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故事的故事電影影評

故事的故事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3-05 19:46:24

『壹』 電影《子熊故事》影評

《熊的故事》,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以為這是一個簡單的紀錄片,像《動物世界》一樣,在一個聲音溫柔渾厚如趙忠祥一般的解說下,帶我們去了解大自然中的熊的生活。但是電影一開始從大熊掏蜂窩開始,就顯得那麼有戲劇性,不像一般的動物紀錄片平穩或停滯不動的鏡頭,而是像真人電影一樣鏡頭從各個方向切換,熊的一些小動作彷彿也是刻意安排的。
都說有兩種演員最難把握,一是小孩,一是動物。這兩種演員常常會不受控制,讓導演最大費周章,最為頭疼。我想這是因為他們不能完全明白別人的意思,無法順暢的用語言進行溝通,尤其是後者,它們是簡單的一類演員,很難表現出像人類一樣的喜怒哀樂,所以更加難以掌控。但是這部電影的兩個主要演員恰恰是一大一小兩只熊,他們在電影中是兩位本色出演的演員,將它們自己的世界和真實的生存狀況毫無保留的奉獻給我們,他們是片子中最優秀的兩位演員。
《熊的故事》並沒有繁雜的情節和復雜的對白,但它依然很震撼,給人視覺上極大的沖擊。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導演攝像和後期非常之牛!他們能抓住大熊和小熊的一些細微動作,並且在後期剪輯的處理下,變得那麼有情節又生動,好像兩只動物演員真的是在按照一個特定的劇本去表演,自然真實又有戲劇性,非常難得。尤其是一些近鏡頭,抓拍的非常到位,並且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比如大熊的怒吼,小熊的憂傷眼神,獵豹的兇狠表情,都是正面的極近鏡頭,我想這種鏡頭最難捕捉,尤其是將動物內心世界和大自然的聲音融為一體。還有一個鏡頭我記憶最為深刻,兩只熊站在河邊,大熊忽然站了起來,小熊看到了也學著大熊的樣子站了起來,差不多的一個情節還出現在後來,在一個山頭上,也是大熊小熊先後站起來,不過這次是背影,這兩個連貫的鏡頭讓我覺得非常奇妙。還有一些鏡頭將熊這種猛獸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似乎想體現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都有溫順的一面,這種超脫的狀態有種莊子中的出世意味。正像影片結尾處出現的一句話:The greatest thrill is not in killing, but in letting live.最震撼人心的不是捕殺,而是給予生存的權利。每個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應該像對待人類的生命一樣,去對待每一個動物。
在電影中,獵人費盡周折想要捕殺那隻從他們槍下掙脫的大熊,但不小心在赤手空拳的境遇下面對大熊的時候,大熊選擇了不傷害他,所以最後獵人也沒有再捕殺大熊。這個故事不止發生在英屬哥倫比亞,可能發生在每一個雪山森林,每一個有動物的地方,不止是熊,可能是大象,豹子或是什麼別的動物,因為每個地方都有那麼一群人,帶著極大的野心想要征服自然,沒有顧忌,兇狠而殘忍。
當我看過整部影片後,重新審視這部電影,能想到的除了廝殺血腥的場面,還有更多的溫情。這部片子的導演完全按照人類的情感去鋪敘熊的故事,小熊在開頭失去了媽媽,於是它成了可憐的小孤熊,孤獨迷茫彷彿被整個世界所拋棄,直到它遇到大熊,而受了傷的大熊起初是排斥它的,可是小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接近大熊,大熊也逐漸的感受到小熊的可愛與善良,最終接納了它,給它捕魚,帶他捉蝴蝶,時時刻刻的保護它,尤其是最後,大熊和小熊在山洞裡冬眠,外面是皚皚的白雪,美不勝收,小熊依偎著大熊,大熊將生命的溫度毫無保留的帶給小熊,在這么一個冬天讓人不禁心頭一暖,然後不自覺的動容。當兩只熊分別為對方舔著傷口的時候,就像人類一樣在受到傷害後,有朋友親人的安慰與幫助。所以說大自然的所有生物的情感都是同一的,一些親情的本能,母愛的天性,都是一樣的。
看過《熊的故事》這么一個感人的故事,我想所有人都應該要好好的反思一下人類自己,有時我們真的不如一隻猛獸來的善良。

『貳』 觀看講述優秀教師事跡的電影,寫一篇影評.寫作要動求:既有對電影中感人鏡天的生動描述和感悟

在那麼多優秀的教育類電影中,我選擇了倪萍主演的《美麗的大腳》來觀看,因為倪萍是我所熟悉的一位演員,她智慧而又知性,退出主持舞台的她更顯幽默和風趣,豁達和開朗的個性十分的吸引人。花了整整一個多小時害功憤嘉蒞黃縫萎俯聯,看完了整部電影,給我留下的除了感動之外,還有一抹淡淡的哀傷。
影片講述了黃土地上一位平凡的女教師——張美麗的故事。她的丈夫因為愚昧被判了死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沒有那樣的命運,她教自己的孩子讀書,後來又辦起了學校,教村裡的孩子讀書。學校辦起來了,她的孩子卻沒有了。但她沒有放棄這群毫不相乾的孩子,而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文化,上大學,成就自己的夢想,點亮山裡的希望。
影片中有許許多多平實卻感人的鏡頭,張美麗為了留住從北京來的夏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撿橘子皮,給夏老師泡茶喝。她給夏老師洗衣服,反而惹惱了夏老師,但她卻說:「夏老師,只要你高興,我咋都成。」可以說夏老師和張美麗是對比鮮明的兩種人,一位是美麗的、精緻的城裡人,一位卻是不美麗,甚至是有點粗糙的農村人,但是影片的魅力在於讓我們看到了人物內在的精神世界,忽視了這些外在性的東西,最終美麗歸於一點,那就是犧牲小我,給孩子們帶來希望的內在精神世界的高尚。那是與外表的美與丑都無關的,最終張美麗離開了,在為孩子們賣土豆,籌集費用的路上。夏老師從高高的黃土坡上一躍而下,一行淚水在滿臉是土的臉上顯得格外醒目。那時的她很美麗,因為我們看到了張美麗的精神在她身上的延續。可以說是朴實的張美麗感染了在城市裡養尊處優的夏雨。
影片落幕了,但是我們不會忘記在那片黃土地上那雙美麗的大腳,不會忘記張美麗帶著一群孩子歡呼雀躍的身影,不會忘記她把千里迢迢念成千里召召。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用藝術的方式感染和影響所有的看客。在平實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人性光輝的偉大。在我們的心目中,張美麗是成功的,雖然她並不完美,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夏雨老師,為孩子們延續著希望。

『叄』 跪求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影評~

和大部分人一樣,看完片子後是無止境的感動,哭腫了雙眼,甚至連聲音都變啞了。

在沒看片子之前就看了下面的影評,心中對影片有了那麼一點抗拒。我承認,我是一個俗人,我喜歡看的是有著happy ending的大眾片,而不是這樣一部賺人眼淚的悲情(?)片。但出於對狗的喜愛,我最終還是選擇了觀看。

不出我的所料,影片是以平淡的方式來敘述這個故事,沒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劇情,有的只是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溫情片段。

有人說八公會忽然去撿球是因為主人忽視了它,這只是它討好主人的一種方式而已,與什麼預感主人會離開無關。可我卻更願意相信,這是八公與主人間的微妙聯系。為什麼它會那麼反常,不願意送主人去車站,甚至對著他不停地吠叫,更令人驚訝的是,訓練了那麼久都不肯去撿球的它,居然主動將球送至主人的手中,並乖乖地將球撿回。

「等有一天它會給你撿球的時候,一定有什麼特殊的理由」

是的,八公感覺到了。它感覺到他的主人這一去或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所以它用它,一隻狗所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挽留它的主人。

遺憾的是,老教授沒能懂得八公反常的原因,他只是為八公的第一次撿球而異常興奮。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八公撿球,但也是最後一次。最終,老教授還是踏上了啟程的列車,卻再也不能搭乘上那輛回程的列車。

老教授走了,但八公不明白,它還是像往常一樣,在同樣的時間,來到車站,在同樣的位置上,等待著老教授的歸來。

雖然它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歸,但是在每天的那個時刻,八公總會蹲坐在老地方,等待他的主人像往常一樣,在五點零五的時刻,推開車站的大門,親切地叫它「八公」,並慈愛地摸摸它的頭。

可是,對不起,八公,你的主人永遠不會回來了。

我難以置信,一隻狗可以忠誠到用它的一生來等待他的主人。

你可知,十年是什麼樣的概念,它或許只佔取你人生的幾分之一,但十年,是狗的一生!它用它的一生,向所有人詮釋了什麼是忠誠,什麼是愛。

當十年後教授的妻子歸來,她看到八公的一霎那,她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當她哽咽地對八公說「你居然還在等」「我陪你等下一班車」時,我的眼淚,瞬間落下。

最令我動容的是影片的最後,八公知道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卻在風雪之中毅然選擇走向車站。依舊是那個位置,它趴在那兒,有些疲憊的,緩緩地閉上了自己的雙眼,恍然間,它彷彿看見了他的主人就像十年前一樣,推開車站的大門,對它說「八公,我們回家」……真好,八公,你終於等到他了。

寫這么長長的影評不為什麼,只是被感動了,真的很好,在這個年代,還能有這么一部影片,能觸動我的心靈。

再加一段話:

其實在影片中還有使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話。那是老教授的外孫問她外婆「外公是在哪裡發現八公的?」時,老教授妻子的回答「實際上是八公發現外公的」。

不知是什麼原因,這句話讓我發愣了很久。

茫茫人海中,唯獨發現了你,這是一種怎樣的緣分在牽扯著他們走進彼此的世界。

這部影片,我不敢再看第二遍,我怕我會再次淚流滿面。只要一想起影片,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八公在車站門口苦苦等待的鏡頭,就算這樣,我的眼眶也總會在回想中逐漸濕潤。

下面各位的回復,我都一條一條認真的看過,很多人的話都讓我再次感動。

有位網友說「如果我離開了,希望不要再等我,我會很難過」,或許我實在是個感性的人,看到這句話居然也濕了眼眶。

我想,如果可以,每條狗狗都會等待著它離開的主人。可是,我們何德何能,要它們用一生來等待。有那麼一句話「你的狗也許不是你的全部,而對於你的狗,你就是它的全部」,或許這句話,便能很好地解釋它們的行為。

影片中還有很多感人溫馨的畫面,我無法一一描述,但希望每個觀看完影片的人,都能心存一份感動,更加真誠地對待你的寵物,因為他們只有你。

『肆』 美麗的故事觀後感

女性的光輝

----電影《美麗的故事》觀後感
早就聽說由上饒市委宣傳部、德興市委宣傳部、北京中作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攝的電影《美麗的故事》在德興殺青了,沒想到我竟然有機會先睹為快。陳美麗的故事在上饒家喻戶曉,誠信為美德的農村婦女感動了千千萬的中國人。本土作家建平、洪柳以她的故事為原型創作了電影劇本《美麗的故事》,並邀請到集作家、製片人和導演身份於一身的畢雲琪導演和影視獲獎專業戶、著名主旋律導演張今標攜手執導,由知名演員周浩東、池華瓊擔綱男女主角。
電影《美麗的故事》講的是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農村婦女陳美麗的丈夫在一次撲打山火中不幸身亡,丈夫生前借過許多鄉親的錢,陳美麗聽說後,馬上貼出還債通告,承諾不管有無借據,一定替亡夫還債。從那以後,陳美麗懷著一顆誠信而又堅強的心,一邊挑起家庭的重擔,悉心照顧公婆和兒女,一邊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外出打工掙錢還債。她的義舉感動了無數人,廣受媒體關注。
電影《美麗的故事》題名一箭三雕,既點出了女主人公的名字又表現了農村少婦淳樸美麗的外表,同時更深地挖掘出了人物內心的美。電影的主題思想鮮明,謳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記·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它提出的是當時社會的一種道德綱領,而如今「德」已成為中國倫理的核心理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雖然當今正處於一個傳統道德斷鏈的時期,社會各個環節都嚴重缺乏誠信,什麼學術造假、學歷造假、食品造假、名人古墓造假等現象到處充斥著人們的眼球和心靈,就像電影中來冒領錢的一夥人一樣,他們都是假惡丑的代言人。但有假惡丑的地方,就一定有真善美。女主人公美麗的誠信美德正是對它最好的闡釋。
電影最值得稱道的是,成功塑造了三個農村婦女形象:具有堅忍不拔性格,生活態度積極平和,展現了人性中真善美的農村少婦陳美麗;雖說不上知書識禮,但大義凜然、任勞任怨的山林母親;誠惶誠恐,攛掇丈夫貪小便宜,並且沾沾自喜的寶生嫂。
電影一開始,陳美麗只是一個賢妻良母式的內當家形象,主要塑造了美麗的丈夫山林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並因為守信用,老闆願意雇他運貨,村裡的人願意把錢借給他,沒想到一起意外的山火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家裡留下年邁的老母親、痴呆的小叔子以及一雙未成年的兒女。在農村,家庭主要男勞力的喪失使這個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滑向深淵,然而妻子美麗在拿到五萬多元撫恤金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替亡夫還債。還債通告上牆,各方債主上門:有貪小便宜的寶生嫂,有村裡游手好閑的小混混,還有開著車來騙錢的闊佬,門庭若市,好不熱鬧。電影戲劇地通過還債過程中的鬧劇體現了農村婦女美麗的高尚人格,反襯這些人心靈的丑惡。同時用兩個情節加強塑造了女主人公形象的生動飽滿:哥哥的勸說,傻小叔子的藏錢,全不能動搖美麗還錢的倔強信念。電影兩次用到妻子美麗到墳前告慰丈夫在天之靈的鏡頭,也說明山林夫妻是一對琴瑟和諧、心心相映的好伴侶,丈夫的亡故不但沒有擊垮妻子生活的信心,反而使妻子繼承了丈夫的美德,承擔了家庭的重擔,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有道德、有尊嚴、誠信的美麗之路,使觀眾在擦乾眼淚悲痛惋惜之際更加振奮精神。

山林的母親是一位六十多歲的普通農村老太太,電影中著墨並不多。但細心的觀眾還是可以讀出,她是一位命運多舛的老太太,僅有的兩個兒子一個死,一個傻,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小孫女,在媳婦外出打工後都要由她來照看。片中媳婦美麗拿到撫恤金後說要先還債,她馬上支持,一點異議都沒有。從中可以看出山林的誠信美德也是來自於偉大平凡母親的教育,同時也可得出,一村一家都這樣講「惟德乃興」並不是沒有淵源的,而是村人代代相傳「以德為本、以德服人」的處世道理深入人心。
寶生嫂是片中普通農村婦女的一個代表。她心裡的小算盤,整天都在算計著錢的事情。雜貨店經營的小生意,不失時機的向山林討債,山林死後時刻惦記著債,不停攛掇丈夫催債,向美麗理直氣壯要債,以及討債多得了三百元後的自鳴得意,真實刻畫了一個俗人的全部嘴臉。但她又是不同於小混混和闊佬的壞人,她只是一個俗人。俗人的道德境界只是很低,但並不是沒有,她最終在美麗精神的感召下良心發現,及時退還了多要的三百元錢,可見「德」的感化作用對於俗人還是有用的。
逝者已去,生者猶在。美麗嬌俏柔美的外表下,映射出新時代農村女性的光輝,「惟德乃興」的做人理念在中華大地回盪悠長。

用誠信構建美麗人生
——電影《美麗的故事》觀後感
姜光麗

陳美麗,一個普通的名字,江西省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的一個32歲的普通村婦。
陳美麗,一個不普通的名字,她以替亡夫還債的誠信之舉,感動了中國,被評選為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根據陳美麗的真實故事,改編成的電影《美麗的故事》,已經進入了最後合成階段。11月16日晚,我們上饒市三清女子文學會的部分會員,相聚在金洋帆十五樓,有幸提前觀看到了電影《美麗的故事》的樣片。
該影片由畢雲琪、張金標執導,池華瓊、周浩東主演,在江西省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陳美麗的家裡現場拍攝完成。影片一開始,是如黛的青山環抱著位於德興市郊有江南四大名樓之美譽的聚遠樓,在這片青山綠水。唯德乃興的土地上,王雲林家,一個普通的甚至是貧困的農村家庭——斑駁的泥牆,黑褐的瓦頂;陳美麗,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正燒好早飯,一邊忙著家務,招呼女兒上學,一邊督促還賴在床上睡懶覺的丈夫雲林,提醒他今天送貨的事情。雲林轉過身趁機就把美麗抱在了懷里,美麗嗔羞捶拍,滿臉的幸福恩愛。
如果沒有那一場山火,這個貧寒家庭的幸福還會繼續下去,象最多數的夫妻一樣,互相扶攜著,贍養年老體弱的婆婆,撫養兩個遠未成年的女兒,因小時候患有腦膜炎智力受損,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的生活,也依然會得到悉心照料,然後在歲月中漸漸老去,度過平靜祥和的一生。
意外還是發生了。雲林在送貨歸來的途中,發現村裡的一處山林著火,便召集了村裡人同去撲火。這一去,卻是拋妻別女,夢歸黃泉。在救火過程中,雲林被一個掉落的山石砸中昏倒,最終被無情的山火奪去了性命。
面對丈夫的突然離去,陳美麗欲哭無淚。她強忍悲痛,處理了丈夫的後事之後,爭取到婆婆的支持,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那就是用丈夫的死亡賠償金和賣掉貨車後所得總共五萬元現金,償還丈夫生前欠下的十幾萬元的債務。俗話說人死帳爛,但陳美麗以柔弱的肩膀,承擔起人死帳不爛的誠信諾言,因為找不到帳本,她在自己門前貼了這樣一張告示:「各位鄉親好友:如有與死者王雲林生前有經濟來往賬目的,即日起請與其家屬聯系,以待清理解決。家屬:陳美麗。」
這是一紙誠信的宣言,這是一面靈魂的鏡子:鄰居大叔看美麗一家的艱難,堅決不讓妻兒到美麗家提雲林欠他3000元貨款的事;由雲林送到醫院,後又借雲林的貨款墊交了宮外孕醫葯費的小夫妻,變買了項鏈戒指,還清了欠美麗家的錢。開著小商店潑辣貪財的寶生嫂把雲林欠她的700元冒領成1000元後,終於良心發現又退回了300元;村裡正愁手上沒錢花剛要冒領500元的小混混,被帶進了「唯德乃磬」的宗祠受到了長輩的責罰;當美麗告示償還亡夫欠款的事情,在互聯網上傳頌,並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時,一些不法之徒趁機假冒雲林生前的朋友,上門逼債,並實施搶劫,最後在村民們舉著鋤頭抄近道,人人憤怒個個追的強大攻勢下,慌不擇路,束手就擒。這一幕幕場景,真是大快人心啊!從中也讓我們看到了誠信的力量,正義的光芒。
影片里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美麗的哥哥。他從一個心疼著妹妹的哥哥的心理出發,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考慮,一次又一次地為美麗尋找到脫離這片苦海的途徑:當美麗望著這五萬元錢發呆時,哥哥說,人死帳爛,這些錢你就留著一家人好好過日子吧;當美麗告示還債,發現竟欠款十三萬元之多時,哥哥說,手上的現金都還光了,你也算盡心了,哥已經給你找了個好人家,可以帶著小女兒一起嫁過去,這樣你以後的日子就平安了。當美麗決定出外打工還債,哥哥又默默地支持,幫助美麗種田收割。哥哥給出的這每一條路,都是同樣狀況之下普通人常走的路,只要美麗去選擇了,就一定會輕松很多,社會和人們也會給予理解,但美麗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用誠信構建起自己平凡又不平凡、普通又不普通的美麗人生。
影片最後,美麗來到了丈夫的墓碑前,把臉貼在碑上,輕輕地撫摸著,深情地告慰丈夫:「雲林,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的欠款已經全部還清了。家庭的擔子我也會一直挑下去的。一切你就放心吧!」
是啊,人生的路還很長,但我們有理由堅信:用誠信構建起來的人生和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

觀影片《美麗的故事》有感:誠信讓"美麗"更美麗

日前,在北京看了由畢雲琪、張今標執導,池華瓊、周浩東主演的電影《美麗的故事》樣片,眼含感動的熱淚,我們深深地被主人公陳美麗張榜替亡夫還債的故事所打動。看完影片,走在街頭,雖然寒風陣陣,但我們的心中依然溫暖。

電影《美麗的故事》,根據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陳美麗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發生在大山深處的一個普通農婦陳美麗在丈夫因救火不幸身亡之後,貼出通告幫亡夫還債的故事。陳美麗堅持誠信為本,無論是手持借據的,還是沒有借條的,陳美麗都一一償還。她寧願自己過苦日子,寧願自己打工賺錢,也要還清亡夫所欠。她那種不僅自己講誠信,也信他人的高貴品質,那種人死債不爛、欠債就要還的樸素思想,感動了億萬人。該片已進入最後合成階段,即將在全國上映。

影片催人淚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主人公誠心對待債主,去疑心而積信義,譜寫了一曲頌揚誠信的贊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導演從細節入手,營造出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情節,讓觀眾的情緒不由自主地跟著主人公走。陳美麗丈夫救火身亡後,年老的婆婆、呆傻的弟弟、兩個年幼的女兒以及一所破舊的房子所組成的貧苦家庭怎麼生存?這深深地牽動著觀眾的心。是拿著亡夫的撫恤金過一段時間的「好日子」?還是棄家不管而遠走他鄉?當美麗毅然貼出公告,決定用微薄的撫恤金和自己出去打工來替亡夫還債時,一些觀眾先是吃驚,繼而有些不理解,最終卻被她的誠信和善良所感動。當美麗找到大女兒紅紅後並與之抱頭痛哭,承諾絕對不離開女兒、不離開這個家的時候;當她冒雨趕到醫院送錢救人時,她的舉動,讓觀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交融、真切的情感共鳴。正是這種對人物心靈細致入微的刻畫,使一個個人物形象生動,真實豐滿,有血有肉。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點亮一片星空;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美化一個季節;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涌動起整個海洋,這就是誠信的力量,也是電影《美麗的故事》給我們的深刻啟示。當今社會正處在大變革、大變動、大變化、大發展的轉型期,人們的生活方式多樣化,思想意識多元化,以致見利忘義、誠信缺失、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社會呼喚誠信,時代呼喚誠信,民眾呼喚誠信。陳美麗的故事告訴我們,誠信是最重要的財富。影片中,當混水摸魚的小混混被帶進掛有「惟德乃馨」的宗祠,想騙錢的騙子被戴上手銬,潑辣而又視錢如命的寶生嫂主動退還多要的300元錢時,我們從中看到了誠信的力量;當帳本被找到,帳目借支基本吻合時,我們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故事發生地江西德興的一些鄉村,是陳美麗誠信故事肥沃的土壤。當美麗替夫還債的故事感動全社會的時候,我們發現,誠信的遠離,其實一直是中國人心中永恆的痛。

影片用優美的鏡頭和朴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又不平凡的誠信故事,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道德模範其實很平凡,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樓上樓下、前村後院。影片正是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引導觀眾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使以誠實守信為重要內容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深入人心,這在金錢萬能、物慾橫流的今天,無疑是一筆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

『伍』 電影《人體的故事》觀後感

《活著》——《在細雨中呼喊》後的余華與《英雄》前的張藝謀 電影《活著》,1994年出品,製片人:邱復生;編劇:余華、蘆葦;劇本定稿:蘆葦(盜版碟字幕模糊,不知是否准確。);電影音樂:趙季平;導演:張藝謀。 進入電影的感覺後馬上就會感到同閱讀小說的鮮明差異,余華的敘述角度是客觀的,而電影的表現方式是主觀介入的,導演和編劇放棄了原作中的「雙重敘事」,對整個故事進行了重構,體現了鮮明的藝術特色。 小說中的福貴的一生是漂流的一生,有些情節還是「生硬」的,但是由於是雙重轉述的「回憶」結構,可以理解為小說結構上對作者情景設置的回應,但是電影中就不能這樣來解決,因為電影是以共時性的敘述角度來表現整個故事的,而且還要有情節上緊湊和集中。在這方面比較鮮明的例子是福貴被抓壯丁的緣起,小說中是軍隊到城裡的街道上直接去抓丁去拉大炮,而電影中是福貴去各個地方巡演皮影戲,在鄉下遇到了國民黨的流軍被抓去的,在情節上就要合理的多,為了情節的連貫,電影中設置了一條重要的線索——皮影。從賭場中的皮影班主龍二詐取錢財到電影結束時福貴為小孫子饅頭將小雞放到早已經空了的皮影箱子里,皮影作為命運的縮影,活著的見證已經和整個電影密不可分了。 福貴是一個敗家子,然而由於命運的際遇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城市貧民」,這一轉折的標志就是 ——皮影。被抓了壯丁的時候,福貴拚命保住了皮影箱子,因為「還指著這養家呢,這是借人家的,得還。」這時候福貴在亂軍中已經確定了自己的身份,在被 ***的軍隊抓住後,小戰士用刺刀輕輕穿透了皮影,在陽光下細細端詳,這一箱皮影告訴了***的軍隊,福貴是勞動人民,福貴由此給解放軍唱戲,拉車,也算是參加了革命。此時的福貴已經在命運的水流中如一片枯葉流轉了,看電影版的《活著》就是在看命運帶給了平凡的人生什麼,電影版更加突出的是,命運的悲劇不是無原因的,人為的命運的悲劇也許才是更大的悲劇,在一個個「偉大」的時代中,人是如何的努力也難以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人的徒勞,人的無奈,人的卑微的欲求——活著,是如何的被踐踏。或許,余華在小說著力淡化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在電影中又被還原了。也許這才是電影無法在大陸公開放映的關鍵所在,而沉於哲理的小說,終於在1998年在大陸出版了。 皮影或許更能代表福貴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在1958年大煉鋼鐵的時代,連皮影上的鐵絲也要拆下來取煉鋼,「製造解放台灣最關鍵的兩顆子彈」,於是才有了福貴去工地上的唱戲,才有了妙趣橫生的小有慶的形象生動地刻畫。陪伴福貴幾十年的皮影終於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燒掉了,但是皮影的箱子還在,小孫子的小雞還是可以放在裡面的,就像福貴的人生,不斷經歷慘痛的種種的打擊,命運已經千瘡百孔,福貴依然平凡,依然活著,依然堅持了太過卑微的希望——活著。 當福貴將小雞放進箱子的時候他又說起了和有慶說過的那段平凡朴實,又滿含辛酸的希望的話:「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於是小饅頭像有慶那樣問道,「牛長大了呢?」 那時福貴對有慶說:「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實現了。」 這一次福貴卻回答說:「那時饅頭也長大了。」 福貴緩慢的期許悠悠穿越了歷史,在我的心頭縈繞不去,是呀,饅頭總會健健康康地長大吧。 但願。 活著不是福貴的專利,每一個人都在命運中苦苦掙扎,家珍、老全、春生、鎮長、鳳霞、二喜、有慶、王教授……他們的命運就是中國的命運,是最普通的中國老百姓的命運,有些人活過來了,有些人死去了,命運,往往不肯將幸福給予善良而又卑微的人們。 小小的有慶死於1958年,在家珍深深的自責和春生的愧疚中,觀眾不自覺地將眼光投向了那個時代,投向了巨大的歷史的反諷式的敘述中,沒有人會不感覺到辛酸,這些善良又懦弱輕信的人們在時代中的痛苦。有慶死掉了,他沒有睡過一次好覺,他是那麼機靈和可愛。 沉默的鳳霞死於1967年,死於難產,也死於時代。死於一家被護士學校的紅衛兵小將奪權的醫院。她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她應該和二喜有平凡朴實卻幸福的家的。為了她的順利生產,萬二喜從牛棚里提出來了一個已經三天沒有吃飯的「反動學術權威」王斌教授,這之後有了許多的如果,如果福貴沒有給王教授買那麼多饅頭,王教授就不會撐著,如果家珍沒有主張給撐著的王教授喝開水,王教授就可以救下來鳳霞,如果福貴可以留意一下王教授……如果……還有無數個如果,可是鳳霞終於死了,死於產後大出血。當紅衛兵小將(她們還只是孩子)驚慌失措地尋找「反動學術權威」時,觀眾欣慰地看到了人性的火花。十年後王教授已經不再是 「反動學術權威」,可是只吃大米,連一點面也吃不了了,用東北話就是吃傷了。這是喜劇卻又是辛酸的喜劇,是黑色幽默。當半死不活的王教授對要摘下他脖子上的「反動學術權威」牌子的萬二喜說:「還是帶著好」的時候,又有誰不會感到辛酸呢? 一輩子「相信革命相信黨」的鎮長骨子裡是一個善良的老農民,他莫名其妙地成了鎮上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他是單純的,樂觀的,有韌性的。 文革中,春生的老婆「自殺」了,只有一張死亡通知。在前線參了軍的春生解放後成了幹部,自此和福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福貴是老百姓,他們又何曾改變了善良的本性。春生也成了走資派,成了邊緣人,春生不想活了,可是一直沒有原諒他撞死了有慶的家珍卻對他說「外面冷,進屋說吧。」對他說,「春生,你記住,你欠我們加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著!「這就是溫情吧,在一個大家都要和走資派劃清界限的年代。 老全為了尋找在部隊里的弟弟,中了流彈,死掉了。 這是電影中的人生。 同小說比較一下,我們可以發現有些什麼不同, 小說中有慶之死是由於人性的卑劣——由於有慶的血型和大出血的縣長夫人一樣——小小的有慶被抽血至死。 鳳霞的死是由於不可制止的產後出血,自然也沒有什麼王教授。 老全的死是事出偶然。 春生由於文革中的折磨得自盡了。也沒有幾次三番上福貴家致歉的情節。 家珍死於疾病。 二喜死於事故。 饅頭(小說中叫苦根)是被豆子撐死的。 小說中只有福貴自己活了下來。 閱讀中似乎可以看到余華一貫的冷靜和節制的風格之下還有一種形而上的哲思的傾向,同命運聯系緊密,小說中一以貫之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情緒的張揚,相比電影,人面對的處境似乎更加殘酷,但是卻有一種遠離政治與時代生活的傾向,雙重敘述的結構本身就給語言造成了一種距離感。 而電影卻完全不同,如果說小說充滿了溫情是人的自發行為(小說中的福貴的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層次和電影中有相當的差距),而電影中則帶有互相扶持的意味,電影中的溫情更加自覺。小說的筆觸是相當冷靜和有距離感的,電影中卻多了一種向我們的處境發問的執著態度,雖然電影的視角是小人物的,而這些善良的小人物也沒有向命運發問的勇氣和意識。電影上有許多細節是很戲劇化的,這點由於小說的敘述方式是無法加以鮮活的表達的,小說中也有很多厚重有質感的段落由於平淡的情節和舒緩的表達是不適於用電影的形式來表達的(比如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福貴家的生活)。電影是對小說的一次成功的再創造。比較上可以指出的還有電影含有黑色幽默的意味,許多情節是喜劇的,但是笑聲中是含著眼淚和辛酸的。黑色幽默就意味著反諷和沉重(這後一點可以將本片和馮小剛的賀歲片區別開來),而這正是中國小說或者電影中缺少的形式,很高興看到電影版的《活著》做到了。黑色幽默還意味著一種反抗的嘲笑的超越的態度,雖然作品是如此規矩,如此的老實,這在中國假如不跌入媚俗的大圈子的話是要稱作先鋒的。 電影和小說的比較中,電影的優勢和小說的優勢同樣明顯,演員的表演,語言的感覺,速度、語氣,布景、音樂……本節基本上限於劇本和小說文本中的比較,但是有的部分不得不藉助於電影的特殊性。電影的對白中蘊含的精彩細節是如此驚人,以至於將電影有限的容量拉得無比巨大。 在電影中,每一個人物都給人印象深刻,在小說中沒有這種感覺,當然這是應為小說的敘事策略造成的,和小說的整體風格和表現意圖是統一的,但我更願意將這作為電影版的優點加以贊揚。 春生是鮮活的,他對於汽車的熱愛在體現了人物性格的同時也體現了編劇的邏輯力量,在後來有慶出事故的時候恰恰是「汽車惹的禍」(雖然從深層次上說是失去理性的盲目純真的狂熱惹的禍,是時代惹得禍,是民族性的積淀惹的禍)當春生狂怒著說:「不坐了」的時候,觀眾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愧疚和真實。 有慶和鳳霞的姐弟情深在電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當小小的有慶和幾個欺負姐姐的小孩在扭打在一起,當有慶將面條倒在「壞小子」的頭上,當鳳霞去砸汽車的玻璃的時候…… 在有慶、鳳霞,福貴、家珍一家的親情的細節的精細設計上,我承認我比起小說更喜歡這些生活化的場景,因為和小說的距離感相比,我更喜歡這里的真切和熱度。 或許這是因為電影是表演的,表演本身就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超越,我於是不喜歡書中一位和一隻垂老的黃牛一起耕地的老農民幾乎不含任何情感的客觀敘述。我更喜歡具有形式上的象徵意味和超越意味,或許還有一點機智意味的藝術品。 我下面想說到的是反諷與電影中的兩種邏輯。《活著》這部電影中充滿了反諷,有一些是從小說中脫胎而來,比如鎮長(小說中的隊長)的三炮解放台灣論,但是書中比較含蓄,只是說:「這鋼鐵能造三顆炮彈,全部打到台灣去,一顆打在蔣介石床上,一顆打在蔣介石吃飯的桌上,一顆打在蔣介石的羊棚里。」到此為止了。電影中鎮長卻昂揚地說:「這鋼鐵能造三顆炮彈,全部打到台灣去,一顆打在蔣介石床上,一顆打在蔣介石吃飯的桌上,一顆打在蔣介石的茅坑裡,叫他睡不著覺,吃不上飯,拉不了屎,台灣就解放了!」可以看出,電影版的語言中更有一種狂歡的氣氛,一種玩笑的氣質,一種昂揚的精神。我把這樣的「誇張」叫做「反諷」。按照現實的邏輯來看,就算當年的人們可以說出這樣的話語,他也明白這是虛妄和「自我樂呵」(自欺欺人),但電影偏偏就把這演成理所當然,這就是拍電影的不安分,在現實主義的原則下(假定使用了這種原則)還有超越的幻想。 小說中這樣的地方在幽默中又飽含著辛酸,實在是電影的光華的閃現。類似的地方還有皮影戲的鐵絲可以做成解放台灣的最後兩顆子彈,當福貴好不容易想辦法把皮影保住了之後,「小告密者」有慶大叫,「不解放台灣了?」鎮長樂呵呵地只是說,「台灣是要解放的,要解放的。」走掉了,大家都明白,用幾根鐵絲來解放台灣實在是太過離譜,可是這並不妨礙大家「照章辦事」,然後想出另一個並不高明的借口將這虛偽的目的架空。我把這種辦事的邏輯叫做生活邏輯或者老百姓邏輯,在這種邏輯之上還有一種邏輯,叫做革命的邏輯,在各式各樣的反諷中,都貫穿著這兩種邏輯,這些地方才是電影和小說最不相同的地方,也是電影中最為精彩的地方,看到這里時,只懂革命邏輯的大可慷慨激昂,而兩種邏輯都懂的人大可會心一笑。 再試舉幾例兩種邏輯和反諷的運用。我們就可以看到革命邏輯和老百姓邏輯哪一個更有效,為什麼我說這部片子的最大力量(或許也是無法公映的原因)在於這兩種邏輯的較量,在於黑色幽默的反諷。 在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鎮長到福貴家要福貴燒掉四舊(皮影),福貴為了保住這些「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想出了主意——他竟然要用這些皮影成立一個「毛澤東思想皮影宣傳隊」。這是典型的革命邏輯和老百姓邏輯的沖突,結果呢?皮影被燒掉了,革命邏輯勝利。 在鳳霞和二喜結婚的時候,大家齊唱革命歌曲,手捧紅寶書在「東方紅」號上照全家福,福貴和家珍收到幾十本毛澤東選集……最有趣的是二喜在把鳳霞接走的時候,對著牆上的主席像說了一句話(極其鄭重其事):「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把徐鳳霞同志接走了。」然後對著福貴和家珍(雙方笑意盈盈)說:「爸、媽、我把鳳霞接走了。」兩位老人連聲說:「好、好」 婚禮後春生帶來禮物祝賀,家珍還沒有原諒春生,囑咐福貴將春生的禮物退回去,福貴一臉愕然地舉起了一幅主席像…… 這里我們看到的是革命邏輯和老百姓邏輯的和諧統一。 最後,當春生被打成走資派,二喜將這個消息告訴福貴時,說到:「咱們跟他可要劃清界限呀。」福貴一愣,馬上說道:「有界限,有界限,一直都有界限。」就是在這天的晚上,想要自殺的春生徹底得到了家珍的原諒。他們告訴春生,要活著,「在怎麼著你也得忍著,熬著,受著,活著。」 這里,革命邏輯遺憾的失敗了。 我們可以看到,這兩種邏輯是怎樣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存在,而一個最普通的老百姓(他往往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總是在做出怎樣的選擇。 其他的幽默和反諷還有,但我想我不必再舉例了,假如我相信革命的邏輯,站在那一邊,也許會永遠「勝利」,相反,生活邏輯總是處在弱勢一方,常常失敗,但我想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當然,對這些情節的處理和看法很有些人持不同的意見,在這里我且引王小波先生的一句話,「天空應當是藍色的,但實際上是紅色的;正如我們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寫的這樣,但實際上,它正是我寫的這個樣子。」 說這些地方是絕對的現實主義,我沒有這種經歷,假如你有,我亦只好同意。

『陸』 阿郎的故事 影評

讀過許多首宋詞,牽扯紅男綠女們情思的佳句不少,卻極少有頌揚親情的描寫,也許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規范得過於嚴謹,對於守孝的要求過於苛刻,在那難熬的三年中能讓人落個人丟官、破產的地步,使得在生活的平凡中,許多東西因為司空見慣,多了一份淡然和平靜,竟被放到一個忽略的角落,只在特殊的時刻被察覺,被珍惜。

阿郎與兒子波仔的感情便是因為經歷了近乎完美的生活風暴才開始如剛開瓶的陳年酒,散發出陣陣濃郁的香氣。這也許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故事,在杜琪峰不溫不火的掌控下,阿郎這個人物在散漫不羈中有著另類的溫柔。想起老杜作品《放逐》里的一句台詞「一噸的夢想有多重!」可以改換一下變成一個形容詞加在阿郎身上- 「一噸的錯誤有多重!」年輕是一把雙刃劍,它讓人可以盡情地對自己進行自我原諒,自我放縱,沉溺於聲色犬馬的享受中,往往會在你進入而立之年的時刻,運用健康、財富等種種似乎是某種冥冥中的懲戒施加要命的一擊。阿郎天生有開車的稟賦,因為慾望失去愛情,因為放縱失去事業,最後潦倒地在工地幹活。後來偶遇失散的老婆,經歷了愛情和親情的雙重煎熬,醒來時發現「無可奈何花落去」,想要重新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已不可能,而對兒子的無法割捨和渴望他能過上比自己幸福生活的矛盾更使他倍感煎熬,最後他為了兒子的幸福毅然去參加比賽,因為一場意外在烈焰中結束自己的生命。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不是阿郎的捨身成仁,而是阿郎為使得兒子回到母親身邊,狠下心來用衣架對著兒子的屁股痛揍。阿郎的善意與他的下的狠心一般無可指責,他沒有郎雄所塑造的父親那種博大與深沉,多的是「孟母三遷」里包含的溫柔和關愛。人在愛中感受到溫暖,感受到責任,阿郎在獄中看著自己小孩的眼神,除了悔恨,散發的是可以把年輕的水分都蒸發掉的熱量。

喜歡這部電影,因為裡面還包含著讓人緬懷的因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阿基里斯之腱」,都曾為年輕做出一些可以貼上瘋狂標簽的事情。阿郎那種發型,在我們眼裡已顯得過時,阿郎那破破爛爛的牛仔褲,在現在看來不會再具有強烈的震撼和異樣的美感,阿郎的滿口臟話,在現在也許很小的小孩都會說。這比《老港正傳》里自行標榜的懷舊更令人陶醉,這是一個普通的人,只在一到兩個地方表現出自己的偉大之處,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心機,連到西餐廳點的都是啤酒。偉人,在一些哲人的筆下,成為了整個人類智慧的代言,慶幸的是,電影給予了許多講普通人的故事的機會,也讓人體會到,道德,也完完全全可以由並沒有開天闢地的作為的人來代言,自不必老圍繞古代儒者眼裡黃金時代里的至聖來做文章。

這部電影杜琪峰沒有運用特立獨行的敘事風格,只是在緩緩地讓故事展開,讓情感可以在寬闊的河床中盡情地流淌,看過之後,仔細品酌,才發現舔犢之情,原也五味雜陳。

『柒』 電影《熊的故事》精彩影評

1988年,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拍攝了一部介於紀錄片和故事片之間的奇特電影,版它就是《熊的故事》權。有人說這部影片是一首飽含尊嚴的命運詠嘆調,用獨具北洲氣質的浪漫和唯美,將動物生存的優雅和悲壯升華到了極致;也有人說它是一首溫暖感傷的情歌,用法蘭西式的蓬勃激情與來自靈魂里的優雅和恬淡,將自然世界的無限和生命的無限詮釋出非凡的意義;更有人說它是一首從頭至尾徐徐吟頌的美麗詩篇,用飽含著悲傷、歡樂和死亡的情感,為人類有限的生命提供了細致的無限遐想。
影片沒有任何旁白,憑著絕佳的跟蹤拍攝與剪輯,構成一個關於熊的完美故事,在兩只熊生與死的糾葛與反復中,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意義,雖然它們要遭遇隨時隨地的死亡危險,但頑強的毅力和對於生命的執著讓它們變得異常勇敢。兩只熊就像兩位一言不發、毫不做作的演員,而人類在其中只是他們的配角,只是他們生活的一個闖入者。從這部影片里,我們再次看到了人與自然界其它生命相諧相處的深刻命題。

『捌』 日本紀錄片 《小鴨子的故事》 影評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只要生命在,奇跡就在。」

一直很欣賞這句話,它出自一篇叫做《誰能為生命預言》的文章,文章具體講了些什麼我忘記了,但這句話卻一直記在心裡,因為生命確如它所闡述的一樣,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奇跡,誰也不知道生命的個體下一步將邁向何方,誰也不能為它做出預言,一如《小鴨子的故事》中的小鴨子。

《小鴨子的故事》是專業課上放映的一部日本紀錄片,老師想讓我們學習其中懸念設置的技巧,我承認它的製作技巧的確出色,懸念設置的也恰到好處,但我欣賞的卻不僅僅是這些製作上的技巧,觸動我更多的是片中小鴨子--「奇比」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紀錄片講得是一隻母斑嘴鴨帶領自己的孩子------一群小鴨子遷徙成長的故事,而奇比就是這群小鴨子中的一隻。「奇比」在日語中是「又瘦又小的醜八怪」的意思,因為奇比是這群小鴨子中長得最瘦小的一隻,所以製作人叫它「奇比」。

在鴨媽媽的第一次遷徙中,奇比就顯現出了它的劣勢。鴨媽媽要帶領小鴨子從它們的出生地-------日本東京市中區一幢摩天大樓前的水池遷到與水池一街之隔的護城河去。這段短短的距離對於鴨媽媽和她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艱難的,因為這條街是每分鍾過車三百輛的東京最繁華的街道之一,要帶領十二隻小鴨子成功穿過這條街的難度可想而知。當然要想成功遷徙,小鴨子必須首先有從距地面23厘米的水池跳出來的能力。很快,奇比的兄弟姐妹們就具備了這種能力,只有瘦小的奇比仍然跳不出桎梏它的水池。23厘米成了它生命中的第一個難關,如果它不能在母親率領兄弟姐妹們開始遷徙之前跳出水池,它就會被母親拋棄,繼而可能無法生存,這就是大自然優勝劣汰的法則。奇比沒有放棄,它在兄弟姐妹紛紛上岸之後,一次次執著地跳著,又一次次在接近成功時跌進池中,然後又是一次次地嘗試。終於,在經歷了不知多少次的失敗之後,奇比的雙腳踏上了它期盼已久的那片土地,跟隨它的母親、它的兄弟姐妹向它們的「新家」蹣跚而去。或許奇比知道跳不上池壁對它來說意味著什麼,在母親下定決心走的那一刻,它也決定放手一搏了,事實證明,奇比贏了。

很快奇比生命中的第二道難關在它們成功遷徙之後出現了--鴨媽媽和她的孩子們遇到了暴風雨,奇比和它的另外五位同胞失蹤了。鴨媽媽焦急地尋找她的孩子,她飛過護城河的河面,又飛過它們遷徙之前的水池,還是一無所獲。就在她絕望之際,河面傳來小鴨子的叫聲,是奇比!它回來了,這只所有孩子中最瘦小的小鴨子竟然自己找回了家!我不能想像它是在經歷了怎樣的努力、恐懼和掙扎之後才回到母親身邊的,但是看到這里,我對這只小鴨子肅然起敬,生命的奇跡由此綻放。奇比的另外兩個同胞也陸續回歸了,但是剩下的三隻小鴨子卻永遠回不來了,大自然的法則永遠那麼殘酷,只要自己把自己放棄了,大自然也就把你放棄了。

然而大自然對這只小鴨子的考驗還沒有結束,鴨媽媽很快就要進行第三次遷徙了,這次它們真的要回歸自然,飛向自然的懷抱了。可是奇比的劣勢依然暴露無疑,它始終不如它的兄弟姐妹們強壯,當它的這些同胞都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時候,奇比卻只能孤單地守著它們留下的「家」,落寞地看著它們飛向自由。當它的家人最後一次飛回來在它頭頂盤旋的時候,它再也沉寂不了,它在它們的翅膀下拚命地撲棱著自己瘦弱的翅膀,試圖離開這呆了太久的水面。當水花將它的羽毛全部打濕,當它的家人准備再一次棄它而去的時候,那種對生的原始渴望終於讓它的身體離開了水面,在命運面前,它又一次贏得了勝利。當它騰空的那一刻,我竟然有股想哭的沖動。奇比,這只在鴨群中從來沒有優勢的丑小鴨,憑借自己不放棄的信念在優勝劣汰的自然環境中成功地存活了下來,這,難道不是生命的奇跡嗎?

在經歷過生命歷程中這三次大的磨難之後,奇比長大了,它成了一隻真正的斑嘴鴨。以後的日子裡或許還有類似的波折,但我相信奇比會活下去,因為它從未對自己放棄過。大自然淘汰的,首先是那些自己先把自己放棄的人,連自己都不為自己堅持,自然憑什麼還為你堅持呢?所以,珍惜自己,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即使全世界都將你拋棄,自己也要為自己堅持,因為活著,生命,本身就是奇跡。

『玖』 電影一個護士的故事觀後感

額,你看見醫院里的護士是不是穿白衣服的呀,你可以根據這個進行外貌描寫,比如面部表情,長相,說的話等等,適當加入一些關於護士的好詞好句,比如拯救生命的天使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