度
加爾文宗廢除了主教制,確立了長老制。長老為從事世俗職業的教徒的領袖;由信眾推選;由若干個長老組成長老會領導教會;長老會再聘任專職的牧師管理教務工作。
15.人權
是指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應當平等享有的各種權力。它的對立物是封建神權和等級特權,以及一切壓制損害人權的制度、權力和行為。人權的提出和人權的逐步實現,是人類擺脫以神權、特權和專制主義為特徵的傳統社會而逐步跨入現代社會的標志之一,是人類社會解放十分重要的階段。
16.人權觀念的產生和發展
人權是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的產物,西方人權觀念起源於近代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大思想解放運動。特別是到了啟蒙運動,法國的學者提出了天賦人權的觀念。經過了資產階級的政治革命,人權就以明確的法律形式確立下來,如英國光榮革命確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中通過的《獨立宣言》,都是西方社會著名的最早的關於人權的法律文件。西方的人權觀念強調的是人的各種自由權力和民主權力,其中宗教人權佔有突出地位。西方人權觀念及其制度、規范在法律上主要歸結為兩方面(兩大支柱):公民權利,側重公民的個人自由;政治權利,側重民主方面。
世界范圍內的承認人權的浪潮開始於二戰結束前後。1945年《聯合國憲章》在世界范圍內首次確認了「對於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1948年聯合國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為世界各國人們應該享有的各項人權定下了基調,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西方傳統的人權觀念,開創了維護和促進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世界歷程。除了西方首倡的公民權力、政治權力和《世界人權宣言》首次確認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力之外,關繫到廣大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人根本利益的生存權、發展權、民族自決權等集體人權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
近半個世紀以來,人權問題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此期間,聯合國系統先後通過了幾十項國際人權公約、議定書、宣言、決議等,合稱《國際人權文書》。各大洲也通過了不少區域性的人權文書,世界各國的憲法也幾乎都不同程度的載入了人權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人權的概念得到了重大發展:在內容上增加了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和民族自決權等集體人權,此外婦女、兒童、少數民族的權力也得到了世界的普遍關切和重視。
17.宗教人權
宗教人權就是指人的宗教自由權力,在人權問題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最簡單最基本的宗教人權是宗教信仰自由,它認為是人的一項基本權力,得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肯定和尊重,使其具有國際政治層次的重要性。
一系列相關的國際人權文書為保護和促進宗教人權做了種種具體的規定,但同時也規定,當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危害了他人的自由和權利,危害了國家安全利益和社會道德等等時,就應該予以限制。同時還規定,宗教自由的權利禁止鼓吹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的主張,應該求同存異。
18.十字軍東侵
十字軍東侵是羅馬教皇(發動者)、西歐封建主和義大利商人(參加者),對東部地中海沿岸各國發動的侵略性戰爭。戰爭的發動者賦予了它宗教戰爭的性質,基督徒反對穆斯林。東侵的時間是從1096-1291年,發動了八次,比較重要的是第一、三、四次。
第一次:1096-1099年。最先出發的以騎士和農民為主,但是都沒有到達目的地。騎士隊伍進發時間稍晚,到1097年的春天,大約三萬人會師於君士坦丁堡。1099年7月,攻陷耶路撒冷,把聖城洗劫一空。在十字軍侵佔地中海東岸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西歐式的封建國家。最大的叫耶路撒冷王國,還有三個名義上附屬的封建國家:安桑克公國,的黎波里伯國,埃德薩伯國。
第三次:1189-1192年。此次東侵裝備精良,三支大軍分別由當時西歐三個最著名的統治者擔任首領。德國皇帝腓特列一世,法王腓力奧古斯都,以及英王獅心王理查。氣勢洶洶,湧向東方,但出師不利。1192年,理查被迫與薩拉丁簽訂了停戰協定,僅為十字軍保留了一條沿海地帶,允許基督徒到耶路撒冷朝聖
第四次: 1202-1204年。不同於各次十字軍,矛頭指向了富有而虛弱的拜占庭帝國,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組織。最初的進攻目標確定為埃及,但後來將進攻的矛頭指向君士坦丁堡。1204年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個新的拉丁帝國。此次獲益最大的是威尼斯商人,得到了良港和整個地中海地區的市場,完全壟斷了地中海地區的貿易。東正教君士坦丁堡牧首被一位拉丁的宗主教作取代,希臘教會被置於教皇的管轄之下。
十字軍東侵的最後後果:1291年,西歐封建主的十字軍精神全部被耗盡了。東侵以西歐封建主和羅馬天主教會的最終失敗而告結束。
歷史作用:
①負面:十字軍東征歷時兩個世紀,斷斷續續,這場侵略戰爭給東部地中海沿岸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無數人慘遭十字軍的野蠻屠殺。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十字軍東侵阻礙了近東各國社會歷史的正常發展;同時,它使幾十萬十字軍死於非命,無數財富白白浪費,對於西歐各國也是一場災難。
②正面:客觀上講,十字軍東侵也帶來一些積極後果。主要是義大利商人奪取了地中海的通商道路,使西方和東方之間的貿易更加頻繁和暢通,從而加快了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的發展;同時,它使西方人的眼界大開,促進了歐洲的文明進步。
對當代國際政治的深遠影響:
西亞北非的穆斯林對西方基督教文明時代相傳的敵視與排斥,這種心理因素伴隨著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對伊斯蘭世界的全面滲透入侵,和英美支持猶太復國注意而得到延續和深化,從而對當代西方國家與伊斯蘭世界的關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3. 昨晚電影頻道放的電影
00:39 一村之長之貴婦還鄉
02:15 真兇疑雲
03:35 了不起的薄伽丘
05:28 杜拉拉追婚記
07:21 遠去的牧回歌
09:17 流浪地球
11:40 弓馬嘯答西風
13:42 雜技亡命隊
15:50 神行太保之神行術
18:24 公主為奴
20:15 洗罪
22:24 南極大冒險
4. 如何解讀《EVA》
EVA的動畫劇情起源於希伯來聖經。這個世界上呢有十八名使徒,第一名為亞當,第二名為莉莉絲,然後三至十七就是動畫中出現過的BOSS,然後第十八是人類(Lilin)。
其中,亞當被看作為使徒的始祖,隱藏在白之月中,莉莉絲是人類的始祖,隱藏在黑之月中。
按照時間順序這個劇情應該是這樣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第一始祖民族出現,他們在名為「月」的載體中放入了生命的種子。
6500萬年前,黑之月從月到達地球時引發了第一次沖擊,白之月到達地球並沒有引發沖擊而是隱藏在了南極中。
中世紀,宗教團體Seele(德語,靈魂)成立,並逐步擴張勢力,在20世紀觸手到達全世界,成為控制人力的背後勢力。
2000年,人類發現了南極中的白之月,研究亞當的時候喚醒了亞當,亞當釋放其力量造成第二次沖擊,南極大爆炸,海平面上升,地軸偏轉,四季變化,人類半數死亡,地面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急劇縮小,人類轉移到地下。
2001年,碇真嗣、明日香出生。
2003年,人工進化研究所成立,開始對南極事故(亞當)的研究。實際上則是Seele開始三大計劃,即人類補完計劃、E計劃和adam計劃。
2004年,碇唯和明日香的母親在EVA試驗中嚴重受創,碇唯死亡,明日香母親神經錯亂。實際上是,碇唯的靈魂融於一號機,明日香母親的部分靈魂融入二號機。
2008年,赤木律子跟隨母親赤木尚子進入E計劃,開始開發電腦MAGI。
2010年,智能電腦MAGI開發完成,赤木尚子死亡,實際上靈魂融入MAGI。人工進化研究所改編成為NERV(神經)。
2015年,使徒出現,馬爾杜克機關成立,開始選拔EVA的駕駛員。實際上是真嗣所在那個班。
=================================================================
大概的背景就是這些,開始介紹一下,呃,劇情。
首先來講,亞當是生命的始祖,而莉莉絲是人類的始祖,三至十六使徒都是亞當的孩子,長期沉睡在地球中。使徒中,人類繼承了智慧果實而使徒繼承了生命果實,生命果實讓使徒的A.T力場比較強大,達到了能影響物理現實的地步,同時保持使徒形態,人類的智慧果實獲得了異常發達的智慧,但A.T力場只能影響思想交流,人類無法保持初始的使徒形態,被分為了現在這個樣子,而A.T力場形成了心之壁是原本使一體的思想變成了無數獨立思想。
人類補完計劃是整個動畫的核心,源於Seele。Seele想獲得人類不滅,想讓人類歸於統一的思想,那麼誘發的條件是觸發第三次沖擊,毀滅全人類的肉體歸於LCL溶液中,然後自己成為第三次沖擊的引導者。
第三次沖擊,觸發條件是使徒的靈魂和亞當的肉體的結合,這里有三種不同的使徒靈魂:綾波麗(受控制的莉莉絲靈魂)、使徒和渚薰(受控制的亞當靈魂)
(後註: 貼吧「漂流的瓶子」所列條件如下:「1.使徒接觸完整ADAM;2.量產機型與初號機舉行處死儀式;3.完整的ADAM與完整的LILITH禁忌融合;4.完整的LILITH與量產系 列利用朗槍舉行的儀式;5.人造使徒接觸完整ADAM,其實這個也可以歸類在1裡面,不過就特殊性而言,將其分了出來。」我認為處死儀式是必須的,但他不是觸發第三次沖擊的關鍵)
因此他們制定了三大計劃,E計劃創造了MAGI和EVA,Adam計劃創造了渚薰。渚薰的靈魂是adam的靈魂,肉體是個人類的肉體,因此他是個人造使徒。並且,他受到了Seele的控制,無法違背Seele的命令。
Seele成立NERV的目的是完成人類補完計劃,但是,NERV的司令碇源堂擁有他自己的計劃,並且有兩件事一直瞞著Seele,一是,他偷換了亞當的肉體,囚禁在最終教條區的莉莉絲肉體被誤認為亞當的肉體;二是,他偷偷復制了Adam計劃,創造了綾波麗,人類的肉體(碇唯)+莉莉絲的靈魂。但綾波麗不是使徒,因為使徒是亞當的後代,擁有亞當的靈魂。
Seele的人類補完計劃是,用渚薰碰觸亞當的肉體,引發第三次沖擊;使徒的計劃是,自己去碰觸亞當引發第三次沖擊毀滅罪惡的人類,因為他們是亞當的後代,可以看作擁有亞當的靈魂;碇源堂的計劃是,讓綾波麗觸碰亞當的肉體自己成為神見到碇唯;最後是碇唯的計劃,讓自己的兒子碇真嗣成為神「活下來」。
然後就是這四個計劃的博弈,在第十七使徒渚薰「自由」出現前,Seele和NERV是表面上下級實際為合作的關系,因為他們都要阻止使徒的計劃,不能讓使徒的靈魂碰到亞當的肉體。但是,碇源堂讓使徒和Seele都誤會了一件事:NERV裡面不是亞當的肉體,而是莉莉絲的。真正的亞當肉體應該已經被微縮成胚胎被碇源堂吞下(某集加持良治交給他的東西)(加持良治是Nerv派到Seele的間諜,又被Seele信任派到NERV當間諜。。。也是碇源堂能瞞天過海的關鍵)
但是這裡面有個關鍵,那就是EVA。EVA名義上被叫做兵器,實際上是人類補完計劃的一部分、亞當肉體的復制,但不完整,沒有使徒的關鍵S2機關,無法自己產生能量。而且,要防止使徒碰觸到亞當的肉體,因此用裝甲把他們包了起來。EVA的裝甲不是來保護他們的,而是要防止肉體的暴露阻止使徒的直接接觸,並且限制EVA肉體的力量,這一點光從裝甲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拘束器。(以下為@林蒼劍 補充後答案)初號機是莉莉絲的復制,有別於其他機體。
在初號機暴走的時刻,初號機吞噬了十三使徒小力的S2機關,成為了完整的使徒肉體,所以他才是唯一能觸發第三次沖擊的關鍵,但當時只有碇源堂知道。Seele怕出事不敢用初號機試驗,所以第一選擇仍然是他們想像中被囚禁在最終教條區的亞當肉體。
當十七使徒渚薰到達最終教條區時,發現亞當的肉體被替換成了莉莉絲的肉體,而亞當的肉體不知所蹤。這時候Seele才真正意識到碇源堂背叛了他們(之前只是防備),因此在air真心為你這部劇場版,才看到了Seele活捉初號機、抓捕碇源堂的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亞當的肉體哪兒去了,要問碇源堂;既然找不到亞當的肉體就要把控初號機。
這時候碇源堂選擇了把亞當的肉體交給綾波麗,莉莉絲的靈魂和亞當的肉體結合,但可惜的是,綾波麗選擇了碇真嗣,於是接著綾波麗回歸莉莉絲肉體並且和初號機結合,觸發第三次沖擊,而碇真嗣成為神。
還有哪兒不明白就在評論里說好了。。。我也不保證自己能解釋清楚。。。
最後的最後,推薦EVA-FANS的注釋,他們是中國最了解eva的人,字幕工作也令人欽佩。
======================================================
感謝@林蒼劍的補充,確實有些細節是我記不清了,也有些是我沒說明白。請大家一並移步贊同林蒼劍的答案:
1. 亞當不但是使徒始祖,也是所有生命的始祖;
2. 發生第二次沖擊的原因是人類和亞當的不當接觸;
3. EVA駕駛員「實際上就那倆人」明顯有誤,真嗣和明日香只是順序非常靠前的適格者,實際上真嗣整個班的同學都是候選的駕駛員,例如EVA三號機就由鈴原東治駕駛;
4. Seele的目的並不是成為神,這是他們與源渡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區別。根據聖經記載,人類吞食了智慧果實從而被逐出伊甸園,這是人類所背負的原罪。而Seele的目的正是「贖罪」,引領人類回歸原始。這是向神的低頭,與源渡「成為神,引導人類前進的方向」的指導思想簡直是有天壤之別;
5. 個人認為碇唯很難稱得上有什麼計劃,她確實是想方設法讓真嗣活下來,但這似乎更多地是出於一種母性的本能;
6. 亞當的肉體並不是被銷毀了,而是在第二次沖擊後還原到了胚胎的狀態。後經由加持送到NERV總部,源渡也並不是吞下它,而是把它移植到了自己的右手上;
7. 初號機不是亞當的復制體,而是莉莉絲的復制體,這也決定了初號機與其他機體本質上的不同,同樣也是NERV如此重視初號機的原因(TV版中美里對此曾抱有疑問)。
=========================================================
11.3更新【大部分來自於EVA-FANS注釋文檔】
關於人類補完計劃我覺得有必要再說一下,也能順便了解到EVA的含義:
EVA和希伯來聖經和基督教聖經有著絕對的借鑒關系。
碇真嗣日語原名是碇シンジ,綾波麗日語原名是綾波レイ,碇元渡的原名是碇ゲンドウ,這其中隱藏著如下的含義:シンジ發音Shinji,同日語中「神兒」, レイ發音Rei,同日語中的「靈」,而ゲンドウGendou,同日語中的「言動」——言動即「言葉」(語言),也就是「道」(Word)。在新約聖經·約翰福音(John)第1章第一節中有這樣的文字:「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and the Word was God.」,中文翻譯為「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很明顯,碇真嗣代表「聖子」,綾波麗代表「聖靈」,而碇元渡就是代表「聖父」了。三人的組合代表著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一體」的重要教義。
但是在動畫和希伯來聖經里,莉莉絲代表著惡魔,人類(Lilin)是惡魔之子。同時,智慧之國也代表著人類的「原罪」,也正是Seele想為人類洗脫的東西。
Seele的「人類補完計劃」就是讓人類的滅亡和統一洗脫原罪,達到某種程度的永恆,在LCL溶液里。
但是碇元渡不同,NERV的標志是個無花果葉——《聖經》中亞當和夏娃智慧覺醒後用來遮擋自己的東西,也是原罪的象徵,恰好是元渡對於自我目的的解釋使然:人類並不需要什麼原罪,這無花果葉代表的是人類逆天的勝利象徵。至於只有一半的葉子,則是以為人類已經入手了智慧之果,但還差另一半的生命之果才可以到達生命之樹,成為神。
因此,碇元渡的目的是成為神,即讓人類同時獲得生命之果與智慧之果。當然私下裡還有見到碇唯,與她永恆。(BTW,他的副手冬月幸增也對碇唯抱有「超越師生、止於愛情」的感情,所以。。。)
因此,把初號機和莉莉絲不完整的肉體釘在十字架上,正是神子耶穌當年被處死的方法,而碇真嗣的名字也意為「神子」,代表洗罪。
在我之前的答案中,還有一個重點沒有提及,那就是朗基努斯槍。在聖經中,它是殺死神子基督耶穌的那把槍;在動畫中,它是生命之樹的枝幹,唯一一個能穿越A.T.FIELD封印使徒(EVA)的槍,因此,朗基努斯槍對於Seel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處刑儀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碇元渡以擊破鳥天使為借口把朗基努斯槍扔到太空上,Seele又收回並製造出了復製品。
5. 關於電影《seven》,看後的感受
電影抄的原來名字是《seven》,而不是襲中文譯成的《七宗罪》,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認為是遭永劫的七種大罪。
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觀眾:它是宿命的罪與罰。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劇是必定要屬於人間的,「上帝」作為「授意者」和「觀望者」,參與了整個事件。冷血殺手作為傳道者蒞臨人間,最終以身殉道。從某種角度看,悲劇中沒有正邪的區分,作為渺小的人類,只能接受宿命的審判。
如果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我們只是渺小的人類,對一個不滿的世界無能為力。所以摩根弗里曼說的也就無可厚非。
6. 電影洗罪20分鍾左右這張照片上出現的人是誰
我感覺我有點像戴立大特務,漢奸。
7. 關於電影《桑拿》.
芬蘭89%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有百分之一的人口是東正教徒。
1556年芬蘭成為瑞典的一個公國。
1554一1809年芬蘭淪為戰場,長期陷於戰亂。
1721年瑞、俄簽訂《烏西卡烏布基和約》,芬蘭東南地區為 沙俄吞並,芬蘭史稱之為「大仇恨時期」。
我特意查了下芬蘭歷史,感覺1595芬蘭與俄國劃分國界屬於作者的杜撰。芬蘭直到十九世紀初才脫離瑞典達六世紀的統治,十六世紀不太可能有劃定國界這回事。所以,作者大概是用這么一種其實很情緒的情境去影射宗教。
西方教會對禁止神像膜拜是曖昧的,東方教會放棄了神像膜拜,原因主要是神像膜拜容易引起政府與教會的摩擦。東正教又稱俄羅斯正教,片中的俄羅斯人對沼澤的放棄,我覺得是不靠譜的,俄羅斯人不太可能對自己國家的宗教毫無所知。
我首先認為,導演對東正教的態度是不極端的。「地獄是上帝所不知道的時空」這句話不可能是基督教正宗中的教義。
影片中的哥哥帶有贖罪意識,他感受到自己的罪,但是身上有著民族解放的責任。影片中的弟弟最後接受了東正教洗禮之後成為東正教信徒。所謂國境的劃定,對土地的爭執,最後卻是雙方對這塊土地的放棄,這是作者對國家和信仰關系的一個反映,一條即使是血換來的線也不能將人分屬。
瑪利亞的神像,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處女,弟弟的強暴慾望銘刻在弟弟內心。遠離戰爭遠離人群遠離國家的父女給予了他們食物,然後父親被殘殺,女兒被禁錮於地窖。影片的地窖是個什麼地方,是弟弟。他將女孩囚禁最初並不是因為擔心大哥會謀殺她,而是他的欲,這欲轉化成了罪並且永遠炙烤著弟弟。他一直認為自己解脫是回去拯救女孩,只要她活了他就能得救,隨著沼澤的深入,他看到了「用最污穢的東西建造的」白色表面的房子,地窖已經被搬上了地上。
我覺得這里的關系很微妙,基督教中得到救贖的有善功,那麼對於弟弟來講,他回去從他的地窖中放出女孩是不是善功?
東正教中認為得到救贖是道成肉身,通過與基督的神秘聯合成為從屬,成為另一種生命。片中出現的血,五官的殘損,都是道成肉身與神連接的過程。
所以弟弟最終不是通過表面的善功得到救贖,而是獻出身體,連接然後從屬於神,得到了拯救。足以看出芬蘭是一個宗教信仰多麼自由的國家,作者的觀點就在於此。
我個人體會道成肉身中這種方式,跟道教有相同之處。道教通過氣功,煉丹,經脈,修煉,達到化仙,達到溶於自然。而此片中,洗禮,聖體血,終傅,達到從屬與神。兩種宗教境界可見一斑。
地窖里的女孩是對童貞女瑪利亞的影射,是呼喚弟弟的神。
而村裡姑娘,是哥哥的訴求,大哥將自己的責任託付與她,通過弟弟完成了五官的終傅,然後抹掉了自己的「國家責任」。村裡的姑娘不像是村裡的人,「國家責任」在這個遠離塵世的沼澤之地無法融進去。
貫穿全片的是受禮,浸在水中洗清原罪和本罪。這跟桑拿沒有關系。
我最喜歡的細節是大哥怕水,所以他去水邊總是握著劍,我覺得這有點東方的味道,人的恐懼外化為了對武器的依賴,實際上這種刻畫也是一種影射。是暗示哥哥對洗罪救贖的恐懼,他為什麼會恐懼,是因為他身上的責任令他無法洗罪。
而佩著劍面對著水,這里的詩意令我感觸萬千。
大哥在末尾對村婦說他對弟弟的愛源於家族和國家責任。
村裡的人包括姑娘的父親都對她沒有愛。
片中唯一的愛是被宗教所禁錮的同志之愛。
我總體感覺這部電影,有些東西表述的太朦朧,隱喻過多,有些鏡頭連接過於凌亂,對節奏的控制不夠流暢。
而片子的濕地氛圍,異化了的宗教感,神秘,這些氣息都傳達了出來。是值得一看的。
另外桑拿的起源是滿足亞寒帶地區人的出汗需求。芬蘭男子不育症高。睾丸對溫度非常敏感。
-------- 轉自豆瓣
8. 為什麼要有情人節
情人節起源--傳說一
相傳當時的暴君強迫年青男人入伍,男士們為了逃避兵役,便以結婚為借口。暴君一怒之下,下令禁止結婚,甚至不準談情說愛,以強迫青年男子加入軍隊。
華倫泰對此深表同情,冒死為愛侶秘密主持婚禮。後來事情泄露,華倫泰被捕處死。世人為了紀念華倫泰的英勇行為,奉他為情侶的守護神,並將他的殉難日——2月14日定為「聖華倫泰日」(SaintValentien),經過多年流傳,變為今天的情人節。
情人節起源--傳說二
還有一傳說指情人節是由古羅馬人的盧柏加利節演變過來。
這個節日是用來供奉牧羊人及村人的保護神——朱諾(JUNO)。
性名字的字條,作為情人,而這女子,就稱為華倫泰。這種風俗還在歐洲一直流傳開來,直到二十世紀時,仍還保留著這個節日的儀式。
情人節起源--傳說三
情人節由來的另一說則和大自然有關。
傳說以前在英國,所有雀鳥都會在2月14日日交配求偶,如黑鳥、山鶉等,皆在2月間求偶。所以,人類也認為2月14日是春天萬物初生的佳日,代表著青春生命的開始,也仿效雀鳥於2月14日選伴侶。
有人說,它起源於公元3世紀。當時,由於基督教對羅馬帝國的統治持否定態度,不承認對羅馬皇帝的崇拜,因而受到帝國政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有一個名叫瓦倫丁的基督徒,因為公開譴責羅馬對基督教的壓制,號召信徒們起來反抗而被捕。在獄中,他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但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典獄長的女兒,一個美麗、溫柔的姑娘,為他的凜然正氣所折服,愛上了他。從此,兩人經常在陰暗。潮濕的黑牢里,互訴衷腸,海誓山盟,使瓦倫丁度過了一段別有一番滋味的愛情日子。
但是,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有情人難成眷屬。由於瓦倫丁寧死不屈,羅馬政府下達了對他的死刑判決。臨刑前,他給情人寫了一封長信,表達自己對她至死不渝的愛,以及不能為了愛,而放棄信仰的苦衷,然後便慨然奔赴刑場,凜然就義。這一天恰好是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瓦倫丁死後,姑娘悲痛欲絕,伏在情人的屍身上號陶痛哭,看的人無不傷心落淚。廣大基督教徒和青年男女為了紀念這令人難忘的日子,也為了表達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美好願望,就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也稱"愛情選出日"。由於瓦倫丁被基督教視為"聖徒",所以又稱"聖·瓦倫丁日"。
也有人說,基督教另有一個名叫瓦倫丁的聖徒。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被視為非法,不能公開活動。這個瓦倫丁不顧禁令,秘密在教堂中為信仰耶穌基督的愛侶舉行婚禮儀式,事發後被捕,在監禁中死去。信徒們說他死後成了愛情的"守護神",因而設立了情人節來紀念他。
但是,更多的人認為,情人節和這兩個叫瓦倫丁的基督教聖徒並沒有關系,而是直接來自古羅馬的牧神節。
在羅馬神話中,牧神浮努斯又是森林和原野之神,畜群和牧人們的保護神。他能幫助牧人洗罪,庇佑豐產,保護畜群不受狼害。但他又是一個放盪成性的神。平時,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森林和原野中,使用法力引誘他所遇到的每一個婦女和他做愛,甚至和他遇到的所有動物性交,說起來,充滿溫情的情人節,竟然和這種原始的、粗俗的性崇拜有關聯,實在令人覺得滑稽。
相傳,紀念浮努斯的牧神節是由羅馬的名祖,建立羅馬城的羅穆盧斯開創的。在他當政時某一年的2月14日,他在羅馬眾神的神聖之地帕拉廷岡上的一個山洞裡(後即被稱為"牧神洞")舉行了對浮努斯的首次祭祀儀式,祈求他賜福給羅馬人民,這就是首次的牧神節。
牧神節的祭祀儀式,帶有古老的宗教色彩和神話傳說色彩。這一天,人們給浮努斯獻上狗和山羊,這是因為傳說中的牧神生著羊腳,狗則表示看護羊群。獻牲後,參加祭禮的人赤身裸體,手執用獻牲的羊皮做成的鞭子,繞著帕拉廷岡奔跑,鞭打遇到的每一個婦女。婦女們不僅願意被打,還爭先恐後地往鞭子下面擠。她們相信這就是和牧神的溝通,被打後有助於多生子女。古羅馬建城之初,人丁稀少,鼓勵人口增殖是重要的政策。這種鞭打,就是當時流行的增殖魔法和請罪相結合的獨特宗教儀式。這又和古代人認為愛情婚姻的終極目的就是多孕多生的觀念結合起來,從而和愛情掛上了點關系。其實,無論牧神節的祭典和觀念在今人看起來多麼不可理解,但它們都表示了一種與愛情和婚姻有關的。對美好生活的祈求,因而也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後來,人們在對牧神節儀式的不斷革新中,又增添了一種新的游戲,即:設置一個簽筒,裡面裝滿了寫有姑娘們名字的簽片。男青年可以任意抽選一張,抽到誰誰就是他的情人。牧神節也就逐漸演變成了情人節,直到公元16世紀,情人節還保留有抽簽"撞天婚"的殘跡,只不過不再用簽筒,而是在2月14日這天,青年人將他看到的第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異性,作為自己的情人。在莎士比亞的不朽名劇《哈姆萊特》中,女主角歐菲 利亞愛上了年輕英俊的哈姆萊特,想第一個出現在心上人的 窗前。她表述自己的心跡說:"明天是瓦倫丁節日,大家要早起床,看我啊到你的窗口,做你的意中人。"
至於今天的情人節,宗教色彩和對牧神進行神秘祭典的遺俗,早已盪然無存了,而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愛情選出日",一個情侶們互訴衷情的國際性節日,一個溫馨、甜蜜、充滿人情味的日子。在這一天,大學和俱樂部里,要組織別開生面的情人舞會,商店裡擺滿了各種心形飾物,如裝飾成心形的巧克力糖盒,鬱金香花束,綉有心形圖案的各種織物,花樣翻新的瓦倫丁情人卡,就連電視和電影,也是清一色的愛情故事,社會各界、各行各業都在挖空心思,讓情侶們過一個盡情歡娛、盡情愛戀的節日。
對那些心有所屬,平日又羞於啟齒的痴情男女來說,情人節是傾心吐露心底秘密的佳期。在情人節的前一天夜裡,姑娘們便采來月桂樹的葉子,貼在枕頭上,希望在夢中見到意中的情人。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在自己摯愛的姑娘達芙妮變成月桂樹後,便用月桂樹的枝葉編成桂冠,戴在自己頭上。阿波羅是希臘眾神中最英俊滯灑的一個。也許,姑娘們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也能和他一樣吧!與此同時,小夥子們則把瓦倫丁情人卡剪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如剪成心形、花形,更多的是希臘神話中小愛神厄洛斯彎弓搭箭的形象。神話中說,厄洛斯百發百中,他射中了誰,誰就會墜入愛河。就是因為他把煽動情慾之箭射給了阿波羅,又把毀滅愛情之箭射給了達芙妮,才造成了希臘神話中那一段著名的愛情悲劇。小夥子們當然希望愛神能把他的愛情之箭,分毫不差地射在姑娘們枕頭上的月桂葉上,從此心心相印,成為花好月圓時的一對情侶。
或許由於情人節大浪漫、太充滿詩意了,它的慶祝內容不斷翻新出奇,故事也就越來越多。如: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有一個名叫洛弗蘭德(Loveland)的小鎮,譯成漢語恰好是"情人居住地"。鎮上的郵局別出心裁,專門設計了有愛神厄洛斯形象或印有愛情短詩。名言、警句的郵戳。於是,為了蓋上這個鎮的郵戳,每逢情人節期間,美國及世界各地的"情人"們便千方百計將信件或情人卡寄到這里,蓋上郵戳後再轉寄到情人手中。這可苦了工作人員,每到2月14日,都要處理成噸重的郵件、信函。後來,人們便送給這個小鎮一個雅號:愛情總部。
實際上,情人節作為一個國際性節日,范圍還在不斷擴展。不少東方國家的青年男女,也開始在這一天過節。俗語說:"願天涯海角共此時,願朝朝暮暮永相愛",人們也祝願這個"愛情選出日"更溫馨、更浪漫。更充滿詩意
一年裡的12個情人節
1月14日 Diary Day 日記情人節
新的一年的開始,對自己喜歡的人要有表白和計劃,寫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在心中撒下愛的種子。
2月14日Valentine』s Day 傳統情人節
根據西方的傳統,喜歡他就快送他巧克力,要趕快哦,因為他不一定只收到你的那塊巧克力~~
3月14日 White Day 白色情人節
送於等到這一天了!他也喜歡你嗎?還是他知識喜歡吃巧克力?今天就會知道了!在送出巧克力的一個月後,女生就能收到同樣喜歡自己的男生送的白色糖果。吃顆糖,感覺真甜蜜!
4月14日 Black Day 黑色情人節
這個黑色可不是「黑色星期五」的黑色哦,而是雜醬面是黑色的。他吃了你送的巧克力,你嘗了他送的糖,那麼一起去吃雜醬面吧!在傳統好味道里,兩個人的心也可以連在一起。
5月14日 Yellow &Rose Day 玫瑰情人節
在一起也有一段時間了,他是真的喜歡你嗎?他真的是你要找尋的那一半嗎?應該表白一下啦!不好意思?沒關系,你只要在今天買玫瑰給對方就OK啦!白色——一般朋友,黃色——知己,紅色——愛人。你一定會送紅色的。
6月14日 Kiss Day 親親情人節
你也手到他的紅玫瑰了?我閃人。因為你們馬上要kiss了!今天看見別人在kiss,不用迴避,因為今天是Kiss Day。
7月14日 Silver Day 銀色情人節
傳統習俗是用銀戒訂婚,所以今天你們也去買一對,戴在手上,作為甜蜜心情的見證。
8月14日 Green Day 綠色情人節
相愛的人們成雙成對地去郊遊,爬山游水感受自然,就像他們要攜手走過愛情一樣。
9月14日Music &Photo Day 相片情人節
練了好久的情歌今天終於登場了,雖然五音不全,但是用去聽就有會新的笑容!拿出相機,拍下這燦爛、充滿甜蜜的笑容。
10月14日 Wine Day 葡萄酒情人節
燭光下晃動著深紅的葡萄酒,愛情一樣要用心慢慢的品味。
11月14日 Orange & Movie Day 電影情人節
今晚有空嗎?一起去看電影吧!手牽手一起去電影院,記得買橙汁~。
12月14日 Hug Day 擁抱情人節
一年了,你們仍然相愛,你看天空飄著雪花,而你們相擁在一起,永遠也不知道寒冷……
白 色 情 人 節 的 故 事
「白色情人節」最早起源於三世紀時的羅馬。羅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對因為原本因違反戀愛結婚禁令而要被處死的戀人,羅馬皇帝為了紀念這一天而設立了情人節。而在一個月後的3月14日,這對獲救的戀人宣誓戀情將至死不渝,為紀念這一天,於是另訂為白色情人節。
另外,這也是跟日本的民間傳說有關的一個情人節。二月十四號原本是女孩子對男孩子訴諸情意的日子,由女孩子送情人禮物給男孩子,但是漸漸發展到最後,已經不分彼此,現在的情人節由誰主動送禮物已經不重要了。在日本,如果一方在二月十四日當天收到異性送的情人禮物表達愛意,而且對對方也有同樣的好感或情意時,就會在三月十四日回送對方一份情人禮物,表示今年彼此已經心心相印了。所以他們就把三月十四日這一天,訂為「白色情人節」。
9. 電影《意外》結局是什麼意思啊
他是在布局打算殺死任賢齊一家時想明白的。 本來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 ,可千算計萬算計苦心積慮的布局,結果日食出現了 擋住了太陽光,一剎那他突然明白了 。那天自己同事(就是和他一起布局意外殺人那幾個人)真的是意外。
但在他明白了 要放棄的時候,陽光又回復了,而同時意外的是本來應該走過這條街的任和妻子遇到古天樂的房東(其實就是任和妻子的父親)沒有走過去(都抬頭看天上的日食),一切計劃在遇到兩個意外後,又按照原計劃的情形出現了 。
但古卻不想殺他倆了 , 於是他又出去阻止計劃的事情發生 ,但於事無補,任妻死於車下。而古在這件事情的先知先覺,提前去阻止,以及平時的古怪行徑 ,引起了喪妻之後任的懷疑 ,並遭毒手死了。
(9)洗罪電影評價擴展閱讀
故事起因:
大腦(古天樂飾)是職業暗殺者,擅於策劃天衣無縫的暗殺布局,行凶手法能令目標人物葬身於意外之中,遇害者表面上死於非命,案情卻是暗殺組成員一起策動的驚心殺人行動。然而,日復一日的殺人行動,為大腦帶來思緒壓力,常夢見自己死於意外之中。
故此,每次任務他越來越謹慎,為防意外降臨自己身上。在一次進行任務時,突如其來遇上一個真正的交通事故,導致一名隊友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