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觀後感
『壹』 手機的危害觀後感1000字
隨著社會的發展,手機進入了千家萬戶。從最開始的?「大哥大」到現在的「iphone10s」,只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然而,手機在給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引起了思考:如何才能讓它真正物有所值?因為,現在出現了一種不限年齡,不限種族,不限性別的新種族——低頭族,不僅街上有,連教室里也屢見不鮮。因手機引發的安全事故數不勝數。我家裡就有一例化險為夷的例子。
我家裡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爺爺。有一次,他買的老人機壞了,如何也修不好。這時,舅舅從福州帶來了一種「新手機」名曰:智能手機。他一獲得智能手機就愛不釋手,還向我們請教了使用方法。我們看他年逾古稀還如此好學,就收下了他這個「徒弟」。沒想到他一學就開竅,注冊了微信、qq、新浪微博、網路等賬號,還千方百計的邀請朋友來加入,聊天,分享信息,還教了一些買了智能機不會用的朋友,非但如此,他還學會了拍360°全景的辦法——這可是連我們也不會的,實在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自從有了智能手機,爺爺就好像把手機當做他的「第二生命」。每次奶奶吃飯前都要叫他幾十遍他才來吃飯。一天,爺爺的手機突然自動關機了。爺爺很不解:為什麼手機會自動關機?這時他看見一條白色的線,爺爺靈機一動,把線往手機上插,他又把另一頭往插坐上的插,這時手機又亮起來。他邊充著電,邊玩著手機,玩著玩著,手機竟然發燙了!媽媽正好從旁邊經過,爺爺急忙叫她,媽媽立刻趕了過去,把手機的充電線從插頭上拔下來,把電池扒掉,放在桌子上,這才化險為夷。媽媽語重心長的對爺爺說:「充電時不能玩手機,幸虧及時處理,不然就會釀成爆炸的慘劇,以後可不能充電玩手機。」
我聽媽媽說過,他有一位同事,一次在充電的時候,電話突然響了,他沒把手機插頭拔掉就接電話,接完電話便習慣性玩手機,過了許久,突然手機發燙,他趕緊扔在了地上,結果手機燃燒了起來,他眼睜睜地看手機燒完。那位同事心有餘悸地說,幸好當時沒扔在床上,不然,棉製品是易燃物,導火很快,很可能引燃整座房子。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我們不能邊充電邊玩手機否則會有很大的危險滴!我們應合理利用手機強大的功能,做點有意義的事,不可單單用來聊天。還可以用來查資料,拍照等。我們一定要合理利用手機,才能使手機發揮出它真正的價值,才能讓它真正的物有所值!珍惜生命從我做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珍惜生命吧!!!
『貳』 湘江北去觀後感500字高一
湘江北去觀後感
湘江北去觀後感(一):
《湘江北去》觀後感
在學校組織的看電影活動中,《湘江北去》讓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本片講的是毛澤東等人處在最低谷的時期,身為讀書人卻不得不被下放到社會的最低層,令我感受最深的莫過於毛先生與那幾個孩子之間的互動,他本是對中國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卻被那幾個孩子深深感動,不是沒有掙扎過的,他胸口中懷揣的所謂「禁書」,終是抵但是內心對孩子的憂慮,對國家的職責。演員並不流利的湖南話,讓我不覺有些郁悶,甚至覺得有種毀掉片子的感覺。但是聽久了,卻又一種奇異的熟悉感,或許我們會對這個性的腔調進行調笑,但我們心中絕不會減少對偉人的崇敬之情,他們即使處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絕不會輕言放下,他們不斷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崗位上奮斗著,我看到那些活在語文課本中的大文豪們,放下了筆桿子,拿起了鋤頭,端起了鐵鉗,他們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鮮亮麗的長衫,而是破舊不堪的短褂;他們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談天論地,卻屈尊於火爐煉鋼的煤灰中。但他們依然在戰斗,依然不滅身體里沸騰的熱血。
是的,他們依然在戰斗。他們擁有最堅強的意志,懷揣最偉大的夢想,帶著最科學的理論,他們怎樣會,怎樣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湯湯,站在這樣雄壯的景色面前,誰能無所動容,那些立在岸頭,揮毫天下的詩人們,用鮮血和精神書寫了這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長詩「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般豪情,這般自負,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條紅色湘江路。[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為孩子們講解的中國國情仍歷歷在耳,那些憂國憂民的箴言,那一雙雙渴求的雙眼,「先生,我們何以救國家」是啊,我們何以保家衛國,我們的先輩們研究了一代又一代,竟被一小兒稚語塞的啞口無言。這樣看來那些鮮血,那些犧牲到顯得毫不足惜了!但又能怎樣樣呢?強大的封建勢力,壓的激進分子寸步難行,他們苦苦掙扎,卻沒有出路。慶幸的是中國還有救,孩子們還是那麼勇敢,說實話,當我看到那位渾身素縞的孩子將地圖藏進自己身上時,我有一瞬間的驚愕,不是沒想過的,當東西被搜出來之後,那個孩子又會被怎樣懲罰呢?他還那麼小,家中的親人又去世,那個小小的身板,怎樣能夠承受的下這么多的苦難,只正因他處在那樣一個時期?他堅信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眼裡有些期望和不滅的掙扎,那是新中國未來的燈火,為了更好的將來他們不放下一切的期望。他們發奮奮斗下去,不論自己的力量有多麼微小!
反觀我們,生活在他們無法想像的年代,擁有他們無法想像的一切。明亮的教室沒有改變什麼,先進的設備也沒有改變什麼,甚至,我們更差了!這是為了紀念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電影,但我卻不想過分強調那時那些鮮明的人物們,他們無疑是任何時代的主角。那些與我們相同的學生們才跟讓我感到心驚,我們是如此的不一樣又是如此的相同。我渴望追隨他們的足跡,一暢我們心中的湘江。搞笑說說
湘江北去觀後感(二):
湘江北去觀後感
舊城拆了,帶走了往日的苦痛,無盡的懷念與歡欣隨著新樓一齊膨脹,往昔的艱辛成就了今日的安寧。是誰將苦痛帶離?是誰將幸福賜予天地?當一顆心飄過一張紙欣然卸下自己的壯志「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看見的應當珍視,也應當認真想想該怎樣賦予這一顆顆脆弱的心更多自信而不是悲吟。人生豪邁
在青春的變幻中,流經了多少事?飄過了多少人?(lz13)當歲月和美麗已成風塵中的嘆息,他們感傷的眼裡,也許依舊有舊時的淚痕。然而,那堅定的信念的目光依然清晰。在走失的年華,迷離的光影里,信念亦如往復的星辰依舊閃亮於天際。
北大的莘莘學子,中華的有志青年就是那一脈涌動著的熱血,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就是那涌動著的心臟。南湖的航船引領中華走向光明。有多少人為革命而獻身,我們卻以真的記不起,彼此清晰的容顏,只在記憶里,連同那些年少的心事。都因這一次次的劇變湮沒在青春的過往裡,在歲月的裹扶只,天各一方,兩兩相忘,也許共升天堂。然而,我知道這一顆顆年輕的心,沒有後悔而是自豪,正因偉大的新中國是他們的驕傲。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光輝華夏?我知道,那是他們心中的中華,是英雄心中的中華。
多少次的摸索,多少次的爭執。陶斯詠說過,道不一樣,不與為謀;道不一樣,卻依然能夠是朋友。是的,道不一樣,目標同,都是為了祖國不再受蹂躪,都是為了祖國從此傲然屹立!
湘江北去,激情難逝,開天闢地,誰為英雄?偉大領袖毛澤東,是他領導人們濕潤了中國乾涸的視線,冷硬的心痂。是你讓我堅信,有夢想,才有太陽!你從湘江來,流向五湖四海,點點星星之火營救中國。
烈士的鮮血融化千年寒冰,烈士的鮮血催開天山雪蓮,帶九州共享勝利,共迎晨曦。
是信念讓他們有了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有了一種圓潤而不逆耳的音響,一種不再理會哄鬧的微笑有了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這便是成長,是成熟。
時光流逝但精神永存;時光流逝,但激情永存;時光流逝,但黨的光輝永存。讓我們銘記那一顆顆心,銘記那一次次失敗與勝利,讓我們用心聆聽過往,體悟真情,觸摸生命的激情,高喊:「共產黨萬歲!中國萬歲!」
『叄』 禁毒知識觀後感
[禁毒知識觀後感]珍惜生命,遠離毒品!這標語一出來,我就想起昨天禁毒日播放的講座,講座中我得知了:毒品可以使人得艾滋病,可以讓人傾家盪產,甚至走上絕路,禁毒知識觀後感。毒品不但對身心有傷害,而且對社會也有傷害。吸毒者在自我毀滅時,也在破壞家庭,使家庭經濟破產,親屬離散,家破人亡。無論用什麼方式吸毒,對人的肌體都會造成傷害,例如:用針管注射,用吸管吸……毒品有許多種,如:鴉片、海洛因、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杜冷丁、可待因、那可汀、托啡等有一百多種。毒品分為天然、半合成、合成毒品三大類。常見的毒品有:冰毒、搖頭丸、K粉、三唑侖等,有些毒品是一片一片的,上面印有圖案,顏色各異,使人看了就垂涎三尺。一般,吸毒者的壽命不超過四十歲。俗話說: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人們不能再猖獗的吸食毒品了,不然會使家人失去親人。海洛因是毒品中的大王,危害令人觸目驚心!不知大家知道前不久,廣東省的某地區的郭先生將家中的20餘在萬元存款拿去買毒品,毒癮發作時剖腹自殺未成在醫院里縫合了18針還有更恐怖的呢!南寧市一名婦女在懷孕時吸了毒品,胎兒受到傷害,只要嬰兒在吃奶時總要那位婦女先吸毒然後嬰兒才進食,不然的話,就會哭鬧著撞死,或用小手拿牙刷往鼻孔里插。朋友們,全球有20多萬人因吸毒而死亡的,他們當初只是因好奇嘗了幾口,就沾上了毒品,身體一天一天地瘦弱下去,直到死亡。吸毒的人有些得了艾滋病,有些得了肺部病,有些將家中的錢拿去換毒品,使家從此毀滅,有些沒錢走上盜竊、搶劫等不光明的跑。青春少年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而未來就在自己手中,請別被毒品這張大網網住手腳,束縛心靈,別把自己埋葬在毒品中,結束自己的花樣年華,觀後感《禁毒知識觀後感》。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毒品一點,未聞難受聲出來,轟得妻離子散。毒品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最陰險的殺手,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在戒毒所里常傳來有毒必肅,告誡自己不能再吸毒。毒品有害,必須備戒,把握自己就是把握未來。-------------------------認毒品,知毒品,不碰毒品,不吸毒……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哦!原來是我在教爸爸媽媽一首兒歌呢!大家肯定會想:這首兒歌哪來的?原來是看了《禁毒影片》,我自己編的一首兒歌。這個小破孩版的禁毒影片,介紹了小破孩和她的朋友認識毒品、講解毒品的危害、遠離毒品的故事。一開始我只是覺得這些孩子很好玩,但是看完影片之後,我懂得了毒品對人的毒害如此之大,它能使人有著雙重依賴。唯有八個字應該緊記: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因此我們該做的很多,而且必須從小做起。然而認清毒品的真面目並徹底與其化清界限,這不僅僅需要無數的禁毒知識,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識地培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我們還要謹慎地擇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覺和自製力,否則就會受騙上當。毒品著實侵害著人類,但人類如果有一定的剋制心理,那麼你將會等於穿上了一層金鍾罩,毒品卻遠在你十萬八千里的地方,你永遠不會接觸到它,那麼這就得靠你自己了。毒品是禍及人類,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今天,珍愛生命,遠離毒品,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會擁有長久的幸福,一生的快樂!
『肆』 名著 張國靜的 忠言逆耳 1500字讀後感
魯迅先生是個筆鋒尖銳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在其大量的文學作品當中,讀者時常感受其「痛心疾首」的言論,呼喚麻木不仁的愚昧國民能早日清醒.最直接諷刺當時落後封建的社會現狀的莫過於魯迅的雜文.《且介亭雜文》《華蓋集》《熱風》《墳》《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准風月談》等雜文集均能體現魯迅「哀國人不幸,怒國人不爭」的思想.而《魯迅雜文選》則把其中多部雜文集中的名篇收錄其中,以一百餘篇的別具一格的文章反映魯迅民初時期的思想革命論調.
魯迅的雜文自我中學就被收錄到語文教材中,此番重溫《魯迅雜文選》,依然感受到隱藏在魯迅筆鋒下的一腔熱血.在書中,我還發現魯迅不僅僅是文學家和思想家,他還很會演講,曾到上海、香港等地給知識分子分享個人見解.
魯迅的雜文都貫穿著「哀」和「怒」兩種基本精神,而筆調大多以諷刺為主.事實上,魯迅為人幽默,洞察力強,謙虛待人.如書中《論「他媽的!」》《論睜了眼看》兩文,觀點敏感,語言辛辣,但更顯示出作者的機智幽默,並且直穿「敵人」的「死穴」.《論「他媽的!」》一文中魯迅把國人常說的臟話提升為「國罵」,然後引用俄國的類似情況來加以對比,指出發明這一句話的人物「確實算一個天才,然而是個卑劣的天才」.人們不能蔑棄掃盪我的余澤和舊蔭,而硬要去做別人的祖宗,無論如何,總是卑劣的事.魯迅指出:「中國人至今還有無數『等』,還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遠有無聲的或有聲的『國罵』.」這恰恰道出了文章的寫作目的.
《論睜了眼看》一文,作者點出中國人醜陋的一面——懦弱,這也是其小說中經常反映的國人的一種劣根性.文中寫道:「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文章的題眼為「睜了眼看」,實際上諷刺的是我們缺乏勇氣不敢正視前方.剛開始我以為作者又把政治拉上了,但看完全文才發現文章所批判的是中國文藝,尤其是封建性質的.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沒有沖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中國是不會有真的新文藝的.
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大力提倡白話文而批判文言文,他認為中國文學在當時唯一的出路就是語言的變革.關於文藝如何發展,作者曾到香港、上海進行深刻而精彩的演講.《無聲的中國》是魯迅於1927年2月16日在香港青年會講.讀罷其演說詞,大受啟發.裡面說到當時提倡文學革命,其實就是文學革新,本該平和進行卻有不少人反動.假如現在我們還說著古代的話,說著大家不明白的話,已經弄得像一盤散沙,痛癢不相關了.於是,魯迅主張青年們「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推開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如此鮮明的觀點在演講中確實能扣人心弦,但以辯證的角度來看,我跟作者不同的是,古文不必全盤否定,它的存在也代表了過去的歷史價值.所以,抱著古文而死掉,舍掉古文而生存這一說法我不敢苟同,但不得不佩服魯先生堅定的立場.而尤其引起我共鳴的是,他提出我們要說些較真的話,發出較真的聲音,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
剛才說到魯迅關注中國文藝的道路,而在他於上海暨南大學發表的演講《文藝與政治的歧途》當中,更是獨到而尖銳地探討政治如何「破壞」文藝的問題.政治想維系社會現狀使文藝統一,文藝催促社會進化使他漸漸分離;文藝雖使社會分裂,但是社會這樣才能進步起來.這既符合不能固步自封的道理,又吻合了馬克思哲學的原理.作者強調文藝和人一樣,不能安於現狀,否則就是「挨打」.這種怒氣,浸透在演說詞里,絲絲入扣,「怒國人不爭」,這就是魯迅一貫的觀點.
『伍』 讀後感500字6篇
1.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2.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像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怎樣豐富的知識底蘊啊!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3.
壓抑的太久,讓我們來為有人實現夢想中的自由而歡呼雀躍。
我們是孩子。想像是我們親密的夥伴,夢境是我們達成心願的一條捷徑。
誰有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年誰就擁有了世界,並可以讓我們留戀往返!
湯姆!湯姆·索亞!
是的,馬克·吐溫先生筆下的小機靈。全世界少年兒童的夥伴。
馬克·吐溫是世界文明的小說家,他擅長將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和諧地統一,因此他的作品被世人認為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而《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主人翁湯姆是個有理想有抱負也有煩惱的男孩,在馬克·吐溫的筆下湯姆以其栩栩如生的頑童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它描寫的是以湯姆為首的一群孩童天真浪漫的美國生活。為了擺脫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條和呆板的生活環境,他們作了種種冒險來改變自身的環境。
湯姆的父母早年就去世了,寄養在姨媽家裡,在姨媽眼裡,他是個搗蛋將軍,而自己卻又情不自禁地喜歡這個孩子。湯姆本人則是一個天真活潑又調皮的典型美國少年,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影子:聰明、勇敢、正直、樂觀。在那個年代,湯姆有一點叛逆,有一個夢想就是去當綠林好漢。在他們的頭腦里,強盜就是劫富濟貧的英雄好漢。「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盜」,「血手魔王」,「海上霸王」,這都是孩子們嚮往的頭銜。在此次冒險中,他們完成了自己的心願,而湯姆成了這三個離家出走的孩子的領袖。逃到荒島後,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為他們舉行喪禮時,他們卻回來參加自己的喪禮了。
小湯姆的故事是一個個令人廢寢忘食的故事。
在主日學校里,他是頑皮,惹老師頭疼的問題兒童。周末被罰刷牆,湯姆竟施出詭計,不但讓那些男孩不知不覺地自願成為他的「俘虜」,還自動奉上謝禮。去墓地探險,他目睹了一起兇殺案,在無辜者即將遇難時,湯姆勇敢地站了出來,指證兇手卓依。成了一個不起的英雄。去郊遊,他救了自己和小夥伴佩琪還找到了真正的屬於自己的寶藏。
湯姆·索亞的作為,已經遠遠地超出了一個孩童所能經歷的一切,在湯姆的身上我們能看見許多人童年的幻想。而實現這一夢境的就是鬼精靈湯姆和賜於他「生命」的小說家馬克·吐溫。
湯姆·索亞不僅僅是為兒童所作的一個多面性人物,更是為使所有人回憶童年,夢想童年所刻畫出來的一個小精靈。湯姆在充滿陽光的世界裡,告訴我們只要有歡樂,有夢想,美夢便可成真。終有一天,我們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創造出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夢幻天地。
希望你,希望我,希望我們大家在湯姆的故事裡找到與自己夢境相同的畫面,讓自己的想像暢游「世界」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跡!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系,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劃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斗。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像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跡,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海倫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的在於為社會人類貢獻一點力量。」
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綉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綉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綉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綉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台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台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復閱讀,反復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陸』 詹天佑讀後感1000字
[詹天佑讀後感1000字]詹天佑讀後感1000字感謝上天造就了人類,但人又有很多種:有偉人、好人、壞人……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敬佩的人,詹天佑讀後感1000字。我敬佩的人就是像詹天佑這樣的人。而且我也會努力做一個像詹天佑一樣的人。
今天上語文課時,我們學習了《詹天佑》這篇課文。從我讀完這篇課文開始,一種敬意從我的心裡由然而起。我敬佩他是因為他不怕困難;我敬佩他是因為他不怕嘲笑;我敬佩他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想知道為什麼我這么敬佩他嗎?下面就請聽我慢慢道來。
《詹天佑》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在這之前,清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他還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並且設計了「人」字型線路。
詹天佑這個有著豐功偉績的傑出的愛國的工程師,他遇到困難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則,不但若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他總是把這句話作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畏懼。這讓我不得不敬佩他。
再想想我自己,如果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也像詹天佑那樣想,也不退縮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
詹天佑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
做一個認真的人
——讀《詹天佑》有感 3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所感動了……
《詹天佑》這篇文章記敘了詹天佑,這位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不畏帝國主義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築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京張」鐵路,讀後感《詹天佑讀後感1000字》。
詹天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著一種寶貴的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他常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我想,詹天佑這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不正是那些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所缺少的嗎?
其實,說實話,我做事時,也是一個十足的「馬大哈」。在平時,「寫作業堅決不檢查」是我的個性。為此,爸爸媽媽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勸我,寫完作業後一定要檢查、檢查、再檢查,可我卻把這些忠言逆耳當作耳旁風,還振振有辭地說:「爸,媽,你們不懂!某些驕子曾曰:『作業,乃越檢查越糟也!』」
《詹天佑》觀後感
詹天佑——廣東南海人,於美國畢業,是我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京張鐵路是由北京到張家口的一條通路,長約200公里,為通往西北之要道。
1903年我國清政府計劃修建京張鐵路,英俄兩國想插手,但由於中國人民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1905年清政府決定自立修築,但缺乏自信心。外國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築工程。對此,詹天佑毫不畏懼,站起來推薦自己作這次鐵路的總工程師。而面對外國人的譏諷,他以大無畏的氣概率領全體築路人員尋找地點。
原本清政府拿出800萬兩去修築鐵路,但是經過英國人的評估後,清政府把開支降到500萬兩。對於此事,詹天佑請求政府官重新考慮,但是所有官員並不相信詹天佑真的會修成京張鐵路,所以處處為難他,而且認為只有英國人才能修成,所以最終費用還是只有500萬兩。最後政府官員給詹天佑5天時間考慮,如果放棄修築就請英國人幫忙修建。
詹天佑回去後和他的留美同學相討此事,他的朋友希望他回老家。原本他也決定會老家,但是看到英國人在報紙上所說的話,他回想起在美國學習時老師教過的「永不後退的精神」,詹天佑重新站起來,繼續修建京張鐵路。
由於費用降低,為節儉費用,詹天佑重新尋找路線,最終採用「折返線
」原理修築鐵路。而修築鐵路時一件辛苦的工程,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並不怕辛苦,築路人員所乾的粗活,他也一起干,在員工的心中,他時一位沒有架子的人,所以他們很尊敬詹天佑。
而沒能修建京張鐵路的英國人,不僅從中破壞還出言不遜。英國人對鐵路一事表示:「中國人可修建京張鐵路事在做夢,就算不是做夢,至少也要50年。」得知此事的官員不斷向詹天佑施加壓力。對於英國人的諷刺與政府官員的壓力,詹天佑只是從容面對。〔詹天佑讀後感1000字〕隨文贈言:【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柒』 忠言逆耳 讀後感400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典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典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反復閱讀,著是經得起反復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捌』 寫一篇讀後感……不要觀後感。謝謝各位啊
讀《傅雷家書》有感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淳淳教誨,字里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里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沖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充分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他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他無拘無束,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清泉,如藍天上的白雲,如飄飛的雪花,如無瑕美玉。感情是那樣的純真和摯朴。傅雷對他的孩子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位教育。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舐犢之情之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這是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從傅雷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為父親的他在兒子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時代是這樣,在形如隔世的大洋兩岸,不是依舊如此嗎?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著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則呢?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 所以,《傅雷家書》拉近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出生在烏克蘭西部邊陲的沃倫省的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尼古拉的一生備嘗了飢寒之苦和人格的屈辱。而尼古拉在1930年始,歷時三年,終於完成了這部不朽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的是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里,當時正是一個黑暗的社會,西蒙`彼得留拉統治下的波蘭白軍姦淫拐虐,無惡不作,保爾早就恨死那些人了,他從小立志 ,要成為紅軍的一員。在保爾十六歲的那一年,他和他的朋友加入了紅軍,實現了他畢生的願望,他加入了紅軍後,為黨奉獻了他的一生,最後不幸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憑著堅強的鬥志開始文學創作,並且取得了成功。
當時的社會是黑暗的,全是貴族的天下,當保爾還在上小學的年紀時,就因為犯了一點錯,就被趕出了學校,於是保爾只好到外面去打工,每天都要燒水,劈柴,擦茶爐,擦刀叉,提臟水``````其實這對於這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已經夠累的了,但是更過分的是「做得不好就得挨耳光」,強奸婦女,把虐殺猶太人當作是「消遣」``````
保爾有許多正義的朋友:冬妮亞,司涅古爾科,瓦莉亞 ,哥哥阿爾焦姆,軍人波利托夫斯 ,勃魯扎克,朱赫來``````
冬妮亞她雖然是有錢人的女兒但是她卻毫不在意保爾的身份,和他做朋友。
司涅古爾科在絞刑檯面前慷慨陳詞地說的那番話。瓦莉亞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懼,昂起頭唱的歌。都使人敬佩。
哥哥阿爾焦姆,軍人波利托夫斯 ,勃魯扎克,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但是他們為了黨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能體現出他們舍 「小家」救 「大家」的大無畏精神。特別是哥哥阿爾焦姆,他為了弟弟保爾可以犧牲一切,毫不躊躇。
我從「我已經這樣浪費了十個月的時間,這就夠了。」中體會到了軍人朱赫來對時間的重視,對革命事業的忠貞和執著。
而文中的主人公保爾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當保爾聽到游擊隊在發槍,呼籲全民族與 波蘭軍作斗爭時,非常興奮,這表達了保爾對這個不公的時代的憎恨,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對黨的事業的支持。當保爾不幸被捕,波蘭白軍對他嚴刑逼供的時候,保爾仍沒忘記自己的志願,一直不肯招供。我從這里可以看出保爾是一個堅貞不屈,面對惡勢力毫不畏懼,敢於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黨作出貢獻的人。 當保爾病倒的時候,他的身上仍然戴著一個磨破了的烏克蘭共產黨主義青年團第九六七號團證`一個紅軍戰士證明書,一張紅軍團長給他的嘉獎令的摘錄,上面寫著:「對英勇進行偵察工作的紅軍戰士柯查金予以嘉賞」。一張給他的哥哥的親筆紙條。以上的行為看出保爾隨時都在准備著為革命獻身的准備。後來,保爾的左眼瞎了,但他仍然想著前線的工作。有一次,保爾因為工作勞累而病倒了,委員會讓保爾退職,給他領取安撫金的權利,但保爾卻憤憤地拒絕了。保爾本該有了那些錢可以衣食無憂的,但他那對革命事業的熱愛,追求,嚮往使他無法做到。在醫生為保爾做手術的時候,他.還能說笑話,我們從中看到保爾樂觀向上的大無畏精神。使我難忘的一句話是「在生活中,再沒有比掉隊更使我恐懼的了。」感受到了保爾獻身事業的精神。「我永遠要堅持到最後一卒,」保爾說。這句話顯示了保爾堅持不放棄的性格特點。
這本書使我很感動,也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了什麼叫執著,什麼叫無畏,什麼叫堅強,什麼叫堅持,什麼叫勇敢。
《朝花夕拾》讀後感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裡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裡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裡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朴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游過,頒著手指頭細數「一隻,兩只。。。。。。」;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名人傳》讀後感
音樂家。藝術家。文學家。
三個巨人。
忍者永不言棄
「我窺見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絕不能讓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麼美!」
這是貝多芬發自內心的呼喊。
從1815年開始,貝多芬就只能和別人在紙上交談了——一隻無形的手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拿走了。這對他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他曾想放棄作曲、離開祖國、過隱居生活。但經過了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終於開始面對命運、頑強耕耘,寫出了交響曲《英雄》《田園》《命運》,鋼琴協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鳴曲《克魯采》,鋼琴奏鳴曲《華倫斯坦》《熱情》,歌劇《菲德里奧》……
有個叫密契爾的人,他也許沒有貝多芬著名,但也有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認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46歲時因車禍燒得面目全非,51歲時又因墜機造成癱瘓。但他不甘心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最終憑借自己的頑強意志,成了既是受人愛戴的演說家,又是事業成功的企業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不管他們是平凡還是出名,凡是有貝多芬精神、與命運抗爭的人,都是偉人。
貝多芬的堅強意志在他的音樂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他的精神和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話:「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能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勇者無所畏懼
米開朗琪羅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軟弱、膽小、多疑、優柔寡斷、做事有始無終……但在藝術上呢?為了尋找好材料,他在採石場一呆就是幾個月;為了運送精心挑選的石料,他親自帶領工人開山築路;為了使壁畫保持鮮艷不脫落,他摸索顏料配方,一有差錯就得從頭再來,於是嘗試了又失敗,失敗了再嘗試;為了建造陵園、鑄造銅像,他不得不從頭學習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煉銅術、建築學;為了掌握人體的結構,他用屍體來解剖,不僅惹來人們反感,還累得大病一場……他在生活中也許不勇敢,但在探索藝術時,他從未膽怯過!
馮剛,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也有著這樣超人的勇氣。為了將野生動物的美展現在人們面前,從而喚起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他背著十幾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足跡遍及天山南北。為拍藏羚羊,他克服了高山反應,擺脫了重重困境;為拍野氂牛,他孤身步行8小時,凍壞了雙腳;為拍蒙古野驢,他曾在40℃的高溫中迷路14小時;為拍大白鷺,他裹在雨衣中等了4個多小時……他和米開朗琪羅一樣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勇氣十足。
米開朗琪羅一生作品無數,他卻因未完成的太多而認為「虛度一生」。其實他不知道,只要是勇敢地與艱難搏鬥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一生。
仁者悲天憫人
有這樣一個人,他來到人世間後,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奉獻感和拯救感。他為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卻從無所求。他為心中的真理而奮斗,屢遭誤解也毫無怨言。他寫了不少書,展示了歷史的廣闊畫面,譜寫了民族之魂,塑造了一大群鮮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書被人們稱贊,他的善行被廣為傳頌,他的名字被人們默默敬仰。他離開人世間若干年後,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懷念著。他有著優越的地位,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倘若他安於現狀,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那麼若干年後,將沒有人記得他的生存。
他,就是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喜歡打扮成流浪漢的樣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個小火車站的月台上休息,月台邊列車上的一位婦人誤將他當成腳夫,叫他去候車室取回手提包。他照辦了。婦人隨手塞給他五戈比小費。他先是一愣,而後自然地收起來。這時周圍的人認出了托爾斯泰,婦人由驚訝變為了窘迫,請求托爾斯泰將那五戈比還給她。托爾斯泰拒絕了:「這是我用勞動掙來的正當收入,我要把它留下來。……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見吧,祝您一路順風,夫人。」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他的行動讓人們看到了他靈魂的崇高和人格的偉大。
這就是這三個巨人。但卻是命運待他們不公:為什麼貝多芬沒有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那樣好的身世?為什麼米開朗琪羅沒有貝多芬和托爾斯泰的自由?為什麼托爾斯泰不像貝多芬和米開朗琪羅那樣有追隨者?……他們有種種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遇上挫折時表現得勇敢堅毅,沉著地與困難抗爭。他們所表現出的堅韌與勇敢感動了所有的人。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三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