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噬咬電影影評

噬咬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 2021-03-11 20:37:29

❶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影評

徐靜蕾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說:「我愛你,這是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曾經一直對這話很欣賞,並把它奉為經典。

但是最近對一道物理題的討論使我改變了這種想法。題目是這樣的:容器a,b中裝有水,上面是大氣,容器底部由帶有閥門k的管道相連,兩個容器的橫截面積均為s,水面的高度分別為H和h。打開閥門讓水從a中緩慢流入b最後兩邊液面相平。求此過程中重力對水做的功。當時我和一個同學都身陷在一邊升了一邊降了所以重力沒做功的錯誤想法中死都出不來了。後來經過了頗為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我們終於頓悟:雖然表面上兩邊都變了,但實際上只有一個變化,問題可以看成是從H那邊拿下一塊來放到h上。一件事引起兩個變化,就像是我給你一個饅頭,你多了我少了但變了的只是這一個饅頭。

推廣開來似乎所有單一的一件事都能引起兩個或更多的變化,就像原來看過的一篇文章:

「 與你無關嗎

社會上曾經流行一句話:「與你無關。」 這是我不喜歡的一句話,是一句粗魯、冷漠的話。
也許有些誇大,但我還是要說,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與你有關。我還在念小學時,聽到一則難忘的故事:一位富家小姐在車內吃香蕉,發現香蕉腐爛不能吃,便隨手扔到車窗外面,某窮人家的孩子正好經過那裡,拾起那香蕉來吃,結果這孩子吃壞了肚子,發燒了。當天晚上,富家小姐父親的工廠發生火災,物品全部被燒毀。因為當夜值班的警衛臨時離開,他離開是因為他的孩子吃了撿的香蕉發燒了。
這則故事使當時的我深深感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密切。
這當然是為少男少女寫的故事,因果關系明顯。但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別人的關系不都是如此緊密嗎?
媒體經常報道車禍發生的消息,車禍的原因很多,與妻子吵架,在氣頭上開快車的,待緊急剎車時,幼童已成了輪下的犧牲者……孩子與生身父母關系密切,但與奪取其性命的陌生人又何嘗不是密切到可怕的程度?想到這些,我們就不能認為自己與這人不相干、與那人沒有關系了吧?
那年應邀到台灣演講、旅行三周,然而,我的父親突然發病,我不得不取消台灣之行。
在取消台灣之行後沒幾天,有人來找我傾吐心事。我極為同情地傾聽對方的訴說,盡我所能的予以開導、規勸、安慰。對方情緒終於漸漸穩定下來,最後他說:「假如今天沒有和你傾談,我本來打算帶著孩子,開車從懸崖上沖上山谷。」
我不由得不寒而慄。假使我的父親身體健康,這時候我正在台灣,這人或許已帶著兩個孩子開車沖上山谷了。此人和我的父親沒有什麼關系,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我父親發病救了他一家三口的性命。這事再度使我感到人與人之的關系是何等緊密。我們絕不能斷言「我是獨自活下來的」,「我絕不會麻煩別人」,「我不需要人們的幫忙」。。。。。。不論對任何人,我們都該保持謙和誠懇的態度,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突然變成關系密切的人,更何況親人、師友,關系更加深刻、復雜,不是我們所能預知的。個人雖微小,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會影響許多人的命運。」

似乎扯遠了,回來看我愛你這件事,雖然只是我發出了一個動作(暫且算是一個動作吧~)但卻引起了兩個變化:我愛,你被愛。沒有你我的動作就不會發出。所以我愛你,是兩個人的事,與你有關。

那麼試想一下一個人在做著與你有關的事兒你卻並不知情,你會舒服嗎?(當然也許你知道了是什麼事以後寧願你並不知道,但那也都是後話了。)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既然這事與我有關,那麼我最基本的權利就是知道。所以如果你在愛一個人,那麼告訴他吧,他有權知道~~

(謹以此文送給所有在暗戀別人的人~)

❷ 百花深處影評 題目

摘自豆瓣電影
寫下這些字的時候,耳機里是陳升的《北京一夜》,半古的調子,好聽得緊。從《霸王別姬》之後這是陳最讓我喜歡的作品,甚好,有些最本質的東西他還有能力用鏡頭告訴給所有人。本是上課的時候放的小片段,久久不能忘,《十分鍾年華老去》我只看了這一部《百花深處》短小精悍,頗有餘韻。
喧鬧的搬家場景拉開本片的序幕,金屬制的家什被搬家工人抬進新的現代化公寓,身後傳來主人家的:「慢點,慢點……」呼喝,鏡頭上搖仰拍高聳的公寓,強烈的壓抑感,與其說是現代化的文明,不如說是一隻吞噬一切的怪獸。而那慢點慢點的台詞,此刻聽來更顯得有些滑稽。
馮先生的出現,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莫名的就從鏡頭里跳出一個這樣「講究禮數」的人,「他們都叫我馮先生」一句話,聽著耳熟,老北京人兒,很多時候講的都是一個禮數,與之對應的,是耿樂飾演的司機,咬著筆帽,「您能幫我搬家嗎?給錢我們就去」連回答都顯得有些漫不經心,或許這就是陳眼中標準的現代人模樣,凡事求的是有償而為。
開車前往百花深處,一個馮先生記憶中的家,路上,模擬馮先生主觀視線拍攝,但一左一右全都是他不熟悉的現代化建築,於是他探出車窗,向天空看去,依然還是那片蔚藍的天,但是四周的景物完全改變,原本應是物是人非,但在馮先生這,卻變成了人是物非。隨後車內搬家工人的對話,更是在側面表達這層意思:「現在,只有老北京才不認識北京呢!」尷尬的狀況,還有那麼些無奈的意味。
百花深處,一片破敗的斷壁殘垣,最顯眼的就是坡上那株茂密的大樹。車在坡下挺住,馮先生爬上坡去,運動鏡頭,坡上仍舊是一片荒蕪,緊接著,馮先生開始絮絮叨叨的說自家的擺設,搬家工人知道被涮,氣氛而無奈的離去。車內,耿接到一個電話,通話中同伴解釋了馮先生瘋子的身份,車內的後視鏡里,司機看到了馮先生孤獨的站在樹下,為了要車前,一行人隨之回到坡下,煞有介事的開始幫馮先生搬運並不存在的傢具。俏皮的鼓點響起,配合著搞笑的對白,陳的黑色幽默就是這樣進行。
或許,我可以把話說簡單一些,在這里,導演運用許多象徵性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司機通過後視鏡來看馮先生,實際上有一種回顧過去的暗喻,樹在一個矮小的土坡上艱難的存活,四周包圍著的高大樓群,現代文明的即將推進吞噬這僅存的舊有文明。坡的意義也是不可代替的,並非單純的只是拍攝的限制,馮先生所謂的家,舊的物件(舊有的文明)都存在這小小的坡上,下坡的艱難,搬家工的小心翼翼,都是揭示這樣一個道理,舊文明和現代文明之間有著許許多多沖突的地方,從一種文明過度到另外一種文明,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輕而易舉。既然有沖突,就必然會摩擦,花瓶在下坡的途中被摔碎,就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由此就更加印證了坡的象徵意義,半途中的花瓶摔碎,就是新舊文明相互碰撞的代價。難能可貴的是,陳並沒有過分強調舊的就是好的,新的就是不好的認知,而是通過溝和鈴鐺來揭露我們和過去不可磨滅的聯系,新的代替舊有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舊有的東西依然有值得可取的地方,就像鐺子和鈴鐺本身最後相合,終能發出清脆的聲音。
接下來的變化翻天覆地,一段CG的運用,讓我對整個小片的好感頓時降星。陳想說明的,或許是鈴和鈴鐺子最後的相合,就是一個契機,一個讓所有人能回想過去的契機,用心良苦,卻是敗筆。整部小片的風格是含蓄而內秀的,連發瘋的幽默給人的感覺,都是捂嘴而笑的,這樣的感覺,是符合舊有文明所講究的,突如其來的一段CG卻和這樣的節奏不相符合,它過於張揚外露,直接而坦率的表達著感情。或許,我應該這樣想,它是不是陳的故意安排,讓新舊兩種文明,在片子的整體結構上進行的大碰撞,看看最終是不是會產下畸形的「怪胎」。這樣的直白,有些帶著強權的意味,剝奪了人的想像,百花深處所象徵的,不僅僅是那些正逐漸消逝的「胡同文化」(本片04年上映,那段時間的北京,因為要為奧運進行准備,拆除了許多胡同,順帶著也拆掉了許多人心中魂牽夢縈的「老北京」)它還有可能是「弄堂文化」「寨子文化」「彈珠文化」「皮筋文化」……百花深處,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含義,那些東西對於馮先生是金魚缸,是花瓶,是屋檐下鈴鐺隨風傳來的「叮叮當當」……
對於我們而言,百花深處的又是什麼呢……

❸ 需要一篇關於宮崎駿《風之谷》的影評

曾經一度,我看那麼多的電影但是從來不看動畫。那時的固有觀念認為動畫的世界終歸膚淺和虛幻。離我所喜歡的電影,是有相當的距離的。

後來有朋友介紹我看宮崎駿的動畫,只說值得,沒說原因。於是大概在2年前一個甚是無聊的下午,我在找不到其它電影好打發時間的情況下看了《幽靈公主》。坦白的說,當時看完的感覺是,故事不錯,也看出了宮老想要闡釋的道理。但是感覺有比較明顯的造作的痕跡,也就是說,說教味太重。所以,當時的感受是:可以理解,但並不喜歡。
在另外一個寂寥的下午,我看了另外一部宮老最富盛名的作品——《千與千尋》。這的確是我看過的最有深度的動畫,而且可以這么說吧,它所闡釋的,遠超一部動畫本身。「人性」這個詞,在那個虛構的世界裡被演繹得那樣真實而動人。
再後來,又看了《天空之城》。這已經是宮老比較早期的作品了。正是這部作品,讓我真正喜歡上了宮老的作品——不是因為那悠揚婉轉的旋律,不是因為浪漫感人的故事,甚至不是因為那些隱藏在故事背後的種種思考和哲理。我喜歡它最大的原因,只因為它的結局——一個除了無奈幾乎什麼也不剩下的結局。喜歡它,也只是因為它契合了我的思想——我們對別人的言行無奈,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無奈,我們對這個世界無奈。

昨晚,看了《風之谷》——宮老的成名作。可以說,這部略顯生澀的作品,卻更多的感動了我。
主人公娜烏西卡幾乎是個完美的人——美麗,善良,勇敢,堅強,寬容,而以上的種種,又體現出她的智慧,她的偉大。
其實如果看過宮老的其他作品的人再看這部,不會感到任何的新意,因為它一如既往的探討了人類和自然如何共存的命題。在這個大命題下,透視了人間的種種——有的人懷揣美好的願望,希望拯救人類,帶來的,是更多的傷害甚至是加速的滅亡;有的人,搖著偉大的旗幟,聲稱自己是偉大的領袖,其實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又一個野心家,企圖統治世界;有的人,本性善良,在被欺凌之後被仇恨蒙蔽了雙眼,為了復仇不計後果,不擇手段;有的人,為了追尋問題的根源,為了尋覓終極的答解,一聲奔波,不知前路如何;有人的,熱愛世上的一切,去包容,去接納,卻也未知結局會怎樣。還有無數的更多更多的人,他們什麼也不是,他們就是這樣本能的活在世界上,被別人所左右,別他人所驅使,在這個動盪的世界裡,隨波逐流。
這個世界被人們污染的黑暗不堪,當人們發現他們一手帶來的黑暗開始報復的時候,他們無視。當黑暗不斷蔓延,開始危及人類的生存,人們開始害怕,開始憤怒,開始反報復。他們看不到黑暗背後的美好,他們不了解自己的無知與荒謬。他們狂妄的呼喊著要讓世界消除黑暗,卻不明白自始至終黑暗就是他們本身。

那以上表現的種種,分明就是生動的世間百態。讓人憤怒,讓人感動,讓人唏噓,讓人嘆息,最後更多的,還是無奈。
誠然,影片的最後,宮老還是給了我們希望的,畢竟如果世上的人們都和娜烏西卡一樣的話,我們會覺得我們或許還有救。但這樣近乎完美的人物現實中幾乎就不會存在,又如何奢望會有更多?

於是我忽然明白了為什麼這部在一些地方略顯粗糙和生硬的成名作卻更多的給了我感動。因為我恰好幾乎是從宮老的晚期作品倒推著看的。越到後期,他的手法也就更圓潤純熟,雜糅的東西和思想無疑就更多而很多必然隱含。而這部早期的《風之谷》,卻是大師沉積多年的爆發之作,它包含了宮老多年來的思考和觀念。於是它幾乎無情的抨擊了所有人,在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後面卻幾乎沒有給我們留下希望——而這,恰恰是我喜歡的。

宮崎駿曾經說過他希望看到東京被海洋淹沒。我想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的行為再也帶不來光明的希望,那麼他寧願全世界都毀滅。於是我想我們就更能理解他所有作品裡的思考和哲理。其實它們是一脈相承的。誇張點說的話,你甚至會覺得那是一次又一次似曾相識的重復。正是這些重復的感動,讓我們永遠不會膩煩,永遠會保持一絲清醒和理智,讓我們能夠相信他留給我們的那一線生機。

❹ 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評後,對於人吃人,嚇死了,晚上要開燈睡…

這電影我抄看過,不錯的。學校里安襲排了寫影評,我的還不錯。故事講的是少年派在前往加拿大的旅程里因沉船而逃生到了一艘救生艇上,同船的還有一隻孟加拉虎和另外一些動物,最後只剩下了老虎和派。派在與孟加拉虎鬥智斗勇了兩百多天後來到了陸地。電影並不血腥,只是老虎的叫聲很嚇人,如果有心臟病的建議不要看。

❺ 少年派的影評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活著的野獸還是死去的好人

幾年前我在美國訪學時,有很多機會被傳福音,每次在我百般抵抗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總是:「你怎麼能不信呢?」這一刻,在信徒們悲憫的眼神中,我一定是一個被神遺棄的可憐人。很對不起他們的是,對於一個死硬理性派來說,即便是皈依,也得必須給個理由。我想反問的是:「我為什麼要相信,如何『選擇』去相信?」

那一段被傳福音的經歷可以部分解釋我喜歡《少年派》的原因,這部電影雖然未必給出讓我滿意的皈依理由,但至少它做了這樣的暗示:信仰並非無理由的皈依,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

雖然很多人似乎不這么看,但我還是覺得《少年派》無非就是一個關於信仰的故事:我們如何獲得信仰,以及人性中幫助我們獲得信仰的「靈性」如何面對人性中與信仰相悖的「獸性」?

少年派原本是信徒,但他曾經失去信仰。雖然我們很難知道少年派究竟是在什麼時刻失去信仰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他的經歷的真實細節),不過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下的經歷對一個人的信仰會有怎樣的觸動:

暴風雨,貨船沉沒,少年派、母親、廚師和水手成為救生艇上的倖存者,食物很快短缺。水手腿斷,在截肢手術後,廚師用水手的斷腿做魚餌釣魚。很快,水手死亡,廚師將水手肢解後晾乾作為魚餌和直接吃的食物。後來母親與廚師起爭執,母親被廚師殺死。後來憤怒的派將良心有愧的廚師殺死,並將廚師肢解晾乾,靠吃廚師的肉存活,直至獲救。

在漂流中,派遇到過另一場暴風雨,他向著神呼喊,我的家人都死了,我把一切都獻給你,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對我?至少在這一刻,派的感悟與《一九四二》的牧師安西滿有些相似: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為什麼我還會經歷這樣的人間極惡?信仰在人間地獄里崩塌。

接下來派的問題是:如何重新獲得信仰?

《生命之樹》之流的福音電影告訴我們說,你只要去相信上帝就好了,或者退一步說,你一開始不信、彷徨,然後看見一些相信上帝的人最後得了幸福喜樂、得了救贖,你自然就會感悟,隨後加入信眾的行列。總歸,建立信仰其實並不需要理由,要麼自始而然,要麼中途頓悟,信了就好。就是好,就是好。
《一九四二》的安西滿後來的經歷似乎就是如此。神父告訴他,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質疑上帝,於是聖歌、禱告……。只不過這些手段在心理咨詢師看來也許更像是廉價的精神麻醉,而非建立信仰。

少年派後來的經歷則是這樣的:

獲救後的少年派編了這樣的故事。他說,一開始只有自己和幾只動物倖存了下來。廚師變成鬣狗,母親變成猩猩,水手變成斑馬,食人的經歷變成了一座漂浮在大洋中的食人島,被切割成一片一片晾在救生艇中晾乾的人肉變成了沼狸。而少年派自己,分裂成了少年派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這個故事裡,少年派和理查德帕克到底代表了什麼?

派後來說,對理查德帕克的警覺讓他在大海上存活了下來,那麼理查德帕克就是「危險」本身了。而這個讓派感到危險的東西既是從派自己身上分裂出來的,又是派之前並沒有意識到的,而且在苦難過去之後又似乎再次離開了它。

這個危險的分身,就是派心中獸性的本能。

完整的靈魂分裂成了靈性(少年派)和獸性(理查德帕克)。

我試圖在腦子里搜刮一些用來描述理查德帕克象徵意義的詞,最後發覺最合適的是一個老掉牙的概念,那就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中的「本我」。(而那個分裂之後的少年派自己則是「超我」。)

理查德帕克是少年派身上所有求生本能的象徵。

這其中有為求生存而躲避危險的趨利避害本能——在母親被殺時,派的恐懼取代了勇氣。

也有面臨威脅時爆發出的巨大攻擊本能——派最終殺死廚師。

而這其中最不容易在文明世界中暴露卻又蘊含最強大能量的,就是飢餓時不擇手段尋找食物以延續生命的本能,在這強大的本能驅使下,即使最不可觸碰的道德禁忌也被輕易突破,例如包括吃食同類。

「人相食」,在漂流中,派看到的是自己身上的求生本能展示出的巨大又令人畏懼的能量,而這股讓他恐懼的能量與他心中應該有的靈性完全背道而馳,這股能量讓他完全淪為野獸。

而救生艇上那個被理查德帕克威脅、又試圖去馴服它的少年派,則是他心中靈性的那一部分。或者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是人的「超我」,人心中代表道德、良心的部分。

堅守靈性,他才是一個人。而只有順從獸性,他才能生存。他該如何抉擇?

所以在我看來,《少年派》的主題是人心中的靈性與獸性的沖突。

有人說《少年派》的故事可以做多重解讀,每一重解讀中可以反映出人性的某個側面,所以《少年派》是李安版的《羅生門》。我不這么認為。吃人的故事為真,老虎的故事為假,再明顯不過。

也有人說《少年派》講的是一個經歷苦難的少年用一個幻想出來的童話故事慰藉自己的心靈以逃避痛苦的故事,所以《少年派》是李安版的《潘神的迷宮》。我也不這么認為。《潘神的迷宮》中的小女孩幻想出來的童話故事可以說是苦難中下意識的被動逃避,而少年派接下來要做的,卻是一種主動的抉擇。

在我看來,與《少年派》最相像的作品應該是一部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作品——杜琪峰和韋家輝的《大隻佬》。

大隻佬也曾失去信仰。表面上看來,他失去信仰的原因是女友被殘殺後看見了因果,然後就「當不成和尚了」。

看得見因果怎麼就當不成和尚了呢?這背後真正的原因是借李鳳儀之口道出的。李鳳儀的前世是個日本鬼子,日本鬼子殺了人,李鳳儀就要死。李鳳儀說:「這樣公平嗎?」是的,完全不公平。大隻佬心裡明白這點,因此再也當不成和尚,因為它看見了因果背後的不公,而信仰的對象不應該是不公義的。

大隻佬後來的經歷是這樣的:人性中獸性的一面隨著李鳳儀的被殺而爆發,眼見新的惡因又要種下,心中的靈性卻在此時顯現。如果心中有佛,你就可以不去種下當下的因,雖然對舊的惡因帶來的不公無能為力,卻可以因為信仰而不去種下新的惡因。心中獸性的一面被靈性的一面取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不過,這是一種皈依,還是一種選擇?在我看來,這里的信仰,是選擇用心中的靈性來取代獸性,而不是無理由的皈依。所謂信佛,其實是相信自己心中的靈性終會取代獸性。

在大隻佬這里,靈性戰勝了獸性。

而少年派如何面對心中靈性與獸性的沖突呢?
——他將一個獸性的故事,轉變成一個充滿靈性的童話故事。

在影片中,成年後的派與作家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你更喜歡哪個故事?」
「我更喜歡老虎的那個。……」
「對,所以你追隨上帝。」

對,獸性還是靈性,這其實是一個選擇。派面臨的問題和大隻佬一樣,眼前獸性的事實已經發生,但接下來的路怎麼走,選擇卻在自己,是在獸性中沉淪,還是堅信靈性必會復甦?心中有靈性,因此可以選擇相信上帝。或者反過來說,因為相信上帝,所以相信心中的靈性一定會復甦。對上帝的信心與對人性中的靈性必存的信心其實就是一回事。心外無物。

但是少年派對待獸性的態度與大隻佬又是完全不同的。大隻佬心中的佛性被喚起,獸性隨之不復存在。因此佛性被喚起的那一刻起,大隻佬就不再是「人」。

少年派獲救的那一刻,獸性也同樣離他而去。但《少年派》的原著中是如此描寫他當時的心情的:「我像個孩子一樣哭起來,不是因為我對自己歷盡磨難卻生存下來而感到激動,雖然我的確感到激動。也不是因為我的兄弟姐妹就在我面前,雖然這也令我非常感動。我哭是因為理查德帕克如此隨便地離開了我」。

在理查德派克消失在叢林之前,派以為它會回過頭來看他一眼,好讓他對它道別。可理查德派克卻頭也不回地走了,一去不返。文明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一旦身處其中,心中的獸性便被重新壓抑得無影無蹤,再也不會以那樣清晰的面貌展現在面前了。《少年派》的原著中說:「我們活下來了,你能相信嗎?我對你的感謝無法用語言表達。如果沒有你,我做不到這一點」。
面對自己內心的獸性,派沒有用靈性壓制它、消滅它、取代它,而是對它心懷感激。
派說,那個沒有說出的再見直到今天都讓我傷心。但其實該說的話早就已經「說過」了。在那場差點殺死派和理查德帕克的暴風雨過後,派讓帕克依偎在他的膝頭,一同喘息和啜泣,在那一刻,他心中一直爭斗著的獸性與靈性就已經和解了。

於是,《少年派》其實回答了《禁閉島》最後的那一個「天問」:「Live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man?」是像野獸一樣活著還是作為一個好人死去?靈魂中的獸性與靈性能否兩全?

《禁閉島》給出的選擇是:消滅自己的靈魂以阻止自己的獸性,獸性與靈性一同滅亡。
《大隻佬》給出的選擇是:以靈性取代獸性。

而《少年派》的選擇是這樣的:做一個活著的好人,心中住著一隻野獸。

感謝上帝賜予我靈魂,也感謝野獸的本能讓我的靈魂延續。

❻ 華爾街電影的影評以及講的內容說明了什麼,看的不是特別懂。

簡介 Paull Bud是嘿紐繭約賴大學條的畢厭業乓生,華爾圭街裂的蓉失夷意進經濟而人倘。知在渣一愁次和頃大希老削板Gekko的旋面談毫之後眼,改變罕了碴自己並的死生活韋。他脹為Gekko御尋找內幕又消礙息,扮成筆功獲知榨了另一東位半投宰資人Lerry要收領購ANC Steel的搭信息蔣,幫助Gekko賺了一猖大洋筆剿錢。板並成瘡為了誘他的合楔伙人之營一倫。Bud從Gekko那漏里戌學帽了很一多,沁包毋括操縱股市和玻孫御子嗅兵眾法。最慕後在賞收購他父親工燙作凝了一悍輩子的Blue Star Airline一楞案睡中,Bud和Gekko氮產歲生了「忙興趣上躇的乓嚴重稻沖突遇」逾。裸以迎其人釁之道腳還其均人綁之身修,Bud用Gekko虞教苛的及反擊了Gekko硬,並挽霹救了Blue Star螢。氰但樣也因動為辯操憎縱也股市而朗入獄庇…舒…

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作,奧利弗·斯通用他一貫強有力的戲劇手法拍出了股市內線交易的內幕,同時質疑現代人為了金錢而出賣靈魂。

影評:這部電影的成功是該電影在人物的塑造上的成功,還有就是導演趕披露華爾街浮華背後的那醜陋的一面。只是這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個歷史,否則披露出來的東西何只是電影里那麼簡單的一個故事。不過該電影還是有自己特別的紀念意義,特別是放在今天,放在渡過金融危機後的日子,這個故事還有存在的意義,這個故事還有警示我們的意義。

貪婪的結果始終是把自己吞噬,最後自己成為貪婪最美味可口的食物。特別是Paull最後的懺悔和反擊,讓人大快人心,不過結果還是他為自己的過錯接受應有的懲罰,特別是最後他走在法院門口的階梯上,望著父母的眼神,他回歸了,他知錯了,他心甘情願接受懲罰,那燦爛的表情,我至今都難忘。他就是用著這樣的表情,走在去法院的路上。
其實Paull也是一個小小的業務員,在繁華的華爾街里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職員。而他在見到大老闆Gekko的時候,那種自信的神情悄然消失,流露出的緊張神情表露在Gekko眼前。雖然他的自信還是撐起,不過這次撐起還是那麼的勉強,心中透露出無底的感覺。與Gekko交談還是很「理直氣壯」的,至少在業務和談話技巧上他確實有能力,有天賦。或許就是這樣的表露讓Gekko看到了一片曙光,在茫茫人海中盡然有條鮮美的大魚心甘情願地咬住魚餌,成為大餐中鮮美的主菜。至少,Paull的勇氣和才能讓我敬佩,這點是我表現不出色的地方,我應該向他學習

機遇是改變人生的一個關鍵點,也是本片戲劇性轉折的關鍵點。在Paull催頭喪氣地回到原來的崗位的時候,那通關鍵性的電話打來,他被認同了。對於新出爐的菜鳥們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說句題外話,要是我找到這樣的客戶,我上司不拉著我請客才怪呢!回到原題。他抓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也步入黑色渾濁的腐朽黑暗的新環境。在這個時刻的轉變,考驗著不只是我們的定力,還考驗著我們給予後半生選擇的轉變,還考驗著良知的內心是否被那一張張綠色的廢紙所蒙蔽,還考驗著我們在貪念面前的表現。

影片在這里的描繪非常簡單,篇幅也不長。Paull知道Gekko請他來是當情報間諜的時候,那種抵觸和懷疑的心態通過他的眼神和表情很自然的表現出來,那種驚訝和不知所措的神態展露在我們的眼前。而後來的轉變只是用一小則故事啟發,就是一個流浪漢和一個白領的對比。在華爾街里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富貴高貴的富人,一種人是平庸沒錢,甚至在街上討飯的流浪漢,看看你想做哪種?鮮明的對比在這個顯示的社會中是那麼平常,但有不平常。平常這是大眾所知的東西,不平常是對於Paull來說,這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面前的選擇,一個是華麗生活的天堂,也就是為Gekko服務,一個是現實冷酷的地獄,也就是他生活的那個圈子和工作。在金錢和權利的面前,他屈服了。做為走狗的他還高興地為Gekko搖尾巴,這個場景很現實地在電影中表現出來了。

接下來的內容大家應該也很清楚,一帆風順的他們倆在華爾街那裡那是呼風喚雨,利用Paull獲取的情報玩弄股市,玩弄其他公司的命運。他們親密的合作使得Gekko的野心不斷擴張,也讓Paull換來了幸福的日子,也換來他心愛的女人。似乎一切都是那麼順利,我們都在關注Paull日後的發展的時候,在「藍星航空」收購案上他們卻產生了分歧。

其實故事是這樣的,Paull本來出點子讓Gekko幫助他老爸的「藍星航空」重新復甦,使得「藍星航空」歸屬與Gekko公司的旗下。沒想到Gekko利用Paull把「藍星航空」推向了絕路。特別是在他得知「藍星航空」的悲慘命運的時候,那種驚訝和悔過的神情表現的很自然,那種復雜的心情困擾著他的思想。他困惑著,他在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在思考這段時間的富貴到底是為了什麼。人性的貪婪和人性的良知在這里赤裸裸的表現出來,特別是這種強烈的人物心態對比,這種人物心態和思想的彷徨,在這里表現的如此真實。不僅佩服演員對角色的理解,還要佩服編劇在這里的巧妙設計,這里給電影加分不少。後面的報復我就不多說了,他自己應有的懲罰也在故事的結尾良好的展現
本片在人物的塑造上非常成功,特別是兩位明星,查理·辛和邁克爾·道格拉斯,他們的合作非常精彩。查理·辛把Paull的轉變演繹的很傳神,特別是兩次心情起伏和轉折,鏡頭的特寫表情,深刻表露出他的成熟演技。在導演這樣大膽的手法下,盡然還能表現的這么游刃自如,確實不簡單。邁克爾·道格拉斯也是個成熟派的演員,那個時候應該是他成名不久的作品,也就是致命誘惑後的作品。在致命誘惑中的表現讓大家記住了這個演員,而後來這部作品的展現也表現出他的成熟演繹。在影片中,他的表現很低調,演的很沉穩,不過在沉穩中還能隱約感覺到一些殺氣,特別是有些特寫面部的展露,那種眼中翻冷光的眼神,有時候還真的有把人吃掉的感覺。

故事設計的巧妙我這里就不多說,前面也介紹的很多。並且故事在尺度上的把握也是控制的不錯,特別是故事設計的程度,可以說做到了剛剛好的范圍。對於那時候的美國,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才是華爾街華麗背後的丑惡,這部電影也塑造了電影歷史上批判現實醜陋的閃亮一面。不過相比現在,特別是2006年的《美國,從自由到法西斯》,這種赤裸裸的展露還是相對保守了些,相比後者的展露,前者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不過放在現在來看,還是對我們有很多的幫助。

2011年《華爾街2》就要出來了,那時候會給我們展露出又一什麼樣的醜陋故事,我們只有用等待來表露我們的期望。

❼ 求《寂靜嶺》的影評,謝謝!

《寂靜嶺》最佳影評!

《寂靜嶺》——人性最深處的「罪與罰」!

在《寂靜嶺》上映之前,游戲改編的電影都逃脫不了罵名,因為這類電影本身處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以主流電影評論觀來看只是三流的動作娛樂片,難登大雅之堂;以忠實的游戲粉絲來看又不能還原他們心中的神聖原作,無法給人以更高的感官體驗。改編這種電影的初衷就是為了撈錢,利用著名游戲的影響力,專挑那些刺激的動作類游戲翻拍,藝術性是別指望了,即使連最基本的水準都不能達到也有大把的游戲粉絲為票房保駕護航,可憐眾多善良的群眾在一次次受打擊後已經對這類電影心灰意冷了,可令人驚喜的是竟然在這樣的夾板環境中誕生出了一部成功的電影——《寂靜嶺》!她不光在對游戲合理改編的基礎上成功再現了原作的風貌,而且在電影的藝術性上達到了同類影片所未曾企及的高度(其實之前「烏寶」之流的垃圾根本就無藝術性可言),更確切的說這部影片是真正挖掘了被大多數人忽視的游戲中的藝術性,成功的向觀眾正面展示了《寂靜嶺》游戲的哲學觀和導演本人的價值觀。

電影基本是以游戲的一代情節及世界觀為改編主線(融合了三代的補充情節,在人性探討上更有二代的精神),並對其中的人物關系做了利於突出主題的改動和重組,主角的父女關系變成了母女關系並帶出了電影要探討的一個主題——母愛,即「母親是孩子眼中的上帝」。母愛是偉大的,是義無返顧的,母親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可以舍棄生命也可以付出比個體生命更大的代價,母親在這個時候就是神(也可能是魔)!

羅斯為了尋找治療養女莎朗的精神絕症的方法,帶著女兒來到了莎朗發病時一直叫喊的家鄉——寂靜嶺,因其懷疑這里正是養女的出生地,一切厄運的根源。但是寂靜嶺是一座被遺棄了三十年的死鎮,被當年的一場煤礦大火燒毀,並始終彌漫著地底燃燒的煤炭所散發出的毒氣而無法重建。這座小鎮所隱藏的秘密就象籠罩其四周的濃霧一樣讓人無法看透,隨之而來的恐懼更是讓「鬼鎮」的名聲到處傳播。羅斯沒有被傳說嚇倒,不顧丈夫的反對毅然進入了與世隔絕的鬼鎮。母女倆反常的舉動也引來了當地的女警西比爾,但從踏入寂靜嶺的那一刻起,三人的命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羅斯為了避讓突然閃現在車道上的小女孩而發生車禍導致昏迷,醒來已不見了女兒的蹤影,隨即開始了一個母親的尋找之路,最初就是為了尋找解救女兒的方法而來,現在又要在這個陌生恐怖的地方尋找失散的愛女,慢慢才發現自己正在尋找這一切迷題的答案,也正是尋找自己內心深處的罪孽。而這一路的尋找正是在一個酷似莎朗的小女孩的帶領下展開的,正是她的引領讓羅斯向著寂靜嶺所包藏的罪惡最深處步步挺進,抽絲剝繭般揭露出其中的巨大陰謀。

玩過游戲的人都能很容易的理解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表、里兩個世界,這是陰陽兩界又是互為疊加重合的異度空間,表世界簡單的看就是現實世界在人物內心的投影;而里世界就象地獄帶來的恐怖夢魘般讓人無法接受,它是受害者一切仇恨怨念的表達。羅斯初次接觸這樣的奇異環境,外界的巨大壓力與內心的極度恐懼都沒有使她精神分裂,而是堅強勇敢的繼續著尋找女兒的行動,其間也得到了女警西比爾的幫助。前者羅斯作為一個母親,身上所體現出的母愛的偉大和勇氣是顯而易見的,而女警西比爾的行動其實也是一種母性關懷的延伸,當初她正是擔心當地曾發生過的殺童案再現才跟蹤羅斯母女來到寂靜嶺,而在那起案件中她更是孤身陪伴受害兒童三天直到被搜救隊發現。這兩個女人的母愛天性支撐了她們在里世界惡鬼與表世界暴民的雙重追殺下都能有勇氣去面對,但同時也有區別:西比爾是現實世界的代表,她勇敢正義,但她的信仰無法解釋在寂靜嶺遇到的一切恐怖現象,她能選擇的只能是按照現實世界的准則去反抗,最後只能成全羅斯而犧牲自己,這一切都符合現實世界的善,簡單的善,而她臨死前最後喊出的那句「媽媽,和我在一起!」更是使她的戲劇情節達到了高潮,臨刑前還對同樣被綁的莎朗表現出無私的母性關愛,但在絕望的境地下又表現出人類的無助與內心最深處的渴望,既是母愛的主體,又是母愛的受體,她是人性善良軟弱的正面體現,讓我們感受了一般定義下的母性,雖然用了雙重表現手法但是未免還是簡單了一點,所以真正的女主角羅斯對母愛的展示則有了更深入的探索。

母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因為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舍棄一切甚至是生命(即使孩子是領養的也能引發母親的天性),但同時母愛也是相對自私的,為了解救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顧一切,哪怕與魔鬼達成交易,出賣正義、善良、道德、人性,一切底線都可以突破,極端自私只為一己之愛墮入原罪詛咒而施展一切本罪。

羅斯一路走來最後到達里世界黑暗恐怖的最深處——艾麗莎所在的B-151病房!艾麗莎是三十年前被邪教首領克里斯特貝拉燒傷的無辜女孩,就因為她是私生女還被人強奸過所以被鎮上的教會組織視為不潔不祥的邪惡化身,並被莫須有的誣稱為女巫,會眾在克里斯特貝拉的帶領下更是令人發指的做出了焚燒艾麗莎的暴行。人類自以為掌握了消滅邪惡的方法,但正是這方法被諷刺的反施在自己身上,教會的十字架斷落砸翻了焚燒艾麗莎的火盆導致大火終止了火刑儀式(我想這才是寂靜嶺當年被燒毀的原因),艾麗莎的母親達麗婭與警察趕來救下了被嚴重燒傷的艾麗莎,雖然獲救但艾麗莎的傷痛與害怕一日也未曾減輕,最終她所受的傷害與恐懼變成了深深的仇恨!這仇恨甚至引來了魔鬼,魔鬼施於艾麗莎復仇的力量,以小女孩的怨念創造了寂靜嶺的里世界,並締造出隔離外在現實世界的結界把當年所有傷害過自己的仇人都永遠封閉在寂靜嶺里。雖然這些仇人能躲進不承認自己命運的教堂來躲避里世界的恐怖追殺,但他們也永遠生活在恐懼之中不能解脫。即使這樣的懲罰也不能平息艾麗莎復仇的怒火,因為咎其根源是以她為化身的魔鬼不會放過那些膽敢小看和挑戰自己的人類。魔鬼以羅斯養女莎朗般天真無邪的外貌出現,這也正是當年艾麗莎的原形,以此迷惑羅斯步步進入寂靜嶺這個復仇的原點,魔鬼的最終目的是要附身羅斯以進入其無法到達的教堂殺死所有曾反抗她的人,而羅斯為了救出被當作魔鬼新的化身而被教會暴民抓走的女兒,最終選擇了與魔鬼達成交易!

這一系列的驚人陰謀都是邪惡、殘忍、卑鄙、無恥的血淋淋的再現,最終的復仇也是血腥到了極點,但救下女兒的羅斯只是遮住女兒的眼睛說那隻是一場夢,而她自己也閉上了眼睛希望一切對正義的背叛只是一場夢。羅斯為了救出自己的女兒不惜一切代價,甚至與魔鬼交易出賣全鎮人的生命,這看似極端自私的母愛已經與我們平時所知的代表人類善良天性的母愛、與那種前文所提到的女警西比爾的母愛的簡單體現有了本質的區別,這是背離現實世界道德觀念的行為,這樣的行為還是真正的母愛嗎?或者說背離正義原則的母愛還能算母愛嗎?

雖然羅斯的行為直接導致了人類被魔鬼殘殺,但我認為她所秉承的正是真正母愛的天性,影片更深刻的命題也就是正義是相對的,在做出決定的時候有許多考量是變數,人類的道德底線已經不是簡單的規范,而是需要時刻反思的,而羅斯的母愛行為所代表的正是對這些隱藏其中的偽善的反思!在我們反思的同時也引出了電影的另一個主題——正義!

魔鬼一定是邪惡的,這是現實世界的觀點,正義必須反抗邪惡,所以與邪惡有關的是魔鬼也好、魔鬼的化身或代言人也好都要殺死,所以自認為秉持正義、鏟除邪惡的克里斯特貝拉以及那些暴民在焚燒艾麗莎,毆打並燒死西比爾的時候一點也沒有負罪感。可是正是因為人類的恐懼、猜忌、偏執等原罪才導致了瘋狂與殺戮,在這些殘忍的邪惡行為面前人類卻還能找到正義的借口,好象一切只要是為了打擊邪惡、維護正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這樣的狀況下什麼才是真正的正義呢?反之魔鬼作為邪惡的化身,為了復仇殘殺所有反抗自己的人類,但是其行為又看似阻止了當時的暴民對無辜小女孩的傷害並為當年的受害者討回了公道。這樣的狀況下什麼又才是真正的邪惡呢?

正義非正義,邪惡非邪惡。一切都不是絕對的,導演借當年解救艾麗莎的警察之口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正義有很多種形式,人類有自己的正義,上帝有自己的正義,哪怕魔鬼也有自己的正義!」

我並沒有得到答案,反而是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更加迷茫了,《寂靜嶺》的世界觀厚重而深邃,但是表、里兩個世界還邊界清晰,但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何為表裡呢?

那些泯滅人性的暴民在做出傷天害理的罪行時內心卻有著正義的借口,即使最後一死他們也一定認為自己是在抵抗邪惡的戰斗中為正義而犧牲,但是他們的死卻正是一種懲罰,對他們背離正義原意的懲罰!只是非常諷刺的假借邪惡之手更使得《寂靜嶺》有了復雜而深刻的內涵。同時,母親羅斯也得到了懲罰,她所代表的罪惡更復雜,出於母愛而與魔鬼妥協,為救女兒雖看似沒有過錯,但犧牲其他人生命的時候也已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孽,以非正義的方法去維護正義其實與那些暴民一樣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現罪的多面性。最後她所得到的懲罰是進入了另一個表世界,因為在她做出選擇的時候就註定背離了她原來所處的現實世界的美好,她再也回不去了。

導演非常巧妙的用人類最美好、最善良的一種天性——母愛去表現人性中罪的多面性與人性深處罪孽的不可知與欺騙性,是非常難得的一次藝術上的探索。電影假借了游戲的外衣,以恐怖片的形式其實在嚴肅的探討我們往往忽視的正義與邪惡的永恆話題,用心極其難得,而也正是由於這人性最深處的「罪與罰」是很難正視也很難界定的,所以這類實驗性質的電影必定少有真正的受眾,她不是簡單的能以好或壞去衡量的,就好象電影中表達的正義與邪惡也不是我們原來想像的那樣簡單。

❽ 怎麼評價電影《大白鯊》系列恐怖嗎

若要我推薦幾部恐怖驚悚電影,我的首推一定是《大白鯊》系列電影,此電影每一部都使用專強大的3d特效演繹出人屬與鯊魚的驚險拼殺,既體現出人們在逆境絕望中的求生意識更深刻描繪了鯊魚兇猛捕食的樣貌,給觀眾驚險刺激的觀影體驗,因此獲得了較高的評分。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