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觀後感
㈠ 六年級名畫資料卡要有畫名、作者、類型、大小、畫面內容、歷史價值、觀後感
畫名:《清明上河圖》
作者:張擇端
大小:長528.7百米,寬24.8百米
畫面內容:畫中主要分開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畫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隻29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13輛,轎14頂,橋17座,樹木約180棵。
歷史價值:《清明上河圖》這一不朽傑作,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畫卷所繪人物、牲畜、車、船、轎、房屋、橋和樹木等數量眾多,道具無數,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構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致,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就。同時,因為畫中所繪為當時社會實錄,為後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無論從繪畫藝術價值或從歷史價值而言,皆堪稱國之瑰寶。
我的感受:該圖景物繁多,巨細無遺,然而並不顯得瑣碎繁縟,表現出畫家對大場面宏觀把握的能力,以及於真放中見精微的繪畫境界,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和生動傳神的表現力。
參考的http://..com/link?url=ADvANLEwObNJNrAnLFaPG_-J-
㈡ 盧浮宮觀後感200字
篇一:盧浮宮之旅
今天我們去了盧浮宮,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一個很著名的博物館。外觀是透明的三角形的,是中國人設計的,這是我們的驕傲。
博物館的裡面有「鎮宮三寶」,「鎮宮三寶」——神秘的微笑「蒙娜麗莎」,我看到了達芬奇的真跡,很佩服大師的藝術感。還有殘缺卻完美的「維納斯」和「勝利女神」雕像。西方主要是古羅馬文化,和我們的文化真的不同。我還看了達芬奇畫的「最後的晚餐」,場面很大,人物很多並且表情各異,形象表達了耶穌知道有人出賣他時每個人的表現,人物表情刻畫的很逼真。連小狗都像真的一樣!
看完之後,我們就離開了盧浮宮,去看法國有名皇帝路易十四的皇宮——凡爾賽宮,「凡爾賽宮」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花園,我們拍了很多照片,然後就離開「凡爾賽宮」前往南希 ,今天是充實的一天,收獲的一天。
篇二:盧浮宮
今天,我終於來到了盧浮宮,盧浮宮位於法國巴黎。盧浮宮里有很多藝術珍品,裡面分為雕塑館和繪畫館。
要說雕塑館呀,就要說最有名的斷臂維納斯了,那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斷臂維納斯是一位失去雙臂的婦女,她雖然失去了雙臂,但是依然美麗!雕塑館里還有很多漂亮的雕塑,看得我都入迷了。
繪畫館里有很多世界名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上是一個婦女微笑的樣子,非常迷人。看著蒙娜麗莎在笑,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今天我又學到了很多知識,真讓人興奮。
㈢ 觀世界名畫《塞納河》有感作文250
暮色四合,街道上的輪子卻沒有因為夜色的降臨而停止運動,反而顯得更加的興回奮。
然而在這個答喧鬧的街道中的另一頭,上演了讓人無法抗拒眼淚來襲的一幕。
一隻黃色的狗和一隻白色的狗一起過馬路,它們在馬路上奔跑著,用它們熟悉的語言交流著,但它們卻無法預測,死神在下一個路口等著它們。
它們的步伐逐漸加快,一步一步接近死神。最終,這一刻到了。
一部小快車碾過那隻白色的小狗。而那隻黃色的小狗幸運的逃過了一劫。
那部快車的司機卻若無其事的離開了現場。只剩下黃狗和那隻離世的白狗在馬路的中央。黃狗已並不知道白狗經離開了,它一直在白狗的身邊,用舌頭一下又一下的舔著。它不知所錯,它只能通過自己的舌頭代表自己的語言。可是不管黃狗在怎麼做,白狗依舊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黃狗那愛莫能助的眼神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那樣的慘淡凄涼。或許老天爺愛開玩笑吧,一點也不同情它們。
時間貌似過的越來越慢,這種慢是可以讓人窒息的。車輛並沒有因為路中有兩只小狗而放慢速度過停下。直到最後,終於有人願意停下來了。
㈣ 跪求世界名畫和對此名畫的賞析觀後感~
《最後的晚餐》達.芬奇 油畫(壁畫) 1495-1498 420X910厘米,現藏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最後的晚餐》是義大利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從1495年起,在米蘭的聖馬利亞·德烈·格拉契修道院內的餐廳牆壁上創作的壁畫。壁畫內容取材於《聖經》,畫中表現的年代甚至出現錯誤———畫中所描繪的桌子、桌布、直背椅和餐刀都是達·芬奇生活的15世紀時修道院里的常見物品,而並非1500年前的耶穌時代。
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
圖片地址:http://www.media.org.hk/davincicode/images/photos/lastsupper_enlarge.jpg
《蒙娜麗莎》 達.芬奇 油畫 77X53厘米,現藏盧佛爾美術館。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 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
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
圖片地址:
http://ent.sina.com.cn/m/2006-04-01/19201035154.html
㈤ 《西方繪畫史話》讀後感
西方美術史史前時代 西方人最早的美術作品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萬到1萬多年之間。最傑出的原始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幾十處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所繪形象皆為動物,手法寫實,形象生動。迄今為止發現的原始雕刻大多為小型動物雕刻,少數人像雕刻中,裸體女性雕像佔主要地位,這些女性雕像誇張女性的生理特點,突出表現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體現出原始人對於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識。在維也納附近的威倫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稱為「威倫道夫的維納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奴隸社會時代 進入奴隸社會,那些文明古國譜寫了人類美術史的輝煌篇章。 美索不達米亞(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又稱兩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倫王國的「漢漠拉比法典」浮雕,亞述王國那些表現戰爭和狩獵的緊張場面、手法極為寫實、充滿激烈動勢的浮雕。 古埃及的龐大金字塔建築,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嚴的獅身人面像。 古希臘的自由民主創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築、雕刻和繪畫作品,其中留存於世的不少健美而優雅的雕刻形象,如《擲鐵餅者》、《米洛斯的維納斯》等,尤其具有無窮的魅力。 古羅馬美術承繼著古希臘的傳統,但羅馬人的美術更傾向於實用主義。規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競技場和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築的傑出代表。而曾被維蘇威火山灰掩埋達1700多年的龐貝壁畫,則給我們展示了古羅馬繪畫的獨特面貌。 封建社會時代 自公元476年開始,歐洲歷史進入封建中世紀。受基督教制約,中世紀美術不注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寫,而強調所謂精神世界的表現。建築的高度發展是中世紀美術最偉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藝術上的創造性。與宗教建築相結合,雕刻、鑲嵌畫和壁畫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以堅持現實主義方法和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在追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精神的旗幟下,創造了最符合現實人性的嶄新藝術。 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其傑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藝復興藝術水平的典範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偉健壯,氣魄渾宏。拉斐爾則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聖母形象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17世紀時期 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巴洛克美術,它發源於義大利,後風靡全歐。其特點是追求激情和運動感的表現,強調華麗絢爛的裝飾性。這一風格體現在繪畫、雕塑和建築等各個美術門類中。佛蘭德斯的魯本斯是巴洛克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繪畫對西方繪畫具有持久的影響。同時代的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紀時期 18世紀羅可可風格在法國興起,隨後波及歐洲其他國家。羅可可美術的特點是追求華麗纖巧和精緻。代表畫家有法國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納爾。隨著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到來,進步的美術家們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臘古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開展了一場新古典主義藝術運動。其代表畫家是法國的大衛和安格爾。浪漫主義隨著新古典主義的衰落而興起。法國的熱里柯的《梅杜薩之筏》被視為浪漫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而這一運動的主將卻是德拉克洛瓦,其繪畫色彩強烈,用筆奔放,充滿強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島的屠殺》和《自由領導著人們》等。法國呂德的《馬賽曲》和卡爾波的《舞蹈》都是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塑作品。 19世紀時期 19世紀中期是現實主義美術蓬勃興旺的時期。法國畫家庫爾貝是現實主義的倡導者,他的代表作《奧南的葬禮》堪稱繪畫中的「人間喜劇」,而《石工》則深刻揭示了社會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勤勞朴實的農民畫家米勒,以醇厚真摯的感情,歌頌了辛勤勞作的農民。政治諷刺畫家杜米埃創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誇張的石版畫和油畫。德國女版畫家柯勒惠支,以社會民主主義思想和鮮明的個人風格創作了反映工人運動和農民革命的系列銅版畫和石版畫。俄羅斯的批判現實主義產生了列賓、蘇里科夫等傑出畫家。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品質。 19世紀後期在法國產生了印象派。此派繪畫以創新的姿態出現,它反對當時已經陳腐的古典學院派的藝術觀念和法則,受到現代光學和色彩學的啟示,注重在繪畫中表現光的效果。代表畫家有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畢沙羅、西斯萊等。繼印象派之後還出現了新印象派(代表畫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後印象派(代表畫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實際上後印象派與印象派在藝術主張並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繪畫著力於表現自己強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線條奔放。高更的畫多具有象徵性的寓意和裝飾性的線條和色彩。塞尚繪畫則追求幾何性的形體結構,他因而被尊稱為「現代藝術之父」。 20世紀時期至今
㈥ 梵高的《向日葵》觀後感
1853年3月30日,梵谷出生於荷蘭鄉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梵高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 如果說梵高的奇跡,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麼,梵高至高無上的價值,是他無與倫比的藝術和為藝術而殉道的偉大的一生。 真正的偉大的藝術,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
中文名稱 靜物:十五朵向日葵(簡稱"向日葵")
英文名稱 Still Life: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
法文名稱 Vase avec quatorze tournesols
荷蘭文名稱 Veertien zonnebloemen in een vaas
創作地點 阿爾 Arles
創作時間 1888年8月
類型 油畫 Oil on canvas
尺寸 93.0x73.0cm
現存 倫敦國家畫廊 London,National Gallery
編號 F 454,JH 1562
歷史
1888年2月,已35歲的梵谷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
梵谷創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向日葵).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現藏於倫敦國家畫廊.
梵谷來到阿爾後,異常興奮,創作真正達到高潮,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他還迷戀上了向日葵-一種表達太陽的另類植物.後來,梵谷夢想建立"畫家之家"(或說是"藝術家之家",也有書寫成"友人之家"),在法國南部建立一個畫家共同創作的"基地",但響應者寥寥.但後來,陷入困境的高更自願前來與梵谷同住,這使梵谷非常感激,本性熱情的梵谷打算畫一組向日葵(有書寫是一打)來裝飾"黃房子"(梵谷在阿爾的住處,因被塗成黃色而聞名),尤其是高更將要住的屋子.而當高更到來的時候,也對這些"向日葵"表示了贊揚,有的書寫道:"高更曾以贊揚的口吻說:'對,這才是花!'"
1987年,在倫敦拍賣會上,梵谷的一幅"向日葵"(不是這幅)以3990萬美元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有的書上寫道:"如果說現在的畫價飛漲是由梵谷所引起的,也不為過."
後來,"鳶尾花"賣了5300萬美元.
"加歇醫生像"賣了8250萬美元.這是藝術品拍賣的最高價了!!
可令人唏噓不已的是,梵谷生前只賣出過一幅油畫.
梵谷說
"向日葵稱得上是我的東西"
"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我要讓這些畫配上最精緻的塗成橙黃色的畫框,就象哥特式的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
"高更前幾天對我說,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畫,向日葵插在一個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過他還是比較喜歡我畫的這一幅"
"我越是年老醜陋,令人討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艷華麗,精心設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
評論
"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繪畫得淋漓盡致."
--《西洋巨匠美術叢書-梵谷》
"向日葵是梵谷的崇拜物...在他眼裡,向日葵不是尋常的花朵,而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徵,是他內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
--《世界名畫與巨匠-梵谷》
"對梵谷而言,向日葵具有特別的意義.黃色意味著友誼與希望,畫本身象徵'感謝'..."
--《西洋美術家畫廊2》
觀點
這是梵谷最被人熟知的一幅作品,或者說它是一組作品.在繪畫藝術的漫長歷史中,梵谷的向日葵似乎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甚至成了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它還向我們展示出一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世界...
"向日葵"為什麼這么有名?就好像"蒙娜麗莎"為什麼會有名一樣."蒙娜麗莎"的神奇之處在於她的微笑,而我認為"向日葵"的絕妙之處在於梵谷為我們描畫出了向日葵這樣一種頗有象徵意味的植物的飽滿與生機(雖然它們被放在瓶中).畫家通過描繪向日葵,向我們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也許還有更多...
我每次看這幅向日葵都覺得它是那麼的美,可又說不出是什麼吸引了我(也許是我不知如何表達),我覺得一幅名畫能夠打動人心的原因,就在於畫中融入了畫家的感情.情感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他很復雜同時也難以捉摸,但我們卻能從畫中隱約感覺出一些.如果你去臨摹這樣一幅畫,你只能做到形似,想做到神似恐怕永遠也不可能!
㈦ 徐悲鴻的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讀了《徐悲鴻學畫的故事》,被文中感人的情節深深的吸引住了,眼前時不時常浮現出徐悲鴻在巴黎學畫的情景。
在徐悲鴻那個時期,有許多外國人看不起他,徐悲鴻便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畫,報效祖國。從此以後,徐悲鴻更加刻苦的學畫了,一日復一日,每當遇到困難,心裡頭便會浮現出「好好學畫,報效祖國」這八個字。一年後,他終於畫出了出色的油畫,受到了法國有名的藝術家拉蒙先生的好評。他不僅如此,還在各種繪畫比賽中都拿第一,轟動了整個美術界。他為中國人爭回了一口氣。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了前年的事。
那是,我在上五年級,作文不是良就是合格,優沒拿過幾次,作文本上是滿江紅,爸爸越看越生氣,臉紅得與我的作文本上的滿江紅很相配,這時便吼叫了一句:「你寫的作文,還沒你表弟寫的好呢!」這時,我心裡十分不是滋味,只能夠忍氣吞聲,自個兒鬧去了。鬧著鬧,便開始有些不甘心,我便天天寫一篇作文,日復一日,積少成多,終於有了廣闊的語文知識,最後,作文本變了個樣,爸爸的臉也跟著變。
只要刻苦學習,努力不懈,就能出現更多人才。
㈧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里》讀後感,我不會怎麼寫請你們幫我可以嗎寫200多字也可以的!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里》是日本知名美術史家代表作品。以前所未有的角度,解讀各個時期的世界名畫,向讀者提供不一樣的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