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蘇菲的世界觀後感1500

蘇菲的世界觀後感1500

發布時間: 2021-03-11 11:08:20

1. 蘇菲的世界 讀後感5000字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我思故我在」 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麼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2.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要四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你看過嗎?這是一本哲學史書。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名著。它是(挪威)喬斯坦.賈德寫的。 起初,我認為這種書是無聊書。但是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這本書的概述,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走進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所積累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找到答案。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比她想的更怪異,更離奇了。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哲學教授傅佩榮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哲學不是萬靈丹,但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德,那麼註定將會陷於心靈之封閉與終結。這或許是這本書在世界各國廣受歡迎的原因吧!為了使人從困惑到覺悟,本書提供了一盞明燈。」 是的,哲學會使我們醒悟。而這本書使我們走進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所以我建議大家來看《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回答者: slp8520 - 江湖新秀 五級 2009-2-7 17:02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麼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3.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馬兒為什麼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爸爸媽媽拿著一張圖片或是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爸媽對我說,那是馬兒,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麼?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對此,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著,想探究魔術師的秘密。我們比哲人們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哲學家們不停的爬著,同時也不停的呼喚著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於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於精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來越發現,其實哲學離生活並不遠,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十三歲第一次讀蘇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會收獲更多。

4. 蘇菲的世界 1000字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

——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於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

《蘇菲的世界》是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讓人深思的概念,蘇菲在迷茫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了解西方哲學領域。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一說。這整本書就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感覺虛虛實實的!就著「我從哪來」、「我是誰」……的問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著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進行了一次心聲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人類的文明。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我發現在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然而現在的教育在哲學方面給人的感覺是「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所以以前我對哲學就是抱著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想法!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了解哲學。

以上是我看到一部分的感受!不過很多事我還是沒想通啊!就像書中說的人常把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歸於神論,等到哲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開始相信無神論!接著哲學繼續發展,宗教出現了分裂,基督教開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開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可是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戰爭避免不了!記得歷史老師提過十字軍的事,原諒當時我在開小差,聽的不全面啊!大概是說紅十字軍為了耶路撒冷那稱為基督發源地的地方,組織了教徒開始征戰,開始他們也許為了教義,可後面他們虐奪路過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宗教是可以洗滌人類的心靈!只有人的自我覺悟才能改變一切!因為只要人願意,一個原本是博愛的教義會被人曲解!我想哲學是可以讓人們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讓人頓悟的學問!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因為時間太短暫,我花了幾個晚上就把這本書看完了,內容太多了,結果什麼也沒發現,記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構思.書的開始幾章,不覺得有什麼異常,但越往下讀,越覺得詭異,彷彿作者也有預料不到的結尾似的;尤其是那個哲學宴會,真是個悲慘的結局,也真是個奇怪的想法.這奇怪的是蘇菲和艾伯特竟然漸漸察覺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這種察覺又是通過少校的筆寫出來的,這種角色的反抗,一邊是虛幻的,因為它和角色一樣,存在於少校的內心;一邊又是真實的,因為它是蘇菲和艾伯特的真實情感,脫離了少校的控制,最終獲得了成功.被創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創造出的世界,同時也逃出了創造者的安排,這個小小的扭結,使人有一種糊塗的感覺,真實其實就是虛幻,二者無法分開.小說原本是虛幻的,就必須用心去承認小說里所謂的現實世界,唯有這樣去讀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說中,體會書中任務的喜怒哀樂,激起共鳴,最大顯得地去體會作者地原創動機.可是當我把小說中的世界當成是真實的時候,作者筆鋒一轉,竟然搞出了原來的世界也是虛幻的現實.在那一刻,沖擊在心間的感覺竟是昨天已成虛幻,一切事情在我腦海中好像都變得千奇百怪,一個又一個的版本在腦海中浮現,到底那個版本是真?這好似看美國的恐怖片,總會給人驚聳的感覺.剎那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誰又該是我,最可怕的是連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證明呢……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裡在教堂以小時衛單位計算歷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著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問,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

以前看小說總是去追求文藻的美麗,去追尋美麗感人的故事情節,可這本書看過以後,我卻不為書中的人物評頭論足,不為作者獨具匠心而連連贊嘆,而是只有恐懼.我不知道別人讀完此書後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荒謬的心靈體驗.」馬克思是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過份,縱觀此書的各個哲學偉人,各個哲學流派,馬克思無疑是最偉大的.書中並未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評價,這是值得學習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貢獻,他在這個領域,他在那個領域,這些本來就不能相提並論的.誰能說,他們的思想不是受時代和環境的限制?誰能說,他們那一個不是用盡了心智和頭腦.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沒有古人的失敗與繆誤,又何來今天的成功與真理,這些都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關鍵字:世界 感想 蘇菲

忙碌一天,下午登qq去找老媽聊聊歷史,聊著聊著就到了哲學方面,不知道為什麼。

一會兒,老媽傳來一本好書,叫什麼《蘇菲的世界》。開始以為是那種寫心情或童話之類的文文。看了第一章後才發現是關於哲學的問題。

……真是對我的口味,話說我最近不知道為啥迷上那種哲學的東東。果然還是老媽懂我……O(∩_∩)O哈哈~

看了第一章,雖然很長,但是中途沒休息,就一口氣看完了。而且感覺還不夠,真的很想今天一次性把整本看完,不過可惜老媽只給我傳了兩章。大概是怕我今天不睡覺不背課文連夜通宵看完它吧。

不過依我的性格,如果她真給我今天一次性全傳完了。今天我就是不睡覺也會看完的。

裡面通過蘇菲郵箱里神秘信件的哲學內容課來講述關於哲學的東西。

哲學哲學,就是那些現在還暫時沒有標准答案,卻要經過不斷思考、不斷發現去醒悟的一個過程。大概跟佛教裡面的悟道差不多。

不知不覺,感覺自己也進入了一種沉浸的狀態,開始隨著主人公的思路軌跡一路滑行了。

當蘇菲開始思考有關活著這件事時,她也開始意識到她不會永遠活著。

的確,有些抽象的,平時不曾想過或偶爾想起又當做過眼雲煙遺忘的東西一旦開始思考,便身不由己的沉溺下去了。有時候,便會突然爆發一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想法。

關鍵字:世界 感想 蘇菲

人不會永遠活著。生命也不會永遠長久的存在。大多數人的生命,都隨著生命的消逝而飄搖逝去了,就像一片楓葉一樣。帶不來什麼,也帶不走什麼。只有一部分人,會被作為他生活過這段歷史的標志。不過相比這幾千年所誕生的人,這些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少的幾乎是微不足道。

我現在是活在這世上,但有一天我會死去。」人死之後還會有生命嗎?

也許我們現在是活著,看到美麗的風景,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不管你的生命有多長,總有那麼一天,安靜的逝去。所有的記憶魔方都隨著形體的消逝而蒸發。

偶爾想一下,人死的時候會怎樣呢?是漸漸昏迷,沉入一個夢中永遠不再醒來么?那麼在那個夢里,我們會有知覺么?又將何去何從呢?或是……突然中斷,那麼中斷之後,思想一下子沒有了么?那種霎那間斷絕思想的感覺,又會怎樣……的確,不可能找到現有的資料什麼的。因為能體驗到這種感覺的人沒等他告訴別人就去世了,也是一種遺憾。

別說,我對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奇,不過也只停留在好奇上,沒那麼白痴想試一試。這不是上超市試吃水果,萬一沒試出來還再能夾上一口,是吧?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人終將死去,就不能體會活著的滋味。

大多數人總是要等到生病後才了解,能夠活著是何等的福氣。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思考時間的流逝速度,這個問題是怎麼想起來的也忘了。記得早上還這么想過的,現在坐在這里噼里啪啦敲鍵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麼時代的人,什麼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現在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並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現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雜難解、神秘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為什麼。
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麼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看這本書,我不僅增長了許多哲學知識,了解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還從中找到了一些啟發,也許,我要對生活改變一下態度……

5.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

    一種事物之所以受人喜愛,肯定是有他獨特的魅力所在;一本書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肯定是有令人發省的智慧。《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可以教會人最簡單最平凡同時又是最深刻的生活哲學的一本經典之作。這是一本無可爭議的世界名著,她在世界上所引起的反應是強烈的,被譯成很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並長期居暢銷書行列。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14歲的女孩蘇菲在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上寫著: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這兩個問題引發了蘇菲對哲學的興趣與探索。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在書中,蘇菲在這位神秘導師的帶領下,不停的探索思考著先前哲學家探討的問題。影片中還充滿著各種奇幻的場景,蘇菲可以像穿越時空一樣,穿越到達古希臘蘇格拉里被審判的時期,到達文藝復興的文化繁榮時期,到達那些充滿哲學智慧的思考時期。蘇菲可以真真切切的看到當時的場景,包括很多人嚮往的文藝復興的繁榮場面。但當她回到現實生活中時,所有的畫面都會消失,她多能感受到的只有精神上對哲學智慧的理解與思考。
     物質的東西不會是永恆的,任何物質的東西都會在歷史的長廊中被消磨殆盡,最幸運的結局就是留下了殘骸被後人視為珍寶保護起來,然後再想盡一切辦法去申請個世界文化遺產,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風化,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這就是為什麼愛爾蘭英國國教的大主教喬治伯克利敲著桌子說這桌子不是真實的。雖然桌子確實在我們眼前,我們可以看到它,可以摸得到它,但它最終會被歷史所侵蝕,假如人們不用心記住它的話,它就會像從沒出現過一樣。相比來說,精神的東西卻是可以擺脫歷史的沖洗,歷久彌新的。這就像我們現在不可能再次看到文藝復興時期那種鼎盛繁榮的場景,但是,我們並不用感到遺憾可惜,因為,我們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可貴的精神思想與智慧,這些都是可以長存歷史之中不受磨損的寶貴財富,就像蘇菲雖然回到現實中看不到先前哲學家們睿智的面孔,卻是可以繼續思考他們的人生問題,繼續探索關於哲學的智慧一樣。
    《蘇菲的世界》中由一張「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的紙條開始,帶領蘇菲也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充滿哲學智慧的世界。書中多次提到「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的問題,這是有關哲學終極命題的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每個人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說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是郎咸平」「我是白岩松」「我是張三李四」……你真的知道你是誰嗎?我們平時所謂的自我介紹所說的不過是一個名字而已,就像書中的主人公蘇菲在對著鏡子問自己是誰,她突然想到她爸爸在給她取名字的時候,原本是想取作莉莉的,假如她爸爸當時真的將蘇菲取名為莉莉,那現在的蘇菲還是她嗎?
    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的障礙,我們在思考「我是誰」的時候,總是在名字這個層面上就戛然而止了,我們似乎確信,這個名字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像蘇菲那樣思考一下,假如當初我們的父母沒有為我們取現在這個名字,而是另一個,難道我們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嗎?或者說,我們把名字等等表象的符號扔掉忘掉,我們又是誰?這樣思考的話,我們就會對「我是誰」感到迷茫。
     如果我們在思考「我是誰」這個問題的最初就拋掉一切外在的表象:名字,性別,長相等等,我們只看我們自己這個人,直接從本質上來考慮。弗洛伊德提到一個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按照弗洛伊德的陳述,所謂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本我,則是原始慾望自然表現;而超我,則是社會行為准則及形成的禁忌。這樣來想,人就變的更加的三位一體了。

6.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00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哲學,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我亦如此。當我擁有這本書時,我會覺得這大概講的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吧,可當我翻開它,才知道它居然是在講論哲學。在對哲學這個名詞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我才覺得世界是如此之大……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本書作者喬斯坦·賈德就是靠這個故事、這本書奠定了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蘇菲的世界》中的「蘇菲」在古希臘擁有智慧的意思。那麼,這本書的實質就是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使人變得更智慧的學說。
「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這兩個問題在書背面的最上方,並且是這本書最先提到的問題,這種問題可能對我們來說可能很難,甚至無關緊要,但我們應知道這卻是哲學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千百年來的謎題在如今都可能有了科學的解釋,千百年前的人在如今也可能會有難以置信的感覺,就像看到魔術師從帽子里拿出一隻兔子一樣。這並不奇怪,人有時也會對活著這件事感到驚訝,因此我們就會提出一些哲學性的問題。
泰利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自然派哲學家,文藝復興,浪漫主義……一千年前,一世紀前,面前,無數的學派、宗教為哲學鋪上了自己的墊腳石,雖然這些墊腳石可能鋪向了不同的方向,但它們的盡頭卻永遠是那哲學的金色殿堂。
書中,阿瑞斯提普斯說「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樂,至惡之時乃是受苦。」因為我從小受到某些教育的引導,我妄下定言這個觀點一定是錯誤的,但事實上這個觀點卻有一定的正確性。我們人類每天努力學習、勤勞工作為的是什麼?我認為是為了受苦後的享樂。當然,這里的受苦是建立在為享樂而奮斗的基礎上的,是主動的,也就是「吃苦」。那為何說受苦是惡事呢?那則是因為這里的受苦則是建立在被強迫的基礎上的,是被動的,是一種「痛苦」。例如,我很喜歡吃巧克力,那麼我就會用我兩年的零花錢全部買巧克力,然後放懷大嚼巧克力,而且一次性吃完,這似乎就像曇花一現一樣,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之後就會明白它的「副作用」。這件事完美地解釋了「享樂」和「受苦」的關系,為了享樂而受苦,享樂過後還是受苦,無限的循環,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這時我們就應該考慮如何得到更持久的快樂。例如,其實我可以用那零花錢去買一輛新腳踏車,然後騎著腳踏車來一次旅行。這難道不更美妙嗎?
亞里士多德提過「黃金中庸」這個名詞,我也不做過多解釋,讓我們用實際來證明吧。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苦惱,我們的父母親們總是讓我們在校吃飯把本吃回來,即使我們肚子已不能容納那些白色的米粒,這樣過分的消耗叫做貪婪,而有時卻有些人不尊重那些汗水的果實,說是吃飽了,實則全盤未動,這樣的行為叫做浪費,而「黃金中庸」則是取中。也就是說唯有平衡、節制,人才能過著快樂和諧的生活。哲學家們就是去探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是一個深奧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有趣的學說。《蘇菲的世界》將會引領著我們一起走向那金色殿堂。

7. 蘇菲的世界 電影觀後感

感受《蘇菲的世界》
我曾經看過一部叫《蘇菲的世界》的電影,就是這部電影,改變了我的世界。會改變我的一生。
這是根據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主要是講哲學和歐洲史的。書的主人公就是名叫蘇菲的16歲女孩和一位神秘的哲學家。一天下午,蘇菲放學後發現自家的郵箱里有一個大信封,上面只寫著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還以為這只是個惡作劇。但她的思維不知不覺地關注起這個問題了,它思考著我到底是誰,換言之,人類和相之而來的文明是怎樣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呢/那麼世界又是怎麼出現的呢。他發現這是一個極深奧而又嚴肅的問題,是的,這很嚴肅,人們在這個世界上來來去去,應該知道這一切的真相
事實上當我和蘇菲一起讀到那封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哲學和歷史的旅行。或者說,我們已經在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似乎就是那樣一部充滿邏輯懸念的懸念小說。從蘇菲受到那封信開始,以後每天蘇菲放學回家都會收到一封信。在信中她的哲學老師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闡述了從巴爾干半島上的希臘文明開始,一直到上帝在歐洲確立了神聖的地位——即中世紀的開始。在這段時間內,我和索菲都認識了蘇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廣場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別人討論關於時間存在的形勢和她存在的意義這之類的哲學問題。還有他的學生伯拉圖是怎樣構想烏托邦和唯心主義理論。知道了中世紀初的偉大哲學家史諾賓沙是怎樣將哲學和基督教義以及《聖經》新約和舊約中所有觀點結合起來的。在歷史方面,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愛琴海孕育出的希臘文明是如此的令人驚嘆,那裡所有的思想互相碰撞,詭辯學派、唯心學派等諸多學派互相辯論。在雅典,世界上的第一個議會誕生了,幾千年前的產物,至今仍是主宰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人類的理性與思維第一次以知識為載體向外輸出,輸向人類自己、輸向自然、輸向萬物。你看,今天人類不正是用我們所獨有的思想去對自然對其他生物施發號令嗎?我從雅典衛城裡看到了人類正在成長、人類的理性、知識、思想、這些都比他們都祖先有了更大的提高。從希臘半島那兒傳來了人類正揮起思想這把巨斧,改造起世界來的聲音。巨斧敲打時發出的火花,那正是思想碰撞發出的火花。人類開始走上成為萬物統治者的道路,因為人類擁有的是其他生物所沒有的——智慧。
思想在進步、人來在成長,時代更在發展。終於,人類社會走進了封建時代。歐洲也開始了中世紀。在歐洲,人們開始把自己的思維與上帝聯系起來,他們認為智慧包括大自然都來自上帝的創造。人們開始了極端的宗教狂熱。那時,人類對自己對自然的看法和希臘時期截然不同。他們認為人類本身是卑賤的,所有的熱愛和敬仰都給了上帝和那些大主教、修道士們。這個時期的哲學問題幾乎都與宗教有關。中世紀的歐洲特點就是戰亂紛飛,當時來自北方的日耳曼和南方的法蘭克人、英格蘭人在北歐爭奪土地,南方的西班牙人和羅馬帝國在像阿拉伯人宣戰。最後爆發了十字軍東征和英法百年戰爭。總之一切的沖突都與宗教有關。
當那位哲學老師講到中世紀的末期,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時,那位神秘的哲學老師終於露面了。他穿著一身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衣服,帶著蘇菲穿梭時空,來到了16世紀的歐洲。因為接下來,蘇菲要了解歷史上最精彩、最偉大的一個時期:文藝復興。蘇菲在16世紀的巴黎遇到了來此講學的莎士比亞、還有蒙田、黑格爾等哲學家。那個時期,隨著地理大發現把人類所認識的疆域大大擴大,人們開始認識到上帝是不存在的。於是大批的學者開始回到唯物主義認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臘的文明。因此從15世紀末到17世紀初這段時期稱為文藝復興。牛頓、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學家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類未知的東西。特別是人類了解了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開始懷疑教會的權威。這時,人類重新審視了自己、自然和上帝。人類對自己又重新樹立了自信,那個時期,整個歐洲都沉醉在科學和探索精神中。兩個人走一塊兒,不再問候:「上帝保佑你。」而是諸如:「是慣性在決定地球繞太陽轉的軌道是圓的。」這之類的話。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教誨,隨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科學成果,這就為歐洲的崛起准備了條件,正是在這時,歐洲開始超過了中國、埃及和印度。歐洲也開始了殖民主義。
讀完文藝復興這一章後,蘇菲和我對世界的看法已經有點清晰了。接下來是18世紀開始,歐洲的黃金時期。君主封建制被資本主義制度所取代,新問題也出現了,但解決問題的哲學家也出現了:馬克思創建了他的共產主義哲學。他客觀的審視著、評價著資本主義。他的理論影響了歐洲的東方——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建立起來了。這對以後的影響是巨大的。
蘇菲的哲學課講到這已經都結束了。她和她的老師只不過是一位挪威少校為他女兒所寫的小說里的人物。但是他們卻有了自己的思維,他們和人類一樣了。最後蘇菲和她的老師,終於逃脫了少校的控制,並沒有隨著少校寫完小說而結束。他們仍在這個世界上,看著這個世界的變化,繼續他們的哲學課。
此時我重新思考起那兩個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想我已經知道答案了。正如歐洲的歷史一樣,人類和世界都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世界隨著人類進步,人類也隨著世界而改變。文明從無到有到發達,這是一段重要而又曲折的旅程。我發現,我已經開始用另一種看待事物的眼光去認識所發生的一切。我的哲學課也會和蘇菲一樣,會繼續下去,在生活中,在思維、人類和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繼續下去。

8. 喬斯坦 賈德 蘇菲的世界的讀後感 2000字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彷彿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隻「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准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並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裡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裡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9.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500字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因為時間太短暫,我花了幾個晚上就把這本書看完了,內容太多了,結果什麼也沒發現,記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構思.書的開始幾章,不覺得有什麼異常,但越往下讀,越覺得詭異,彷彿作者也有預料不到的結尾似的;尤其是那個哲學宴會,真是個悲慘的結局,也真是個奇怪的想法.這奇怪的是蘇菲和艾伯特竟然漸漸察覺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這種察覺又是通過少校的筆寫出來的,這種角色的反抗,一邊是虛幻的,因為它和角色一樣,存在於少校的內心;一邊又是真實的,因為它是蘇菲和艾伯特的真實情感,脫離了少校的控制,最終獲得了成功.被創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創造出的世界,同時也逃出了創造者的安排,這個小小的扭結,使人有一種糊塗的感覺,真實其實就是虛幻,二者無法分開.小說原本是虛幻的,就必須用心去承認小說里所謂的現實世界,唯有這樣去讀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說中,體會書中任務的喜怒哀樂,激起共鳴,最大顯得地去體會作者地原創動機.可是當我把小說中的世界當成是真實的時候,作者筆鋒一轉,竟然搞出了原來的世界也是虛幻的現實.在那一刻,沖擊在心間的感覺竟是昨天已成虛幻,一切事情在我腦海中好像都變得千奇百怪,一個又一個的版本在腦海中浮現,到底那個版本是真?這好似看美國的恐怖片,總會給人驚聳的感覺.剎那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誰又該是我,最可怕的是連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證明呢…….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裡在教堂以小時衛單位計算歷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著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問,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

以前看小說總是去追求文藻的美麗,去追尋美麗感人的故事情節,可這本書看過以後,我卻不為書中的人物評頭論足,不為作者獨具匠心而連連贊嘆,而是只有恐懼.我不知道別人讀完此書後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荒謬的心靈體驗.」馬克思是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過份,縱觀此書的各個哲學偉人,各個哲學流派,馬克思無疑是最偉大的.書中並未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評價,這是值得學習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貢獻,他在這個領域,他在那個領域,這些本來就不能相提並論的.誰能說,他們的思想不是受時代和環境的限制?誰能說,他們那一個不是用盡了心智和頭腦.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沒有古人的失敗與繆誤,又何來今天的成功與真理,這些都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非原創

10. 求《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00字左右(至少50%原創)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

——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於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

《蘇菲的世界》是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讓人深思的概念,蘇菲在迷茫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了解西方哲學領域。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一說。這整本書就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感覺虛虛實實的!就著「我從哪來」、「我是誰」……的問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著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進行了一次心聲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人類的文明。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我發現在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然而現在的教育在哲學方面給人的感覺是「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所以以前我對哲學就是抱著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想法!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了解哲學。

以上是我看到一部分的感受!不過很多事我還是沒想通啊!就像書中說的人常把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歸於神論,等到哲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開始相信無神論!接著哲學繼續發展,宗教出現了分裂,基督教開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開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可是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戰爭避免不了!記得歷史老師提過十字軍的事,原諒當時我在開小差,聽的不全面啊!大概是說紅十字軍為了耶路撒冷那稱為基督發源地的地方,組織了教徒開始征戰,開始他們也許為了教義,可後面他們虐奪路過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宗教是可以洗滌人類的心靈!只有人的自我覺悟才能改變一切!因為只要人願意,一個原本是博愛的教義會被人曲解!我想哲學是可以讓人們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讓人頓悟的學問!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因為時間太短暫,我花了幾個晚上就把這本書看完了,內容太多了,結果什麼也沒發現,記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構思.書的開始幾章,不覺得有什麼異常,但越往下讀,越覺得詭異,彷彿作者也有預料不到的結尾似的;尤其是那個哲學宴會,真是個悲慘的結局,也真是個奇怪的想法.這奇怪的是蘇菲和艾伯特竟然漸漸察覺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這種察覺又是通過少校的筆寫出來的,這種角色的反抗,一邊是虛幻的,因為它和角色一樣,存在於少校的內心;一邊又是真實的,因為它是蘇菲和艾伯特的真實情感,脫離了少校的控制,最終獲得了成功.被創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創造出的世界,同時也逃出了創造者的安排,這個小小的扭結,使人有一種糊塗的感覺,真實其實就是虛幻,二者無法分開.小說原本是虛幻的,就必須用心去承認小說里所謂的現實世界,唯有這樣去讀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說中,體會書中任務的喜怒哀樂,激起共鳴,最大顯得地去體會作者地原創動機.可是當我把小說中的世界當成是真實的時候,作者筆鋒一轉,竟然搞出了原來的世界也是虛幻的現實.在那一刻,沖擊在心間的感覺竟是昨天已成虛幻,一切事情在我腦海中好像都變得千奇百怪,一個又一個的版本在腦海中浮現,到底那個版本是真?這好似看美國的恐怖片,總會給人驚聳的感覺.剎那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誰又該是我,最可怕的是連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證明呢……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裡在教堂以小時衛單位計算歷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著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問,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

以前看小說總是去追求文藻的美麗,去追尋美麗感人的故事情節,可這本書看過以後,我卻不為書中的人物評頭論足,不為作者獨具匠心而連連贊嘆,而是只有恐懼.我不知道別人讀完此書後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荒謬的心靈體驗.」馬克思是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過份,縱觀此書的各個哲學偉人,各個哲學流派,馬克思無疑是最偉大的.書中並未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評價,這是值得學習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貢獻,他在這個領域,他在那個領域,這些本來就不能相提並論的.誰能說,他們的思想不是受時代和環境的限制?誰能說,他們那一個不是用盡了心智和頭腦.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沒有古人的失敗與繆誤,又何來今天的成功與真理,這些都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關鍵字:世界 感想 蘇菲

忙碌一天,下午登qq去找老媽聊聊歷史,聊著聊著就到了哲學方面,不知道為什麼。

一會兒,老媽傳來一本好書,叫什麼《蘇菲的世界》。開始以為是那種寫心情或童話之類的文文。看了第一章後才發現是關於哲學的問題。

……真是對我的口味,話說我最近不知道為啥迷上那種哲學的東東。果然還是老媽懂我……O(∩_∩)O哈哈~

看了第一章,雖然很長,但是中途沒休息,就一口氣看完了。而且感覺還不夠,真的很想今天一次性把整本看完,不過可惜老媽只給我傳了兩章。大概是怕我今天不睡覺不背課文連夜通宵看完它吧。

不過依我的性格,如果她真給我今天一次性全傳完了。今天我就是不睡覺也會看完的。

裡面通過蘇菲郵箱里神秘信件的哲學內容課來講述關於哲學的東西。

哲學哲學,就是那些現在還暫時沒有標准答案,卻要經過不斷思考、不斷發現去醒悟的一個過程。大概跟佛教裡面的悟道差不多。

不知不覺,感覺自己也進入了一種沉浸的狀態,開始隨著主人公的思路軌跡一路滑行了。

當蘇菲開始思考有關活著這件事時,她也開始意識到她不會永遠活著。

的確,有些抽象的,平時不曾想過或偶爾想起又當做過眼雲煙遺忘的東西一旦開始思考,便身不由己的沉溺下去了。有時候,便會突然爆發一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想法。

關鍵字:世界 感想 蘇菲

人不會永遠活著。生命也不會永遠長久的存在。大多數人的生命,都隨著生命的消逝而飄搖逝去了,就像一片楓葉一樣。帶不來什麼,也帶不走什麼。只有一部分人,會被作為他生活過這段歷史的標志。不過相比這幾千年所誕生的人,這些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少的幾乎是微不足道。

我現在是活在這世上,但有一天我會死去。」人死之後還會有生命嗎?

也許我們現在是活著,看到美麗的風景,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不管你的生命有多長,總有那麼一天,安靜的逝去。所有的記憶魔方都隨著形體的消逝而蒸發。

偶爾想一下,人死的時候會怎樣呢?是漸漸昏迷,沉入一個夢中永遠不再醒來么?那麼在那個夢里,我們會有知覺么?又將何去何從呢?或是……突然中斷,那麼中斷之後,思想一下子沒有了么?那種霎那間斷絕思想的感覺,又會怎樣……的確,不可能找到現有的資料什麼的。因為能體驗到這種感覺的人沒等他告訴別人就去世了,也是一種遺憾。

別說,我對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奇,不過也只停留在好奇上,沒那麼白痴想試一試。這不是上超市試吃水果,萬一沒試出來還再能夾上一口,是吧?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人終將死去,就不能體會活著的滋味。

大多數人總是要等到生病後才了解,能夠活著是何等的福氣。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思考時間的流逝速度,這個問題是怎麼想起來的也忘了。記得早上還這么想過的,現在坐在這里噼里啪啦敲鍵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麼時代的人,什麼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現在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並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現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雜難解、神秘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為什麼。
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麼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