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姐妹影評
永不落伍的女孩冒險故事 蕾蒙娜的故事,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了:從1955年碧弗利·柯利瑞的第一本小說出版以來,一直暢銷到1999年--最後一本蕾蒙娜小說出版。整套蕾蒙娜小說的故事都很類似,說的是一個叫做蕾蒙娜的9歲小孩的"傻乎乎的冒險經歷",她的冒險的豐功偉績發生在學校、發生在家裡,當然,要和她的姐姐在一起才算得上是冒險。 本片的改編來源是1955年出版的蕾蒙娜系列的第一集,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了,難道這個故事不會落伍么?碧弗利·柯利瑞說:"這個小說寫了50多年,能算得上是一套經典的小說了。其實這套小說能存活50年就足以說明它的受歡迎程度了。所以我基本不擔心它的故事是不是會過時。我看了影片的劇本,寫的很不錯也很好玩。裡面的故事都是發生在當下和現在的,很顯然編劇對小說進行了改編,加進去了不少流行的話題。我很喜歡這個劇本,也很期待電影的到來。在我成長的年代裡,還沒有多少人有收音機,電視也是後來的事情。每天晚上,我的媽媽都會坐在床頭給我講故事。沒有那些故事,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度過那些夜晚。其實寫這個小說,也是為了回憶我自己的童年,小說里有很多很多我為少女幻想出來的故事,希望讀者能從找找到快樂。" 談到這個影片和小說,在影片中扮演母親多莉·昆比的布麗姬·穆娜說:"其實我和我的朋友們在少女時代就在閱讀這套小說了。我在拿到劇本之後,特意又去重新翻了一遍小說。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棒、非常好笑也很忠實於原著的劇本。並不是說劇本對原著亦步亦趨,而是很好地抓住了少女的冒險這個主題,所以讀起來的感覺和原著如出一轍。"而導演伊麗莎白·艾倫也表達的相同的看法,這個只拍過一部電影的導演說:"女孩的歷險記、家庭喜劇是永遠也不會落伍的,況且蕾蒙娜的故事還這么典型,這么具有代表性。我想所有的小孩或者是成年人都會在蕾蒙娜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人這么評價碧弗利·柯利瑞,說她是最好的兒童文學作家,所有的孩子都愛著這個老奶奶,沒有人能更勝一籌。我覺得這個評價是恰如其分的。" 小演員挑大樑 在影片中扮演主角蕾蒙娜的是今年十歲出頭的小演員喬伊·金,扮演姐姐的則是迪士尼兒童頻道的童星賽琳娜·戈麥斯。這兩小演員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她們曾經共同給動畫片《霍頓奇遇記》配過音。面對著這個和自己年齡相仿、和自己性格相若的角色,喬伊·金顯得非常開心,她說:"我很喜歡電影里的蕾蒙娜,她在電影里做的事情和我在生活中做的事情差不多。而且在拍電影的時候可以做很多我平時做不了的事情,可以說,這個是拍電影最好玩的事情。"女導演伊麗莎白·艾倫對自己的兩個主演也贊不絕口,她說:"兩個女孩都太可愛了,她們在片場真的就像是兩個姐妹,每天都在一起玩鬧。不管是在戲里還是在戲外,賽琳娜·戈麥斯就是姐姐,她總會很大度地和喬伊·金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也會很貼心地照顧她。整個片場的氛圍非常和睦,沒有爭執也沒有吵鬧。我們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開心。" 蕾蒙娜和姐姐的媽媽由布麗姬·穆娜扮演,在這之前,這個已經40歲的女星從來沒有扮演過母親。對此,穆娜解釋道:"這是我所扮演的第一個母親的角色。我以前不演母親是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准備,因為我自己都不是母親,怎麼可能在銀幕上演好母親呢。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傑克,有了做母親的經驗和心境,所以我覺得我至少可以在電影里嘗試一下母親。當然,我拍攝這部電影的目的並不是要為我的孩子長大後做准備,男孩和女孩的成長歷程和心理特點是不一樣的。我 只是簡單地想嘗試一下母親這樣的角色,開拓一下戲路。整部電影最打動我的部分還是家庭的戲份,一個幸福的家庭是最令人動容和動心的。我有兩個哥哥,現在回想起來,我小時候和哥哥的關系可能也想蕾蒙娜和她的姐姐一樣。不過哥哥和姐姐還是有差別的,我倒是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能有弟弟或者是妹妹。對於那兩個小演員,我只能說她們太可愛也太敬業了。我對她們並不熟悉,不過在片場她們的表現非常成熟也非常有禮貌。這一代童星真實非常專業。她們並沒有像小孩子一樣把拍戲當作游戲和玩樂,而是真真切切地當作工作來做的
Ⅱ 姐妹兄弟觀後感
讓我來告訴你:
我先註明,我是從別處復制的。 兄弟姐妹是從天上飄下來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便再也分不開了。——這是電影《我的兄弟姐妹》的題記。這句話一進入我的眼球,我就覺得親切,不由地喜歡上了它。它讓我整整痛哭了半天,回味了數天。每次回想起來,我就禁不住落淚。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場面、鏡頭,是多麼的真誠。它博得了觀眾們的淚水,贏得了無數人的關注與同情。 《我的兄弟姐妹》講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東北的一家庭發生意外,父母雙亡,留下四個年幼的孩子成為孤兒,大哥齊憶苦無奈之下把親愛的弟弟妹妹們送給他人撫養,自己卻流浪在外。當憶苦把最後留在他身邊的大妹妹送給人家後,他一路狂跑,瘋狂的叫喊弟妹仨人的名字,面對著充滿寒意的陽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里,一遍又一遍的大聲叫喊:「爸、媽,我對不起你們!思甜,齊天,齊妙,哥對不起你們……」這絕望的吶喊,既是對弟弟妹妹們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的難以割捨,又是向父母懺悔身為一個家庭長子沒有承擔好的責任落空,也是對老天命運安排的不滿和控訴,更是一個孩子發泄諸多愛與恨的表達。當鏡頭由近而漸遠,我看到廣袤孤寂的冰天雪地里,那充滿著寒意陽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周圍陪伴著他的,是只有幾個樹杈的禿頭老樹……那是一個略帶童聲的稚氣的孩子最孤獨、絕望、無奈的,發出他心底最歇斯底里的吶喊!插曲每一個音符都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裡最濃重的情感分子上,火熱滾燙的情感與電影畫面產生最強烈的共鳴,久久沉浸在其中,任憑我的淚水滾滾而出…… 20年後,大妹妹思甜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她的一場演奏會再一次改變了他們兄弟姐妹四人的命運。演奏會當天,盡管憶苦在到音樂廳的路上被警察發現並逮捕,在懇求之下,在原先父親創作的音樂中,齊家四兄妹又緊緊擁抱在了一起……他們是齊憶苦、齊思甜、齊天、齊妙。當弟妹三人再次喊憶苦「哥哥」的時候,我又想起了憶苦當年告別弟弟妹妹時,思甜、齊天、齊妙那斷腸的哭喊和對哥哥的呼喚…… 現實當中,我的生活與他們比起來是多麼的充實,面對他們的遭遇,我甚至無法想像到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苦難的家庭,我只能說他們太苦,我太幸福。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他們擁有了所有失去的屬於自己的幸福。 親情永遠是血濃於水!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Ⅲ 《我的兄弟姐妹》影評
手足親情的回放
——評《我的兄弟姐妹》
電影《我得兄弟姐妹》放映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不是因為它的劇情,也不是因為它的明星效應,而在於它波動了我們心裡那根一度曾被遺忘的手足之情。
比起最具「老崔情節」的《媽媽在愛我一次》,《我的兄弟姐妹》還不最算是最具煽情性,它採用舊酒裝新瓶的手法,將現代社會人們無法顧及的手足情追憶出來,在觀眾的的大腦中重播一次,也是對當代以愛情為主題的影視劇作的一次洗禮,更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父母輩童年生活的再現,零碎的同年記憶在此刻得到整合。
比起張藝謀的形式與浪漫,陳凱歌的挖掘深度,俞鍾的作品在情感的渲染傷更是誇張,他的處女作電影《我得兄弟姐妹》,是以「全家福」的老照片為全劇線索的,因為真實接近動情和四個小演員出色的表演讓觀眾記住了它。
開場是以東北某具有有音樂氣息的家庭為背景的,真實的展現了四兄妹快樂爛漫的童年生活,在「哥哥再推我們一次,哥哥再推我們一次……」聲中,大哥大姐推弟弟妹妹滑雪的場景讓觀眾期待;全家人在新年之夜爭相放鞭炮的的歲月讓觀眾熟悉;兄妹四人在未告知的情況下拿別人家雞蛋的可愛相讓觀眾記憶;父親發現後大哥被罰站,小妹偷饅頭給哥哥吃的畫面觀眾也似曾相識;齊天為和姐姐爭饅頭吃睡在地上打滾的樣子讓觀眾鬨堂大笑。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愛吃水果罐頭的齊妙,善解人意懂事的齊思甜,會背花非花,霧非霧的齊天。
同時,它接近生活,如此真切的打動了觀眾不免讓觀眾為之擔憂。父母去世後,兄妹四人在表嬸家受到排斥和欺負後毅然帶著弟弟妹妹離去,無路可走之時只能將弟弟妹妹送人,大哥和妹妹給鄰居的大嬸下跪祈求收留妹妹「,求求你帶妹妹走吧,只要你能給她口飯吃,我這有錢,求求你們收留她吧……」聲聲祈求砸在每個觀眾的心上,一時間場內場外聲淚俱下,安排好弟弟妹妹之後他跑出村外大哭,那是發自內心的撕心裂肺的不舍與留戀,是萬般無奈後的決策,最後,他終於沒有 給自己安排好一個明確的去向,有的只是長大後一定要找回弟弟妹妹。
電影一旦有了人情,任務九成了活生生的了,戰士親切喜怒哀樂都成為當下觀眾所關心的。姜武扮演的大哥形象讓眾人為之折服,計程車上永遠的全家福是他永遠的牽掛,凡是坐車的人他必定向其一一打聽弟弟妹妹的下落,為了爭奪登有妹妹消息的報紙被人打傷卻仍不放棄,在此,展現的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責任心,能擔當起照顧弟弟妹妹的大哥形象。
當談及一部作品的好壞時,我們更多的是看到它的優點,並不代表全盤的肯定。這部作品難免有不足之處,雖然邀請明星出演迎合了青少年的的追求,但是梁詠琪生硬的指揮真的成為作品的一處敗筆,幸好觀眾所稱謂的手足情沒有被覆蓋而找到了歸宿。
兄弟姐妹是天上飄下來的雪,本來互不相識,但落地後便結為一體,結成冰,化成水,永遠分不開了……
Ⅳ 電影我的兄弟姐妹 影評
我們是天空飛舞的雪——看《我的兄弟姐妹》後之漫想
「你們原本是天上飄下來的雪花,誰也不認識誰,但落地以後,便融為一體,結成冰,化成水,匯集到一起,永遠也就分不開了。」
這是影片《我的兄弟姐妹》中,作為音樂教師的父親對自己的四個孩子所說的。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話語,卻道出了濃濃的親情與愛意。
不僅是兄弟姐妹,不僅是血緣上的親屬。人與人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親人們,我愛你們。愛你們曾經和現在以及未來給我的無限的愛與關懷。
陌生人,我也會為你祝福。即使我們從未相遇過,即使我們天涯海角,天各一方。
很久沒有看大陸的影片了。失望和懶惰可能是最好的理由了。
但這部影片不同。起初專門找來,是因為崔健的加入。劇中的父親就是由他出演的。記得在他的第一部影片《北京雜種》里,張元的單一長鏡頭的運用和有意而為之的自然光線,不僅使得影片的畫面昏暗不堪,而且崔健的表演也是形式重於內涵了。但在這部片子中則不同。他出演的父親雖然不是主角,但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是整個影片的亮點所在。
這個角色的意義非同尋常,他是一個有精神主張的父親。
有了崔健的存在,整部影片充滿了理想與浪漫的光輝。
四個孩子——在童年時就失去了雙親的孩子——是最最幸運的。他們雖然成為孤兒,但在靈魂的深處並不孤單,因為父親給了他們美好的情感和精神指引,還有就是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我們——作為成年人——都說:只有童年的時光最快樂,可我們並沒有在意那些留在記憶中的美好片斷,任由它們浮雲一般掠過就不再出現在幾十年以後的天空。
當所謂的幸福已經成為對物質的佔有和掠奪時,我們的心靈也就更加孤獨了,從未有過的孤獨,即使我們的雙親俱在,我們依然是孤兒——自己靈魂的孤兒。懷念應該是老年人的生活內容,而我們在衰老迫近、華年即逝的當口,若隱若現的迷霧般的惆悵於是就水樣的開始在身體的最深處緩緩蔓延開來。
誰說歷經了兩個世紀的我們已不再需要詩意了呢?雖然我們已經被現實包裝得完美絕倫了。當你覺得擁有了整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距離真正的美麗心情相距甚遠了。有了更多的要求後,你也就偏離了人生下來最初的意義所在,你會忘記當初的基本的選擇,而把人雲亦雲的標准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了。
「別問我為什麼,別試著叫醒我,等我做完這個夢,等我唱完這首歌。」
這是作為音樂教師的父親教授學生反復吟唱的歌曲。是崔健專門為影片創作的,歌名叫作——《夢》。
自由而果敢的音樂,是相伴於文字和色彩與我們相親相近的。由於時間,為人生提供的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為我們昭示了不同的方向卻是永遠的宿命。而豐富這漫長而又短暫、殘忍而又溫馨、痛苦而又快樂的過程,惟有音樂了。相信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一些藝術形式永遠提供了美妙的夢想和超現實的環境,讓我們在其中獲得與無力和無奈相抗爭的勇氣。這夢不是無根的、無能的力量,它喚起的不止是期待和希望,還有更多更多……
父親在離開學校之前給自己心愛的學生上最後一堂課的時候說:希望你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丟下音樂,人生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要有音樂在,你們的靈魂就永遠不會寂寞。
這話可以看作是他個人的音樂理想,也同樣是我們對音樂的最基本的訴求。
跟隨音樂,不是為了尋找人生的意義。跟隨音樂,不是為了獲取廉價的認同。跟隨音樂,不是為了炫耀塵世的繁華。跟隨音樂,不是為了解脫靈魂的桎梏。
音樂所能提供的真的僅僅只是一個夢,讓我們的靈魂能夠在其中有片刻的安寧和快樂,以驅散沉積在心中許久的寂寞。
孩子們的快樂時光是在東北的雪花飛舞的季節開始的,也是在嚴寒無比的那一個日子結束的。在雪色中,在民房裡,在奔跑時,在喧鬧後,我注意到彷彿這就是我和很多人的童年再現。這讓我想起了許多,又恍惚於這無邊的、肆意的漫遊。
哦,後來我終於找到了答案。資料告訴我,所有的雪景都是在江北太陽島上拍攝的,其中一些鏡頭則是在道外老北三道街攝取的。難怪是如此的熟悉,因為這個故事的背景是距離我們如此近,以至於我儼然已把自己幻化為其中的一個孩子了,或者是和他們一起戲耍玩鬧、一起成長的夥伴了。
那是一個童話一樣的場景。那是一個只有溫暖和溫馨的家庭。那是一個有著音樂和寓言的美麗天堂。
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民居,在漫天飛舞的、還未結成冰化成水之前的雪花覆蓋下,呈現出無比漂亮的夢境一般的童話色彩。這與現實的殘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不得不又一次相信命運作弄人的無奈和無情。
天真、活潑、幸福與快樂就這么被特定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命運的真實徹底地擊碎和肢解了。在春天還未到來之際,離析的家和分散的兄弟姐妹就此適應了這個時代的無情。
我們慶幸曾經歷過那個年代,因為我們還小;我們也慶幸生活於現在的年代,因為我們還在不斷成長。我們還要慶幸或者祈禱,如果還有更好的未來的話……
我們總要做些什麼,即使我們從來就沒有做過,即使我們還需要勇氣,即使我們為的只是一些看起來虛幻的未來……
Ⅳ 漢娜姐妹影評
漢娜姐妹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演員的家庭,父母都是演員,三個女兒也都是演員。大姐漢娜是個有些天才的演員,她的丈夫是膽小怕事的搖滾樂明星經紀人愛略特。二姐霍莉也是個演員,但才華很一般,加上性情暴躁又有些神經質,所以事業上不太成功,甚至有些厭世情緒。漢娜的小妹妹莉和她的老師弗雷德里克同居生活,弗雷德里克是個傲慢的藝術家,上了年紀又沉迷藝術不問世事,莉幾乎是他和外界的唯一接觸。
愛略特愛上了年輕漂亮又性感的莉,兩人瞞著漢娜發生了關系,很是內疚,莉也為此離開了弗雷德里克,但愛略特卻下不了決心和漢娜分手。霍莉和女友共同經營一家小店,結果卻被女友搶走了商店和男人,霍莉淪入精神崩潰的邊緣。
漢娜的前夫米基是個電視台編導,憂郁的他總覺得自己長了腫瘤,當他得知自己健康之後,決定重新對待生活。他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迷上了宗教,最後在馬克斯兄弟主演的喜劇片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已經忘記如何去笑了。
莉無法面對漢娜,又厭煩愛略特的猶豫,愛上了另一個男人。漢娜也感覺到愛略特和莉的關系不正常,此時愛略特才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愛的還是漢娜。霍莉放棄了演藝事業,卻在劇本創作上展露出才華,而且得到了米基的愛情。每個人的愛情和生活都經歷了危機,又都得到了新的精神平衡,這個小世界再度得到了圓滿。
這一時期是伍迪創作的高峰,《漢娜姐妹》甚至超越了很受好評的《開羅的紫玫瑰》,伍迪創作出一個「復雜的、滑稽的、有復雜心理的家庭史」。伍迪自己飾演的米基,是一個精神處境荒謬的角色,他憂郁低沉的原因,是很久沒有開懷大笑了。這個喜劇性的角色,在這樣一部電影中,帶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哀,這是幾乎所有出色的伍迪作品都帶著的特質。
但影片真正的主角,還是漢娜姐妹,雖然伍迪作品中涉及很多男女之間的感情、婚姻問題,但這樣站在一個女性主義立場上嚴肅探討男女關系及女性心理世界的作品,還並不是很多。
影片最後還是一個穩定的結局,雖然難以預料以後的結果,但至少和影片開始相比,漢娜姐妹和幾個相關男人的精神世界還是更加穩固了。這個相對溫馨的結局,是伍迪作品一貫悲觀態度的一個變奏、一種精神世界崩潰之後的救贖,但這種態度也絕非是廉價推銷出來的幸福和圓滿,而是帶著伍迪不無焦慮的關懷與灰色的熱情。
真正的主角——看《漢娜姐妹》
我的一個朋友,對伍迪·艾倫推崇備至。提到《漢娜姐妹》,更是充滿感情色彩的說"每一句台詞都是經典,語言象小說般的美麗"。受到他的影響,我開始關注這個猶太人。雖然很早以前看過他的《開羅紫玫瑰》、《曼哈頓神秘謀殺案》等,但是當時並未留下深刻的印象。總是感覺他的作品太溫吞,不夠有力量。可能因為我個人比較偏愛黑澤明那種要麼陽光刺目,要麼大雨傾盆的痛快淋漓。此次看到了《漢娜姐妹》,我卻不得不說,伍迪·艾倫不愧是美國不可多得的知識分子導演。在這一點上他和法國的艾立克·羅麥爾很相像,很善於表現中產階級中年男女的生活,是不可多得的"電影作者",同時也是天才人物。但是他又不象伯格曼般的冷峻,塔爾可夫斯基般的飄逸。他是絕對入世的,包裹著世俗的溫暖,同時又時時點醒你看透荒涼。
然後我查閱了一下關於伍迪的資料,我發現他沒怎麼念過大學,念了兩次都是一開始就完蛋了的那種。真是奇怪,這么一個知識分子氣息極其濃厚的人物,竟然沒念過大學?但是若一反向思考,便會釋然:上過大學就算知識分子了嗎?我上過大學,可我還不是個徹頭徹尾的小市民?在影片中,漢娜三姐妹自己的故事並不是最吸引我的,盡管我也認為非常精彩。倒是伍迪·艾倫自己扮演的漢娜的前夫,簡直令我著迷(哦,我可不是同志),即使他的戲分只有大約四分之一。但我從這部片子里才發現伍迪·艾倫的魅力。他扮演的是個電視台的喜劇導演,大致跟英達似的。這倒是充滿了伍迪·艾倫自己的影子,因為他就是電視台喜劇導演出身。
影片中的伍迪·艾倫一天到晚懷疑自己得了各種疾病,忽然有一天他的醫生在檢查了他的耳朵後,懷疑他的腦部出了問題,告訴他去大醫院做個詳細檢查。他的精神一下子崩潰了,直到檢查後發現是虛驚一場,他從欣喜若狂到忽然冷卻,開始檢討人生的意義。而伍迪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刻意的走向深刻,沒有象黑澤明的《生存》那樣嚴肅而沉重,因為那勢必跟隨在大師的陰影下。影片中的伍迪·艾倫開始尋找精神皈依,作為一個猶太人,他竟然要信奉天主教,只因為這個宗教美麗而且勢力大,讓他的老母號啕大哭。然後又去找在林中綠地圍著圈跳舞的洋和尚,一想到自己也要剃光頭穿花花綠綠的袍子,他又退縮了。恐怕全世界只有伍迪·艾倫才敢如此拿宗教開玩笑,即使馬丁·斯科西斯敢拍《基督最後的誘惑》,那種張狂反倒透著點心虛。影片最後也沒有給出答案(這是當然的了,因為根本就沒有答案),而光明的尾巴就是伍迪竟然吊到了前妻的二妹,並且患著少精症的伍迪竟然使現任老婆懷孕了。
在貫串始終的整體表演中,許多幽默的設計,都妙不可言,比如當給他檢查的大夫告訴他,耳朵可能有問題時,他忙叨叨的說,不可能,我只是懷疑自己有病而已。又比如,當他失魂落魄的回到辦公室,電話鈴突然響了,他以為是自己耳朵的幻聽,急忙問自己的秘書,你有沒有聽見電話鈴聲。當他逛罷宗教商店,從街上買了東西回家,一件件的往外掏,不經意間把麵包黃油放在了躺倒的耶穌聖像上面,哈哈,簡直是大逆不道。我過去一向認為很難見到真正高級的幽默,包括卓別林,他的表演本身還是以滑稽為主,而依靠人物命運的悲慘來製造戲劇的張力。而伍迪·艾倫,我看到了他的直接的幽默。雖然周星馳是我的偶像,但我不得不說,伍迪更高級。
與此平行展開的,是漢娜的丈夫艾利爾和小妹莉的隱秘戀情,以及永遠沒有勇氣的二妹哈麗走向成功的故事,其中還穿插了漢娜和前夫伍迪·艾倫之間的過去式回憶。影片並沒有絕對的男女一號,每個人的故事或平行,或交織展開,並且拉拉雜雜的使用了十多個小標題,更需留意的是,這些小標題絕對不起眼,絕對容易被忽略,比如"食物供應公司開始作業","達斯提在南漢姆頓買了一棟房子",影片中運用了各個人物大量的獨白,本來呢,我是極端反感電影里使用獨白的,肯定是因為第六代的片子看多了,又沒一部好的,包括最近的《花眼》,把我給看傷了。但是這部影片,我不得不說,瞧人家,那······其實只要這種獨白的文字本身有魅力,觀眾就會喜歡,可是我們過多接觸到的,包括王家衛,都是矯揉造作不忍卒讀。可是,伍迪·艾倫,如果不拍電影,我相信他會是極好的小說家,戲劇家。
最後,我還想提一句"重大"發現,就是影片中大夫告訴伍迪·艾倫,他的耳朵出現幻聽可能有問題時,聲道里會發出一聲短促的輕微的汽車鳴笛。真是妙到毫巔。我是用5聲道家庭影院(雖然是廉價的那種)欣賞的新買的DVD碟片,如果你手中是錄像帶,或者VCD,如果你使用的是電視聲道,那麼你很可能無意中錯過這精彩的一瞬。所以,我的"重大"發現,就是藝術片,一樣講究音畫品質
Ⅵ 《你是我的姐妹》電視劇觀後感看了之後你們有什麼感受
小時候看TVB電視劇長大,之所以喜歡香港電視劇就是因為他們拍的不那麼狗血,甚至又生活的影子,可是我們內地好多片子,台詞不給力,劇情全是嫁接以前的電視劇,劇情不是苦情,狗血,就是虛偽不切實際,真正的電視劇,雖然我不是編劇專業,也不是媒體專業,但在我看來,就像是高中老師說小說的本質一樣,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在你是我的姐妹裡面看到現在,紹興台公眾頻道差不多還有幾天就結局了(作為重慶人用網路看外省地方台直播的我傷不起啊,等下個月上星了,我還要重溫。)我真的覺得它和虎媽貓爸一樣讓我對作為編劇的你們感到驕傲,感到驚喜。
安寧的善良不再像其他言情劇那樣沒有原則的可悲到可氣,安靜的自私也變得情有可原,安樂的叛逆也變得可以理解,宋楊的壞其實是一個原則性不強,內心深處不夠擔當的男人懦弱可悲的體現,默軒的任性灑脫其實是在父母保護下,藝術面具下掩飾的不夠強大獨立的男人體現,我愛石天明,雖然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喜歡劉愷威,嘻嘻。
石天明的深情,強大,努力,擔當,恩怨分明,偶爾的意氣用事,偶爾的沖動任性,都是現實社會優秀有擔當的男人寫照,雖然也不夠完美,又有缺陷,可是十全十美的人現實沒有,電視劇裡面如果有,太過無暇就顯得過猶不及,壞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人性本善,沒有人一開始就想要傷害誰,卻在第一次開始觸碰道德良心的底線開始就陷入了無限循環的怪圈,除非有人能及時將你拉出來。
通篇下來,最討厭宋楊張莉園,最喜歡石天明,最受不了默軒,有時候會想如果不是張莉園看上宋楊,為了占為己有然後去告發安靜,一切會不會不一樣,可是看到後面,或許是自己也開始在即將畢業的實習中體會到了現實的無奈,於是開始深思,怪張莉園的自私和強勢,可是把柄就是把柄,當初代考的本質就是會成為把柄的,如果沒有這個把柄,誰也不會被誰威脅,是安寧錯了?還是安靜錯了?
有時候,對錯從來沒有那麼容易界定,出於親情的付出換不了想要的結果,不僅是因為安寧付出太多,也不僅是因為安靜要的太多,而是從一開始失去平衡的姐妹情中,付出過多,得到太多註定會有矛盾沖突的那天,那一天的到來或者是因為安寧不想繼續付出,覺得付出太多得到太少,或者是因為安靜被這種付出給壓迫的喘不過氣,慢慢在習慣中看不到這份付出的背後的初衷,只是當宋楊,默軒,楊佳的問題出現成為了這段姐妹情的爆發點,於是重新洗牌再來過,卻無法磨滅從小血濃於水,點點積累起來的姐妹情。
安寧善良卻有原則,安靜自私卻不無情,這樣的關系其實就是現實生活的一些縮影,不是縮影出矛盾和無情,而是縮影出親情的可貴,就是總是會包容原諒。或許現實的親情關系不會像這樣曲折,畢竟重組家庭和健全家庭始終有不同,但是現實的親情就是這樣,壞人和好人,付出多的和得到多的,往往就是一段關系必須在一個平衡的點位,一旦平衡被打破,矛盾就會爆發,但是在互相包容中又會再次回到平衡。
不像其他的狗血言情劇,把女主寫的聖母瑪麗蘇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蠢,善良到沒有原則就是一種累贅和愚蠢,把那些女二寫的又喪盡天良的壞,一個人壞的讓人咬牙切齒,找不到任何理由去理解她的出發點的壞其實是在挑戰觀眾的極限,往往傳播的是負能量。
而這部片子里,我看著,看著會開始反思,會現在某些人的角度去看,學著包容,體諒,通篇看下來,不僅不累,而且意猶未盡。這才是一個好的藝術體現。台詞邏輯清晰,詞藻豐都又不失淳樸,偶爾幽默,偶爾深意,
喜歡你編劇的電視,國色天香的凄美,北京愛情故事的真實,你是我的姐妹的柔軟。看到現在,深深的被石天明的守候打動,深情的不霸道,痴情的不愚鈍,堅持的不固執,這樣的愛情雖然沒有那種小說裡面的轟轟烈烈,卻又種讓人願意期待和相信現實也會存在這樣的男人的期待,不再顯得不切實際的虛無縹緲。真實的讓人感動,深情的讓人不覺得壓迫,對不起,發花痴了。
Ⅶ 《沂蒙山六姐妹》觀後感 800字
這是一部有情節、有情感、有情趣、有情愛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動人,我被真實感動了。
看喜劇片會讓我感覺輕松愉悅,看科幻動作片會帶給我驚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卻帶給我深深的心靈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沂蒙六位姐妹帶領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線的感人事跡;影片描繪的「月芬與公雞拜堂」,終身未見丈夫一面的真實故事,被譽為世界上最令人動容的守候。其實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我是一個80後臨沂人,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而現實社會,耳邊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戰爭讓女人走開》的電影,使「戰爭讓女人走開」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說:女人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因為「男人的戰場,女人的墳場」。在那炮火連連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槍桿下遭受踐踏和殺害。可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炮火連天的日子裡,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沂蒙六姐妹就是這些傑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萊蕪和孟良崮戰役中,煙庄村的鄉親們在"沂蒙六姐妹"的組織帶動下共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為戰爭的勝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裡,她們也沒有停住擁軍貢獻的腳步,用奉獻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贊歌。
如果說南方濕潤的氣候和彎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與綿軟,那麼北方的風霜雪雨和廣袤崎嶇,則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獨有的堅強和熱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篳路藍縷中幫他們打江山的女人。動盪的日子則會激揚煥發她們憎愛分明的感情。她們會不計代價地為男人揩凈身上的血痕,用溫熱的雙手為他們療傷,然後扶他們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樸、堅強熱情,深明大義。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托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梁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女黨員尹德美,舍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並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群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為親人的安危揪著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為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著肚子穿著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Ⅷ 請寫出美劇破產姐妹的影評
這部劇的核心我是夢想。
劇中的台詞說我們不能只為了還賬單、養活自己而活,我們還要為夢想努力去做。當然也看到需要能力才能實現夢想,而不是空口說說文藝夢。
接受好的,接受壞的這種精神,這就是我們沉重的生活。
Ⅸ 姐妹姐妹宋夫人是誰演的
宋海靖 演員 斯琴高娃
角色簡介:大氣、智慧並且八面玲瓏。在這位堅毅的女強人在私底下,也有著慈母的一面。當年宋海靖為了後繼香火而招贅了一任丈夫,可惜兩人並無所出,宋海靖暗中收養了三個孤女,對外宣稱是自己所生。當她被日本人囚禁,並且威逼利誘的時候,她毅然選擇了捨生取義。
劇情簡介
大女兒春雅一心幫父親扛起宋家和思茅茶業的重任,在父親的栽培下成為出色的當家人,並出任思茅商會會長。她將對早已定下婚約的失蹤多年的譚家後人譚烈的深深情誼埋在心底,卻與身份復雜的緬甸人查扎猜強成夫妻;二女兒夏嵐被龍守雲手下鄭邵毅利用而錯嫁,和原本相愛的周景恆擦肩而過;三妹雨濃始終解不開童年被家人遺棄的怨恨,不惜利用身體挑撥姐姐的婚姻,並與被仇恨蒙蔽的鄭邵毅勾結陷害宋家奪回家產。直到宋海靖的一紙遺書道出了三姐妹的神秘身世。而此時此刻卻沒有時間容得各種悲喜消化,家將破,國將亡,所有愛恨情仇都化作同仇敵愾。在宋家姐妹的努力下,思茅的茶山一片綠色,而這一切,都只為保衛原本就屬於自己的國土。
演員基本信息
個人概況
中文名:斯琴高娃
外文名:Сэцэн Гоа
國籍:瑞士
民族:蒙古族
血型:B型
身高:168cm
出生地:內蒙古赤峰市寧城
出生日期:1949年1月20日
個人成就
影視成就: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上海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個人背景
職業:演員畢業院校: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代表作品
影視作品:《康熙王朝》、《大宅門》、《國家公訴》、《武則天秘史》、《娘》、《穆桂英傳奇》
Ⅹ 我的兄弟姐妹觀後感
我先註明,我是從別處復制的。
兄弟姐妹是從天上飄下來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便再也分不開了。——這是電影《我的兄弟姐妹》的題記。這句話一進入我的眼球,我就覺得親切,不由地喜歡上了它。它讓我整整痛哭了半天,回味了數天。每次回想起來,我就禁不住落淚。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場面、鏡頭,是多麼的真誠。它博得了觀眾們的淚水,贏得了無數人的關注與同情。
《我的兄弟姐妹》講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東北的一家庭發生意外,父母雙亡,留下四個年幼的孩子成為孤兒,大哥齊憶苦無奈之下把親愛的弟弟妹妹們送給他人撫養,自己卻流浪在外。當憶苦把最後留在他身邊的大妹妹送給人家後,他一路狂跑,瘋狂的叫喊弟妹仨人的名字,面對著充滿寒意的陽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里,一遍又一遍的大聲叫喊:「爸、媽,我對不起你們!思甜,齊天,齊妙,哥對不起你們……」這絕望的吶喊,既是對弟弟妹妹們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的難以割捨,又是向父母懺悔身為一個家庭長子沒有承擔好的責任落空,也是對老天命運安排的不滿和控訴,更是一個孩子發泄諸多愛與恨的表達。當鏡頭由近而漸遠,我看到廣袤孤寂的冰天雪地里,那充滿著寒意陽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周圍陪伴著他的,是只有幾個樹杈的禿頭老樹……那是一個略帶童聲的稚氣的孩子最孤獨、絕望、無奈的,發出他心底最歇斯底里的吶喊!插曲每一個音符都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裡最濃重的情感分子上,火熱滾燙的情感與電影畫面產生最強烈的共鳴,久久沉浸在其中,任憑我的淚水滾滾而出……
20年後,大妹妹思甜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她的一場演奏會再一次改變了他們兄弟姐妹四人的命運。演奏會當天,盡管憶苦在到音樂廳的路上被警察發現並逮捕,在懇求之下,在原先父親創作的音樂中,齊家四兄妹又緊緊擁抱在了一起……他們是齊憶苦、齊思甜、齊天、齊妙。當弟妹三人再次喊憶苦「哥哥」的時候,我又想起了憶苦當年告別弟弟妹妹時,思甜、齊天、齊妙那斷腸的哭喊和對哥哥的呼喚……
現實當中,我的生活與他們比起來是多麼的充實,面對他們的遭遇,我甚至無法想像到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苦難的家庭,我只能說他們太苦,我太幸福。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他們擁有了所有失去的屬於自己的幸福。
親情永遠是血濃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