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觀後感
『壹』 看軍事新聞寫觀後感【最好是最進發生的。】
美國拖一堆小弟在叫叫喳喳的准備佔領敘利亞,然後控制全世界的石油市場。
俄羅斯果斷派部隊去支持敘利亞。國內也准備。
南海局勢持續開始緊張,等待忍受不住的時候開打。
國內政壇大地震。有傳言說要政(和諧)變。
『貳』 跪求《西線無戰事》觀後感,800字
《西線無戰事》讀後感
戰爭是什麼?或許,有人會說戰爭就是打仗。戰爭是打仗,對嗎?對,戰爭就是打仗。可是更深入一層,戰爭是什麼?戰爭是殺戮、是死亡、是讓士兵與百姓崩潰的東西。但和平又是什麼呢?和平,是發展,是希望,是夢想,是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東西。它是多麼美好而珍貴啊!
我在寒假當中,閱讀了德國作家雷馬克根據自己的戰爭經歷寫的一本小說《西線無戰事》。它給我留下了很大的震撼。這本書的書名「西線無戰事」是在一戰最後兩年,人們在德國軍方的戰報中可以成百次地讀到的句子,對此,有人相信,有人懷疑,可是只有少數人知道,在這個句子背後隱藏著更多的悲哀、痛苦和毀滅。
二十歲的德國小夥子博伊默爾,以及他的同學和朋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最後兩年裡博伊默爾和他的同學當初只是些十八歲的青年,在長期接受老師們灌輸的所謂「英雄氣概」,「神聖職責」和
「祖國」等愛國主義口號後,自願報名參軍,經過短期訓練後開赴西線參戰。但自從上了戰場的那一刻起,這幫熱血青年對生活熱忱的理想便在殘酷的硝煙與彈片的現實面前破滅了。確實,面對著鮮血、殘肢,、碎肉、腦漿和毒氣;面對著活生生的同學和戰友一個個陣亡,戰場成了一個個無名士兵的墳墓的慘劇;面對著每天都在生死線之間掙扎著,直到死亡的悲劇命運,有誰,還會對未來抱有理想?
戰爭不僅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給活著的人——特別是參加戰爭並在戰爭中成長的那一代年輕人以及他們的下一代——的心靈造成無盡的摧殘。與軍隊里的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大多在戰前就有了工作,家庭,戰後可以很快恢復正常生活。可是這一代年輕人大多是僅有十八、九歲的小夥子,上戰場前他們從來沒有過職業,他們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人。接著戰爭教會他們野蠻無情,教會他們丟棄夢想,讓這些年輕人每天在野蠻與良知,現實與夢想,這些極端之間苦苦掙扎,直到最後原本純潔的心靈被完全摧垮。而他們的下一代,則要面對由戰爭帶來的精神的荒野,無路可走,最終垮掉。
戰爭殘酷而荒唐,荒唐比殘酷更殘酷。書中曾有這樣的描寫:書中曾有這樣的描寫:
「我們看到頭蓋骨被炸飛的人還活著;我們看到兩只腳被炸碎的士兵在跑著;他們靠著碎裂的腳步殘肢踉踉蹌蹌地拐進了最近的一個坑洞;一個二等兵用兩只手爬了兩公里遠,拖著自己被炸爛的膝蓋向前;另一個二等兵朝急救所走去,他的腸子從肚子里滑到他兩只捧著的手上;我們還看到一些沒有嘴巴、沒有下巴、沒有臉龐的人;我們發現有個人用牙齒緊緊咬住他一隻胳臂上的動脈兩個小時,以免自己因出血過多而死去。太陽升起,黑夜來臨,榴彈一直在呼嘯,生命已到了終點。」沒錯,很血腥,很暴力,很殘忍,但我想,也很真實。一個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是寫不出這樣的字句的。我們無法想像出這樣一個地獄般的景象,或者說我們不敢相信,
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就在你腳踏的這個世界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廝殺。
雖然戰爭意味著毀滅與災難,但在人類的歷史長河裡,戰爭一直沒有停止,人類對和
平的呼聲也一直沒有間斷過:伊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阿富汗、烏克蘭……這串名
單還將繼續,還將給更多的人帶來苦難。而和平,依舊是夢幻泡影。
讀完這本書,我衷心希望戰爭將不會再繼續,和平,這個人類千百年來一直未能實現的夢想,將永遠留在人們身邊。
『叄』 美國敘利亞戰爭觀後感600字
從格式上來說,觀後感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段:
第一段把影視作品中的內主要內容,加以概括,如容《開學第一課》講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其次一定要知道。觀是寫的基礎,只有看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開學第一課所講的中華驕傲,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觀看才能找到觀和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肆』 敘利亞難民潮觀後感500字,急用,謝謝
這都要求人,你看到那些戰爭難民圖片就沒一點感覺嗎?看到那個3歲小孩死在海邊就沒感觸嗎?
『伍』 讀後感在那
讀後來感是指讀了一本自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
『陸』 敘利亞為題談談你對戰爭的看法100字
敘利亞戰爭和以往的戰爭不同之處就是沒有他國軍事力量的介入,卻危及了政權,當代亡國策略已經不是外國軍事打擊了,而是內部矛盾,回顧利比亞戰爭你會發現敘利亞和利比亞有相同之處,都是民間自由軍反抗政府,按中國的話說是農民起義,但卻又和受壓迫的農民造反不同的是敘利亞和利比亞內戰是受外界挑撥引發的內部矛盾,可以舉個這樣的例子,在中國網站和論壇上你會時常看到一些人到處黑中國黑政府,一些事情大題小做,比如一個毒奶粉事件就能把它炒作到好像所有人都喝過似的,其實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這些幕後操作惡意流言的人一般有三種,一,是國外敵對分子網路特務,二國內妄圖分裂中國和不安定分子,三就是只有反對沒有智商的蠢民。這些人的目標只有一個從內部搞垮中國,讓人民喪失對政權的信任,當政權出現動盪之時,那些不安定分子立刻會在全中國冒出來,今天的利比亞和敘利亞就是中國明天的翻版,事實上不光中國有這種隱患,全世界各國都存在這種隱患,好好的一個利比亞和敘利亞被那幫蠢民搞的民不聊生,戰火紛飛,自以為是在做著拯救國家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正在給別人當搶使,你要知道美國參加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國內造成的影響又有多大,敘利亞在中東地區也是個軍事強國,美國是不敢用軍事介入來消滅敘利亞的,美國也只是拿軟柿子捏而已。
『柒』 電影黎巴嫩觀後感
電影講述一輛坦克參加戰斗的故事。在第五次中東戰爭開始前,以色列軍隊的一輛坦克進入戰場。坦克中有四人,炮手、駕駛員、裝彈手以及車長。戰爭開始前,資歷最老的裝彈手與車長發生了一番口角。戰斗開始,因為炮手是新手非常膽小,所以沒有打出炮彈,使得一個步兵受傷致死。戰場指揮官很生氣,訓斥了坦克中的四人。隨後,死戰士的屍體被放入坦克內。於是,乘員們在臭味中戰斗,直到直升機將屍體運走。戰斗一段時間後,坦克與步兵來到一個居民區。可是,坦克被突然出現的敘利亞人打中。坦克沒有損壞,敘利亞人成為了戰俘。通過與上級聯系,戰場指揮官才知道部隊偏離了航向,上級命令他們原地等待。一段時間後,兩個長槍黨人奉上級命令他們出,並恐嚇了一番敘利亞人。深夜中,坦克在跟隨長槍黨人途中與步兵失散。長槍黨人向車長說了幾句話後,就先走了,這使得坦克內的四人很驚恐。這時,戰場指揮官聯繫上他們,讓坦克不惜一切的前進,否則他們會死。就這樣,坦克不停地射擊、前進,終於逃出城市來到野外,但是駕駛員卻戰死了。
本片是一部特別的電影,它特別在編導第一次將鏡頭對准坦克內部。以前看戰爭片,都是看戰場上的坦克多麼神武威猛,大肆殺敵,很少有表現坦克內的戰士們真實生活與精神狀態的影片。透過本片,真的可以「一窺究竟」了。從這一點上來看,本片非常優秀。從電影開始直到結束,根本沒有大規模的槍戰與炮擊,只有一些殘片式的畫面告訴觀眾們:我們的主人公是在坦克中,而故事則是進行中的戰爭。否則的話,只會讓大家以為他們四人在玩電子游戲。瞄準鏡里的圓形畫面、四個戰士的面部特寫、對講機中此起彼伏的聲音,以及坦克發動機轟隆隆的響聲,電影就憑借這些,將一個真實的戰爭場面展示出來、將一個密閉空間壓抑的氛圍塑造的如同身臨其境。總之,本片新穎獨特,因為它走了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拍攝坦克內發生的故事。
至於電影其他方面,就很「好萊塢」了。對戰爭悲慘景象的描繪、新兵的怯懦、老兵的殘忍,恐怖分子的飛揚跋扈,以及士兵對家的眷戀,等等這一切都是好萊塢戰爭片中頻繁出現的俗套,即使放在一部以色列電影中也是如此。這些無法提升電影的整體素質水平。盡管如此,本片還是一部很主流的反戰片,通過四個士兵的視角,表現出普通人捲入戰爭後的精神狀態。此外,通過婦女與女孩的場景,也可以看到戰爭與和平只是一念之間的事情。寫到這里,讓我想到人的生命有多麼的脆弱,人生就是在拼搏!影片的四個主要人物,則是影片表現主題的重點,不會駕車的司機、不敢打炮的炮手、只想回家的裝彈手與唯唯諾諾的車長,這就是不義之師在戰斗中的真實狀態。看到這四個人,就知道戰爭帶給人們的是什麼了。總之,影片主題是俗套的「反戰」,只不過本片不是美國人拍攝的,而是以色列人。
電影拍攝方面很出色。前面寫到電影發生的空間是密閉的,所以編導們就非常神奇的將這個密閉空間拍攝得有聲有色。緩慢滴滿的油池、成員們日漸疲憊的面容、艙壁上的各種彈痕,以及成員們緊張的情緒,這些都恰如其分的演繹出戰士們恐慌、沉重的心理。這些正是編導出彩之處,通過巧妙地剪輯、適宜的節奏,將各個場景的畫面搭配的完美無缺,不僅讓觀眾們信服,即使片中人看過之後也會全情投入其中吧。通過這些,可以肯定本片編導雖然不是好萊塢知名導演,但他對於電影技術的掌握已經不遜色於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方面,是電影的優點。
演員方面讓我很不滿意,因為劇中演員相貌很像。尤其是四個坦克乘員中,車長與炮手的相貌太相像了,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根本沒有分辨出來誰是誰。只有看完電影,又大致瀏覽一番後,才弄清楚誰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編導太難為我們觀眾了吧,弄了兩個長得像親兄弟的人拍攝同一部電影,有沒有搞錯?!或者是,猶太男人長得都太像了?哎!至於演員們的演技,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出色,具體不多說了。
總結一下。綜合以上可以看到本片雖然故事背景與好萊塢不同,但主題、拍攝方式以及表達的思想都是一致的。只有電影描述的范圍——坦克之內,是影片獨特之處。本片能夠獲得金獅獎,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剛才說過的描述對象,一是編導嫻熟的拍攝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