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藍影評
Ⅰ 求法國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觀後感 2000字左右 需要2篇...謝謝大蝦們...急要...
三部片子中這部最溫暖,一如紅色的暖調。
就像是「竊聽風暴」,窺伺著別人的私隱——那個異性戀婚姻中的同性戀者,那個做著罪惡生意的男人……那麼多的異態在偷聽器中暴露無遺。一個落寞的男人掌控了太多的秘密,承載在他心中不知開出一朵怎樣的陰郁。冷落了人情。而人又不過都是一群披了面具的生物,但是必須如此。總該要有秘密,總該要有自己獨處時的鬆懈。不能帶著面具面對自己,無法當一個聖人,無法「慎獨」,那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在他的孤寂中闖進來的年輕女子,宛若一株紅色的植物,霎時用她的純真,她的好奇,她的熱情,她的堅定,反射了滿屋的陽光。艷光四射。
這是註定了的一次改變。
他為她把自己告發了。就是這么簡單。
她從這個一開始感覺卑劣的男人身上找到了某種難以言傳的寄託心理。在遠走的旅程開始後,她知道有一個人會密切的關注她。有點忘年交,帶點特殊而不容點破的思想感情。
很喜歡看她與那個年輕而輕微有些失意的年輕男子「向左走,向右走」的交錯,很有意思的緣分的玩笑與撫弄。總讓人覺得他們必將走在一起,於是耐心地看這兩條線的絞纏。特別是她的那幅廣告畫,如此的觸目。他必定是驚艷了。
最後船上的那場浩大劫難中,被救出的她驚恐的表情一如海報上攝人的身材,命運的交合恰在這里疊映。尤其的匠心獨造。
三部曲的主角都安然無恙,是一種悲憫,也是一種希望的寄予。
Ⅱ 藍白紅三部曲到底想要表達是啥意思
藍白紅三部曲(英語Three Colours,法語Trois Couleurs)是波蘭導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導演的版三部電影權。藍、白和紅是法國國旗從左到右的三種顏色,而三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也是基於這三種顏色所代表的政治理念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三色系列是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許多影評家認為是電影界的巔峰。
Ⅲ 電影空間現實與夢想之間怎麼樣
認識電影空間,正值惶惶不可終日夏日遠離後的初秋,天高氣爽之時難免躊躇滿志。看到一句「你就像閃電般一樣留下點點滴滴筆記」。一陣陣的風吹過,讓我記住了這句如同粉烈陽光般的文字,也讓我得以與她在文字中相遇,人自往都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不是千年修得便是萬里相隔,只是在現今這個地球村之中的我們,要想相遇也是困難的,沒那麼輕松。 記著這段話後,我有意識的去看她,在那些精神的文章中找尋著,一個愛著電影的女人,帶著強烈剛勁的後勁渾圓鏗鏘的,在滿牆的電影海報中,窺倪著點點滴滴的顧盼寰伊,在感慨「電影人生」「如影相隨」時,相隨的何止是電影。但是,我也不得不看到她在電影、音樂、生活中的相得益彰。恰恰是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帶著平凡人充實一生的願望,紮根與光影婆娑之中,做著不同他人般的學究事情,看的人不知是幸,還是拙。 但是,到底是相遇了,我們在電影這個天地之中。現今的電影影評多是名人樂事,放在平凡老百姓上的可就不多見了,更何況沒有任何電影底子,也沒有什麼電影機構後備,純屬無根無地的一人,憑借著上千張的電影觀影時間,就彷彿是一個初來省城的人,行李裡面除了這些電影之外再無其它,惶惶然地望著風白藍的一片,卻也不戰戰兢兢的,只求學而不求結果。所以,自然也就相信一切水到渠成,就算是平頭老百姓,也有一天突降與市,讓只是名人調侃之事變得更加鄭重其事,也不失她熱愛電影的一片赤誠。 看了《電影空間——現實與夢想之間》,讀了她所有的電影評論,我被她嚴謹、理智、磅礴如同推理般的文字所傾仰,沒有誰可以做到不瘋狂中的真正瘋狂,就像是最高深的武功,總是朴實的讓人懷疑,所以才會讓不喜歡的或者說是不相信的人,與高深的武功插肩而過吧。我喜歡文字中的深沉,它應該是中立而客觀的,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個性展現,才是形成評論風格類別的,如果只是為了嘩眾取寵,這和正在轟轟烈烈上演著「關丑視覺效果」、「瘋狂聚斂」的世界,只能是同流合污不謀而合,不知道是誰利用了誰,也不知道最後是誰葬送了誰。所以,如果現實與夢想之間太過遙遠,那麼這段彼此之間的距離,只能依賴那些真實有夢想,而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人去填滿,沒有利益得失也沒有喧囂凡塵,有的只是那個後背,它所能背負的也僅有夢想而已。 電影空間的電影評論,帶著難有的清醒與感知,在這個有些無目混雜的電影評論中,她將自己的生活理念加入到了電影之中,混跡在「電影」與「現實」之間,游盪在「現實」與「夢想」之間,不停的錘問著,也不停的考驗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電影,才能展示出一個怎樣的現實。因為和她有著共同的工作經歷,所以我們在彼此之間的文字中,也有著難得的觸覺與敏覺,特別是看過她的那篇「透過拉拉的成功解析職場真諦」,我看到了一個真誠的人,面對真實自己以及不被他人所了解的世界背後,那股倔強的堅持。她便是一個活生生的「拉拉」,在「現實」中活著像一個戰士,在電影中活著像個「智者」。 用這篇影評中的一段原話:「隨著商業模式的變化,競爭的殘酷使每個身在職場的人都猶如驚弓之鳥。在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激烈角逐,有勝利也有失敗,但最終心情是沉重的,每一次捲入價格的惡性競爭,每個人都會殺的滿眼通紅,苟延殘喘,在拼殺中忘卻了基本的責任、抱負,剩下的只是機械地對峙了。」 於是,我們只能徜徉在電影之中去忘卻苦難,我們不能逃避生活與現實,我們也無法逃避自己,我們只能讓自己擁有一樣東西,那便是還有夢想的能力。 我想著她的樣子,我們不曾見面也不曾通過電話,就像她所說,我們可以在文字中相遇甚至相愛,自然我們熱愛的是真實文字下的人,文如其人,僅此已足夠。一個愛著電影的女人,不挑剔不虛榮,只是因為愛著,便是一種難有的幸福。也希望,看著這些文字的人們,也能在其中找到點什麼,哪怕是一個字也是好的。
Ⅳ 藍白紅三部曲之白的影片評價
這是《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二部,白色象徵平等。影片有一種苦澀的自嘲精神,用人物大起大落的命運,極具戲劇化的電影劇情,取得情感的宣洩。由此,白色所象徵的平等成了男女之間對控制地位的你爭我奪。影片的風格是對傳統言情劇的一種反動,本片也是三部曲中惟一的喜劇。
波蘭導演兼編劇克日什托夫·基耶斯羅斯基的紅藍白三部曲之一。導演試圖用《白色》表現法國國旗三種顏色中象徵「平等」的白色,他的精巧構思令人感嘆,片中也多次出現主人公身著白色服裝出現的場景,比如多米尼克頭身著白色婚紗的場景,卡洛爾身著白色西裝的場景等等。
《藍·白·紅》三部曲的創意來自於法國國旗的顏色,它們分別象徵著自由,平等和博愛,而《藍》相應地把視角探入到了自由的涵義中。
與宿命感傷,溫情彌漫的《藍》相比,作為《藍·白·紅》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白》顯得幽默詼諧得多了,但是主題內涵的相似性,同樣使該片承載著一種「黑色幽默的意味。
作為《藍.白.紅》三部曲的壓軸戲,「紅色」象徵著博愛。影片《紅》描繪了眾多人物間的復雜糾葛:熱戀中的學生瓦倫丁總被對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發現了他的戀人在與其他男子纏綿;命運中的偶然又將窺聽他人隱私的退休老法官捲入復雜矛盾中……
該三部曲的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嘗言「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愛,而我們是可以博愛的,因為我們總是在目光中顯露出慷慨。」他的這番話可以引導我們去窺探《紅色》的底蘊。
----魔時網影評
Ⅳ 藍白紅三部曲藍的影評
三色之藍(本影評純屬復制粘貼、樓主勿怪)
《藍》、《白》、《紅》是波蘭大師級導演、「道德焦慮派」代表人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遺作。三部影片的顏色排列取自法國國旗色,因此其原始主題分別定義為自由、平等和博愛。 三色三部曲在93至94年陸續公映期間,以高度風格化的色彩映像、精妙的情景貫穿、深邃的寓意內涵引發了全球性的文藝騷動。且分別在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中獲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殊榮。以自由為主題的《藍》講述了因一次意外突然失去音樂家丈夫和五歲女兒的茱莉在往後的生活中復雜的心路歷程。此片所表達的不是行動意義上的自由,也不是政治意義上的自由,而是情感自由與靈魂自由的相互角逐。情感自由即人與外界事物情感上的聯系,對家人的愛、對朋友的信任、對路人的憐憫、對敵人的仇恨等等都是一種情感自由。它對於人們來講即是一種享用也是一種負擔。比如,對家人的愛一方面會使你感受到幸福,另一方面,在家人身陷困境時,你會焦急擔心的無法入眠。這就是說,與外界的情感聯系,在你得到滿足的同時也無形的壓負著你。因此,我們可以說情感自由是一種昆德拉式的「重」。
而靈魂自由則是完全失去任何負擔的存在形式。也就是昆德拉式的「輕」。茱莉在失去家人後,顯然已被情感自由壓得喘不過氣來。在自殺未遂後,她認識到了造成自己徹骨傷痛的就是情感自由。於是,她賣掉了別墅,告別了園丁和女傭,毀掉了丈夫未完成的遺作,甚至還用一夜情的方式回絕了曾是丈夫助手且深愛著她的奧利佛。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茱莉禁錮了感情自由,唯一留下的,便是一盞藍水晶吊燈。而這盞燈正是靈魂自由的象徵。至此,朱麗完成了從「重」到「輕」的轉換。接下來的黃昏、咖啡和雪糕、悠揚的笛聲、斗毆、陽光下的靜坐……都透露著「輕」的意味。然而,即使一個人生活,也不可能杜絕所有外界的聯系。此後,導演安排了四個人與茱莉見面,第一個出場的是歸還項鏈的男孩,項鏈又把她與「重」聯系起來,但茱莉拒絕了,她寧願活在靈魂自由中。接著她遇到了同樓的舞女露絲,當露絲看到藍水晶吊燈時,便羨慕的問道「你是怎麼找到這盞燈的」朱麗回答說「我就是找到了」這也進一步說明了茱莉已實現了靈魂自由。第三個出場的是奧利佛,他在咖啡館找到了茱莉,依然沒將她拉回情感自由。最後,朱麗去看望老年痴呆的母親,她很羨慕母親什麼都記不清,真正脫離了情感的重負,「現在我只剩下一件事要做,就是什麼也不要,我不要擁有任何東西,也不要回憶,不要朋友和愛情,他們都是陷阱。」而母親獃獃答道「你不可能什麼也不要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還是忍不住解釋了茱莉的內心狀態,同時母親的話也預示著導演開始安排茱莉漸漸向情感自由作回歸。之後,茱莉因負罪感(用貓殺幼鼠)控制不住與露絲溝通,又因強烈的求證欲去找了丈夫的情人。這兩段描寫表明了人是不可能完全禁錮住情感的。就如同舞女露絲,一個僅憑自己喜歡就去跳脫衣舞的女孩,顯然是靈魂自由的人。可當她在自己工作的艷舞酒吧遇見父親時,還是慌了心神,不知所措以至於半夜向朱莉求助。這同樣也表明了靈魂自由與情感自由的相生相剋。影片的結尾,茱莉將原先的別墅送給了丈夫的情人,並接受了奧利佛的愛,與之共同創作完成了丈夫的遺作《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朱麗又完全置身於情感自由之中,她從「輕」再次回歸到了「重」。在影片最後約一分鍾的長鏡頭里,朱麗抑鬱的面頰默默滑落兩行清淚正反映了她對生命中「輕」與「重」的難以承受和對兩種自由的無從抉擇。《藍》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藻或是深邃的語言,整片的意境只靠朱麗葉比諾什的表情和交替的音樂貫穿始終。作為當今歐洲影壇屈指可數的實力派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將女主人公的痛苦和抑鬱表現的無懈可擊。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進行到28分鍾左右時,需要她握緊拳頭沿著牆面摩擦。為了表現朱麗痛苦的感覺,同時也為了自己找到朱麗的感覺。比諾什拒絕任何保護措施完成了這個鏡頭。至於本片的音樂,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音樂家未完成的遺作《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從朱麗心奏的單手旋律到樂譜的合唱部分,從管弦樂隊齊奏到強聲的開頭主旋律,從交響樂到長笛獨奏,它在片中的出現也是自身不斷成長和完善的過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它最後出現的那一段,朱麗和奧利佛共同續譜時,朱麗將原先奧利佛的譜曲不斷削減。「輕一點,不要敲擊樂部分……不如不要小號吧……鋼琴稍稍低沉……不用鋼琴的話……長笛,有這里開始吧。」這段情節的畫面隨著朱麗的話語漸漸轉為失焦狀態,其含義象徵著朱麗由「重」轉「輕」的心路歷程。而最後僅保留長笛這一概念自然讓人聯想起朱麗和奧利佛在咖啡館相遇時對笛聲產生的共鳴。朱麗在丈夫的遺作上舍棄了一切只留下與奧利佛相互會意的笛聲,這也進一步表明了朱麗對愛的重新接納。第二類音樂是一種猛然而至的厚重的管弦協奏段落,它在全片出現過三次,象徵著朱麗對死去家人的傷痛不時地閃現和爆發。第三類音樂可以說和第二類是相對應的,那就是悠揚的笛聲,它主要用來渲染朱麗靈魂自由的意境,強調「輕」的生存狀態。除了表情和音樂的意境延伸,《藍》中許多細節也不得不重申其精妙。在導演自述中,基耶斯洛夫斯基提到了兩處有趣的情景,一是當影片進行到29分鍾時,朱麗抱著個箱子,導演用了個特寫鏡頭拍出箱子上的字母「blanco」,西班牙語白色的意思。在接下來的鏡頭,她走在三岔口稍停時,有個男人穿著藍色的衣服從她左邊經,有個女人穿著紅色的衣服從她右邊經過。這微妙的暗號正好對應了藍、白、紅的排列。還有在咖啡館朱麗將糖塊浸入咖啡時,有一個特寫鏡頭是咖啡在迅速上竄將糖塊變色。導演在這里想要表現朱麗只專注於小東西,對身邊的任何人事都漠不關心。她想一直將自己封閉起來,忘掉對面的奧利佛,忘掉耳邊的使他們共鳴的笛聲。而女主角的這些念頭在導演看來只需五秒鍾。那麼這就要求從糖塊接觸到咖啡到其全部變色必須是五秒鍾。為此,劇組忙了大半天才找到可以五秒鍾變色的糖塊。除了導演刻意安排的細節外,還有很多隱喻性鏡像也十分值得一提,比如,朱麗每次游泳的情節,水上象徵著情感自由,是「重」,水下象徵著靈魂自由,是「輕」。因此,一次朱麗剛要上岸,便突然響起了「重」的音樂。於是她整個人縮到了水下,靜靜地如胎兒般漂浮,代表回歸到了原始狀態。這就是對朱麗在「輕」與「 重」之間交替的完美隱喻。這種隱喻鏡頭在全片中不勝枚舉,包括結尾處的一組意識流般的串聯鏡頭更將整個故事的意境做了高層次的回歸。
《藍》的色彩風格相當鮮明,以水晶燈為核心,窗戶、牆壁、糖紙、泳池等都以一種沉靜的藍色出現,主導著觀眾的視覺,讓人本能從代表自由的顏色中感受到陣陣抑鬱,並由此透射著本片的核心——不同自由之間的相互壓抑。
Ⅵ 藍白紅三部曲的影評啊
藍白紅三部曲DVD中,「艾妮茵斯托夫」做的影評字幕(簡體中文),花了兩天時間整理上傳的。
藍:
http://e-card.51.net/temp/blue-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blue-cd2.dc.txt
白:
http://e-card.51.net/temp/white-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white-cd2.dc.txt
紅:
http://e-card.51.net/temp/red-cd1.dc.txt
http://e-card.51.net/temp/red-cd2.dc.txt
************
至於這位「艾妮茵斯托夫」是何許人,在《藍》片評論開始是這樣介紹的:「我是克斯洛夫斯基的影片《雙面人生》《第二次機遇》作者,我很幸運從1980年到1996年克斯洛夫斯基逝世做他的翻譯」。
這套DVD我手上沒有,只有評論的字幕,沒有評論音軌,所以,這個評論音軌是法語還是英語不得而知。
我個人估計是克斯洛夫斯基的法語或英語翻譯(克斯洛夫斯基出生在波蘭)。由於是私人翻譯,名字沒有出現在影片的職員表裡面。
Ⅶ 藍白紅三部曲 哪個最好
第三部
藍、白和紅是法國國旗從左到右的三種顏色,而三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也是基於這三種顏色所代表的政治理念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三色系列是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許多影評家認為是電影界的巔峰。
《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三部,紅色象徵博愛。影片是對現代社會人類溝通的一種反思。在結尾處的海難場面,三部影片的主角均再度出場,並且又是以偶發事件串聯在一起,令人嗟嘆人生的無常。三部影片均不同於一般以敘事為中心的風格,而有一種散文的意境,頗受中國小資觀眾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