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有價星球觀後感

有價星球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3-05 07:16:51

① 宇宙與人 科教片 讀後感 1000字

《宇宙與人》觀後感800字(一)

在上次的馬哲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片——《宇宙與人》。本片描寫了作為母親--宇宙給予我們的太多了,供給我們生存,發展的所有資源;水、空氣、土地、森林、礦產和臭氧層,母親已把她所有的一切都賜給了我們。可是我們--宇宙的兒女,卻把母親所給予的財富--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和可再生資源都逐漸地揮霍和糟蹋貽盡,使母親傷痕累累,也使我們陷入危機。我們不能繼續下去了,我們已長大成熟了,應當善待和奉養我們的母親,這就是本片告訴我們的。

只有一個宇宙。物質的宇宙能夠演化出生命,目前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但准確地說,生命很吝嗇地只選擇了它的第3顆行星——地球,生命在這顆星球上誕生並且改造這顆星球長達近40億年。從生態看,地球的美麗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為有了人類,就不僅是生態星球,同時還是一顆文明星球。就是說,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必須善待地球,善待生命。

一個曾在法國「鯨魚學校」上學的13歲的學生,有一次他這樣寫道:「鯨魚是如此安詳,並讓我接近它。它們的身體徐徐擺動。我靠近了一頭在母鯨上邊回遊的小鯨魚。它藍色的已經距我僅20公分,不安地望著我,不知我將怎麼對待它。這太誘人!我忍不住去撫摸它,它身上有很多小裂口,我看到我的手指在它光滑的皮上留下長長的痕跡。這是多麼美妙啊。」

我相信這位小男孩長大以後是絕不會去傷害它們的,因為他已經感悟到了一種生命有多麼可愛。我相信這種教育方式將會給一個幼小的心靈帶來無法替代的撫慰。浩瀚的大海,明媚的陽光,可愛的鯨魚,與大自然如此溶為一體,對這個幼小的生命中來說無疑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與此同時,在我的腦子里卻有著另外一個畫面:在電視上,一群日本人為了捕捉鯨魚而在海上大開殺界,為了捕捉鯨魚而撈上來的很多無辜的海豚,正在嗷嗷地嘶叫著並等待著它們生命的最後毀滅。鮮血飄滿了蔚藍色的海洋,生命就這樣在頃刻間黯然消失,那血淋淋的場面至今讓我一想起來依舊不寒而慄。不知為什麼,每當我面對這樣情景的時候,都會讓我身不由己地想起那些依稀是恍若隔世詞彙和畫面來:日本鬼子;三光政策;燒殺掠奪;無惡不作;三本五十六;南京大屠殺……

科教片《宇宙與人》如同一幅風光映如眼簾。

這充滿一種別樣的詩情畫意,使人身臨其境的感受著宇宙及人類自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宇宙與人》是一首大氣的宇宙史詩,同時也是一首感人動魄的人類贊歌,影片通過電腦特技,深入淺出地向我們介紹宇宙和人類。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能為人類創造出美好生活的空間。

《宇宙與人》在啟迪我們的心智的同時,也渲染、凈化著我們的心靈。影片以不容置疑的語言告訴我們「宇宙是一首偉大的必須喧化史記,宇宙把物質和智能交給了我們人類,而精神和道德的完善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完成。是啊,宇宙給人類創造了取之不竭的物質資源,如太陽能,核能,等等,人類只有用宇宙的這些寶藏來觀察宇宙和自然,才能創造人類美好的未來。

珍愛生命,珍愛自然,這是《宇宙與人》給我最大的感受!

我希望我們國家能多多生產出一些既具有美術形式,又能啟迪人的心靈大片!

上周的馬克思課,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將近一個小時里,我通過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這個星系,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雖然這些了解都是很淺層的,但是卻讓我掌握了一些關於宇宙包括物種起源的基礎知識。身為一個人類,一個大學生,也許這些有關宇宙的知識對我們的學業,生活沒有任何幫助,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很有必要擁有這方面的知識,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人生觀,世界觀。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紹到陸地物種起源於海洋物種的時候,曾說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們之中大無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陸地,勇往直前,最後就進化成了各種陸地生物,人類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後代,因此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實,之前有關勇敢的勵志故事或者勵志名言,但是還是遠不如這句「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來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所以我們要激發這種天性,去面對那些橫亘在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才不愧對那些造就了我們的勇敢者的饋贈。
行星,恆星,宇宙的生命長度都是動輒以億年來計,而人的生命長度最多不過區區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長度可以忽略不計。雖然,人類的生命長度是有極限的,但是生命的寬度卻沒有人知道它的極限所在。所以,我們人類所該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長生命的長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拓寬生命的寬度。生命的價值不在其長度,而在其面積。所謂生命的面積,在我看來,是指其對這個社會或者這個社會的某個組成部分所產生的影響。當然,所謂的影響必然是推進社會發展的正面影響。
人類在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是極其渺小的存在,但我們的出現卻是宇宙的饋贈。我們應該珍惜,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宇宙與人》觀後感
(2009-10-11 19:56:08)
轉載▼
標簽:
教育
分類: 在水一方

一直以來,對於宇宙這個浩瀚的時間和空間的結合體,我和其他人一樣,內心都充斥著無法泯滅的好奇感。而且,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傳媒的迅猛發展,對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深入。然而,這些生活中拾掇起來的東西,拼湊起來的宇宙的面目,是模糊的,不全面的。

上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的科教片——《宇宙與人》,彌補了我認知中對於宇宙的缺陷。使我系統的,歸根結底的了解了宇宙這個龐大物質世界的產生,發展等等。更重要的是,與我們所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在這個物質世界中生存的人與宇宙的關系。這部影片,令我受益匪淺。

宇宙,究其本質,是物質的。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物質的客觀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這一特性,決定了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的表現形式,而物質,是這一切發生的根源,任何超越了物質條件的想法,都將是不可實現的。

一切關乎物質的東西,都是時間和空間的存在。物質不能創造,也不能毀滅。但一個純粹的,豐富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人類,這一在宇宙變化中衍生進化出的生物,就成為了思維的載體。一個沒有了思想,沒有了意識形態的世界,會是多麼的可怕,多麼的蒼白。況且,那樣的世界,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宇宙的運動,造就了地球,充足的陽光,給予了一切生命開始的養料。生物從海洋匍匐向了陸路,在不斷的適應性進化過程中,出於赤道附近的森林古猿最終被選擇。它們是人類的祖先。迫於生存,它們開始用後肢走路,前肢來拿起樹枝或者石塊來抵禦敵害。四肢的分開運用,長時間的進化,慢慢的變化成了手和腳。於是,這樣子就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具有思維能力的高等生物。脫離了宇宙的人類,脫離了宇宙的生命,都是一種空談。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過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後周圍的其他事物和過程聯系著;每一事物和過程的各個要素和環節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環節聯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和過程,任何事物和過程都是普遍聯系之網上的一個部分、環節或階段;孤立的、不與其它事物和過程相聯系的事物和過程是不存在的。

人類,既然能夠在宇宙中存在,在地球上生存,就應該來研究宇宙的發展歷程,關注其由來和走向。這樣,加之利用我們智慧的高科技產物,主觀的扭轉宇宙的變遷,來更好的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的深入,拓展的更遠。這樣一個永恆發展的宇宙,正在被我們一點一點的掀起它神秘的面紗。讓我們懷著這種憧憬,一如既往的探索吧。

② 求一篇1500字的電影觀後感

《後天》觀後感------毀滅也許就在後天

有沒有感覺到我們的生活環境有何變化?猶記得去年是11月5日下了第一場雪,而今年,直至現在已經12月了,依然不見雪的蹤影。越來越溫暖了,不是嗎?其實作為一個北方人來說,我更喜歡這樣的暖冬。可是暫時的舒適背後是否隱藏著危機呢?對於這種明顯的變化,不知人們是否有所思考。

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的電影,片名叫《後天》。它是美國今年暑期的一部大製作科幻片。該片講的就是氣候變暖的始因---溫室效應,帶給人類的巨大災難。該片的切入點是:一位古氣候學家發現並預測了溫室效應引起的持續全球變暖將使北極積雪迅速融化,而地球為了自我調節直至回歸平衡,會進入冰河期,人類將在最後一個冰河期生存。可是他只猜對了結果卻估錯了時間。因為這場災難不是在若干年後,而是現在。

就在後天預測成真。柚子般大小的冰雹襲擊了東京,一位極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前一秒還在和妻子談話,後一秒已被冰雹砸倒在地;地處熱帶的南亞次大陸竟然被大暴風雪所覆蓋;冰川融化後的巨浪把整個洛杉磯撕裂殆盡。最令人震撼的是紐約市「速凍」前後的畫面:沖天巨浪狂涌進紐約市,自由女神被淹沒了,萬物瞬息沉沒在汪洋之中,一艘萬噸巨輪竟然被沖進了樓宇之間,而轉瞬間,氣溫驟降,浩瀚汪洋之中的紐約又變成了一個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剩下了自由女神的頭像,象徵著人類文明的紐約城大半永入冰雪之中。

看過影片,那可怕的場面真使我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感同身受的懼怕。原來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全球變暖帶來的危害將是比起其他任何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恐怖事件或突然到來的天災人禍更能迫使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聯合起來,拯救地球的大問題。

現在真的不得不關注和憂慮這個大問題了。一項嚇人的統計令人震驚:2003年,歐洲有將近2萬人死於氣溫過高。不難想像氣溫的增高將給我們帶來什麽!陸地將被淹沒,生物將要死絕,我們那些美麗的自然景觀將要消失殆盡,地球上將大肆肆虐著各種各樣的疾病------真到那一天,我們將何去何從?

影片中主人公們在避難時,一個黑人男孩說:「嘿!那邊有一些稅收條例和法律條文,讓我們燒了取暖吧!」在美國,法律是神聖的,而在那種關頭,它算什麽?它的利用價值只是在於承載它的那些紙,那可以使火燃燒的材料。想想美國總統布希的環境政策吧,他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因為會影響發展經濟,去絲毫沒顧及到將帶給環境的惡果。真到災難降臨的那個時候,那起到維護社會基本秩序的法律條文和稅收條例還能保護經濟的發展嗎?別提經濟了,他為人們提供的只是維持生命的那一點點火焰!`影片中更為諷刺的是因為北部寒冷,大量美國公民往南部城市撤離,而南部城市大量的美國人來到墨西哥尋求避難,面對緊閉的邊境大門,美國人甚至丟下車,背著行李淌過邊境河,非法入境。也許像我們第三世界的人民看到這一幕會覺得異常解氣。美國,想當年,想要進入你的門檻是多麽得難,一張美國綠卡曾經是多少人畢生的夢想,然而現在,曾經無上光耀的美國公民卻成了美國難民。我明白了為什麽有那麽多的美國人組織遊行反對布希的環境政策,因為他們也明白,發展經濟並不是第一位,而破壞環境就是在毀滅自己。在看到「美國難民」們逃命的同時,我不禁想起了那時的中國,雖然影片中沒有提到,但是想必不會比美國幸運吧!真的很恐怖,因為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災難。當整個星球都被洪水埋葬,人們真不知將要逃向哪裡。我曾經在看過《彗星撞地球》後,做過一個夢。我夢見有一個大火球從天空中緩緩降落,我心中知道那是什麽,我想逃,但是無路可逃,到了哪裡都一樣,整個星球都要毀滅的。所以我只能看著它離我越來越近,我能感覺到生命在漸漸消逝------在天地一片白的那一刻,我猛然驚醒。我想生命的最無助感就來自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吧!

多一座工廠,多一輛車,多一台空調,毀滅就會早來到一天!

或者,也許我們趕不上那天,但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下下一代,他們要怎樣咒罵我們在這個瘋狂年代給他們製造的災難?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珍惜環境,盡可能的讓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地球減輕一些負擔吧!保護環境真的不是一句空話,難道我們真的想要「後天」的來臨嗎?

看完影片,走出房間,我慶幸的是:外面還有陽光,而我們的世界還沒被淹沒。

※※不知樓主喜不喜歡※※

③ 阿凡達觀後感

一部電影. 一次震撼.
一卷膠片.一串記憶.

如果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是個追求電影極限的人.那麼他所指導的這部《阿凡達》絕對是追求一種理想的幻夢.我們在電影里,變成了幻游者.當這場夢真實的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全世界的影迷都會為之瘋狂.每每被電影營造出來的迷幻視覺效果而陶醉的時候.當結束時起身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你願意夢醒嗎?
----前記
一部《阿凡達》的出現.讓我再一次回憶起了世界上還有那麼一個人,一個讓我為之尖叫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星球大戰》《終結者》《第一滴血2》《異形》都是他的代表作)當我們為好萊塢的視覺特效感到審美疲勞的時候.你必須知道的是.他是一個不惜代價都要力求極限特效效果的天才導演.江郎或者會才盡.但是,他不會.未來幾年,我還能看到什麼比《阿凡達》更經典的特效了嗎?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哈哈!「可惡」的卡梅隆...

十年磨一劍:
一部電影的製作.我們必須給予最起碼的尊敬(而不是所謂的在電影里說三道四的胡說一通.難倒不知道在電影里需要保持安靜么?小小的抱怨一下,不知道這是不是資陽人的習慣.杯具.建議電影院應該在電影票上寫上「請在觀看電影保持安靜.以免影響其他觀眾」)讓我們來看下面的一些數據:劇本籌備14年.拍攝4年.耗資5億.平均一秒鍾的膠片價值25W人民幣.語言學家創造娜威語言用了4年.上映19天了吧!已經取得了10億多點的票房我真的不知道還能再在這個數據上面加上什麼.他讓我想到一句老師和書上都經常提到的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也覺得,中國電影人應該反省的是:我們承認.我們缺技錢缺技術.但是我們最缺的是:想像力.

想像力的缺乏是由於人的意識.人的意識產出於何處——教育.(這確實是承上啟下的分割線)

保持人最原始的慾望和信仰:
除去恢宏,夢幻般的電影場景.這也是這部電影以後被老生常談的關鍵詞.大家都說,想必電影都已經將一點展現的淋漓盡致了吧!我在這里就不說了~揀撇托..電影的編劇看起來就像是一部抗戰電影的縮影.娜威人為了自己的領土完整而奮起抗爭.那聖樹下的礦產讓地球開發商帕克·塞弗里奇為之瘋狂,甚至不惜滅族也要得到它.而正是因為聖樹保存了所有娜威精神和記憶.一旦聖樹滅亡.娜威先輩的精神,思想將被摧毀.人們心中的信仰也將會隨著聖樹的滅亡而滅亡.一個人的信仰到底有多重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這是我從電影中所看到的.人類教授理想主義的植物學家: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曾經對娜威人進行西化教育.教他們英語.運用人類工具什麼的.但都沒成功.由此.她便建立了「阿凡達」.但是初衷也只是想與娜威人和平交流.教育的不同,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什麼.一個人的最原始的慾望是與社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而一個人最原始的信仰,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它不僅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美式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其中看到某些差異.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我們真正缺的不是技術,不是金錢.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死不休也要做到底.做完美的科學精神.劇中的奧古斯汀博士在自己臨死也不忘科研的信仰.盡管這只是電影所展示出來的.難倒不值得學習和發揚嗎?

宏大的戰爭場面和愛情故事
從電影的開始,主人公:前海軍陸戰隊下士傑克·薩利一下飛機,你就看到了.卡梅隆回來了.那個《星球大戰》的主人,天才卡梅隆又回來了.這二十分鍾凝聚了這位天才導演一生的精華.從天空到森林.娜威人騎著飛龍和人類的戰斗機對抗.娜威騎兵和人類肉搏的場面.無一不展示了此電影宏大的戰爭場面,集合了《星球大戰》的高科技戰斗和《特洛伊》中重現古羅馬大型戰斗的場景.二者相結合.必定會創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和光芒.果然.它籠獲了全球影迷的心.
好萊塢電影從來不缺乏愛情.此電影亦是如此.英雄難過美人關.兩個星球,兩個種族的沖突讓兩個人捲入其中.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愛情」.也是本片的主線之一.奈特麗父親因人類的進攻而陣亡時,她不願再見到薩利.薩利為拯救潘多拉星球的娜威人而再次重返.並消除誤會.薩利連接阿凡達的儀器遭到攻擊時.奈特麗挺身而出一波三折的愛情之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羨颯旁人也!(今天回來再群里在議論這部電影的愛情情節...忽然一個兄弟冒了一句「阿凡達讓我看到了,原來網戀還是可以變成現實的.當時.全部,包括群主都潛水出來表示支持.人才啊!這位兄弟)

其實我還想說點什麼:
1.關於劇中人:邁爾斯·誇奇上校:說實話,我早就想對這種人說些什麼.盡管他是本片乃至於所有類似電影中的大反派.但是我想說的是.他給我的印象最深...邁爾斯·誇奇上校是最好的戰士.戰爭是不需要憐憫的.是不需要同情的.戰爭本來就殘酷.軍人就必須有軍人的風格.同情和憐憫的下場,就是自取滅亡.當然.這樣的思想僅限於戰爭.特別是這種帶有侵略性質.此等殘酷的不死不休的戰爭.但這只是電影.他必須死.這樣才符合電影的情節.你必須明白一點.:千萬不要挑戰公眾的道德觀.反派就必須死.壞人就必須被抓.主角就必須相愛,並美好的生活下去.更何況.這是一部商業片.

2.我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看電影:
電影的主旋律是票房.票房最主要的一點除了上面那一點「千萬別挑戰公眾的道德觀」以外.在中國.必須是以歷史為背景的大題材電影才值得我們花幾十塊錢去看.在這個盜版橫流的中國.真正看的不是電影.而是一種享受...享受視覺和聽覺帶來的震撼.當電影里聖樹的種子(類似水母的那種生物)漂浮在空中的時候,它即將爬到我臉上.我下意識的用手一揮.這才發現.原來,這只是電影.

④ 活力星球紀錄片觀後感

一、選題
1. 來源:網路、媒體、其他
2. 打動你的地方、興奮點
3. 核心內容專、事、人、現象屬
4. 思維程度、啟迪、訴求
5. 背景(社會、人文、歷史)
6. 把握度
7. 題材基本定位(邊緣、平民)

二、人物
1. 主角背景、材料(經歷、家庭、外表、細小動作、價值觀)
2. 人物——困難——呈現真相
3. 配角——戲分配、傳遞、推動
4. 配角——隱喻什麼?主角挖掘、空間

三、拍攝中可行性
1. 場景表、發生事件
2. 發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
3. 發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
4. 意外——象徵性意義

四、情節考慮
1. 情節轉折
2. 主要抗爭點、矛盾
3. 如何平衡關系?態度?
4. 拍攝可行性

⑤ 天文館觀後感

在網上找了一篇(附天文館的介紹):
博物館游記——北京天文館- 嬋娟木子

北京天文館
地 址: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
開放時間:10:00-15:30(周一,二閉館);
門票價格:10元(通票免費);

記得兒時對頭頂上的一方天空深感好奇,總想知道夜空中那些一閃一閃的小星星是什麼做成的。上學之後學習地理,才知道這些會閃的星星原來是從不發光的各種石頭,之所以發光是由於反射太陽光。浩瀚的宇宙是如此的深邃,以至於無數的學者前仆後繼。

為了拾起兒時的好奇之心,周六約閨密一起去了北京天文館。可能是周末的緣故吧,天文館的小孩子特別多,孩子一多自然就比較吵鬧,吵得多少讓我覺得有些煩心。

因為3D,4D劇場都要另行收費,所以我只在展覽館里看了一番。展覽內容涵蓋了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以及宇宙的起源,煙花等所有知識領域。各各展廳都採用曲面投影,虛擬。觸摸探測,多媒體,天文游戲等高科技。最有意思的是你可以在這里找到你的星座,看看它具體的樣子。

從天文館出來時才11:30,和閨密商量一下決定吃完午飯後去鍾鼓樓,看北京城的中軸線,感受龍脈之氣。

北京天文館景區簡介
--------------------------------------------------------------------------------
北京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科學博物館。主要通過人造星空模擬表演,舉辦天文知識展覽,編輯出版和發行天文科普書刊,組織進行大眾天文觀測等形式向公眾宣傳普及天文學知識。除此之外,還根據不同層次的青少年學生經常性地組織舉行天文講座、天文培訓、天文奧賽、知識競賽和天文科技夏(冬)令營等各種科普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北京天文館已經成為我國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公眾開展天文科普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1995年以來,天文館先後被定名為國家和市、區級科普教育基地、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並多次被評為國家和市級「科普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北京天文館館分老館和新館兩大部分:老館始建於1955年,1957年建成開放。總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要開放設施有天象廳;展覽廳;影視報告廳和大眾天文台。天象廳內設600席座位,廳內中央安放一架國產大型天象儀,它由環牆一周放置的數十台特效投影器一起組成一部完整的天象表演系統。現在這里每天(除周一周二閉館外)都在巡迴放映《到宇宙去旅行》等4—5部天象節目。展覽廳常年舉辦和展出天文知識展,最近該展廳正在舉辦「神舟飛船——衛星」展。影視報告廳過去經常舉辦天文知識講座和專題報告或放映天文科教影片,現在由於建設新館的需要,暫被用做圖書資料閱覽室和新館設備貯藏室。大眾天文台原有兩座:一座為太陽色球天文台,另一座為大眾光學天文台。兩座天文台分別各設一架太陽光球色球望遠鏡和130毫米口徑的折射天文望遠鏡。主要用於觀眾和青少年學生對太陽、月亮、大行星、彗星及亮星雲的天文觀測和教學實踐活動。太陽色球觀測台現已拆除,太陽色球望遠鏡將被新館引進的太陽觀測設備所代替。由於老館建成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距今已運行了近50年,無論其建築規模和設備功能都很難滿足和適應當前社會形勢發展的要求和需要,對此市委、市政府對北京天文館的改擴建工程極為重視,並決定投入巨資興建新館。

新館於2001年底在天文館原址上動工興建的,總建築規模20000平方米,已於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開放。主要的公共開放設施有:數字化宇宙劇場、3D動感天文演示劇場、4D動感影院、天文展廳、太陽觀測台、大眾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宇宙劇場,容量200席座位。引進國外先進的數字化天文放映設備,它由大型圖形工作站和ADLIP激光投影設備組成,能生動形象地演繹壯麗的星空景象和人類探測太空的壯舉。3D和4D動感天文劇場,其容量分別為48席和196席座位。這兩個劇場的演示功能是對宇宙劇場功能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它們以其強烈的動感、特殊的視聽合成效果為觀眾營造出很強的臨場感、震撼力氛圍。太陽展示廳,展覽面積300米,以展出太陽和太陽系內容為主。主要展項內容有從太陽真空望遠鏡觀測接收而來的1.8米太陽白光投影像;174毫米手描太陽黑子白光全日面投影像;艷麗多彩的太陽光譜投影像;太陽白光、太陽色球全日面和太陽局部活動區的CCD電視圖象等。以「快樂探尋宇宙奧秘」為主題的新館二期展覽也於2006年7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本次展覽分為15個展區,展示內容十分豐富。大眾天文台,內置一台口徑為40厘米的光學折反式天文望遠鏡。主要用於和滿足觀眾、青少年學生對天文觀測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需要。

隨著新館的建成開放,必將會極大地豐富北京天文館的開放展示內容和天文教學的手段,同時為進一步繁榮首都的科技文化市場,促進首都的兩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發展和市民的科學文化素養的整體提高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部分內容來自 嬋娟木子

⑥ 我的第一本天文探索發現觀後感500字

1、這是一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山,它在地球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與瑪雅古建築、埃及金字塔等許多業已消失或僅存遺跡的文明奇觀共生共榮。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的聖地,一個中國版的梵蒂岡、麥加和耶路撒冷。-----------武當山

2500年前,正是一個叫尹喜的道人開啟了武當的修道之門。故事也就這樣慢慢敞開:五龍祠是武當山有記載的第一座皇家建築.在歷經了宋、元兩朝後,它由祠升為觀,後成為五龍宮。八百里武當第一次成為了皇帝"告天祝壽"的道場。 因為他和武當道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南岩石殿、古銅殿、古神道和清微宮。武當山因此成為了與正一道本山--龍虎山齊名的道教聖地。在第四集中還講述了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張三豐。公元1552年,嘉靖31年,武當山北麓聳立起一座石牌坊"治世玄岳"。這座由嘉靖題匾的牌坊,無疑使這個皇家道場的地位超越了龍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躍居於久享盛名的五嶽之上,被視作"天下第一名山"。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當。武當山因為歷代明皇室的尊崇而抵達巔峰時期。

古往今來,八百里武當吸引了眾生的目光。他們眷戀著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他們把內心的虔誠都濃縮在了這幅敬獻給南岩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額里。 真武信仰漂洋過海,在台灣生根發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台灣的進香團都會來武當朝拜。這是一座綿延縱橫而又大氣磅礴的大山,它接納著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芸芸眾生。大岳武當,共祈太和。

看完了《問道武當》,讓我對原本並不了解的武當山更加了解了,武當山古建築群還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第三集里的紫霄宮雪景非常的美,還有太子坡,道士們還可以在裡面鍛煉,太子坡彎彎曲曲的,走在裡面什麼煩勞好象都沒了似的...........

2、觀(探索發現-清宮秘檔)有感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衰敗的契機是一場局域的國際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講這次戰爭爆發的原因是當時的國人沒有弄清楚偉大的現代貨幣理論,在清朝的時候,中國以銀子為本位制,但是中國不出產銀子,是要靠進口的。中國在幾百年前,出口絲和茶葉,引進了許多銀幣,這些銀幣是從墨西哥經過西班牙進入中國的,而當時英國立法是不允許銀子出口的,他們也以銀子作本位的。以銀子為本位的話,只要銀子不夠的話,就會發生很大的問題,本來是中國進口了很多銀子,到了18世紀末期左右,西班牙不夠銀子供應。英國商人要來中國買絲綢茶葉,他們沒有足夠的銀子給中國商人,他們把鴉片賣給中國。把鴉片賣給中國後,鴉片很好賣,自此之後中國的銀子開始流失,進口的銀子就少了。林則徐後來分析,中國人抽鴉片導致中國貧窮,林爺爺的理論差強人意的說。比較合理的理論是銀子出口,貨幣流通量減少,引起收縮。當時中國如果懂得改變貨幣制度的話,或許歷史會改變。。。。。

3、2.《探索·發現》的觀後感
在電視里看了CCTV-10的《探索·發現》節目,講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簡的經歷和後續研究,我記得幾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時候,中午的新聞30分經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聞,其中就有里耶發掘出兩萬多枚秦簡的轟動性消息,當時就對這個消息非常感興趣,因為在里耶秦簡出土之前,全國各地出土的秦簡總計也才幾百枚,這兩萬多枚秦簡記錄的信息足以重寫一個朝代的歷史,所以這一期節目引起了我強烈的興趣,可惜央視的節目是分幾天播出的,後面播出的時段我正好要上班,錯過了,郁悶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買了包括央視《探索·發現》在內的100張DVD數千部科學探索紀錄片,昨天郵包終於到了,看著上面清華大學郵局的郵戳,感覺挺親切的。

但在這些DVD裡面卻沒找到關於里耶秦簡的那一期節目,估計是播出時間太近,DVDRW還沒來得及收藏,不過其他節目也一樣引起了的興趣,今天花了兩個多小時,看完了《中國史話》的第一期節目《尋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寫觀後感了。

中學時歷史學得不錯,至今仍記得書上說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相信很多人也都還記得與之相連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個典故,而更早的歷史,確切年代就已經模糊了,而《尋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紹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行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通過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化學家和天文學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紂的確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並以這個為標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網查現在的中學歷史課本,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寫著:

約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約前1600年 湯滅夏,商朝建立 商王湯
約前1300年 盤庚遷殷 商王盤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戰,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發)
前771年 西周滅亡 周幽王

而記得十幾年前我使用的歷史課本里,武王伐紂只能用「約公元前11世紀中葉」這樣模糊的語言來記錄,看來夏商周斷代工程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將中國歷史的確切坐標向前推進了兩百年,並大大縮小了之前一千年中歷史事件的年代誤差。

紅茶來宿舍找我,看見我正在看這種歷史記錄片,大為不解,他說「這有什麼意思啊,現在過得好不就行了,幾千年前的事,知道得這么精確有什麼意思?」

我一時找不出話來回答或者反駁他,是啊,確定了武王伐紂的年份於我們的生活真的沒有什麼影響,它既不會增長GDP,也不會在現代人裡面掀起什麼風波,現在手捧著新的歷史教材上課的孩子,可能根本不會知道,十年前的課本上,中國歷史還只能精確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為這個變化而激動著,在我心裡,如果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人只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在約公元二十世紀中葉,那麼我們這幾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跡無疑會模糊很多。

在記錄片里看到那些白發蒼蒼的考古學、歷史學教授們,油然而生一種敬仰之情,他們的成績或許仍然存在很多爭議,也許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將推翻他們的結論,但他們的努力一定是有價值的,哪怕僅僅是為了公元前1046這一個數字

退出光碟,回味剛才節目的內容,歷史學,天文學,化學,這些都曾經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學科,還記得五歲那年,還沒有上學之前,外公問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清華歷史系」,年幼的我並不知道那時清華已經沒有歷史系,後來自己也選擇了理科慢慢遠離了歷史,但今天看完這個紀錄片之後,竟隱約感覺和20年前那種對歷史、對知識的嚮往相似,如果那時我能看到這些豐富而生動科學紀錄片,那是多好的科學啟蒙,也許我的人生將是完全不同的軌跡,也許我現在做的將是更有意義和價值,也更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現實中是沒有也許的,天亮以後還要上班,還要重復我那體力勞動的意義大於腦力勞動的工作。

希望我能遇見一個熱愛科學與探索的孩子,能把這些dvd送給他,讓我兒時的夢想可以延續……

2-2《探索與發現》觀後感
我懷著敬佩之情,看完了《探索與發現之秦始皇陵》。這一集大概講的是:秦始皇贏政為了顯得自已功高天下,前後一共用了130萬人民和工匠來興建自己的陵墓。介紹了秦始皇陵的地宮經及兵馬俑的事。
秦始皇陵的地宮有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為30米,就像是一座宏偉的地下宮城。地宮里以水銀灌為大江大海,以魚油為蠟燭求明。地宮里還收藏著許多奇珍異寶,而且有機關,為防盜墓。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的足球場。國際歷史學家都說:「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中國的秦始皇陵的地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舉世聞名的兵馬俑是地宮的守衛。整個地宮一共有3個兵馬俑坑。一號兵馬俑坑是一個長方形,總面積為14260平方米,是三個兵馬俑坑中面積最大的俑坑。一號兵馬俑坑多為武士俑。武士俑高1.7米左右,體格健壯,手持兵器。二號兵馬俑坑是一個尺形,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中的兵馬俑是一支特殊部隊,有戰車,騎兵、步兵、駑兵。每個兵馬俑都是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三號兵馬俑坑是凹字形,總面積約為520平方米,有武士俑68個,就像是一個統領三軍的指揮部,可惜遭到了嚴重的人為破壞。
看完後,我感受到了秦始皇陵它的宏偉,它的奢華,它的玄妙。它是130萬人民勞動的結晶,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的象徵!

3.探索發現之王羲之觀後感
看過關於王羲之的片子,他的一生是那樣的坎坷而有意義,他追求的一種人生灑脫的境界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灑脫、他的高傲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有這個資本,而以他的書法造詣,被世人稱為「書聖」也是理所當然的。

灰暗的畫面配上精彩的解說,這使得原本沒有顏色的銀屏瞬間變得亮麗、光彩四色。對於觀眾來說,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這是一種內在的魅力。就如一個演說者,也許她長得並不出眾,但是當她站在舞台的時候,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她在「發光」呢?那也許是她內在的自信和從容在散發著的魅力吧。而王羲之在當官後又棄官回歸大自然,不為名利、虛榮所累及,這也是他對生活、對人生的責任,他寧願放棄官名,因為在官場上他看不到他存在的人生價值,這就是他的從容。

《蘭亭序》的創作是他一生最顯著的成就,為後人留下了思考和學習的方向,也是歷史的一個偉大遺留,從這篇他用真情和生命寫下的對大自然的依戀和敬佩可以看出他嚮往大自然的熊熊生命的成長,沒有官場間爭斗的氣息,沒有人際間交往的污濁空氣,聞著大自然潔凈的空氣是那麼的令人舒暢,而它的心胸卻是那樣的寬廣。唐太宗會特別喜愛《蘭亭序》不僅僅是看到了王羲之的書法造詣,也許更喜愛的是他的書法靈魂,他的人生追求和對大自然的清新空氣的嚮往。

探索·發現真的是個好的欄目,它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歷史的解答,也是歷史的問題,從中我也學到了很多,以前從不看這些紀錄片的的,總是把時間消耗在那些肥皂劇上,感覺很慚愧。

4、探索發現之讀後感
--------------------------------------------------------------------------------
作者:劉聖傑
宇宙的浩瀚與渺小 ,自然的力量與博大,未知的撲朔與迷團,人類的文明與發展。世界總有揭示不開的神秘面紗。人類的探索與發現且顯的迫不及待和束手無策。從宇宙的星系運動到原子團的機構,從人類文明的起源到發展,萬物似乎都有著自然的規律和神秘。原始生命的進化,原始元素的組合,從原始信奉信仰到心靈與思想,始與原始而又終與無知,這一切都不可認知本質和神秘。宇宙的浩瀚中有人類以外的智慧星球?自然的力量無盡無窮就像時間與空間的無限?它們對於文明而言無始無終但又可遵可循?誰可以計算出世界的質量與能量?物體的有形與能量的無形他們之間存在轉換和轉移?時間和空間可以扭曲或分離?這一切都顯的神秘和奇妙。

也許人類的探索最終會以嘆為觀止而停止。因為我們知道的越多那麼我們不知道的就更多。在神奇的未知世界我們能作些什麼呢,除了追求探索與發現。可是更多的人是在已知中為了我們的「現實」而奮斗,我們每天工作與休息,追自己的目標與理想。我們盡可能多的用我們的知識或所知來完成我們的事業和生活,而不在考慮世界的本質。我們用知識禁錮我們的探索,我們的思想變的越來越規則化。更多的人教育孩子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而不曾想過孩子為什麼可以把蘋果縱向切成漂亮的五角星。人們一直在追求豁達的心態,或許我們有時候也應該打開豁達的思想,拋棄所有「已知」的束縛,用「無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這樣可能對我們的事業或生活有著意想不到的樂趣。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⑦ K星異客觀後感

[K星異客觀後感]一部表面看略帶荒誕科幻遐想,其實打著溫情感動牌的反映社會題材的電影,K星異客觀後感。一切由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開始,一個奇怪的陌生人出現在紐約中央公園車站,當著眾人的面說它來自另外一個星球:K-PAX。外星人還是神經病。當然每一個懷著正常價值觀的人都會選擇相信後者。所以他被扭送進了精神病院.......每天開始接受300毫克的鎮靜劑,但是奇怪的是他居然免疫。帶著很大的疑問,他這個特殊案例被送到了馬克醫生那裡。當然不止因為他對鎮靜劑免疫,更絕的是他對K星球的描述居然比當今世界最著名的3大天文學家博士的描述還要接近人造衛星傳送來的星系掃描圖,在三大所謂博士目瞪口呆追問他為什麼知道時,他趾高氣昂地說~就和你們地球3歲小孩子就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一樣理所應當,這是每一個生活在K星人所知道的常識。專家就這樣互相大眼瞪小眼地被一個自稱是K星人的精神病上了一堂天文知識課.....我在想那些聰明絕頂到腦袋沒發的人一定囧到幾點,他們四五十年的科學鑽研和天文觀測還不如一個精神病人的一朝頓悟。經過此番遭遇,不僅精神療養院的眾多病人開始從他細致,完美繪聲繪色地對K星的描述中相信了有這個星球的存在,並且開始幻想可以和他在完成地球觀測任務後和他一起回到K星。只因為他給了眾人一個承諾,他可以帶一個人一起回K星,那個完美進步的文明星球,沒有殺戮,沒有貪婪,沒有權欲,沒有煩惱,觀後感《K星異客觀後感》。在這里我有種感覺,他,這個自稱來之K星的男人像是在精神療養院內成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宗教組織一樣,而且他賦予了信徒最完美的希望。而且連馬克醫生也漸漸懷疑起自己對這個病人的治療方法有誤,可是懷疑自己的判斷.....馬克,一個精神病力專家居然也陷入了這樣信仰迷茫,更別說一群神志脆弱的精神病人......所以馬克調整了治療方法,用催眠試探這個外星病人的潛意識,看看能不能撬開他的心靈缺口。並讓這個外星病人參與自己組織的家庭聚會,試圖讓他找回記憶里殘缺的家庭回憶。當中有驚無險。在雙管齊下的治療下,醫生馬克順利找到了他的過去,原來他真名叫波特,是一個農場主,有一個完美的家庭。但是一起命案讓他改變了一生的命運。他的妻子和女兒獨自在家的時候遇見了一個通緝犯...其後就被殺死了而剛回來的波特目睹了一切.....馬克醫生猶豫著是該讓波特在精神療養院當個安靜的K星人呢~還是讓他再受刺激呢~最後醫生還是告訴了波特,但是波特很平靜地否認了自己的身份,而且聲明他就在今天也就是7月27日要用光束旅行回到K星,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病房的視頻監視器全部失靈,他要回K星了嗎?最後的結局還是請各位觀眾自己去猜測,畢竟誰都不喜歡未看電影前被泄底。所以就在這里留個懸念,買個關子。不過我個人很喜歡這種開放性的結局,可以給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

⑧ 看完「行星地區第二季」的觀後感(以生命為話題)

行星地球:細處的反思
《planet earth》是BBC製作的大型紀錄片,共分為11集,依次為:南極北極、山脈、淡水、洞穴、沙漠、冰雪世界、叢林、淺海、季節性森林、深海,每集48分鍾左右,從陸地到海洋,從地底世界到世界屋脊,在橫廣與縱深上全面細致的講述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紀錄片是一種獨特的電視文化形態,以紀實手法還原真實世界,在所有的視頻形態中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因此也常常拿來用於教育目的,從本質上說《行星地球》最終目的是為了教育地球公民珍惜我們的生存環境和家園,然而從表現形式看,影片中並未出現說教的成分,而是用震撼人心的畫面和娓娓道來的解說給人心靈的震撼,引發反省式的思考。在我觀看到高清模式的第一刻便知道這部鴻篇巨制絕非短期之功所能完成,事實上,紀錄片的拍攝成本高達2500萬美元,攝制組走遍了7個大洲,用了5年時間拍攝而成。這是這些背後的努力與高標准使得《行星地球》一誕生就使得屏幕上的許多其他影視作品相形見絀。
想要完全的記住這11集的內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觀看時總會有一些畫面深刻的定格在你的腦海中,啟發深入的思考:
(一)
太陽在北極升起,一隻北極熊露出試探的腦袋,而後從洞穴里爬出來,它的身後跟著兩只可愛的小北極熊。然而沒有玩耍和享受的時間,母北極熊飢餓難耐,現在的急迫任務是獵捕到足夠的食物。這個部分讓我想起後面的一頭公北極熊,它已經在海水裡遊了很長的時間。但是仍然沒有獵捕到食物,萬般無奈的它不得不冒險去攻擊海象群,幾次努力之後都沒有成功,可憐的北極熊只能默默等待死神的來臨,它趴在那裡無望的眼神讓人看了很心疼。這些又讓我想起最近看過的報道:獵食越來越艱難的北極熊竟然同類相殘,公北極熊攻擊小北極熊,以此補充能量,看到那張圖片,大熊嘴裡叼著幾乎只剩下頭的小熊,雪地上是濃重的血跡。
北極熊遭遇如此困境的原因: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原本要靠踩著浮冰來覓食的北極熊現在不得不提早回到岸上,覓食的不足讓北極熊變得越來越瘦,體內脂肪的減少讓它們難以熬過嚴寒,才有了同類相殘的悲劇,罪魁禍首是全球氣候變暖。
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還包括甲烷、臭氧等,在地球的生態系統中,二氧化碳的自然產生與自然吸收始終保持一種平衡,但是由於化石燃料的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斷地釋放到大氣中,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阻止了地面熱量向空中散發,因而使地面溫度升高,造成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所產生的危害影響是深遠的:它會導致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脅到臨海國家和島國的生存;改變自然生態,減弱大氣經向環流,改變降水分部,乾旱和蟲害加劇。
(二)
鏡頭深入一個山洞,露出大熊貓大大的一張臉,大熊貓懷中抱著小熊貓,如同母親懷里抱著自己的寶寶,溫馨的畫面。六月的非洲異常乾旱,極度乾渴的象群和獅群共同想用一個小小的水坑,夜晚來臨,大象變得危險起來,最終一頭脫離象群的大象被獅群攻擊,獅群享用這份大分量的美餐。大熊貓在我國屬於國寶級動物,數量已經十分稀少,而性格一向溫和的大象同樣面臨著數量逐漸減少的危險。
據英國《衛報》報道,從2000年到2009年短短十年間,從中華白鰭豚到聖赫勒拿島紅杉,因為過度的獵捕和開采,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污染以及人類活動,一些已經在野生環境中消亡或者宣告徹底滅絕。在自然界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物種,盡管人們知道它們瀕臨滅絕,但是出於謀取經濟暴力等的目的,仍然進行著獵捕和殺害:非洲叢林象的象牙是偷獵者垂涎的,殺死一隻大象可為偷獵者帶來數千英鎊的暴力;淡水豚的數量非常少,水質污染和獵捕對其數量影響十分嚴重,我國的揚子豚已於2006年滅絕,是50年來滅絕的第一種哺乳動物。這讓我想起一些奢侈的吃消費:魚翅,是由鯊魚魚鰭乾燥加工而成,價格不菲,人們將鯊魚捕獲,殘忍的將其身上的魚鰭切割下來,然後再將鯊魚扔回水中,鯊魚不能游,不能呼吸,最後死在水中。一條鯊魚只取其身上極小的一部分,鯊魚卻要因為這小小的一部分而喪命;同樣的,燕窩是極奢侈的補品,金絲燕用唾液建築盡美的巢穴,人們將其巢穴拿走換取大把的鈔票,失去巢穴的金絲燕不得不再建,如此循環,直到金絲燕吐血築巢而死。
森林裡的生長比賽,植物為了獲得充足的陽光,必須努力不停的生長,最終那些優先佔有較高位置的植物形成層層樹葉層,光線被一級級的削弱;但在潮濕的地方卻生長出了獨具形態的菌類,並因此成為一個生物鏈的起點。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題,也是陸地上最大、最理想的物種基因庫,據測算,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約有13萬~15萬平方千米的熱帶雨林變成荒地,非洲的熱帶雨林只剩下原來的三分之一。據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估計,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草構成了草原的主體,自然的氣候變化使乾燥的草原引發一場來勢迅猛的大火,然而大火後,草能夠迅速恢復生機重新生長,維持草原的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地區內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總和,從極地到赤道,物種的豐富程度呈增加趨勢,熱帶雨林幾乎包含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物種,在自然地理形成過程中意義重大:生物多樣性提供食物、葯物和部分工業原料;具有景觀、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價值;能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多種自然災害;具有清潔環境等作用。生物多樣性遭遇的破壞主要原因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森林砍伐,過度利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獵捕,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外來物種的入侵等等。生物多樣性是脆弱的,極易受到破壞。
(三)
戈壁的乾季,水的缺乏引發了空前的動物大遷移,象群在母象的引領下尋找記憶中的水源,一頭小象和象群走散,等待它的將是殘酷的命運。經過幾周的旅行,遷移的動物終於找到了沼澤水源。之前的極度乾旱和此時的碧水藍天形成了強烈的畫面對比,動物的喜悅在此時被加強以渲染。
水是重要的環境因素,是地球生物的生命之源,是地球能量、物質循環與生物新陳代謝的主要介質。天然水中97.3%以上是難以被直接利用的海水,餘下的淡水資源分部於高山冰冠、極地冰川、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目前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大部分取自河流、淡水湖泊和淺層地下水中,其總量僅佔世界天然水總儲量的1%左右,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是相當有限的。由於水資源補給主要來源是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它們具有隨機性和周期性,在地區分布上不均衡,因此缺水是一個長時期的歷史問題。
水資源在開發利用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使河流、湖泊面積日益縮小,地下水日益枯竭,造成水體污染。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污水,工業廢水,農業生產工程中排出的污水以及滲入地下的城市污水正在導致越來越多的水體遭受污染。童年記憶中干凈清澈的小河不再,而是飄滿綠色物體的臭水。水體污染造成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1953——1956年,日本富熊本縣水俁事件。熊本縣水俁港漁民出現中樞神經性疾病,研究表明為水俁化肥廠排出的汞侵入魚體,體內含汞的魚、貝進入人體所致;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由於當地居民長期引用受金屬鎘污染的河水和稻米,使鎘積存在體內損害了腎功能,導致骨骼軟化畸形,周身疼痛,先後死亡200多人。水體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直接的;水質受到污染會影響工業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使用污染的水體灌溉農田,會破壞土壤,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水體受到污染會危及到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衍,造成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四)
從地球上空看去的黃色區域,與天空幾乎相接的黃色風暴,無邊無垠的黃色沙漠,蛇將身體藏入沙土中,鏡頭拉近,可以看到如細雨般落下的沙粒,甚至可以聽到沙落的聲音。一片黃色的背景下,一頭駱駝孤獨的站立著,在沙漠的熱氣浪流中只能看到大概的輪廓。
沙漠的形成是自然長期作用的結果,陸地的表面大約30%部分是沙漠,此處我們探討的主題並不是沙漠,而是沙漠讓我想起的荒漠化。荒漠化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被列為全球十大環境問題之一。20世紀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區發生的大災荒,就是荒漠化所引起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次環境災難,難民的悲慘景象震驚了全世界。從1991年底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所准備的報告的評估結果來看,全球沙漠化面積已從1984年的34.92億公頃增加到1991年的35.92億公頃,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已影響到全世界1/6的人口(約9億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遭受沙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依次是中國、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從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的分布情況看,亞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⑨ cctv9紀錄片觀後感。如果好,再加額外分數,最好有5篇以上。謝謝!

觀後感么、、、又是寒假作業么。。。。這些Dog 太陽的老師 真是苦了學生哦~
咳咳 說真題!
觀後感、、、R 5篇。。你吖的咋不去死呢
你就把看到的 描繪出來~就ok了~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