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一世影評
㈠ 大國崛起觀後感(共12集)
這是一部挺有深度的記錄片,詳細記錄了500年來,9個超級大國的崛起歷史!我想,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從骨子裡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夠迅速崛起,成為那第10個超級大國!在看到別國歷史的時,免不得,我們會看看自己!我們離崛起還差了什麼東西?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崛起!
每個人看完後,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就把它記錄了下來。。。(隨便寫兩句^_^)
1> 西班牙 2> 葡萄牙
這兩個以牙齒命名的國家,無疑是開啟了西方國家重新認識這個地球的大門。他們的國土面積雖然小,但是憑借海洋迅速成為了當時世界的超級大國!中國曾經也有這樣的際遇,只是當年的鄭和帶領著大船隊,只是去宣揚我泱泱大國的實力的!宣揚過後,就回來了,啥事都沒干!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卻是帶領著堅船利炮,掠奪著各地的財富回去建造他們的帝國!
比較不能理解的是,中國人從來都是對領土擴張不遺餘力的!當年我們的祖宗就打到了歐洲!但是我們的祖先怎麼就沒想過用海軍去侵略別國呢?如果那樣的話,世界的歷史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可以說,我們失去了讓我們延續世界中心的機會!要知道,那個時候,那些所謂的西方強國,可是還胎毛未盡,連凈化都還沒有完全呢!
(第一範文網 www.diyifanwen.com整理)
3> 荷蘭
荷蘭的成功是一個注重商業貿易的結果!一切都已商業利潤為重,其他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似乎都無所謂!他們對政治似乎毫無興趣,而只關心自己的生意能不能做得成,需要交多少的稅收!
當年,西班牙佔領荷蘭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遇到半點抵抗,荷蘭人就俯首稱臣了!後來西班牙人宣稱,荷蘭是西班牙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他們也毫無異議!當西班牙人派來總督,當他們的國王的時候,他們就馬上頂禮膜拜了。。。。。。
但是,當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稅的要求的時候,荷蘭人就不幹了!他們馬上揭竿而起,奮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趕出了自己的國土!
然而,當他們奪回自己國家主權的時候,卻沒有人有想過要成立自己的政府和國家。他們做了讓現在人匪夷所思的決定,去英國請求英國的女王來代理管理他們的國家。但是,當後來他們發現英國人比當年的西班牙人更加的剝削自己的時候,他們又起來反抗了。。。。。。
荷蘭人注重資本,注重商業,已經超過了其他的一切了。當年他們駕馭船隊來到中國,為了可以和中國人做生意,三叩九拜地去晉見中國的皇帝!而同樣的事情,諸如英國,葡萄牙之類的其他國家,卻不肯低下自己高昂的頭顱!
荷蘭人說: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那一點微不足道的尊嚴,又何足掛齒!
荷蘭,同時還是第一個發行股票,和成立銀行的國家呢!(以前,還真不知道呢!)
當然,我們的國人也有如此「深明大義」的重商之人。但是我們似乎做得有點過了,或者偏離了主線。。。。。。
4> 英國
英國,無疑在世界現代史上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雖然,這個國家遠離大陸,卻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宏圖偉業,完成了工業革命!英國,從某種意義上,與歐洲大陸的國家顯得格格不入,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就如當今,歐洲都在如火如荼地歐共體,實行統一貨幣的時候,英國的英鎊依舊我行我素動。。。
英國的政治體質無疑也是非常特殊的!這其中都有很多可以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讓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那個光榮革命了!她通過了非流血的方式,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更替。這個應該是可以值得我們借鑒的。
5> 法國
法國,是一個非常有獨特魅力的國家!其文化曾經影響全歐洲,讓整個歐洲的人都以說法語為榮;其鐵蹄也踏遍過整個歐洲,亦將其政治思想傳遍所有所到之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法國促進了許多國家的社會進程!當很多國家處於封建,城邦國家的時候,拿破崙的鐵蹄一把掃平,迅速介紹到了現代的思想風潮!這其中就包括促使了德國的統一。
法國是一個革命不斷的國家,曾經出現過N個帝國,N個王朝和N個共和國!連近代第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人民公社都是出現在法國,雖然,很快就破滅了!
法國是一個極其注重思想的國家,敬重思想家,藝術家!相比,看看我們的國家,似乎在這方面欠缺得太多了!至少,我沒有看到我們有什麼可以值得我們永遠稱頌德思想家!我們沒有哲學的存在,因為目前根本不存在這片土壤!
6> 德國
對於德國,也許對於我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無庸置疑,德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國家!但是,這是有理由的!
曾經的四分五裂,多達300多個小城邦國家,到最後的最終統一,成就了成為軍事和經濟大國的基礎!統一對於一個國家是如此的重要,猶如現今的中國!誠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促成國家的統一,但是步子似乎稍顯得慢了點!
當年德意志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說過,在通過和平的方式統一國家的途徑失敗之後,通過戰爭和流血的方式,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我們在處理國家統一的問題方面,有時候是否有點顯得太懦弱了?後世應該會給一個公平的評價!
德國強大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對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視!和現今中國,還不能真正貫徹義務教育相比,在德國實行的是終身免費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反而會處以懲罰!如此重視國民教育的結果,就註定了德國領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大經濟強國!
德意志亦是一個非常懂得自我反省的民族!承認自己所有戰爭是犯的錯誤,賠償所有應付的補償!對於日本一直在修改教科書磨滅自己的侵略歷史不同,無疑德國將自己在世界大戰的歷史真相大書特書,更能得到世界民族的認同!在這一方面,台灣就做得不夠地道了!最近似乎也在向日本人學習,干起修改教科書不得人心的那套了!
7> 日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是亞洲國家中的異類!就目前來看,日本是唯一一個亞洲的經濟強國,當年的軍事大國!
翻開日本的近代史,有著近乎和中國相類似的遭遇!她也被西方的列強侵佔過,也簽訂過諸多不平等的條約!日本的民族,是一個尊敬強者的民族!所以,在承認自己不足的同時,將西方的一套東西快速地搬到了本國,使國力迅速地得到了提高!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在美國打開日本門戶的僅僅二十年後,日本就用同樣的方法打開了鄰國朝鮮的門戶,成為其殖民國!
不得不承認,日本創造了很多的奇跡!切不說,她脫穎於亞洲諸國,一枝獨秀,位於世界強國之林。單看看,日本在二戰失敗後,從一片廢墟,又迅速崛起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是多麼的可怕!
我們每天都在做著強國之夢,也每天銘記著日本給予我們的痛苦國難。但是,我們要知道,只有我們真正的強大,才能讓他們對我們俯首稱臣!(有點政治意味很濃的意思,但真的就是這個道理!)
8> 俄羅斯
說到俄羅斯,准確點說是前蘇聯,那可是我們的老大哥咯!
對於這個國家,中國對其有太多的感情了!她一直都走在中國的前面!比中國早進入社會主義,比中國早實現工業大國的夢想,比中國。。。。。。當然,也比中國早結束社會主義事業!哈哈!
蘇聯曾經的成就,絕對是整個20世紀最大的奇跡,也是讓曾經中國的領導人一直頂禮膜拜的!
他們如今的失敗,正好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鍾。
路在我們腳下,不知道我們會如何繼續走下去,又會走成如何。。。。。。
9> 美國
如果說,兩次世界大戰摧殘了世界的文明,那麼她唯一成就的,就是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了!
美國絕對是一個靠發戰爭財的國家,20世紀依靠戰爭使自己強大,到了21世紀,依舊依靠武力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秩序,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
當我知道地球是圓的時候,我曾經把地球一分為二,一邊是中國,而另一邊就是美國。現在想來也許很可笑,但那是美國在我心中時候的第一印象!即使,我都不知道美國代表什麼,亦或是在哪裡!
也許我們對美國的霸道一直都嗤之以鼻,但是,我們沒有辦法無視她的強大!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19和20世紀如此,21世紀又何嘗不是如此!她就是有這種牛氣來指責別人的私事!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快速讓我們自己強大起來!讓吃過我們肉,喝過血的人,都加倍償還。。。。。。
(第一範文網 www.diyifanwen.com整理)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在也正在乖乖得做一個學生,汲取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但是,青出於藍的事情,從來都是必然的事情!等到那個時候,就是我們說話的時候了。。。。。。希望我還能看到那一天!呵呵!
回顧與深思其他世界大國崛起的過程,是希望可以從中看到我們自己!
曾經的我們,亦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崛起這個詞語並不恰當,更適合的應該是復興!而這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亦是我們成天在說,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的!
在2007年的春節,我一口氣看完了《大國崛起》這部精彩的記錄片!之所以看,是想了解歷史,更是希望我們的祖國也能夠復興!希望若干年之後,我再回來看自己這篇文章的時候,感到更多的是欣慰!希望中國可以讓大國湊足那十大哦!
作為一個對現實生活的現象有些不滿的我們,才是真正希望中國強大。。。。。。
㈡ 跪求,有沒有人看過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一世黃金時代、年輕的維多利亞和國王的演講,急需~~~
《女王》通過講述了黛安娜王妃車禍事件後,伊麗莎白二世以及王室中對待當時所謂的「王室丑聞」的反應和女王的心理歷程。處理外界的問題和行為時,女王先是不願放下王族的威嚴,進而與首相之間的溝通,最後以王室的親和力和號召力(不好意思我說不好)給了群眾一個完美的答復。個人認為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因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統治時期的大部分都是和平年代,豐功偉績也許和她沾不上邊,但是片中的女王在高貴中透露出的親民氣質確實令人折服,不得不贊一下海倫·米倫的演技!!
《伊麗莎白》(一二部都包括)就是簡單的改編自歷史的文藝傳記性電影了吧。主要是通過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的政績來展示人物形象。從公主時期(其實要想體現女主的性格應該著重這段時期的,不過導演嘛。。。。)到登上王位——再到與西班牙和法國的政治周旋——最後是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其中穿插些關於女王的情感以及生活細節。大概就是這樣,不過片中人物的華麗服飾真是一絕啊。
《年輕的維多利亞》嘛,主要是講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愛情吧....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抱歉其實是我說不出來)
《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很贊!!我是在飛機上看了一半左右最後因為飛機著陸迫不得已才關掉的TAT,無論是從拍攝手法還是人物鮮明的性格在我看來都無可挑剔!我猜寫這部電影影評的人一定很多,我講不好,提問者可以參考一下~~
㈢ 什麼是影評怎麼寫影評
(一)思想評論: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而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見《銀海珠光》)。
2.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現實題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對你說》的評論重在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大寫的人》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
3.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貶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如評《甲午風雲》的《透過甲午的硝煙》不是泛泛而談「落後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系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評《南京大屠殺》的評論《城的斷想》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
(二)人物評論。
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收錄在《銀海珠光》中的評《背起爸爸上學》的4篇人物評論各有特色。《細節描寫與宏偉意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論。《在炮火中升騰的雪蓮》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裡、逐層深化的評析。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幹,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的《一團寂寞的火》改變了單純著眼於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贊頌,而更多地溶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學評論(樣式、風格、審美特性等)
1.藝術樣式評論。如《不庄不諧 笑從何來》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屏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紀了優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紅河谷:動人心魄的視覺交響樂》就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
2.藝術風格評論。如《充滿詩情的戰場寫意》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斗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較大爭議的《紅色戀人》,《詩電影的意象美》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給予肯定。
3.審美特性評論。《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棗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的文章《「小鬼」為什麼逗人喜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
(四)電影特性的評論。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等方面的評論。試舉例如下:
1. 電影語言評論。《<紅高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
2. 電影結構評論。《復合交融 巧織經緯棗<平津戰役>的結構藝術》。
3. 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誇張、象徵、擬人等,如《<開天闢地>中的象徵手法賞析》。
4. 電影節奏評論。《滿懷深情的韻律美棗談電影<周恩來>的節奏藝術》
5. 電影懸念評論。《懸念迭設扣人心弦棗談美國片<碟中碟>的懸念技巧》
6、電影音響評論。《摹聲會音皆有情棗<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音響》
7. 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何偏愛紅色》《在「形式」中強化「意味」》。
8. 電影細節評論。《耐人尋味的「納銀密賬」》、《一串閃光的項鏈》。
9. 電影表演評論。《眼之魅》
10.電影音樂評論。
以上評論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兼容的。評論的視角可以是復合的,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的評一個人,評一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照分析,也可以就幾部影片或某一類影片中同類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種創作傾向進行評論。如《憂患意識與英雄主義》對美國影片普遍性的主題的分析;「新時期軍人銀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員為什麼不能長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為什麼走紅」等論題是綜合某類影片創作傾向選的。
電影評論的文體樣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用書信體、對活體、問答體、隨感錄。近年也有散文體,散文體多以抒發情感為主,輕靈活潑、文筆優美,但一般缺少嚴密的論證,較少邏輯力量,理論色彩較單薄,在影評百花園中應當允許各種文體樣式存在。
四、影評寫作要求
(一)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
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
(二)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目前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介,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系,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
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
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
(四)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PS:
有很多人認為看電影就看電影唄,評什麼?論什麼?但事實上,在你寫影評的同時,也是讓自己回溯在這一個半小時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爛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員,他們又是用什麼眼光來看?沒人願意製造一部人人唾棄的大爛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爛片是否有可取之處,是否製片.導演.演員們用著不同的想法來拍攝?
這些,當你開始用心寫影評時,你的思路會愈來愈清明,想的范圍愈來愈廣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體會,也能將你的體會帶給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評中,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文筆進步了,看電影時能看到更多的細微末節,能感動到心靈的深處,那麼,你成功了
當然,沒人是一蹴可磯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學創作者外),當我自己回顧一開始寫的文章,也覺得自己的文筆生澀,眼光不夠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發現自己很自然的就長篇大論了起來,當然,現在依然不夠好
最好的一句話是----
「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
不是一定要中規中矩的寫影評,正面.反面.側面的見解都是很獨到
化簡為繁,化繁為簡,字字都是精采 。
關於什麼是影評 就是個人對電影的評論吧 看完電影後所發表的看法和評價 。。。
㈣ 中英文互譯影評《年輕的維多利亞》
電影很平緩,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唯一緊張的就是刺客出現的瞬間,而這還該是個杜撰的情節,其餘的部分一直都靜靜流淌,可能這也和歷史有關系吧,維多利亞不像伊麗莎白一世那樣強勢獨斷,雖然終身未嫁但可以讓所有男人聽從她的意願,維多利亞在位時間雖長,但自己的生活卻像個正常的女人一樣,結婚生子,一輩子沉浸在愛情中。 整個電影最可看的自然是宮廷風,還沒有工業革命的......
Film is very flat, not strong in the theater of conflict, only tense is the assassin appear instantly, and this is the plot is an apocryphal, the rest have been quietly flowing, it is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Victoria unlike Elizabeth I as a strong independent fault, although lifelong has not married but can let all men follow her will, Victoria ruled time although long, but his life is like a normal woman like, get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and a lifetime immersed in love. The whole film is the most natural to see the palace of the wind, there is no instrial revolution......
㈤ 寫一篇看完大國崛起資料篇後的觀後感,有提英國荷蘭美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1000到2000字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 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著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台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於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崙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後,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註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里,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 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回顧500年來各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掂量12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顯然不約而同值得關註: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國只有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善於借鑒別國經驗,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我想,《大國崛起》的放映將有助於中國後代人的奮發,有助於中國未來宏偉藍圖的實現。歲月交錯,時光更替,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必將列於大國崛起之列!
㈥ 大國崛起觀後感至少800字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 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著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台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於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崙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後,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註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里,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 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回顧500年來各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掂量12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顯然不約而同值得關註: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國只有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善於借鑒別國經驗,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我想,《大國崛起》的放映將有助於中國後代人的奮發,有助於中國未來宏偉藍圖的實現。歲月交錯,時光更替,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必將列於大國崛起之列!
㈦ 求電影伊麗莎白一世第二部觀後感(字數越多越好)
她,是一個一個不平凡的女人,因為她是一位不平凡的女王。她是一個開明的君主,她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她是一個了不起的君主。在她的帶領下,英格蘭和愛爾蘭逐漸走向強大,逐漸邁向現代工業。她為英格蘭和愛爾蘭這個小島國稱霸世界一時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她,就是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不平凡的經歷造就了一個不平凡的女王。生於王室的伊麗莎白一世雖然看起來很風光,但是她確被新教會認為是私生女。不平凡的童年經歷使她不平凡。在良好的教育下,童年的伊麗莎白學到很多,使她成長起來。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聰明很具有政治頭腦的女王。在她統治初期,她既鼓勵英格蘭人在海上進行貿易,搶奪當時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海上生意,但有不得罪西班牙國王。這是非產明智的舉措。這是兩面派做法,但對當時的英格蘭是很有利的舉措,所以她是一個聰明、具有很強政治頭腦的女王。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領導能力非常強的女王。1588年,西班牙國王忍受不了英格蘭人搶奪自己海上貿易而派出超強無敵艦隊攻擊英格蘭,想一舉盪平英格蘭。但是伊麗莎白一世能領導全國海軍抗戰成功,殲滅浩浩盪盪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這不單一場軍事較量,也是領導人的領導能力較量,若伊麗莎白一世沒有超強的領導能力,根本無法號召、領導英格蘭人,從而抗戰成功。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胸襟廣闊的女王。她希望能使英格蘭強大起來,所以即使有人跟她唱反歌,她也不在意。
因此,伊麗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即使舞台上有人辱罵她,她也照樣在台下觀看喜劇表演。這樣的女王,怎能不具有雄才大略、怎能不具有領導能力?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也是一個可怕的女人。因為她能為了國內政治穩定,為了不帶來政治斗爭,她終生未嫁!這樣的女人是不是很了不起,也是不是很可怕?
她聰明、具有很強的政治頭腦、胸襟廣闊,為英格蘭的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她也不是神,她也有失策的時候。比如她在英格蘭的非洲奴隸貿易和她在愛爾蘭的失策,就影響了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發展。
後世的歷史學家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眾說紛紜。但她在她統治時期竭盡一生為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使得英國率先踏上工業革命的步伐。
這是一個讓我非常佩服的女人!
㈧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一、珍惜歷史機遇
觀看《大國崛起》,讓我揪心。在我們讀過的書本中,常說偉大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地大物……,多少年來,我們為此陶醉。看過此片,對照十五世紀以來中國所走過的道路,我們如夢初醒,不無遺憾!說有遺憾,因為在人類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過領先世界的輝煌,有過崛起的機遇。早在1405年鄭和的船隊就已經乘風破浪,遠航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比葡萄牙人早了近一個世紀。只是當年的鄭和帶領著大船隊,只是去宣揚我泱泱大國的實力的,宣揚過後,就回來了,啥事都沒干。而西班牙和葡萄牙這些小國卻是帶領著堅船利炮,掠奪著各地的財富回去把他們的國家建設成「大國」。人類進步的機遇是有限的,誰能抓住,誰就會搶得先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英國、這些彈丸小國之所以稱之為大,正是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抓住了機遇。
歷史像一面鏡子照映這我們的今天。時至今日,國家在崛起,地區在發展。如何在南京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又快又好發展中使建鄴進入前列,關鍵是抓住新的區域調整這個關鍵機遇期。
二、解放思想
要解放思想,首先我們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種認識,一種客觀事物在我們頭腦中認知的反映,並通過語言、文字、動作表達出來,是一種「思」與「想」的結合。作為一種思想的常態,解放思想最根本的要解決思維方式問題,即從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要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隨不斷發展的客觀實際變化而變化,敢於實踐、勇於探索,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要解放思想,我認為一是不能害怕解放。不能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錯誤,怕上級責怪。在工作中有時會有很好的建議、措施,但由於「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說,不敢說。二是不能亂解放。就是不知道什麼叫解放思想,不知道從哪裡著手,更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主要是平時學習不夠,思想不夠敏銳,思路不夠開闊,思考不夠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號,我想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轉變,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
腳步達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達到;眼光達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達到。只要我們勤學習、善思考、勇實踐、敢轉變,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將所學所思在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升華,我們的建鄴一定能夠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一定會更穩定、更和諧。
三、和諧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的成就。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深層次的矛盾也暴露出來。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種種原因,社會成員之間在地位和財富分配等方面趨向兩極,導致社會出現不和諧現象。現在,我國的改革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同時也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以及佔有資源不同的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會拉大,而隨著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種利益關系日益復雜,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而新的制度體系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新舊體制、機制的銜接又不及時、不到位,就有可能產生社會無序、行為失范等問題。鑒於此,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這是黨中央克服單純市場機制局限性的一種新觀點,是一種經濟活力與社會和諧兼得的新思路,是「以人為本」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相統一的發展觀,這一發展觀旨在改善參差不齊、自相矛盾的發展現狀,其主旨是不求最佳,但求和諧,營造一個社會各個階層都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社會各階層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滿足,各階層間的利益關系能夠不斷得到協調的社會。
新的區域劃分調整後,建鄴新城區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在新城建設中,必然會牽扯的各個階層的利益,各種經濟社會問題就會逐漸產生和凸顯出來,不僅影響許多社會成員個人的生存狀況、引發比較激烈的沖突、破壞社會秩序,而且也會阻礙經濟本身的進一步發展。
為此,我們不但要抓經濟建設,各種社會問題也不能忽視。不能只講效率而忽視了公平,這樣只會使社會問題有積壓、增多的趨勢,甚至以犧牲一個階層(群體)的利益去滿足另一個階層(群體)的利益,形成了諸多社會不穩定因素,使社會運行不順暢,社會各階層不和諧。這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一是人際關系和諧。不能為了出政績,打著為人民謀利益的旗號,干著勞民傷財的事;不能爭於求成,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不能為了個人的既得利益,用自己的「政治優勢」極力維護少數群體的利益,以便從中得到些「好處」,而不惜放棄群眾利益;遇到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對的事情時,不能總是叫委屈,說群眾素質低,不識大局,更不能稱群眾是「刁民」,把群眾推向黨和政府的對立面。而應該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切實為群眾著想,不斷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二是「當前」和「長遠」和諧。不能只為了當前的、具體的眼前利益忽視以後的發展。比如,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增加GDP,而承接了發達國家排污嚴重的產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政府和企業都得到了眼前的利益,但污染了環境,也就是損害了長遠的發展。也不能片面強調長遠利益而不注意關心解決當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對人民的疾苦不聞不問,對嚴重侵害人民利益的腐敗現象和其他丑惡現象視而不見,甚至包庇縱容。
四、善於學習
通過學習,可以開闊視野,發現不足。所以要學習,學習歷史,學習先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別的不說,就從《大國崛起》中的幾個細節我們就可以學到很多:1、哥倫布在遠航探尋新大陸過程中,數月未找到陸地的影子,船員嘩變要求返航,哥倫布說再堅持三天,結果在第三天他們發現了美洲大陸。這一細節告訴我們:在勇於創新實踐的同時,還需要必要的堅持,甚至要有容忍失敗、承擔失敗的勇氣與魄力。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充滿了艱險與挑戰,成功的前夕往往是最艱難的時刻,這就需要我們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即使努力了,可能也不會獲得成功,但是我們為了理想付出了努力,我們不會有愧疚。2、一艘荷蘭商船被困北冰洋,8人死亡,但他們未取船上裝載的一份貨物,脫險後把貨物如數送交客戶,盡管在貨物中有他們急需的食物與葯品,荷蘭人就是靠著這種誠信擴大了市場。這一細節雖然有些極端,但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為人處事要將誠信,要有自己的底線,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同樣,一個政府也要誠信,只要我們政府真正為老百姓的利益著想,老百姓才會擁護政府。通過學習,提高人員素質,增長才能和水平,不斷激發創新精神,探索建鄴發展的新機制、新方法、新路子,建鄴的崛起和騰飛指日可待。
讀書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解放思想、創新理念、不斷學習,實實在在做好每一項工作,建鄴騰飛之路必將穩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