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叮囑影評
A. 九月十一日校園安全防線觀後感
校園安全教育觀後感
生命誠可貴,安全價更高.人的生命是至高無上的,然而,安全是幸福生活的保障,是生命的基石,也是歡樂的階梯,所以我們要時刻敲醒安全的警鍾,多一份安全思想,少一份事故危機.
看了安全教育中的事例,那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面,那一個個血淋淋的數字,使我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安全的重要.有時,煙頭雖小,禍患無窮,一個小小的煙頭,往往是一場大火的前奏,一個意外往往是一場災難的發生.
生命安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也是一個至關重大的話題,無論是誰,都要珍愛生命,不可掉以輕心.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了許多的安全隱患,而大多數的人都是杞人憂天,其實,正是因為這些小問題,才一步一步構成了對我們人身安全的威脅,正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如果不去關注這些小問題,又怎能讓自己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呢?所以,我們要多注意發現並解決身邊的隱患.
我們身邊也有許多不幸的事情發生,有時,一些小事因為處理不當,缺乏安全意識,就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後果,釀成大錯.所以,不想噩夢成真,就要重視安全,了解更多的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為安全編織幸福的花環.遇到災難時不能驚慌失措,一定要保持冷靜,用適當的方法自救或向他人求救化險為夷.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角落裡,都潛伏著許多不安全的因素,生命是寶貴的,同時也是脆弱的.有時,只要你稍不留意,它就會遇到危險,受到威脅.要知道,每天因事故身亡的小學生就有上百個了,這沾滿血腥的數字不只是數字那麼簡單,那是一條條有血有肉的生命啊!一棵剛發芽的種子卻瞬間被毀滅了,所有希望都破碎了,所有一切都消失了,這寶貴的生命之火才燃起了多久啊!這生命的花季才持續多久啊!這血的教訓時刻警惕著我們:安全是生命的前題,要珍愛自己的生命.
生命如同鮮花一樣嬌艷,綻放著生命的美麗.生命只有一次,對於誰都是寶貴的,而人生的花季只有一次,青春的火焰也只綻放一次,我們怎能不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呢?所以,我們要以安全為首,敲響安全的警鍾,熱愛生命,奏響生命的樂章,讓生命之花更加絢麗.
近期,一場以全員收看電力安全警示教育片、深刻剖析事故原因、撰寫心得體會的安全警示教育在公司系統如火如荼開展.
觀《警示 教育 安全》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屏幕上,一起起安全事故,奪去了多少鮮活的生命,給死難者家屬心中留下無盡的傷痛.泣血的場面,深深地刺激著我們的視覺神經,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揪心、嘆惜.深刻剖析事故原因,無一不是由於部分員工安全意識不強,遵章守紀自覺性不高,違反操作程序、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安全監護不到位所造成的.
追求幸福快樂,是人之本能.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心目中的「幸福指數」中,「平安」二字佔有越來越重的份量.在春節貼的春聯上、在人們的祝福語中、在工廠車間、在出行的車上……「平安」二字無處不在.孫悅的一曲「祝你平安!」曾紅遍大江南北,可見,「平安」二字受人們歡迎的程度.因為人們深深知道,只有與安全、平安結緣,才能讓幸福相伴.
一個企業要發展,安全是前提;一個家庭要幸福,平安是保障.在工作中,我們要牢記親人的叮囑,領導的重託,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時刻保持警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對事故隱患要有一定的預見性,遵章守紀、按章作業,堅決做到「四不傷害」,才能確保安全生產的可控、能控、在控,才能讓幸福時刻縈繞在你我的身邊.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高於一切.火災、交通事故、溺水等卻把人們唯一的生命奪走了.今天觀看了《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啟示錄後,再一次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珍貴,感受到火災、交通事故、溺水等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我國一天大約有四十名中小學生死亡,也就是有一個班的學生消失.多麼可怕的數字,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它不僅摧毀一個個幼小的生命,而且使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近些天,我國就發生了幾十起惡性-交通事故,共有三千人多人死亡,兩萬多人受傷.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也為我們敲響了安全警鍾.也促使我們在課上和日常生活中多學安全知識,積累安全自救經驗.使我感觸最深的是那個小女孩被一輛大貨車奪去了雙腿的事,從此小女孩就坐在籃球上,一步步的挪動,我為這幼小的生命從此殘疾而感到痛心.願安全警鍾為我們長鳴.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要走人行橫道,要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不在馬路上打鬧…… 努力做好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中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們應該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團結互助,努力學習,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自己所學的本領去建設美麗的祖國.
.生死只在一瞬間
每個人的一生是不同的,有人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而有人一生確實坎坷的.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安全教育》影碟,我們興奮極了.影碟開始放了,我沉浸在了影碟的世界中.碟片是以卡-通形式製作的,採用了知識問答的形式.只見屏幕上出現了一小段短片,接著,一行行題目與選項排列在屏幕上.然後有兩人一一作答,同時進行教育解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火災的逃生》了.
正如人們常說的功虧一簣,如果在發生火災時沒有科學的自救方法,很可能將寶貴的生命白白斷送在火海之中.事實表明,火災時被濃煙中有毒氣體嗆死的並不比被火燒死的少.因此,火災逃生在穿越有濃煙的走廊時,要俯下身子前進,因為,在近地面處濃煙較少,可能還能夠呼吸到殘留的幾絲氧氣.
還有幾個知識要點,比方說,擦車時不能用汽油擦發動機等地方,要注意裝修時的安全隱患等等.看了這部影碟後,我不僅知道了火災的危險性,還知道了怎樣預防火災和火災逃生自救的方法.其實火災也不是那麼讓人毛骨悚然,無人倖免的天災,只要掌握了自救方法,還是有可能從死神的手中掙脫出來的.
生死只在一瞬間,防患於未然最重要.
冇看過
C. 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 的影評
一個都不能少影評:回看《一個都不能少》 - 電影影評
初中時,在亞洲電視看了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對於我們來說,中國大陸普遍的失學現象是難以有切身理解的,我們的同情也只能是短暫的寄籍,透過無數次的學校集體捐款、參與義工活動、飢饉運動,對中國大陸有需要的人民伸出援手,僅此而已,談不上有深刻的心靈震顫。在物質豐厚的社會,我們過著便利的城市生活,舒適的居住環境讓大部分人看不見更大部分的社會現實,而我就壓根忽略了這部電影中的艱澀、樸拙的生活與面對著的許多沒有實則經驗的生活問題。《一個都不能少》是中國北方農村的一個切面,這樣一個切面不偏不倚落在中國最現實的教育問題上,而這個現狀是非常可怕且嚴重的。初看這樣的電影並沒有甚麼東西把我吸引過來,平時看的大製作多了,故對這樣電影接觸不多,但這絕不是我謝絕現實電影的口實,反而因為我對文化的深愛,在看完賈平凹、蘇同、余華的一大堆文字後,對中國大陸貧困農村有更進一步的好奇與探勘的慾望。
電影的背景是中國河北一農村,一個老頭兒(高老師)教一班窮苦的農村學生,因要回放假回鄉一個月,村長找來只有十三歲的魏敏芝擔任代課老師,並答應給她工錢五十塊。電影的故事結構極為簡單,只有一條發展線,起點是其中一個學生因為她跑得快被拔尖去參加運動會了,魏敏芝硬是不給人,因為她答應了高老師「一個都不能少」,她被拔去了,這件事令她的心就是放不下來;而另一個學生長張慧科到城裡打工去了,又失了一個學生,魏敏芝一連不見了兩個學生,不知如何向高老師交代好,於是就決定到城裡找張慧科。故事因此由農村場景轉移到城裡去,展開了魏敏芝尋人的故事。故事十分簡單,但所探討的問題卻極為沉重。首先,電影帶出了一班純真的農村兒童,他們沒見過世面,在農村裡受教,這里有一點很有趣,他們學的東西就是「抄課文」,這還是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魏敏芝的,抄完了再抄,我會問:「這樣除了練字外,還能學到些甚麼更實質的東西?」,因此可想而知,高老師的學歷不高,他所教的就只是把課文一五一十地抄在黑板上,讓學生一五一十地抄錄,這就算一節課了。這讓我難以想像,我們平時修的科目加上課外的有十多科之多,而且老師都經過極為嚴格的考核才能拿到文憑開課,師資優良,因此對於影片中的高老師的封建式教育覺得極之迂腐,但這或許就是電影所要反映的一個問題:農村教師的學歷不足。而讓只有十三歲的魏敏芝來當代課老師,這個問題也就更顯而易見了。況且,以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來帶一班學生是不合理的,出了問題難以應付,而本身就會引出更多的問題來,影片中,魏敏芝要到城裡去找張慧科,沒錢乘公交車出城去,因此領著一班學生去搬磚塊賺取車費,這就是一個問題。
另外,影片所勾勒出來的城市面目也令人看了不安,尤其是中國大陸那種習慣成自然的上下級身份,即使是對一個鄉村來的小孩子也是如此,影片中魏敏芝到電視台要見台長,那個接待處的女職員對她說話的口氣和態度就表明了就種社會階級性,城裡人瞧不起鄉下人,這活龍活現就是大陸社會上下級的例子。以前到內地我就有這樣的一種經驗,我們向一個蹲在路邊的「公安」問路,他蹲著抽他的煙,完全把我們當透明的看;更不能容忍的一點是去廁所要收錢,而那個看門口的人口氣又大,沒錢滾開的嘴臉讓我哭笑不得,也不就一元,不是我付不起,而是你不覺得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嗎?
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說:「我們是這樣大的一個國家,有資源,有人口,八億或者十億,能夠同心協力的話,我們在亞洲的情況,哪裡會不及日本?由於長期的專制封建社會制度的斫喪,中國人在這個醬缸里醬得太久,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醬缸的污染,跳不出醬缸的范圍。年代久遠下來,使我們多數人喪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氣,一切事情只憑情緒和直覺反應,而再不能思考。一切行為價值,都以醬缸里的道德標准和政治標准為標准。因此,沒有是非曲直,沒有對錯黑白。在這樣的環境里,對事物的認識,很少去進一步地了解分析。」這種「醬缸」文化即是所有中國人共有的弊病,從這部電影里你就能領教不少,或者說,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能領教上不少不少不少了。
如想了解中國社會如今的怪誕,可去圖書館找專著來研讀,可到研究所聽講師的漫長的講座,或者更便利的方法是去看看余華的小說《兄弟》,那種中國社會由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開始的光怪陸離,在這本小說中一露無遺。我不想在此談中國社會問題,這種問題太沉重、太大了,大到我不能承受的程度,就交給大學的社會系去深討吧。我們說到電影,電影是以一種紀錄的形式呈現社會上的各形各色的問題,像我們身上的第三隻眼睛,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看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一個都不能少》十分簡單,它要反映的是如今中國農村的教育問題,當中可看見更多更多的中國問題,這就是電影所能做到的,也是觀眾所能發現的。影片的結局是個好的結束,魏敏芝的尋人引起了公眾的注意,得到了許多捐獻,張藝謀似乎不想抹煞中國人性的存在還沒在時代的轉變中傾向於麻木,但這不是所有中國貧窮農村所能得到的幸運,還有無數的中國農村兒童在失學與工作之間浮沉。
D. 寫一篇最好的時光的影評
自己選吧
1.
看《最好的時光》,除了侯孝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部電影的名字。05年11月,我在一家很小的音像店門口看見它的海報和海報上的五個紅色字跡,就一直忘不了它。
一直以來,侯孝賢對長鏡頭的運用別具分格,自成一派。這次為《最好的時光》掌鏡的,仍是他的老搭檔李屏賓。除此之外,編劇朱天文也是他一貫的「侯式班底」之一。正是這些合作多年的老搭檔,深諳彼此的特性,才使得《最好的時光》成為新的侯式經典。這一次,侯孝賢用一個三段式講述了三個不同時代的故事,並分別用「戀愛夢」、「自由夢」、「青春夢」為這三個故事命名。據說,這三段故事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可依:第一段故事中有侯孝賢和他身邊朋友的影子,第二段則取自某位政壇人物祖父的軼事,第三段就是台灣著名藝人譚艾珍女兒歐陽靖的真實故事。
A.戀愛夢
一九六六年的高雄。悶熱。遍地柔情。愛,一觸即發。
落榜青年阿震,終日無所事事,唯一的「工作」便是光顧路邊的撞球廳。而每次,他都會「准時」愛上撞球廳里的女招待。然後,他有聲有息的離開,再然後,是他一封簡訊讓他每次愛上的女招待會心的笑著離他而去。春子異或秀美,無一例外。四十年前的台灣,單純的年代,為了愛,無論是真的還是假的,無論是海枯石爛的,還是過煙雲眼的,只要一個理由,就會有一顆執著的心開始上路尋找。休假的阿震,從部隊返回,卻再也沒有見到秀美,於是他開始上路,開始走遍整個台灣。從高雄到嘉義,從嘉義到台南,只為了找到與他只有一面之緣的秀美。當他們再次相遇,沒有接吻,沒有上床,他只是抽著她遞來的煙,喝著她端上的茶,看她沖自己傻笑。這對阿震和秀美來說足夠了。二人漫步在小雨中,充滿柔情的鏡頭停留在他們緊牽的雙手上,悅耳迷人的《rain and tears》瞬時響起,這一切彷彿都在說明,最好的時光莫過於此。
B.自由夢
一九一一。風雨飄搖。帝國最後的哀鳴。大時代背景下的愛戀。
一個有家有室的讀書人,卻把一個歌姬引為知己。他與歌姬飛鴻傳情,字里行間卻對伊人只語不提,只自顧自談及梁先生之詩如何如何。歌姬對讀書郎日思夜盼,每次他都是匆匆地來,又匆忙離開。山河破碎,家園瘡痍,清政府永遠不可能把台灣從日本人的手裡拿回去。讀書郎張嘴閉嘴都是國家大事,都是關於自由的夢。而對於歌姬,即使與她相悅相知,卻終不可能把她娶回家去作妾,送他一個光明的未來。因為他多次在報紙上撰文,在共眾面爭取女性自由,反對納妾。妓館里本來要「當家」的小妹有了身孕,他卻仗義提供一百兩銀子助她贖身嫁人。而小妹一旦出閣,歌姬贖身又將遙遙無期。
本是一段普通人的愛戀,卻硬是殘酷在夾雜在沒落的山河之中,不由得徒生幾許悵惘。讀書郎和歌姬的心中,都懷著一個期待的自由的夢。一個大些,為國;一個小些,為己。為國為己,最終誰都沒有實現。如同這段愛戀,也註定了沒有結果。片中援引梁啟超哀嘆馬關條約的詩,「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其實就是國運家運的共同寫照。
對於二人來說,那最好的時光,是過去的而不是未來的。那些時光,屬於妓館昏黃的燈光,屬於歌姬餘音饒梁的南管。而正是一曲南管,把原本陌生的二人糾結在一起,開始了一個一開始就註定只能是悔恨的故事。
C.青春夢
二零零五年。工業文明下血液噴張的激盪。沒有掩飾的愛恨。
你可以愛我,我可以愛你。一生一世,它留在六十年代高雄的撞球廳。白頭偕老,那是這個時代最低級的形容詞。速度戰勝一切。慾望,讓所有故事變得簡單。只要「想」,就可以「要」。再快一點,再深一點,再久一點,再多一點……不用那麼多語言,你什麼都不必說,速食的食物,速食的愛情。可以同時,愛男人,也愛女人。沒什麼大不了。二十一世紀,真正的愛情在電影里。想寫情書嗎?不用寫字了,短訊、電郵讓速度的魅力體現到極至。
攝影機在這樣的時代里,關閉了。不忍還是另有所思,侯孝賢讓我們自己去思考。
什麼是最好的時光?最好的時光一定是最短暫的時光,因為短暫才彌足珍貴;最好的時光一定是最平淡的時光,因為真實的幸福都來源於點滴的積攢;最好的時光註定是要被辜負的時光,因為所有的美好都是留不住的。最好的時光究竟是哪段時光,沒人能夠輕易答出。在一次次期盼中,眼前的幸福從自己的指尖中悄然溜走,而濃情與幻想寄託的,卻是另一段不可知的未來。當一切散去,歡喜或者憂傷,當回憶的人變得不再年輕,那些殘酷得像詩一樣的時光,只能在心底最隱秘的地方再次浮現。電影有這樣的魔力,它讓人歡笑也讓人哭泣。更重要地是,它把破碎的回憶一次次復原,再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只是,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
2.
這部片子並非一口氣看完的,周末的時候看完第一段戀愛夢之後我就把碟退了出來,去尋找"輕松"去了.
這種緩慢滯悶的情節讓原本就被感冒困擾的我變的愈加煩躁起來.
昨天晚上重新把它翻出來的時候倒發現正適宜,它的"安靜"之美在夜晚反倒肆意的張揚開來.而仿若從隔壁傳來的背景音樂可以讓我沉溺其中卻有完全不會吵到其他沉睡的人.
飄洋過海來看你(1966 年戀愛夢)
很簡單的故事,它的開始只是基於一種並沒有輪廓的情感.而這段周折的尋找,也許帶著一些,不妨去找她一下的念頭.
試想一下,在你身邊某個朋友或長輩的回憶中也許同樣隱藏著這樣一個故事.說出來你會驚嘆原來他們曾有過這樣浪漫的遇見.甚至當事人也會感慨:"是啊,我差點都忘記了原來當時我們是這樣開始的."
在我看來,"浪漫"這個詞語絕對是旁者的形容,並且是帶著眼鏡所放大的情形.在那樣的當下,被不知名魔力所俘獲的你,恐怕只能笑著,望著-----而時間在那刻也在身邊凝結,因為你以無暇顧及.
伊人盼歸(1911 年,自由夢)
第一次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很大原因是在這段"自由夢"上.它特別在做成了默片的形式,看它需要合適的心境.
這樣的沉默彷彿在和啞巴說話,有時你會著急的想去搖他一搖看看到底倒的出些什麼.而有時在你失神的當口,他反到成了最窩心的陪伴.
這是3段中我最中意的一段,我怎樣都沒有料到一直被我戲稱為"香腸嘴"的舒琪會有如此溫婉內斂的表演.她的情感細膩溫柔,憂傷卻不歇斯底里,小妹出嫁前的那段叮囑又帶著端莊的"大家風范".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幽怨之情距離我們的當下已經太遙遠了,而獨立的腳步走了一代又一代,女子的脾性卻並未大變.生命最最期盼的無疑仍舊是意中人許的那句"廝守終身".
而所有的自由也皆在這份"愛"中重生.
我非常喜愛這段戲中若有似無的音樂和光影定格的景物.那些影影綽綽帶來耐人體味的美感.
焦躁的歲月(2005 年,青春夢)
我很喜歡光影時暗是明中所顯現的舒淇的臉,情感彷彿是在不經意間透出,瞬間卻又重新淹沒在黑暗中.
作者並沒有完整直接的講這個故事,我們在細節的慢慢拼湊中得知.張震所扮演的角色是在照片沖印店工作,喜歡拍很多照片.舒淇是個歌手,脖子裡面的身份牌上刻著她的癲癇病症,需送治的醫院.而這個世界亦隨著她右眼漸漸的失去視力也變的灰暗起來.
這2人雖然分別都有戀人,其中一個還是同性的.卻又無法抑制的糾纏在一起,在沉默的情慾中釋放著他們的某些感懷.
那是個焦躁不安的歲月,我們眼前的世界始終無法清晰起來,現狀亦在腦中被放大.既依賴又渴望擺脫,彷彿旋轉個不停的天空,除了隨著它無限的墜落,我們別無選擇.
這是所有青春烙印,雖然生活大相徑庭,但是內心卻從沒未平靜過,青春的脾性也始終如此,它莽莽撞撞到來激起一池漣漪,卻又一溜煙的跑走,你連出個氣都找不到源頭.
E. 韓國電影《愛 不愛》影評
影片大量採用長鏡頭,很多時候,男女主人公都是在做著生活中那些瑣碎的事情,說著那些無關痛癢的家長里短。簡單的人物,簡單的情節,簡單的意蘊,直白的記錄很低沉很糾葛的道別。沒有渲染情緒的背景音樂,沒有波瀾起伏的劇情,沒有歇斯底里的高潮,甚至沒有安撫人心的結尾。看這樣的電影的確是需要耐心的。開篇第一個鏡頭就長達十餘分鍾,玄彬與林秀晶在車中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突然她告訴他,她要分手,離開這個家,而他卻看似沒有任何的情感波動,淡淡有點冷漠的回應著是有別的人了嗎?在這樣的背景鋪敘下,一對夫妻開始講訴關於離別的故事。
故事很慢,慢到他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把她心愛的瓷器一件件包起來放好,再一件件拿出來拆開。慢到她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拿著一本書看很久想很多現在或是以前的事情。慢到他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從冰箱里拿出蔬菜盒,打開,取出食材,一刀刀仔細切好。慢到她有足夠的時間看著窗外淅瀝不停的大雨不做任何事情只輾轉的在窗前。
但是這是一對結婚了五年的夫妻共同在一個屋檐下最後的時光,只用105分鍾記錄下他們生活在一起最後的三個小時,一切就又都變得很快。快到她沒有足夠的時間整理好房間和回憶,分辨開哪些應該帶走哪些應該留下。快到她只能叮囑他不足的洗衣劑和他還有沒洗的衣服。快到她沒辦法發泄出對他的壓抑淡漠和總是好像理解的討厭。快到他沒勇氣說出對電話那一段的那人的嫉妒和對她任何挽留她的話。
通常很難容忍慢節奏的影片,但是還是蠻喜歡兩個演員慢出來的細膩感,對於這對將要離異的夫妻之間沒有歇斯底里的妒恨,也沒有纏綿離別的挽留,五年時間沉澱的愛與不愛全部展現在105分鍾的細微末節之上。她關不上家裡陽台上的門,不知道已經吃完的明太魚,不了解家裡有沒有剩下的罐頭,看得出,他和她的疏離已不是短暫的。她了解他不喜歡甜的食物,他會煮她喜歡的咖啡,他知道她想要拿的是盤子,所以,即使疏離,彼此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對於被雨困在屋裡而延長了離別的將離異夫妻來說,空氣的流動本就是尷尬的,時間流逝也正是緩慢的。
F. 以《愛的叮囑》為題目寫一篇作文,600字,給好評。
時間就像指尖中流過的細沙,那些曾經打動或感動我們的愛,我卻像是忘不掉一樣,記憶猶新。
小時候,每天都是媽媽在送我上學,在我走進校門前,她都會對我叮囑一大堆,「作業按時交」「上課要認真聽講」「別開小差」「作業及時訂正」……一大堆,一開始還好,時間久了也就煩了,所以我的答句永遠只是漫不經心的一聲:「知道了!」暗地裡也會講媽媽煩,更可惡的是,有時路過的同班同學,聽我媽這么講,放學時他們也模仿我們的語氣說什麼「過馬路慢一點」「要媽媽扶你嗎?」……真是氣死我了。有時候我見媽媽都要和她吵一架,直到有一天我的思想才真正的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和期望的心情。
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媽媽走了去出差了。我一個人待在空空的房間里,感覺心裡少了什麼似的,後來,媽媽沒有回來,沒那一聲聲叮囑,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最後一次考試考了倒數第一,同學們都笑話我。「不!」我從夢中醒來,發現只是一個夢,便呼出了一口氣。後來又一想:為什麼我少了媽媽的叮囑就不行呢?我想起我發燒39.8攝氏度的高燒,那天還是在夜裡,媽媽二話不說背起我沖下樓打的就去了醫院。後來打針時,媽媽為了不讓我疼,便哄我開心。跳舞,後來腰扭了,三天沒起來!媽媽陪我掛了一夜水,醒來後發現媽媽竟然一夜未睡,我問媽媽為什麼不睡她也只是笑了笑,說了聲:「沒關系,陪你。」
後來我才正真的明白,那一句句的叮囑,其實是媽媽對我無私的付出,無微不至的愛啊!媽媽並不是要求我,而是想告訴我要養成好習慣,終生收益啊!這愛多麼美麗,多麼關懷,多麼燦爛啊!媽媽的愛像一盞明亮的燈照亮我人生中的每一片黑暗,正是那一句句叮囑就像希望那樣支撐著我的精神,讓我走到了現在,讓我的成績越來越好。
母愛,是多麼的偉大啊!那一句句叮囑,那一份份叮囑中的愛,是我永遠償還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