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初學寫影評

初學寫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3-05 23:06:14

1. 影評寫作入門 如何寫好電影影評

寫好文章的六大絕招:
1、認清題目意義
寫文章最怕沒有認清題目的意義,下版筆之後才發現離權題目越來越遠,以致文不對題。結果,耗費不少時間,所以,在下筆之前一定要看清題目,認識題目的意義,再決定怎麽寫,不要急著下筆。
2、確立中心思想
認清題目意義之後,接著就要確立中心思想。同樣一個題目,因為中心思想不一樣,可以寫出截然不同的文章。
3、決定文章體裁
有的題目只能以一種體裁表現,有的題目卻能用記敘文、描寫文、抒情文、論說文或應用文等文體來寫作。
4、選取寫作材料
文章的材料平時要儲存一些,例如:閱讀書報、雜志、細心觀察等,有了根基之後。別忘了重點是「選取」寫作材料,而不是「堆積」,因此在許多材料中要有所「選擇」。
5、安排段落結構
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擬定大綱」。「胸有成竹」、「心有腹稿」,把全文都在心裡想好,一攤開稿紙就下筆千言!
6、下筆寫作
文章的結構安排妥當,則開始下筆寫作。文章的遣詞命句要多作推敲,力求精當;文句要通順簡潔、生動新穎;了解修辭技巧,使文辭優美,文句生動;最後還要細察修改,使文章更加完美。

2. 如何學習影評寫作

答:影評寫作的方法

影評寫作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按照一般框架,論點、論證、結論三大部分。

1、影評開頭是提出問題,此處為論點部分。

提出問題引起閱讀者對影評問題得思考,也為接下來的闡述進行鋪墊。

2、中間部分是影評內容主體,也就是對問題得證明部分。

它需要對問題具體分析影片成功之處在哪裡,那些經驗值得學習。

一般至少需要提出三個方面的優點,每個方面分別寫一小段,每個方面第一句話是提煉出來得小論點。

3、結尾,是始終解決問題得部分。

它的很短,但是描述很有力度,主要是對全文的總結,或者提出不足、提出希望、補充說明,照應影評前面部分。

3. 如何寫好影評(編導藝考時)求前輩指導……

怎麼寫影評?
看片分析,是近年藝術類招生運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種考試形式。它先讓考生觀看一部電視片的錄相或光碟,然後按要求寫文章。這充分體現了電視的專業特色,有利於發現具有初步電視意識的好苗子。同時,它又避免了命題作文的偶然性,有利於考出真實水平。也因為這樣,它最能拉開考生之間的差距。與「面試」的印象分不同,筆試的成績更加具體、客觀、過硬,所以在專業考試中,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個考生都必須認真准備。

那麼,怎樣寫好看片分析呢?根據以往的經驗,提出幾條建議。

一、 不要寫成觀後感

寫好看片分析文章,關鍵在於能否准確把握文章的體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審題不當,完全不符合考試要求,體裁不合,把它寫成心得體會、觀後感了。這樣,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覺良好」,得分也不會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觀後感於看片分析有何不同。濟南世博藝術學校

首先是文章的體裁不同。觀後感、心得體會一類文章基本屬於抒情文范疇,抒情色彩濃;二看片分析則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范疇,理論色彩濃。前者重在感,而後者重在議。前者常有喜怒哀樂的句子,如「看了這部作品後我很感動」、「我很氣憤」、「我心潮澎湃」之類;而後者態度比較冷峻,一般用各種議論手段,夾敘夾議,分析闡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寫觀後感時,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觀眾;而寫看片分析時,作者的身份卻變成了「評論員」和「業內人士」,至少應是個「准電視人」即將來可能進入電視行業的後備隊。既然來報考,就應該有一定的准備,有潛在的素質,就應該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意識。他們在看電視時,就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一個普通觀眾,而必須多一個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專家、評委,我該如何評價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該向他學習什麼?假如讓我來拍攝,我該怎麼做?總之,你必須尋找電視內行人的感覺,逐步培養專業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變:觀眾——准電視人——電視人——專家。

再次是針對的目標不同。觀後感針對的是「這件事」,即作品的內容;二看片分析針對的則是「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問題是:你知道這件事後有什麼感想?這件事給你什麼啟示?而後者回答的問題是,這部作品該怎麼理解?哪些地方比較成功?如《難圓綠色夢》,這部片子講述一位植樹造林模範的事,他辛勤種樹幾十年,數卻被人砍光了。如果寫觀後感,應針對這件事,當然表示痛心、譴責。而寫看片分析時,則針對這部作品,分析它獲獎的原因,成功的經驗,應表示出贊嘆、欣賞。這二者的基調是明顯不同的。

最後是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觀後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內容,重在教育意義;而看片分析則重在作品的創作經驗,包括藝術形式。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系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簡而言之,所謂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

二、要有以論文的框架

明確看片分析是議論文這一定位後,接下來就是謀篇布局的問題了。常見的毛病有以下幾種。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沒有段落概念,不會分段,往往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天馬行空,東拉西扯,思維跳躍,鬍子眉毛一把抓,這當然不行。

2、 「串講式」,或曰「賞析式」。它往往從電視片第一個鏡頭講起,然後第二個、第三個……一邊敘述內容,一邊作些評點,還美其名曰「夾敘夾議」。這好比語文老師串講課文,念一段,講一段。這種寫法缺乏宏觀的鍛煉,沒有形成小論點,沒有上升為理論,沒有總結,也不符合要求。它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敘述太多,議論太少,往往頭重腳輕,開頭十分啰嗦,結尾又草草收場。

3、 「雜文式」。這經常發生在擅長寫作的同學身上。他們不滿足議論文的一般套路,斥之為「條條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於是把它寫成文藝性論文,即雜文。當然不排斥少數尖子可以寫出優秀的雜文來,但在考試時一般不要用。

正確的寫法,應該按照議論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論點、論證、結論三大部分。

開頭是提出問題,即論點部分。它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分析的對象(即這部作品)做個簡單的介紹:叫什麼名字(標題),作者是誰(那個台拍的),屬什麼體裁(欄目),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什麼主題等。二是對這部作品做個總的評價,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間是主體,是提出問題,既論證部分。它要求具體分析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有哪些創作經驗。建議至少講三個方面的郵電(或特點),而且每個方面分別寫一小段,每個方面應該提煉出一句評語(即小論點)。小論點應該精闢、整齊、醒目,最好歸納的句式比較整齊。為了突出小論點,應該把它們放在各小段的開頭,或改成粗題字排版,或省為小標題。還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這之後,在圍繞這個小論點作分析,「擺事實、講道理」。應該結合片子的內容,舉出具體例子,夾敘夾議,邊敘述有關情節或鏡頭,邊分析他們的表達效果,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里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光敘述內容,變成講故事了;二是光發議論,或空洞抒情,沒結合具體內容,與作品完全脫節,空對空,那也不行。請注意,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決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絕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後是結尾,是解決問題,即結論部分。這部分很短,主要對全文作總結,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補充說明,或照應開頭。有了這部分,文章就有頭有尾,完整無缺,並形成一個高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論文的常規寫法,當然可以靈活掌握,不要把「框架」當成「框框」,束縛了思路。但就中學生而言,一般按這個格式去寫較為妥當。建議先寫好段落提綱,至少要想好要講哪幾層意思,然後按照提綱,一段一段寫來。這樣,論文的框架就很穩,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層次分明,小論點突出。

三、 要提煉出小論點

解決了題材和結構問題後,下一個難點就是,從那幾個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煉出小論點?這個問題普遍感到頭痛,我們不妨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學會提煉。

我們可以從觀後評片中得到啟發。可聞前後有什麼閱讀提示和思考題?老師對你們的作文有何批語?從這里往深處想,就能學會抓主題(中心思想)、結構(段落)、手法(寫作特點)等。

建議大家學一點文藝理論常識。這樣才能找到理論武器,提高鑒賞品位。如: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政治,文藝的典型性,文藝批評,創作方法,流派,體裁,風格等。特別是「典型」這個概念應用很多。

還建議學一點電視常識。電視有自己的特點,如:形聲兼備,視聽合一,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用鏡頭語言說話,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電視創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從電視的角度來分析。

下面提出一些選題供大家參考。

1.主題方面。主體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與相近題材的作品比,看哪個更深刻;也可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它有什麼現實針對性;還可分析標題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形象是否鮮明突出,性格特點如何,作品用什麼實事來刻畫它,次要人物有什麼特點,與主要人物有什麼關系。

3.選材方面。作品運用了什麼材料來表達主題,這些材料是否真實、具體、集中、詳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別典型,那些細節特別精彩等。

4.結構方面。作品分為幾大部分,它以什麼為線索,它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怎樣照應,結構是否嚴謹等。

5.手法方面。作品採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如:對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因小見大等)。這些是否成功、新穎、有特色等。

6.新聞方面。如果是新聞類作品,還涉及到許多新聞性問題。如:真實性,時效性,是否堅持了新聞的黨性、群眾性、戰斗性等原則,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鏡頭方面。電視是用鏡頭說話的,它的鏡頭語言運用如何(構圖、色彩、光線、速度、字幕、特技、聲音等),那些鏡頭特別精彩,運用了什麼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屬於創作的各個方面,只要你覺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選。如:音樂、美術、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須強調,以上這些絕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講到,只要選其中三四點特別突出、十分明顯的講。甚至可以知將其中一個方面,但必須講深、講細、講透,而且它們也必須提煉出小論點。

四、 要全面考慮,掌握分寸

寫文章最要講辯證法,要全面處理各種關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極端。

1、要充分肯定優點,而不要專門挑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分析作品當然可以講它的缺點,但必須掌握好一個度。有些年輕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講缺點,這就很不應該了。要知道,拿出來的電視片,除特殊情況外,都是好的伙比較好的,甚至是獲獎作品。正確態度應該是肯定優點,附帶言其不足,在措詞上、提法上也要謹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類。

2、要有專業眼光,但不要亂用專業術語。有人太急功近利,剛接觸幾個專業術語,就忙不迭地對號入座,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剩下「看鏡頭說術語」,變成「看圖說話」。初學階段似懂非懂,沒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亂貼標簽。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於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分析時必須

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與同一題材、同一體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進行比較,才能比出特色來。此外,許多作品都與時代背景有關,特別是新聞片,要特別留意它的拍攝(播出)日期。

4、要學會看電視,才會評電視。一般人看電視是為了獲取信息、欣賞娛樂、消遣放鬆,這都是無可厚非。但立志當電視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這種水平了。他們看電視時,應該加上學習的目的,提高鑒賞水平,應該「帶著學習的目的看電視,帶著職業的眼光學新聞」。建議先學會看電視,養成良好的收視習慣。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聞片、專題片、藝術短片,以及好的電視單本劇,而要少看電視連續。看電視的時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帶著問題看,邊看邊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個鏡頭的表達效果,分析這樣的良苦用心,當創作者的知音。還要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議一議,與周圍人交換一下看法。最好能強迫自己把看法寫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評論,然後請有關專家老師指導一下,練幾次筆。

今年考看片分析時,為了防止偏題的現象,普遍降低了難度。有的對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廣播學院導演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觀看短劇《較勁》,寫不少於1500字的影評,題目自擬。應包含以下內容:一、作品的主題思想什麼。二、人物對白的語言特點,這樣處理的目的是什麼。三、劇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戲是哪裡。四、重新設計結尾。

有的乾脆不用作文形式,而是回答幾個問題。如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編導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看電視片《蕉窗聽雨》(註:是一部介紹蘇州園林的藝術專題片)回答問題:一、這部電視片如何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如何表現自然的花木與人工園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請舉例說明「相識固然不難,理解未必容易」這句話的含義。(30分)三、這部電視片闡釋了那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思想和哲理?(30分)

這種考試安排限制了話題,使答題不至於離題萬里。而且它重在考察隊內容的理解,沒有太高的專業要求。這比寫文藝評論要容易一些,但它們的套路基本一致。這種回答,也不能像中學那樣簡單地列幾條筋,否則肯定沒有競爭優勢。建議在考前練習時,仍應以寫文藝評論為主。

4. 電影影評怎麼寫入門級的就行。大致格式,開頭結尾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要點
要寫好一片影評,首先應當認真觀看電影,並記錄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鏡頭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為亮點以及最新穎之處。一篇影評能否吸引人就在其於有沒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寫出別人一般想不到的內容,可以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步驟
題目
題目是任何寫作中的第一閃光點,影評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他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在看完電影後寫影評時,首先要找一個好的切入點,當然,這個切入點就要從題目開始入手了。影評的題目注重創新、新穎,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像讀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評題目越短越好,6-7個字為宜。
開端
閱高考語文作文的老師們都有一個習慣閱卷方法,即題目-開頭-(中間)-結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間部分寫的再好,但開頭卻弄得很差勁,這樣閱卷老師對這位考生的中間內容最多就會大體瀏覽一遍,有的甚至連看都不看,因此,開端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影評的開頭,可以開門見山地一上來就介紹你所要寫的影片最為亮點之處,或直接寫影片的高潮結局,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還可以運用「詩經六藝」中「興」的手法,也就是說,由你想表達的內容聯想到了什麼其他東西可以代表你的如內容;也可以先插入一電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贊、愛森斯坦等,這樣能為你的影評錦上添花。
中間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其實寫影評就是寫一篇議論文,因此我們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你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題,也就是說,你在影評中分析的內容,都必須要圍繞你的中心。
結尾
我們完成了影評的最主要內容之後不能就此結束,還應當有一個響亮的結尾。在結尾我們首先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一下總結,然後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表達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還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讓影評有一個好的收尾。

一.需要明確的四點:
第一、主要考查中學期間議論文寫作的基礎,因為影評也是議論文的一種
第二、關於影評的字數:
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同樣,影評也是材料作文,只不過是材料不同而已,影評是面對音像資料。影評要求「有話可說,把話說透」,字數沒有具體限制。1200~1500最優。因為少於1000字會不夠透徹,多於2000太過啰嗦。
第三、考影評不是考專業

5. 中學生如何寫影評

影評其實也分的很詳細 淺層次的影評僅僅只是觀後感 而深一點的 需要加入對鏡頭 對角色 對音樂乃至很多方面的分析

6. 影評初學應該看什麼書

關於電影批評與電影評論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暫且放下電影批評,廣義的講一講電影評論。現在電影評論大家已經不再陌生,甚至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是電影評論的參與者。但我們細看這些評論,且不說那些平民大眾的評論,就那些所謂影評人的評論,也不過是說說結構,看看人物,然後從中又看出了那些狗屁道理,再講一講自己所謂看到的電影深度。細看評論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充其量是把文學評論的一套話語生硬的帶入電影的藝術空間中來。對於這些人,我給與的態度是:你們不懂電影!

嚴格的講,從電影本體論的意義上來看,在電影人與電影評論人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專業意識鴻溝。這樣一條專業意識鴻溝正是當下的電影評論人缺憾像機械師對攝影機和放映機起碼的技術了解而構成的。從一個層面上講,這條專業意識鴻溝的存在是以電影人對電影評論人的喧嘩恆持一種冷漠態度而張顯出來的。而也正是基於這兩種條件,這兩個方面,這兩種認知。造成了現在「電影界」和「觀電影界」的同時惡性循環。也就是說看電影的把電影看完,然後開始用他自己的亂七八糟的不知是非的觀點,看法評價電影。這些評價里,毫無電影意識甚至看不出他評論的是一部電影。這樣的評論一出,自然而然的就被打入電影外行的圈子中。而在內行眼裡就是「這些人徹底不懂電影」。當然,現在的影評人也好,普通觀眾也好,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事件值得鼓勵的事情。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人們把電影這種訴諸於四度量項的視聽藝術在評論中文學化,最終把電影現象降解為文學現象或者別的什麼現象而給與非專業性的解毒。我們都知道,從藝術形式本體論的視角來看,電影於形式的存在本體上截然不同與文學,截然不同與美術,截然不同與音樂,截然不同與很多很多。電影以視聽的審美形象在四度量項中直接訴諸接受主體的感知而轉遞審美信息。從當下學術界眾所周知的利科之闡釋學的理論來看,文學的存在形式本體僅是一種由抽象地書寫而凝固的文本表達式。並且,電影的製作與文學的創作方法,操作意識,科技含量,集群製作等方面有著迥然不同的差異性。在這里,我們無意對電影與文學或者其他藝術類型從形式本體論的角度來評判何者藝術表現性更勝一籌。我們在理論上也不認為電影作為一種藝術門類高於其他藝術,但是,從藝術門類的劃分上看,把電影現象作為文學或其他現象來解讀,這無疑是在向式本體論上對電影及其審美特徵的降解,同時,也是在藝術門類的解分上降解電影。

讓我們做一個啟人深省的解析:例如現在人們評論電影的結構時,往往就是把整個影片的整體或者說事件映像成劇本。也就是剛才我說的降解成文學。就結構而言,雖說現在已經不是一個蒙太奇之上的年代了,可評論結構時,連什麼是平行蒙太奇什麼是交叉蒙太奇都不懂,甚至連降蒙太奇的段落都沒有就操起了評論結構。對於深愛與電影藝術的人看到如此評論必是一種極大的失望。最終,只能給其貼上「外行評論電影」的標簽。棄置於寂寞中而給與冷處理。

我們將上面所說的問題深入一點,就引出了電影批評界的嚴重傾向性問題。對於電影批評也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原因和剛剛說的評論如出一轍,還是一個專業上的意識問題。舉一個例子: 一位作家在看了《鬼子來了》之後說「姜文范了個聰明的錯誤,他把原作里用屠夫殺日本人的情景改成了用劊子手,雖然拍得眼花繚亂但卻沒有原著那麼能震撼人心。」這個作家給與的意見或者說對於影片的批評就是一種完全文學化的降解,他沒有從攝影機里去看這些內容他也不具備這樣的電影意識。如果他有一點電影意識的話,他就不會在選擇原作里那麼不電影的做法了。在這里之所以單獨說到電影批評,其實是在電影專業的角度對「影評」一次總結和概述。我們理想中的電影批評應該是可以直接和電影人對話的,電影批評之所以上升為批評就是應該以專業的視角和意識去正視電影藝術。但是如今的電影批評所形成的也是文學化傾向。這就造成了電影界的一個態度「與外行不對話」張藝謀《英雄》出片的時候,各路批評接踵而來,可張藝謀對此番評論一直不予回應。這種與「外行不對話」就成了電影界的雅量和職業道德。在這里說的是,倘若茨等人以幾何倍數增長,並最終形成一個有著較為持久生命力的電影外行批評圈子這就該引起注意了。

在此我不過多地對電影批評進行論述,這畢竟是電影理論上的學術研究。在此只想鼓勵更多的電影愛好者能真正的研究和看待電影這門藝術。另外要說的是,近些年來,廣大的電影愛好者對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專業研究也給與了很大的幫助。北京電影學院03版的電影學論叢書就收錄了普通電影觀眾的電影觀點和對電影的部分評論。此舉充分證明電影愛好者給與電影人的幫助。

望論壇上的各位電影愛好者能在看電影學習電影的同時培養自己的電影意識。寫出更多的具有一定電影意識的評論乃至批評。

7. 怎樣學寫影評

多去 豆瓣網 看看吧 那裡面有很多大神

8. 如何寫好影視評論

第十講 怎樣寫讀後感、觀後感及影視短論 李 虹

教學目的:1、培養文學社同學「讀好書」「好讀書」習慣
2、讀後感寫法
3、影視短評寫法
教學難點:1、寫讀後感時如何選擇感受點
2、怎樣對影視作品進行藝術分析
教學准備: 讀後感 影視短評各幾篇
教學設想:講授、閱讀、練習相結合
教學安排:針對本校文學社成員的實際,在適當的閱讀指導的基礎上,重點講授讀後感、影視短評寫作。
教學過程:
一、談讀後感的寫作
(一)什麼是讀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二)讀什麼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簡·海麗說:「每天給孩子讀哪怕只是10分鍾的文學作品,對孩子的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讀什麼,問題像是不復雜,卻相當難答。因為,如果話說得過於概括,比如「開卷有益」,什麼都可以讀,意思自然也不錯,可是不能實用;如果轉到另一極端,說得過於具體,困難就會更多, 一言以蔽之,說「要讀好的」。這像是一句近於濫調的模稜話,卻不得不說,因為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如果取法乎下,所得自然只能是下下了。傳說王羲之學書法,起初以衛夫人為師,總是不能滿足,及至北上,看到漢魏名家碑版,才卓然成家。其實衛夫人也是「上」手,王羲之不滿足,是因為還有「上上」。學作文是一理,說極端一些,如果你誦讀的文章就不通,或者百孔千瘡,就算你學像了,也不過是不通或百孔千瘡。要好,必須取法乎上,最好是上上。過去的古文家,如明朝歸有光,一生用力於《史記》,這是取法乎上上,所以造詣能夠超過一般人。這里只是舉例說明,讀好文章是寫好了的必要條件,甚至是充足條件。
到此,同學一定要追問,怎麼算好呢?這又是個一言難盡的問題。杜甫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有不很相信世人評論的意味。但是不管作者同意不同意,既然給世人看,世人總是要評論的;而評論則常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同是陶淵明詩,寫《詩品》的鍾嶸不大看得起,到唐宋就成為高不可及; 這樣說,文章就不能分別高下了嗎?自然不是,比如古代的庄、列、史、漢、唐代的李、杜、韓、柳,宋代的歐、曾、三蘇,無論就作品說還是就作家說,幾乎都承認是大手筆。這樣評定,標準是前面曾經談到的,一方面是內容好,深刻,妥善,清新,能使人長見識,一方面是表達好,確切,簡練,生動,能使人清楚了解,並享受語言美,這里不再詳說。所謂讀好的,就是讀內容和表達兩方面都可資取法的作品。 我們作文是用現代語寫,讀當然主要是現代作品,而 這些,絕大部分還沒有寫入文學史,怎麼 辦?辦法是:
(1)當然是自己能辨別最好。
(2)求助於流行的評論。這常常見於各種形式的文字,雜志報紙上的介紹,書的引言,收入選本(包括課本),甚至出版社的廣告,等等;
(3)向知者求教。知者很多,語文老師,以及老一輩的讀書人,都是知者,自己不知,可以問他們。
選讀物,能夠分辨好壞之後,還有確定類別的問題,就是要讀或多讀哪類作品,少讀甚至不讀哪類作品。當然要先讀語文課本上的作品以及規定的課外讀物。這不夠,為學作文而想多讀,選讀物的時候要考慮以下一些情況。
(1)文體要是常用的,或說容易移用於作文的。舉例說,廣義的散文(包括以記事為主和以說理為主的)比詩歌、小說好。詩歌的語言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有時可以故意晦澀,兩句之間常常斷而不貫,這如果學了來,對作文就弊多利少。小說對話多,描寫多,有些年輕人讀小說多而讀其他文體少,作文拿起筆就想描畫人物、景色,至於記眼前瑣事,說理,即使很淺易的也不知如何下筆,這就是未得其助而反受其擾。我的經驗,在這方面,有時候也難免要捏捏頭皮。比如讀魯迅作品,不少年輕人會感到,小說比雜文有趣味,容易讀,可是就學習作文說,我還是勸你把更多的力量用在雜文方面。
(2)多讀本國作品好;讀翻譯作品,最好選文字格調接近漢語的。理由很簡單,我們作文,語句要是中國味,不是外國味。
(3)不要只圖好玩、省力。這方面,我想舉個極端的例。大家都知道,有不少青少年,還有些中年人,熱心讀書,甚至在車上也手不釋卷,而看的卻總是小人書。看小人書當然不是壞事,不過,如果你看的總是這類讀物而不及其他,想作文有進益就很難,因為小人書的文字是解說圖畫,斷斷續續,而看的人又常常是一目十行,略會其意而等於沒有讀。想學作文就不得不舍易就難,下苦功,多念些講道理的作品。這類作品,初學會感到難讀,沒興趣,但它可以使讀者增長知識,鍛煉思路,學習說理手法,這正是好的作文時時要用到的。還有,常讀這類作品,有所得,會產生更深厚的興趣,這是學而有成的最有力的保證。
(4)剛才說到講道理作品的難讀,這里還要泛泛說說「難」。選定讀物,有時候宜於故意找一兩種超過自己能力的,用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辦法讀。記得小時候看《聊齋志異》,許多詞句搞不清楚,總的情節卻又像是知其大略,就這樣,過些時候再看,疑問就少多了。這是不求甚解的提高,情況是,難幾次,難的會化為易,易的自然就更易了。有不少青年人不了解這種道理,比如也相信魯迅作品很好,應該努力學習,可是不敢讀雜文,說是不懂。這種避難就易的態度是錯的,應該反過來,因為難,偏偏要讀。敢碰難,使難化為易,學業(包括作文)才能夠大幅度提高。
(5)要靈活處理雜與專的問題。所謂雜是內容、表達、作家都要求多方面,這樣交錯著讀,可以兼收並蓄。但雜之中也容許專,比如讀某一家的某類作品,感到所得多,興趣濃,就可以多讀一些。
以上是談類別問題。還有范圍問題,就是讀多少合適。原則上說,多讀比少讀好,因為所讀越多,融會貫通越容易,越高超。如宋朝王荊公和蘇東坡,是連佛書、道書也很熟悉的。現代人自然還可以超過他們,因為他們不會外文。這是說,如果有條件,無妨古今中外。如果真能古今中外,博覽之後能吸收,筆下就有可能融合荀子和亞里士多德而出現謹嚴,融合孟子和西塞羅而出現暢達,
最後,還要知道選讀物的門路,以便擴大選擇面。這主要是目錄學的常識,附近圖書館或文化館的情況,書刊出版情況等。這用不著多大力量,常留心就可以了。
(三) 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1、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3、 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不要矯揉造作地拼湊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系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後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我們要開放思路,在真正理解原文閃耀的思想火花和藝術力量中真切的感受會驟然產生。
4、寫獨特新鮮的感受 檢查式的讀後感不可取,要盡力寫出有新意的見解來感染讀者。例如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該文一反常人論調,說孟嘗君只是好做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所以真正有治國之才的士一個也沒得到。全文不到一百字,卻被譽為駁論文的「千秋絕調」。
(四)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五)初中生讀後感易犯毛病:
1、用復述原文內容代替感想,常常開頭說幾句文章如何感人,然後就大段復述內容,結尾表決心或提希望。
2、脫離原文,說上一通自己的想法。
3、內容雜亂,東拉西扯,漫無中心

二、談觀後感及影視短論的寫作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以其生動的直觀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實感而易有廣泛頎賞性。一部優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許多同學在觀看影片後常會有感而發,嘗試寫作影評,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影視鑒賞能力,端正我們的審美觀念有相當大的幫助。那麼,如何寫好影評?
寫好影視評論的前提是細心觀賞。影視評論不同於書評,書可以反復地看,而影片卻一閃即逝,因此,在看電影時不能漫不經心,而要全神貫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畫面、音樂、對白、音響、表演等方面都要體察精微,並及時捕捉閃光的東西。這樣在寫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一) 「評什麼」
在影片中可評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評主題、評人物、評細節、評場面、評藝術特點、評電影語言的運用等;就多部影片來說,可綜合評論一系列影片,闡明某一時期電影藝術創作的傾向和特點;可綜合某一類影片(如驚險片、探索片等)進行評論;可綜合同一類問題(如古裝片的雷同化等)進行評論;另外,還可以進行電影專評,如平添編劇、評導演、評演員、評攝影、評美工、評音樂等。
面對這些可評的內容,初學寫影評的中學生具體應如何處理呢?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抓住影片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為深刻、最能激發自己寫作慾望的問題來寫,這樣便於對問題作深入細致的評論,忌面面俱到。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初中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二)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
1、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 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黨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3、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4、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 "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情深深雨蒙蒙》時,有一位同學冷靜地指出編導將熒屏中的軍閥(如萍、依萍的父親)形象拔高了——他遇見美麗的女子就搶來作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們像自己的初戀情人。
5、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
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紅高梁>》《農村改革的多棱鏡--電視劇〈一村之長觀感〉》。
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 練習 ● 分析下面這篇作文的毛病。把它改寫成一篇較好的觀後感,字數在600字以上,原文的副標題不要改動,主標題可以自擬。
光輝的形象 學習的榜樣
——影片《焦裕祿》觀後感
我噙著眼淚走出電影院,焦裕祿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年僅42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在1962年冬調任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
他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干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後來病情嚴重惡化,變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頑強的意志忍受著劇痛,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里奔波,蘭考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他走了120多個大隊。為治理蘭考的三害,改變全縣36萬人民的貧困面貌,他帶著重病堅持工作,堅持戰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年僅42歲的好乾部焦裕祿於1964年5月14日離開了人間,但他永遠活在蘭考和全國人民的心中。
和焦裕祿相比,我深感內疚。過去我總是和同學講吃比穿,衣服不時髦了就再也不願穿上身,吃大米和白面還覺不合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忘了革命前輩創業的艱苦,守業的艱難,忘了接班人的重任。今後我一定以革命前輩為榜樣,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勤奮上進,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革命接班人。
影視短評、讀後感精選
評電視劇《長征》:細微之處見精彩
眼下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劇《長征》,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該劇呈給觀眾的既不是「爬雪山、過草地」那種「枯燥」的長征,也不是「敵軍飛機大炮、我軍沖鋒吹號」那種「簡單」的長征。而是於戰爭背景下,把領袖們各自的人格魅力都凸現了出來。
長征開始前,毛澤東在軍事上一直處於「次要地位」。當他大膽向中革軍委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時,卻遭到了軍事顧問李德的指責,毛澤東一氣之下,當著其他委員的面,甩手 而去;但他在蘇區雲山寺「賦閑」,讀著馬列著作時,兒子毛毛卻要過來「騎大馬」。毛澤東只好「學習生活兩不誤」,一邊背著毛毛轉圈,一邊捧著書本「走讀」;還有胡班長嫌主席的腳「有味兒」;毛澤東沖著賀子珍發牢騷……「無情未必真豪傑」,編導這樣處理,更加襯託了毛主席後來在領導崗位上的指揮若定時的英雄氣概。而毛澤東的扮演者唐國強也較好地把握了表演上的一個「度」,基本上做到了收放自如,「瀟灑來去」。
尤值一提的是周恩來的扮演者劉勁,他時常憂郁的目光和紅軍當時的處境極其吻合,當李德和博古專權行事時,他忍辱負重;當張國燾扣押廖承志,向中央要權時,他「恨鐵不成鋼」……還有王伍福扮演的朱德,不但形似,而且從外到里都讓你感覺到「這就是朱德」。並且,紅軍將領都叫毛澤東「老毛」,這也是以前影視劇中從沒有過的最平民化的稱呼。
「蔣委員長」這回換成了陳道明,從外表上猛一看,他有點像穿軍裝的「方鴻漸」,可隨著劇情的展開,陳道明便和「老蔣」慢慢貼近了。他可以高罵「你們這群飯桶」!同時又能「屈駕」抬著士兵的屍體「悲傷」給大家看。這才叫「詭計多端、老謀深算的蔣介石」呢。所以,即便陳道明的眼神沒有「老蔣專業戶」孫飛虎陰險,但他一樣把蔣介石這個「反共老手」刻畫得淋漓盡致。
讀彭端淑《為學》

讀過彭端淑《為學》,大家多會對富僧大加批評,誠然,富僧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而沒能到南海,這確實是應該大加斥責的。但是,大家多忽視了另一方面,那就是富僧聽到貧僧由南海回來之後,臉上顯出的「慚色」。僅此一點,筆者認為也是值得贊許的,因為能顯出「慚色」,就說明他有了悔意,他的「慚色」至少會成為他爾後實現理想的一種動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能不辦錯一兩件事? 重要的是做錯之後如何對待,一個人如果能在做錯之後顯出「慚色」,那就說明他已經認錯了,並可能在此之後有悔改。
展開歷史的畫卷,讓我們看一看那些沒有實現理想於慚愧之後奮發有為的人,是如何面對失敗與挫折的。我國古代文學家蘇洵,他舉進士不中,有「慚色」燒盡以前所寫之文,閉戶苦讀,通讀六經、百家之說,終於成為著名的文學家。異邦音樂大師貝多芬,32歲時突然耳聾了。當時他心情痛苦絕望之極,甚至一度閃過自殺的念頭,有「慚色」後並沒自殺,反而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困難。最後一部傑作——《第九交響曲》是在他的聽覺完全喪失後完成的。
再拿我們當代的事例來說吧,當代保爾——張海迪,在醫院工作時,有人拿著一瓶貼著外文商標的西葯,求她翻譯。這時她並不懂外文,因而她只好慚愧地搖搖頭,而就在這以後,她立志要學好外語,終於掌握了幾門外國語言。……
從以上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失敗和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敗中永不爬起。一次失敗,只不過是多了一次更好地反省自己,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艱辛的機會。然後,求索、奮斗,開發潛能,激發勇氣,磨練意志創造出難以想像的奇跡。不要在乎別人的嘲笑與諷刺,你應爬起來,在別人的取笑中開拓你的路。
在我們學習中,由於各種原因而遭挫,有的人便灰心喪氣萎靡不振,甚至麻木不仁。還有的在失敗面前並沒有失望,在顯出「慚色」以後,能夠總結經驗和教訓,勇往直前,鼓足勇氣努力學習,並取得了好成績。
前人在逆境中,在艱苦的環境中能夠有這樣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們90年代的青少年在這樣好的條件下,難道就沒有嗎?
《 讀彭端淑<為學>》講評
本文是一篇頗有新意的「讀後感」。
首先,文章的立意構思新,擷取的感受點也新。它不同於一般學生寫《為學》讀後感的思路立意,另闢蹊徑,緊緊抓住富僧聽說貧僧回來之後面有「慚色」這一點,作為自己的感受點,充分肯定富僧有悔改的態度,開展議論,闡述觀點。文章就顯得別具一格,生氣勃勃。
其次,作者運用論據的角度也很有新意。論證中列舉的蘇洵、貝多芬、張海迪這三個名人是眾所周知的,但文章擯棄了人們熟知的有關三個名人如何奮發成才的材料,卻選取了他們在「沒有實現理想而慚愧之後」「是如何面對失敗和挫折的」這方面的材料。這三則材料不但鮮為人知,而且緊扣論據,論點和論據高度統一。
另外,文章在論證過程中,不是簡單地進行材料堆砌,而是對這些材料進行深入的剖析。因此文章的論證不但具有新意,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
課後寫作練習:
1、就最近讀過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寫一篇讀後感。
2、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並寫短評一則。

9. 如何寫影評

怎麼寫影評? 看片分析,是近年藝術類招生運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種考試形式。它先讓考生觀看一部電視片的錄相或光碟,然後按要求寫文章。這充分體現了電視的專業特色,有利於發現具有初步電視意識的好苗子。同時,它又避免了命題作文的偶然性,有利於考出真實水平。也因為這樣,它最能拉開考生之間的差距。與「面試」的印象分不同,筆試的成績更加具體、客觀、過硬,所以在專業考試中,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個考生都必須認真准備。 那麼,怎樣寫好看片分析呢?根據以往的經驗,提出幾條建議。 一、 不要寫成觀後感 寫好看片分析文章,關鍵在於能否准確把握文章的體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審題不當,完全不符合考試要求,體裁不合,把它寫成心得體會、觀後感了。這樣,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覺良好」,得分也不會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觀後感於看片分析有何不同。濟南世博藝術學校 首先是文章的體裁不同。觀後感、心得體會一類文章基本屬於抒情文范疇,抒情色彩濃;二看片分析則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范疇,理論色彩濃。前者重在感,而後者重在議。前者常有喜怒哀樂的句子,如「看了這部作品後我很感動」、「我很氣憤」、「我心潮澎湃」之類;而後者態度比較冷峻,一般用各種議論手段,夾敘夾議,分析闡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寫觀後感時,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觀眾;而寫看片分析時,作者的身份卻變成了「評論員」和「業內人士」,至少應是個「准電視人」即將來可能進入電視行業的後備隊。既然來報考,就應該有一定的准備,有潛在的素質,就應該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意識。他們在看電視時,就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一個普通觀眾,而必須多一個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專家、評委,我該如何評價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該向他學習什麼?假如讓我來拍攝,我該怎麼做?總之,你必須尋找電視內行人的感覺,逐步培養專業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變:觀眾——准電視人——電視人——專家。 再次是針對的目標不同。觀後感針對的是「這件事」,即作品的內容;二看片分析針對的則是「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問題是:你知道這件事後有什麼感想?這件事給你什麼啟示?而後者回答的問題是,這部作品該怎麼理解?哪些地方比較成功?如《難圓綠色夢》,這部片子講述一位植樹造林模範的事,他辛勤種樹幾十年,數卻被人砍光了。如果寫觀後感,應針對這件事,當然表示痛心、譴責。而寫看片分析時,則針對這部作品,分析它獲獎的原因,成功的經驗,應表示出贊嘆、欣賞。這二者的基調是明顯不同的。 最後是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觀後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內容,重在教育意義;而看片分析則重在作品的創作經驗,包括藝術形式。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系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簡而言之,所謂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 二、要有以論文的框架 明確看片分析是議論文這一定位後,接下來就是謀篇布局的問題了。常見的毛病有以下幾種。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沒有段落概念,不會分段,往往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天馬行空,東拉西扯,思維跳躍,鬍子眉毛一把抓,這當然不行。 2、 「串講式」,或曰「賞析式」。它往往從電視片第一個鏡頭講起,然後第二個、第三個……一邊敘述內容,一邊作些評點,還美其名曰「夾敘夾議」。這好比語文老師串講課文,念一段,講一段。這種寫法缺乏宏觀的鍛煉,沒有形成小論點,沒有上升為理論,沒有總結,也不符合要求。它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敘述太多,議論太少,往往頭重腳輕,開頭十分啰嗦,結尾又草草收場。 3、 「雜文式」。這經常發生在擅長寫作的同學身上。他們不滿足議論文的一般套路,斥之為「條條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於是把它寫成文藝性論文,即雜文。當然不排斥少數尖子可以寫出優秀的雜文來,但在考試時一般不要用。 正確的寫法,應該按照議論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論點、論證、結論三大部分。 開頭是提出問題,即論點部分。它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分析的對象(即這部作品)做個簡單的介紹:叫什麼名字(標題),作者是誰(那個台拍的),屬什麼體裁(欄目),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什麼主題等。二是對這部作品做個總的評價,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間是主體,是提出問題,既論證部分。它要求具體分析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有哪些創作經驗。建議至少講三個方面的郵電(或特點),而且每個方面分別寫一小段,每個方面應該提煉出一句評語(即小論點)。小論點應該精闢、整齊、醒目,最好歸納的句式比較整齊。為了突出小論點,應該把它們放在各小段的開頭,或改成粗題字排版,或省為小標題。還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這之後,在圍繞這個小論點作分析,「擺事實、講道理」。應該結合片子的內容,舉出具體例子,夾敘夾議,邊敘述有關情節或鏡頭,邊分析他們的表達效果,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里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光敘述內容,變成講故事了;二是光發議論,或空洞抒情,沒結合具體內容,與作品完全脫節,空對空,那也不行。請注意,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決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絕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後是結尾,是解決問題,即結論部分。這部分很短,主要對全文作總結,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補充說明,或照應開頭。有了這部分,文章就有頭有尾,完整無缺,並形成一個高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論文的常規寫法,當然可以靈活掌握,不要把「框架」當成「框框」,束縛了思路。但就中學生而言,一般按這個格式去寫較為妥當。建議先寫好段落提綱,至少要想好要講哪幾層意思,然後按照提綱,一段一段寫來。這樣,論文的框架就很穩,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層次分明,小論點突出。 三、 要提煉出小論點 解決了題材和結構問題後,下一個難點就是,從那幾個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煉出小論點?這個問題普遍感到頭痛,我們不妨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學會提煉。 我們可以從觀後評片中得到啟發。可聞前後有什麼閱讀提示和思考題?老師對你們的作文有何批語?從這里往深處想,就能學會抓主題(中心思想)、結構(段落)、手法(寫作特點)等。 建議大家學一點文藝理論常識。這樣才能找到理論武器,提高鑒賞品位。如: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政治,文藝的典型性,文藝批評,創作方法,流派,體裁,風格等。特別是「典型」這個概念應用很多。 還建議學一點電視常識。電視有自己的特點,如:形聲兼備,視聽合一,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用鏡頭語言說話,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電視創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從電視的角度來分析。 下面提出一些選題供大家參考。 1.主題方面。主體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與相近題材的作品比,看哪個更深刻;也可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它有什麼現實針對性;還可分析標題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形象是否鮮明突出,性格特點如何,作品用什麼實事來刻畫它,次要人物有什麼特點,與主要人物有什麼關系。 3.選材方面。作品運用了什麼材料來表達主題,這些材料是否真實、具體、集中、詳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別典型,那些細節特別精彩等。 4.結構方面。作品分為幾大部分,它以什麼為線索,它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怎樣照應,結構是否嚴謹等。 5.手法方面。作品採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如:對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因小見大等)。這些是否成功、新穎、有特色等。 6.新聞方面。如果是新聞類作品,還涉及到許多新聞性問題。如:真實性,時效性,是否堅持了新聞的黨性、群眾性、戰斗性等原則,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鏡頭方面。電視是用鏡頭說話的,它的鏡頭語言運用如何(構圖、色彩、光線、速度、字幕、特技、聲音等),那些鏡頭特別精彩,運用了什麼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屬於創作的各個方面,只要你覺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選。如:音樂、美術、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須強調,以上這些絕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講到,只要選其中三四點特別突出、十分明顯的講。甚至可以知將其中一個方面,但必須講深、講細、講透,而且它們也必須提煉出小論點。 四、 要全面考慮,掌握分寸 寫文章最要講辯證法,要全面處理各種關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極端。 1、要充分肯定優點,而不要專門挑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分析作品當然可以講它的缺點,但必須掌握好一個度。有些年輕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講缺點,這就很不應該了。要知道,拿出來的電視片,除特殊情況外,都是好的伙比較好的,甚至是獲獎作品。正確態度應該是肯定優點,附帶言其不足,在措詞上、提法上也要謹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類。 2、要有專業眼光,但不要亂用專業術語。有人太急功近利,剛接觸幾個專業術語,就忙不迭地對號入座,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剩下「看鏡頭說術語」,變成「看圖說話」。初學階段似懂非懂,沒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亂貼標簽。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於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分析時必須 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與同一題材、同一體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進行比較,才能比出特色來。此外,許多作品都與時代背景有關,特別是新聞片,要特別留意它的拍攝(播出)日期。 4、要學會看電視,才會評電視。一般人看電視是為了獲取信息、欣賞娛樂、消遣放鬆,這都是無可厚非。但立志當電視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這種水平了。他們看電視時,應該加上學習的目的,提高鑒賞水平,應該「帶著學習的目的看電視,帶著職業的眼光學新聞」。建議先學會看電視,養成良好的收視習慣。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聞片、專題片、藝術短片,以及好的電視單本劇,而要少看電視連續。看電視的時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帶著問題看,邊看邊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個鏡頭的表達效果,分析這樣的良苦用心,當創作者的知音。還要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議一議,與周圍人交換一下看法。最好能強迫自己把看法寫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評論,然後請有關專家老師指導一下,練幾次筆。 今年考看片分析時,為了防止偏題的現象,普遍降低了難度。有的對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廣播學院導演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觀看短劇《較勁》,寫不少於1500字的影評,題目自擬。應包含以下內容:一、作品的主題思想什麼。二、人物對白的語言特點,這樣處理的目的是什麼。三、劇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戲是哪裡。四、重新設計結尾。 有的乾脆不用作文形式,而是回答幾個問題。如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編導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看電視片《蕉窗聽雨》(註:是一部介紹蘇州園林的藝術專題片)回答問題:一、這部電視片如何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如何表現自然的花木與人工園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請舉例說明「相識固然不難,理解未必容易」這句話的含義。(30分)三、這部電視片闡釋了那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思想和哲理?(30分) 這種考試安排限制了話題,使答題不至於離題萬里。而且它重在考察隊內容的理解,沒有太高的專業要求。這比寫文藝評論要容易一些,但它們的套路基本一致。這種回答,也不能像中學那樣簡單地列幾條筋,否則肯定沒有競爭優勢。建議在考前練習時,仍應以寫文藝評論為主。

題目:影評題目 ——評電影《***》第一部分(一般一段):影片名稱,導演(也可以說一下主演),主要內容,主題思想。 第二部分(可以多段):展開評論,順序為主題人物鏡頭色彩音樂台詞在其中選兩至三個方面進行評論,後面四個評論順序可以顛倒。
第三部分(結尾,一般一至兩段):總結所評內容,曾獲獎項(也可放在開頭),再談一下主題思想,地位,語言一定要專業,有力。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