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聲音的影評
⑴ 影評怎麼寫從視聽的角度
(1 )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夜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2 )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3 )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沒有表現出的聲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4 )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系如何,它是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系);( 5 )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6 )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7 )注意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8 )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9 )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像幼兒園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10 )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11 )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旁白,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12 )畫面上的人物關系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比如 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 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13 )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順口嗎?( 14 )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15 )道具在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確嗎?( 16 )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17 )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系是怎樣的。全在畫面內,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 / 反拍不算內)。( 18 )人聲,是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19 )特寫是否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使用的?( 20 )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沒有非常精彩的地方?
最後想告訴你的是,一篇影評中不可能把所有方面都談到,著重找一兩個你印象最深刻的角度入手就可以了。
⑵ <<音樂之聲>>的影評怎麼寫
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是根據自傳《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編的,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麗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坡,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其中,表達瑪麗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我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該劇於1959年在美國紐約首演,已上演1443場,獲得6項托尼戲劇大獎。1965年又被搬上銀幕,1979年該劇獲得勞倫斯·米格納獎。
2004年9月10日—16日,在寧波大劇院再一次上演了《音樂之聲》。票房竟火暴突破了200萬!
音樂之聲無疑是一部成功的音樂片,故事改編自真實的經歷,奧地利軍官為了逃避德國納粹的統治,棄官封印逃到了瑞士,由於一家人喜歡音樂,便以次為生,表演大受歡迎。後來百老匯根據他們家的故事改編了音樂劇---音樂之聲,大受歡迎。這一家人也曾親臨百老匯欣賞音樂劇。後來,20世紀福克斯公司根據百老匯的音樂劇拍攝電影,親赴奧地利小城,把奧地利美麗的風光介紹給了世界,讓原本無名的小城變成了游覽勝地。
音樂之聲 (1965)故事梗概
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馮·特拉普家族的故事由1910年,年輕優秀的皇家海軍上校格瑞格·馮·特拉普(Georg von Trapp)與 Agathe Whitehead 在一場舞會上一見鍾情開始。在當時,馮·特拉普上校作為海軍指揮官的聲望,可以和二戰時期的艾森豪維爾相比。而後來成為他妻子的 Whitehead 家也是十分富有的貴族,事實上,Agathe 的祖父就是水雷(torpedo)的發明者。他們結婚之後繼承了 Whitehead 家的財產,即使以利息過活也綽綽有餘。
可惜的是,他們婚後的愉快生活被一戰後奧匈帝國的毀滅打斷了。奧地利和匈牙利分開之後,奧地利不再擁有海岸線(原奧匈帝國包括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有在地中海的海岸線),保留海軍完全沒有意義,於是馮·特拉普上校不得不被迫退役。而就在同一時間,他的妻子 Agathe 又去世了。馮·特拉普上校的女兒喬漢娜斯(Johannes)回憶說,那是她父親一生里最灰暗最沮喪的時間,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軍,而離開海軍他什麼也做不慣,就像是他迷失了自己。
他們的母親死後,孩子們換了無數個看護,他們曾經同時僱傭三個看護,一個照顧大孩子,一個照顧年幼的孩子,還有一個照顧全家。但是孩子們更喜歡只要一個看護,於是他們找到了修道院,瑪麗亞被派到馮·特拉普家。與電影里不同的是,在瑪麗亞到來之前,上校就一直鼓勵孩子們演唱和演奏音樂。當孩子們唱歌的時候,他也會用吉他,曼陀林琴,或是小提琴為他們伴奏。瑪麗亞來了之後,她更有條理地教習孩子們的演唱各種不同風格的歌曲。據喬漢娜斯說,他們後來的演唱生涯的其實是藉助了馮·特拉普上校的名氣,他在奧地利的知名度使他們家的合唱團十分受大眾的注意。
好景不長的是,1932年奧地利銀行的倒閉使得馮·特拉普一家的積蓄一洗而空,他們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而孩子們不得不學習洗衣,和其他家務。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新奇有趣,但是對他們的父親而言,這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時候他已經和瑪麗亞結婚並且又添了兩個孩子,要撫養九個孩子,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到外面去演唱。於是,作為家長,上校在每場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紹他的妻子和孩子們,然後大家上場演出幾首歌曲,最後上校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謝幕。這個時候,他們也認識了一個住在附近的年輕牧師,Franz Wasner。Wasner 曾經是個律師,對音樂也相當有研究,他不但教授給孩子更廣泛深入的歌唱方法和演奏各種樂器,也幫他們編寫歌曲,後來馮·特拉普一家離開奧地利到美國,他也一直和他們在一起。
他們這樣的生活在1938年因希特勒佔領奧地利而終止。馮·特拉普一家接到三個召書,上校需要到德國海軍指揮潛水艇,他的長子當時剛剛從醫學院畢業,也接到命令要去領導維也納的一家大醫院,而他們的家庭合唱團則被邀請去希特勒的生日會上唱歌。據說,上校把一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們現在就站在已經為奧地利挖好的墳墓旁邊」。他問他們是要留在奧地利還是離開,雖然大家都知道離開奧地利的生活會很困難,而且當時瑪麗亞已經懷了第十個孩子,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離開。當他們離開家時幾乎是兩手空空,而更讓他們無法忍受的,是他們離開以後,希特勒本人占據了他們的房子。
和電影裡面不同的是,上校一家並不是直接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奧地利的。事實上,薩爾茲堡地處奧地利北端國境線上,正是和德國接壤的一邊。所以真正的馮·特拉普一家是裝做去義大利旅行,坐火車然後徒步越過阿爾卑斯山離開奧地利的。
1938年上校一家人到達了美國。從此之後的十八年間,他們全家馬不停蹄地在各地舉行巡迴演出,為了以家庭為重,漸漸長大的孩子們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暫停。瑪麗亞堅持全家人無論何時都要在一起,即使是已經成家的孩子們也不例外。而每當到達一個新地方時,瑪麗亞總要讓全家至少訪問一個修道院。她似乎總是在上帝給予她的執意和她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之間無法做出選擇,這也使她常常對孩子們發火。
1947年5月30日,馮·特拉普上校去世了。孩子們再不想四處奔波,他們逐漸地離開了演唱團,在1956年,馮·特拉普家庭演唱團終於解體了。他們在 Vermont 州的 Stowe 鎮買下一個舊農場,合力建造了住房,一起照顧農場。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樣的收入不夠養活全家人,所以當家人外出演出的時候,他們就把農場租給到當地滑雪的人。後來,他們索性把農場改成了旅館。
在一次表演中,因為少了一件樂器,在等待拿來樂器的時候,為了不空場瑪麗亞給觀眾講述了馮·特拉普一家的故事。當那場音樂會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到後台告訴瑪麗亞她應該把這么精彩的故事寫成書。瑪麗亞覺得她還是比較適合講故事,於是那個人便提出由瑪麗亞講述,他執筆寫馮·特拉普家的故事。這就是《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一書的由來。這本書於1949年出版了。
1956年,一個德國電影製片人找到了瑪麗亞,他要以一萬美元的價格買下書的版權。瑪麗亞問了她的律師,律師告訴她她應該抽成而不是一次性賣掉。可是,德國製片人告訴瑪麗亞,德國法律不允許德國公司向外國人付抽成,而當時,瑪麗亞已經是美國公民。瑪麗亞相信了他的話,於是她賣掉了《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一書的版權。
那個德國製片人不光是以末須有的法律欺騙了她,幾星期之後,他又打電話給瑪麗亞,說如果瑪麗亞肯接受九千美元,他可以馬上把錢給她。因為急需用錢,瑪麗亞答應了。
⑶ 電影音樂之聲影評
再次重溫了一遍《音樂之聲》,再次被感動得幾處落淚。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迄今為止在我看過的影片中,論喜愛程度它或許排不到第一,但論最佳影片的話,它卻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片中的音樂已是無可爭議的經典,《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音樂之聲》等歌曲至今讓我們耳熟能詳。而更讓我動容的,是隱藏在音樂背後的那博大而深沉的愛。這部影片是那樣全面而深刻的詮釋了愛,對子女的愛,對戀人的愛,對祖國的愛……都在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說到片中的演員,或許大多數人最難忘的是活潑開朗、把音樂帶給大家的女主角瑪利亞。但我最喜歡、最難忘的卻是片中的男主人公馮.特拉普上校。從表面看,他似乎是個嚴厲、冷漠而又刻板的海軍上校。可是在冷俊外表的背後,他卻有一顆博愛的心。最難忘他的眼神,那時而嚴峻、時而又飽含無限深情的眼神。他含蓄而深沉的愛,都在這眼神中表露無疑了。
記得影片開始不久,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見的情形:修女瑪利亞被派往上校家中給上校的七個孩子做家庭教師,當她在大廳中等候上校,看到上校家漂亮的舞廳時,情不自禁的跑進去關起門跳起舞來。突然舞廳的門啪的打開了,上校站在門口,一句話不說的看著瑪利亞。(可惜背著光,看不清上校臉上的表情。)當瑪利亞不知所措的跑出舞廳後,上校說的第一句話就帶著訓斥的味道:「不要隨便亂闖房間」。這是上校的第一次登場,感覺很酷的那種。等下一個鏡頭看清上校的臉,我才發現這真是個英俊的男人,雖然在初次登場這幾分鍾的片斷里,瑪利亞似乎一直在微笑,而他都沒有笑過一次。其實我對這樣一開始不苟言笑的男主角總是很有興趣的,我喜歡從他們的語言、行為以及神情中去尋找隱藏在這冷漠背後的另一些東西。而這次很快就讓我找到了一處:當上校說起瑪利亞到來之前已經走掉了12位家庭教師,而上一位教師只待了兩小時就走了時,瑪利亞驚訝的問「孩子們有什麼問題嗎?」上校答道:「孩子們很正常,是家庭教師的問題。」看得出,這其實是一位深愛自己孩子的父親。
印象很深的第二段場景,是上校帶著他的未婚妻——來自維也納的男爵夫人回來時,忽然發現在自己不在家的這段時間,瑪利亞盡沒有按照自己的囑咐管教孩子,而是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四處玩耍,甚至還用舊窗簾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上校怒不可揭,在如何管教孩子的問題上與瑪利亞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最後當場解僱了瑪利亞。就在這時,房間里傳來了孩子們的歌聲——孩子們正用瑪利亞教他們的歌在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自從上校的妻子,也就是孩子們的母親去世後,家裡就再也沒有歌聲了。最難忘的就是這段戲中上校眼神的變化,當上校聽到這曾經熟悉的歌聲再次響起時,那剛剛還對瑪利亞怒目而視的眼光,一下子轉為聽到歌聲時的疑惑,再轉為知道這竟是孩子們的歌聲時的驚訝,再到當他快步走到客廳時親眼看到孩子們唱歌時的溫柔和慈祥。這一系列的變化,讓我看到這個男人作為一個父親,隱藏在心底的對孩子們深深的愛;還有當他情不自禁與孩子們一起歌唱的時候,有一瞬間的目光充滿了對過去的回憶,也讓我間接感受到他對逝去妻子的愛和妻子去世時他深埋在心底的巨大痛苦。每次看這一段場景,都會讓我為這種愛而感動,都會讓我落淚不止。而之後他向瑪利亞道歉,並習慣性的以命令的語氣讓瑪利亞留下,再而轉到以謙和的語氣請求瑪利亞留下時,那懇切而充滿感激的目光,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這個男人那坦誠而真摯的心靈。這段戲應該算是上校對瑪利亞態度的轉折點吧。
第三個難忘的場景便是那首著名的《雪絨花》,這首歌在片中唱過兩次,這里是第一次唱的場景。這是片中上校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唱歌,而唱的過程中,他的眼神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當他的目光停留在瑪利亞身上時,連男爵夫人也察覺到了那微笑的背後似乎另外藏有某種微妙的感情;當他的目光又落到男爵夫人身上時,卻也是看似正常的對戀人的親切微笑——或許這個時候連上校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對瑪利亞的感情已經悄悄變化了吧——這個時候最敏感的自然是他的未婚妻了。而當唱到歌曲第二段的結尾:「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上校的目光似乎落到了很遙遠的地方,充滿深情,也帶點憂慮。這時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並奧地利的前夕。上校的目光,又讓我看到了這個男人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懷。
⑷ 寫以聲音啟迪心靈寫觀後感
寫以聲音啟迪心靈寫觀後感我覺得應該寫一個魔幻的觀後感讓老師看看你的獨特
⑸ 花開的聲音影評結尾怎麼寫
電影《花開的聲音》影評
影片《花開的聲音》由青年電影製片廠和廈門協力廣告公司共同出品,它從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們的視角出發,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溫馨動人的故事:
外來務工子女周雨心是一名活潑可愛、自強上進的女孩,雖然家境貧寒,但她和靠賣菜為生的父親在北京的生活還是快樂的。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雨心被查出患上腦瘤,於是,相依為命的父女倆一下子便陷入了生活的困境。雨心的同學們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主動展開了「手拉手」的互助活動,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雨心終於勇敢的戰勝了病魔。但是,為了償還治病所欠下的債務,雨心的爸爸在拚命的工作時又不幸扭傷了腰,家裡一時沒有了經濟來源,再次陷入了生活的困境。為了維持生計,雨心只好瞞著父親跑到菜市場賣菜,她的學業也因此受到了影響,甚至面臨著失學的可能……。少先隊員們知道了周雨心的事情後,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於是,一場「手拉手愛心競賣會」也隨之展開,這次活動同時也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上的廣泛支持。最終,周雨心等外來務工子女獲得「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的資助,重新回到學校的懷抱……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時代背景下,城市外來務工子女的生活教育狀況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日益關注的問題。由團中央倡導的「手拉手」互助活動,就是一項包含著讓城市外來務工子女和當地同齡人互通往來,互助互學、共受教益的實踐教育活動。影片《花開的聲音》也是在團中央、少工委和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促進和大力支持下誕生的,它不僅以故事片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少先隊「手拉手」互助活動的重要性,還選擇了以孩子們自己的角度來表現主題,並充分表達了他們內心的聲音。
「孩子們是真正的主人」是「六一」兒童節的主題,作為一部向「六一」兒童節和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獻禮之作,影片《花開的聲音》選擇了以孩子們為核心進行創作,也可謂是獨具匠心。為了更好的接近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拍出一部他們真正喜歡的兒童片精品,主創人員在劇本創作、演員選擇及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上,都極力向孩子們靠近。另外,為了突出時代氣息,片中的部分台詞、場景,以及全片的攝影、燈光、剪輯等環節上,也都營造出了一種時尚的特色。盡管承載著教育主題,但全片風格清新、自然流暢,在一些學校試映之後贏得了不少小觀眾們的喜愛。尤其是片中幾位小演員的出色表演,更是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大眼睛」蘇明娟也參與了該片的拍攝,不過,在片中,她已經從一位「希望工程」的受助者變為「手拉手」活動的倡議者。盡管在片中的戲份不多,但她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並成為片中一個新的亮點。
隨著「六一」兒童節的到來,為了讓全國廣大的中小學生們都能有機會有機會聆聽到《花開的聲音》,影片也將在全國各地進行推廣和放映。屆時,影片鮮明的主題和獨特的創作視角,將會觸動更多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釋放出內心最真摯、最溫馨、最美麗的聲音。
相信隨著《花開的聲音》在全國的放映,還將促進少先隊「手拉手」互助活動在各地的進一步展開。而孩子們這些歡樂成長的聲音,也將吸引更多社會各界人士加入到各類「手拉手」互助活動中來,「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共同建立一個繁榮昌盛、共享和諧的大家園」這一「手拉手」活動的主題,必將引起更多的共鳴。
⑹ 影評中的通用句子> 如: 描寫關於鏡頭, 聲音.畫面.等的句子 任何一篇影評都可以用的句子
人生不在於成就了來多大事業,自而重在做好了什麼。所以,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的做林木中挺拔的一棵;見到奔騰的江河,是只盼無愧的做浪花里晶瑩的一滴;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求無愧的做白雲中祥和的一朵。雖是一棵,卻能抗擊風雨。雖是一滴,卻能滋潤禾苗;雖是一朵,卻能裝扮藍天,這樣的人生也就夠了。
⑺ 音樂之聲的影評
再次重溫了一遍《音樂之聲》,再次被感動得幾處落淚。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迄今為止在我看過的影片中,論喜愛程度它或許排不到第一,但論最佳影片的話,它卻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片中的音樂已是無可爭議的經典,《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音樂之聲》等歌曲至今讓我們耳熟能詳。而更讓我動容的,是隱藏在音樂背後的那博大而深沉的愛。這部影片是那樣全面而深刻的詮釋了愛,對子女的愛,對戀人的愛,對祖國的愛……都在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說到片中的演員,或許大多數人最難忘的是活潑開朗、把音樂帶給大家的女主角瑪利亞。但我最喜歡、最難忘的卻是片中的男主人公馮.特拉普上校。從表面看,他似乎是個嚴厲、冷漠而又刻板的海軍上校。可是在冷俊外表的背後,他卻有一顆博愛的心。最難忘他的眼神,那時而嚴峻、時而又飽含無限深情的眼神。他含蓄而深沉的愛,都在這眼神中表露無疑了。
記得影片開始不久,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見的情形:修女瑪利亞被派往上校家中給上校的七個孩子做家庭教師,當她在大廳中等候上校,看到上校家漂亮的舞廳時,情不自禁的跑進去關起門跳起舞來。突然舞廳的門啪的打開了,上校站在門口,一句話不說的看著瑪利亞。(可惜背著光,看不清上校臉上的表情。)當瑪利亞不知所措的跑出舞廳後,上校說的第一句話就帶著訓斥的味道:「不要隨便亂闖房間」。這是上校的第一次登場,感覺很酷的那種。等下一個鏡頭看清上校的臉,我才發現這真是個英俊的男人,雖然在初次登場這幾分鍾的片斷里,瑪利亞似乎一直在微笑,而他都沒有笑過一次。其實我對這樣一開始不苟言笑的男主角總是很有興趣的,我喜歡從他們的語言、行為以及神情中去尋找隱藏在這冷漠背後的另一些東西。而這次很快就讓我找到了一處:當上校說起瑪利亞到來之前已經走掉了12位家庭教師,而上一位教師只待了兩小時就走了時,瑪利亞驚訝的問「孩子們有什麼問題嗎?」上校答道:「孩子們很正常,是家庭教師的問題。」看得出,這其實是一位深愛自己孩子的父親。
場景一視頻:http://www.ku6.com/show/Mds1FBGNxgLzrrWo.html
印象很深的第二段場景,是上校帶著他的未婚妻——來自維也納的男爵夫人回來時,忽然發現在自己不在家的這段時間,瑪利亞盡沒有按照自己的囑咐管教孩子,而是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四處玩耍,甚至還用舊窗簾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上校怒不可揭,在如何管教孩子的問題上與瑪利亞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最後當場解僱了瑪利亞。就在這時,房間里傳來了孩子們的歌聲——孩子們正用瑪利亞教他們的歌在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自從上校的妻子,也就是孩子們的母親去世後,家裡就再也沒有歌聲了。最難忘的就是這段戲中上校眼神的變化,當上校聽到這曾經熟悉的歌聲再次響起時,那剛剛還對瑪利亞怒目而視的眼光,一下子轉為聽到歌聲時的疑惑,再轉為知道這竟是孩子們的歌聲時的驚訝,再到當他快步走到客廳時親眼看到孩子們唱歌時的溫柔和慈祥。這一系列的變化,讓我看到這個男人作為一個父親,隱藏在心底的對孩子們深深的愛;還有當他情不自禁與孩子們一起歌唱的時候,有一瞬間的目光充滿了對過去的回憶,也讓我間接感受到他對逝去妻子的愛和妻子去世時他深埋在心底的巨大痛苦。每次看這一段場景,都會讓我為這種愛而感動,都會讓我落淚不止。而之後他向瑪利亞道歉,並習慣性的以命令的語氣讓瑪利亞留下,再而轉到以謙和的語氣請求瑪利亞留下時,那懇切而充滿感激的目光,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這個男人那坦誠而真摯的心靈。這段戲應該算是上校對瑪利亞態度的轉折點吧。
場景二視頻:http://www.ku6.com/show/yeht15-SAzf-j1ll.html
第三個難忘的場景便是那首著名的《雪絨花》,這首歌在片中唱過兩次,這里是第一次唱的場景。這是片中上校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唱歌,而唱的過程中,他的眼神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當他的目光停留在瑪利亞身上時,連男爵夫人也察覺到了那微笑的背後似乎另外藏有某種微妙的感情;當他的目光又落到男爵夫人身上時,卻也是看似正常的對戀人的親切微笑——或許這個時候連上校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對瑪利亞的感情已經悄悄變化了吧——這個時候最敏感的自然是他的未婚妻了。而當唱到歌曲第二段的結尾:「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上校的目光似乎落到了很遙遠的地方,充滿深情,也帶點憂慮。這時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並奧地利的前夕。上校的目光,又讓我看到了這個男人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懷。
場景三視頻: http://www.ku6.com/show/tSQia8BFUkaT38Xa.html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第二段戲是上校對瑪利亞態度的轉折點,那麼這里提到的第四段情景,便是男女主人公感情的轉折點了。這段男女主人公的共舞,使他們之間的感情由模糊轉入了明朗,雖然仍舊沒有說破。這是一段輕松而又優雅的場景。雖然在整個戲中上校的風度一向是不錯的,在這里卻使我更加印象深刻,他紳士般的優雅在舞步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在這段戲里,上校的目光可算是款款深情吧,相信大大咧咧的瑪利亞也感受到了。跳完舞後,上校的一個孩子童言無忌的對瑪利亞說「你的臉好紅」,瑪利亞有些尷尬的答道「也許是我不習慣跳舞吧」。這個時候,上校一直凝視著瑪利亞,他臉上似乎看不出什麼特別的表情,卻仍能捕捉到一絲欣喜。這個時候的他,在我看來是全劇中最英俊的時候,甚至超過了後來他對瑪利亞表白的那一刻。而這一切自然也沒逃過男爵夫人的眼睛,之後她清清楚楚的對瑪利亞說,「上校已經愛上了你」,致使不知所措的瑪利亞選擇了逃避,回到了修道院。
場景四視頻:http://www.ku6.com/show/puaHIGMipuPGqLGP.html
接下來的第五段場景很有意思。瑪利亞不辭而別,孩子們因為思念她而瞞著上校去修道院找她,因此回家晚了。當上校問他們到哪裡去了時,孩子們開始編謊話,盡管謊話漏洞百出,上校心裡也清楚孩子們去幹嘛了,他卻存心捉弄了一下孩子們,用很好的理由取消了他們的晚飯。看著孩子們聽到沒有晚飯吃而懊悔撒謊的樣子,上校一邊往回走一邊偷笑。這段戲總是讓我笑個不停,我看到了這個男人孩子般可愛的另一面,同時也感到——哎,這個男人實在魅力無窮啊……雖然在瑪利亞走後,上校似乎心情一點沒受影響——細看了很久,沒有一個鏡頭一個表情顯示出了上校的失落,可是當瑪利亞重新回來時,我還是捕捉到了上校眼神里所隱藏的巨大的欣喜。還有一個證明是從側面表現出來的,男爵夫人問上校說「你整個晚飯都沒怎麼說話,是酒的緣故嗎?」可以看出上校的心確實已經全在瑪利亞身上,整個晚飯時間實際都在考慮這件事了,為之後上校跟男爵夫人解除婚約埋下了伏筆。相反瑪利亞倒並不很會隱藏自己的感情,當她聽說上校已決定娶男爵夫人時,失望和痛苦都寫在了臉上。不過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讓上校確定瑪利亞是愛自己的,從而下定決心與男爵夫人取消婚約了吧。
場景五視頻:http://www.ku6.com/show/g12CgiQWsfLEjeJm.html
第六段場景則是讓人心情激動的表白了。這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戲,上校和男爵夫人攤牌時的理智、冷靜,與和瑪利亞表白時的試探、甚至有些笨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的,在還沒有說破之前,面對心愛的人都會變笨的;而怎麼表白也是一種技巧,在還沒有十分的把握能得到肯定的答復之前,直接說我愛你顯然不符合上校這樣含蓄的人的個性。很多電影里的表白都用了很好的暗示技巧,這里也不例外,就不多說了,直接看片吧。不過有一個表情很有趣,就是當男爵夫人決定退出時說到 「那邊的那位年輕女子,我想她再也當不成修女了」時,似乎沒料到自己的秘密已經被看透,上校尷尬了一下,很可愛的表情。
場景六視頻:http://www.ku6.com/show/kCvq4XeeGFDI6wHG.html
要寫的最後一段場景則是第二次演唱《雪絨花》,這是表現愛國情懷的高潮部分,也是每次觀看都讓我熱淚盈眶的一段。此時的上校和瑪利亞剛剛結婚度完蜜月,忽然接到柏林來電,命令上校參迦納粹的海軍,並把他和全家置於嚴密監視之下。接受納粹的安排,在上校眼裡是絕不可能的事;而直接拒絕,他深愛的妻子和孩子便會受到傷害。於是上校決定帶全家逃走。即將離開祖國的那個晚上,借著參加民謠節的機會,上校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唱起了這首《雪絨花》,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這是一首愛之歌,我知道你們會分享此愛,我祈求你們永遠不會讓它逝去。」唱到第二段,上校已經哽咽,無法繼續,在瑪利亞的帶動下,盡管會場處在納粹分子的監視下,全場奧地利觀眾還是和上校一起高聲唱起了雪絨花——「Edelweiss,Edelweiss,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歌聲盪氣回腸——是的,大家會分享此愛,永遠不會讓它逝去。
場景七視頻:http://www.ku6.com/show/vvJBoCNkn_8HY6lt.html
其實在我看來,在這部劇中,男主人公才是真正的靈魂人物。瑪利亞樂觀開朗,充滿愛心,固然讓人印象深刻;當然正如《音樂之聲》這個片名,也正是瑪利亞把音樂帶給了大家。可是我認為這部戲真正讓人動容的,是隱藏在音樂背後的那博大而深沉的愛。對子女的愛、對戀人的愛、對祖國的愛,在上校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當然在瑪利亞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愛,但更讓我難忘的是那愛國情懷,在上校身上得到了更為突出的表現。試看上面幾個場景中沒有提到的鏡頭:1. 納粹分子質問到:「我注意到門口還掛著奧地利國旗」「只有他家不掛德國旗」;2. 上校度完蜜月回家,發現家門口掛上了帶著納粹標記的旗子,一把扯下撕掉;3. 當上校的好友麥克斯說「與德國和平地合並也很好」時,上校立馬翻臉,怒斥中帶著失望:「很好?!麥克斯,有時候我真不了解你」……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
在笑與淚中,再次看完了這部影片。馮.特拉普上校那顆正直、誠摯、博愛的心靈,再加上他英俊的外表和優雅的舉止,無疑是我心目中最最完美的男主角。以至於瑪利亞在聽到上校對她表白時感嘆到:「這樣的好事也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只能羨慕的感嘆,這樣的好事恐怕永遠不會被我撞上了。
這兒還有一些影評,供你參考。
⑻ 影評怎麼寫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內很多。容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8)寫聲音的影評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⑼ 電影的影評中視聽語言要怎麼寫
同學你好,我們以《七宗罪》的開頭做一個範例:
《七宗罪》是大衛芬奇導演33歲的長片作品,其成熟的視聽造詣讓人稱贊,我們用最粗淺的視角,去嘗試解讀芬奇老師是如何用視聽語言構建人物。
(本文涉及劇透)
電影中,主人公賽默塞特,我們簡稱S,是一個出色的警官,做事一絲不苟,思維縝密,刑偵技術高超,有一顆為美國人民服務的心。可人到晚年,無法根除的罪惡讓他在即將退休的年紀心力交瘁。而米爾斯,我們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頭,在地方上頗有建樹,一時間讓他忘乎所以,自以為自己是超級警察,其實性格急躁沖動,做事毛手毛腳。機緣巧合,這一「SM組合」便相遇了。
簡單介紹人物之後,我們來對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師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視聽語言要緊扣視覺和聽覺的表達,畫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豐富的,加之有人類生活的經驗,很多表達不言而喻,深諳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應手去創作。
《七宗罪》鏡頭五
M便接了個電話,從襯衣的口袋裡掏出一支鋼筆,隨意的記在手心裡。還記得上文里S的鋼筆放在哪嗎?整齊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說導演刻意做對比,他只是把一些細節通過人物動作和美術陳設展現出來。刪去這些細節或許對情節不會產生太多影響,但是會讓故事與人物的邏輯更加合理。這便是視聽的魅力。
視聽語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別、角度、運動(攝影機運動)、照明、色彩、語言、音響、音樂,剪輯等,但所有的電影元素都是為人物和故事服務,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節,如何讓觀眾有代入感,才是電影各元素的目的。
⑽ 做影評用什麼聲音更好
一對相愛的聾啞人,生出一個漂亮而嗓音超好的女兒,也許是上帝跟他們開了一個善意的玩笑,也可能只是遵從了「能量守恆」的世間定律。
父親驚人的毅力與堅持賦予這個家庭力量,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和永恆如花燦爛的笑容溫暖了這個家裡的每一個人、每一個角落;而他們對彼此直接而純粹的愛,他們對彼此的支持和為家庭的付出,是這個「家」的「寶蓋頭」。
想起中學時的自己和身邊一些中學生,方才知道,這個家庭雖然有物理上的溝通障礙,但卻沒有任何可以稱之為隔閡的東西。天黑了,把燈點亮;說不出的愛你,那就擁抱並親吻。
終其一生,弗洛姆得出那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愛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
為什麼呢,我們那麼害怕走近她/他,告訴他們,我很愛你們,我想更多地了解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