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影評
① 關於《圓明園》的觀後感
《圓明園》觀後感
在以前的一節中國近代史綱要課上,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電影《圓明園》。其實與其把它歸到一部電影,我更願意把它歸到記錄片一類,因為在觀看一般電影的時候,我總是關注電影場面的宏大,情節的跌宕,畫面的精美,而這部片子給我帶來的心理上的沖擊與震撼,對歷史的剖析與清晰地呈現,卻使我無暇關注其作為電影而應具有的視覺聽覺上的要素,反而產生了對歷史與當下的深思。
首先還是簡要介紹一下圓明園吧。圓明園,坐落於北京西郊的海淀區,於頤和園相連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三園構成,佔地超過16萬平方米,它始建於1709年,當時也是清王朝的第三任帝王,康熙在位的時間。眾所周知,清王朝在入關打敗大明王朝之前是一直游離在關外的游牧民族,對於涼爽的天氣十分習慣,而對於北京炎熱的夏天實在是難以忍受,同時由於不能時常離開都城去江南以及帝國的各地享受美景,因此清王朝的統治者一直對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由江南園林風格的避暑山莊渴望不已,由此,圓明園的建造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圓明園的美景想必也不用我多敘述了,在電影中,我們已經飽享了它的美麗,無論是小橋流水的江南園林風格,還是富有異國情調的建築理念,圓明園怎麼看也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築奇跡,難怪法國的大作家雨果把圓明園和雅典的巴黛農神廟分別比作東方藝術和西方藝術的代表,稱前者為夢幻藝術,後者為理念藝術,並盛贊圓明園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的崇高典範!
可就是這樣一座完美的園林建築,最後還是逃脫不了被一把火燒毀的命運,不得不令人為之扼腕!究竟是什麼使清王朝由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帝國墮落到了人見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究竟是什麼使清王朝看似無堅不摧的軍事與財政基礎在短短幾十年間煙消雲散?究竟是什麼使中華民族隨後陷落如水深火熱的險境之中?!
首當其沖的是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其實清王朝一開始並不是如此的封閉。從電影中我看到了康熙皇帝對西學的不倦地學習,不斷地用新思想補充自己,圓明園中出現的西方建築風格的建築以及他委派一個外國的官員來負責圓明園的事等等等等無一不體現了他的海納百川的胸襟和作為一個帝王所應該有的氣度。因此當時的清王朝在這樣一位皇帝的帶領下,一路平定準格爾和吳三桂的叛亂,帶領著剛剛安定下來的清王朝走向發達的正軌。不過獨裁統治和世襲的祖制註定了清王朝不可能一直由英明的皇帝通知下去,果不其然,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後,雍正皇帝登上了這個國家最高的權利舞台。他雖然是一個很努力的皇帝,電影中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他在圓明園內批改奏摺直至次日,也能夠看到他為了國家公務廢寢忘食,可是他卻並不相信西學。他摒棄了他父親的良好習慣,對於西方的先進科技不屑一顧,以讀古書以及下圍棋為樂,雖然在當時這是典型的中國文人的形象,可是他不知,就在他羨慕文人瀟灑的生活方式之時,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著,西方的資本積累正在迅速地進行著,而清王朝,也逐漸地被人追上,甚至有被人甩遠的趨勢。。。而根據電影的描述,雍正皇帝也是死在了迷信——丹葯上。在雍正皇帝過世之後,所謂「康乾盛世」的最後一位皇帝乾隆皇帝也即位了,他相比與他的父親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對於西方的科技更加地蔑視,以泱泱大國,「天朝」自居,而小覷天下的其他列強,而且也就是在他當朝的階段,清王朝關閉了許多對外國的通商口岸,理由則是認為天朝無所不有,不需要同「蠻夷之國」進行通商!這是何等地自大!的確根據電影的描述,當時的清王朝擁有世界其他各國所無法比擬的國力,但是如果就這樣閉關鎖國,不思進取的話,這點差距實在是太容易被他國追上了,而他所種下的惡果也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報應」在了他的子孫輩的統治者以及無辜的百姓身上。
其次一點就是清王朝統治者的驕奢淫逸了。人們對於美的渴望從來沒有停止過,這點無可厚非,不過當無限的渴望配上無窮的權利與財力,那所造成的後果也是相當令人可怕的!在清朝統治中國的時間內,圓明園始終在不斷地被擴建被拓寬。圓明園似乎化身成了一個財富的黑洞,不斷地吸取著清王朝的財力,處在盛世時統治者可能還不會覺得有什麼,但是一旦一有風吹草動,清王朝的財力便立馬處於崩潰的邊緣。當各個國家的大炮打進中國來的時候,當敵國的軍隊已經佔領沈陽的時候,我們的統治者咸豐帝居然還在擴建圓明園!實在無法說這是他們的淡定還是愚蠢了!不得不提的是,這種隨意的性格自乾隆就有了,電影中說他曾經將這座圓明園贈送給他的一個妃子,只為博得美人的歡心。。。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實在是吃驚得無話可說,一座凝結這祖孫幾代人的心血,清王朝幾十年的大量財富的皇家豪華園林就這樣在輕描淡寫之間被送給了情人,實在是堪比烽火戲諸侯!不得不佩服乾隆的浪漫,不過這點浪漫似乎不可能感動到外國的侵略者,他們只相信大炮的威力,戰船的犀利,當曾經無堅不摧的清朝鐵騎被外國軍隊輕易打敗,當無數的城池被敵國佔領時,不知清王朝的統治者們內心是否有過一絲的後悔:如果不投入如此多的錢財在擴建圓明園上,如果將這些巨大的財富用在改裝武器,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上,我泱泱大國,百萬之眾又怎麼會被幾個彈丸小國,數千軍隊打得如此狼狽不堪!其實不光是清王朝統治者震驚外國軍隊的強大,外國的指揮官也同樣十分不解:如此雄踞東方的大國,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擁有如此堅強意志的士兵的軍隊,他們的武器怎麼會如此地古老,他們的衣甲怎麼會如此的破舊。我們現在可能可以理解了,清王朝並不是不想抵抗,而是他們那時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去彌補在技術上的巨大差距,而最終的結果就是那血淋淋的火燒圓明園!
最後就不得不提到清王朝內部政治的黑暗了。其實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幾個帝國能夠獨霸中國超過200多年的,這很大的程度上也與政治制度的潰敗周期有著一定的關系。通常一個帝國建立伊始,它的制度總是最能滿足當時的人民的需求,最能使當時的國家得到安定和團結,但是隨著時光的變遷,歲月的漂移,原有的政治體制勢必不可能適應現有的國家的情況,清王朝也不例外,鐵馬金戈的騎兵征服全中國他們做得很好,但是他們在征服之後卻並沒有對他們的政治制度進行過改革或者說他們不願意改革。原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八旗貴族,不願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失,而最高統治者皇帝也顯然沒有足夠的勇氣與貴族親王們進行斗爭,久而久之,內部的幫派也逐漸形成,一旦當朝的皇帝是一個無能之輩,那麼他的統治權就岌岌可危,虎視一旁的其他權貴就會搶奪政權,而最終的結果無非是政局動盪,王朝的地位十分危險,若此時再有外國進攻,那帝國則必然將走上毀滅的道路。清王朝顯然就是走了這條路,慈禧太後發動的辛酉政變宣告了「垂簾聽政」的開始,也宣布著清王朝走向覆滅的倒計時。
其實,圓明園的悲劇是和清王朝的覆滅是密不可分的,而清王朝的滅亡其原因也不只是閉關鎖國,驕奢淫逸和政治黑暗這幾方面的因素。《圓明園》這部片子不僅僅反映了相對客觀的史實,也同時帶給了我們許多的思考。前一段時間有人曾經提出過要重新修建圓明園,我覺得大可不必,中國這個雄獅,是時常需要像圓明園這樣的傷疤的痛來提醒,才不會再次渾然睡去。
也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夠始終記住過去的創傷,始終保持著開放的姿態,內修政事,外處國事,使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② 急需電影《圓明園》1500字觀後感
圓明園的創造是一部人類思維的結晶創造的歷史史書,是人類歷史上一大不可忘卻的奇跡,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毀滅也是人類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國人的悲哀與恥辱。圓明園的斷壁殘骸是無聲的控訴,這樣一部凝結了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巨獻就這樣成為了一片殘骸,它的瑰麗就這樣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這種三維技術才能設計才能使我們一覽這奇跡般的創造。然而它越是瑰麗,就會越引起中國人的哀嘆與惋惜。這部紀錄片喚醒了所有沉睡在美夢中的中國人,這是屈辱的歷史,這是背叛的歷史,也是我們不願重演的歷史。
大型史詩性紀錄片《圓明園》為我們重現了輝煌的建築,也是我們更加了解了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雖然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的畫卷。其實火燒的又哪只是圓明園呢,他燒的其實是精細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要比圓明園大得多。然而焚燒的又何止是建築呢?焚燒的是一個個中國人的驕傲,世界的奇跡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歐洲式水法,它的規模之大與它的神奇是我們所有的人都嘆為觀止。並且大清的皇帝還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去取悅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子,為她建立它喜歡的草原與建築。它的富麗堂皇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任何一個建築都是美的化身。
當時大清帝國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統治者們以此自居,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們目空一切,多次拒絕與其他國家互通有無,視「科技」為玩物喪志的東西,開始了閉關鎖國的時代。然而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此時西方國家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先進的工業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國註定要從瑰麗的天國中墜落,這樣悲劇性的命運是無法逃脫的!今天的我們只能在滿目蒼遺、斷壁殘垣中尋找那份失落的美好。正如那句古諺說的一樣,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
鴉片戰爭之時,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雙方大戰,然而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沖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最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麼的喜歡自然科學,而後世的皇帝卻是如此的無視科學的偉大力量,使中國失去了獨領風騷的地位。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的兩次大肆掠奪慰藉了他們飢渴的心靈,每一個戰士都獲得了豐厚的獎品。當我們看到圓明園中的財務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開的拍賣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一種恥辱呢?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這樣說過: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這一奇跡已經盪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評分贓物,然後他們手挽著收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格蘭……雨果直截了當地揭露了英法聯軍醜陋的嘴臉與無恥的行徑。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榮與衰敗。他奇特的建築與想法是世人所無法想像的,雖然現在也在重修圓明園,但是永遠也無法彌補我們歷史上的缺憾!圓明園的毀滅已經成了一段不可改變的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是我們卻可以創造未來。在未來,這個嶄新的世界裡,我們可以建造更加輝煌、更加令人矚目、更加欣欣向榮的新中國。為了不讓歷史再次重演,為了中國的繁榮昌盛,我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謹記「保衛祖國,振興中華」的誓言,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做出一份力量!
③ 圓明園觀後感
一粱一柱中華精粹,
一磚一瓦不忘國恥。
④ 電影圓明園觀後感
圓明園,一座逝去的歷史博物館,一座人類絕無僅有的童話園林,一道中國人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
圓明園到底多壯觀,無人知曉,姑且看一組數據:建造圓明園歷時約一個世紀,園中有大小100多處景點,大小1000多座宮室,面積約有600個足球場大小,金銀、古玩、珠寶的數量更是無法計量。
當乾隆皇帝沉浸在對大清帝國曠世傑作的自戀中時,他不會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他更不會知道表面浮華的帝國就要倒下。
圓明園,上下五千年的奇跡。原本我只在歷史課本上知道圓明園,那時,只知道它是一座極盡奢華的皇家園林。可是,在觀看完《圓明園》這部電影後,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她——一座榮耀與屈辱共存的偉大建築。
推開那扇沉重的歷史之門,我不禁為她的宏偉、奢華所折服,特有的皇家建築風范,讓每個見過她的人都為之傾倒。小橋流水、青山鳥語,每一處都是那麼的完美。每根柱,每片瓦,每件擺設,都是藝術的結晶。整座園林就是一座世界藝術博物館,那麼的神聖,不可褻瀆!
大清帝國最鼎盛的三個時代締造了她,最後也正是堂堂的大清帝國讓她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覆滅的悲壯結局。
戰場上一個個倒下的士兵沒有阻止歷史那無情的車輪,他們為了國家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乃至生命而毫不吝惜,但一個曾經最強盛的帝國還是走向了終點。
圓明園被兩個強盜掠奪,中國被更多的強盜肆意凌辱。看著他們貪婪的捧著搶來的財富,臉上掛著無恥的笑容,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義憤填膺。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忘卻曾經的輝煌,更無法忘記歷史給我們帶來從圓明園中流失的珍寶,精品,除少數在大英博物館,紐約博物館,巴黎博物館等幾所國外博物館陳列外,其餘大多數已不知去向,或許它們流落在人間,或許已經消失,這些都已不再重要。
歷史的教訓時時縈繞在耳旁,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了國家富強而奮斗。
的那飽含屈辱的傷疤。
⑤ 圓明園的電影觀後感,300字以上
觀《圓明園》有感
震撼,是我看完電影的第一感受。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然後便是深思,圓明園的歷史變遷,正是清王朝由盛入衰的歷史。圓明園的瑰麗,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而自康熙三朝以來的無數的能工巧匠,結合無數人心血的圓明園,卻在英法聯軍的鐵蹄下,付之一炬。令人心痛,發人深省。
當英法聯軍野蠻般的殺入北京,燒殺搶掠,讓圓明園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湮滅時,清政府在哪裡,咸豐皇帝在哪裡。這是清政府無能的表現,是清政府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的必然後果。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當圓明園大火的硝煙早已散去,列強瓜分中國的時代早已不復返的今天,當我們洗血恥辱之後,我們更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封建帝制嚴重製約了中國的發展,再加上清政府的無能表現,讓中國近兩百年來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面對歷史,圓明園只是其中的縮影,通過看這部片子,讓我們21世紀的年輕人對國家有了更深的感情,也許我們無法個個都做到在戰場上如軍人一般上陣殺敵,我們無法都能如國家領導人一樣為國事操勞,但是我們可以以自己的熱情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我們可以努力學習,在各個領域上為國家做出貢獻。讓過去落後挨打的局面不在重現。這,我想,應該是如今每一個青年都應擔當的責任。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是一句反復告誡青年的箴言了。我覺得,這句話不應僅僅是放在嘴邊而已,在經歷看電影這樣一次獨特的洗禮之後,它深深的落在我的心頭,我願為之奮斗,願君與之共勉。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 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黃金、施以脂粉…… 請詩人出身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 請您想像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維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於高城居 1644年,一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北京,佔領了象徵至高皇權的紫禁城,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清開始了其在中原的統治。清朝前期出現了著名的康乾盛世,這種四海之內一片繁榮的景象使滿清皇帝開始沉醉於自己的文治武功之中,圓明園因此而被修建起來,雍正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圓明園,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修建,這個曠世園林擁有100多組景觀,近1000座宮殿,佔地5000多畝。至乾隆帝時期,圓明園已成為盛世的象徵,然而盛世背後隱藏的危機足以使皇帝戰栗,曾今被視為蠻夷之地的西方正在進行著巨變:1776年美國獨立,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生產方式發生前所未有嬗變的工業文明下的西方蒸蒸日上,而率先進入工業文明的英國正在進行著資本擴張,中國成為其在遠東地區的目標。1793年,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馬嘎爾尼率領英國代表團訪華,乾隆帝在接見這位使者時說出了著名的「大清乃天朝大國,無所不有,用不著與西方蠻夷互通有無。」之言論,而馬戛爾尼在離開之際,也同樣給出了著名的預言:「大清帝國好像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因為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乾的人在甲板上指揮,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事實確實如此,當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城時,自大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下顯得蒼白無力,在英軍遠程大炮的連續轟炸之下,大沽口炮台化為一片廢墟。兵器和技術的懸殊差距決定了聯軍的勝利是必然的。之後英法聯軍開始洗劫京城,當然,包括圓明園,那些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被掠奪殆盡,拿不走的便當場毀掉,最後,聯軍一把火燒了圓明園,大火持續燒了三天三夜,昔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化為灰燼,只留下了一片焦土。 1861年,法國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這樣寫到: 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跡,它的名字叫圓明園。它匯集了一個民族,幾乎是超人類的想像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尚不為人熟知的傑作,就像在黃昏中從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看到的亞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像一個你無法用語言描繪的仙境般的建築,那就是圓明園。那裡不僅有藝術珍品,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這個奇跡現已不復存在。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我們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來也抵不上這座神奇無比光彩奪目的東方博物館,多麼偉大的功績,多麼豐碩的意外橫財。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做法蘭西和英格蘭。
上個禮拜在當代影視鑒賞課上看了《圓明園》這部讓人嘆為觀止、引以為傲,又憤恨不已、怒聲一片的經典影片。 看了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文章開頭似乎過於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卻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情感。看過之後,我立刻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毀了吧,還是毀了好,如此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人間所應該擁有的,它只屬於天國!
我們且先不論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以及是否奢華。如果有人能重建圓明園的話,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夠辦到。美,無須用如何華麗精緻的字眼,當你被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時候,你能想到的也許就是這一個美字,甚至你雖然想到了,卻無法發出聲音。當人的某種情感達到極限的時候,越是簡單原始的字眼,越能表達人的內心真實。無論恢宏壯麗、清新淡雅、金碧輝煌、山明水秀,還是人文之極、自然之天成,到了圓明園這兒都只能歸結為一個字:美!
除了美,圓明園的規模之大,組建築之多,都足夠使人瞠目結舌。建築式樣之繁復多變,簡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像力真是恐怖的東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類趕出伊甸園。你可以試想一下,600個足球場一個挨一個的拼接起來是什麼概念,在這片土地之上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縱貫古今的,但並無些許的雜亂,而是如此的和諧,彷彿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像力、建築智慧、詩意與藝術和龐大的物質財富於一體,世界上確實曾經真有這么一個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圓明園。當兩個強盜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再也不會有如圓明園這樣的東西出現在人世之間。
影片中有一個溫馨而動人的場面,在牡丹園中,富貴的皇家牡丹爭相競艷,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暢游於其中,其樂融融。讓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為太喜愛聰明活潑的乾隆而傳位於雍正。如果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說法,那麼正在來臨的大清帝國的盛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開頭。而這片牡丹所在的園子便成了歷史的功臣,當然它扮演的更大角色應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過的那樣。只不過它當時還只是皇四子胤禎的別園,自然也還不叫圓明園。
我一直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愛自然科學,以致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便投其所好進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見,卻為什麼他的後世子孫卻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國失去了一個繼續引領風騷的絕佳契機。雍正登上皇位之後,不知是出於感思親情還是攀比好勝之心,開始大肆擴建圓明園。加上乾隆的長期建設,以致在半個世紀之後,圓明園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奢華、最完美的皇家園林,其實亦可稱之為桃源仙境、紫宮天府。世界上最勤奮的皇帝非雍正莫屬,在他統治帝國的十三年間,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在乾隆繼位之後,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國庫中的銀兩多得以致於影響了市面上正常的貨幣流通。圓明園便是在這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逐漸完成。乾隆聽說法國的水法享譽歐洲,便吩咐傳教士們在圓明園中修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水法,一個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徹底平定了回部准格爾貴族的叛亂之後,乾隆便為來自維族的愛妃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伊斯蘭式建築,以慰其思鄉之情。當一個男人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來取悅一個真正愛著的女人的時候,不知羨煞天下多少女子,郁悶死天下多少男子。
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後的一件小事,便已預示著帝國的最終命運。乾隆皇帝下令廢棄大水法的機械提水裝置,而改用人工提水。歷史與文化的慣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擋,連一個小小的噴泉裝置也保不住。也許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文明面前一旦失去了強有力的掌舵者便會毫無疑問的沉沒。更為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鴉片戰爭之時,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沖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誰都沒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豐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沒有讓帝國真正嘗到教訓的話,那麼這一次,便是對皇室信息的毀滅性打擊。
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為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保持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後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於額爾金勛爵商議,為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並藉此向世人宣告,他們曾經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勛被後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開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准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盛與衰敗。清帝國的命運已不僅僅是其自身的命運,而是代表著更為宏觀更為深層的整個中華古代文明的命運。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2000年的時光,是如此的漫長,雖飽經風霜曾屹立不倒;卻又是如此的短暫,在三槍兩炮聲中大廈傾頹。秦和清的發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個宿命論者,只好承認,該結束了。可圓明園何罪,竟離此劫,永不超生。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圓明園的紀錄片。燈熄滅了,我斜斜地靠著椅背,一副悠然的模樣。看著一個奇跡,一點點成形,一點點成長,直至毀滅。燈重新打開的時候,我猛然間發現,自己的右手竟一直是呈握拳狀的。不很長的指甲,早已在掌心留下了五個深深的紅印。有一些仇恨,我們真的不應該忘記。有一些仇恨,我們必須放在心底,以另一種驕傲,另一種自豪,去宣洩我們心中這一份傳承的仇恨。
仇恨是無法用血液來記憶的,真實的畫面給人的印象會異常的深刻。圓明園不應該被重建,有一個地方寄存著,一個名族的仇恨與屈辱,不是很好嗎?這一部紀錄片所投入的巨資很值得。他若喚醒了中華名族心中的仇恨。這無法被血液所傳承的仇恨。怎樣的巨資都是物超所值的。只是我不知道,在看見畫面里的毀滅那麼殘酷的進行的時候,我為什麼可以聽見笑聲,不是一聲,是一小片帶著令人心痛的爽朗的笑聲。那一刻心莫名地覺得好冷。原來,這就是魯迅當時的感受啊!他們對這個國真的會愛嗎?多少人信誓旦旦地宣誓著自己對祖國的愛。成年禮的那一天,我清楚地記得我無法念下「熱愛祖國」這一句話。因為我不知道我能否一直一直,一刻不忘地深深愛下去。這一句話的承諾,有著一生必須付諸行動的重量。愛是否可以放棄,那時仇恨是否也一起消失了?仇恨不再被記得,愛也是否就此中斷了?若是我無法做到,我不願輕易許下承諾。我無法說愛,因為我無法保證我可以把這份愛永遠放在心裡,永遠記住這一份不可遺忘的重量與承諾。
仇恨不應當被遺忘,以往的同時多少恥辱也一並被淡化,被遺忘?也許以德抱怨被所有人所推崇,但這又是否是對與你有恩之人的不公?遺忘仇恨的同時,難道不是也遺忘了感恩嗎?沒有對比的世界是虛無的空洞。恩怨必須分明。仇恨不是用來報復的。以戰止戰,只會帶來新一輪的仇恨與災難。我們用另一種方式,用我們自身的強大,用我們自身的驕傲,去宣洩我們心底的仇恨。那一份恨應當被永遠放在心裡。
我們也許總在不停地追逐著自由。可有時世界給了我們這樣的權利,卻又同時給了我們相反的義務。我不想說我們的重擔有多重,更不想說歷史對我們有所期盼。重擔理當使我們自己給自己定下一個重量。而不願我們如何,歷史都會微笑著向前,不論興衰恥辱。毀滅,又是否在時間里靜靜地等待,等待著復活的那一天?
走出教室的那一刻,突然間發現自己的指尖竟是冰冷的,北京的雪還沒有化盡。這一場一場的雪,又是否能夠隔著時間去熄滅那一場讓整個民族憔悴的大火呢?那麼。我們的心又是否該忘記那一段屈辱,那一份仇恨,然後一笑置之,只當是一場電影而已呢?
1.
我們常常看到的表達是這樣的:「圓明園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與此相類的有長城、兵馬俑、都江堰,乃至金字塔、空中花園……我們後代在緬懷圓明園的時候,紀錄片拍攝者在利用現代技術還原圓明園那美輪美奐、恍如人間仙境的景觀的時候,恐怕難免都會對「古代人民的智慧」充滿敬意和嘆服。我們似乎早就形成了一種審美習慣與思維慣性,就是歷史上那些存留至今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的自豪與驕傲,我們應該因為這些驚人的藝術品而憑生所謂的民族自豪感。
可是,有沒有人問過,這些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怎麼來的,誰讓它們結晶出來的,勞動人民又是不是願意把自己的智慧這么結晶出來?而結晶出來的,除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是還有血汗和眼淚?在一個君主一人意志便可翻覆萬千黎民生活的時代,我不相信這些古代奇跡的創造者們全是出於對藝術的熱情和對美好的嚮往而自覺自主地進行了這流芳百世的藝術創作。也就是說,這些奇跡的創造者最初可未必想要參與創造什麼流芳百世的藝術奇珍。范喜良想參與建造那個即使在宇宙中也能看到的蜿蜒蟠曲的帶狀圍牆么?他不想,他只想和孟姜女安安分分地過自己的日子,可是歷史卻把他生生封鎖進了那萬惡的牆垣,並引導他那原本柔弱堪憐的妻子放開喉嚨,唱出古代女性反對強權的第一個高音。進一步說,這些從古代倖存至今的奇跡一般的建築大多不過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慾望而興建的,兵馬俑意在陪葬,金字塔僅是墓穴,而圓明園,那個被毀棄的,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萬園之園,不過是清朝皇帝度假休閑的一棟特大號別墅。也就是說,這些被我們稱頌、追憶、嘆惜的所謂古代建築奇跡,在當時乃是統治君主的意志體現,只不過是他們私慾的實質化而已。
從這個角度上說,任何贊美長城、圓明園等浸漬了古代人民血汗的藝術品的論調,都是虛偽的,至少是冷血的。這是因為其在贊美的同時絲毫沒有注意到這藝術珍品乃是由多少原本無辜的人民用鮮血與汗水構建起來,而這構建的過程,又必定導致我們無法對這些所謂奇跡抱一種簡單的欣賞態度。在我看來,我倒寧願我們的歷史上沒有這些藝術珍品,因為每一件流傳下來或沒有流傳下來的建築都是在向我訴說,我們現在坐享著的,不是什麼祖宗的遺留,而是自己民族同胞的鮮血。
而進一步說,我們從這些鮮血淋漓的建築物中得出的所謂民族自豪感有時不是靠得住呢?我要說,如果說一個人作為後代在看到長城時對於長城裡面范喜良的屍身沒有絲毫敬畏,那麼我便拒絕接受其因為長城產生的驕傲與自豪的合理性。如果我們會因為歷史上遭受的侵略而對侵略者恨之入骨,那麼我們怎麼可能對那些憑一己好惡就荼毒天下的統治者保留好感?倘若一個人將長城、兵馬俑、圓明園作為炫耀中國歷史悠久華燦的論據,那麼我將無法相信這些奇跡的創造者能夠死而瞑目。也就是說,圓明園本身固然是一件精雕細琢、妙趣天然的建築奇珍,但我們在贊嘆它的美好的同時一定要記住,這美好的代價,恐怕就是多少人民流盡的血汗,以及多少血汗匯集成的稅銀。
2.
在試圖通過想像來還原那場掠奪的時候,耳機里響起的是加勒比海盜的插曲。曲調雄渾豪勇,攪得人血脈賁張。可是當我想像當年英法聯軍耀武揚威的場面時,再輔以這首曲子就顯得如此諷刺。在看紀錄片的時候,大家對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對英法聯軍的控訴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最後那句充滿正義感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做英吉利,一個叫做法蘭西」,足可以令我們對雨果憑生敬意。
雨果在這一歷史場景中的表現之所以為人稱道,在我看來絕不僅僅是他所表現出的仗義執言的正義感,更在於他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自己的祖國。也就是說,盡管他同樣是一名法蘭西公民,卻在法國軍隊犯下惡行的時候絲毫沒有護短之意,反而旗幟鮮明地指責自己那些犯罪的同胞。我想我們不能不深究雨果此舉能夠帶給我們的思索。
我們在這里不妨做一個換位思考,如果當年入侵圓明園的也有一個中國(這個假設自然把圓明園假設到國外去了),並且也犯下了打砸燒搶的罪行,那麼中國人民是否會如雨果一般對中國軍隊犯下的惡行毫不留情地進行聲討與問責?還是因為所謂的民族自尊拒絕承認中國這種行為屬於赤裸裸地侵略,是天字第一號的強盜行為?中國人又是不是會在百年之後宣稱,如果當初中國不去侵略,那麼那個被侵略國便難以走上現代化的國家進程?
如果你問我,作為被侵略國而去假設自己是侵略國,這種假設有什麼意義。我的回答是這么一句疑問:中國歷史上自然有過極度煊盛的年代,也有過征服鄰邦的履歷,那麼請問,中國歷史上在攻擊別國的時候,是否亦扮演過強盜,乃至殺手的角色?不要跟我說沒有,因為中國人也是人類,不是聖徒,不是清心寡慾六根清凈的方外之人,中國人也有慾望,也會搶奪,也有犯罪的資質。而且,中國的歷史並不僅僅有一個近現代史;我們不是經常自豪於自己輝煌雄強的漢唐風采么?
我之所以提到這些,實在是因為我不覺得我們僅僅記住自己受到的屈辱就夠了。因為倘使如此,如果有朝一日歷史給我們一個掠奪他人的機會,我們便未見得不會轉變為今天我們仇視的掠奪者轉生。我覺得,倘若我們能夠在記住所受的屈辱的同時,一並記住自己曾經給過別人的屈辱,那麼我們便有理由自信,我們這里是一個有良知的民族。
寫到這里必須補充的是,不難想像,雨果的指控必然與法國政府所希望的背道而馳。然而雨果仍舊能夠秉筆直書,這種做法實在需要勇氣。我們不妨再做一個假設:如果當時的法國政府對文字管制極為嚴苛,如果雨果會因為他對法國軍政的批評而可能遭到跨省追捕並鋃鐺入獄,最後因為「躲貓貓」而慘死在監獄之中,他還能夠拿出這樣大的勇氣來留下這段令中國人對其大生親近的文字么?為了正義,或許他仍舊會寫下自己的指責,但是否能夠發表出來呢?倘使竟能發表,又會有多少人響應呢?這段文字最後又是否會被法國當局所消除湮滅呢?當然,我們應該為雨果慶幸,因為上述假設在歷史上顯然沒有成立。
所以,雨果能夠在今天仍舊令中國人為其勇敢正義而喝彩,恐怕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3.
在校園網論壇上看到很多寫觀後感的,眼光大多鎖定在「不能固步自封」,「落後就要挨打」之上,更有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氣人物。
能得到這樣的影響,恐怕足以說明《圓明園》這部紀錄片的目的是達到了的。
最後補充兩句感想:
掠奪者註定被唾罵與譴責,不論他們扯什麼淡。
與歷史進化發展之潮流相悖的做法總歸會失敗,這句話不止適用於被評論者,同樣適用於評論者,沒有例外。
我的話說完了。
⑥ 圓明園 影評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有「萬園之園」的美稱,意為什麼樣式的園林這里都有。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她原為清代舉世無雙的皇家御苑。從1709年開始營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歷時一個世紀。此後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由圓明、長春、綺春 (後改名「萬春」)三圓組成,總面積達347公頃。它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1萬平方米,外圍周長約10公里。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三園分別有垣牆相隔;前為萬春園,後面並列的兩園,左為圓明園,右為長春園。圓明園系一座水景園,水面佔全園面積一半以上,有些景觀的命名,直接以水為主題。在山環水繞之中,分布著140多個景區,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我國古代造園藝術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麴院風荷」等,都來自於杭州的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築,連名字也照搬過來。 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仿孤山放鶴亭的「招鶴蹬」等等,匯集了無數天下勝景和名園的精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最有名的「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方河裡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圓明園不僅有極為精美的陳設、裝飾,還收藏和陳列著全國罕見的珍寶、文物、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1860年和1900年,園明園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搶掠並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開始焚燒舉世聞名的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
十月的秋風中,我們難免感懷昔日西郊園林藝術之典範——圓明園古典園林之美。正如當年英國隨軍牧師所言:「必須有一位身兼詩人、畫家、美術鑒賞家、中國學者和其他別種天才的人物,才能寫盡園景,形容盡致,給你些微的概念……」劫後殘留的廢墟之悲壯,又在20世紀迎來無數憑吊者,引發出人們多少遐想。
-法國文豪雨果盛贊該園是東方藝術奇跡
北京西郊風景如畫,不僅有青翠的層巒疊嶂連綿百里,山間流泉也直瀉東南方平原,匯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練。從遼、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統治者,都相繼在此建立了不少園林離宮。從當時尚屬僻荒的東北入主中原的滿清皇室,定都北京後又迷戀於江南秀色,加之從外國傳教士那裡了解到一些歐洲豪華建築(可惜對其科技文化不感興趣),便決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於皇家的圓明園內。
圓明園從1709年興建直到1860年焚毀,共經營了151年。幾代清帝不知耗費了多少天下的財力物力,來建造這座歷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園林。該園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三園組成,故又稱「圓明三園」。三園總面積5200畝,比現存最大皇家園林——頤和園還大850畝。園子周長10公里多,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相當於北京皇宮的建築面積。三園內有100多個風景點,無數的樓台、殿閣、廊榭、館軒盡在山環水抱之中。
圓明園繼承了中國歷代優秀的造園藝術,匯集了全國的名園勝景,也大膽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築形式,出現了一組中西合璧的「西洋樓」建築群。中國園林可稱風景式和建築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於西洋園林以建築為主,又不同於日本園林以風景為主。圓明園正是兼備中、日和西歐三種造園風格,其盛名早已傳播到西方,與法國凡爾賽宮齊名,被譽為「萬園之園」。園內還珍藏有許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畫,鼎彝禮器,金珠珍品,銅瓷古玩,是人類文化寶庫之一。著名法國大文豪雨果曾在寫給布特勒上尉的信中這樣描繪說:「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英法聯軍為驚嚇清朝皇帝,在搶劫後竟將全園焚毀
如今的人們來到圓明園遺址時,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徑。惟有大水法和遠瀛觀的幾根石柱還站立在那裡,俯瞰這殘垣斷瓦,零亂榛蕪,如同一座紀念碑。
造成這一浩劫的,是當年的英法聯軍。法國文豪雨果曾憤怒地譴責過他的國家與英國共同製造的這一暴行說:「在歷史的審判台上,一個強盜叫法蘭西,另一個則叫英吉利。」
英國侵略者於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後,又要求增開租界和派使節入京,得不到滿足便於1857年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拿破崙三世執政的法國為分贓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於天津登陸的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留下幾萬守兵龜縮在城牆內(即如今二環路以內的范圍),郊外任由侵略軍劫掠。10月6日,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接著,聯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1萬多名英法官兵於是你來我往,爭相入園,個個滿載而歸。
連續多天的搶劫之後,英國專權額爾金又提出:「只有燒毀圓明園一事,最為可行……此舉能使中國皇帝產生最大的震動。」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此不僅同意,還說:「如果北京皇宮遭受同樣對待,我將十分高興。」一場有計劃的更大的暴行便隨之開始。
10月18日,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300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真可謂「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
火燒圓明園後,英法聯軍又威脅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內,將皇宮也予以焚毀。腐朽無能的滿清統治者馬上簽訂了割地賠款的《北京條約》,換得侵略者撤退。
-圓明園浩劫後出現洋務運動,慘禍引來了民族覺醒和進步
從文化角度看,圓明園的毀滅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空前慘劇。從歷史的進程看,這一落後挨打的慘禍震驚了有識的中國人。災難發生後的第二年即1861年,學習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便開始興辦,只是因阻力重重,國家「自強」的目標遲遲未達到,圓明園本身乃至整個北京、整個中國繼續劫難不止。
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後,留下的照片還可看出多數建築殘跡還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間里仍將此當成重兵看守的禁苑,並進行了一系列修復工程,同治、光緒兩代皇帝和慈禧太後也常到此巡遊。只是因內憂外患不止,清廷財力捉襟見肘,只能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而無力多顧。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不僅頤和園遭一場洗劫(後於1903年修復),圓明園遺址也遭徹底破壞。因管園機構逃走,園內無以為生的閑散旗兵和城裡流氓遊民群起盜運建材。進入民國年間,遺址更無人看護,各派軍閥乃至許多富戶都到此搬運石料用來建墓修園,一二十年間前來盜運的馬車幾乎每天絡繹不絕,殘園簡直成了「石料場」。直至新中國成立,圓明園遺址才得到保護,近些年並得到一定的修復。
令人傷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圓明園文物百年來長期在歐美市場上展覽出售。直至1987年,紐約市場上還出現過拍賣圓明園噴泉時鍾等物件的報道。無情的事實昭示著國人,那些號稱「西方文明」的傳播者,在中國土地上竟是那樣野蠻。圓明園的災難,也激起過無數中華兒女的自尊心和自強感,以努力去擺脫受西方歧視的地位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假如穿越時空隧道,人們會看到從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到秦阿房宮等無數輝煌的宮廷瓊閣,也能一再悲傷地目睹一炬成灰的火光。耗盡民脂民膏的建築與戰亂破壞相循環,構成了歷史舞台上燃情的一幕。相信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這種成難而易毀的循環將會結束,所有壯美的文明成果將完好地留給後人。
回答者:A8851664 - 初入江湖 二級 12-3 17:11
圓明園簡介
⑦ 影評圓明園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放上神像,飾以琉璃,飾以黃金,飾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像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昨晚,獨自看了大型記錄片〈圓明園〉,數字技術讓這座我熟悉的廢墟園林活了過來,精美絕妙、美侖美煥、嘆為觀止。
圓明園,這個詞彙的音節從唇齒間吐出來時,我會有絲絲幸福的感覺,這個詞彙牽引著的都是那麼美好的記憶。
對於圓明園最初的記憶已經模糊不清。印象比較深的是上初中時與叔叔、嬸嬸騎車去玩,那是一個美麗的秋日,陽光燦爛,天像高原的那麼湛藍,大水法和相關建築廢墟似乎被鍍上一層金光,或許那時生命正被青春鍍上一層金光?我們在大水法旁邊的銀杏樹林、白樺林拍攝了許多照片。
上高中時,與最好的高中同學騎車從北京城東穿城騎到西北角的圓明園,那時是不收費的。記得我們在福海劃船,我的船槳挑上一條大魚到船上,我們倆哈哈大笑,開心極了。我們還考察了劉和珍君的墓地。一片荒草叢中,不遠處居住著人家。
上大學後,去圓明園就更頻繁了,因為圓明園幾乎是我所在學校的後花園。記得剛開學時,圓明園夜晚舉辦大型游園會,為了逃票,我們溜到西側的小門,巧遇國旗班的帥哥和家屬們,跟著混進去了。
大學四年,去圓明園次數就更多了,那裡是戀愛的季節中最好的漫步場所。
工作後,去的次數就少多了,大概這十年中也就去了兩、三次吧!後來,那裡建造了許多新建築,門票也越來越貴,多久不去了?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也有五年了吧?
絮絮叨叨地寫下這些個人體驗,是因為我對那裡的荒涼已經熟悉,甚至頗為欣賞。但是從未想像過當初它輝煌的樣子,面對那些湖水、斷橋、殘垣、荒草,想像不出它往日的榮耀與輝煌。正如面對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婦人,在她飽經滄桑的皺紋里,無從想像她年輕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風采一樣。二十多年前看劉曉慶主演的〈火燒圓明園〉,也沒有把電影中的場面和現實的廢墟聯結起來。
昨天晚上,〈圓明園〉讓我看到了老婦人年輕時的風華絕代,受到很強烈的震撼。
這部片子以義大利人朗世寧的角度開始敘述,他是義大利傳教士,到中國後希望康熙皇帝欣賞他的西洋油畫手法,為了討好皇上,他畫了康熙的一個孫子,結果皇上看到後說:「這幅畫中只是一個小孩,沒有什麼意境。」朗世寧花費了7年的時間,學習到中國繪畫手法,開始了他為熙、雍、乾三朝服務50年的御用畫師生涯。
圓明園在康熙生前是以暢春園為主體的帝王離宮。因為滿人入關後不適應氣候的炎熱,紫禁城極不適合居住,康熙在因多湖而號稱海淀的北京西北角修建了暢春園。在皇四子胤禎的精心安排下,康熙在暢春園西側,圓明園前身的一個花園里,牡丹叢中,第一次看見了自己12歲的孫子弘歷,他對弘歷的聰慧大為欣賞,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解決了帝位歸屬問題。
因為這個情結,雍正、乾隆登基後,都不遺餘力地大肆建造圓明園。尤其是乾隆期間,當時帝國的財富占據全球1/3,人口也佔1/3,乾隆自視天朝大國,是全世界人效仿的榜樣。他聽說法國國王的凡爾賽宮有大水法,就命令朗世寧在整個園林的東部修建一座西洋園林,就要有大水法。
花費了十年的時間,園林修好了,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員和大臣們絡繹不絕前來參觀,驚嘆不已。乾隆將這個園子送給了在平定準葛爾叛亂中極為有功的部落首領女兒香妃。幾萬人,辛勤勞動十幾年,耗費國庫的巨額財富,最後不過是帝國皇帝給自己的一個女人的禮物而已。
整部片子中多處使用了數碼技術,還原了圓明園盛況時的原貌。
最後關於焚毀圓明園一段,影片也用了理性和客觀的分析,不同以往的激憤。
從人類文明成果的角度,我痛惜這座園林的被毀滅。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座園林是中國2000年封建思想的集大成者,反映封建皇帝力圖作為封建文人的審美情趣,搜羅全國的奇珍異寶,珍貴字畫,囊括全國建築園林形式,窮全國之力圖一己之私慾,這座園林窮奢極欲是有違天地和諧的,也許命中註定它的毀滅?
在網上讀到「愛琴海的家」博客中這樣一段話:正如詩人保羅•瓦萊里吟過那樣:「我們這些文明,如今皆知,都要消亡。」我們能接受亞歷山大燈塔、羅德島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園在歷史上的虛無飄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們最終也能接受圓明園的毀滅。萬事有始有終,是真理,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
2006年11月4日倫敦霧
⑧ 圓明園觀後感800字
圓明園觀後感
圓明園—這個令國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經讓多少人為之魂牽夢繞……它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樹木多達數萬株.遺憾的是,經過法國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兩次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築被燒毀,文物被劫掠,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一直想去了解這段歷史,可僅剩的斷垣殘壁卻令我無法想像……記錄片圓明園將這段歷史清晰的展現在我面前!
影片的序以生動的口吻向觀眾們提出構建一個夢,一個由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構建的夢,以一副副生動的而真實繁榮水墨畫為背景,將那個美麗的夢展現在觀眾的面前,音樂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著觀眾,調動了我們的心弦。這是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圓明園
在地圖中的廣闊疆域上通過鏡頭的拉近讓北京一點點成為畫面的中心,隨即切入一匹匹奔騰的戰馬,向我們講述公元1644一個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清,這個圓明園的主宰!然而半個多世紀後的羅馬傳教士-朗士寧,在中國50年的經歷,見證的圓明園的興衰變遷。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書信一點點記錄給了我們回顧著段歷史的依據。本片便是以一個外國人的經歷為主題進行講述的,這種手法在觀眾的眼中真實生動而吸引我們,不僅僅了解圓明園,更了解的這段歷史,這個帝國,以及這個帝國背後的故事!
這個故事便叢他第一天沖忙的進宮開始了。這是以一個外國人口吻敘述開始的,畫面與這種聲音相協調一致,幾個演員出現在熒幕里,那一切真實的出現了,彷彿就在昨天!通過外國人的口吻提出問題,隨即切入旁白,對關於圓明園的問題進行回答,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圍繞在我們心中的種種問題。郎士寧的經歷是那麼戲劇性,是許與圓明園無關,可是這卻暗含著明園內在的變遷,康熙的愛好天文,寵愛小孩,投其所好進入皇宮。康熙,一個獨一無二的皇帝,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有著極大的成就,他對科學的態度在古代帝王中絕無僅有。牡丹園主孫三帶的相會,影響了清帝國一個多實際的歷史。這個園林就和大清帝國的命運緊緊的聯系在一起。
雍正即位,對圓明園進行擴建,圓明園的設計既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積淀了幾千年的審美情趣,又處處銘刻著總設計師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圓明園的盡管來自中國南方迷人的自然風景和在先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意境。這些圖紙在現在看來已經不能成為現實,而這樣一個建築世家創造了這樣的奇跡,一個雷姓的家族。今天我門只能從這些圖紙來想像當年皇家原來內的建築盛況。雍正將圓明園建成了一個帝國的縮影,充滿了帝國象徵。每座宮殿都有著他不同的含義,建造因為是獨特,這些也反映出統治者的統治方式!一幅幅圖象是圓明園真實的寫照!
乾隆剛剛即位就下令擴建圓明園,擴建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圓明園的東面,擴建工程持續了9年!燦若白玉的台階依水而建,碧輝煌的宮闕憑水而立,乾隆將東海的龍宮移到圓明園,雍正時期宮殿的外觀都比較樸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間還是仙境,所有的美麗和奇跡他都應該擁有,圓明園越來越豪華,圓明園追求的和諧境界正在喪失。圓明園中有一個小城,太監們扮演著各種各樣繁榮角色,集市上貨物琳琅滿目,絲綢,瓷器,古董。影片通過演員的表演將這一幕搬上了熒屏,著一切真實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中國式在歐洲成了時尚的代表。在圓明園建造西洋建築,用動物12生肖來代替西洋的人體噴泉。通過電腦特技將圓明園的景色重現,一切是那麼真實,美麗!羅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門,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斕的琉璃瓦,這座中西合璧的花園可以和歐洲任何一座園林媲美。然而在乾隆時期,制度僵化,政治腐敗,閉關鎖國,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潛藏著巨大的憂患和災難!只忙著建築園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變了,當乾隆陶醉於自己的豐功偉業時,以科學為先驅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強開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國,大清帝國陷入風雨搖曳之中,有一個歷史的口吻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
槍支,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軍是那麼不堪一擊,一面是大炮的狂轟猛炸,一面卻是皇帝悠閑的沐浴著,畫面是多麼另人辛酸,難受。清軍的士兵在一個一個的到嚇,這是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最後的輓歌,也是大清帝國最後的一道防線。英法聯軍的進攻隨著地圖上紅色的箭頭一點一點的接近圓明園,當進入圓明園的那一刻,它的豪華另人震驚,再也找不到與之媲美的花園了。當英法聯軍走入花園內,那一個我們的心在滴雪,這是一個怎樣的花園,無法形容。佔領圓明園的第二天聯軍們變開始偷走圓明園中的東西,一件件珍寶就這樣失去了,這樣的場景慘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沒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毀掉。圓明園就這樣消失了……
悲清帝國的腐朽無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蠻夷的野蠻和無恥……留給我們的只是那一處處的殘岩斷壁雜草叢生……
⑨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2000字左右
圓明園觀後感1000字(一)
跟隨著郎世寧回到了300年前繁盛的大清帝國。我只能驚嘆於她的美麗,卻不能用語言來表達。
因為滿人入關後不適應氣候的炎熱,歷代皇帝不遺餘力地大肆建造圓明園,幾萬人,辛勤勞動十幾年,耗費國庫的巨額財富,終於建成了這座萬園之園。讓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背過的張養浩一首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員和大臣們絡繹不絕前來參觀,驚嘆不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大水法,十二個生肖銅像在中午十二點一齊噴水,很遠都能聽得見。還有無數漢白玉的柱子,囊括全國建築園林形式,非常宏偉。奇珍異寶,珍貴字畫,猶如阿房宮賦中描寫的那樣。
老師說圓明園一年四季都是有花的,其中要數菊花最多,所以圓明園又叫做菊花園。想像我置身其中,彷彿是花的海洋,輕輕一嗅,便是各種的花香,甚有種飄飄欲仙,騰雲駕霧的感覺。
這座歷時一個多世紀的皇家園林,見證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興替。康熙、雍正,乾隆,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發生在這個園林,更給她帶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可是,好景不長,閉關鎖國的中國的大門終於被外國的洋槍洋炮打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外國人的鐵騎踏破了我們的疆土,從大沽口一直打到圓明園。
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毫無反抗能力的中國士兵的鮮血灑滿了這片土壤,而皇帝卻仍在宮殿中享受著他的錦衣玉食,看到這里,我不禁握緊了拳頭。本是紀律嚴明的英法聯軍燒殺搶掠,大火連燒三天三夜,天邊的晚霞都被大火燒得通紅。美倫美幻的庭台樓閣在歷史的倒影慢慢地倒下去。最後,圓明園伴隨著中華封建王朝的沒落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對遺跡的電腦復原中,可以看到圓明園何其雄偉壯觀、幽靜深邃,如今面對那些湖水、斷橋、殘垣、荒草,那滿目滄遺、斷壁殘垣想像不出它往日的榮耀與輝煌。
圓明園,飽含了一個民族的智慧強盛和迂腐軟弱。我們能接受亞歷山大燈塔、羅德島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園在歷史上的虛無飄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們最終也能接受圓明園的毀滅。
圓明園是一個帝國久久不絕於耳的哀思,警醒著中華民族,也警醒著其它民族。希望有那麼一天,文明的前進不再需要鮮血與眼淚!
我知道這片大地曾經多令我驕傲,我也會體味到她的血和淚。因此我必須堅強、必須強大,這樣我才可以用自己的臂膀保護她不被鐵蹄踐踏。
圓明園觀後感1000字(二)
看了《圓明園》這部電影,我感到無比的疼惜。圓明園是我國的皇家園林,英法聯軍有何資格來任意破壞,毀掉呢?
圓明園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圓林,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精美。園中還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在1860年10月6日時,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還為了銷毀罪證,在園內放火,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讀後,我的心中猶如烈火焚燒一樣難受,復國之情也隨著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部電影而變得更加強烈。我們祖先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才建造了這座舉世聞名的雄偉建築。這一切已成為過去,圓明園,卻讓這群外國人,讓這群土匪給毀了,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奇恥大辱。他們毀掉的是什麼?是多少年中國人民只會的結晶啊!現在卻被他們一把火給毀掉了。法聯軍的橫行霸道,正因為當時中國人的兵器落後……我恨!恨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我恨!恨當時的中國人不團結!我恨!恨當時英法聯軍打開圓明園的大門時,看見了那些除了咸豐留下的人,其餘都逃到別處去了。而且沒有哪一個人敢站出來反抗英法聯軍!—這更讓我體會到了當時中國多軟弱啊!圓明園是我國的皇家園林,英法聯軍有何資格來任意破壞?圓明園的建成花費了整整兩代人民的心血與汗水,圓明園擴建後全園佔地5200餘畝,有100多處景物與1000多個殿堂,有些景點是仿照各地名勝以1:1的比例建造的,還有許多奇珍異寶,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可是,這些東西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毀於一旦了。英法聯軍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地撬開中國的大門,正因為當時中國人的兵器落後,所以讓我想到了「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我恨,恨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我恨,恨當時外國送給中國的洋槍土炮竟被藏在圓明園的地下室里,卻不拿去反擊英法聯軍!我恨,恨當時那些英法混蛋、英法強盜,強行打開中國的大門,用他們先進的武器攻打中國,還破壞了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藝術瑰寶——圓明園!我恨,恨當時的中國人不團結,自顧自,所以中國當時被侵略者壓倒。(m.fwsir.com)這個世界上的大瑰寶—圓明園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英法聯軍,你們所作所為永遠記在我們中國人的
⑩ 圓明園觀後感(500以上)
1860年10月18至19日,一把野蠻的烈火將一座名為圓明園的世界建築奇葩化為灰燼。146年過後,金鐵木執導的紀錄片《圓明園》完成了對這座「萬園之園」的一次影像再現,對與之相關的歷史橫斷面進行了一次藝術梳理,讓我們在影像中回溯歷史,在歷史中審視,在審視中反思。
《圓明園》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皇家園林「前世今生」的電影,也訴說了一個「落後就要挨打」的社會法則。影片在敘述進程中,時時刻刻將中國的發展與西方的發展進行橫向對比,極其清晰地將圓明園何以遭到毀滅的原由告訴世人。自視為天朝之國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國,自建政以來一個多世紀技術踏步不進,相信依靠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統治世界,在群臣眼裡西方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不過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兒」。這種夜郎自大的自負心態直接衍生了閉關鎖國的落後政策。在乾隆年間達到農業社會的繁榮時,西方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大肆擴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美洲擺脫殖民統治,成立美利堅合眾國;法國取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西方的發展與東方的停滯形成強烈的反差。以致於出使中國的英國人馬嘎爾尼一針見血地指出:「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乾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數十年過後,馬嘎爾尼的論斷得到了應驗。1860年,英法聯軍沿海由南向北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勢如破竹進入北京城,作為帝國之主的咸豐皇帝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大清國門至此被強行打開,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由此揭開序幕。
歷史與現實雙重證明,弱肉強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規律,也是社會發展不可迴避的潛規則。民主與和平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類最純粹的善意追求,在國家經濟利益、政治權力面前它顯得異常地蒼白。否則,美國就不會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在全球范圍內東討西伐,就不會出現以一已的力量顛覆伊拉克、鎮壓南聯盟、打擊阿富汗等等強權國際政治事件。同理,一個半世紀前圓明園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給中華民族的是血的教訓!
圓明園,見證了一個帝國的輝煌與衰敗。《圓明園》,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榮耀與屈辱。假借文明的名義,強盜們點燃的野蠻大火燒盡了一座舉世無雙的世界建築瑰寶。然而,野蠻的大火燒不盡她的華貴,在大英博物館和法國丹楓白露城裡,我們依然可以體味到她散發的藝術氣質。野蠻的大火同樣燒不盡一個民族對她的追思,因為她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榮辱歷史與文化血脈。
願以一段「憑吊圓明園」作為結語: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麼都不曾發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不能忘卻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