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湘西觀後感
1. 三年級作文《湘江1934觀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早就聽說過前輩們說這句話了,這句話一直流傳在桂北,而背後的故事則來自86年前在這發生的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
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故事一開頭就提到一位叫黃玉長生的小紅軍,他年紀雖小,卻很勇敢,他徒步奔向炮火連天的戰場,與18團取得聯系,可當時的場面慘不忍睹。
戰場上屍橫遍野,18團沒剩下幾個人在戰鬥了。這時,黃玉長生也已負傷,但還是堅決與18團的戰士們一起奮戰,可團長不同意,並委託他將團旗交給首長。
由於黃玉長生的肩部負傷,無法完成任務,與他同齡的孩子韋二牛幫助他,為他包紮傷口。隨後,韋二牛為黃玉長生帶路,一起尋找紅軍大部隊。在途中,他們遇到了紅軍隊伍,又並肩作戰。
但不幸的是,後來這支隊伍寡不敵眾不幸被俘,敵人想把他們扔進井裡。此時,黃玉長生挺身而出,與敵人抗爭犧牲了,最後只剩下韋二牛一人。
故事的結尾,韋二牛終於將團旗交到了首長手裡,並堅持要求加入共產黨,為失去的親人、紅軍戰士們報仇。韋二牛與紅軍戰士們經過浴血奮戰,共渡湘江,脫離了險境。
當我看到小紅軍黃玉長生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時候,眼眶裡滿是淚水,因為黃玉長生小小年紀為革命做出了犧牲,令我很敬佩。但當我看到紅軍戰士們戰勝敵人的圍困堵擊殺出一條血路後,我在心裡不禁歡呼起來,這不僅僅是的我的歡呼,也是戰士們的歡呼。
在現實中,我們也要向紅軍、革命戰士們學習,學習他們那種不怕苦、不怕犧牲的精神。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們出去遊玩,在過一處小水窪的時候,我不慎摔了進去,衣服和手又臟又濕,當時又處於冬天,身上的水令我冷及了;
同學們又都在前面,我被落在最後面。就在我最無奈、無助、傷心的時候,我突然想起老師說的要學習紅軍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精神,我立馬拍拍身上的水,大步向前走去,追上了走在前面的老師和同學們。
這個故事,讓我深有體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革命戰士們為了解放全中國,不怕流血,不怕犧牲,才換來了今天美好的生活!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2. 湘西地區革命故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版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權,1955年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現轄7縣1市,165個鄉鎮,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92萬,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78%,是典型的"老、少、邊、山、庫、窮"地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先行先試地區,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區開發重點地區和扶貧攻堅主戰場。
湘西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老司城、里耶古城及1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湘西有濃郁的民俗風情。是武陵山區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2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習俗、服飾、建築、音樂、舞蹈。
3. 紅色書籍讀後感有哪些
《保衛延安》讀後感
《保衛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紅色經典」,「英雄史詩」,作者杜鵬程從基層寫起,描寫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在國民黨軍以十倍於我軍的絕對優勢兵力發動瘋狂進攻的情況下,由防禦轉為進攻,並在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蟠龍鎮等有名戰役中殲滅數倍於我軍的敵人,取得了當時西北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輝煌勝利的故事,贊頌了無數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許多解放軍指戰員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大將風度。
整本書以解放軍某縱隊第一連的經歷為主線,重點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輕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無畏的戰士的代表,又是冷靜果斷的指揮員的代表。因為他年輕,又有對敵人無限的仇恨,他起初無法理解我軍撤出延安的舉動,但他是老革命,他還是理解了黨中央的智慧決策,逐步成長為優秀的指揮員。這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衛毅、張培等指揮員和孫全厚、馬全有、李江國等戰士。書中,作者還第一次描寫了彭德懷將軍的形象,也是從書中,我認識了彭德懷將軍。雖然著墨不多,但我們仍能清楚地看到一個長於作戰善於指揮,而又淳樸真誠,甘於清苦,有「人飢己飢」精神的「人民勤務員」。他是一個偉大的模範共產黨員,是中國人民的好公僕,是一個偉大的人民勤務員。他關心每一個戰士和人民群眾,從不擺架子,陳興允旅長這樣轉述過他的話:「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贊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並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長期革命斗爭的錘煉使得他富有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優良品性,他樸厚、博大、真誠、正直,嚴肅卻又慈愛,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虛懷若谷的謙虛精神。他以這樣的精神品質來矢志不渝地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把中國勞動人民的優良精神和共產主義的黨性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為中國走向解放、統一之路而奮斗。
書中還從側面描寫了黨中央和毛主席運籌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頌了陝北人民對我黨我軍的擁戶和有力支援。以李老漢為代表人物,敵人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想要知道我黨軍隊的去向,李老漢卻故意將敵人引入歧途,自己抱著小孫子跳下了絕壁……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我們革命戰爭的勝利也是緣於有了這樣無數的幕後英雄,一個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老百姓都可以為了真理放棄一切,這怎麼能不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
隨著「北方,萬里長城的上空,突然沖起了強大的風暴,掣起閃電,發出轟響。風暴夾著雷霆,以猛不可擋的氣勢,卷過森林,卷過延安周圍的山崗,卷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征戰過的黃河流域,向遠方奔騰而去……」的落幕,故事講完了,我平整了思緒,安撫了激動而又緊張的心。
整部作品對場面的描寫很細致,不僅從各個方面體現出了人民英雄的英勇,戰士們面對死亡時的大無畏,還描寫了人民群眾對我軍我黨的擁護和愛戴,以及中國共產黨在危難時刻的大智慧和英明決策。西北戰場的輝煌勝利,是在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於戰局的正確分析和估計以及對於戰爭的英明指示和領導,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人民解放軍的艱苦英勇的作戰,陝北解放區的忠誠團結之下取得的;也是在無數個共產黨員前赴後繼,用自己的生民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斗爭之下取得的。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對解放軍戰士和指戰員的種種精神深深敬佩,還感受到了我軍的無限智慧。無論是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人民解放軍,都有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和戰略轉移的巧妙做法,《保衛延安》就表現了這種智慧。正因這種智慧,才使我軍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沒有它,紅軍主力可能已經在湘西全軍覆沒,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進步了,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但我們更加不能忘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不能忘記頑強抗爭、不畏艱險、越挫越勇、無畏犧牲的中華精神,以及審時度勢、英明決策的大智慧。多讀書、讀好書,讓我們的心靈在其中得到了洗禮,樹立了更加遠大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克己奉公,圍繞黨,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而自強不息!
4. 湘西革命故事
我閉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在抗日戰爭年代,我國不斷涌現出了無數仁人志士。像「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身經百戰敵膽寒」的張雲逸,「劫法場搶出來的將軍」劉志堅,出奇制勝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等。
他們的故事令我感動,他們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在敵人的獄中忍受各種酷刑而嚴守黨的機密,不惜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甚至不惜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就是用這些才換來的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抱著一腔熱血染山河的崇高信念,以血肉之軀鑄起了中華民族不倒的長城。
是啊,沒有革命先輩同敵人不屈不撓的戰斗,哪有我們現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我們這一代人繁榮昌盛的生活?哪有我們這一代人的歡聲笑語?但有些同學對自己的生活還是不滿足,他們認為自己在家,就是王子,就是公主。
在革命烈士的心中,黨的事業,革命的理想是神聖而至高無上的。他們能舍棄一切,但不能舍棄黨,不能舍棄革命事業。
那些歲月盡管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我們這個時代依然需要這些英雄的精神,所以,我們應該多讀讀革命烈士的故事,感受一下,當時的生活,是多麼地艱苦,而解放軍叔叔是多麼的勇敢、堅強,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品質,還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5. 《血色湘西》觀後感系列之《田穗穗為什麼就喜歡石三怒
《血色湘來西》中的穗穗自對三怒本就是一見鍾情,所以以上的比拼其實根本不成立。無論他們再做什麼,也無法改變穗由人生初見的第一眼所播種下的情。
穗穗是個烈女,她會安心實意地和鎖過一輩子,但是,編劇也是不忍的,最後給鎖一個名正言順、悲壯轟烈的死,穗只是鎖名義上的妻子,鎖只是穗的掛名丈夫,保存了觀眾對穗怒情感的珍視。穗的一生清清白白,這是對穗和三怒之間至純深愛的一個疼惜。
(5)紅色湘西觀後感擴展閱讀:
最後,當穗把三怒的屍體硬是背下了雪峰山崖,所有的觀眾都忘了,她其實已是別人的妻,只記得流傳在湘西河畔一段郎妹深情,一段生死與共、拋棄恩怨情仇的人間佳話。
三怒愛上穗穗,追求是不走尋常路的,三怒他在被拒後依然敢跟著穗穗,最後因在林子里滑到,穗穗痛了心幫他包紮,兩個才確定了戀愛的關系。
6. 湘西~~母親河觀後感怎麼寫
一)
源湖北宣恩的臂膀擰成一根繩索,
孕土家兒女的生命源,
早晨,拖著一條神秘面紗,
清輝從明眸奔放而出,
那些白鳥在水中揚起尾羽、曼舞輕歌。
是顆主宰著土家苗漢人跳動不定的心,
酣暢吮飲你的溫馨,
漲水了,洪水沖成荒原;
退卻了,綠悠悠。
辛勤與汗水構成的經緯圖上,
崛起了一座座美麗的家園,
我感受到了母乳的芳香。
(二)
湘西大山的泉水成就了你充盈的命脈,
是沿河稻田莊稼的絮語,
也是土家人給你播放的樂章。
三月的陽光澆開禾苗的目光,
風雨泡去禾葉上長長的等待,
稻田蓄滿水後流出一個個故事,
從高山峽谷緩緩流出,又重逢
在土家人緣分的河流上,
目光的漩渦激起浪花般的驚訝,
濺在土家人臉上的笑靨
展開一朵朵豐收的喜悅心情。
我看見一老船工,
一位被時間磨白了頭發的老酉水船工,
他坐在碗米坡電站的大壩上,
他在聆聽那動聽而辛酸的號子。
濤濤江水東流去,
誰人不驚嘆「高峽出平湖」是鬼斧神工!
(三)
母親河,在時間的天平上,
一點一點的增長,
越久,卻有愜意和快話的感覺;
母親河,這是刻骨銘心的愛和滿足,
正因為這條河,成就了我的全部,
也成了土家苗漢人們唯一的依靠。
家鄉的河,是我莽撞的厚禮,
是她偷走了我心靈的浪花,
我愛母親河,有如淚水纏綿,
是她,縫合了我人生的一段紀念。
這點愛,我掖著、藏著。
不暴露一點蛛絲馬跡,
不聲張,不輕易拿出分享,
因為,我怕驕傲地炫耀。
一回憶起來就不碎了么?
就會在我身邊溜走。
有天,我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心靈里長出兩片青色的綠葉,
母親河成就了大海的寬闊,
讓自私的心變得心胸開闊,
融入幸福的樂園。
7. 觀湘江戰爭有感
湘江戰役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底,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為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在湘桂邊境的湘江兩岸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的一場空前激烈而又殘酷的戰斗。戰斗結果,國民黨的第四道封鎖線未能阻擋住紅軍鐵的步伐,但紅軍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今天,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五十周年,緬懷長征英烈,本文特試就湘江戰役及其意義與教訓作一簡單探討,以求教於黨史學界諸同志及熟悉情況的老同志,如有錯誤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一九三三年十月,蔣介石集中一百多萬大軍,二百多架飛機,向各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反革命「圍剿」,其中,用五十萬大軍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軍民經過一年左右的浴血奮戰,仍未能打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根據地反而越打越小,紅軍越打越少,最後,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中央紅軍主力一、三、五、八、九共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兩個縱隊共八萬六千餘人,由江西瑞金、於都地區出發,開始戰略轉移。紅軍轉移的路線是經中央蘇區南線,沿贛、粵、湘、桂四省邊界,前往湘中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或去湘西與任弼時、賀龍的紅二、六軍團會師。突圍部隊以紅一、九軍團為左翼,紅三、八軍團為右翼,中央軍委縱隊居中,紅五軍團擔任後衛,形成甬道式隊列,掩護中央軍委縱隊轉移。這次戰略轉移,事前准備不足,行動倉促,僅極少數高級領導人知道行動方向,廣大幹部戰士都不清楚,還以為不過是一般的外線戰略轉移,不久還會打回來。可誰知道,這就是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開始。
十月二十五日,紅軍在江西與廣東之間的王姆渡、新田一線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十一月八日,又在湖南桂東、汝城至廣東城口一線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十一月十五日,在廣東良田到湖南宜章一線突破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進至湘南的臨武、蘭山、嘉禾等地,大軍西行,直指湘江。
此時,蔣介石已發現了紅軍的戰略意圖,為不讓紅軍渡過湘江,前往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師,調集了二十個師近四十萬大軍,在湘桂邊境的湘江一線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並任命國民黨湖南省主席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統一指揮西路軍(湘軍)四個師,蔣介石之嫡系中央軍薛岳部四個師,周渾充部四個師,李雲傑部兩個師,李韞珩部一個師共十五個師負責「追剿」,廣東陳濟棠部在湘、粵、桂邊境堵截,廣西白崇禧部五個師在湘桂邊堵截,妄圖將紅軍圍殲於湘江以東地區。
為粉碎蔣介石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的罪惡陰謀,十一月二十五日,中革軍委發布命令,兵分兩路強渡湘江,以紅一、九軍團為右翼,紅三、八軍團為左翼,從鳳凰山、界首之間渡江,佔領要點,掩護中央和軍委縱隊渡江。於是,一場長征史上,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最激烈、最悲壯的湘江之戰開始了。
二、激烈的戰斗,悲壯的史詩。
湘江,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州縣東海洋山西麓,秦時曾鑿有靈渠與桂江相通,史稱湘桂運河。湘江自廣西流入湖南西南部後,再自西向東流經衡陽附近,然後由南向北縱貫湖南省東部到湘陰縣蘆林潭注入洞庭湖,全長八百一十七公里,為湖南省第一大河流,其上游多屬石灰岸地層,峰巒起伏,灘多流急,並有瀟水、春陵水、耒水等眾多支流,素有瀟湘之稱。
十一月十四日,何健在衡陽就任追剿軍總司令,下令分五路追擊和堵擊中央紅軍。第一躋湘敵劉建緒二十六、十九、六十二、六十三等四個師由郴縣直插黃沙河、全州。第二路薛岳率五十九、九十二、九十三師及第一支隊由茶陵、衡陽插零陵,堵擊紅軍。第三路周渾元率五、十三、九十六,九十九師進入道縣,防止紅軍南下入桂。第四路李雲傑率十五、二十三師由桂陽、寧遠等地追擊。第五路李韞珩率五十三師由臨武、蘭山追擊。並指定粵軍陳濟棠部三個師入藍山、江華等地防堵紅軍入粵。廣西白崇禧之四十三、四十五師集結於恭城、富州一線,四十四、二十四師於灌陽、興安布防,十九師集結於桂林東北部,形成一個口袋陣,妄圖以東面七個師的兵力,將紅軍趕進口袋,消滅紅軍於湘江以東。
此時,紅軍離湘江還有幾百里路程,而且前面還有一條瀟水阻隔,蔣介石第一步計劃是想將紅軍消滅於道縣附近的瀟水之濱。十一月二十日,紅軍兵分兩路,一軍團二師奔襲道縣,三軍團出江華。二十二日拂曉,二師四、五兩團經二百多里強行軍,襲佔道縣。二十五日,紅軍主力全問在道縣江華之間渡過瀟水,粉碎了敵人消滅紅軍於瀟水之濱的企圖。①
蔣介石見第一步計劃落空,即開始實施其第二步計劃,消滅紅軍於湘江之濱。為此,敵二十個師,四十萬大軍,從四面八方向紅軍包圍過來。敵第一路總指揮劉建緒判斷紅軍要在全州附近渡江,便指揮其四個師先於紅軍佔領全州,切斷紅軍西進之路。第二路薛岳部四個師進駐黃山河。桂系白崇禧趕到桂林,將其五個師配置於全州、界首、灌陽等地。周渾元、李雲傑等部七個師在廣西猛追。然而,敵人內部矛盾重重,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眼見紅軍直奔湘北,為防止紅軍入桂,又防蔣介石以追堵紅軍為名派兵入桂,便將其五個師撤至灌陽和興安一線,避免與紅軍決戰,給紅軍西進讓開了一條道路。
二十五日,中央軍委命令全軍分兩路從界首與鳳凰咀之間搶渡湘江。一軍團二師由道縣出發,前衛紅四團急行軍搶占界首渡口。將渡口交給隨後趕來的三軍團後歸建。二師另兩個團在大坪附近渡過湘江,相機攻佔全州未果,隨即在湘江西岸距全州十六公里之魯板橋、黨山鋪一線布置阻擊陣地。三軍團在湘江以東的石塘街,新街一線阻擊桂軍。五軍團在東岸文市一帶阻擊追敵周渾元等部,這樣,紅軍在湘江兩岸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間六十多里的范圍。
二十七日,三軍團五師兩個團在新塘與桂軍第七軍之二十四、四十四師打響,激烈的戰斗一直持續了三天三夜,英勇的五師部隊擋住了敵人的無數次進攻,保證了左翼的安全。三天戰斗,五師政委鍾赤兵負重傷,參謀長胡震犧牲;十四團團長黃冕昌犧牲,繼任團長文年生負重傷,團政委未負傷;十五團團長白志文政委羅元發負傷。兩個團三千多人僅剩下一千餘人。②三軍團四師在石塘村阻擊中,師長張宗遜負傷,十團團長沈述清第一天犧牲,繼任團長杜中美第二天又犧牲。③六師十六團團長李壽軒負傷。
二十九日,敵劉建緒四個師由全州傾巢出動。三十日,敵先用兩個師採用人海戰術向一軍團陣地猛攻,上有飛機支援,下有大炮轟擊,然而,遭到了紅一軍團的頑強抗擊。激戰一天,紅軍第一道防線失守,退守第二道防線。十二月一日凌晨,敵四個師十六個團傾全力向一軍團第二道防線猛攻。一軍團防守的二十里長的陣地上,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殺聲震天,形勢空前危急。凌晨三時三十分,中央、軍委、總政聯名給一、三軍團下達指令:「一日戰斗,關系我野戰軍全部。西進勝利,可開辟今後的發展前途,遲則我野戰軍將被層層切斷。我一、三軍團首長及其政治部,應連夜派遣政工人員,分入到各連隊進行戰斗鼓動,要動員全體指戰員認識今日作戰的意義,我們不為勝者,即為戰敗者。勝負關全局,人人要奮起作戰的最高勇氣,不顧一切犧牲,克服疲憊現象,以堅決的突擊,執行進攻與消滅敵人的任務,保證軍委一號一時作作戰命令全部實現。打退敵人佔領的地方,消滅敵人進攻部隊,開辟西進的道路,保證我野戰軍全部突過封鎖線應是今日作戰的基本口號。高舉著勝利的旗幟,向著火線上去。」④為保衛中央縱隊與總部安全渡江,英雄的紅色健兒們在「一切為了蘇維埃中國」的口號下,英勇頑強,前仆後繼,同江上陣地的敵軍進行了殊死的拼殺。由於寡不敵眾,太部分陣地失守。正午,在得知中央軍委縱隊安全過江後,一軍團部隊互相掩護,脫離了險境。戰況空間之激烈,實為歷次戰役中所罕見。第一天,二師五團政委易盪平犧牲,四團政委楊成武負重傷。僅以一軍團一師三團為例,該團長征出發時有二千七百多人,經歷次戰斗與此次湘江戰役後,僅剩下八九百多人,傷亡成員過半。⑤此外,留在湘江東岸殿後阻擊追敵的五軍團之三十四師、三軍團六師十八團未能過江,全部壯烈犧牲。紅八軍團大部被打散,七千多人,僅有一千多人突過湘江。⑥其它各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傷亡。八萬六千餘紅軍,損折過半,只剩三萬多人。紅軍雖然損失慘重,但終於突破了蔣介石的第四道封鎖線——湘江天險,蔣介石殲滅紅軍於湘江之濱的計劃再次破產,悲壯激烈的湘江戰役遂告結束。
三、湘江戰役的意義與教訓
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史上一次重大的戰役,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達五十多萬人,戰況之激烈空前罕見,也是關繫到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次大搏鬥,因此,意義重大。
(一)湘江之戰,盡管紅軍損折過半,由八萬六千餘人減少到三萬多人(其中包括自蘇區突圍後歷次戰斗中傷亡、減員、逃亡的數字在內),但它卻以雄辯的事實證明,紅軍是一支具有非常戰鬥力的革命軍隊,他不管在什麼艱難復雜的情況下,無堅不摧,無敵不克,戰無不勝,是一支打不爛,拖不垮的英雄軍隊。蔣介石的四十萬大軍在湘江天險也阻攔不了紅軍的英勇步伐,紅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二)湘江戰役雖然使紅軍遭到慘重的損失,是壞事也是好事,它用血的事實,慘痛的教訓,證明了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給革命帶來的嚴重危害,進一步加深了廣大紅軍指戰員對毛澤東同志正確領導的懷念與嚮往,對革命前途的擔憂。群心向北斗,希望毛澤東同志重新出來指揮紅軍的思想在廣大指戰員身上反映得越來越強烈。
十二月十一日,紅軍攻佔湖南通道。十二日,中央軍委左通道召開擴大的軍委會議,會議開了一天。會上,毛澤東同志正確地分析了湘江之戰後的險惡形勢,指出了蔣介石在紅軍去湘西的路上又布置了一個十幾萬兵力的口袋陣,如中央紅軍仍堅持原定與紅二、六軍團會師的計劃。正好鑽進了敵人的口袋,三萬多疲憊之師的紅軍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因此,部隊應繼續向西進軍,進入貴州境內,到敵人戰鬥力薄弱的地方進行休整。毛澤東同志這一建議得到了周恩來、張聞天、朱德、王稼祥等大多數同志的支持,正如後來張聞天同志在遵義會議上所強調的:「在目前這險惡的情況下,只有毛澤東同志出來領導紅軍,才可能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⑦十三日,紅軍按毛澤東同志的建議向貴州前進,再一次地脫離了險境,從而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這就是長征史上有名的通道轉兵。
在向貴州進軍的路上,毛澤東同志又苦口婆心在繼續做各級領導的工作,十二月十四日,紅軍攻佔貴州黎平,十八日,黨中央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政治局認為:新的根據地應該是川黔邊區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新根據地的中心。」⑧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紅軍攻佔貴州遵義。十五日至十七日,黨中央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從而正式結束了左傾錯誤路線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從此,中國革命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開始了一個新的轉折時期。
這一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湘江戰役引出的結果,沒有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沒有湘江戰役的嚴重挫折,就不會有通道轉兵,不會有黎平會議,更不會有遵義會議,也不會有長征的偉大勝利。「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在一定的條件下,矛盾是可以轉化的,當矛盾著的事物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的演變。湘江戰役是變化的條件、原因,是轉折的開始。湘江戰役的嚴重挫折,換來了遵義會議的無比正確,這就是湘江戰役的最大意義之所在。
湘江戰役,紅軍遭受慘重的損失,這是一次代價極大的血的教訓,首先是王明左傾錯誤路線領導的結果。政治上,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路線者進入中央蘇區後,打著貫徹共產國際路線的旗號,自詡為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大搞宗派主義,排斥毛澤東同志在紅軍與蘇區的正確領導,殘酷斗爭,無情打擊一大批堅持正確路線的黨政軍幹部。軍事上,他們將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奉為「太上皇」,將紅軍的指揮權完全拱手送於他手中,而李德則自命不凡,堅持其錯誤的、刻板的教條主義的軍事戰略戰術來指揮紅軍作戰,甚至連一門迫擊炮、一挺機槍擺在什麼地方都要按他的規定,而他本人則坐陣後方,依靠地圖與電報來發號施令,從不上前線陣地根據實際情況來指揮作戰,片面強調正規化,致使紅軍與兵力、火力點絕對優勢的敵人進行陣地戰、消耗戰。結果,仗越打越被動,以致不得不退出中央蘇區,實行戰略轉移。其次,左傾錯誤路線的領導者,在這次「戰略轉移而實行突圍的問題上,同樣犯了原則上的錯誤。」⑨他們事前不向廣大幹部講清情況,「而且甚至在政治局會議上也沒有提出討論。」⑩行動時,「退出蘇區變成一種驚惶失措的逃跑與搬家式行動。」⑾將所有的壇壇罐罐都帶上,來個大搬家。紅軍一反能打善變的常態,揚短避長,盡管五個軍團形成甬道式陣式,保護軍委縱隊,但終因輜重太多,每天的行軍速度僅四、五十里,而敵軍則地上輕裝急進,天上飛機轟炸,致使紅軍始終擺脫不了敵軍的圍追堵截。特別是在湘江戰役中,十一月二十七日,當一、三軍團同時在湘江兩岸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六十多里的要點時,「在此區域,甚至有四處淺灘可以涉渡。中央軍委縱隊也已於二十七日到達灌陽以北的文市、桂岩一帶。如果當時仍決心搶渡,由桂岩到最近的湘江渡口,只有一百六十多里地,採取輕裝急行軍,一天即可到達,仍有可能以損失較小的代價渡過湘江。但是左傾冒險主義領導卻沒有利用這一大好時機。他們仍然讓人抬著從中央根據地帶來的壇壇罐罐,按常規行軍,每天只走四、五十里,足足走了四天,才到達湘江邊。使前線戰士為了掩護任務付出了慘重的代價。」⑿面對如此嚴重的挫折,左傾路線的主要領導者博古深感無法向黨交代,在往黎平的路上,唉聲嘆氣,甚至拔出手槍准備自殺,只是由於聶榮臻同志的制止與勸說才作罷。第三天在組織指揮上,左傾錯誤路線的領導者,他們不懂得紅軍遠離根據地,進行無後方依託作戰,只有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這一戰略戰術原則。在長征開始後,紅軍突破敵第二、三道封鎖線,進入湘粵邊廣大無堡壘地區,此時,除追敵外,其它各路敵軍尚未趕到,紅軍本應利用這一大好時機,丟掉壇壇罐罐,採用運動戰,主動進攻,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一部或幾部,以達到在湘粵邊或湘中地區建立新的根據地之目的,戰局或可能改觀。然而,此時的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反而變成了右傾逃跑主義,他們畏敵如虎,一直只想奪路西進,再加上「龐大的軍委縱隊及各軍團後勤部隊,使紅軍作戰受到極大的困難,所有的戰斗部隊都成了掩護隊,行動遲緩,喪失了到達原定地區的先機。忘記了紅軍的戰略轉變將受到敵人的嚴重追堵截,忘記了紅軍在長途運動中,將要同所追堵截擊的敵人作許多艱苦的斗爭,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所有這些軍事上政治上組織上的錯誤,特別是戰略方針不放在爭取於必要與有利的時機同敵人決戰的原則上,就使得自己差不多經常處於被動地位,經常遭受敵人打擊,而不能有力的打擊敵人」⒀這也是湘江戰役中紅軍遭受重大損失的最根本原因。
總之,湘江戰役的教訓是非常沉痛的,它教育了紅軍,只有毛澤東同志才能指揮紅軍從勝利走向勝利,才能挽救革命於危難之際,事實也證明,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同志指揮紅軍四渡赤水河,二打遵義城,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機動靈活地甩開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使紅軍轉危為安,寫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得意之筆。
湘江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上最悲壯最激烈的戰斗,英雄的紅軍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光輝的一頁,滔滔湘江水可以作證,歷史將永遠銘記紅軍英烈們的豐功偉績。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8. 《紅軍長征》觀後感怎麼寫,!!!!!!!!!!!!!!!!急急急急急
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觀後感:《我的長征》觀後感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在去觀看電影《我的長征》的路上,我不由想起了毛主席的這首詩詞。一連串的問題湧入我的腦海:紅軍為什麼要進行長征,一路上又有什麽樣的故事……
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的紅軍戰士,回憶起當年長征的故事。那年他才16歲,就參加了紅軍,大家情切地叫他「瑞納子」。在渡橋的時候,敵人的炸彈奪去了他爸爸的生命。在長征路上他摔倒了,是毛主席親自扶起了他。一路上,大家互相幫助,一包豆子還分著吃;寒冷的冬天,大家緊緊地圍著火堆取暖……想想我自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確不懂得謙讓,真的很慚愧。毛主席的妻子在長征路上生下了一個孩子,可部隊要打仗,怎麼能把他帶在身邊呢?他們只能狠狠心,把孩子留在一間房子里,希望能被好心人收養。
一路上,瑞納子還結識了少數民族青年達爾伙,他用那顆真摯善良的心打動了達爾伙,使紅軍和少數民族兄弟結成了親密的夥伴。最使我感動的是,連長為了救瑞納子,自己卻跌入了無底的深淵。瑞納子在長征中失去了所有的親人:爸爸、姐姐、姐夫和新朋友達爾伙,看到這里,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回程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紅軍在長征出發時有30萬人,而到達終點只剩下了2萬人,28萬人永遠倒在了長征途中。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報效我們的祖國。沒有革命戰士,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哪有我們美好的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讓我們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拚搏,去追求金色的理想和燦爛的明天。
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觀後感:《我的長征》觀後感2
在飛機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回憶著說道:我最幸福的回憶是我的長征,我最痛苦的回憶也是我的長征。這是電影《我的長征》開始的畫面。說實話,我很奇怪,這位老人為什麼這樣說呢?沒容我多想,我已跟隨主人公走進了他的世界裡。
那一年,他,王瑞,小名瑞伢子,還是一個在父親和姐姐百般呵護下的孩子,跟著父親四處躲藏敵機的轟炸。這時,幸運的他在度過湘江時,遇見了從未謀面的毛主席。從此,兩人便結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誼,並且,瑞伢子開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長征生活。
看到湘江戰役時,我突然想: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文字來描述曾經的長征?長征是偉大的,因為他見證了一個內憂外患的民族的成長史;但同時他又是沉重的,因為他讓許多人失去了生命。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由於某些人的錯誤指揮,湘江邊上屍體成山,其中就有瑞伢子摯愛的父親的屍體。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眨眼之間就悄無聲息地消失了。看到這里,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回頭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我們還有資格抱怨嗎?曾經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在民族大義面前果斷獻身,毫無怨言,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當然,長征的勝利,除了因為士兵的獻身精神,還有黨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等人的正確領導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在我心裡,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所以,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黨的地位永遠無法替代。現在,雖然有很多的黨員幹部貪污腐敗,但這畢竟是少數,我們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在這部影片中,有三個字讓我很感動:跟著走。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包含了無數人的信念與力量;簡簡單單的三個字,瑞伢子的父親說過,瑞伢子說過,毛主席說過,曾連長說過-----無數的人都說過。因為,他們始終相信,跟著共產黨走永遠是正確的。所以,盡管黨內有不和諧的音符在,我們也不能一口否決了整部曲子。我們要始終相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的,在毛主席等領導人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在過赤水河和婁山關時都取得了大捷。這給我黨我軍將士極大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在婁山關大捷後,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不僅是能打仗的隊伍,還是一隻團結的隊伍。當彝族兄弟拿槍對著他們時,他們堅決不抵抗,就怕不小心傷了這些無辜的人,接著他們用代表友好的歌聲化解了一場誤會,讓他們認識到了共產黨與其他黨不同的地方。且看今天五十六個民族擰成一股繩,把中國推向更美好的明天。作為漢族的我們,絕不歧視少數民族,我們做到了。
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註定是艱難的,它充滿了無法預知的劫難。冰山雪地沙漠永遠伴隨著將士們。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過大渡河的場面。那時候,要想過河必須先搶回瀘定橋,而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任務。但是,所有將士在接到兩天的路程要一天走完的命令後,沒有任何的抱怨,就這樣穿著草鞋跑到了瀘定橋。為了讓大部隊安全過橋,將士們一邊阻擊敵人一邊往鐵橋上鋪板子。面對不長眼的子彈,誰也沒有退縮,只是前進,在槍林彈雨中前進。鐵索上的斑斑血跡,河裡數不清的屍體,但是一撥一撥的士兵從未間斷。為民族獻身的集體榮譽感在他們身上一直延續著。雖然歷史不斷發展,但我希望這種精神會歷久彌新,永不消亡。
到此,影片結束了,我感覺自己又重新認識了長征,並且被主人公王瑞感動著。就像影片開始時他說的那樣,長征是他最幸福的回憶,因為他在長征中學會了成長,學會了奉獻;長征是他最痛苦的回憶,因為他在長征中失去了父親,姐姐,姐夫,好兄弟,好連長,那個為了救他失去生命的連長。我無法想像主人公內心的痛苦,我也無法體會他內心的痛苦,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長征會永遠在他心裡,永不消失。
我沒有經歷過長征,我無法確切地了解那些經歷過長征的人的感受。但是,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覺得自己懂了很多。突然發現,自己是那麼的渺小。有時候,我會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批判現實中一些看不慣的人和事。比如,看到政府官員的負面新聞時,會忍不住說幾句,覺得共產黨並沒有那麼好,可是現在,我發現我錯了。不管怎麼樣,我們必須承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的今天是他們用血和淚換來的。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話,跟著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永遠不會走錯路。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會將長征精神永遠記在腦海里,刻在心裡,並用它來時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現有的生活,並且為美好的明天不斷地奮斗,爭取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9. 血色湘西觀後感
這部片子,以波瀾壯闊的湖南抗戰歷史為背景, 向人描述了湘西人民愜意的回生活場景和答原生態的生活畫面!真可謂———美!山美/ 水美/ 人美/ 人的精神更「美」!
石三怒野性的美
田穗穗堅強而帶有靦腆的美
田大有寧願犧牲自己,誓死保衛鄉親的美
……
竿子營鄉親們面對日寇進犯,團結一致、不屈不撓,不分男女老幼,誓死捍衛家園!—━這種美,難道不另人嘆為觀止嗎?
看了血色湘西,感受到了湘西無限的風光,撩人的愛情故事,令人新奇的地方風俗,還有中華兒女不屈的精神!可謂是一部旅遊推薦大片!我 相 信,以後肯定會掀起一股湘西旅遊熱潮……
有一天,我一定帶我的老婆去體味那種身在仙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