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馬觀後感
❶ 白馬飛飛觀後感300~400字
人中關羽 馬中飛飛
――觀電影《白馬飛飛》有感
看完了電影《白馬飛飛》,我有數不盡的感慨。我仇恨侵略者,痛恨更夫,憎恨日本那殘暴的軍官,更崇敬寧死不屈的白馬-飛飛。
草原上有一匹白馬,叫飛飛。它全身雪白,嘶喊咆哮,奔跑起來,有玉龍飛騰之壯。它是一匹性格倔強、天生傲骨的寶馬。草原上沒有人能馴服它。看見它,我不由想起了一首詩:「奔騰千里盪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玉龍飛下九天來。」一個哈薩克族的馴馬師說:「駿馬只向意志堅強的人亮出它的脊背。」紅軍連長聽懂了這句話,於是他經歷數次失敗也不放棄,終於馴服了這匹白馬,並和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抗日戰爭暴發後,主人負傷了,飛飛迅速背起連長,打算把他送回了軍營中。然而,日本人來了,飛飛把主人放在離軍營不遠處,自己把日本人引開了。終於,飛飛被日本人抓走了。飛飛很難過,憤怒地摔下日本軍官,日本人很生氣,把它狠狠地抽了一頓。隨後,日本人想讓飛飛為他們賣力,但飛飛堅決不幹,它不吃日本人的東西,不喝日本有的水,最後活活地餓死了。看到這里,我心如刀絞。
白馬飛飛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它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這是一匹多好的馬啊!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肯餓死也不吃日本人的東西,為喝日本人的水,不為日本有賣力。
它本不可以悠閑的散步,吃著碧綠的青草;它本來可以成不領頭馬,領著馬群奔向四方;它本來可以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快活地賓士著;它本來可以頭帶金絲花環,配著金色馬鞍,任日本人騎在背上威武地奔跑。不,它沒有這樣做,它不要快樂的生活,卻要助中國的戰爭一臂之力;它不要安寧的生活,卻要奔向血腥的戰場。
看完《白馬飛飛》,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國演義》中的關羽,飛飛和他一樣,始終忠於自己的主人。
觀《白馬飛飛》,我有萬千感慨!
❷ 白馬讀後感
《白馬篇》讀後感
年少心馳烽火間
衰草連天、黃沙萬里的塞上,英姿颯爽的少年,素衣如雪,白馬嘶風,腰間長劍冷若寒霜。馬蹄過處,胡虜萬軍鼠竄,血流成河。這是曹植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古今多少熱血少年寢寐難忘的夢想。
喜愛武力也許是人類的天性之一,即使在愈來愈文明的世界裡也不曾發生過本質的改變。尤其是男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拿著假刀假槍在那裡揮舞追逐,打打殺殺,自發地進行一場模擬的戰爭。他們的理想中最多的一項便是「長大了當解放軍」, 把壞人統統殺死,保衛我們的祖國。再大些的時候,他們識字了,會自己看書,於是便有許多人喜歡上了和軍事有關的東西,看戰爭的史書和小說,研究攻伐謀略,一堆一堆地購買關於艦船武器的雜志,不厭其煩地組裝試驗各種航模。就連看電影,他們也喜歡看戰爭或動作片,玩游戲也要玩激烈對抗的虛擬戰爭。在和平的年代裡,盡管只是很少的人長大之後會真正與軍事有所關聯,但在每一個少年的心中,都曾經有一個馳騁沙場、報效國家的雄偉願望。
「雕外胡騎飛鏑聲,玉匣長劍日日鳴」,「男兒西北有長安,莫滴水西橋畔淚」……自古的少年,對於鐵馬金戈、硝煙鋒火都有著相同的眷念,這眷念不僅來自天性中的好武,更多的是因為對於國家故園那種生死以之的責任感一而長久以來、每一個時代的邊疆鞏固,國富民安,依靠的都是那一腔永不變冷的熱血
❸ 白馬讀後感二百字
《白馬》讀後感
年少心馳烽火間
衰草連天、黃沙萬里的塞上,英姿颯爽的少年,素衣如雪,白馬嘶風,腰間長劍冷若寒霜。馬蹄過處,胡虜萬軍鼠竄,血流成河。這是曹植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古今多少熱血少年寢寐難忘的夢想。
喜愛武力也許是人類的天性之一,即使在愈來愈文明的世界裡也不曾發生過本質的改變。尤其是男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拿著假刀假槍在那裡揮舞追逐,打打殺殺,自發地進行一場模擬的戰爭。他們的理想中最多的一項便是「長大了當解放軍」, 把壞人統統殺死,保衛我們的祖國。再大些的時候,他們識字了,會自己看書,於是便有許多人喜歡上了和軍事有關的東西,看戰爭的史書和小說,研究攻伐謀略,一堆一堆地購買關於艦船武器的雜志,不厭其煩地組裝試驗各種航模。就連看電影,他們也喜歡看戰爭或動作片,玩游戲也要玩激烈對抗的虛擬戰爭。在和平的年代裡,盡管只是很少的人長大之後會真正與軍事有所關聯,但在每一個少年的心中,都曾經有一個馳騁沙場、報效國家的雄偉願望。
「雕外胡騎飛鏑聲,玉匣長劍日日鳴」,「男兒西北有長安,莫滴水西橋畔淚」……自古的少年,對於鐵馬金戈、硝煙鋒火都有著相同的眷念,這眷念不僅來自天性中的好武,更多的是因為對於國家故園那種生死以之的責任感一而長久以來、每一個時代的邊疆鞏固,國富民安,依靠的都是那一腔永不變冷的熱血
❹ 求一篇400字的兵馬俑觀後感(急求)
1.沉睡的歷史——秦兵馬俑觀後感
當我走進展廳時,一個個冷峻的武士,一件件古老的兵器,彷彿要立刻把我帶入那戰國時期秦王一掃六國的戰場一般,它們讓我感受到秦國的戰爭與生活。
前方,跪射俑單腿撐地,另一條腿膝蓋向上,眉宇間透出警覺,一副蓄勢待發的模樣;步兵俑面目清秀,身材矯健,身上的盔甲製作精細,是秦軍中的主力軍;騎兵俑神情穩重,一手握住牽馬的韁繩;而將軍俑則顯得異常魁偉,特別是它們的鎧甲甲片小而細,前胸還系著彩色花結,足可看出他們的身份。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秦俑身上的每一個細節,比如說頭上的發髻,每個陶俑都截然不同。普通的兵士都戴著軟帽,而高級軍官則戴著製作精細的頭冠。在陶俑中,找不到一個相同的面容,每一個陶俑都神形具備,毫無呆板之感。
秦俑的製作過程非常復雜,先要用泥捏塑出陶俑的頭、手、足等部分,身體則用泥條一圈一圈盤築而成;接著將身體各部分拼接好以後,在表面進行雕刻、拼貼、對細微處進行修改,才將這些半成品放入爐中,用1000攝氏度上下的溫度燒製成俑。最後,還要在陶俑上添加豐富的顏色,使陶俑更加生動。(其實,原來所有的陶俑都是有顏色的,因為陶俑年代久遠,大多數顏色都剝落了,所以陶俑都顯出青灰色。)這樣復雜而龐大的工程,凝結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我凝視著這些秦俑,彷彿看見在遠古的戰場上,秦兵手持兵器,勇猛向前的場面。戰場上,軍鼓擂得震天響,士兵刀戈相向,黃沙被風颳得呼呼作響,戰士的呼喊蓋過了一切聲音…… 似乎明白了秦始皇為什麼要費盡心機,造出這龐大的地下軍隊——他要給後代留下他那段一統天下的輝煌歷史。
2.「兵馬俑」觀後感
為了豐富大學生活,開闊大學生眼界,由校團委組織我們參觀了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讓我們感受頗深。
當我們還沒正式走進展廳時,導游先給我們講解了秦始皇陵,「秦始皇頭枕驪山,腳蹬渭水,左手抱玉,右手抱金,」彷彿我就看到了偉大的秦始皇,而作為陪葬坑的兵馬俑,我更想迫不及待地去參觀。
當我們走進展廳時,氣勢雄偉,規模宏大的兵馬俑坑彷彿要立刻把我帶入那戰國時期秦王一掃六國的戰場一般,一個個冷峻的武士,一件件古老的兵器,讓我感受到了秦國的戰爭與生活。仔細觀察這些兵馬佣,他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他們的臉型、體態、神態均有差異,就連發髻也個不相同。陶馬則形體高大,勁健有力,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顯示了他們的機警敏捷,強壯善馳。在陶佣中,找不到一個相同的面貌,每一個陶佣都神形俱備,毫無呆板之感,這樣龐大而復雜的工程,讓我不得不驚訝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他們的技能是多麼的高超!
我們凝視著這些兵馬俑,彷彿看到了在遠古的戰場上,秦兵手持兵器,勇猛向前的場面。戰場上,軍鼓擂得震天響,士兵刀戈相向,戰士呼喊著視死如歸,勇往直前……我們似乎明白了秦始皇為什麼要費盡心機,造出這龐大的「地下隊」——他要給後世留下他那段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和輝煌歷史。
秦始皇,滅六國,統天下,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下了「八大奇跡」之一兵馬俑——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秦始皇兵馬俑規模巨大,場面威武壯觀,我們為之驚嘆,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的雄偉,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博大的歷史文化的氣息,同時也看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才能和高超技術,兵馬俑作為中華民族的財富,我們應該 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❺ 《驛馬》讀後感
驛馬們將這個神秘而又令人嚮往的夢傳承了下來,我想如果驛馬們永遠也到不了樓蘭的話,這個夢依然會美好,哪怕只是為本書留下懸念呢。
讀書心得體會:
這一周田田帶回家的又是一本超精美的繪本——《驛馬》,總以為孩子們的書都是充滿純真和快樂的,可看完一遍後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很少,或者說很久以來都沒有這樣一本書像這本《驛馬》這樣令我有一種靈魂被觸動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只是感動,而是一種發自心底的沉重的嘆息。甚至讀到最後,我的喉嚨竟有些發緊,鼻頭酸酸的想落淚。也許是塵世間的繁雜讓人變得麻木,沉積的心情需要一個釋放的出口。
故事很簡單,講的是一個驛馬家族。驛馬青楊的爸爸媽媽在樓蘭相遇,他們常常給青楊講起樓蘭。那是一個像天堂一樣美麗的地方,那是一個像天堂一樣幸福的地方,天藍藍,水藍藍,羊白白,雲白白。到樓蘭去看看就成了青楊心中最堅定的夢想,但是,作為驛馬,他無法選擇自己奔跑的道路。於是,他又把這個夢想傳給了自己的孩子。就這樣,這個美麗的夢想在驛馬家族中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樓蘭似乎成了驛馬家族永遠無法到達的地方。直到小驛馬琥珀在無意中來到一片廢墟,並且堅定地認為那裡就是由永存於自己和祖先夢中的天堂。
讀到最後,看著琥珀堅定的身軀和遠處隱隱展現的斷壁殘垣,我的心被狠狠的撞擊著,一代又一代驛馬心中的聖地,宛如一聲嘆息,消散在黃沙漫舞的風中,不由得一股悲傷的哀愁從心底漫延出來。
樓蘭,少女一樣的名字,蒙著歷史的面紗,神秘而哀傷。這個曾經美麗的地方,謎一樣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又在一千多年後神話般的出現,滄桑變幻,寫下的是一世繁華,一世枯沙。
最初迷上樓蘭是因為那首紅極一時的《樓蘭姑娘》,低婉的歌聲像夜晚天邊點起的燈,讓我開始了追尋的腳步。我揣測著樓蘭姑娘美麗的樣子,有時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身佩利劍的中原勇士,不遠萬里,歷盡磨難,來到皎月清輝的樓蘭城,美麗的姑娘頭戴香巾,身穿白紗,踏著青草,向我走來。再後來,那具仰卧在風蝕沙質土台中的干屍,令我對樓蘭的探尋多了一些傳奇和恐怖的色彩。我無法將這具面目森然、觀之發怵的屍體和令人神往、讓無數勇士為之血濺的樓蘭姑娘聯系起來,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要一提起樓蘭,就有一種悚然凜冽的涼意從脊背竄至全身。直到看到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首席教授、刑事相貌學專家、痕跡考古學家趙成文還原的樓蘭美女,那清秀的娥眉、深邃的雙眼、輕抿的薄唇散發出的俊美而憂郁的氣息,漸漸地溫暖了我心底的怯意,取而代之的又是無限的悲涼和惋惜,這么美麗的樓蘭姑娘連同她美麗的家園,就這樣被歲月的風沙清蝕了一切,化為了遍地流沙,橫亘在大地的幾堵殘牆,一兩棵腐化成石的胡楊,替代了當年繁華的模樣。
中國史籍中最早關於樓蘭王國的具體記載,是《史記·大宛列傳》。記載中,樓蘭是一個西域小國,建國於鹽澤邊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這里的「鹽澤」,便是羅布泊。到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漢書》時,樓蘭王國有1570戶人家,共14100口人,國都名「打泥」。《漢書》進一步介紹了樓蘭的生態環境:「地沙鹵少田,寄田仰谷分國。國出玉,多葭葦(蘆葦)、枝柳(紅柳)、胡桐(胡楊)、白草(芨芨)。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能作兵,與婼羌同。」樓蘭王國全盛時期,其疆域東起陽關附近,西到尼雅河畔,南自阿爾金山,北至哈密一帶,
漢昭帝時,樓蘭改國名為部善,並請求朝廷駐軍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從此樓蘭便成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戰略支點。東漢時,樓蘭在絲綢之路上依然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東漢政府在樓蘭大規模屯田,開發樓蘭。此後直至魏晉累幾百年之久,樓蘭一直是內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一度十分繁榮。可是在公元3世紀後,樓蘭王國卻神秘地消失了,樓蘭王國的興亡和它邊上的羅布泊一起,成了一個巨大的謎。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一些西方冒險家開始出現在一向寂寞荒涼、杳無人跡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他們的身影使得這片廣袤數萬里、一直湮沒無聞的區域,變得為世人所矚目。1901年2月,瑞典人斯文·赫定那把遺失的鐵鏟打開了時空大門,使沉寂在沙海之中zuowen.i1766.com千百年前的古代綠洲從沉寂的大漠中重生,展現在世人面前。赫定自己也說:「鏟子是何等幸運,不然我決不會回到那古城,實現這好像有定數似的重要發現,使亞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預料的新光明!」
《驛馬》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的潘多拉盒子,將腦海中關於樓蘭的記憶釋放出來。而女兒對樓蘭一無所知,故鄉和尋根的概念對她來說也過於抽象,她對故事有著自己的理解。她說:「驛馬是人騎著送信和送東西的,樓蘭很美,只有青楊的爸爸媽媽去過,驛馬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它們只能在驛站之間跑,不能自己選擇路線,沒有自由。但是它們還是很想去,一直想一直想,連做夢都想。最後,小驛馬還是來到樓蘭了。」
是的,女兒說得對,驛馬的夢想就是回到樓蘭,整個故事的主線也是夢想,但看完之後最強烈的感覺卻是夢想的遺失和追尋。有夢就要去追,只要不放棄,就終有實現的一天。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學會堅持,為了夢想而堅持!
最後,以原四川省達州市公安局通川分局局長吳海的《樓蘭三嘆》結尾吧,希望大家都能行動起來,保護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記憶,不要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湮滅的財富再次淡出人類的視線,不要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從圖片或文字中了解華夏民族浩翰的文明曾經多麼的輝煌!
❻ 藝術青玉作的馬頭觀後感怎麼寫
網路知道
青玉製品馬頭給你帶來的感受
藝術青玉作的馬頭觀後感怎麼寫
藝術青玉作的馬頭觀後感怎麼寫
藝術青玉作的馬頭觀後感怎麼寫
我來答共1條回答
熱心網友2017-03-23
觀後感寫法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❼ 馬詩讀後感悟
馬詩的詩意
《馬詩》
作者: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注釋:
1、大漠:廣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東西走向,構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說為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
2、何當:何時,何日。
3、金絡腦:即金絡頭,用黃金妝飾的馬籠頭。
4、踏:走,跑。此處有「賓士」之意。
5、清秋:清朗的秋天。
詩意:
廣闊的沙漠如萬里鋪雪,
燕然山上懸掛著如鉤的彎月。
何時能夠配上金飾的絡頭,
在清爽的秋天賓士向前。
賞析: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如同運用賦的手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是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尋章摘句老雕蟲》)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際上是開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有興起的意義。
三、四句,詩人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龍脊貼連錢》里說:「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其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徵馬受重用。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這首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南園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顯得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鉤比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徵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嘆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清秋」的時候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煉,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❽ 百家講壇 觀後感
觀百家講壇於丹的《莊子》有感
看於丹的《莊子》心得,很受啟發。特別是其中的一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後一隻羊就好了。最後一隻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只看著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經落下了很多了。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個木桶是由許多片木板組成了的,要看這一個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塊木板。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生,其實你看一看,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並不需要老師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後的學生的成績,那麼我們一個班的成績也就會好了。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就像是那隻最後的羊一樣,只有抓好他們的成績才是最主要的。當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當性。我們對於學習一帆風順的學生還要有更高一層的要求。要讓他們有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自主學習,老師只是給予一定的指導就好了。
這一次的《百家講壇》讓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講壇》是個好欄目。有時間會常看的
——聽《百家講壇》劉曉嵐教授講「李煜」有感
不得不說,歷史是無情的,它給予每個朝代的不僅僅是榮華富貴,驕奢淫逸,還有無盡的痛苦,心機。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獻給任何一個王朝,它不肯讓任何一個王朝長時間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給了每一個王朝一個期限,一段回憶。這其中:持續時間有長有短;君主有的快樂有的痛苦,有的秉公執法有的貪婪殘暴;有開國皇帝有末代君主;當然,一生的「偉績」有的被世人稱贊有的被世人唾棄。然而,在每個王朝末代君主的頭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們,不是被人類唾棄、恥笑,就是被歷史的塵埃所埋沒。歷史絲毫不會寬恕他們的「罪行」,所以,他們成了臭名遠揚的千古罪人……
其實,不然,在所有亡國之君中,有一位不僅沒有遭到世人的唾棄,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與惋惜,他的詞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國之君——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