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倫佐觀後感
A. 名人傳———— 米開朗基羅有感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13 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在那兒他接觸到了古風藝術的經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學者。時興的新帕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多明我會教士薩伏那洛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並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們掙脫自己的肉體束縛一樣,獲得存在的形式。這正是新帕拉圖主義的教條。
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B. 歌劇《女人心》賞析
洛倫佐·達·龐蒂是個義大利籍的猶太人,一個冒險家和詩人,是當時別具一格的人物之一,莫扎特認為他是和自己的戲劇性氣質很相近的腳本作家。兩人合作了三部作品:《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女人心》。這幾部歌劇是古典主義喜歌劇之冠,而《魔笛》則是浸透了共濟會象徵主義的巨型幻想作品。《後宮誘逃》和《魔笛》使德國歌劇達到了頂峰。這幾部傑作中有大量的反諷,超越了產生它們的如花似錦的世界。它們達到了達·龐蒂所宣稱的他和莫扎特的意圖:「忠實地用全部色彩描繪各種激情。」
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直譯應該是「女人都是如此」。原來歌劇的副標題是「戀人的學校」(La scuola degli amanti),但莫扎特不太喜歡這個副題,盡管劇作者Da Ponte更傾向於它,認為那更能說明劇作的意圖。
兩幕喜歌劇《女人心》,1790年首演於維也納。它是莫扎特作品中形式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在今天它被認為是最富於人情味的最優秀的喜劇之一,是關於人性和人類感受,忠貞與不忠貞的微言大義。
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那不勒斯,老光棍阿方索與兩位年輕人打賭說:「你們正在熱戀的情人對你們的感情是否是如你們自己所說的那樣真摯,我很懷疑。要不然我們來驗證一下如何?」兩位青年欣然同意,於是這個老光棍就出下了一個餿點子,他叫兩位青年佯裝因公務外出,在與各自的情人道別後,卻喬裝成斯洛維尼亞富有的青年,去分別追求對方的情人,如果追求成功,則驗證他的疑惑是正確的。於是乎兩位青年便努力使出了他們各自的追求女人的絕招,來證明另一方的女人的不忠。不過,看來不忠的女人不是一方,而是雙方的,因為兩位青年都得逞了。兩位女人在他們的百般追求下,都答應嫁給對方。最後,兩位青年不得不卸去偽裝,露出了他們的廬山真面目,為了驗證老光棍的話,他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全劇猶如室內歌劇小品一樣,角色只有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