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漫步電影影評
1. 畫面最美麗的電影
《戀愛假期》
《最好一年》
《冷山》
《斷背山》
《大地無限》
《雲中漫步》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菊花香》
2. 推薦一部電影,上課要介紹的~~~
威爾史密斯最新的《七磅》,溫馨感人
湯姆漢克斯的《幸福終點站》
達斯汀霍夫專曼的《雨人》屬
還有《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中央車站》《聞香識女人》都是令人感動之餘有回味良久的
喜劇如《捕鼠記》等
勵志的《公主日記》等
法國的《放牛班的春天》最好不過了
3. 誰有 A walk in the cloud 的影評啊 急想知道
是 A Walk in the Clounds 雲中漫步
這個網站中有它的很多評論,都是很專業的~
http://www.rottentomatoes.com/m/walk_in_the_clouds/
在也面右邊有一列有一個 full review 點進去就可以看到。
以下是 我選取的一段,順道做了下翻譯~
For more than an hour, A Walk in the Clouds is thoroughly enchanting. With spectacular visuals and a script laced with little romantic touches, the first seventy-five minutes weave a spell that will dissipate the cynicism of even the grumpiest viewer. But then the melodrama, which is initially light and innocuous, asserts its presence and draws the film into a ponderously silly climax. Even the most beautifully-realized love story can't camouflage this kind of flaw.(148 words)
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播映中,影片雲中漫步都十分令人著迷。壯觀的景色,摻著少許浪漫的劇情,這些影片前75分鍾所承載的魅力甚至能驅散脾氣最壞的觀眾的冷嘲熱諷。 但是隨著情節的發展,起初的輕松和純真漸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高潮。即使最美麗的現實愛情故事也無法掩蓋這種瑕疵。
4. 急求電影《雲中漫步》的英文影評
After returning from the war, Paul and a young woman meet on a bus as she's headed home from college to help with the grape harvest and face her Old World domineering dad. The woman has not married but is pregnant and she thinks her father is going to kill her. Paul proposes to pose as her husband to help her face her father. When their passion for each other is finally ignited and explodes, they realize they must overcome all odds to be together.
5. 雲中漫步 觀後感
一次美麗的邂逅, 一個陷入絕望的女人,一名好心的士兵, 一段本以為不會發生的感情,一座透著傳統氣息的葡萄園 , 一群純朴善良的村民, 故事的 發生似乎不可避免
6. 請幫我推薦謝像"雲中漫步"一樣清新惟美的影片.謝謝!
1、碧海藍天
熱愛大海的賈克(Jean-Marc Barr飾),一直想與大海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父親因一次潛水發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賈克對大海的愛始終沒有改變。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賈克認識了年輕美麗的女子喬漢娜(Rosanna Arquette飾)並且愛上了她,自此之後,賈克的生活似乎變得無法掌握,賈克六神無主地旁徨在大海與喬漢娜的抉擇中……
本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1988坎城影展開幕大片,1988凱撒獎〈最佳音樂及最佳攝影〉
影評&幕後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貝松的成名之作,來自童年的記憶和夢想飽含著作者無盡的深情,這種真誠打動了所有觀眾的心。影片中大量精美的水下攝影,展現了神秘幽深的海底世界,令觀眾大飽眼福。稍帶喜劇性的人物性格描寫並沒有流於庸俗噱頭,而是帶著自信與爽朗。其中對於生活在美國、紐約的人們的窘態的奚落,也帶著典型的歐洲人的自豪,與開闊明朗的海邊景色形成鮮明對比。這部影片是貝松最出色的電影之一。
http://lib.verycd.com/2006/11/03/0000126581.html
2、大河之戀
故事背景是本世紀初期的蒙大拿來州鄉下。主人翁是諾曼和保羅兩兄弟,他們的父親麥克林先生是一位嚴肅的牧師,父子三人結伴到溪中釣飛魚是難得的親情交流時刻。諾曼一心以父親為榜樣,大學畢業後返校教書。保羅則狂放不羈,留在家鄉當報社記者爭取權益,因為跟印弟安女子交往而常跟保守的同鄉發生沖突,最後因深陷酒與賭而招殺身之禍。
延伸閱讀:
《大河之戀》是著名演員羅伯特·雷德福擔扛導演拍攝於1992年的影片,根據芝加哥大學英國文學教授諾曼·麥考連自傳體小說改編。因為小說並不具有轟轟烈烈的情節和大起大落的戲劇沖突,使得影片的改編非常困難。羅伯特·雷德福和編劇理察德·福來登伯格將影片的重點從情節引到對風景的描摹以及大河對生命的象徵意義上,獲得了成功,本片獲得當年度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編劇和最佳音樂的提名,並毫無意外地最後捧得最佳攝影獎。本片的攝影特別出色,釣飛魚的場面散發出神奇的映象魅力。被譽為羅伯特.雷德福接班人的布拉德.皮特,因飾演保羅一角表現出色而崛起。
1992年對布拉德-彼特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他主演了由著名演員兼導演羅伯特-雷德福執導的影片《大河之戀》。這是一部浪漫而深情的影片,彼特富於青春激情和收放自如的表演,令影片增色不少。明星出身的導演羅伯特-雷德福演技高超,對彼特影響頗深。羅伯特曾被稱為美國第一美男子,因此彼特的純真笑容也使其「羅伯特-雷德福的接班人」的綽號不脛而走。從這位前輩身上,彼特學到了許多寶貴經驗,也正是羅伯特將布拉德-彼特推進了好萊塢的大門,給了他成功的機會。彼特從偶像明星成長為真正的演員了。次年,在《加州殺手》(Kalifornia)一片中,彼特扮演的是一個邋遢而兇殘的殺手,他憑此片而獲得1993年威尼斯電影節影帝。
陽光透過樹頂的縫隙一線線地撒在寬闊的特律河上,河面上一閃一閃地躍動著細碎的金光,拋出的魚線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慢慢墜入河裡……,這一切由攝像機捕捉下來,還原在銀幕上,美得足以讓人心碎。《大河之戀》所追求的唯美,已經可以讓觀眾完全忘記是在看一部劇情片,因而也就對這部影片本身在情節上先天的單薄視而不見,一意只在攝影師營造的美麗里沉醉。
http://lib.verycd.com/2003/10/14/0000000260.html
3、四月物語
少女榆野卯月中學時代已經暗戀學長山崎。後者的畢業使兩人短暫分離。次年榆野經過努力考取山崎就讀的武藏野大學。她從寒冷的北海盜來到東京。新同學問起她為什麼報考了武藏野,這正言中了榆野的心思,她無法回答。
她象所有大學女生一樣行走在年輕的校園和平靜的四月里。但課余榆野秘密尋找武藏野書店,最終還是羞羞答答與情郎相見。山崎也在一瞬間的對視中認出了這個女校友。女孩跑出了書店卻遇上急雨,這時候影片就要結束倒也演到 高潮。榆野舉著一把破了的紅傘走向店外雨里內心早已濕潤溫軟... ..畫外念白,什麼什麼來到武藏野...「這是愛的奇跡」。
相關:這是岩井的又一唯美小品。是在寫完一個劇本休假階段閑不住拍的。談不上什麼劇情,完全憑的是影像風格。
漫天的櫻花(私以為劇組人員撒多了,即便是四月來一點也夠了)、綠草地、紅雨傘,也只是他能這樣信手拈來。而且又一次使用了大量古典樂曲參佐劇情。有人總是把《四月物語》與《情書》並提,還稱它是《情》續集那就有點扯淡了。個人推薦此片理應客觀的說明:如果你喜歡,你就會迷上岩井這一小生風格。不然,你就會同意這樣一句話:他這是「近乎於無恥的唯美」。
http://lib.verycd.com/2004/02/14/0000005082.html
4、不可不信緣
從過去到現在,緣份竟巧妙地穿梭於兩代空間。
此情此景,在過去也曾巧合發生過。
會否驚嘆世事乃天註定,還是可幸自己也曾經歷過不枉的愛情……
那種長存在回憶里至死不渝的愛情。
有關兩段愛情故事,在不同的年代,從同一扇窗出發……
[愛情故事]
梓希跟秀景是同校的大學生,她們雙雙暗戀戲劇學會的尚民。一向較為主動外向的秀景要求梓希代寫情書給尚民。梓希便將自己對尚民的情感毫無保留地抒發出來,卻被迫要寫上秀景的名字。尚民看過那些情書後深受感動,漸漸亦被秀景吸引住。梓希每每遇上他都感到混身不自在,甚至內疚,但越是設法逃避他,緣份越是將他們拉得更近。
梓希一天收拾房間,無意中發現一個神秘的箱子,裡面滿載著她母親初戀的回憶……
1968年夏天——
俊河到鄉郊居住的伯父家過暑假。他遇見珠喜並對她一見鍾情。珠喜出身名門望族,家教甚嚴。一天珠喜偷偷地要俊河帶她看看村裡的鬼屋,他們歡渡了難忘的一天,只是突如其來的風暴,把他們的船吹走了,珠喜在途中又把腳弄傷,俊河只能背著珠喜繞著湖步行回去,把珠喜送回家時已經很晚,珠喜闖出這個禍以後便立即被送回漢城,跟俊河沒有話別就分開了。俊河懷著沉重的心情渡過餘下的暑假。
暑假過後,俊河回漢城上課。班上的泰秀要他寫情書給一女孩子,而這女孩正好是珠喜。俊河並未向泰秀表白他暑假的戀愛片段,只是不情願地順從朋友的請求。
梓希發覺母親的初戀故事跟她的遭遇竟巧妙地相似。種種的巧合更令她對尚民的好感日益增加。雖然她因好友的緣故打算徹底忘記尚民,但種種的試驗更證實她的感覺是對的。
[幕後陣容]
* 導演郭在容 *
本片是風靡一時的韓國影片《我的野蠻女友》導演郭在容的新作,由他親自編劇兼執導。郭在容以1989年《雨天的水彩畫》(A Sketch of a Rainy Day)踏入影壇之後,憑《秋天旅行》和《我的野蠻女友》加入賣座導演的行列,他在電影中捕捉愛情的感覺特別細膩,每每令觀眾感動萬分。去年底,傳出他因《我的野蠻女友》的空前成功,已經受到邀請將進軍好萊塢拍片,並與設於洛杉磯的電影導演經理人公司Brantrose簽了一年合約。據悉已著手開拍他在好萊塢的第一部影片。
http://lib.verycd.com/2006/05/06/0000101727.html
7. 雲中漫步英語影評
All this A Walk in the Clouds has going for it, yet it comes up surprisingly short as a love story, and it's not all Reeves' fault. His character is a nice guy with simple dreams, and that spells boring unless the actor involved can provide some shadings. There are times when Reeves delivers a line like "She is like the air to me" as though he were reading it off a cue car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you just want to grab him around the neck in a well-intentioned but ultimately futile effort to wring some intonation out of his voice. Aitana Sanchez-Gijon is lovely, but there's not much interesting about her either, which presents the dilemma of a romance that's often hard to care much about. A Walk in the Clouds may not be the best romance around, but it has enough style and spark to cast its own unique spell. (
8. 基努里維思介紹~~~~~~~~
Keanu Reeves 基努李維
姓名:Keanu Reeves
(夏威夷話意為:清涼的山風)
生日:1964年9月2日
星座:處女座
身高:6呎(183公分)
體重:170磅(77公斤)
興趣:玩冰上曲棍球、騎機車、騎馬、沖浪、玩音樂(Dogstar樂團的貝斯手)
出生地:Beirut貝魯特(黎巴嫩首都)
家人:父母、兩個妹妹(Karina and Kim),擁有四分之一中國血統
定居:加拿大多倫多
基努李維於1964.9.2出生於黎巴嫩的貝魯特,他的父親有一半中國人一半夏威夷人的血統,母親是英國人。「基努」(Keanu) 在夏威夷話的意思是「山頂上的冷風」。
基奴李維成名前曾經做過幫人磨溜冰鞋上冰刀的工作。他是左撇子,是樂團"Dogstar"的貝斯吉他手。基努李維曾在1993年5月因酒醉駕車在洛杉磯被捕。英國的Empire雜志票選的「有史以來百大明星」中他排名第二十三。
基努李維談他的演技:『有些人喜歡我做的,有些人不喜歡,我也不能說什麼,但是我很努力的嘗試,你知道嗎?我知道我不是世上最好的演員,但是我很努力去嘗試。』
1994年基努-里維斯憑著《生死時速》一舉成名,他與生俱來的優雅氣質使他迅速成了美國及亞洲各地億萬觀眾心目中的偶像。
基努-里維斯是一個混血兒,身高183公分,1964年9月2日出生於黎巴嫩的貝魯特。他的父親薩繆爾-諾林-里維斯是個地質學家,是一個擁有一半中國血統的夏威夷人。母親帕屈西婭則是英國人,是個舞台服裝設計師。當時她母親是在貝魯特一家酒吧做歌舞女郎時與基努的生父相識,並生下了基努。這段婚姻沒有持續多久。在基努-里維斯出生不久,他們便離異了。不久母親帕屈西婭帶著里維斯和妹妹金移居紐約。在紐約她嫁給了在百老匯當導演的保羅-阿隆,之後全家遷往加拿大的多倫多定居。一年之後,這個家庭又宣告破裂。在這之後母親又嫁了兩個丈夫,基努-里維斯的童年是在輾轉不斷地搬家和動盪不安中度過的。「基努」的發音為key-an-oo,來源於夏威夷方言,在夏威夷土語中「基努-里維斯」這個名字意為「從遠處山谷中吹來的清風」,而他也確實有如是一陣清涼的山風,為90年代的影壇注入了清新的氣息。
兒時的基努-里維斯不愛學習,卻熱中於曲棍球和劇院。不斷的搬家,不斷的轉學(他曾上過四所不同的中學),再加上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他沒畢業就輟學了。由於繼父保羅-阿隆是個導演,因此他們家中常有明星出入。與演藝界的長期接觸使基努-里維斯開始對表演發生了興趣,16歲時他憑一支可口可樂的廣告進入了演藝圈,17歲時他便立志當演員,轉向表演事業發展。此後他便頻頻在加拿大的電視劇和舞台劇中亮相。他的第一個大角色,是在多倫多演出的舞台劇《狼孩》(「The Prodigal」),劇中他扮演一個進了瘋人院的職業騎師--伯尼。然而他並不滿足於只扮演一些小角色的狀況,1984年當好萊塢明星羅伯-洛來此拍攝《鐵血男兒》(「Young Blood」)時,他在片中露了一面,從此便離開多倫多去洛杉磯尋夢。
1985年,他來到了洛杉磯,前往他所嚮往的好萊塢發展。1987年基努因扮演《河畔》(「The River's Edge」)中的一個叛逆青年的角色而引起導演和評論界的關注。1989年,基努很快又在《比爾和特德的奇異冒險》(「Bill and Ted's Excellent Adventure」)中得到了一個角色。這是一部充滿幻想的輕喜劇,在片中他扮演了一位飄飄欲仙的少年吉他手,剛出道的他以一股清新、自然的氣息將這位少年演得像一個「自然之子」一樣,和藹可親。從此基努-里維斯開始逐漸為人所知,成了美國青少年的偶像,並且獲得了參加歷史片《危險關系》(「Dangerous Liaisons」)演出的機會。在基努-里維斯參加拍攝的這幾部影片中,《危險關系》一片的大獲成功,使在片中飾演配角的基努-里維斯一舉走紅,並確立了他在好萊塢的地位。
同時,基努-里維斯也開始嘗試拓寬自己的戲路。在1989年的《父母身份》(「Parenthood」)及1991年的《愛你到永遠》(「I Love You Death」)等片中,他體現出了一種閑暇飄逸的表演風格,在《驚爆點》(「Point Break」)一片中他又首次在動作片中亮相,飾演了一名警察的角色。雖然並未走紅,但卻也顯露出了他在這方面所具有的潛質。而在1993年他又參加了肯尼斯-布拉內芙執導的影片《都是男人惹的禍》(「Much Ado About Nothing」)的拍攝,這是一部男同性戀電影。期間他又開始嘗試多種表演風格,以證明自己的多才多藝。特別是在1992年,基努-里維斯在科波拉的著名吸血鬼題材的影片《驚情四百年》(「Bream Storker's Dracula」)中飾演了一位配角。雖然他在這部片中並不是擔任主角,但基努-里維斯在片中的表演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段時間,基努-里維斯開始在好萊塢漸漸走紅。1993年基努受到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特魯齊的「欽點」,在其影片《小活佛》(「Little Buddha」)中飾演了主角達多王子。這是一個頗具難度的角色,為了演好這一角色,他還特意讀了不少的佛教書籍並減去了體重。或許真是基努-里維斯所具有的那四分之一的東方血統使他天生就具有一種極其純凈和質朴的氣質,使他成了飾演「小活佛」的上佳人選。基努-里維斯在這部片中的的表演雖然說不上極其成功,卻也相當不錯,他開始受到人們的矚目。
1994年的基努達到了其演藝事業的頂峰,他主演的成本不高的動作片《生死時速》(「Speed」)的票房達一億二千一百萬美元。這部電影由著名的荷蘭裔攝影師楊狄邦執導,基努-里維斯在整部電影幾乎一直都處在疲於奔命的狀態中:先是拯救摩天大樓高速電梯里的受困民眾,之後表演跳車、鑽車底,和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合作飛越高架橋,直至最後英雄救美人。基努-里維斯在這部電影中的形象改寫了好萊塢英雄人物的「成熟中年」傳統,他反應敏捷,身手矯捷,更有一張英俊的臉。《生死時速》的成功,也把他的聲勢推到了頂點。
繼《生死時速》之後,基努在《非常任務》(Johnny Memonic)扮演了一個電腦資料員,由於整部電影被拍得拖泥帶水,基努-里維斯在該片中的演出甚至被連帶譏諷為「比機器人還像機器人」。接著他又在《雲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飾演一個自二次大戰退役回鄉的推銷員、在《連鎖反擊》(「Chain Reaction」)飾演一個科學研究員、在《愛上明尼蘇達》(「Feeling Minnesota」)中飾演一位無名作家和在《魔鬼律師》(「The Devil's Advocate」)中扮演了一位律師等。在短短幾年裡,他扮演了很多不同角色,由於他試圖與主流製片保持距離,加上所挑選的獨立製片電影賣座不好,他在好來塢的地位漸漸削弱了。在《魔鬼律師》後,整整半年沒有一部好來塢的電影劇本找上他。
1999年基努-里維斯迎來了他演藝事業的第二個轉折點----《黑客帝國》(「The Matrix」)。這是一部描述虛擬的網路世界的電影,成為1999全美票房第二。基努-里維斯以一個黑暗、神秘、充滿力量的黑客形象出現在片中。他基本上只穿黑色的衣服,頭發很短,沒有笑容,但眼神極具魅力,儼然一副酷哥的打扮。該片的動作設計指導是由香港著名武打設計袁和平擔綱,基努-里維斯等演員在他的要求下在開拍前還特意學習了幾個月的武術。今年他又推出了新片《替補隊員》(「The Replacements」),在片中扮演一個美式足球四分衛。該片在美國上映以後,票房差強人意。基努也飽受影評界和影迷的批評。《奪命追蹤》(「The Watcher」)是今年他推出的另一部力作,片中,基努首度嘗試反派角色,演出一個連續殺人魔。影片一上映,即以910萬美金的收入拿下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多少挽回了一點《替補隊員》的影響。目前他正在澳洲進行四個月的訓練,然後進行為期一年的《黑客帝國2》拍攝。他下部戲《Hardball》將會挑戰棒球,飾演一位教練。
功成名就的基努-里維斯並沒有趁熱打鐵地去接演一些片酬很高的大片,卻熱衷於接一些低成本製作的小片,顯現出了一種對名利的淡漠。除了演藝以外,他熱衷於摩托車和音樂,並在「天狼星」樂隊中擔任貝司手,過著瀟灑的生活。在私人生活方面,他一度曾被人懷疑有同性戀傾向。1999年在拍攝《黑客帝國》時,他結識了其中的一名特技替身--27歲的珍妮佛,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但不幸的是1999年聖誕前他們還未出生的女兒不幸夭折,倆人傷心萬分,抱頭痛哭。進入新千年之後,他倆終於迎來了第一個愛情結晶,36歲的基努也終於當上了父親。在這之前他還曾有3個女友,1996年與阿曼達-德卡德內特訂婚。但當基努得知他讓普通女友詹妮芙-西姆懷孕之後,便出於責任感而與阿曼達分手了。凱莉-安妮-莫斯凱莉是基努在影片《黑客帝國》中的搭當,與基努保持著時斷時續的約會關系。同時,布琳達-戴維斯是他以前同學時代的情人,今年一度曾想重續舊緣卻未果。
作品表:
辛巴達 辛巴達 (2006-1-1)
The Night Watchman The Night Watchman (2006-1-1)
黑暗掃瞄器 A Scanner Darkly (2005-9-16)
地獄神探 Constantine (2005-2-18)
魔間行者 魔間行者 (2005-2-18)
吮拇指的人 Thumbsucker (2005-1-23)
理發店2:做生意 Barbershop 2: Back in Business (2004-2-6)
愛是妥協 Something's Gotta Give (2003-12-12)
黑客帝國3:革命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11-30)
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 The.Matrix.Revolutions (2003-10-27)
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10-27)
駭客帝國2:重裝上陣 The Matrix Reloaded (2003-5-15)
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 The.Matrix.Reloaded (2003-5-15)
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 Matrix Reloaded, The (2003-5-7)
愛的妥協 Somethings.Gotta.Give.D.C (2003-1-1)
棒球教練 Hard Ball (2001-9-10)
甜蜜十一月 Sweet November (2001-2-12)
驚魂眼 Gift, The (2000-11-20)
替補隊員 The.Replacements (2000-11-11)
窺望者 The Watcher (2000-9-7)
正義守望者 Watcher, The (2000-9-7)
後備天王 The Replacements (2000-8-7)
十全大補男 The Replacements (2000-1-1)
黑客帝國 Matrix, The (1999-3-31)
駭客任務 The Matrix (1999-1-1)
魔鬼代言人 The Devil's Advocate (1997-7-1)
意氣風發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 (1997-6-20)
連鎖反應 Chain Reaction (1996-8-2)
雲中漫步 Walk in the Clouds A (1995-5-27)
非常特務 Johnny Mnemonic (1995-4-15)
捍衛機密 Johnny Mnemonic (1995-4-15)
生死時速 Speed (1994-6-10)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12-1)
藍調牛仔妹 Even Cowgirls Get the Blues (1993-9-13)
怪人集團 Freaked (1993-9-11)
都是男人惹的禍 Much Ado About Nothing (1993-5-7)
吸血驚情四百年 Bram Stoker's Dracula (1992-11-13)
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 My Own Private Idaho (1991-9-12)
比爾和特德歷險記 Bill & Ted's Bogus Journey (1991-7-19)
終極豪情 Point Break (1991-6-12)
情人有約 Tune in Tomorrow... (1990-9-15)
阿比阿弟暢游鬼門關 Bill & Ted's Excellent Adventures (1990-9-15)
阿比阿弟的冒險 Bill & Ted's Excellent Adventu (1989-2-17)
危險關系 Dangerous Liaisons (1988-12-16)
大河邊緣 River's Edge (1986-9-10)
9. 我為什麼吐血推薦太陽照常升起(太陽照常升起)影評
我為什麼吐血推薦<太陽照常升起>
當然不是因為我是姜絲。
寫這樣的文章,是很累的。對於把寫字作為消遣的我來說,本來看電影也是一種消遣:看過了,開心了,娛樂了,也就圓滿了。還要來寫這樣辛苦的文字,著實不是我的初衷。可是,我實在忍無可忍了。
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不懂」竟然也成為一件光榮而時髦的事,竟至於還可以囂張地到處推銷和誇耀?! 如果是小范圍地,或者和自己親近的人抱怨一下,那麼即便說粗口出來,也屬於個人行為,在這樣民主的社會里,當然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可是竟然有那麼一些「文化人」,尤其是那麼一些掌握了媒體話語權的人——當然,他們大概習慣性地以為自己也就是掌握了真理——居然在那裡大張旗鼓地炫耀、吹噓、鼓噪自己的「看不懂」,並進而因為自己沒看懂,就推論電影「無聊,枯燥,弱智,低能,故弄玄虛,忽悠觀眾」,這真的令我莫名其妙了。
而當深圳某報的主編級人物,竟然也加入這樣的隊伍,在自己報紙的首要位置撰文,稱「觀眾的基本反應,說得土一點的是『不知所雲』;說得客氣一點的是『故弄玄虛』,說得與電影內容更貼近一點的是『裝瘋賣傻』」,並且揚言「可以套用貢布里希的另一句話:實際上,沒有偉大的導演,只有偉大的觀眾」時,我簡直是要出離憤怒了。
我不知道,這位常常自己執筆寫些專欄文章的所謂文化人,他采訪的都是些怎樣的觀眾?大概有多少人?從多少樣本里提取出了這樣的評價?而這種以部分觀眾的評價作為影片評價的基本依據的做派,彷彿要搞一場群眾運動似的,倒真的令人感覺到一絲遙遠的寒冷出來。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藝術本來是陽春白雪。它本來不是那種低下身子就可以撿起來的東西,恰恰相反,它是需要仰視,並且伸出手去用力夠才能夠得到的。
在任何一個社會里,藝術都不是能夠被「全體人民」自發地欣賞和理解的。悲哀的是,媒體本來應該是張揚、傳播文化藝術,提升社會整體審美素質的一面旗幟——如果不能成為旗幟,至少,它不應該淪為垃圾。
你可以不懂,但你至少應該謙卑;如果不能謙卑,你至少還該知道,不懂的時候,就要閉嘴。可是,當我們的一些媒體,居然「拿不懂當時髦」,甚至發出「《太陽照常升起》完全無法和《哈里波特與鳳凰社》以及《獅口驚魂》等『大片』相提並論」這樣的奇怪聲音,我真的不知,我們的記者,究竟是一些具備怎樣文化素質的人? ——別告訴我,他們是80後、90後。別用「無厘頭」文化的那一套來說事兒。當一幫人插科打諢地開一些低級玩笑時,他們往往喜歡冠之以「無厘頭」的名義。可我想他們一定不知道,無厘頭作為一種文化層面的概念出現,原本是以反叛為其核心內涵的。無厘頭並不意味著拿無聊當有趣、拿無知當榮譽——除非你一定要那麼做。
我願意在這里多一點耐心,再講一講《哈里波特與鳳凰社》這部其實適合十歲以下孩子觀看的電影。不能否認《哈》系列在最初的時候的確有令人驚艷的效果,它對於荒漠一般的少兒影片領域可以說有開天闢地的啟示作用。然而,當它一部又一部沒話可說卻又非要說點什麼地推出續集來的時候,它的意義已經淪落為商業大海中一滴不起眼的水珠了——而我們的影院里卻依然孜孜不倦地聚集著那麼一群人,時刻等待著為它叫好——即便當他們看完《鳳凰社》之後從黑暗中走出來,發現這片子其實用了兩個小時卻基本上什麼也沒說時,他們依然為那些千篇一律的特技效果嘖嘖贊嘆… 拜託,當記者們拿「大片」來說事兒的時候,請他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所謂的「大片」,先搞清楚,商業電影和文藝片的本質區別。
我不知道這些揚言「看不懂」並且以之為榮的人,他們有沒有看過庫布里克的《發條橙》或者阿方索的《雲中漫步》,會不會也在之後叫囂「看不懂」並進而攻擊它的創作者「為了顯示自己的偉大,而戲耍觀眾」。——我甚至要有些惡毒地想,他們敢於如此攻擊,難道僅僅因為,姜文是中國人,《太陽》是中國出品? 是我們社會的藝術土壤實在太貧瘠、無法讓人們比較出什麼是空洞、什麼是豐富?還是我們的生活太平淡,必須要使用一些刺激性的視覺沖擊來喚醒昏昏欲睡的大腦?或者,是我們日常所受的壓抑太嚴重,以至於我們無法觸及甚至驚恐般地不肯靠近自己的內心世界——即便是以藝術的名義?
一位不知名的作者這樣寫到: 「散場的時候,聽到後面有個人在說,『早知道是姜文的這部片子,就不來了,都不知道演了些什麼』。說話的是個中年男人。
我有些驚訝。
人們當然是憑著個人經驗在看電影。電影中的一些生活經驗、情感經驗、視覺經驗可能是我們從來都沒有過的,這不要緊。人是一個類,人類總是希望通過藝術來交換經驗,來尋求理解和溝通的可能性。因此,看電影的過程,也是心靈被喚醒、新的經驗不斷生成的過程。也就是說,看電影是個體經驗在努力尋找和集體經驗的對接。在觀看和窺視別人的生活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印證人類所共有的某種普遍性。越是好的藝術作品,這種普遍經驗就越深廣。這些普遍經驗包括:生和死、愛和恨、等待和絕望;當然還有希望,太陽照常升起的希望……
我相信作為一個中年人,一定經歷過力不從心的無奈,經歷過不可言喻的煩惱,經歷過痛徹心肺的憂傷;只是,我們的內心經驗和通常所能接觸的藝術是相互分離的,我們很少叩問自己的心靈;不習慣於通過優秀的文藝作品印證自己的內心;也不善於讓內心被抑制的情緒通過欣賞文藝作品獲得宣洩和升華。
許多內心經驗麻木了,有些則沉睡在心底的某個角落,如今,當每個人內心中的那些深層經驗有可能被喚醒的時候,如果我們先入為主,習慣性地拒絕,那就只會坐在那裡傻笑。 我注意到,在笑聲不斷的片場,有一個坐在旁邊的年輕的女孩一直在哭。」
我其實是有些悲哀。雖然這悲哀來的有點莫名其妙。 按照那位某報主編的說法,「觀眾說不懂,潛台詞就是不喜歡,就是一種拋棄。真正的藝術可以有它的超前性,但前提是後來它被人們接受了,而不是忘記了。」我願意引用另外一些說法,來回應這種幼稚的「觀眾決定說」:
「自從《霸王別姬》和《活著》以後,第五代導演的全部作品對這個時代而言,都是可有可無的。可是,這十多年來,中國人的文化記憶里,怎麼可能沒有《陽光燦爛的日子》,怎麼可能沒有《鬼子來了》?」
「一個導演恰如其分的野心,就是無論票房高與低,我的作品都會成為時代的一部分,成為這一代人的憂傷與盼望的一部分…可惜的是,中國的導演們正在普遍性地喪失這一維度的野心。因此僅以1994年以後的時代而言,姜文和賈樟柯,這兩個不能被『第幾代導演』歸類的人,無疑是當代文化場景中最重要的兩位導演。」
「對整整一代人來說,一旦拿掉《變形金剛》,世界會立刻顯得不完整。但是拿掉《英雄》和《十面埋伏》呢,這個世界只會顯得更清晰。」
「當姜文復出,重新指揮攝像頭時,中國電影已來到這樣一個蒼白不堪的大片時代。才華猶如柴火,激情猶如涮羊肉,如何能抵抗因著政策管制和資本助燃,而只能在一個狹長地帶畸形發展的電影業…當我們一路看過《英雄》、《無極》、《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後,我們能否相信導演姜文的沖動,至少不僅僅是為了趕上這一支大軍。就算不因為才氣,他的脾氣也應該保證他帶給久違觀眾的,是些不一樣的東西。」
至少,當我們知道姜文為了讓更多的人走進影院去看他這部「文藝片」,而將票價定在30元的「低位」時,我想,如果你有時間,你不妨進一回電影院。
看一看在我們民族的電影世界裡真正努力著的人們的作品。看一看不需要販賣「中國符號」而講述中國故事的電影。看一看,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哪怕你只是以看故事的心態去看,我向你保證,你也一定不會失望:你至少可以看到四個完整的故事,講得清楚實在,沒有任何看不懂的地方。
何況,此外,你還可以看到無比絢爛、通透到閃著光亮的空氣,聽到如氧氣一般充沛豐盈的進行曲,何況,還有那麼多俯拾即是的隱喻、耐人尋味的細節,以及搞不明白的謎團。即便你什麼也不喜歡,你至少還可以看到富足而飽滿的畫面——至少,比張某某的漂亮多了:張的漂亮是死氣沉沉的,而《太陽》,是活生生的。 我本來是想說說電影本身的,比如,說說我所聽到的關於劇情的四個版本,或者說說為什麼這電影里的地方總是繁花似錦,而情感卻一片狼籍。可是我發現自己實在是累了……我已經很久不爭論什麼了,如果別人喜歡怎樣理解,就讓他怎樣理解好了,凡事不過如此…如果不是它已經出現在我面前,我可沒想到(也不會承認),自己會為了一部電影而寫了這么長的文字… 我想起姜文母親對姜文說的一句話:「懂倒是沒有什麼不能懂的,就是不知道你想說什麼」。老太太這話,倒真是有一些意趣——其實這電影,有什麼不能懂的呢,你要是想懂,你就懂了——按照你自己懂的方式。至於姜文想說什麼,那對我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想看到什麼,想聽到什麼。上帝說,你是什麼,你就將看到什麼。
最後,用一句我最喜歡的評論來結束吧:「這電影象酒,離現實遠一點,離心靈更近一點。」
如果你是一個滴酒不沾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全副武裝確保自己的心靈從不出位甚至連一點恍惚都不能有的人——或者你乾脆不想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裡,那你就別看了,你或者看看五顏六色的報紙,人生就足夠豐富了。
10. 誰知道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雲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