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觀後感
[經典紅色電影觀後感]經典紅色電影觀後感2009-04-19 21:57震撼·思考--《黑太陽731》觀後有感前一陣子,在以前高中同學的推薦下,我看了影片《黑太陽731》,這是一部記錄抗日戰爭時期南京大屠殺的電影,記錄下了當時日本軍隊在佔領南京後所進行的姦淫、擄掠、燒殺、搶劫等等殘害中國無辜人民的種種罪行,經典紅色電影觀後感。他們喪失人性,肆意虐殺,手段殘忍,令人發指。曾經,看過很多的韓日恐怖片,卻從沒有這樣一部更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噴怒。其他最最恐怖的電影在時過境遷後都可以口氣輕松地、甚至是開著玩笑地談論,唯獨《黑太陽731》不能。至少是有著人類基本良知的人或者是與那些受難同胞流淌著相同血液華夏子孫是絕對做不到以輕松的心態面對它的。當日軍攻進當時中國的首府--南京時,這群所謂的文明的人,在面對一群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時,他們又做了什麼。就是這群自稱文明的人,他們把南京城化為一片火海,大火經久不滅,濃煙遮蓋天空,空氣中彌漫著各種燒焦的味道,取代了南京城這座千年古都以往應有的寧靜與平和,是法西斯的戰火讓這座千年古都面目全非。而那些可憐的無辜民眾,則成為了日軍官兵之間互相攀比,甚至以此取樂的消遣,在此時此地,屠殺讓他們搖身一變成為了英雄,我想這絕對僅僅是皇軍的"英雄"。我想絕對沒有一個有人性的士兵會在一座寺廟前用刺刀劃破一個跪地求饒的懷胎婦女,大笑著挑起已成人形的胎兒;絕對沒有一位有人性的軍官像中島今朝吾那樣為試其鐮倉寶刀,親手殺死七名無辜的同胞;也絕對沒有一群真正佛教信徒,會把一個寺廟手無寸鐵的和尚一個一個的殺死在寺廟門前…又有多少像秀英那樣的好姑娘被那些法西斯的暴徒與爪牙所蹂躪糟蹋,又有多少像小強那樣的孩子一夜之間便成了可憐的孤兒,又有多少幸福美滿的家庭被頃刻便被打破…還記得某個日本高級軍官的話"南京城裡每個家庭都是慰安所,每個中國女人都是慰安婦",很想問問這位高級軍官他自己就沒有母親或者姐妹嗎?還記得那兩個日本士兵的納悶"怎樣才能快速的把困在一大廳里的上萬個中國人每十人到二十人一組帶到江邊殺死?",觀後感《經典紅色電影觀後感》。還記得那個日本軍官苦思冥想如何把江邊成千上萬的屍體處理掉,而且是要處理得乾乾凈凈的,而不至於被國際社會所發現,以至於在他後來想到用汽油焚屍再丟棄江中喂魚時,他感到無比的欣喜若狂…到處都是中國百姓的哀鳴,到處都是惶恐的眼神,到處都是殘廢的廢墟和沒有熄滅的戰火,騷亂之後,便是如死一般的寂靜。我在看到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中國人民遭受日本人宰割和侮辱時,心裡無比難受;我在看到日本人殘殺中國人民時惡心的表情時,恨得牙癢癢。無數的屍體被拋在江邊染紅了江水,無數的婦女被玷污後慘遭殺害,無數的家庭家破人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本人瘋狂的迫害造成的。我們是仁義的中國人,可以不要日本人血債血還--如果真要我親手把日本人的惡行再用到日本人身上,說不定我會嚇得轉身就跑--甚至不要日本人的金錢賠償也不可能要到,只要日本人的真誠道歉,並確保永遠不再侵略他國,只是這么一點走遍天下都理直氣壯的基本道義而已。只要日本沒做到,我們就不可能與日本人和解,不可能不抵制日本的一切,包括日貨、日本文化等,不可能壓制反日情緒(反而要張揚其事,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對日本的世仇)否則何以面對幾千萬冤死於日本人屠刀下的苦難的同胞?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這是永遠不能被13億華夏子孫忘所遺忘的。《黑太陽731》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為中國的崛起而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2009年4月19日有感而作〔經典紅色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⑵ 寫600字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自己寫的!!!
油菜花的夢
—— 觀《大兵小將》有感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口頭禪變成三個字「挺好的」?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唱成龍的油菜花?什麼時候開始愛用石子打某個東西?
也許是從看見他開始吧,從看見那一襲戰衣,手持鐵劍,頗有情趣的搞笑人物開始。
「他」,當然是指一個普通的士兵,《大兵小將》中成龍飾演的梁國士兵。
似乎一開始就形成了最佳「笑果」,你聽——那開口閉口: 「我爹說…….」,或者是「挺好的」;那幽默的歌聲:「一條大路呦通呀通我家,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都能讓觀眾毫不吝嗇地捧腹大笑。
在《大兵小將》中,出現了戰國時期的三個國家,三個實力不弱的國家——衛國、梁國和秦國。戰國時期的諸侯們為了統一中原而不斷戰斗。也正是這樣,才使得老百姓們被戰爭攪得不得安寧,年輕力壯的男人們紛紛被抓去從軍。中原大地長期地處於硝煙彌漫之中。
剛開始看《大兵小將》時,我什麼也看不懂,只知道這是戰國時期,衛國侵犯了梁國,一個梁國的士兵抓到了一個衛國的將軍,准備回去領賞。我覺得這是男孩子喜歡看的,和我們女孩沒有關系,所以看的時候心不在焉。
看著看著,我漸漸能體會出了一個被抓去從軍的農民對戰爭的痛恨和無可奈何,對和平與光明的嚮往。他,是千千萬萬個老百姓的縮影和寫照。從他那句「挺好的,我爹說過,活者就是挺好的。」我能體會出他那樂觀向上、熱愛生命的精神。是啊!活者就挺好的,如果不活者,還談什麼安居樂業,幸福生活呢?
影片中描繪的這個士兵貪生怕死,希望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並且是一個十足的開心果。一次,他在與王力宏飾演的將軍交手後戰敗,但又極其無賴地戳人傷口的那一幕,讓所有觀眾笑得肚子疼。
有時,他真是單純可愛得像一個孩子呢。我輕笑。
其實,他原本就是個孩子吧,卻因為長大而被迫與自己發的同類生死相搏,只有勝利者才能資格活下去,這是多麼的殘忍,在這種境況下,追求活下去的願望就越發顯得強烈。
我曾嘻嘻哈哈地朋友說「看到最後,成龍把王力宏放了,卻因為梁國戰敗而被弓箭射死,影片中出現油菜花的鏡頭時,我真是狂感動啊!」我故意用了輕松的語言,強忍著不告訴朋友,那時我的眼眶裡充滿了淚水。我想,他的內心深處也埋藏著名為「情義」的種子吧。即使,這場你死我活、冷酷無情的戰爭並不需要情義。
不知這是第幾次在看電影是流淚。當我又聽見了那帶著一分搞笑,又含有幾分無奈、幾分凄涼的歌聲:
何時才能回到故鄉
何時才能看她的紅妝
我用長劍劈斷目光
劈不斷我想家的狂
一條大路呦通呀通我家
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
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畝啊
五畝良田呦油菜花
⑶ 經典電影觀後感
[經典電影觀後感]經典電影觀後感|1樓《羅馬假日》觀後感每一個愛好幻想的女孩,小時侯都會有那麼一點點公主情結,當看到童話故事裡的公主時,總是幻想自己就是那個高貴的公主,頭戴皇冠,穿著漂亮的花裙,有大群的僕人跟著,隨心所欲,長大了,一個英俊的王子把她娶回家…這樣的故事,在女孩子粉紅色的世界裡,總是樂此不疲,越演越精彩,經典電影觀後感。突然有一天,一個真正的公主厭煩了皇宮里刻板、沉悶的生活,她嚮往宮外的廣闊遼遠,自由繽紛。於是深更半夜裡,從來沒有獨自出過皇宮大門、不知道鈔票為何物、甚至不會自己穿衣服的公主,偷偷地爬過宮殿的高牆,來到了民間。《羅馬假日》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第一次看《羅馬假日》是上大學的時候,那時有同學整天津津樂道奧黛麗·赫本,令我心往神馳。公主和派克的美麗愛情,羅馬古城的喧鬧鮮潤,還有影片里詼諧好聽的音樂,常伴隨著那種美好的感覺在記憶中泛起。於是,就象愛一件珍貴的飾物,喜愛一本雋永的好書,我總是將發生在羅馬的愛情故事珍惜地保存著,不輕易示人,然後在某一個特別的時候,輕輕地從布滿經絡紋路的心底拈起,重溫一番。但是,由於一直沒有找到電影的原版,記憶中的影象已經模糊不清了。直到那天,書店裡,意外地看見了她,奧黛麗·赫本含笑的大眼睛在眾多的影碟封套中閃亮,一下子扯起了心裡那條長長的線,關於《羅馬假日》的全部記憶紛至沓來,如簌簌而下的花瓣,一下子將我包容起來。終於,我能夠從容地面對羅馬的大街小巷,面對赫本和喬的浪漫愛情,面對赫本的微笑還有那雙純潔的夢幻般的大眼睛。我可以輕松地將一個鏡頭反復地看上幾次,比如喬騙赫本說,那個石鑿的雕像"真理之嘴"會吃掉人的手掌,於是,赫本驚慌失措地投向喬的懷里,公主的忘情和喬的得意相映成趣,我總是來來回回地一邊看,一邊笑,為純潔無暇但在走出宮殿外顯得幼稚的公主和狡黠而善良的喬而笑。也或者可以將一個美麗的鏡頭定格,然後在那樣的美麗前,靜靜地呆上半天。當屏幕打上"the end"時,我還沒從公主的故事裡醒過來。高貴任性童心十足的公主,走出皇宮的兩天里,不但愛上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而且還愛上了英俊瀟灑的記者喬。但在經歷了自由芬芳的戀愛後,無奈的她最後還是回到了那個冷冰冰的皇宮,回復她本來的生活,履行她作為皇室成員的出訪職責。但她的善良,她的純真,感染了她的朋友,當初為了回美國而接近她的喬,想通過她的新聞去賺錢的攝影師,將永遠記著她。影片的最後,堅強的公主戴著高貴的皇冠,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著近在咫尺的愛人,將盈盈淚光鎖在深情的大眼睛裡,矜持地和各國使節記者道別,臨走前那飽含哀傷和愁緒的回眸一笑,令喬頃刻間失魂落魄,也令觀眾無不動容。此去一別,天涯萬里,再不可能有重逢的時候了。但是,公主卻笑著,所有的痛苦隱藏在笑靨下,但那種美麗的憂傷,卻如此叫人顫粟。終於明白,這么多年來我愛奧黛麗·赫本,是愛她塑造的美麗公主,愛公主美貌後面的堅強,愛堅強中的真誠。愛《羅馬假日》,是愛那個浪漫故事裡散發出來的純真和善良,愛主人公的隱忍和無私。也終於明白,愛一個人,有時就是放手,就是遠去,就是一瞬的凝眸不舍和永遠的兩心相望。童話里的女孩最終長大為成熟的女人,其實她早就明白,皇宮里公主的生活並不好過,那些花團錦簇風光旖旎是表面的,她嚮往民間,嚮往美好的愛情,但卻不能下凡,她的腳下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觀後感《經典電影觀後感》。在現實中,女孩並沒有成為公主,但卻可以和心愛的人一起,她比高貴的公主,其實不知幸福多少倍。不管是天上人間,愛情,終究是不老的傳奇。或許剎那絢麗,或許永遠平淡如水,但是,只要嘗試過,體會過,就永不言悔。所以,當又一次觀看《羅馬假日》,又一次沉浸在赫本和喬塑造的浪漫里時,我就象重逢一份美麗的感情,驚喜,迷醉。2樓《人鬼情未了》觀後感今天上選修課,錢老師給我們看了這部電影--人鬼情未了,以前也聽過這部電影但是沒有去看!今天看了之後,不能說有什麼大的感慨!只有點想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看看我了解的內容吧!《人鬼情未了》是一部帶有科幻色彩的愛情故事片,《人鬼情未了》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男主人公森說過一句話:"當我感到快樂時,我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它。"或許正是這句話,奠定的後面影片的基調的劇情的發展。這種故事的敘述的方式是以時間為軸線,以性格的發展為順序。這種結構一般著眼於表現外在情節和外部動作,強調故事的有頭有尾,連續發展。講究起、承、轉、合,有機連貫,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其動作、時間和故事的發展有著因果關系,劇情的發展有著嚴格的邏輯性。所以《人鬼情未了》的時空轉換的次序是遵循故事、事件的發生的先後順序來進行排列的。影片的開始,一聲雜響開始了影片的發展,雜亂的場景,詭異的畫面,一種不規則的布光,以及鬼魅的音樂讓片子的開始便充滿了詭異的氣氛。這時的時空的狹窄的,是讓人感到不安和壓抑的。這是前期的鋪墊,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影片的第一幕是對男主人公森和女友美莉以及他們的好朋友,也就是男二號卡爾的感情描述。影片有了幾個長鏡頭。這時候長鏡頭的使用有著幾層含義。其一,照應故事的開頭部分。故事的開始讓片子的壓抑的氣氛出現,為了緩和這種氣氛,所以導演這時運用了長鏡頭。其二,為了表現他們的關系的親密性。長鏡頭表達的氣氛是相對緩和的,這時長鏡頭的使用就是為了表現他們生活的一種美好氣氛。長鏡頭的特點符合了故事的敘述需要,更是這種長鏡頭表現了一種相對穩定的時空關系。鏡頭的敘述長度會造成觀眾的一種心理暗示,而表達出一種情緒。劇本是典型的80年代末風格,現在看來已經過時,但當時算是很迎合觀眾口味的。電影的主旋律很好,歌頌愛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的電影已經沒有這么鮮明正面的主題了。人生充滿變數,充滿悲歡離合,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與最愛的人在一起,所以在擁有幸福時一定要把握住它,珍惜每分每秒。3樓-《戀戀筆記本》觀後感《戀戀筆記本》是一個浪漫感人的愛情故事。整個電影畫面唯美,音樂恬靜舒緩,故事情節讓人陶醉。初戀的男孩諾亞與女孩艾麗一見鍾情,共同經歷了一切相愛男女的快樂幸福與痛苦。最後由於家境貧富差異被迫分開。此後的一年中男孩兒寫了365封信,每天一封,堅持了一年。但都被女孩兒的母親扣留,沒有任何迴音。然而女孩並不知道這一切,她為愛守候了七年。終於遇到了瘋狂的追求者。男孩也用七年的時光試圖忘卻曾經的愛。可是流逝的歲月也僅僅只是讓他們把真愛掩埋在心底。諾亞參軍回來,回到了他們曾約會的舊庄園。決心將他翻新,實現對女孩的承諾。盡管在這期間他知道了艾麗即將成為別人的新娘,但是也沒能阻止他修建庄園的決心。改建的庄園清新雅緻,吸引了眾多出高價的買家。最終都被男孩拒絕了。他決定住在庄園為愛守候。女孩終於來了。帶著一切對愛的記憶。當四目再次相視,七年歲月的鴻溝瞬間消失。美麗的天鵝湖也傾訴著他們的綿綿的愛情。艾麗毅然放棄了富貴,義無反顧地奔向了她的諾亞。一段幸福的人生展開了。無情的歲月把他們雙雙變成了弓背的老人。艾麗患了老年痴呆。忘記了一切,不認識兒女,甚至是她摯愛的丈夫。諾亞堅信愛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他用他們刻骨的愛的日記,去呼喚妻子的心靈。終於愛創造了奇跡。艾麗被喚醒了。更讓人感動的是,他們挽著對方的手,偉大的愛情把他們同時送到了聖潔的天堂。如果讓我們心中沒有愛;如果讓我們彼此去忘記去方,不如讓我們一起死去。|記錄激動時刻,贏取超級大獎!點擊鏈接,和我一起參加"2010:我的世界盃Blog日誌"活動!〔經典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⑷ 經典讀後感欣賞
[經典讀後感欣賞]邂逅一首好詩 ——讀《人生若只如初見》有感 王妍斐 邂逅一首好詩,如同在春之暮野; 邂逅一個好人,眼波流轉,微笑蔓延,黯然心動,經典讀後感欣賞。 從這兩句話來看,這本書寫的是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這是一部不甘於淹沒在浩瀚書海中的佳作。她似在談詩詞,又似在談風月。她不拘泥於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床同意以上簡單的賞析,面試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她用於清麗、唯美的語言,給讀者展現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古典愛情故事。「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心照不宣的釋然,讓我們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在「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中,講述了這首古詩的作者李商隱與公主的一位侍女相愛,他們如膠似漆,難以分舍,但終究還是被發現。李商隱被逐下山,而他的愛人也被終身監禁,最後換來的當時這對亂世戀人的永久離別。那時正值晚唐時期的混沌時期,政權相爭使這位悲情詩人屢屢不得志,唯有一個他愛的人,但還永遠不能相見。「即使告別愛情的時候,也希望你一切都好;我不再愛你的時候,也許不是我不愛你,只是我已不能再愛你」。這句凄美的話,就割斷了兩人之間的紅線,但李商隱的詩卻沒有黯淡下來,絲毫不露悲涼之意,正如莫扎特,生活潦倒,音樂卻聖潔無暇…… 《人生若只如初見》娓娓道來,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的大門,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躍然我眼前。心靈的琴弦象被什麼輕輕的撥動了,超越了多少的是是非非,涵蓋了多少的愛恨情仇!「人生若只如初見」又可以表達多少的無奈、感傷、嚮往。人生若只如初見,我只記得你的好!只記得初見時你的微笑! 《奧斯維辛的風》讀後感 ——風的訴說 來到奧斯維辛,邁進了百年前的黑暗,感覺著歲月背後的無助,聽聽風的訴訟 「戰爭」如同被女巫施了魔咒語,罩在了奧斯維辛的上空,使人恐懼,風吹來,帶來了一聲救命無助,無奈,絕望的聲音撕裂了蒼穹,湧出了鮮血,單純,干凈,不知所措的神情穿過時間的長廊湧入我的眼簾,帶來了淚水與辛酸,屠刀揮下去,沒有了「救命」,沒有了那般神情,他們都隨著時間,消失在風里……. 一陣風吹過,我看到高高舉起的雙手,槍口對著他們,「秋黃掃落葉」,周圍一片荒涼,「沙沙」的落葉聲是他們生命最後的奏章,侵略者恣意的笑聲,是他們生命最終的絕望。他們這生命的間隙被絕望填滿,容顏以蒼白的形狀覆蓋起荒涼,而荒涼把天空照亮,蒼白的天空隨著風帶來一絲沉重,吹進我的心底了荒涼,這蒼白,時間泯滅不掉,風也吹不去,他們只是在向我們悄悄地訴說。 那時的多少凄涼,多少的絕望,日光把它鑲嵌在奧斯維辛這個名字上,使多少人不敢去碰觸。 古今皆然。 如今戰爭也使人無助,貧窮也讓人絕望。 風柔和地吹過,知道嗎?當你在吃麥當勞,肯德基時,那些同樣被柔和的風撫摸的人連饅頭都吃不上;當你在明亮教室里荒廢學業的時候,他們也只能想像著課本流淚;當你在KTV與朋友嗥叫時,他們只能在深夜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來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 想想過去人的絕望,看看當今社會的千姿百態,聽聽風的訴說,我發現自己原來是這么幸福,擁有這么多,足矣,哪需要那般名牌披身的奢華? 風,依舊在訴說,向來到奧斯維辛的人訴說著一個故事,一段歲月,一種凄涼…….. 二.十韓雯岍 做一個永不放棄信念的人—讀《黑暗征服不了光明》有感 井水盈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方清池,讀後感《經典讀後感欣賞》。清澈的池水便是我們干凈透明的信念。它毫無雜念,它一塵不染。身邊是妖艷桃李也好,是枯槁的枝條也罷,信念都不該改變。 在一個陰暗的牢房裡,有幾個無辜關在裡面的人,牢房裡的生活很是艱苦,看不見陽光,四片黑鴉鴉的,對於時間的概念早已麻木,沒有一絲知覺,唯一的知覺便是飢餓,但是,有一個人,他心中有著「可以回家」的信念,憑著一根小小的蠟燭,讓它在黑暗中閃耀,用它來告訴世人——黑暗征服不了光明。 牢房裡的那位點燭人使我敬佩不已,他完全可以拿蠟燭來充飢,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把它點燃了,盡管沒人理會它的信念,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抱著樂觀的心態,用蠟燭照亮黑夜,用蠟燭告訴被關在漆黑牢籠的人堅定起來,他用這根小小的蠟燭讓許多人有勇氣活下來,有了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心態,不再感到飢俄。 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樂觀抵達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首先就要具備樂觀和嚮往光明的精神,點燭人有這種樂觀的心態,所以他是幸福的! 也許總有些人會遇到各種苦難,或許有些人總會選擇放棄一些事,作者筆下的信念是永恆的,是永不磨滅的,是堅忍不拔的。如果我們沒有放棄信念,而是堅持下來的話,必定會迎來光明。 蠟燭代表光明,光明代表希望,在毫無生機的黑暗中,帶給我們神聖的指示——太陽總會升起,黑暗的背後必定是光明的來臨,而我們,抱著這個小小的信念等待希望的曙光。 文天祥,當他被俘,當他身處異鄉,當他經受磨難的時候。他仍舊吟誦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豪情,愛國便是他的信念。他的信念,沒有隨局勢而變,他心中的池水便如明鏡般折射出他人性的光輝! 我相信,太陽的光輝只在清澈的池水中才得以折射,偉大的人格在堅守信念中才得以鑄就,無悔的人生在堅守信念中才能走向盡頭。為了你心中的池水,為了希望的誕生,為了光明,做一個永不放棄信念的人吧! 一代白首為江山 朱旭 岳飛曾道「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拳拳相報的治世之心是每個男子都終生不悔的。辛棄疾將一生的夢都化為了愛國的滿腔熱血中。 辛棄疾一生極為坎坷。他從小就苦修劍法,長大後征戰沙場。一心懷著為國報忠的他卻又在南歸後告別戰場。那一腔正氣啊,就被如此用涼水澆滅,一點火星都不剩。他只得無奈哀嘆,用筆寫下發自內心的呼喊,一聲聲滿著遺憾與悲涼的自嘲。 他的夢啊,就如此被晴天霹靂震碎。心帶惆悵,如雪飄落的悲苦,盡數吹散開來,如紅塵過客,匆匆而別。 他執筆寫下「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他苦,他悶,他愁,卻不能言語。他的才華,他的一腔悲愴,只能潑墨與宣紙,盡道自己的無言之勇。他對國家,依舊放不下,他渴望馳騁戰場。本應用於殺敵的劍,卻只得含痛刻下自己的不甘。 「幾回醉把欄桿拍」,男兒苦,只得拍遍欄桿醉月色, 詩人,政人 ——讀《把欄桿拍遍》有感 胡汐瑩 又是出自梁衡之筆,一個正氣凜然的瞿秋白,一個哀婉優雅的晉祠,又是一個在我們眼中的文人辛棄疾。 讀過書,才知。原來,無論歷史還是未來。那不為人知的一面終有一片辛酸苦楚。也才知,原來,辛棄疾以武起身。 可是他南下歸宋後,卻再無機會奔走沙場;無奈只好淚灑宣紙,留下了一聲聲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也只有他經歷的金戈鐵馬才鑄就了如此磅礴之氣。在他的詩中,往往看見一個沙場上的英雄和一個愛國將軍,這般凜然殺氣是杜甫、盧綸描述不出的血淚,不曾有人如他般深沉地寫作,如他般向天仰望,如他般熱淚四溢。 在那古秦淮河,歷代文人賞心雅興;但也是在那辛棄疾發出一聲聲悲愴的呼喊,今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可向何處使呢?他在現實中的無助與痛苦,面對想要達到的目標不斷游離,讓我深深感動。讓這種痛苦的感情可以融入我自己生活體驗的一部分,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又想起,當年那個辛棄疾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他,一個愛國臣子,哭訴、表白。因為太愛國而不被重用,在他的年代,他的一生都不曾真真切切地過活一回,他的命運在朝廷手中,也只有朝廷安排。他要不就被閑置,要不就走馬燈似在調動。在他生命的體味中,顯示著一種才疏學淺的我不曾弄懂的深度與力度。 我知道,沒有文字的積淀和學識的累積,我不能分析辛棄疾亦或等等。但我知道,他筆下,有淡淡的藝術美,卻又不乏深切的政治和生活哲理。他一生都在被拋棄的感嘆或無奈中度過,他走過了一個愛國志士、愛國詩人的成熟過程。 這一刻,我懂,詩人,政人是緊密相連的。因為某一方面的不得志,所以選擇另闢其徑。但卻極少有人如他這般又有思想光芒又有藝術魅力的詩人與政人。 他是那個時代中筆、劍並用的人。 好一個,辛棄疾! ······〔經典讀後感欣賞〕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⑸ 一些經典電影觀後感
[一些經典電影觀後感]一些經典電影觀後感2010-06-08 17:28一直想寫點兒影評,又怕寫不好,看過的電影也不多,但總是感覺不吐不快,骨鯁在喉啊!少寫幾句吧,一些經典電影觀後感。所謂經典,到底是什麼,我沒法給它下一個准確的定義,估計誰都不好下,應該是大多數人認可的吧。但就算不是大多數人不認可的,也會有很多可以稱為經典的。因為其中有很多部是以前看的,有點久了,記不太清了,少某些東西了,文可能會脫節,莫怪。下面開始(排名不分先後)《人工智慧》可以說是我的電影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和轉折點,好像是高二看的,那種感動是久違的,被淡忘的,它不僅是科幻片,還是童話,寓言,冒險,倫理。矢志不渝的感情,人性偉大的閃光點,母愛,這些人類最偉大的東西融合成影片的中心。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不朽的神話。除此之外,導演對未來機器及外星人的構思非常超前,奇特。《美國往事》忿兒推薦我看的,看的時候沒有太大的感覺,後來才慢慢地感覺到這片的好,具體是什麼感覺說不太清,應該是對往事的懷舊,物是人非的滄桑,時光流逝,昔日不在。雖然裡面有很多很有刺激性的鏡頭,但看過之後心裡很不好受,不是難過,不是悲傷,不是留戀,不是沖動。百感交集啊,我都懷疑的晃,這部片怎麼沒獲奧斯卡,那群評委是幹啥吃的。《莫扎特》還是忿兒推薦的,當時我正在熱聽莫扎特的音樂,看過之後,我就更崇拜他了,天才就是天才,不是我等凡人能比的,不羈世俗,才華橫溢,隨性而為,天性使然。不夾雜任何世俗之氣,不食人間煙火。他的音樂如天籟般,可以引起每個人心的共鳴。但莫扎特,畢竟生活在人間,封建末期的歐洲,人們是不會容得下的,終被排擠,窘境的生活里,鬱郁寡歡,病魔纏身,英年早逝,這應該叫天妒英才吧!我想說,我已不知道說什麼了,我欲哭無淚,我淚流滿面。《死亡詩社》影片剛開始看了一會兒,覺得沒什麼特別之處,越往後感覺越好,感覺來了,一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教師John Keating,好像在一個教堂式的學校教學,初來此,高中吧,教的是寫詩,John Keating反傳統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在他的課堂里,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觀後感《一些經典電影觀後感》。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這時發生了…。他就像蠟燭一樣,為了學生,然燒了自己。《生死朗讀》這是一個關於一個男孩的故事,關於男孩的性啟蒙,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比他大20歲的女人,男孩還是青春期,過早的偷嘗了禁果。這樣的愛不會有結果的,如果能算愛的話。女人在二戰中當過德國集中營的警衛,所以多年之後不得不接受審判,男孩已經成為律師,卻無法為他辯護,男孩也不再是孩子,不會那麼單純為人了。女人被判入獄,男人依舊像從前那樣為他朗讀,用錄影機錄音,寄到監獄,女人依舊…,時間流逝了,女人死後,男人來到她的墓前,默默地站著,枯風落葉,觸景生情,我又有想哭的感覺了,說不出來的難受,生活怎麼是這樣無奈,讓人束手無策,只能望著過去無聲的流下斑駁的淚光。《七宗罪》公認的經典犯罪心理學影片,我就不多說了。人啊,萬惡的動物!《肖申克的救贖》這個就更牛逼了,在時光網上排名第一。希望啊,是那麼的美好。如果這個世界當上帝不再主持公平,那麼,就讓我們用自己的手拯救自己!天地無用!《2001太空漫遊》剛看過沒幾天,沒有想像中的好,主題表達的應該是人類對未來的探索精神,以及導演那天馬星空的想像力,1968年的片啊,和人猿星球是同一年。人類什麼時候能解開這么多的未解之謎啊!後邊的暫時不想寫了,以後再寫,還有很多還沒看,打算有空了就看。下邊這幾部的也不錯,看到這篇日誌的friend不妨看看。《教父》去年看了某雜志,統計世界上投票評出世界電影的第一名。有點誇張了吧。教父的概念從這個片子開始深入人心。應該是黑幫片的鼻祖吧。一個家族的興衰,權利與愛情,經濟與暴力,無所不有,真正的社會,而且是較黑暗的一面。《猜火車》《東邪西毒》《無間道》《飛越瘋人院》《泰坦尼克》《E.T》《星球大戰系列》《羅生門》《第三類接觸》《獨立日》《移魂都市》《羅馬假日》《畢業生》《情書》〔一些經典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⑹ 500字紅色經典影片的觀後感
紅色經典影響我
最近社會上燃起了一股「紅色經典」熱,上至機關單位下至普通老百姓。學校里學生們積極誦讀紅色經典詩篇,大街小巷的人們也都在傳唱紅歌。而我,卻想到了小蘿卜頭,他身在監獄里,可是卻渴望念書,最後刻苦讀書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
小蘿卜頭原名叫宋振中,8個月時與母親徐林俠一同被關在了渣滓洞看守所。由於缺乏營養,他頭大身小,面黃肌瘦,獄友們都愛憐地稱他為「小蘿卜頭」。小蘿卜頭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提出讓他出去上學,特務們怕暴露他們的罪行,硬是不讓。但是小蘿卜頭可想學習了,他不想整天在監獄里度日如年,他想念書,他渴望念書。經過小蘿卜頭的 父母和獄友們的多次斗爭,特務們才同意由監獄的政治犯黃顯聲將軍教小蘿卜頭念書。小蘿卜頭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學習非常刻苦,也很懂禮貌,非常尊敬老師,黃顯聲將軍和車耀先等3位老師都很喜歡小蘿卜頭。監獄生活使「小蘿卜頭」懂得了許多道理,國民黨特務對共產黨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產黨員堅貞不屈、英勇斗爭的精神都留給他深刻的印象,使他從小就知道恨誰、愛誰。因為行動比較自由,所以他常常為獄中的共產黨員傳遞消息和傳送東西。1949年9月6日,與父母同時遇害,年僅9歲。
小蘿卜頭的事跡對我影響很大。記得在我4、5歲的時候,媽媽就帶我去學鋼琴,學朗誦,上學後,有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回到家,媽媽又會給我輔導作業。周末, 提高班在等著我們,勞累之後,外公外婆早早做好了可口美味的飯菜……我們現在有多麼好的學習生活條件,這對於小蘿卜頭來說,簡直是一種奢望。
馬上我們就要經歷一場重要的考試了,可現在心竟然還靜不下來。看了小蘿卜頭的故事,我真的很感動,一個身處監獄,才幾歲的孩子就懂得要刻苦學習,十分的不容易。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條件比小蘿卜頭好得多,就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努力讀書,來回報他們當時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美好生活的英雄壯舉。小蘿卜頭的故事已深深地埋藏在我心底,他時時刻刻對我敲響警鍾,叫我要刻苦學習,天天向上
⑺ 各種經典書的 讀後感
我最近讀了本書叫《少年毛澤東》。主要是講毛澤東小時候立大志、刻苦讀書的故事。毛澤東曾經是我們國家的主席,也是著名的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毛澤東小時候就十分聰明,所以才能成為我們國家的主席。
這本書詳細的介紹了毛澤東少年時代的學習和生活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的一件事情。毛澤東他那時是在韶山上的一個小山村出生的,他長大以後人們覺得他頑皮,就叫他石伢子。有次上學期間教書的先生出去了,毛澤東就帶領著他的小夥伴們下塘里去游泳,這件事情被他的先生知道以後,很生氣,就要打手心。作文金谷園可先生轉而一想,對毛澤東這樣倔強聰穎的孩子,不能來硬的,便說:"我出兩個對子,你對得上,免除懲罰,對不上,則要打手心。"
毛澤東不愧是個聰明的孩子,一下子就聽出了先生話里的意思,知道他的先生還在很生氣他游泳的事,他很快就答出來了。先生決定想一個復雜的,就說:"牛皮菜。",毛澤東想了一下,說道:"馬齒莧。"先生覺得這兩個對子對的很好,就免了打毛澤東手心的念頭。
毛澤東真聰明啊!他用自己的智慧來免受自己的皮肉之苦,難怪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主席。他從小就熱愛學習,利用一切機會讀書,半耕半讀掌握了很多知識。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多動腦,多讀書,長大後為我們的祖國效力!
毛澤東從一個小山村走出來,從不識字到了領導中國人站了起來,建立了新中國,讓中國在世界上站穩了腳。我們也要向毛主席那樣刻苦學習,關心他人,做個新時代的好少年!
⑻ 經典讀後感兩篇(300字左右)
一樓的,那是數學家高斯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准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斗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坂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加以誇張,並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條基本原則。小說中運用這一原則的最好說明,就是向來人們所謂的「三絕」,即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關羽的「義絕」——「義重如山」;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中,放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來塑造。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復雜的性格。
2.它長於描述戰爭。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最為出色。對於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作者總是著力描寫,並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對比、地位轉化等等,寫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凄慘,一般具有昂揚的格調,有的還表現得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
3.它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實,又要注意藝術情節的連貫。因此,在結構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難的。可是作者卻能寫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各回能獨立成篇,全書又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這主要得力於作者構思的宏偉而嚴密。他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斗爭為主線,來組織全書的故事情節,既寫得曲折多變,而又前後連貫;既有主有從,而又主從密切配合。
4.語言精練暢達,明白如話。今天看來,這種語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當時它卻近於白話;用這種語言來寫長篇小說,是一種創舉,和過去某些小說粗糙蕪雜的語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三國演義》在藝術上的最大缺點,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發展變化。這可能是受了民間傳說人物定型化的影響和歷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誇張有時不合情理。魯迅先生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批評是很中肯的。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與《三國志》中的人物真實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現舉幾個人物說明。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首先是歷史的宿命循環論,在毛本中得到強化,還有就是作者具有十分強烈的封建思想和局限性,並且各種封建迷信在其間,這都是在閱讀時應該剔除的封建糟粕,除了在原著中保留,其它改寫本基本刪除了這些東西。
《三國演義》在藝術上的最大缺點,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發展變化。這可能是受了民間傳說人物定型化的影響和歷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誇張有時不合情理。魯迅先生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批評是很中肯的。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認為劉備這位君主,自稱有仁愛之心,其實不然。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招搖撞騙,如果他真的能統一天下,會把王位讓給漢帝嗎?一定不會。劉備的野心大……但他志大才疏學識淺,好感情用事,在許多問題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他善於籠絡人心,靠諸葛亮才打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偉業。赤壁之前,他為了壯大自己的事業才不得已帶上群眾。還騙得趙雲對他死心塌地。赤壁中,孫權全力抗擊曹操,而劉備帶他三萬士兵多的不知哪裡去了。赤壁後,孫權自己拿下荊州,劉備這時站出來,大言不慚的要一半荊州土地。之後毫不猶豫又拿下同是有皇親的劉璋的益州。他自己不如曹操可以自己打出一份天下,也不如孫權可以鞏固自己的天下。更是說出老婆如衣裳,那樣看不起女性。為什麼還要支持劉備?
而且他好感情用事,這是劉備的最大缺點,因為想報二弟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不聽諸葛亮等謀臣的勸阻,貿然負氣出兵,結果被東吳打得大敗而歸,自己無顏再回成都見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臨近湖北的四川省東部奉節縣東的白帝城。
二是這個人不能區分主次矛盾,因此導致了失敗。三國時期,荊州失守,蜀軍進攻東吳,被東吳將領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打得大敗,其原因就在於劉備沒有區分與處理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在謀略中沒有抓住主要矛盾。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確定的戰略方針是「東聯孫吳,北拒曹操」,曹劉是主要矛盾,孫劉是次要矛盾。孫劉的矛盾是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所以當孫權數次討荊州時,諸葛亮總是一再推諉軟磨,而不硬抗,直到最後才讓出荊州的部分地方。劉備不了解這一點,派了根本不執行「以聯吳為根本、爭奪荊州要有理有節」方針的關羽去駐守荊州。劉備見關羽被殺,荊州丟失,遂起兵攻打東吳,眾臣苦諫都不聽,實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諸葛亮也上表諫止說:「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劉備看完後,把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決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身亡。
所以我們不要學習他好感情用事,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⑼ 經典小說觀後感
[經典小說觀後感]讓人蛋疼的結局,讓人看了心裡堵的慌的結局,為什麼要離婚呢,不是好不容易才走到了今天的嗎?互相在一起包容對方,不是很好嗎?所以重點來了,包容!他們2人都沒有包容對方的心,經典小說觀後感。你在乎我的CNM,我還在乎你的阿MAY呢。既然大家穿上衣服後就不能坦誠相見,那就分手吧,說再多的我愛你,都不及一句我只在乎你。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情人眼裡是容不下沙子的,何況他們的沙子太多了。放不下過去就走不到未來,所以離婚是必然的。有人喜歡說,誰都沒有錯,只怪命運太作弄。其實我想說,心態不對,方法不對,就是錯了。比如二子之前的表現,給梁麗霞留下的惡劣的印象,完全是一種不在乎這段愛情的表現,深入人心了在想改變,就難了;再說梁麗霞,二子只是你青春期的一個朦朧的對象,進入五光十色的大城市後,二子的形象還能接受嗎?能接受就不會有德仔這樣的蒼蠅介入了。愛情不是佔有對方的第一次,也不是在一起很開心就完了,也不是甜言蜜語的互相說愛你,而是包容對方的一切,包括對方的缺點和不堪回首的過去,等到兩人都白發蒼蒼的時候,還能手牽手,觀後感《經典小說觀後感》。完了,這就是我對他們所謂的愛情的看法。沒有結婚的人或許不會懂,但是真正等到你進入圍城,發現對方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完美的時候,你才會明白二子和梁麗霞為什麼要離婚。說實話,看完全書確實對女主人公梁麗霞感到很糾結。大家都說她好,說她愛的深沉,確實如此,但她又不是不了解二子,一再的隱瞞和欺騙會有好結果嗎?二子這人很直接,可以說有點「楞」,不世故,對於梁的所謂移情別戀進行反擊無可厚非,因為他始終是不知道真相的,何況梁始終在他耳邊吹風,為什麼最後知道的總是他?都說梁受傷很重,那二子呢?沒有一件事是不令他心碎的。按照書上的結果,梁簽了字,自此兩人勞燕分飛,梁的「自作聰明」葬送了自己的愛情,梁的做法有點不擇手段了,她的這些安排有頗有些急功近利……梁真是個糾結的人物啊,她對德子的獻身讓我想起了《天龍八部》中的刀白鳳,同樣是為了自己愛的人,為了報復(這真的是報復么?還是自暴自棄?!)愛的人而獻身他人,或許她們的獻身都與愛無關,卻把自己的愛情葬送了……多麼直接的悲劇啊……梁始終給人一種反差很大的感覺,莫非是雙子座?既然愛二子,一心要他學好是不錯的,但卻容不下兒子的臭毛病,而正是二子的「流氓氣質」(替她撐腰)才使年幼的梁埋下愛情的種子;她與二子的誤會因她一手造成,卻要用失身的方式作為報復,先前的她可是對貞潔看的高於一切!這畢竟是文學作品,當真不得,呵呵,糾結啊。他m的讓老看了這小說讓老子以後怎麼相信愛情
⑽ 求作文 讀《走進經典》的觀後感的作文
讀《走近經典》
作者:楊秉悅
高一(7)班楊秉悅
嬰兒靠優質乳汁的哺育發能健壯,青年靠精神食糧的豐富方能長足發展。古往今來,無論哪一個朝代,閱讀是獲取精神養料的極其重要,極其有效的途徑。
處在學生時代的我們,對自然、社會、文學藝術、古代、現代的、東西方的讀物,都要有所涉獵,開闊視野,這對我們十分有利。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學習繁重,一定沒有時間去閱讀大量的書籍。所以《走進經典》一書就是為我們高中生度生訂作的。它讓我們輕松地去閱讀,獲取全面的知識,作為我們高中生,很有必要去讀這本書,它會讓你受益菲淺。
《走進經典》的編者們有這樣一個信念:讓學生以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效果。所以,這書沒有從文學史的角度,也沒有從科學史的角度去編排,它的特點是「散」,意在讓學生廣為涉獵,接觸不同的知識。
我手中的這本《走進經典》編排上分20個部分,有浪漫詩情,盛唐之音,至美純情,純真年代,品味苦難,挑戰生活,科學精神,
在每一章節前,都有一段文字介紹標題的含義和所例文章的特點,在每一章節後,都有「知識卡片」介紹所例範文的作者的情況和作品的內容。這種編排,讓我對此書很有興趣,為它的創意,更為書中的內容。
在「浪漫詩情」這一部分里,摘抄了徐志摩的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夜闌人靜,我品著香茗,默默地念著這首詩,一絲傷感,一絲寧靜,感受著那份詩情,那份浪漫,那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在「刀光劍影」中,節選了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看著作家筆下的這一王朝,又回想著歷史上的這一時期,感覺到了一絲差異,不過二月河的《雍正王朝》更能打動我,使我震撼,讓我感受清王朝卓越的歷史。
在「源頭活水」中,摘錄了中華五千年詩歌的源頭。「詩經」中的經典,詩經的詩句朗朗上口,歌頌的都是最平實的東西,五千年之詩國皆飽受「詩經」的滋潤哺育,我不禁也念到「兼葭蒼蒼,白露為霜」誰說歷史與現代不能相容,五千年風雨過後,我們依然能從中讀出那永不幹枯的文化血脈,
在「荒誕的存在」中,我接觸到了從未涉獵的荒誕劇。沒有完整連貫的劇情,有的只是零亂的舞台形象,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胡言亂語,極度誇張,違反邏輯的行為狀態,這就是荒誕劇,不過,看了兩則莫名奇妙的荒誕劇節選後,細細回味,倒也能感受到這所要表現的主題。這些看似亂七八糟的鬧劇也有另一層含義。
在「守望藍色」中,介紹了專家對海洋研究的成果。兩篇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的文章,介紹了海洋的生物,海洋的資源。我通過這些文章守望大海,守望藍色的大海就是擁抱希望,放飛夢想。
這本書共20章,章章精彩,古今中外的各類文章皆有展示;篇篇都是在人類精神歷程、文化歷程中卓有建樹的。讀《走進經典》,咀嚼,品味,感受,領悟,真正地走進了經典之作。
對於自己來說,讀了《走進經典》不僅是增添了自身的文學修養,更讓我在各方面都有所接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有所了解,中外名人都有所認識。讀這本書,遨遊於美文佳作之中。享受求知的喜悅,享受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快樂。所以,我認為每位高中生都應去讀讀這本書,其中的益處借用此書編者的一段話洽如其份:「閱讀從來不是一個封閉系統,它是開放的,多元的,有歷史的芳香,有時代的露水,這套書不過是為同學們開啟閱讀的大門,步入其中,執著追求,就能觸摸到人類文化的燦爛輝煌。」這也就是我讀此書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