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紅三部曲之白影評
⑴ 藍白紅三部曲藍的影評
三色之藍(本影評純屬復制粘貼、樓主勿怪)
《藍》、《白》、《紅》是波蘭大師級導演、「道德焦慮派」代表人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遺作。三部影片的顏色排列取自法國國旗色,因此其原始主題分別定義為自由、平等和博愛。 三色三部曲在93至94年陸續公映期間,以高度風格化的色彩映像、精妙的情景貫穿、深邃的寓意內涵引發了全球性的文藝騷動。且分別在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中獲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殊榮。以自由為主題的《藍》講述了因一次意外突然失去音樂家丈夫和五歲女兒的茱莉在往後的生活中復雜的心路歷程。此片所表達的不是行動意義上的自由,也不是政治意義上的自由,而是情感自由與靈魂自由的相互角逐。情感自由即人與外界事物情感上的聯系,對家人的愛、對朋友的信任、對路人的憐憫、對敵人的仇恨等等都是一種情感自由。它對於人們來講即是一種享用也是一種負擔。比如,對家人的愛一方面會使你感受到幸福,另一方面,在家人身陷困境時,你會焦急擔心的無法入眠。這就是說,與外界的情感聯系,在你得到滿足的同時也無形的壓負著你。因此,我們可以說情感自由是一種昆德拉式的「重」。
而靈魂自由則是完全失去任何負擔的存在形式。也就是昆德拉式的「輕」。茱莉在失去家人後,顯然已被情感自由壓得喘不過氣來。在自殺未遂後,她認識到了造成自己徹骨傷痛的就是情感自由。於是,她賣掉了別墅,告別了園丁和女傭,毀掉了丈夫未完成的遺作,甚至還用一夜情的方式回絕了曾是丈夫助手且深愛著她的奧利佛。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茱莉禁錮了感情自由,唯一留下的,便是一盞藍水晶吊燈。而這盞燈正是靈魂自由的象徵。至此,朱麗完成了從「重」到「輕」的轉換。接下來的黃昏、咖啡和雪糕、悠揚的笛聲、斗毆、陽光下的靜坐……都透露著「輕」的意味。然而,即使一個人生活,也不可能杜絕所有外界的聯系。此後,導演安排了四個人與茱莉見面,第一個出場的是歸還項鏈的男孩,項鏈又把她與「重」聯系起來,但茱莉拒絕了,她寧願活在靈魂自由中。接著她遇到了同樓的舞女露絲,當露絲看到藍水晶吊燈時,便羨慕的問道「你是怎麼找到這盞燈的」朱麗回答說「我就是找到了」這也進一步說明了茱莉已實現了靈魂自由。第三個出場的是奧利佛,他在咖啡館找到了茱莉,依然沒將她拉回情感自由。最後,朱麗去看望老年痴呆的母親,她很羨慕母親什麼都記不清,真正脫離了情感的重負,「現在我只剩下一件事要做,就是什麼也不要,我不要擁有任何東西,也不要回憶,不要朋友和愛情,他們都是陷阱。」而母親獃獃答道「你不可能什麼也不要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還是忍不住解釋了茱莉的內心狀態,同時母親的話也預示著導演開始安排茱莉漸漸向情感自由作回歸。之後,茱莉因負罪感(用貓殺幼鼠)控制不住與露絲溝通,又因強烈的求證欲去找了丈夫的情人。這兩段描寫表明了人是不可能完全禁錮住情感的。就如同舞女露絲,一個僅憑自己喜歡就去跳脫衣舞的女孩,顯然是靈魂自由的人。可當她在自己工作的艷舞酒吧遇見父親時,還是慌了心神,不知所措以至於半夜向朱莉求助。這同樣也表明了靈魂自由與情感自由的相生相剋。影片的結尾,茱莉將原先的別墅送給了丈夫的情人,並接受了奧利佛的愛,與之共同創作完成了丈夫的遺作《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朱麗又完全置身於情感自由之中,她從「輕」再次回歸到了「重」。在影片最後約一分鍾的長鏡頭里,朱麗抑鬱的面頰默默滑落兩行清淚正反映了她對生命中「輕」與「重」的難以承受和對兩種自由的無從抉擇。《藍》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藻或是深邃的語言,整片的意境只靠朱麗葉比諾什的表情和交替的音樂貫穿始終。作為當今歐洲影壇屈指可數的實力派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將女主人公的痛苦和抑鬱表現的無懈可擊。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進行到28分鍾左右時,需要她握緊拳頭沿著牆面摩擦。為了表現朱麗痛苦的感覺,同時也為了自己找到朱麗的感覺。比諾什拒絕任何保護措施完成了這個鏡頭。至於本片的音樂,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音樂家未完成的遺作《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從朱麗心奏的單手旋律到樂譜的合唱部分,從管弦樂隊齊奏到強聲的開頭主旋律,從交響樂到長笛獨奏,它在片中的出現也是自身不斷成長和完善的過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它最後出現的那一段,朱麗和奧利佛共同續譜時,朱麗將原先奧利佛的譜曲不斷削減。「輕一點,不要敲擊樂部分……不如不要小號吧……鋼琴稍稍低沉……不用鋼琴的話……長笛,有這里開始吧。」這段情節的畫面隨著朱麗的話語漸漸轉為失焦狀態,其含義象徵著朱麗由「重」轉「輕」的心路歷程。而最後僅保留長笛這一概念自然讓人聯想起朱麗和奧利佛在咖啡館相遇時對笛聲產生的共鳴。朱麗在丈夫的遺作上舍棄了一切只留下與奧利佛相互會意的笛聲,這也進一步表明了朱麗對愛的重新接納。第二類音樂是一種猛然而至的厚重的管弦協奏段落,它在全片出現過三次,象徵著朱麗對死去家人的傷痛不時地閃現和爆發。第三類音樂可以說和第二類是相對應的,那就是悠揚的笛聲,它主要用來渲染朱麗靈魂自由的意境,強調「輕」的生存狀態。除了表情和音樂的意境延伸,《藍》中許多細節也不得不重申其精妙。在導演自述中,基耶斯洛夫斯基提到了兩處有趣的情景,一是當影片進行到29分鍾時,朱麗抱著個箱子,導演用了個特寫鏡頭拍出箱子上的字母「blanco」,西班牙語白色的意思。在接下來的鏡頭,她走在三岔口稍停時,有個男人穿著藍色的衣服從她左邊經,有個女人穿著紅色的衣服從她右邊經過。這微妙的暗號正好對應了藍、白、紅的排列。還有在咖啡館朱麗將糖塊浸入咖啡時,有一個特寫鏡頭是咖啡在迅速上竄將糖塊變色。導演在這里想要表現朱麗只專注於小東西,對身邊的任何人事都漠不關心。她想一直將自己封閉起來,忘掉對面的奧利佛,忘掉耳邊的使他們共鳴的笛聲。而女主角的這些念頭在導演看來只需五秒鍾。那麼這就要求從糖塊接觸到咖啡到其全部變色必須是五秒鍾。為此,劇組忙了大半天才找到可以五秒鍾變色的糖塊。除了導演刻意安排的細節外,還有很多隱喻性鏡像也十分值得一提,比如,朱麗每次游泳的情節,水上象徵著情感自由,是「重」,水下象徵著靈魂自由,是「輕」。因此,一次朱麗剛要上岸,便突然響起了「重」的音樂。於是她整個人縮到了水下,靜靜地如胎兒般漂浮,代表回歸到了原始狀態。這就是對朱麗在「輕」與「 重」之間交替的完美隱喻。這種隱喻鏡頭在全片中不勝枚舉,包括結尾處的一組意識流般的串聯鏡頭更將整個故事的意境做了高層次的回歸。
《藍》的色彩風格相當鮮明,以水晶燈為核心,窗戶、牆壁、糖紙、泳池等都以一種沉靜的藍色出現,主導著觀眾的視覺,讓人本能從代表自由的顏色中感受到陣陣抑鬱,並由此透射著本片的核心——不同自由之間的相互壓抑。
⑵ 求法國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觀後感 2000字左右 需要2篇...謝謝大蝦們...急要...
三部片子中這部最溫暖,一如紅色的暖調。
就像是「竊聽風暴」,窺伺著別人的私隱——那個異性戀婚姻中的同性戀者,那個做著罪惡生意的男人……那麼多的異態在偷聽器中暴露無遺。一個落寞的男人掌控了太多的秘密,承載在他心中不知開出一朵怎樣的陰郁。冷落了人情。而人又不過都是一群披了面具的生物,但是必須如此。總該要有秘密,總該要有自己獨處時的鬆懈。不能帶著面具面對自己,無法當一個聖人,無法「慎獨」,那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在他的孤寂中闖進來的年輕女子,宛若一株紅色的植物,霎時用她的純真,她的好奇,她的熱情,她的堅定,反射了滿屋的陽光。艷光四射。
這是註定了的一次改變。
他為她把自己告發了。就是這么簡單。
她從這個一開始感覺卑劣的男人身上找到了某種難以言傳的寄託心理。在遠走的旅程開始後,她知道有一個人會密切的關注她。有點忘年交,帶點特殊而不容點破的思想感情。
很喜歡看她與那個年輕而輕微有些失意的年輕男子「向左走,向右走」的交錯,很有意思的緣分的玩笑與撫弄。總讓人覺得他們必將走在一起,於是耐心地看這兩條線的絞纏。特別是她的那幅廣告畫,如此的觸目。他必定是驚艷了。
最後船上的那場浩大劫難中,被救出的她驚恐的表情一如海報上攝人的身材,命運的交合恰在這里疊映。尤其的匠心獨造。
三部曲的主角都安然無恙,是一種悲憫,也是一種希望的寄予。
⑶ 藍白紅三部曲的影評啊
藍白紅三部曲DVD中,「艾妮茵斯托夫」做的影評字幕(簡體中文),花了兩天時間整理上傳的。
藍:
http://e-card.51.net/temp/blue-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blue-cd2.dc.txt
白:
http://e-card.51.net/temp/white-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white-cd2.dc.txt
紅:
http://e-card.51.net/temp/red-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red-cd2.dc.txt
************
至於這位「艾妮茵斯托夫」是何許人,在《藍》片評論開始是這樣介紹的:「我是克斯洛夫斯基的影片《雙面人生》《第二次機遇》作者,我很幸運從1980年到1996年克斯洛夫斯基逝世做他的翻譯」。
這套DVD我手上沒有,只有評論的字幕,沒有評論音軌,所以,這個評論音軌是法語還是英語不得而知。
我個人估計是克斯洛夫斯基的法語或英語翻譯(克斯洛夫斯基出生在波蘭)。由於是私人翻譯,名字沒有出現在影片的職員表裡面。
⑷ 紅白藍三部曲藍的影評
朱麗葉~比諾什在《布達拉之戀》里我已領略了她高超的演技,藍白紅三步曲讓我再一次被她的魅力深深折服。《藍》簡單的對白,精湛的演技,以及獨特的電影語言把這部影片演繹的近乎完美!
鏡頭緩緩的拉近,幾乎定格,不停顫動抽搐的嘴角,來自她內心撕聲裂肺的吶喊,望著屏幕前昨天才和自己一起嬉笑的丈夫和孩子如今卻陰陽相隔,悲傷彌漫著整個空間。不幸的車禍奪去了他們的生命,也奪去了她的一切,剩下的只是一具空殼。當醫院的護士發現她吞著滿口的安眠葯,她只會機械木訥的說:「我吞不下去。」
接下來的日子她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遺忘,變賣了一切東西,遠離這個充滿熟悉氣息的城市,然而記憶是否真的能夠抹去?假如真的能夠世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思念的浪潮一陣陣襲來,在游泳池不停的穿梭成了她擺脫痛苦的不二法門,96分鍾的影片多次重復她在泳池穿梭的情景,彷彿只有那裡才能讓她穿越記憶的長河,讓她的思緒得到短暫的休憩,片刻的輕松!
這個連殺死一隻老鼠都不忍的女人,無意間發現他的丈夫還有情人,找上門去看著這位情人挺著高聳的肚子,脖子上掛著丈夫身上一模一樣的項鏈,所有的對質都是多餘。事實讓她明白她只不過是丈夫愛情以外的附屬品,為丈夫譜曲的槍手。對於這樣的結果大多數女人也許會選擇憎恨,然她卻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迎接她全新的生活——平和寬容,她把還沒來得及出售的房子贈送給了這位情人以及他們的孩子。
電話的那頭鈴聲響起——她告訴這個曾經是丈夫的同道,這個深愛她的男人,她為他譜寫完了那最後的一段樂章,他可以明天或者現在馬上來拿。電話里的回答是堅定的:「我要睡了,而且我不能要你的譜子。我寫的音樂也許是不夠完美,可至少是我的,不會讓外界知道你曾為他代過筆。」看到這里我的心歡躍起來,這位心地善良,內心又極其敏銳的女人終於找到了愛,一份簡簡單單屬於自己的愛!
⑸ 藍白紅三部曲之白的劇情簡介
卡羅爾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蘭籍理發師,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陌生感使他變得萎靡不振,無意間時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輕任性的法國妻子多明妮戈。她對丈夫的冷漠感到憤怒,於是以婚姻有名無實為理由到法院請求離婚。離婚目的沒有達成的多明妮戈燒毀了卡羅爾的發廊使他淪落街頭。此時,只有一隻皮包和一張美發師證書的卡羅爾唯一的目標便是回到波蘭重振旗鼓,讓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在熱心的波蘭人米科拉伊的幫助下,卡羅爾回到了華沙。他來到其兄尤雷科開辦的單位工作,同時又兼了一份保衛員的差事。為了多賺錢,偶然的機會,卡羅爾義無反顧地將所有的財產都投入了房地產買賣中,他還拉了有些不情願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後,卡羅爾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間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當上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總裁。
發跡後的卡羅爾千方百計同多明妮戈取得聯系,雖然她拒絕同他會面,但卡羅爾並不放棄,發誓要征服多明妮戈。於是,卡羅爾精心策劃了一個騙局,在米科拉伊的幫助下,他對外謊稱自己已死,買了具死屍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遺產留給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從巴黎趕來華沙參加葬禮,並繼承了卡羅爾的遺產。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羅爾活生生地出現在了她的房內。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終於投入了卡羅爾的懷抱。在一夜狂歡過後,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覺醒來,發現卡羅爾失蹤了,隨即警察趕來,把多明妮戈作為謀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來……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著監獄的窗子,向注視著她的那位曾被她拋棄過的前夫平靜地揮了揮手。而此刻,遭到了報復的她又到底想要對他訴說些什麼呢?
⑹ 藍白紅三部曲到底想要表達是啥意思
藍白紅三部曲(英語Three Colours,法語Trois Couleurs)是波蘭導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導演的版三部電影權。藍、白和紅是法國國旗從左到右的三種顏色,而三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也是基於這三種顏色所代表的政治理念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三色系列是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許多影評家認為是電影界的巔峰。
⑺ 藍白紅三部曲之白的影片評價
這是《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二部,白色象徵平等。影片有一種苦澀的自嘲精神,用人物大起大落的命運,極具戲劇化的電影劇情,取得情感的宣洩。由此,白色所象徵的平等成了男女之間對控制地位的你爭我奪。影片的風格是對傳統言情劇的一種反動,本片也是三部曲中惟一的喜劇。
波蘭導演兼編劇克日什托夫·基耶斯羅斯基的紅藍白三部曲之一。導演試圖用《白色》表現法國國旗三種顏色中象徵「平等」的白色,他的精巧構思令人感嘆,片中也多次出現主人公身著白色服裝出現的場景,比如多米尼克頭身著白色婚紗的場景,卡洛爾身著白色西裝的場景等等。
《藍·白·紅》三部曲的創意來自於法國國旗的顏色,它們分別象徵著自由,平等和博愛,而《藍》相應地把視角探入到了自由的涵義中。
與宿命感傷,溫情彌漫的《藍》相比,作為《藍·白·紅》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白》顯得幽默詼諧得多了,但是主題內涵的相似性,同樣使該片承載著一種「黑色幽默的意味。
作為《藍.白.紅》三部曲的壓軸戲,「紅色」象徵著博愛。影片《紅》描繪了眾多人物間的復雜糾葛:熱戀中的學生瓦倫丁總被對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發現了他的戀人在與其他男子纏綿;命運中的偶然又將窺聽他人隱私的退休老法官捲入復雜矛盾中……
該三部曲的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嘗言「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愛,而我們是可以博愛的,因為我們總是在目光中顯露出慷慨。」他的這番話可以引導我們去窺探《紅色》的底蘊。
----魔時網影評
⑻ 誰有法國電影藍白紅三部曲的影評,分別的,急求啊
紅
對愛的肯定和盼望
一 愛與救贖
聖經上說:愛我們的鄰人。
基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延續的他一貫的對神的崇敬之情,整部影片就以「愛」為核心展開。
影片中老法官提出一個問題:存在真正的愛嗎?當瓦倫蒂娜說幫助購物可以讓那位孤獨的母親好受些,老法官嘲弄似地指出瓦倫蒂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擺脫內疚感,是為了讓自己好受些。實際上是對愛的一種否定——人們的所謂愛的行為從根本上是為了自己。
影片中出現新老兩代法官顯然不是偶然的,他實際上扮演著審判者的角色——用竊聽電話的方法對鄰居們為人所不知的罪惡行徑進行審判,他只是無力改變什麼。篤信這一觀點的老法官生活在空虛灰暗之中,但註定有紅色出現在他的生活中:瓦倫蒂娜的到來使他對這一觀點產生質疑,「你走後我告訴自己真惡心」,他停止了監聽並去報了案。隨著與瓦倫蒂娜的進一步交流,他終於看到了光明。實際上瓦倫蒂娜是在道義上對老法官進行審判,而與老法官經歷相似的年輕法官奧古斯特又成為對老法官進行法律審判的第三個審判者。然而僅僅是審判遠遠不夠。記得最後定格鏡頭中的那一片紅色是什麼嗎?是救生員的紅色救生服,它含蓄地指出紅色的根本目的——「救贖」。紅色的博愛!紅色的救贖!人不是生來自私的,老法官說愛別人是為了讓自己好受,正因如此我們在愛別人,愛別人就是愛自己,救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我們自己。影片中不時出現的桔黃色的車燈似乎象徵著人們的愛心,對世界產生懷疑時,燈的電池耗盡熄滅了,而重新燃起希望的老法官對瓦倫蒂娜說:「電池我已經裝好了。」
生活是艱難的,再陽光的地方也會有陰暗的角落,但我們不能因為陰暗就去否定生活,因為得不到愛就去否定愛。也許你的鄰居或偶然與你擦肩而過人就是你尋找的愛人,但——咫尺天涯。影片開頭那段電話線路的推軌鏡頭,音軌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對話,默認了電話作為科技發展的產物,的確給人帶來的方便,然而電話兩端的人不也是咫尺天涯嗎?人們無法在電話上進行心與情感的交流,反而平生了許多誤解與猜疑:瓦倫蒂娜每一次和男友打電話都會被對方懷疑質問。高科技成了人們疏離的載體,正是這種現代世界的生存狀態使人們之間更加難以溝通,各自遭遇著愛的冷淡、荒蕪、失落和絕望,於是產生了罪——源於愛的罪,這種罪可能無法被審判,但可以被愛救贖,只要我們更加坦誠、更加有包容力,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有希望。正如導演所說:人類遵守種種戒律,並非怕上帝懲罰,而更重要的事出於人性的需求,人總要設法超越自己,這是一切道德教化的最後目的,不是為了討好神,或是討好人。
二 宿命與輪回
貫穿影片始終的由女高音和管弦組成的空靈音樂告訴我們,世界是玄妙的,必然與偶然,宿命與抉擇在影片中反復出現。故事是由那樣多的偶然連接而成:掉下的書正好翻到了考試題目,廣播壞了於是撞到了法官的狗,因為買煙而錯過了女友的電話……反復出現的賭博機似乎預示著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瓦倫蒂娜卻說:我知道為什麼會贏。於是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這些真的只是巧合?很顯然,影片實際上被打上了深重的宿命論的烙印。瓦倫蒂娜對男友說,要不是她中場休息時跑出來,他們就沒法認識。的確如此,生活中很多情況下,正是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細節改變了你的一生。可是反過來想一想,如果那些都是巧合嗎?如果是命中註定呢?書帶註定會斷,廣播註定會出毛病,希旦註定會在那時跑出來,老法官和奧古斯特的命運註定相同……這種奇妙的宿命在海難獲救時達到了頂峰:紅色背景上瓦倫蒂娜驚魂初定的面孔,恰巧和她那幅「生命一息」的廣告招貼完全吻合,彷彿冥冥早有預示。
「輪回」是影片除了宿命以外另一個超現實的意象,奧古斯特斯就是老法官三十年後的一個輪回:輪回的金發女友、輪回的落地的書、輪回的背叛,甚至輪回的生物——生了小狗的希旦,似乎接下來的就是輪回的空虛無奈——奧古斯特也會像老法官一樣孤獨一生。
老法官說:「我可以選擇聽或者不聽,你也可以選擇說或者不說,但結果都是一樣。」我們彷彿被一種神的力量所籠罩,在宿命之中的人顯得那樣脆弱無力:愛脆弱得不堪一擊,幸福總是緊連著痛苦,聚散無常,擁有和缺失都無從掌握,就像本來預測的晴朗天氣會忽然狂風大作。在命運的操縱下,三個生活在同一時空的個體彼此獨立而交叉,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事件,但他們的命運卻彼此糾結和影響:心靈相通的瓦倫蒂娜和老法官生在不同的時代,重復老法官命運的奧古斯特和瓦倫蒂那是鄰居卻互不相識。太多好事、壞事每天在發生,而你或許就在他們旁邊,多數的事你無能為力,因為你畢竟不是上帝。於是老法官就什麼都不在乎了,他監聽光鮮衣著下的陰暗的醜行,目睹著人性的丑惡虛偽,嘲笑一切所謂的善良和美好。他改變不了什麼,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老法官告訴我們,生活沒有完滿,上帝也會犯錯誤,導致他和瓦倫蒂娜錯過了三十年,他對生活徹底失望。於是瓦倫蒂娜告訴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人性本非惡,只是難免軟弱,有些事你可以選擇不要放棄。他們兩個人的心靈互相交匯影響,讓觀眾停留在對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之中。暴風雨中總會有人死亡、失蹤,但也總會有人獲救。片尾瓦倫蒂娜和奧古斯特並排走出,偶然相依,一成不變的重復就此被改變,是否意味著他們修正了上帝犯下的錯誤,終於能在一起了呢?總之,影片在展示了宿命的絕望後雖然沒有給出答案,但給我們留下了希望。就連老法官沉寂的心也在期待那一束希望的陽光,僅僅一分鍾的光明,卻如此美麗,是否「愛」也是可以輪回的呢?
——————————————————————————————————————————
藍
一個人所以會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關系,是因為有什麼東西在聯系著,當這種聯系不繼續存在的時候,就很難再說這個人仍然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關系,出門買食物,交房租水電費,甚至繼續工作都只不過是一種程式,這個人不過是完成這一切程序的機器,到了某一個時刻開始運作,到了某一個時刻停止。
在這樣的過程中,思維和行為都是根據習慣,因為身邊的一切不能再對這個人產生影響,所有的一切都是沒有關系的,有或者沒有,這里或者那裡,對象、內容或者時間。
再反反復復地看《藍》,每一個細節,一遍一遍地去琢磨,把自己當作她去經過,去感受,去思考,最後知道,誰都只是自己,無論有什麼樣的借口,無論有怎樣的依戀,到最後還只是自己。不管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其實也並沒有正確與否的標准,要的只是某一個人願意接受的答案。也就是自己給自己一個答案。
我一直以為任何人只要心甘情願或者無所謂,很多事情就好辦了,責任,如果要說責任,我們最底線的責任就是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有意識的作為——傷害到旁人,而並無必要因為旁人對你的行為的看法或者他一定要去做何感受而負罪。
最簡單的描述就是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小販不用以為自己在賣給「他」食物,而是在做自己的生意,只是有這樣一次交易存在,以此類推。當一個人以為自己跟別的人或事沒有關系的時候,誰如果把所謂的關心或者勸解強加,那不是善意,那是殘忍的傷害,通過不負責任的手段堆砌自己虛偽的高尚。
自由,是這部電影努力表達的主題,對於什麼是自由,導演通過很多種列舉的例子,去給出一種,僅僅是一種他自己理解自由的方式,讓每一個看這部電影的人自己去思考去回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個偉大的導演,因為他用自己內心真正的自由去傳達理解自由的真理。
當朱里在醫院醒來的時候,微弱呼吸中浮動的那一片羽毛,傳達的是生命的自由,生命原本不過如同一片羽毛那樣脆弱,開始或者結束都是輕易的一件事;
當朱里埋在被子里看葬禮播出,顫抖的唇角、滑落下來的那一滴淚水,傳達的是悲傷的自由,如何的努力都掩蓋不了逃避不過,輕易且恣意地侵蝕一個人的靈魂;
當朱里放棄自殺吐出嘴裡的葯片,注視她的護士,傳達的是對自由的尊重,一個神智清醒的人有權利為自己做出選擇,因為沒有人清楚究竟什麼是最需要的;
......
當朱里得到妓女關於職業選擇的回答,導演對於自由的理解和尊重上升到又一個新的高度,人之為人是因為她生而為人,而並非因為她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當朱里將丈夫的房子和姓氏給那個遺腹子的時候,這樣的自由到達了頂點,她要自己拯救自己;
當朱里聽到丈夫的情人真誠地講出那一句「對不起」的時候,她終於找到自己的自由;
——————————————————————————————————————————
白
在多米尼克的愛情觀念中,性方面是否得到滿足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法庭上違心的說出「我不愛他了」,就是因為她不能接受和卡洛沒有性生活。隨後,卡洛給她打電話時,她竟然讓他聽她和另一個男人做愛的聲音,並且她叫得非常大聲。然後,在卡洛的葬禮上,她痛哭失聲。在發現卡洛在性方面重振雄風後,她發自內心的歡喜,在和他做愛時叫的聲音比在那次電話里的還大。第二天早上睡醒時,她臉上掛著像小孩子一樣的滿意的笑容。在監獄的窗口她看到了卡洛,她沒有如一般人所料那樣或憤怒或懺悔或痛哭,而是滿懷期待的對卡洛比劃著手勢,表示迫切的想和他再干一次。所有這些都說明,她確實是深愛著卡洛的,同時她對愛的要求也是苛刻的。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對愛的要求並不那麼苛刻,相反還很簡單呢。她和卡洛是在一個美發大賽上相識的,當時卡洛獲了大獎。據卡洛回憶說,那時她凝視著他。在法國的卡洛全無自信,笨手笨腳,多米尼克很狠的拋棄了他。在華沙的賓館里,半躺在床上的卡洛表現得像將軍一樣有威勢有男子氣,這讓多米尼克忍不住屈服於他,在他的身下、在他下身的猛烈沖擊下徹底被他征服。我們能看出,她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找一個強有力的男子,可以讓她有依靠,可以讓她依賴,她愛的就是這樣的男人。
理解了多米尼克,我們再回頭看卡洛的經歷,就會明白為什麼影片的絕大部分篇幅都用在表現卡洛忽高忽低、令人悲喜交加的起起伏伏上,因為多米尼克是影片內涵所在,卡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多米尼克的要求。於是乎,卡洛潦倒,那就得不到她;興起,他才有可能得到她。他到底能不能滿足多米尼克的要求,由於這個懸念,影片牽動了觀眾的揪著的心。比如說,片中卡洛在法國說這帶有濃重波蘭口音的發育,舉止摳摳索索,笨拙可笑;他藏在行李箱里回國,表現出他的命運就像行李一樣身不由己、被人控制、受盡侮辱。梳子本來是他的美發工具,但在地鐵里他卻用它當樂器來吹奏;唉,理發這一行業什麼好處都沒有給他帶來,讓他淪為乞丐。這樣的他,怎能滿足她的要求?他發財後,舉手投足間派頭十足,像國王一樣左顧右盼;他買下了一座大廈中的房產,躊躇滿志的說:「華沙在我們腳下。」在賓館里的他,說著口音純正的法語。這時的卡洛,才是她想要的人。影片結束時他得到了她的愛情,但他卻淚流滿面。我覺得,這時他們兩個人想的一定不一樣,多米尼克是在想將來的性的快樂,而卡洛是在想以往的艱苦歷程。
片中有一個情節很有意思:卡洛在地鐵看到了一個酷似多米尼克的雕像,他忍不住偷了它,並把它帶回了波蘭。雕像後來摔壞了,卡洛細心的把它又修補好了,只是上面還是有裂痕。卡洛常常看著這雕像,有一次還情不自禁的閉上眼睛吻了它的嘴唇。這暗示著卡洛的愛情觀,他認為愛情即使有了裂痕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他不會因為這裂痕而減少對多米尼克的愛。多米尼克在卡洛心中的形象在法國被摧毀了,卡洛要在波蘭重塑。領會了這個情節之後,我覺得在愛情方面,卡洛真的很堅強,我非常欣賞他這一點。同時,片中卡洛和多米尼克在一起的時候不多,雕像成為非常重要的聯系他們兩個人的工具。
米克拉伊這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襯託了卡洛的形象。他很有錢,而且有深愛他的妻兒,可謂相當成功;但他卻想自殺,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勇氣下手,於是請卡洛代他動手。卡洛沖他開了槍,一聲震耳欲聾的槍響後,米克拉伊心旌搖馳,軟倒在卡洛懷里。然而這一槍是空包彈,米克拉伊沒有死。在從鬼門關走過一遭後,他再也不想死了。他獲得了新生。這暗示著回到波蘭後的卡洛也獲得了新生。
在法國,卡洛受盡侮辱,多米尼克處處掌握著主動權;回到波蘭後,卡洛佔了上風,多米尼克處處受制,不但無法把握卡洛,甚至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並且入了獄。看到這一幕幕我無比郁悶:難道在愛情中,總是要一方控制另一方嗎?愛情是否真的只是控制和反抗控制的游戲?我不敢再想下去,我也不敢再寫下去。
只有在兩個場景里,卡洛和多米尼克在愛情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一個是在他們的婚禮上,畫面籠罩著不易覺察的白色,多米尼克身著白色婚紗走出教堂,回過頭來和卡洛深深接吻,然後畫面被一片純白色充斥,再沒有其他。還有一個是他們在酒店做愛時,多米尼克接近高潮,叫聲越來越響,在她最高潮的一剎那,她的呻吟變成了呼喊,此時畫面同樣被一片純白色充斥了。
⑼ 急需一篇《紅白藍三部曲》的影評
不會是藝術系的學生做不來作業吧?不要照抄哈,否則你挨教授罵,我挨網友罵,都是不厚道的人哈~~
《藍·白·紅》三部曲
法國影片,導演:克日什托夫·基希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1.《藍》
《藍色》是波蘭籍世界級導演可爾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繼其探討當代人道德困惑的鴻篇巨制《十誡》後的又一力作——《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一部。《藍·白·紅》三部曲的創意來自於法國國旗的顏色,它們分別象徵著自由、平等和博愛。本片導演以其獨特的敘述手法,把視角探入了「自由」的深層涵義中。該片獲得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攝影特別獎等諸多殊榮。
《藍》是一部法國影片,獲十項國際大獎。在我們的心目中,法國影片都是非常浪漫的,有眾多出身平微灰姑娘的美夢成真,有頻繁的約會熱愛場面。但是,藍絕對沒有這些,藍自始至終都基調低沉,沉得令人發悶。但在這極度的沉悶之中,卻有一條有關生命的主線,非常模糊,時隱時現。
這部片子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如此細膩傳神的人物心理刻畫。我們看到在如此非常環境中一個人如此真實坦露的心理過程。
這部片子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成功之處在於:語言很少、氣氛低沉情況下的人物心理刻畫。通過很多無聲的動作和細微的表情,將心理活動展示出來。整片沒有一句訴說心理的語言,譬如「您不要太難過」等。
另外在製作上,本片有許多優秀的細節。我們看到,當一部片子主題、形象、風格都定位之後,優秀導演可在這個框架之下可做很多有意義的手法創新,這些能加強片子的表現力。
2.《白》
與宿命感傷,溫情彌漫的《藍色》相比,作為《藍.白.紅》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白色》顯得幽默詼諧得多了,但是主題內涵的相似性,同樣使該片承載著一種「黑色幽默」的意味。
波蘭理法師卡羅爾被法國妻子拋棄,他回國後發跡又騙回了妻子的芳心。影片情節表面上看似演澤著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歡,但其實質卻滿含著男主人公對人的尊嚴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也正符合了白色象徵平等的內涵。
男主人公被妻子拋棄,出於人的自尊,他奮發圖強。這種追求平等權利的願望本無可厚非,但是,影片創作者的目的並非如此單純,他們站在哲學的階梯上,用帶刺的針頭探入了人性的深處。
應該說,卡羅爾追求平等權利的初衷是令人奮進的,但是他一旦事業有成,卻用其作為手段,打著平等的幌子來進行預謀已久的報復,這是十分可怕的。他的復仇心理使他騙回前妻,在騙取了她的真心後又謀害她入獄。這種常人的復仇心理本來也是正常合情的,但是,復仇的心理演變成了瘋狂的毀滅,那無疑令人驚懼的,象徵著平等的白色已被現實的齷齪玷污,新的所謂的「平等」卻是在冷酷的情境中達成。這對並非無愛的男女之間的復雜沖突,鮮明地表現了創作者的主體意識。在「黑色」味頗濃的戲劇性情節中,我們可以隱隱地感受到導演對人性,對平等的獨到理解和深入探究。其實,從更廣的意義上來講,卡羅爾與多明妮戈這對異國男女之間的情感沖突,在「平等」的命題中也蘊涵了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巨大反差與碰撞。影片女主角多明妮戈由法國女星朱莉·德爾比扮演,她與以往塑造的人物十分貼近——外表傲慢, 內心卻狂熱似火。 此外,朱莉的面色足夠蒼白,這也正符合了影片《白色》 的不加濾色鏡的寫實風格。
3.《紅》
作為《藍.白.紅》三部曲的壓軸戲,「紅色」象徵著博愛。
影片《紅色》描繪了眾多人物間的復雜糾葛:熱戀中的學生瓦倫丁總被對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發現了他的戀人在與其他男子纏綿;命運中的偶然又將窺聽他人隱私的退休老法官捲入復雜矛盾中……
該三部曲的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嘗言「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愛,而我們是可以博愛的,因為我們總是在目光中顯露出慷慨。」他的這番話是可以引導我們去窺探《紅色》的底蘊的。
女學生瓦倫丁和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都是真愛的化身,他們忠誠,熱烈地深愛著自己的戀人,但是,各種矛盾和丑惡現實不斷打擊著他們,使他們或壓抑或痛苦。其間,又有那愛聽他人隱私的老法官也在為往昔的感情創傷而苦苦哀嘆。經歷了一連串事故變遷,瓦倫丁終於和奧古斯特逐漸建立了感情……
影片中的偷窺、竊聽、背叛、報復等人物行動十分接近於基氏的前作《十誡》,在道德內涵上,該片綜合了《十誡》乃至《藍色》與《白色》的全部含義,這些看似離奇的故事情節實際上已成了導演流露極富哲理意味的主體意識,表現當代人生存狀態的信號了,它們的底蘊也因此是很值得觀眾去挖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來,作為高科技產物的電話不僅不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工具,相反卻常常令人陷於猜忌和困頓之中。密如蛛網般的電線的兩端的人們,常常會藉助話筒來傷害對方,彼此遭受創痛。這也正是這一世界級導演的又一個深遂的見解了。
附《藍·白·紅三部曲》劇情介紹:
1.《藍色情挑/藍·白·紅三色之藍色/三色:藍》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愛著他並一直心甘情願地默默協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驅車外出,但禍從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間奪去了她丈夫與愛子的生命。殘酷的現實使倖免於難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與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運為何對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毀滅的同時,她又無可奈何地面臨一次新的選擇,但是命運之神又會給她怎樣的選擇呢?聽著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時時浮現在眼前,痛苦總是纏繞在她心頭,使她無法超脫。但是,她又必須擺脫痛苦,於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樂稿,以期抹去種種回憶,其中也包括著一份她一直心存著的疑問。
偶然的機會中,一份樂譜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奧利弗的手中。他出於好意將此樂譜在媒體中廣為傳播,並無意中將這樂譜創作的原由告訴了朱莉。朱莉得知了這份樂譜確與一名女子相關,自己多年的懷疑終於得到了證實。知曉逝去的丈夫生前對她有不忠行為,朱莉痛創的心頭更是雪上加霜。
那麼,今後的信念又在哪裡呢?奧利弗並未料到自己的好心會給朱莉帶來這樣的惡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幫助朱莉重新面對人生。但是對於朱莉來講,奧利弗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於是,兩個人的關系在猜測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展開了……
2.《三色之白/白色情迷/藍白紅三部曲之白色》
卡羅爾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蘭籍理發師,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陌生感使他變得萎靡不振,無意間時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輕任性的法國妻子多明妮戈。她對丈夫的冷漠感到憤怒,於是以婚姻有名無實為理由到法院請求離婚。離婚目的沒有達成的多明妮戈燒毀了卡羅爾的發廊使他淪落街頭。此時,只有一隻皮包和一張美發師證書的卡羅爾唯一的目標便是回到波蘭重整旗鼓,讓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
在熱心的波蘭人米科拉伊的幫助下,卡羅爾回到了華沙。他來到其兄尤雷科開辦的單位工作,同時又兼了一份保衛員的差事。為了多嫌錢,偶然的機會,卡羅爾義無反顧地將所有的財產都投入了房地產買賣中,他還拉了有些不情願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後,卡羅爾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間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當上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總裁。
發跡後的卡羅爾千方百計同多明妮戈取得聯系,雖然她拒絕同他會面,但卡羅爾並不放棄,發誓要征服多明妮戈。於是,卡羅爾精心策劃了一個騙局,在米科拉伊的幫助下,他對外謊稱自己已死,買了具死屍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遺產留給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從巴黎趕來華沙參加葬禮,並繼承了卡羅爾的遺產。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羅爾活生生地出現在了她的房內。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終於投入了卡羅爾的懷抱。在一夜狂歡過後,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覺醒來,發現卡羅爾失蹤了,隨即警察趕來,把多明妮戈作為謀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來……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著監獄的窗子,向注視著她的那位曾被她拋棄過的前夫平靜地揮了揮手。而此刻,遭到了報復的她又到底想要對他訴說些什麼呢?……
3.《紅色情深/藍·白·紅三色之紅色/三色:紅》
在瑞士日內瓦,年輕的女學生瓦倫丁在求學的同時又到一廣告公司兼職作了模特,其住處附近住著一位學法律的大學生叫奧古斯特,他正熱戀著一個叫卡琳的女孩。
瓦倫丁十分想念在英國出差的男友米歇爾,但米歇爾卻總在電話那頭傳來不信任的猜疑語氣,這使瓦倫丁很壓抑,與此同時,奧古斯特也在不遠處用電話傾吐著他對卡琳的愛情。
一天夜裡,拍完了一系列以紅綢為襯景的廣告的瓦倫丁開車回家時不小心撞傷了一隻狗。狗的主人——一個老頭對此十分惱火,瓦倫丁一氣之下把狗帶回了自己的家。一天,康復的小狗竟跑掉了,瓦倫丁來到狗的主人家,意外地發現了這一個自稱是老法官的老頭正在竊聽別人的電話……廣告攝影師主動追求著瓦倫丁,而瓦倫丁卻在深情思念著米歇爾,但是他的電話越來越少,甚至充滿了火葯味。那邊,奧古斯特給卡琳打的電話也始終沒人來接。瓦倫丁和老法官之間產生了一種很奇妙的感情,他們互相頂撞,譏諷,挑動。為了看到瓦倫丁的反應,老法官竟跑到法院去自首,而奧古斯特這時正巧在法庭上。
老法官告訴瓦倫丁,他年輕時曾深愛過一個女人,誰知道竟在大學門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個有錢男人的懷抱里……不甘寂寞的奧古斯特爬到了卡琳窗戶前,見到的居然是女友和另一個男人在做愛……
奧古斯特決定去英國看朋友以暫時忘卻這塊令他痛苦的土地;瓦倫丁也終於下決心乘船去倫敦找米歇爾了。一陣狂風暴雨過後,老法官在電視上看到了英法海峽傳來的噩耗:由法國開往英國的客輪因氣候問題不幸翻船,130多人中僅6人倖存,電視鏡頭前出現了倖存者的面容。解說員在其後又介紹到:……其中有兩位瑞士人,23歲的學生瓦倫丁,法律學院畢業生奧古斯特……此刻,紅面襯托著他們那可愛又可悲的臉龐,他們好像認識,卻又非常陌生……
其他請查看:http://www.5ilog.com/cgi-bin/sys/link/view.aspx/5769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