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選擇觀後感
Ⅰ 跪求10篇紀錄片觀後感~!200字左右!~~
今天老師用上課時間看了圓明園的毀滅紀錄片。
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時代最有名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為大清付出的最多,康熙付出的最多,只有他重視科學,雍正雖然執政13年,但在這13年中他竟然在奏摺上批下100多萬字,而在乾隆統治的時候,人口佔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錢財佔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錢多的都沒地方放。圓明園這個奇跡之所以毀滅就是應為乾隆太自負,有那麼多先進的槍不用,覺得自己是最強的。最可惡的就是那群英法聯軍,你們都說這里美入天堂,為什麼還要毀壞,你們可以拿,可以搶,居然還放火燒,哼,真可惡!
今天,我看了電影《開國大典》感觸頗深。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個鏡頭:身穿中山服的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們政府成立了!」啊,經過了28年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今天。那一聲庄嚴的宣布,是用那堅定的革命精神組成的;是用那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鮮血換來的。中華大地一片沸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經無線電的傳播震撼了五洲四海 ,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歡躍,為之振奮呢!回想我們中華民族經歷的滄桑歲月,不由得眼睛潮濕了。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這超越時空的聲音?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撫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持著你的崗位?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美麗?我想問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題記雷鋒——一個曾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等諸位名人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傳奇人物。雷鋒——一個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學習的神話般的人物。雷鋒——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卻永存的偉人。而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自打雷鋒一生下來,厄運就纏上了他。
家裡沒有溫暖的爐火,沒有香甜的乳汁,更沒有大碗大碗的紅燒肉。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飢餓。後來,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媽媽被地主惡霸逼死,哥哥被資本家殘害致死,弟弟貧病交加凍餓而死。小小年紀就受這樣打擊的他不但沒有輕生的念頭,反而會化悲傷為力量,全心全意為革命為人民服務,他心中沸騰的滿腔熱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滅的。記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動,天上突然烏雲滾滾,豆大的雨點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來,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負責打隊旗的雷鋒吧衣服脫下來,將隊旗和紅領巾包起來,自己光著小脊樑任憑風吹雨打。同學說他傻,將隊旗和紅領巾洗下不就行了嗎?可他卻鄭重地說道:「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和隊旗一樣,都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咱應該格外珍惜。」而這一句話,卻深深地感動了那位同學,從此他也像雷鋒一樣,給於紅領巾與隊旗至高的尊重與崇敬。雷鋒總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周圍的人們;雷鋒總是這樣,一心一意為著人民為著世界。看到雷鋒這樣,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學校門口那壯觀的一面——每到中午,人山人海便湧入學校對面的小店買午飯,由於人過多,因此只能站著吃,人與人之間距離遠則50公分,近則30公分,那個場面真讓我不禁想到「百萬雪師逼江而下」。而這樣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等人一走,那長長的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料杯、一次性飯盒、塑料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
整個一條街似乎被朦朦朧蓋上一層白色的面紗。說真的,要不是我親眼目睹,我真不會相信這種奇觀竟然會出現在我的眼前,而且還是反反復復,日復一日地出現。我們對世界做了些什麼呢?污染罷了,糟蹋罷了。和雷鋒比起來,我們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為人民著想,可我們卻為了自己一時的圖方便,造成土質污染、空氣污染,因而加深了溫室效應,對地球對人們極大的傷害!我們雖然碰不上戰爭時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為國家做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們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闖紅燈,那也是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吧!只要把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們也就問心無愧了,我們就是偉人,就是英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Ⅱ bbc紀錄片觀後感800字
供參考
生存的法則是什麼?是迷惑敵人,還是隱蔽自己?NO!《地球脈動》這部紀錄片告訴我:生存的法則是速度和耐力。
在《地球脈動》中有這么一個場景:一頭狼對一頭和媽媽走散的小馴鹿窮追不舍。那頭小馴鹿拼了命地快速奔跑,只要它可以堅持跑1000米,狼就會放棄。這註定是一場速度和耐力的較量戰爭。可是最終那頭小馴鹿還是沒有堅持下來,這也意味著他將會走向滅亡。果不其然的,狼最終撲到了馴鹿的身上……看到這我不禁想著:如果那頭馴鹿能夠一鼓作氣堅持下來,狼也會就此放棄,也許就不會有這場悲劇的發生。
是啊!速度和耐力都是生存的法則,生活中也不正是如此嗎?那次跳繩比賽,練習集體跳的我因為站在最後,而那位甩繩的同學又甩的很高,所以我跳的有些吃力。「一、二、一、二、一……」口號又喊了起來。我心裡想著:為了班級,為了集體,我要堅持!「啪」,繩子打了下來,我便再次跳起,我跳過去了!事實上,我跳過去的不只是繩子,還有一道催我放棄的坎兒,還有成功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是的,生活中既需要耐力,又需要堅持。只有鍥而不舍,才能催開希望之花,結出勝利之果。
《地球脈動》這部電影讓我知道生存的法則是速度與耐力。同時他還讓我體會到成功的法則是努力與堅持,只有努力與堅持共存才能成功。
Ⅲ 紀錄片觀後感300字!!!快快快!!!
紀錄片觀後感
國難時期盡顯風雲人物,英雄輩出;和平年代歷歷貪贓枉法,雜草叢生!感懷先烈\英雄之豐功偉績。——借古論今,換看今朝!
國難時期,民不聊生。能夠聊得起生活的人,多半是富及一方的商賈或達官顯貴;一般民眾能夠溫飽度日的,不算富農也為小有私囊之人物;大多數皆為貧窮陌路的百姓,有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無暇顧及生活品質,自然也無從聊起「民\生」......
一天的忙碌結束,沐浴一翻到是舒適,閑暇之餘看著喜愛的中央一,時間耽擱了電視劇的《走西口》,晚間也是半路鏈接,擺弄著依然濕漉的頭發等待順干,暗喜今年沒了去年年底的大雪封山。喜悅之餘「淮海戰役歷史紀錄片2」的展播欣喜若狂,喜的是歷史使人明智,達到狂則因外公曾是該戰役之歷史英雄,倍感親切。想想抗戰時期,國家雖不富裕,生活困苦,無論是內戰或是外侵,困難之中,愛國之情感化眾多各行業各領域的中國人友人。凸顯了一代英雄人物、革命先烈!如今國家較之富強,生活接近小康,目標實現共產主義。然,卻以提倡「和諧社會」來警戒和暴露了現今之不和諧事實。可悲啊,擁有文明古國之稱謂卻到後期它國學孔孟之道,不知是喜或是憂,喜之終於大徹大悟奮發學習「師以長技以制夷」,悲之則羞也!
中國歷經無數大小戰役,然,「淮海戰役」始終是關注或保鮮的內容,由一,自小疼愛的外公為當年該戰役的戰斗英雄,立下汗馬功勞,獲得大小榮譽多多,自是一份榮耀;由二,可愛的大學位於該戰役轄區,「淮海戰役」的戰斗地域之內,自是一份半感受、感染;由三,歷史題材的內容向來是喜愛關注內容之重中之重,歷史使人明智嘛;由四,回顧歷史感恩生活的舒適,緬懷先烈,銘記於心——人不能忘記歷史之教訓!
去年8或許是不幸的,今年9對我來說是興奮的,今年對9這個數字,不知道原因,就是顯得格外的親切,喜歡數字9和九有關的一切,(*^__^*) 嘻嘻……
晚安今夜,濕漉的頭發已經幹了,休息,明天依然繼續。願我的家人和我及其關系愛護我的朋友們天天好心情,為你們祈福也祝福自己。希望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Ⅳ 紀錄片在一起觀後感
[紀錄片在一起觀後感]《在一起》,我們應該在一起,我們無論因為任何原因都應該在一起,紀錄片在一起觀後感。關於歧視?我們在一起應該是不存在的,無論你是怎樣人群中的一個,我們都應該在一起。那麼,就讓我從紀錄片《在一起》的主題曲開始告訴你《在一起》是一個怎樣的紀錄片吧! 紀錄片《在一起》的主題曲的歌詞是:「有過藍色的夢,有過美麗的期待,卻只能面對這命運的安排,多想看日出,多想看大海。親愛的朋友們啊,我總是擔心未來。 有過藍色的夢,有過美麗的期待,堅強面對這命運的安排,一起看日出,一起看大海,親愛的朋友們啊,我們會與你同在。 捧起你的臉,請接受我們的愛,人間有累也會有關懷,讓心打開,是真情牽動所有的血脈,感動世界,只為生命而存在,愛你的人就叫紅絲帶。」 這樣的歌詞,讓我們想到的無疑就是我們有個共同的夢想。這個夢想在紀錄片《在一起》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夢想無疑是我們當今社會的追求,我們應該做到不對任何特殊人群有所歧視,其實,可怕的不是這樣的一群特殊人群,更可怕的是歧視。而歌詞中有個醒目的詞,這個詞則是紅絲帶,其實這則代表著另一層特殊的含義,就是片中感染艾滋病的特殊人群。 影片來自於顧長衛導演的劇組在全國徵集艾滋病感染者參與另一影片《魔術外傳》拍攝的活動。紀錄片《在一起》描述的是導演趙亮在網上艱難的找人經歷。《在一起》圍繞著三名志願者在劇組的生活展開,同時也通過專家和志願者的講述,普及有關防治艾滋病的知識,在劇組這一小型社會中展現了反歧視艾滋病的宣傳。紀錄片拍攝過程中,大家由害怕、恐懼到了解到熟悉,慢慢的消除對他們的恐懼和歧視,然後對他們伸出友誼的雙手,和他們成為朋友,當他們離開劇組的時候,給他們熱烈的掌聲和擁抱,讓老夏、小澤濤、劉老師感到大家的關愛和溫暖,。他們是一群不幸的艾滋病感染者,很渴望到平等的對待,所以他們大膽的加入劇組,不用遮擋自己的真實面貌,希望呼籲社會的理解和關愛!我會為他們的勇氣給予肯定,正因為你們,我們讀懂了你們的痛苦,我們不會歧視你們的,當你們需要我的擁抱,我一定不吝嗇給你們擁抱! 歧視,是艾滋病感染者面臨的最大問題,觀後感《紀錄片在一起觀後感》。只要知道一個人是感染者,身邊的人都會躲得遠遠的,盡管平常的生活,一般的接觸並不會傳染,可是大多數人還是心存芥蒂。「歧視的主要原因是把艾滋病與性捆綁在一起,一提到感染就說這人生活不檢點」。紀錄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魔術外傳》劇組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生活的鏡頭告訴公眾,平常的生活不會傳染艾滋病,他們需要的不是金錢的憐憫,只是一種平凡的尊重。 紀錄片記述了《魔術外傳》開拍前通過網路尋訪、全國搜尋,徵集選定感染者進入劇組,以及與劇組演職人員一起工作的故事。許多露面或經遮擋的的感染者通過口述或聊天記錄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感染經歷和生活狀況,以及遇到的困難。 《在一起》,一種白描的方式把劇組中的演員和艾滋病患者一起生活的場面記錄下來,並在其中穿插各地感染者用文字和口述展現的感染經歷,平靜的講述自己的不幸。在一起,他們的相互安慰,讓彼此在絕望中獲得一份安慰。一部公益片,啟示我們能像尊重自己那樣最終這個群體。 紀錄片《在一起》之所以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創作人員選擇了一群的特殊的人,也不是因為這個創作團隊有多強大,而是紀錄片的創作手法及鏡頭的運用和劇中最真實的記錄了這群特殊人群的生活。其中就有很多的鏡頭留給觀眾很深刻的印象。 鏡頭一:感染者中的小朋友和家裡人吃火鍋時刻意的被「隔離」。可能最可怕的不是外人的刻意逃避,而是家裡人刻意的「隔離」。這樣的一組鏡頭,深深的刻在了觀眾的心裡,讓我們真正的體會到了那種痛苦,則升華了紀錄片的主體。 鏡頭二:感染者小澤濤在導演的安排下演的那場哭戲。當導演喊完開始之後,小澤濤歇斯底里的哭聲不是在演戲,而是在真實的哭出自己的心聲,也許在他們的世界裡,我們都不能真正的明白他們的痛苦吧!這樣的鏡頭不是刻意的去渲染,而是最真實的表現。我相信,這樣的鏡頭無疑感動了所有觀眾。 鏡頭三:三個感染者在桃樹下的鏡頭。看似是幸福的,看似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痛苦只有他們才明白。用這樣的鏡頭更清楚的表達了紀錄片《在一起》的主題。所有,紀錄片《在一起》想表達的無疑是:我們全社會的人,對於這個特殊的人群來說,無疑最後的就是真的能在一起。在紀錄片中像這些鏡頭實在是太多了,當然其中的網路對話更是新穎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所有紀錄片《在一起》無疑是成功的。 看過了《在一起》,那麼你准備好了和他們在一起了嗎? 〔紀錄片在一起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Ⅳ 寫一篇關於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800到1000字,高二
復興之路觀後感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斗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眾多觀眾在形容他們對《復興之路》觀後感時所用的話語。「觀眾有感觸,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製作《復興之路》,就是要讓廣大觀眾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一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眾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摸幸福。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著追求。陝北延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聖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里運籌帷幄。
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苦幹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復興之路》後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秀民族的一份子!
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斗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斗,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展、進步!
Ⅵ 紀錄片觀後感
[紀錄片觀後感]
這是一部由日本NHK電視台製作的關於日本國內貧富差距的紀錄片,該片從側面剖析了生活在日本社會底層的普通人的生活狀況,看完之後,心中感觸頗深,紀錄片觀後感。片中印象很深的一位采訪者是一個年約34歲的宮城縣男性,具體什麼名字記不清,但他住的地方倒印象很深,這次日本大地震最大受災地區就是宮城縣。回到正題,據片中所說,他畢業於日本一所普通的大學,畢業後一直未找到固定工作,而是四處打零工。到目前為止已經做了好多份工作,但仍是入不敷出,生活很艱辛,甚至面臨著流落街頭的窘境。他想通過職業介紹所找工作,但職業介紹所有相關規定,只幫助22到34歲之間的求職者介紹工作,而他剛好超過這個范圍,最後在他的哀求下,職業介紹所幫他介紹了一個高空擦窗戶的工作。看到這,我不禁疑惑,為什麼一個正值青壯年的大老爺們竟會落魄到這步田地?是因為他找工作不夠努力嗎?不是的,片中這位主人公每天都非常努力地找工作,只是因為他沒有一技之長,所以才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再來反觀中國的現狀,似乎比這個更加嚴峻,中國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後老師在總結時直接指出,倘若大學畢業生沒有一技之長,很容易被社會淘汰,觀後感《紀錄片觀後感》。因此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增強自己的技能,構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白岩松曾說到,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跟什麼成正比呢?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強,獲取自己更加穩定的位置和向前進的速度就更快,但如果你隨時可以被替代就很難。我們有的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一個月掙的工資很低。比爾·蓋茨經常飛來飛去還打牌,卻那麼有錢。沒辦法,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而很辛苦的那些工作,隨便把我們拽過去培訓不到一天,立即就可以從事那工作,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太弱。所以應該充分利用大學剩餘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老師還提到,大學期間要多考幾個證和考研,前者的確很重要,因為現在找工作,都必須看證件,這個就是自己能力的最好憑證。後者則要相對來看,如果是一心想要在學術上有所發展的同學,的確可以通過考研甚至考博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但如果是重實務的同學,我想就沒有很大必要考研,社會是一個很現實的地方,有很多我們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如果我們在社會上打拚幾年可能相對來說,經驗更加豐富,閱歷也更加廣泛。當然這是從求職者自身的角度來闡述,除了這一點外,社會也應該為求職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可以增加求職者的信心。總而言之,未來求職之路任重道遠。
〔紀錄片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Ⅶ 優秀紀錄片800字觀後感
還有看過那個記錄片,寫觀後感,不少和紀錄片的 觀後感! 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充滿
Ⅷ 跪求中國通史紀錄片的觀後感1500字
正史尤其是通史,大多為官方記錄,很多時候史實被埋沒,成為事件的羅列,毫無情趣可言。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央視電影頻道播出的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選取了以三國兩晉南北朝為主體作為前7集的故事,從諸葛亮治蜀到隋煬帝亡國。這段介於漢、唐兩朝「大治」之間的「大亂」,堪稱中國中古史上最豐富也最波折的一段,頭緒多、典故多、傳奇多。看了試播的前7集,完全改變了我內心對於「正史」的偏見,或者說,終於滿足了我內心對於「正史」的需求。正史,可以很有趣;正史,可以很動情;正史,讓我們感悟現實。
史學在本質上是一種方法論,對於大眾來說,其真正價值不在故事本身,而在鋪陳線索。《中國通史》中,背景、事件、人物的彼此關系交待得非常清楚,這就為專家訪談、民風採集、史料呈現、3D動畫造景之間的穿越提供了強大的邏輯支撐。
最明顯的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從拓跋鮮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嘗試失敗,進而回溯為什麼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轉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後,由孝文帝與馮太後的親民之舉,帶出春耕傳統、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黃糕習俗、秦漢以來的籍田活動等。有了橫縱大背景與個體人物事件交織的邏輯,「穿越」終於不再只是無厘頭惡搞,而成為一種精彩的敘事手法。
邏輯線索的另一個好處,是提供給觀眾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魏晉風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看完《魏晉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遠和尚的《沙門不敬王者論》。這些史料,除非專業需要,很少有人會主動想起去研讀。
人們過於偏愛野史,熱衷顛覆,所以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嵇康的忠貞、僧侶們的執著,便因過於「正經」而顯得「味道」不足。但其實,這才是歷史真正可能抽離出的東西:品格正能量。歷史並不能避免重蹈覆轍,卻能在個人迷茫困惑的時候,告訴你一切皆有前例,怎樣的選項可能預期怎樣的結果。
前7集紀錄片中,人物表現最豐滿的當屬梁武帝,他最出名的野史是動不動就鬧著要出家。片中引用史料解釋了他如何試圖運用佛教去撬動一些觀念,最終實現以儒治國的理念。而對於他晚年佞佛、釀成侯景之亂,也做了個人心理、情感上的觀照。
《煬帝楊廣》這一集,則將史學魅力施展得最為飽滿。隋煬帝為香艷派野史的最愛,以奢靡、昏庸著稱。片中,來自社科院、北京大學、人民大學、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的各路專家,圍繞東都洛陽、大運河、征西域、討高麗等事件,各自解讀了煬帝的策略、心態,引導觀眾冷靜、客觀地去「理解」一個人,而不僅憑道聽途說去盲目論斷。
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歷史。當我們太過戲謔地看待歷史,也就喪失了對未來認知的能力。《中國通史》最出彩的地方在於:這是現代中國人運用現代技術結合史料與傳統在表達自己的歷史——表達的,不是支離破碎的知識,而是由民族性格生發出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情懷。
很多人難以想像,武俠游戲里的3D技術怎麼能那麼完美地運用在了紀錄片中,當看到《中國通史》終於用正史「收編」了3D動畫,尤為過癮。特別是隋文帝楊堅再造統一的一集,軍隊、戰船、天險、宮殿、城池,那麼現代,又那麼富有古典韻味。
《魏晉佛教》一集的技術運用同樣精湛,在新技術營造的場面中,歷史重新打開了他的面紗:沉睡了200年的佛經,停滯了17年的鳩摩羅什,無數為探尋真理踏上不歸路的僧侶。時代的創傷、個體的屈辱,人為了理想究竟會有怎樣的付出?
這不正是21世紀的今日中國,年輕人最困惑的話題嗎?只需回頭看看歷史,看看之前發生過的事情,自然知道人應該怎麼去做。
這,正是歷史的價值:情動於心,鑒往知來。
採納吧!!!
Ⅸ 中國發展的紀錄片怎麼寫觀後感,快一點啊,急用!!!!!!!!!!!!!!1
黨員心 祖國情---《新中國》紀錄片觀後感
新中國即將迎來60周年華誕,60年彈指一揮間,神州大地滄桑巨變,煥發勃勃生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輝煌成就,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回首60年前,新中國面對的是民生凋敝、滿目瘡痍的局面,在世界經濟「俱樂部」中,幾乎聽不見中國的聲音。整個國民經濟處於崩潰狀態,生產倒退、交通破壞、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在這種情況下,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恢復國民經濟的建設。1953年,黨正式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並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礎。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創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上開拓奮進。1992年黨的十四大強調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四大之後,黨中央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創全面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重大問題作出部署。2001年11月我國加入了WTO(世界貿易組織),此後,借經濟全球化這股東風,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而通過這個國際多邊組織提供的寬松經貿環境,我國的對外開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對內改革也得到進一步深化。
從滿目瘡痍、積貧積弱到經濟總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邁向總體小康,從封閉半封閉到直接關系全球經濟復甦……新中國成立60年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驚人跨越。解放前我們只能製造一些輕工日用品,裝備製造業一片空白。新中國成立後,第一輛汽車、第一架飛機、第一個萬噸水壓機……每一個前進步伐,當時都讓人們激動自豪。
中國走向市場經濟,這不是傳統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選擇,而是在探索和解決社會主義實踐中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與矛盾的過程中逐步演進的結果。」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制度,不僅讓中國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還讓中國與有著不同經濟制度的國家開展經濟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成就。
走過崢嶸歲月,歷經風雨砥礪、煥發青春活力的共產黨更加成熟堅強,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將更加從容自信。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積淀的寶貴經驗,照亮更加光明的前程。
Ⅹ 紀錄片觀後感5000字
老師要是給你999分回家你爸還不抽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