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傳奇觀後感
『壹』 唐詩傳奇觀後感
今天是「六一」,我們一家三口去北展劇院觀看「魔法小書包之唐詩傳奇」。一開始,我無精打采,因為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後來,演出一場比一場好看, 我真高興!
這個兒童劇講的是一個書包里有彩色筆、橡皮擦、悠悠球和寫詩毛筆。寫詩毛筆帶它們去了唐朝,在那裡認識了許多唐朝的大詩人,李舍、賈島、王之渙、高適、王昌齡,還有韓愈,它們學會了很多唐詩,懂得了遇事要認真「推敲」,不能馬虎。它們的友誼也更深厚了。
我以後也一定要多讀詩,豐富知識。
這個兒童節我過得很快樂!
『貳』 唐詩的故事之李白 觀後感
幼年的李白,深深折服於司馬相如的文采,加以初唐的文風正在從南北朝的駢儷內的文風中走出,容師漢之古風漸成共識。李白習司馬相如之文,每日讀一篇,仿寫一篇,浸淫日久,文章風格漸漸定型。遺憾的是,這時流行的文體已非漢之所謂賦,而是唐之所謂詩。且其時律詩尚未形成絕對優勢,攜帶漢風的自由體長短句風頭正健,如陳子昂之《登幽州台歌》,於是李白找到了他大展豪情的通道。後人讀李白之詩,感覺其律詩不工,長短句之隨意自然,意境之奔放浪漫,簡直就不是在讀詩,而是在欣賞漢之麗文美賦。如《將進酒》,《蜀道難》等。獨不知李白與司馬相如的這段淵源相繼及期間所下之苦功。至於李白之情場得意,相比於遠師司馬相如,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叄』 百家講壇李白唐詩的故事觀後感500
幼年的李白,深深折服於司馬相如的文采,加以初唐的文風正在從南北朝的駢儷的文風中走出,師漢之古風漸成共識。李白習司馬相如之文,每日讀一篇,仿寫一篇,浸淫日久,文章風格漸漸定型。遺憾的是,這時流行的文體已非漢之所謂賦,而是唐之所謂詩。且其時律詩尚未形成絕對優勢,攜帶漢風的自由體長短句風頭正健,如陳子昂之《登幽州台歌》,於是李白找到了他大展豪情的通道。後人讀李白之詩,感覺其律詩不工,長短句之隨意自然,意境之奔放浪漫,簡直就不是在讀詩,而是在欣賞漢之麗文美賦。如《將進酒》,《蜀道難》等。獨不知李白與司馬相如的這段淵源相繼及期間所下之苦功。至於李白之情場得意,相比於遠師司馬相如,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肆』 《唐詩風雲會》觀後感400字
周五晚上偶然在網上看到陝西衛視播出的節目《唐詩風雲會》,一期觀賞下來,便被其深深吸引。
之前也曾看到以詩詞為主的節目,如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而這檔文化類節目首次選取了唐詩這一我國傳統文學領域作為題材,以選手比賽的形式與廣大電視觀眾一起品唐詩、憶唐人,煮酒論劍、詩夢大唐。節目的主持人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康震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主講過李白、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等人物,備受好評),同時節目邀請詩詞學者、文娛明星、詩人作家等擔任翰林學士(評委)。
該節目3月份開播,每一期節目分為眾里尋她、唐詩流韻和挑燈覓句三個環節。第一環節主要考察選手的唐詩記誦情況,第三環節主要考察選手的唐詩儲備量和反應能力,這跟以往的一些文化類節目大同小異。而第二環節唐詩流韻可以說別具一格,十分吸引人。該環節共有推敲成趣和觸景生句兩道題:在推敲成趣這道題中,大屏幕會給出一句耳熟能詳的、膾炙人口的唐詩詩句,並圈出其中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可以是動詞,也可以使名詞,要求選手思考出自己認為更好的一個字詞來替換原來的。在觸景生句這道題中,大屏幕會給出一個場景或一個情況,要求選手運用一句唐詩來進行描述和應對。這兩道題很有意思!不同於以往簡單的、單調的詩歌背誦、詩歌記誦、出上句接下句等,這個環節更多的是要考察選手的文學功底、古漢語水平、詩歌的理解與語詞的運用。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想法,每個人都會給出自己不同的答案。這一環節也極其吸引我,隨著節目選手一起思索。
近年來,固然各種各樣的選秀節目、相親娛樂節目、國產抗日神劇嚴重泛濫於電視電台,但也涌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化類益智類節目,如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貴州衛視的《最愛是中華》以及陝西衛視的《唐詩風雲會》。一系列節目的推出,雖然不免有些商業化的氣息,但是它一定有其更為深層的意義與作用:通過寓教於樂的輕松娛樂形式,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譬如漢字、成語、詩詞、古文、哲學等等,促進廣大觀眾積極閱讀、主動學習,增強民族文化認同,重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我們都知道,在功利化、娛樂化越來越嚴重的當今社會,在這個推崇速度的網路化時代,人們越來越浮躁,越來越不愛閱讀,根據今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京發布第12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2014年我國人均紙質書閱讀量4.56本,已經低於2013年的4.77本,更別說遠低於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讀書僅為13.43分鍾。閱讀量少得可憐,對於國學、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更是少之又少。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不可丟失、不可缺少的東西,更是一個民族必須繼承和弘揚的東西。希望此類節目的廣泛播出,能夠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如此引起大家的興趣,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主動地去翻閱書籍、去學習傳統文化。這樣的節目才是成功的節目。
『伍』 唐之韻觀後感
《唐之韻》——觀後感
這周在網上看了《唐之韻》,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教片內.它以精彩的畫面、精確生動的解說容,將唐代有代表性的117位詩人及代表作一一介紹給了讀者.其朗誦聲情並茂,詮釋獨具慧眼,描繪得惟妙惟肖.它不僅在文學的層面上對「唐詩」進行鑒賞,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層面上,把「唐詩」看作一個時代的聲音.在喧鬧的電視屏幕上,它將讓人感到一種千古幽香的書卷氣,使我們領略到真正優秀的中國人的胸襟和氣度.
『陸』 唐詩李白的作品的讀後感不少於500字
李白詩選讀後感
這幾天在家拜讀偉大詩人「詩仙」李白的詩作,心中頗有感觸焉。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他在詩壇上是詩壇泰斗般的地位,詩歌出盛唐,盛唐出李白,一句話,他是詩壇上的老大,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般的存在。所以他的名字和他那些鬼斧神工般的詩歌一起萬世流傳,永垂不朽!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
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對李白非常崇拜。記得讀小學時學的第一首詩就是李白的《靜夜思》,那時很小,對詩中包含的思鄉之情根本無法理解,只是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愛讀。後來陸陸續續學了他的《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等,終於牢牢記住了這個名字。到了上中學又開始學他的詩,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我在上學,我就無法避免地讀到他的詩,這時才感覺到原來他的詩那麼重要,但說實話,不知是年齡問題還是缺少生活感受,我不是很能體會他的詩歌中所蘊藏的情感和精髓。
現在自己長大了,參加工作十來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嘗過了,人情世故也稍微懂點了。這時我再來讀李白的詩,我突然有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邊讀他的詩,他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立體豐滿起來,不再是遙不可及、模糊的影子。他的不平凡曲折坎坷的一生,滿腹才華、滿腔熱情、滿腔抱負卻始終無法得到施展,得不到重用而郁悶惆悵、憤懣難平的心情始終相伴一生,讓他只能借酒銷愁。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當我讀到《行路難》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時,我眼前浮現出詩人拔劍四顧,心裡無比茫然,不知自己今後的路在何方,連自己最愛的美酒都沒有興趣了,這時我的心中一酸,眼中差點湧出淚花,我心痛啊!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卻得不到重用,只能惆悵地離開長安。離開長安後,他開始了十多年的四處漂泊的生活,居無定所,四海為家,想尋找一個門路,實現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理想,而始終不得。詩人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惆悵。發出了「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感慨。為什麼有這么多的白頭發,是誰讓我滿頭白發?是愁緒啊!是愁白了頭啊!
縱觀李白的一生,是鬱郁不得志的一生,是愁苦的一生。原因何在呢?他自身也有原因,因為他太狂放不羈,太單純,太直率,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察言觀色,不懂得溜須拍馬。這是他的性格問題。性格決定命運!要是他世故一點,圓滑一點,可能他還是前途無量的!但我覺得最關鍵的是他生不逢時!他生在唐玄宗晚期,朝政最腐敗的時候。君王沉溺於楊貴妃的美色中不可自拔,寵信奸臣,任用奸相李林甫。朝野黑暗,有志之士報國無門!要是他生活在現代,憑他這樣驚世駭俗的才華,會成為享譽世界的大文豪,也許會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我們中國人、中國文人爭光,那該多好啊!
『柒』 唐詩傳奇觀後感300字
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內容特別豐富,讓我明白了許多,知道了許多。這本書就是包含了中華經典與華夏文明的《唐詩三百首》。 這本書中全是唐朝詩人寫的詩,如:杜甫、李商隱、李白等。 唐朝也是分什麼時期的。先是初唐,再是盛唐,最後是晚唐。初唐,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是「四傑」和王勃;盛唐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是李白、杜甫;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商隱、杜牧。
初唐,是唐朝剛剛建國的時候,文化風格難免與以前相似,唐詩也是一樣的。所以當時許多詩人想要改變歷史風格,就拿當時的「四傑」來說,他們運用清新典雅的詞句來做詩,給初唐的人煥然一新的的感覺。他們寫泉水,就給人一種真實的感受,彷彿泉水就在眼前。初唐的詩人改變了當時的文化風格,他們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盛唐,是唐朝興盛、發達的時期,那時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風格,唐詩也有了自己的獨特韻味。李白、杜甫就是盛唐時期的詩人,他們寫的詩句用了大量的誇張和比喻,讓我們看的人有一種舒服、愜意的感覺。這讓我不禁贊嘆。
晚唐,民國戰亂,到處都是凄涼的,家家戶戶的男兒都在邊塞打仗,不能回家,不能看見自己的妻兒,月圓之時也不能相見。所以李商隱、杜牧寫的詩句都帶有憂傷,時的背景都很凄涼,所以讀完他們的詩,會略有傷感之意。
不同時期的詩人,寫的詩都會有不同的思想,通過讀這些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文化風格。《唐詩三百首》我的最愛。
『捌』 唐詩傳奇觀後感400~500
愛情是一個童話,加上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