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生物學電影觀後感

生物學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3-09 22:26:56

① 生物學紀錄片觀後感400字

這部影片的美幾乎無法用語言形容.
這是海洋的協奏曲,這是生命的交響樂,這是自然之中的歌唱,這是天地之外的細語,這是宇宙間最動聽的聲音.生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在《微觀世界》、《喜馬拉雅》和《遷徙的鳥》之後,又一次把深情的目光化作唯美的鏡頭,投向了廣袤無垠的大海,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海洋生態的瑰麗畫卷.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為《放牛班的春天》、《天堂電影院》中那深沉的師生之誼和傷感的懷舊之情而感動過,雅克.貝漢演而優則導,但他獨辟蹊徑與眾不同,一腳踏進了自然之中,以紀錄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著生命最原始的美和人類文明給這些美造成的缺憾.世人都看到了這位法國藝術家獨特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他的紀錄片詩情畫意壯麗唯美,有一種滌盪心靈的震撼力.在雅克.貝漢的眾多生態記錄片中,真正親自操刀的是《遷徙的鳥》和這部《海洋》,這也是最能體現他影像風格的兩部紀錄片.如果說《遷徙的鳥》把我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天空,那麼《海洋》則讓我們以遨遊的身姿融入無邊的大海.如果說《遷徙的鳥》散發著輕靈奇巧的氣息,那麼《海洋》則洋溢著雄渾壯美的風骨.如果說《遷徙的鳥》是以鳥的眼光看天地萬物,散發著對自然的好奇和探究之情,那麼《海洋》則以人的視覺感受滄海桑田變化興衰,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地球家園的憂思,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呼之欲出.
佔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的形象從來都是壯美和神秘的,在它的面前,一切自然的形態和人類文明的痕跡都顯得渺小無比.《海洋》的鏡頭首先從大處著眼,表現海之廣大和深沉,長鏡頭畫面和大量的遠景全景構圖把我們在現實中倍感模糊的大海之遠和大海之深變得無比清晰.晴空萬里之下的碧波浩渺,陰雲密布之下的濁浪滔天,天海之際,世界之邊,《海洋》把鏡頭的廣度和深度都發揮到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極限,再輔以雄渾激越的配樂,分明就是對海洋的一首豪放和婉約兼顧的贊美詩.如果有幸在大銀幕上觀看到本片,定會體會到那種穿透心靈的壯美,那種美讓人瞬間陶醉.
對於人類而言,大海是遼闊無垠和剛猛無比的,但是如果放置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它同樣也是渺小和脆弱的.《海洋》先從一個孩子的視覺去感受大海之大,然後又從一隻海鬣蜥的獨特視覺去看人類文明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並把地球和海洋引向了更加浩瀚無垠的宇宙,在一瞬間大海變得微不足道.在人類已探知的宇宙范圍之內,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就是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而海洋則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然而在廣闊的宇宙中,地球不過是空氣中的一粒微塵,鮮活而渺小,海洋就是這個生命體的血脈.這一大一小的對比,揭示了生命的偉大渺小並存的富於思辨性的二元對立,同時也昭示了越是渺小越值得珍惜的哲理思維.大海之小又是具體而微的.海洋中那些色彩斑斕的生命在鏡頭下蹁躚起舞,互相競爭,述說著生命之強和生命之美.《海洋》通過詩化的鏡頭和優美的配樂,為我們展示了大海中各種美麗的生命形態,大到鯨魚,小到微生物,從海濱天空到洋底深處,從南極到北極,各種生命形態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合作演示著自然的奇跡,競爭彰顯著進化的艱難.奇妙之處,令人意趣盎然,艱難之處讓人心生感動.從大到小,從小復大,《海洋》已把生命和自然述說的唯美而動人.
在《海洋》的「大」和「小」的奇景之外,是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這樣的情懷在《遷徙的鳥》中就有所表現.嚴重的污染,氣候變暖,以及商業利益的驅動,勢必導致北冰洋航線的開辟,而人類足跡所到之處就是海洋生物的災難,大海中最後的一片凈土或許從此不再.人類以無與倫比的力量對鯨魚、鯊魚和海豚肆意獵殺,投下的圍網困死了無數生命,鮮血染紅的海水,讓人不由得想到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但是相比《海豚灣》,《海洋》的鏡頭語言是柔和而美麗的,它的重點不在於揭露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肆虐,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展示海洋之美和自然之美,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應該值得人類去珍惜和愛護——這無疑就是雅克.貝漢創造《海洋》、《遷徙的鳥》、《微觀世界》以及他參與的所有生態記錄片的初衷.
雅克.貝漢以唯美的鏡頭為記錄片樹立了新的標桿,他的紀錄片旁白極少,用事實說話,真正做到了客觀真實,而在震撼的視聽之外是他對自然的愛,這才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人們把《微觀世界》、《遷徙的鳥》和《喜馬拉雅》稱為雅克.貝漢的「天地人三部曲」,而我更願意看到雅克.貝漢能再創作一部關於非洲草原的生命形態的記錄片,不妨和這部《海洋》一起組成雅克.貝漢親自操刀的「天空、陸地、海洋」三部曲,那更能描繪出一幅人類之外的生命圖畫,讓已經強大到嚴重威脅其他生命的人類靠邊站才算是真正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和諧世界.

② 求關於生物學論文的讀後感

讀後感寫作方法指導

內容:把你看過的書本、電影、電視、課文,看後,你對所看內容的感受、想法寫下來;把所受的啟發、所受的教育寫下來。

一、題目:

1、把你所看書本、課文的名字當成題目。通常是,讀《······》有感。如:讀《她是我的朋友》有感。

2、直接把你對所看書的內容的感受當成題目。如:偉大的友誼(讀《她是我的朋友》後的感受)

二、開始:(第一段)

簡單介紹你所看的書或課文是什麼名字,看後的總體感受。

如:我看了《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課文後,感慨萬千。

三、過程(第二段,可以是多段)

內容:邊寫文章內容,邊寫這一段內容的感受。邊敘述內容邊抒發感情。

1、首先對文章內容做個概括敘述。

2、接著可以寫對文章的總體內容的感受;或哪句話的內容的感受;或寫對文章寫法的感受;或幾句話、一句話的感受。

注意:1、文章不以內容為主,而以作者的感受為主。

2、文章不要求我們面面俱到,你只需要取最能打動你的一點,加以展開,甚至可以抓住作品的一句話、一個細節,寫出自己的想法。

3、感受就是看後你的想法。

四、結果:(最後一段)

讀完書或課文後,你對自己今後的學業、生活的感觸、信心;對現在社會的一些呼籲、思考。

如: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前幾天,我閱讀了語文課本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

看著這篇文章的題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題深深地吸引住了。什麼「精彩極了」,又什麼「糟糕透了」?帶著這些疑問,我仔細地閱讀起來。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巴迪在七八歲的時候寫出了第一首詩。母親看了以後,興奮得眼睛發亮,稱贊這首詩「精彩極了」;而專搞文學創作的父親卻評論這首詩「糟糕透了」。多年來,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巴迪的耳際。它們像兩堵牆,把巴迪夾在中間,使巴迪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驕傲,不自卑,最後終於成為一名作家。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一個十分幸運的孩子,因為,他既有一個慈祥的母親,又有一個嚴厲的父親。有了母親的鼓勵,他不自卑,不驕傲,增強了繼續寫作的信心;有了父親的嚴厲,使他不被表揚沖昏頭腦,於是,不斷的寫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這說明,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既需要鼓勵、表揚,又需要受到批評、指教,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設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稱贊他的詩「精彩極了」,或是一起評論他的詩「糟糕透了」,那巴迪後來怎能寫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為作家呢?所以,巴迪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確實是非常明智的。

在當今的社會里,只有像巴迪父母那樣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是優秀的、出色的。我們又何嘗不希望所有的家長都像巴迪父母那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又如: 讀《棄嬰》有感

我讀了《棄嬰》這篇文章後,我無比憤慨,有無限擔憂。

棄嬰,大多數丟棄的都是女嬰。為什麼會這樣?細細想來,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禍!在這些人的心裡,只有男的才能傳宗接代,才會防老;女的是賠錢貨,總歸是別人家的。現在,我要告訴這些人:你們的這種想法,錯了!!!女孩也能掙錢,也能養老!

先不說替父從軍花木蘭,太平天國女狀元傅善祥,憂國憂民而被害的秋謹;也不說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英國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從小又聾又盲卻成為全球知名女作家的海倫;就在我們今天,女名人也層出不窮。為共產主義獻身的江姐、劉胡蘭,深受學生歡迎的著名作家冰心,女物理學家吳建雄,身患高位截癱卻自學成才的張海迪真是說也說不完。誰說女子不如男!

當今社會,當今社會主義社會,提倡人人平等的今天,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提倡女權主義的今天,棄嬰的人啊!你有沒有想過被你丟棄的孩子的未來!有沒有?人都說虎毒不食子,如果你的孩子被你丟棄之後,或者沒等到人來抱養,就被什麼吃了呢?又或者,抱養的人因為這是抱來的孩子而虐待她呢?即使養父母對孩子好的,孩子知道自己不是現在的父母親生的,她又會怎麼想?孩子的心又會受到怎樣的傷害?

請別因為孩子的性別而丟棄她們,讓這個社會男女平等起來吧!

③ 從生物學的角度談談對電影《2012》的觀後感

。。。。咱文科的。。
不過我覺得從生命的興起和死亡,探討生命的價值和作用。
生命存在的巨大潛力等等

④ 生物紀錄片觀後感你觀看的紀錄片的名稱是什麼請在下方寫出你印象深刻的片段中涉及到的生物學知識。

我看的生物紀錄片
都是在動物世界看得
屬於動物世界的系列節目
比如跟著貝爾去冒險
還有一對夫妻
他們去冒險
以便觀察生物的過程
我看了之後
對生物界有了更多了解
也更加喜歡了

⑤ 記錄片《生命的力量》觀後感800字

紀錄片《生命的力量》從進化史的角度,向我們呈現了地球上的各種生靈,展現了生命的無盡力量。
第一集《生命的挑戰》,向我們展示從花費數周照顧它如何成為狐猴的天堂。一切生命都將直面挑戰,或許是填飽肚子,或許是戰勝天敵。生命的唯一意義也許就在一上下求索,知難而進。從花費數周照顧小小蝌蚪的小小箭毒蛙,到歷經八年培育後代的大猩猩,每個生命個體都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那就是將物種基因傳遞下去,保證後代的繁衍生息。這就是生命在自然界最終的目標。
第二集《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向我們展示塞拉多草原上具有顯著本領、獨特外形和不尋常習慣的動物,食肉動物吃螞蟻,狼吃水果,燕子在白蟻穴上造窩,猴子像人類一樣行走。
第三集《澳大利亞》,向我們展示它如何最終出現200種有袋動物。
第四集《紐西蘭》,向我們展示這個擁有動盪地質歷史的童話般群島上各類珍稀動物。
第五集《東非大裂谷》,向我們展示這個水上世界裡生活的超過1000種進化速度超過地球上任何脊椎動物的魚類。
第六集《日本》講述古代動物和新遷動物是如何進化,從而戰勝這里最嚴峻的地理環境和氣候,並在這個美麗島弧上生存下去的。
進化是個系統工程。生物進化與大自然的力量,共同造就出一些奇異的動物,造就出這些動物奇特的生活方式與怪異行為。紀錄片將帶我們領略地球上6處最奇異的自然地域:馬達加斯加熱帶雨林、巴西塞拉多大草原、澳大利亞沙漠地帶、紐西蘭原始森林、東非大裂谷淡水湖泊、日本群島,講述這6處奇特地域里奇特生物的進化歷程。
動物與植物相生相伴。在地球食物鏈恢復的過程中,小型動物由於食量較小而具備生存優勢,因此一些地球災難的倖存者得以繁衍生息,其中一些生物還形成了奇異的夥伴關系,如片中擁有長相奇特花朵的彗星蘭。但有一種昆蟲例外,那就是一種夜間飛行的天蛾,這種天蛾尤其喜愛彗星蘭的花蜜,它們擁有的極長口器,正好與彗星蘭花距的長度一樣,天蛾們能幫助彗星蘭傳授花粉。
動物也有波折的遷移史。該片還采訪了大量的動物學家和生物學家等專業人士,讓他們用研究數據告訴你動物的進化過程。該片採用動畫手段,為我們詳細解釋,地球大陸板塊的漂移與分裂,使某一大陸的氣候不斷變遷,這些因素對生物的進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如,猴麵包樹為何不屬馬達加斯加所獨有,而是會在澳大利亞也有蹤跡,這是與馬達加斯加島的大陸產生過程密切相關的。澳大利亞的獨有動物袋鼠,祖先是幾億年前的中國袋獸,這一進化過程,源於1億2500萬年前,現在的中國東北部與北美洲從同一塊大陸分裂。
該片畫面精美,場面壯觀,向我們展示出大自然驚人和美妙的神奇力量,是一部極具觀賞性的自然地理類紀錄片佳作。

⑥ 生物學影片讀後感

對E. O. Wilson的《社會生物學》我是仰慕已久到美國後不久就買了一本25周年版700多頁比一般書寬出一大塊。慚愧的是買了之後到現在還沒看過社會生物學的觀點我多數是從Dawkins的書里看的。也難怪不知道為什麼Wilson的書的翻譯怎麼就這么差和Dawkins書的翻譯不能比啊。這次當搬運工的時候還是硬著頭皮把這本簡編社會生物學和人的本性看完了。讀完之後有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發現E. O. Wilson並沒有強調自然選擇就是作用在基因上的也不否認個體水平的選擇。其實我覺得這本就沒什麼可爭的自然選擇直接選擇的是性狀或性狀組合任何錶現這個性狀組合的單位都受到選擇壓力無論是個體、群體、還是綱一級的分類單位。如果這個這個性狀是可遺傳的那麼必定有決定這個性狀的基因組合同時受到選擇壓力。當然這是我的觀點學術界好像對此是有爭論的也許我並沒有抓住爭論的本質。 其次是社會生物學最為成功之處是對於利他行為的完美解釋。利他行為的本質還是為了基因的「自私」目的。這個說法好像不可思議道理上又那麼無懈可擊還有堅實的實驗證據真是妙不可言。這個部分也是最令我信服的當然Dawkins功不可沒《自私的基因》里對這個觀點又更加精彩的描述。其它部分也許是因為太多關於人類學和社會學的內容也許是因為太少具體例證總得來說並不讓我很信服。 第三Wilson提出了關於「同性戀基因」的社會生物學解釋。我曾經寫過一個帖子說我認為同性戀的環境作用大於遺傳作用原因是同性戀基因的無法或者很少可以傳遞給後代無法解釋這樣「自殺」性的基因是怎麼在群體里保留下來的。Wilson對有沒有同性戀基因似乎也沒有多少信心但至少社會生物學可以提供一個解釋即同性戀者雖然無法把自己的基因直接傳遞給後代但是由於沒有養育後代的責任於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社會行為而使自身的社會地位提高直接或間接使得親屬及後代處於選擇的有利位置。證據是有調查表明同性戀者更多進入白領階層。但是我還是不能信服我覺得沒有有力證據表明同性戀者的親屬因此得到好處相反倒是有可能受到歧視。同時Wilson也提到有人提出同性戀基因的存在是因為同性戀基因在雜合情況下有選擇優勢。這倒不是什麼新鮮觀點了無非就是平衡選擇學說的一個翻版。我倒是覺得這個更有可能比如說雜合子對同性和異性都有很強親和力那麼他/她就具有一定選擇上的優勢。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做過具體的研究實驗設計好像不復雜比如這樣比較同性戀者的兄弟姐妹數目是否顯著多於對照組成員的兄弟姐妹數目。這就是一個cohort實驗。我估計是有人做過這樣的調查的但是差異不顯著。J 第四Wilson給出了一個宗教的社會生物學解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為什麼人類精神分裂似的一方面無時不刻依賴著科學一方面又抓住宗教不肯放Wilson的解釋是宗教通過倡導利他行為和儀式等等可以維系社會成員的緊密聯系而團結的群體相對於鬆散群體具有選擇優勢。不過我覺得宗教沒有Wilson說得這么簡單至少宗教的終極關懷應該有利於個體應對困難的環境於是直接造成個體的選擇優勢。另外Wilson認為科學戰勝宗教不是通過消滅宗教而是通過用科學來解釋宗教。我比較贊同這個觀點

⑦ 紀錄片《生命》觀後感

《生命》是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紀錄片。它記錄了自然界繽紛物種的多樣性,以及生命為適應環境而進化出的各種神奇的生存本領。講述了大自然中130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我看到:僧帽猴用石頭砸開果子;河馬從水中躍到空中;變色龍子彈般的舌頭捕食獵物;蜥蜴媽媽為保護未出世的孩子展開的戰斗;獵豹齊心協力捕獵體重是他10倍的鴕鳥;海豹在南極冰中逃脫虎鯨捕殺;蜥蜴的水上輕功……
看它,我得到美的享受,沉浸在知識的海洋。我還從中體會到人類對自然的嚮往、追求。拍攝小組不顧一切困難去尋找和發現那些未知的奧秘、守株待兔般漫長的等待、互相通力合作——只為等待最有價值的幾分鍾,甚至一瞬間……
拍攝動物的過程充滿刺激和挑戰,野生動物攝影師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去探索,和自然零距離接觸。紀錄片的鏡頭的切換相當有藝術感——有快有慢、聚焦、透視、有遠有近、俯視、仰視、適當的特寫……有壯觀的大海、有無人的荒島、有神秘的熱帶雨林;也有2.5厘米的劍毒蛙、幾毫米的昆蟲、小型動物。畫面壯觀震撼,給人視覺上強烈的沖擊,鏡頭彷彿已經和自然融為一體了。

但有的時候,由於氣候、環境、地理位置等原因,單憑攝影師也捕捉不到某些奇特景象。這時候,拍攝組不得不尋求外援,這是各個領域知識的融合——科學和藝術相互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最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藝術品般完美的紀錄片。
記得在記錄片的幕後花絮時有講到:「從來沒有人捕捉到虎鯨在南極洲半島外獵食的畫面,但拍攝組做到了」。是的,他們勇於挑戰第一次,而且不但非常成功,還有意外的驚喜——
一隻海豹獨自下海覓食, 不料遭到虎鯨群包圍,海豹陷入困境了!此時,海豹正在一塊浮冰旁,機智的它緊緊地貼著浮冰,不敢離開浮冰半步,依靠著浮冰躲閃虎鯨群的攻擊。許久,海豹好像累了。看見這景象,其中一位攝影師說:「它好像被吃掉了」,周圍的人也認為好像是。但另一位攝影師仍然在觀察,最後它看見了海豹!他驚奇地說:「它居然還活著!」

機智的海豹躲過了一劫,這情節真是充滿故事性。是啊!對野生動物攝影師來說,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這部紀錄片里的音樂也不錯,富有故事性……
生命的奇妙,帶給我無限的思考,我不禁自問:生命是什麼?
——是茁壯的生機、生存的挑戰、機智的策略、無聲的壯美、無限的活力、戲劇性極強的舞台劇;廣闊的天空、荒蕪的沙漠、神秘的熱帶雨林、浩瀚的海洋、寒冷的冰川;是情、是愛、是美、是仇、是恨、是世間萬物……但最終,歸於自然。

我又發覺,藝術源於自然,自然是最美的藝術,沙漠、海洋、沼澤、雪山、冰川、平原、河流……一切的一切,都在演繹著不同的傳奇。科學家在探索自然的規律,各種現象,音樂家、畫家們也一樣在研究自然的規律、探索自然的奧秘。不管是什麼樣的藝術形式,都能在自然中找到其根源和本質的所在。藝術家的富有想像力的創造都是取之於大自然這個挖掘不盡的靈感源泉。只要藝術家們傾心於對自然的關注,熱心於對自然規律的認知,就必然能從自然規律之中,從自然規律的不同層面、不同側面體悟出無窮盡的形式法則和造型規律……
生命,自然,壯闊,無限!

⑧ 從生物學的角度談談對電影《2012》的觀後感,請大家給我提供個思路就好……

.咱文科的.
不過我覺得從生命的興起和死亡,探討生命的價值和作用.
生命存在的巨大潛力等等

⑨ 觀看生物學有關影片,寫觀後感

我不能寫,並給你一個想法.XXXX視頻我看了看,然後寫的東西,簡潔,寫了幾對焦鏡頭.建議加入一些自己的角度來看,從中得到感悟:例如,寫一個XXX的生物學特性,你還記得一個特定的事件,被罰款事件,建議在寫作的鏡頭在寫入事件再加上一些正面的見解,通過與全文.最後,寫了自己的看法.幾乎在500字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