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藝術家觀後感

藝術家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3-12 04:55:28

A. 人民藝術家-齊白石(觀後感

1.今天我們學習了美術第一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在幾個參考作品中,我最喜歡齊白石老爺爺的一幅群蝦圖。

這幅作品中共有九隻蝦,蝦的觸須密密麻麻重疊在一起,形象逼真躍然紙上。齊白石爺爺筆下的蝦十分傳神。它的頭專門用了濃墨點染,這樣突出了蝦身體的透明質感。齊白石爺爺畫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是你知道嗎?他一畫就是十幾年!當年齊白石爺爺為了畫好蝦,專門養了許多活蝦,蝦兒們整天歡蹦亂跳,不僅給齊白石爺爺提供了活素材,而且給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他每天不斷的仔細觀察蝦的一舉一動,看的細致入微如醉如痴,終於他掌握了畫蝦的技巧。齊白石爺爺畫蝦與人有別,他的蝦每隻都不一樣,而且絕不呆板。齊白石爺爺自己也說:「余之畫蝦已數變,初之略似,一變逼真,再變色分深淺幾十年方得其神。」

聽人說齊白石爺爺小時侯就對蝦感興趣。他小時侯舊居旁有個「星斗塘」,塘中水草頗豐魚蝦成群,那種優美的自然環境為他童年增添了許多樂趣也為他提供了眾多寫生對象。

望著這寥寥數筆卻生動傳神的蝦,我十分感慨,如此傳世的作品背後,是怎樣一條灑滿汗水的路…….,我喜愛這群蝦圖,更敬佩這幅圖的作者齊白石

B. 《藝術家》觀後感(原創)

[《藝術家》觀後感(原創)] 該片由美國男演員約翰·戈德曼(飾喬治)以及法國影星讓·杜加丹飾(佩彼)等主演,法國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拍攝的《藝術家》,目的即是向那個年代的好萊塢致敬,故事見證了1927——1933年人們對經濟、文化、社會對藝術本質的追求,《藝術家》觀後感(原創)。無聲——有聲——音樂片這個歷程的演繹靠藝人間的相互傾慕,親人的離異、、、、、就像鄰居家的故事,觀後感《《藝術家》觀後感(原創)》。該片對身處金融危機下的現代人也有一種勵志的啟示給揣著對美好未來的人們以希望。片中文學和藝術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繁盛與厚重,片中的爵士樂和鋼琴交響以及人物情節和必要的文字絲毫不遜當下的完全數字化的3D,片子中有兩個橋段是有聲的可見對題材挖掘用意之神,《藝術家》它就像一瓶陳年的老酒無愧佳片。(2012-2-27晚觀看此片所感)

C. 急求電影(藝術家)的影評

《藝術家》影評
《藝術家》的成功在於它獨到的細節處理和故事情節中對人間純情的贊美。另外加上它的創新,以無聲和黑白電影的形式進行,在現在一開始看起來別扭,但是影片確實是一種極大的創新,加上它的背景音樂和恰到好處的字幕,還有對畫面的處理。看完之後,滿是敬佩之情。
電影講述了一個習慣演無聲電影的好萊塢巨星因為有聲電影的出現對他的演藝事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他的演藝生涯中他認為,電影演員就只需要用自己的表情來表演而不需要語言,並且他認為有聲電影很不嚴肅,並一直妄稱自己是一個藝術家,不需要去順著這樣一個他看起來不正確的發展方向。他的老闆告訴他有聲電影才是電影的未來,他驕傲的回答他:你去擁抱未來吧。然而,他的未來自然是被這個時代所淘汰,但幸運的是電影並沒有把他的處境從以前的星光熠熠一下變得一塌糊塗,而是給了他一個喘氣的機會,這樣看起來很容易讓人接受,而在中國的電影更喜歡使用天上地下的猛然間的變化來打動人。男主人公是那個過渡時代那些接受不了有聲電影的巨星的代表。相信在當時有很多像他這樣的藝術家。後來的他,電影中的情節很自然的去講述,故事情節順著正常人的思維去發展,而在中國喜歡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沒落,他的自殺,影片中每一個情節的發展都是那麼自然,卻時時都在牽著觀眾的感情。有很多的電影我看完之後再去想電影的情節就想不出來了,但這部電影我相信再過一段時間,再讓我去想的時候我還會想起很多有關這部電影的細節。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就在於他的細節。
細節一:芭比——這個一直狂戀瓦倫登的粉絲,一次偶然成為了瓦倫登生命中的神秘女郎。芭比去當群眾演員,瓦倫登在後台告訴她要想當演員,就一定得有自己的特點,並在她的右嘴角上點了一個痣。細節設計的很好,自然的大家就會想到在以後的時間里,芭比都會帶著這顆痣,相信很多的觀眾都會有去注意一下芭比是不是還帶著那顆痣,影片自然也會這么安排,這讓觀眾有了在觀影時有了一點點小小的滿足感。因為電影是按照觀眾的想法發展的,很容易讓觀眾去接受。
細節二:在有聲電影出現以後,瓦倫登的電影自然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受不到觀眾的青睞。當他抱著那隻一直陪伴著自己的那隻狗去觀看有聲電影的時候,有個女士把他攔下來跟他聊天,並誇他的狗很可愛,瓦倫登說了一句話:要是會說話就好了。這個細節有雙重的意思,好像聽起來瓦倫登有了一點點的覺悟,潛台詞好像是如果當時他能開口說話的話,生活或許不是這樣的。
細節三:影片一直在用著一種很獨到的方法來展現一個人的內心。專業方面的術語我說不出來這是一種怎樣的手法。第一次,在芭比和瓦倫登演完第一場戲的時候,芭比用自己的手伸進瓦倫登掛在衣架的衣服上的袖子里,把自己的手當做是瓦倫登的手來擁抱自己,看到這一點我感到這個畫面處理的真的非常巧妙。第二次,瓦倫登在火里逃生身體恢復之後,來到了一家服裝店的櫥窗前在鏡子里比量著那件衣服,一是說明他的落寞,沒錢進入那一家服裝店,更多的是他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吧。
細節四:瓦倫登發現他拍賣會上所賣的東西都是被芭比買下來的時候,他一個個的去揭開蓋在那些物品上的布的時候,我在想第一個揭開的會是一件什麼有代表性的東西呢,是他的畫像?還是什麼?最有可能的是他的畫像,但畫像卻是最後一個被揭開的,而在這時瓦倫登的感情也一下到達了高潮。
細節五:字幕的處理
多一句則多,少一句則少。
每句重要的話都用古老的無聲電影的字幕的形式來展現。在最後他們小區保安的話卻沒有用字幕的形式來展現出來,如果展現出來的話我想可能會很蒼白吧。處理的非常高妙,言辭的激烈都讓觀眾去想像吧。
細節六:影片在瓦倫登拿起手槍准備自殺的時候的字幕中出現一個」BANG「看到這里,我想每個觀眾的心都會揪一下,覺得事情的進程怎麼沒有按照自己的想像去發展呢,隨後出現的畫面是不會開車的芭比將車撞在樹上迫使車停下來,發出了一聲」BANG「又是一個巧妙的處理,畫面結束之後一樣的敬佩之情。
細節七:瓦倫登要燒掉自己以前所有的影片,可見情感與一個人的行為結合的是多麼的好,一個人要燒掉自己以前所有的驕傲,這是多麼的令人可惜,同時燒掉的還有他一直放不下的驕傲。在火燒起來的時候,他又竭力去保護一盤膠片,我一直在想他保護的那盤膠片是哪部電影呢,是他沒落的時候自編自導自演的被人稱為瓦倫登演而優則導的那部影片嗎?仔細一想自然又不是,電影沒有急著去告訴我們,而是在芭比去醫院看望他的時候由芭比打開的,瓦倫登從來沒有用語言去表現他對芭比的愛,而是用生命去保護他們的回憶。
在感情表達方面:
如果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明星沒落的事情發生,應該會有一種世態炎涼的現象的出現,中國電影中的芭比可能會只顧自己的事業發展,也許早就會遺忘這樣一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明星,看當今的影視圈和社會,每一個明星出了緋聞,或是有個人沒落,人人」敬「而遠之,免得惹一身騷,脫不了干係。
瓦倫登失敗之後,還有一個芭比能無時無刻關注他,關注他的最後一部電影,關注他的生活,關注他的內心。還有一條狗能在危難時刻救他的命,還有一個忠實的僕人科頓也在一直關注他的發展,而且趕都趕不走。瓦倫登相比一些中國的明星他是幸福的。
在最後完美的二人踢踏舞表演中,震撼了所有的在場人。他們的默契是深厚的感情積淀下來的。在芭比說出"相信我,我覺得至少有一件事你應該去試一下"的時候,相信所有的觀眾在一瞬間肯定又在揣測他們會去做怎樣的一個嘗試呢?最終的踢踏舞觀眾看完又會不禁想起以前的情節吧。第一次合作,二人隔著幕布跳踢踏,那一次是瓦倫登在以一種玩笑的方式在努力的去帶起芭比的熱情,而最後,是在瓦倫登潦倒的時候,芭比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贏回他的自信。
看這部電影,我們要忘記這部電影的成功與五項奧斯卡獎去感受一下內在的感情與電影高超的手法。
影片還有一個成功在於大多場景是無聲的,觀眾不用去找翻譯的版本就能看個大概,適合每個國家的觀眾去看。感情和敘事也是符合各國觀眾的口味。

D. 飢餓藝術家的讀後感

《飢餓藝術家》讀後感

《飢餓藝術家》是卡夫卡創作於一九二二年,在臨終前兩個月作最後修改過的唯一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也是論者甚眾,歧義甚多的一部象徵性作品。卡夫卡以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藝術地展現了一個純粹藝術家的生存竟遇和矛盾以及人生的荒誕。小說故事簡單,通俗易讀,而閱讀之後留給我們的卻是深深的困惑和無盡的思索。困惑也好,思索也罷,留在以後再討論,我們還是先一同走進文本吧!

飢餓藝術家經歷四十天的飢餓極限在人生的大舞台為觀眾表演——我認為是展示——純粹的飢餓藝術,引來觀眾如雲,掌聲陣陣。藝術家並沒有因此而陶醉其中,因為他清醒的意識到:他的觀眾.粉絲並不是真正在欣賞他的純粹藝術,而是在欣賞他的表演才藝;在觀眾眼裡,一個人不吃不喝能忍餓四十天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謂的飢餓表演無異於馬戲團的表演,雜耍藝人的表演。這的確讓藝術家痛苦莫明,因為「除了他自己以外,即使行家也沒有人知道,飢餓表演是一件如此容易的事,這實在是世界上最輕而易舉的事了」。一個獻身純藝術的人憑著藝術家的良知和榮譽感,在表演期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點食不進的」,更何況他壓根兒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展示藝術本身,「但是沒有人相信」,從演出經理到由眾人推選出的看守,「沒有一個人能夠認真體察他的心情」。這才是藝術家感到痛苦的真實原因。

幾年以後,人們開始厭棄這種飢餓表演了。為了重振飢餓藝術,可憐的藝術家不得不受聘於馬戲團,開始了與獸類為伍的演藝生涯。演出的那天,蜂湧而至的觀眾「從他身邊揚長而過,不屑一顧」,直奔野獸表演區,沒有人願意在他面前住足停留,就連管事也懶得為他換牌記數了。整個演出期間,誰也沒有記起這位可憐的藝術家,誰也不知道他到底餓了多少天。直到表演告終的日子,管事在撥弄籠子里的腐草堆時才發現已經奄奄一息的藝術家。令人不解的是飢餓藝術家的臨終遺言既充滿矛盾而又耐人尋味。卡夫卡寫到:

「我一直在希望你們能贊賞我的飢餓表演,」飢餓藝術家說。

「我們也是贊賞的,」管事遷就地回答說。

「但你們不應該贊賞,」......「因為我只能挨餓,我沒有別的辦法,」飢餓藝術家說。

「你到底為什麼沒有別的辦法呢?」管事說。......

「因為我找不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不會這樣驚動視聽,並像你和大家一樣,吃得飽飽的。」

這是他最後的幾句話,但在他那瞳孔已經擴散的眼睛裡,流露著雖然不在是驕傲,仍然是堅定的信念:他要繼續餓下去。

飢餓藝術家死了,應該說他是為了信念而死,為堅守他的純粹藝術而死,確切地說他是因為「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而死。取而代之的是生機勃勃的黑豹,它狼吞虎咽地吃著渴望的食物,引來了陣陣圍觀。

故事以飢餓藝術家被草草埋葬而告終,而閱讀後紛亂的思緒卻難以梳理,伴隨閱讀的困惑始終縈繞於心難以釋懷。卡夫卡通過這篇小說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呢?「我雖然可以活下去,但我無法生存。」如果卡夫卡這句話能夠成為我們理解其作品的鑰匙的話,那麼我們有理由說,飢餓藝術家的生存困境就是我們現代人的生存困境,而這困境源自於人與社會的矛盾,高雅與庸俗的矛盾,精神與物質的矛盾。

首先,我們每個人既是有著自我意識的個體,同時又是社會的人。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的流行時尚,無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思維。當社會以「票子,房子,車子」作為成功象徵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在物質利益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像飢餓藝術家那樣在名利面前保持自我,堅守信念,寧可餓死也不願苟且偷生的人,不是也淪落到馬戲團與獸類為伍嗎?在現實生活中,盡管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像飢餓藝術家的觀眾一樣表面上對「高潔」頂禮膜拜,而內心裡誰會真正視「名利如浮雲」呢?誰會去學寧可餓死也「不食周黍」的伯夷叔齊呢?作為追求高雅藝術有堅定信念的飢餓藝術家既「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也無人相信他的藝術,又不願與現實和解,這樣的人怎能在現實生活中生存呢?

其次,飢餓藝術家和黑豹分別象徵高雅與庸俗。高雅的藝術家冷冷清清,飢餓而死;庸俗的黑豹卻觀者如堵,它享受著美食,生機勃勃。這就是現實。古人說:陽春白雪,和者寡。高雅的藝術是不為大眾所接受的;高雅的藝術不屬於生活,它就是藝術本身。不然古時的俞伯牙為什麼會因為其知音鍾子期之死而終身不復撫琴呢?飢餓藝術家向大眾表演藝術並企求觀眾認可,這無異於對牛彈琴,本身就有失高雅;既然沒有知音何必要屈身馬戲團混同於庸俗呢?迂腐的藝術家即使不學俞伯牙,也可以學學當今的易中天啊,「學術的觀點,大眾的口胃,雅俗共賞,老少咸宜」,不是一樣能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么?不知變通的藝術家根本不知道現實是失節是小,餓死是大啊!只要活著,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何愁「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呢?

再次,飢餓藝術家追求純精神而不食不合自己胃口的食物,某種意義上有把精神與物質相對立的傾向,這只能為極少數道德高尚的人所效法而難能為大眾所接受。人在生活中需要有某種精神支撐,誠如卡夫卡所說:「倘若心中沒有對某種不可摧毀之物的信念,人便不能生存。」但離開了物質基礎人也同樣不能生存。飢餓藝術家臨死仍然堅守其信念,但眼睛裡流露的不再是驕傲說明,他已預言未來物質會戰勝精神。令人困惑的是,物質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而過度的物質佔有又會使人墮落,使人迷失自我;人們雖然崇尚高貴的精神,但無法放棄寶貴的生命,因為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在精神和物資的天平上,我們需要精神的追求,信念的支撐,但不能否定物資;對於物資我們只能說: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總之,《飢餓藝術家》是一篇極富象徵意義的作品。飢餓藝術家的形象給讀者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思考,而我讀到的卻是困惑與懷疑:飢餓藝術家的至死不渝地堅守其信念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我懷疑其藝術,更懷疑其人品。既然「無人信高潔」,何求「誰為表予心」呢?

較長,自己改吧……

E. 藝術家成長之路的作文 讀後感

前幾年,我與哥哥住在一起。哥哥做泥塑的功夫可棒了。他做的泥塑看起來栩栩如生,慢慢地,我的心中萌生了一個願望——我也要像哥哥那樣做一手漂亮的泥塑活。從此我便踏上了我的泥塑之旅。

以後每當哥哥要做泥塑時,我便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學著——邊看著哥哥做,手裡也拿著花泥和美工刀小心翼翼地模仿著。剛開始,好像一切不太順手,每當我把我的傑作向哥哥展示出來時,哥哥卻總笑著說我做的是「四不像」。幾次之後,我再也不敢向他展示自己的作品了,便用零用錢買了本有關如何做泥塑的書,成天悶在房間里苦苦地自學著。

為了做好泥塑作品,我可下了一番苦功。炎熱的夏日裡,我在房間里做泥塑,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也顧不得擦一下;美工刀劃傷了我的手指,貼上創口貼後繼續做;做壞了,也絕不灰心,換塊花泥重新做……在剛入門時,我遇上了許多困難,也遭遇了多次的失敗,但每次看著自己不太成功的作品,我都認真地思考,並獲得了新的經驗和教訓。日復一日,我的經驗也愈來愈豐富,做泥塑的技術也愈來愈純熟,擺在桌上的作品也越來越栩栩如生了。

現在,泥塑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也成了我的拿手絕活。看見我的作品,哥哥再也不笑我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嘖嘖稱贊。

F. 人民藝術家—齊白石作品觀後感,五年級用,

這篇博文是我記錄的學生在學習了美術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後寫的幾篇觀後感,都是自己的真實感受,短文生動有感染力。
美術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學習感受(五二班 康瑞)
學習第一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後,我學會了很多,齊白石爺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他小時候砍柴,放牛……只讀過一年書,但他最後卻成為了藝術大師,比起他,我們難道還有不好好學習的理由嗎?他那是還要放牛、砍柴。而我們呢?吃來張口,衣來伸手,大多數人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齊白石爺爺為什麼能成為藝術大師呢?就是因為他刻苦學習,他歷經86年去學、去畫,才把蝦等花鳥魚蟲山水畫畫的出神入化。86年啊!多漫長呀!86年他一直觀察生活,畫出生活,而我們哪?我們中的大多數同學都會因為一點小困難解決不了而放棄。我們真應該向齊白石爺爺學習,學習他的精神。以後我一定要向齊白石爺爺一樣,刻苦學習,不怕困難,堅持不懈,不向困難低頭。
畫家齊白石的作品《蛙聲十里出山泉》觀後感(五二班 黃子君)
當我欣賞完《蛙聲十里出山泉》這幅畫以後,我感到這幅畫線條簡練、質朴,筆墨縱橫雄健,色彩鮮明熱烈,創造出清新明麗、開朗豪放的意境。他的畫充滿課幻想和質朴的感情,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使人一見就很喜歡。
畫面上雖然沒有青蛙的身影,但是卻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可以看出齊白石老人的想像力特別豐富。
看完這幅畫我知道了,要想畫出好的作品,就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要想培養豐富的想像力,就要在生活中多觀察、會觀察。
齊白石爺爺的美術作品《群蝦》--觀後感(五四班 劉坤浩)
齊白石的群蝦畫的特別傳神,蝦的動態太美了,瞧!蝦頭、須和蝦身,比起現實中的蝦,大不相同,但卻神似。俗話說:「藝術出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句話用在齊白石爺爺的身上在合適不過了。他的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可不是虛的。
齊白石為了畫好蝦,就在家中養蝦,每日觀察,蝦最終成為了他的代表作品。
齊白石用了一生的時間畫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我想,我們要像齊白石那樣用一生的時間去完成一個目標,這是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獲。

G. 街頭藝術家讀後感

《街頭藝術家》講的是熊媽媽有八個兒子,每個小熊都有一個夢想,並且從小就懂得為夢想而努力。只有老八沒有,每次都說:「將來的事情要到將來才知道啊!」日子過得飛快,小熊們都長大了,也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只有老八沒有。於是老八離開了森林,來到一座大的城市找工作。到了劇院,想當演員,但猴經理只讓他當清潔工。偶然一個機會,老八的魔術吸引了猴經理,很快成了大明星。有一天,老八去廣場上給孩子們表演,回來後,被猴經理趕了出來。老八又累又餓,來到了廣場上,被白兔大嬸看到並收留
從此,老八每天在街頭免費演出,成了一名街頭藝術家,還認識了一位熊小姐。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只要堅持就能成功,也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設計師,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了夢想而奮斗。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H. 看藝術家歷史後的觀後感

(梵高)「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是歐文斯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在傳記中中,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後開槍身亡。這本書看過很久了,它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為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裡,梵高是一個另類。他的畫有點類似兒童的創作,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醉心於風景,植物和貧苦大眾的描繪。鳶尾花,向日葵,星空,麥田,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著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凄艷的生命。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高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般的亢奮。深紅,銘黃,碇藍,艷紫,蒼綠。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呈現在畫布上,無法稀釋和抹勻,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著無限嚮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為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為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危險天空下的麥田。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
也許梵高早就意識到:死亡會帶來快樂,可以讓自己不再孤獨絕望,於是他最終他選擇了離開……

(達芬奇)1452年,在靠近佛羅倫薩的一個小村莊里,列奧納多·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出生了。他是個私生子,母親是貧窮的農家女,而父親卻是來自富有的公證人家庭,且早有家室。這樣的出生背景註定了列奧納多從小就籠罩在「私生子」的心理陰影中,父愛的缺乏明顯地表現在了他以後的作品中。
在芬奇鎮度過童年之後,15世紀60年代的一天,由父親操辦,年少的列奧納多離開家鄉,來到佛羅倫薩,拜著名的藝術家安德烈亞·德爾·韋羅基奧那裡學習。這是列奧納多一生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轉折點,也是他日後成為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繪畫奇才和多種學科專家的關鍵。1475年,即列奧納多學徒時期的最後一年,父親的第三次婚姻給他帶來的第一個合法的孩子徹底的剝奪了列奧納多的繼承權。
學徒期間,列奧納多系統地學習了繪畫,年輕的心靈開始翱翔。11年的學徒時期之後,列奧納多於1477年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博士來拜》的創作使他一舉成名。同時,心靈的羽翼也延伸到了其它領域。他愛好音樂,創作詩歌,甚至還自己譜過曲,練習一種類似小提琴的樂器。他還繪制了機械圖,設計了「水力發動的磨粉機、漂洗機和發動機」以及他終生都在追求的夢想——「飛行器」的草圖。米蘭時期是他創作的鼎盛階段,也是他的羽翼最為豐滿的階段。在這期間,他不僅創作了《岩間聖母》和最負盛名的《最後的晚餐》等作品,其他方面的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現。他在許多科學領域里都八面玲瓏,如魚得水。他研究物理上數量與力量,運動與力量的關系;學習抽象的幾何學;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研究了生理學和醫學。他還發明了降落傘,設計了各種起重設備。
達芬奇的前半生歷盡坎坷,或許,真是這些磨難鑄就了他令人不可思議的偉大成就。

(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
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I. 飢餓藝術家讀後感

[飢餓藝術家讀後感]飢餓藝術家讀後感《做一個懂得感恩的員工》這部書對我啟發很大,飢餓藝術家讀後感。企業需要一種團結和-諧的文化氛圍,而「感恩」就是這種氛圍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當前,中國正在建設和-諧社會,「感恩」的文化氛圍正是這個政治導向的實踐。
俗話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飲水不忘掘井人。」知恩圖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的文化行為里包涵著和-諧、仁愛的精神,包涵著平等生活、生存的價值觀。施恩者是愛的張揚,感恩者是對愛的回報;施恩和感恩的和-諧統一形成其樂融融的文化氛圍。
感恩猶如心靈的泉水,源源不斷,它滋潤心田,免於乾涸。它讓生命充滿生機,洋溢朝氣,遍灑陽光。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
我特別欣賞這一段話:「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如果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我們就會以坦盪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要習慣每天清晨起來後對著鏡子默默地說:感謝生活給予了我如此多的美好!然後是一個幸福的微笑,讀後感《飢餓藝術家讀後感》。」
一個企業如果形成了這樣的文化氛圍,這個企業一定會有活力,有生機,有凝聚力,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個員工,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萌生感恩業主的意識。企業為你提供了工作、學習、生存的環境,豈有不感恩之理。
員工對企業主的感恩不是指的世俗那些對施恩者直接給予物質回報,而是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工作,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力爭在本質工作崗位上干出驕人的成績。同時,要遵守國家的法律,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搞好和周圍同志之間的團結,做到謙和、謙虛、謙讓。也就是古人說的要當一個「勞謙君子。」一句話,企業員工對企業主的感恩主要是通過自己優秀的業績和優秀的道德素養來表現。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作為企業主一方,也要為員工感恩創造基本條件。把員工看做是兄弟姐妹,是一個家庭。從社會結構學角度看,夫妻是最小的家庭,國家是最大的家庭,單位或企業是介於二者之間的家庭。竊以為單位或企業這個家庭與夫妻這個小家庭同等重要,試想,在單位或企業的工作時間佔了一天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這難道不重要嗎?如果一個人在這個時段里工作環境不好,工作不好,肯定會影響心情舒暢。所以,企業主也要從文化上認識這個辯證關系,盡量為員工創造優美的工作環境,做一個具有仁愛精神的儒商。
這部書不僅提出了員工感恩老闆,還提出了員工與員工之間的相互感恩。難能可貴。這種感恩關系的形成,可以從情感上把員工緊密地團結起來,從而產生巨大的創造力量。
我歌頌感恩,珍惜感恩。我要將感恩作為我人格修養的內容並付諸實踐。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