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第三封信觀後感

第三封信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3-09 23:59:58

Ⅰ 國外科幻微電影 第三封信講了什麼故事

微電影《第三封信》
在遙遠的未來,地球已經成為機器的主導,人的心臟由電池驅動,要靠電池能維持生命,電池成了最奢侈的物品,電池使用許可證號變得一號難求。窮困潦倒的傑弗里的電池許可證到期,他將面臨死亡。然而一天收到的一封寄錯的信件里卻恰好有一串有效的電池許可號。傑弗里給「失主」打電話過去要將信件寄回,而他自己的生命又該如何維系?他自製的電池能否派上用場?而他和那個莫名其妙寄到他住址的信件的主人又是什麼關系?
——————————————
0 0智商抓雞,這表示疑問的語氣。。

Ⅱ 三封信心得體會怎麼寫

三封信分別放入三個信封,一個信封只放一封信,一共有3×2×1=6(種),三封信對應裝對的情形只有一種,至少有一封信被裝錯的所有可能情形有6-1=5(種).故答案為:5.

Ⅲ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每封信一篇,要六篇,每篇300字,有三篇以上能用的採納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

兒子成長了,本來就和母親漸行漸遠,他有他的思考,有他對這個世界的抱負,有他的朋友圈——那是任何父母都無法跨越進去的圈子。於是,和家人之間的感情也就漸漸平淡。

龍應台慌了,她不曉得該如何掌握住她與兒子之間的聯系。於是,她邀兒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與她合寫一個專欄,一方面她可以透過書信來了解兒子的想法、內心到底在做什麼打算,以及為人母親最渴求知道的——過的好還是不好?這36封信就是如此產生出來的。

龍應台出生於台灣上世紀50年代,來自一個漁村。她的兒子80後,台灣和德國混血,生活在德國。龍應台的18歲,1969、1970年,住在人車雜踏、雞鴨爭道,只有一條窄馬路的海邊漁村(當時台灣也屬「第三世界」)。白衣黑裙,准備考大學,對阿波羅登月、中國文革一知半解,外邊的世界不存在。安德烈的18歲,踢足球,和朋友酒吧聊天、討論《華氏911》和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正義問題,准備考駕照、去旅遊和學中文。音樂和美術對龍應台來說是知識,不屬於內在涵養,自覺有美的貧乏和對生活藝術的笨拙。而安德烈一代人,在舒適、有教養的家庭長大(龍應台和安父親都是博士),網路使其擁有廣泛的知識,藝術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

Ⅳ 寫給大學生第四封信讀後感

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七封信讀後感《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七封信》讀後感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七封信》,感觸很大:積極主動、充滿熱情、靈活自信,誠信天下,堅守誠信,正直的原則。做一個融會貫通,創新實踐,跨領域融合,三商兼高,溝通合作,熱愛工作,積極樂觀者。
融會貫通者:聽過的會忘記,看過的會記得,做過的才能真正掌握。創新實踐者:重要的不是創新。而是有用的創新。跨領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領域的合成。三商兼高者:你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貢獻了什麼。溝通合作者:只會思考而不會表達的人與不會思考的人沒什麼兩樣。熱愛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熱愛的工作。你就會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積極樂觀者:半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還是出杯。
作為一名學生,沒有任何一個理由能讓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 總結上個學期,確實還有很多的不如意,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學習。沒有任何一個理由能讓自己在某一小方面鬆懈。在學習上,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我應是個積極主動的人;在生活上,我必須樂觀熱情......做一個堅守誠信、正直的人,培養自己的表達和溝通能力,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堅信: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堅信: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辛辛苦苦奮鬥了十年,很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走進了大學,猛然間發現,一切才剛剛開始,腳下的路還有很遠很遠。今天的社會競爭不言而喻,就這樣停止,一切都會從你的身邊消失,僅僅只能做個對社會無用,對家庭無用,對自己都無用的無用之人。心裡明白,也對自己說過一萬遍:加油!要奮不顧身地向前走!
一路向前也應有人的指點,李開復博士的話總能告訴我些東西,可能平時會一時忘記,我卻提醒自己經常去看看,經常去想想,希望能讓道路更加平坦。
李開復博士說:要從誠信談起!要從優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樂!我讀到了勿以惡小而為之;諾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從記事開始,我就被告知,細節決定成敗,平時的一舉一動最能看清一個人,時時都不能鬆懈,積極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卻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卻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戰自我、開發自身潛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懼,只是勇敢向前!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只說只想卻不做,一切都沒用,沒有一點意義,行動永遠比語言有效果。我也將時時刻刻告訴自己,不做語言上的巨人,更不做行動上的矮子。
當我們這些正在接受中國最高層次教育的當代大學生彷徨的時候,當我們在思考自己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的時候,當我們在思考畢業之後我們將何去何從的時候,我們收到了李開復給我們的信。李開復是全球IT業最頂尖的專家之一,他的學識、修為都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需要向他學習,但我們又不能一味的模仿,我們更需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確定自己奮斗的目標。

Ⅳ 讀者父親給我的三封信的讀後感600字

「父親給我的三封信」早已不存在了,可是在我的記憶中它們是永遠存在的。

1943年夏,我由昆明去重慶南開中學讀書,1945年1月我又回到昆明,這中間大約有一年半的時間我沒有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就是在這一年半中,父親給我寫了三封信,只有三封。

在談這三封信之前,要交代一下我為什麼要到重慶南開中學念書。1941 年夏,我進入西南聯大附中,1943 年我讀初二,我和幾個同學對當時童子軍教官的專製作風很不滿意,加之我們偷偷讀了斯諾的《西行漫記》,對陝北頗為嚮往。於是我們五個人:我、余繩蓀、游寶謨、曾憲洛、胡旭東,決定去延安看看。

我們沒有路費,就分別偷了家裡的金子,賣了作為路費。我們由昆明先到貴陽,准備由貴陽去重慶,再去西安,由西安去延安。到貴陽後,我們住在一家小旅館里,吃過晚飯,剛准備睡覺,忽然來了幾個大漢,說要我們到貴陽警備司令部去一趟。到那兒後,他就把我們幾個人關在警備司令部偵緝隊內的小房間里。這就是說,我們被捕了。特別讓我們擔心的是,我們還帶了一本《西行漫記》,因而可能會有很大的麻煩。不記得是誰忽然發現,屋子的地板有縫,於是把書撕了,一張一張由地板縫塞了下去。我們又共同編了一套謊話,說我們要去重慶念書,並且各自還找到一兩位在重慶的親友作為護身符。

第二天,警備司令部的參謀長找我們一個一個談話,警告我們不要聽信什麼謠言,對帶領我們的余繩蓀還加以恐嚇說:「不要以為不會把你槍斃。」我們幾個一口咬定,都說要到重慶念書。 沒有問出我們什麼來,他們就把我們關在偵緝隊旁邊那間小房子里。關了大約一周,西南聯大附中派教務長來接我們回昆明。警備司令部還派了人隨同押送。

回到昆明,父親並沒有責罵我,反而把我們幾個出走的孩子的家長給西南聯大附中校長黃鈺生的信給我看,信中對西南聯大附中的教育進行了批評。這樣我們都不願再回附中讀書了。

正好我有一個堂姐在重慶南開中學教書,於是我就 決定去南開中學了。那時,由昆明去重慶的機票非常難買, 給我這樣一個15歲的孩子買機票更是難上加難,我父親帶著我跑了好幾趟航空公司也無結果。這時我真有點心疼我父親。父親由於撰寫《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自1931年至 1937 年幾乎每晚到一兩點才睡覺,這對他的身體有很大影響,他不僅患有高血壓,心臟也很不好。後來實在無法,父親只得去找毛子水教授幫忙, 因為據說毛先生曾是軍統頭子戴笠的老師。這樣我才得到了一張去重慶的機票。

我在重慶南開中學讀了一年半,於 1945 年1月又回到昆明。這期間父親一共只給我寫了三封信,而母親給我的信更多一些。 以前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家,不知道生活的艱難,特別是在抗戰時期,生活更加艱難。在南開中學,所有的學生都住校,吃集體伙食,菜很少,我們吃完第一碗飯,菜就沒有了。有些同學家在重慶,往往帶點私菜,或者帶點加鹽的豬油來拌飯吃,而我則沒有這種可能。因此,我就寫了封信給父親抱怨生活太苦。

父親給我回了一封信,他說,抗戰期間大家生活都苦,不應該對此有什麼抱怨。他還說,他在清華讀書時,由於祖母不給他車費,每星期六回家要走幾十里路,也並沒有抱怨。他還把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抄給我,並且說:前方戰士流血犧牲,這樣你才能在後方讀書。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應該多想想比你更困難的人, 要像杜甫那樣,在艱難的生活中,想到的仍然是「大庇天下寒士」。父親的信雖是這樣寫的,但他同時又多寄了一點錢 給我堂姐,讓她買點豬油給我拌飯。

後來我知道,我們家當時正處於困難時期,父親的薪水本來就不夠用,加上我妹妹患了腎炎,治病要花不少錢, 而我母親由北平帶到昆明的衣物和首飾漸漸都賣光了。父親的信和他的所作所為,對我一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每當我想起他的這封信和他讓堂姐給我買豬油,我都不能平靜,感謝父親對我的愛和關懷。我比起父親來在學術上沒有他那麼大的成就,但我不敢苟且偷安,總是希望能對得起他,做一點有益於社會的事。

我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期間,我的大妹湯一平患腎炎不治而離開了人世,她那時只有14歲。起初,我父母都沒告訴我,我是後來從我堂姐那裡知道這個消息的。大妹是我父親最喜歡的孩子,她和我只相差一歲半,感情也最好,在我寫的《生死》里記述了大妹的死。當我知道了大妹病死後,寫了一封信給我父母,述說我的哀慟,並問「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父親給我回了一封只有二三百字的信,信中引了孔子的話:「未知生,焉知死。」並且說:「對於生死、富貴等,不是人應去追求的,學問和道德才是人應該追求的。」他要我好好讀書,注意身體。

從父親這封簡訊看,他確如錢穆先生所說,是一位「純儒」。近讀《吳宓日記》, 其中也記有父親在一次演講中說「儒家思想為中國文化之精神所在」。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那時,父親正好50歲,是否「知天命」了,我不敢說,但他要求我做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這無疑是儒家對做人的要求。而我在50歲時(1977年)才像孔子15 歲那樣始「有志於學」吧?大概到我60歲時也才如孔子40 歲時那樣進入「不惑」之年。

父親立身行事所依據的儒家思想多多少少在我身上有所體現。 重慶南開中學無疑是當時大後方最好的中學之一,我能進入是得益於我的堂姐在那裡教書, 當然也和我父親於1927年至1928年在南開大學教過書有關。

我在聯大附中只讀到初二,沒有讀初三,而到南開中學直接進入高一,功課的壓力自然很大。開始我還可以勉強跟上,可越來越感到困難,因而學下去的信心動搖了。

於是我寫信給父親說我不想學了,想回昆明。父親寫了一封長信給我,他說:「讀書、求學就像爬山一樣,開始比較容易,越往上越困難,這就看你是否能堅持,只有有志氣的人才能爬上去。爬得越高 , 看得越遠 , 眼界越開闊。」他還舉出一些古今學人堅持為學的例子來鼓勵我。父親的這番話,不僅使我堅持在南開中學學下去,而且對我一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我雖無大成就,但總力求日進而有所貢獻。這大概是和父親對我的鼓勵和教導分不開的吧!

Ⅵ 第三封信怎麼樣

對於末世未來,反烏托邦的設定本來一向都不感冒。但是這個微電影劇情實在是值得稱贊。幾行台詞交代了故事;演員的表演完美的詮釋了內心的矛盾。最後鍵入的神秘的六位數果然還是能夠留下較強的懸念的。個人傾向於1-2-3-4-5-6這樣一個良心發現的結局。這與我樂觀於未來與人性的態度是一致的。

Ⅶ 親愛的安德烈第二十三封信讀後感

讀完了前三封信,我看到了兩國兩代人的差異。龍應台的一切就是讀書,世界是不存在的;而安德烈呢?流行音樂、時尚、電影…
誰擁有的更多?小漁村的貧乏帶給了龍應台一些方面的殘缺,但也給予了她一種悲憫同情的能力。二十世紀的社會給予安德烈知識和享受,卻讓人體會不到這一代「定錨」的價值究竟是什麼。這樣的差距引發了我無盡的思考。而關於國家的問題,我對德國的歷史了解的不是很多,我不能理解他們對「愛國」的逃避,我認為愛國是一種意識,不管你是否表達出來,它都將沉積在心裡,難道不是嗎?而那素樸的民族主義,如果因歷史的操弄而被灌輸得過多,則會失去了那內心的深遠與寧靜。
(第四~~六封信)
在今天的內容中總是看到這兩個詞:「年輕」、「清狂」。年輕就是清狂嗎?也許不是。現在無憂無慮的一代。又有多大的事能去反叛呢?我們也不是如此放盪不羈吧!我們只是愛玩,愛自由,愛放鬆自己。但一個「玩」字,不同時代與背景的青年對於它的詮釋也大不相同。一九六八年的歐洲青年向權威挑戰,向上一代人丟石頭,龍應台的那一代人那時還在是愛黨愛國教育,玩群體游戲唱「團結就是力量」。但是龍應台說的也對呢,「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年少的我們經歷的只是「平原」,但今後布滿「荊棘」的道路,還是需要自己去開創。所以放下也許存在的「懶惰」,你的「勤奮」會帶來不再迷茫的未來。

Ⅷ 小刺蝟的三封信讀後感

——小魚喜歡大海。因為每一朵浪花中,都講述了一個動情的傳說。

——小鳥喜歡天空。因為每一片白雲里,都流傳著一個美妙的故事。

——我,喜歡好書。因為每一本好書里,都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對於每一本好書,我都將它們視為珍寶,看作摯友。在每個寂靜的夜,與書促膝長談。

好書,伴我成長。

沉醉格林,情暖童心

很小很小的我,在寧靜的夜裡躺在外婆的懷抱里,聽外婆講那些古老的民間寓言。稍稍長大了一些吧,識得三兩字了,我漸漸開始自己閱讀童話。格林童話是我的最
愛。我想走進開滿鮮花的大森林,與白雪公主一起做游戲;我想去富麗堂皇的海底王宮,去尋找化做泡沫的小美人魚;我想去找尋丑小鴨,問問它變成白天鵝後的故
事。童話為我展現出一個五彩斑斕的奇妙世界,教給了我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丑、惡。書,教給了我人生的第一課。

漫步詩海,回味古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開始捕捉詩的影子。愛上李白的風流倜儻,戀上蘇軾的瀟灑豪邁,感動於夢得的壯志難酬,痛心在清照的凄凄慘慘。體味東坡才氣飄逸,胸
襟豁達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淚撒於岳飛滿江紅中的一腔忠憤,碧血丹心。用稚嫩的眼光去閱讀秦觀的「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千古流
傳的愛情誓言。詩詞讓我穿越時空,回到起點,去體味古人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書,讓我觸摸到了華夏文化古老的底蘊。

暢游文壇,感受大家

現在,散文小說成了我的摯友。伴著海明威的腳步去陪伴著老人釣魚,在風浪中去搏擊強敵,陪著高爾基去回憶他痛苦中又交織著甜蜜的《童年》,《在人間》,
《我的大學》。跟著冰心去追回那故去的往事,那盞在暗夜中的小橘燈。看著曹雪芹筆下的黛玉葬花,賈家的興衰,讓歷史的腳步停留在那個瞬間。一個跟斗雲,隨
著吳承恩,上天庭,大鬧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盡情遊玩。望著梁山一百零八將的英勇豪邁。劉備、曹操、孫權的三國鼎立……書,讓我有了自己的理想,讓我在理
想中不斷進步。

一本本好書伴我度過了十二個春夏秋冬,一本本好書伴我迎接燦爛的明天。好書伴我成長。

現在,散文小說成了我的摯友。伴著海明威的腳步去陪伴著老人釣魚,在風浪中去搏擊強敵,陪著高爾基去回憶他痛苦中又交織著甜蜜的《童年》,《在人間》,
《我的大學》。跟著冰心去追回那故去的往事,那盞在暗夜中的小橘燈。看著曹雪芹筆下的黛玉葬花,賈家的興衰,讓歷史的腳步停留在那個瞬間。一個跟斗雲,隨
著吳承恩,上天庭,大鬧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盡情遊玩。望著梁山一百零八將的英勇豪邁。劉備、曹操、孫權的三國鼎立……書,讓我有了自己的理想,讓我在理
想中不斷進步。

一本本好書伴我度過了十二個春夏秋冬,一本本好書伴我迎接燦爛的明天。好書伴我成長。

Ⅸ 親愛的安德烈第三封信讀後感200字

我們這一代人有與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鳴,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樣掙扎著尋找什麼是我真正愛做的事情;我也曾戲謔地要求別人不要浪費糧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想我們那麼幸運,他們死於飢餓,死於營養不良;我也曾質問過自己,該不該給街邊的乞丐一些錢,為什麼我也會陷於這種給與不給的猶豫中……我們90後在拋開一些輕狂頹廢的外殼後,你們是不是也應該發現我們的閃光點?在面對現實給予我們的重重壓力時,我們希望聽到的還是那句像文中的MM。那樣一句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是不是父母的疏於表達,還是表達了我們卻未能察覺呢?
其實父母表達過,我們只是不能接受他們表達的方式,是否你經常聽到「撐不住了,想家了,就回來,爸媽給你做好吃的」,他們不會問你「工資多少」,只會喋喋不休地問「辛不辛苦,有沒有好好吃飯」。他們就像MM。一樣關心僅僅是我們,而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成就。永遠不要埋怨你們為父母失去了自己,因為父母早在有了你們後,便失去了他們自己。我這樣想過,是不是我的父母也像MM。一樣曾經或者一直那麼渴望想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是他們也疑惑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感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是不是我曾經無視他們做出的改變。試著問自己這些問題時,我不知不覺地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看,去體會,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我能做的到底還是微不足道的,原來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要我們為他們做的事多得多。
這些屬於兩代人之間的疑惑,我想在MM。這位母親與安德烈的對話中可以找到答案。希望每一位我們這代人,都能在為人父母之前去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微妙的角色轉換,把「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父母希望孩子的體諒」轉化為「互相理解」。

Ⅹ 上帝的三封信告訴了我們什麼

一位老先生因為心肌梗塞而死,他向上帝大發牢騷說:「上帝啊!你叫我回來,我一點也不埋怨你。但是為什麼在召我回來之前,不先通知我一聲?叫我做好心理准備,對子女也有個交代,你讓我完全措手不及。」

上帝溫柔地回答說:「我曾寫了三封信給你,提醒你預備好回老家呀!」

老人驚訝地說:「沒有啊!我怎麼沒收到呢?」

上帝說:「第一封信是我讓你腰酸背痛;第二封信則是讓你的頭發開始斑白;第三封信是使你的牙齒逐漸脫落。這些都是提醒你快回老家的信號啊!」

生老病死,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如果要我們在生命的彌留之際不心存遺憾,那就該從現在開始:做你最想做的,玩你最想玩的,不要被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左右著。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