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綉觀後感
A. 介紹工藝品的作文怎麼寫
平凡的十字綉
在我的眼中,我們家的「藝術品」啊,當屬那些掛在牆壁上的「十字綉」了.
當然我也明白,十字綉只是普普通通的綉品,所以它不可能像蘇綉那樣五彩繽紛、絢麗多彩;也不可能像湘綉那樣線條灑脫,質感強烈;更不可能像粵綉那樣金碧輝煌,氣魄渾厚;相對於蜀綉的平齊光亮、絲路清晰,「十字綉」的粗糙簡直就是望塵莫及了.
然而,我依然喜歡著平凡的十字綉,因為它離我很近,觸手可及.你看,客廳的牆壁上是三幅紅艷艷的玫瑰,白色的邊框把玫瑰花襯托得更加艷麗;飯廳的那幅鬱金香是神秘的紫色,再配上黑色的邊框貴氣逼人;還有書房的「梅、蘭、竹、菊」彷彿也飄散著醉人的墨香.而我最喜歡的,卻是掛在休閑廳的「香水百合」.
你看,那金色的邊框,潔白的襯底,一張淡雅的桌布幽雅地下垂;桌上,那藍色的青花瓷碗,一下子把人的思緒帶到了遙遠的年代.在這古典的青花瓷碗里,幾枝清麗的百合花傲然綻放,嬌柔的花蕊由綠到黃再到粉,躍動的色彩透著絲絲靈氣;那一枝嫩綠的花莖上,幾朵藍色的小花羞答答地開放著.而那幾片葉子,顏色更是由淺綠到深綠再到墨綠,一步步渲染著;其間有一小枝,枝上是一串紅紅的花蕾被翠綠的葉子包裹,我不知道這一枝是什麼花,我想可能是用來映襯清秀美麗的百合吧.每當我駐足凝視,鼻尖也彷彿嗅到百合花那淡淡的幽香.清爽、淡雅、高貴……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詞語能恰當地形容它.
十字綉,是古典藝術和現代技藝的完美結合.我們家所有的十字綉都是我親愛的姨媽辛辛苦苦一針一線綉出來的.它雖稱不上真正的藝術品,但凝結了姨媽對我們的濃濃親情.
我愛十字綉,我也深深地感謝我的姨媽.
B. 誰有廣東省博物館的觀後感
周六去了廣州新開的博物館。整體感覺形式大於內容,建築修的很大很宏偉,但裡面的館很少,四層樓,總共只有人文、自然、端硯、海洋、寶石、瓷器、工藝、中葯幾個館,書畫館還沒有開放。剩下的空間都留作天井和樓道了——也不知道留那麼大天井幹嘛。中間空空的,四周一圈館。
先說形式的設計。場館擺放設計的不合理,四樓的館出口都在二樓,要想參觀四樓其它的館要重新上一次四樓。樓梯非常寬,下樓的時候邁一步半才行,我這種小腦不太發達的,整個人都快傾下去了。而且樓梯與樓道都鋪了木地板,首先不知做好了防火措施沒有,其次走起來聲音太大,不符合一個博物館安靜的氛圍。我去時剛好有一個學校的學生集體去參觀,天哪,五個年級,穿著不同顏色的校服,連說帶笑連跑帶跳,木地板咚咚響,真是驚天動地啊。除此之外,設計者沒有充分考慮到,在這樣大的一個館里參觀,人會很累的,休息的地方又不夠,單獨的館里是沒有的,館與館銜接的地方有幾張長椅,但還是太少了,於是出現了神似廣州火車站的景象:大堆人坐在寬闊的走廊里歇著,**下墊著報紙等物品,邊上一堆小孩子打鬧嬉戲,大人們吃盒飯或是喝飲料,景象頗為壯觀。其實這些應該在休息區里完成的。
再說內容。書畫館沒有開放,開放的館中,端硯館做的是比較好的,展示了一些古硯,且這東西比較有廣東特色。其餘的就很一般了。比如陶瓷館,要知道廣東的織金彩瓷雖然在本土比較有名,但與四大名窯相比差遠了,工藝粗糙,色彩也不夠雅緻。展品更是不夠精細,而且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居然還擺了一大堆景德鎮的瓷器放在裡面。不比不知道,一比之下,廣彩真的是糙啊,景德鎮瓷器果然名不虛傳啊。難道這個是要的效果?不明白。
剩下的寶石館沒內容、沒意思。海洋館稍好一些,不過個人認為是因為海洋本身的內容就比較吸引人。廣東人文館則太粗線條了,只簡單說了廣東發展的一些大枝節,其實還有很多細節和特色的文章可以做。中葯館一看就是外行做的,放了一堆標本在裡面,看完後完全不知道這標本哪部分是入葯的,要看下面的說明,而往往一棵葯里又是有好幾個部位可入葯,於是更加混亂,不如直接展示成型的中葯。而且中葯館沒有突出廣葯的特色,展示的都是一些常規葯,極少典型的廣葯。還有粵綉只擺了幾塊,粵劇居然幾乎沒提到。不明白為什麼。
最差的是細節服務。導航圖沒有,指示牌很小很不明顯,應該往哪走、走么走全靠人工問詢,全逛完了還有點暈暈乎乎的:到底逛完了沒有啊?就這么點啊?沒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