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後影評 » 觀後感兩千字

觀後感兩千字

發布時間: 2021-03-12 07:11:26

① 寫一篇2000字的讀後感 急用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小說後,深深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魯濱遜感動,他遭遇海難漂流到荒島上以後,不是悲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房子、種植莊稼、養殖動物、製造工具、在絕望和無助中用自己的頑強和毅力與飢餓、疾病等作斗爭,最後終於勝利的獲救。
一開始,魯濱遜背著自己的父母跟著一隻船出海了,但是在一次雨中船遇難了,他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長時間,最後被海水帶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這個島上沒有人煙,只有他遇難船上的一隻狗和兩只貓,他企圖向來往的船隻求救,卻發現哪只船上的人是海賊。他用身邊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坐「房子」,後來又在遇難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麵包、酒、衣服、槍彈等等……就這樣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的孤島漂流。在這么長久的時間里,他不僅要戰勝寂寞和孤獨,還要戰勝飢餓和疾病,更不能讓海上的強盜發現他,他總是樂觀的面對眼前的一切,珍惜身邊每一個可以讓他求生的機會,在困難面前他也害怕過,逃避過但最後總是戰勝了自己而獲得了生的希望。
讀完這篇小說後,我真的被魯濱遜的頑強和勇敢深深的感動著,他在哪么艱苦的環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了出來,對我感動最深的是他的毅力,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對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我們自己,我們對生活,對學習是不是也應該向他學習呢?遇到困難是不是也應該勇敢的面對而不在逃避呢?
記得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困難,我不是想辦法克服它,而是和困難玩起了迷藏,有一次,我對一個數學問題特別的感興趣,但是始終沒有把這件事弄明白,如果我要搞清楚這件事,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於是我心安理得的放棄了,可是後來在考試中我又遇到了同一個問題,我還是沒有解決掉,我好後悔,我雖然暫時的「繞」開了這個困難,但困難最終又和我遇上了。
我們今天在生活中,學習上的困難和魯濱遜比起來,還是困難嗎?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毛病,遇到困難不再著「繞」著走,而是要像魯濱遜一樣,勇敢的和困難作斗爭。
朋友,你看過這本書嗎?如果沒有我建議你看看!你一定也會和我一樣感動的!
用毅力創造奇跡——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你能獨自一人去航海嗎?你能獨自一人在荒蕪人煙的小島上生活幾十年嗎?你能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創造美好的生活嗎?相信你和我都會覺得困難的,但是,有一個人卻做到了,他就是笛福筆下的魯濱遜.
一心希望能去航海的魯濱遜在他19歲那年終於登上了出海的船.可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大風暴,漂到了一個孤島上,可他毫不畏懼,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以無比頑強的毅力,和一雙勤勞的手重新生活,克服種種困難.在小島上種起了莊稼,養起了牛羊,蓋起了房屋......生活30年後,回到了祖國.
掩卷深思,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只要有毅力,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創造奇跡.海倫.凱勒不也是這樣的嗎?
海倫出世剛19個月,就得了一場大病,因而失去了視力和聽力.所以,在之後的五年中,海倫的家人都對她百般寵愛,什麼都聽她的,使之成為了一個愛發脾氣的「小暴君」.終於,在1887年3月3日海倫剛6歲零9個月時,安妮.莎莉文來到了她家,成了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海倫瘋狂地愛上了學習,脾氣也好多了.在莎莉文小姐和海倫的共同努力下,1896年10月,海倫進入了劍橋女子中學;1900年,她又進入了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1904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令人驚奇的是:海倫會說話.海倫在英國文學方面十分傑出,她也很愛閱讀,雖然有些報紙、小說她不能直接閱讀,但通過莎莉文老師及其他人的幫助,她也能夠閱讀,從而獲得了無數知識.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凱勒就用頑強的毅力創造奇跡,我們熟悉的張海迪阿姨也是這樣的人.
張海迪她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創造出一生的奇跡.她說的一句話我最受感動:」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是啊,如果我們也能向她們一樣,那還有什麼事不能做到呢?
要想出現奇跡,就要靠你頑強的毅力來創造!

② 談美 兩千字讀後感

一、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

作者在此段中談及人對事物的不同態度,或者說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其觀察事物的立足點就不同,同樣的事物在不同心態的人的心理或視覺上都會有其獨特的反應。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業的心態去看,科學家是研究的心態去看,而畫家用欣賞的心態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裡映襯了三種效果,只有畫家不是從「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講的:「無為而為」的欣賞眼光去看,欣賞的同時也賦予了其畫家內心世界對古松的完美概念。美的東西需要人們用審美的眼光和欣賞的心態去看去想,如只講實用,那麼美是最不實用的經驗。但如果說人類歷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觸動你我心靈深處的唯有那些給予美好情感的藝術作品,無處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閃著光,指引人們的靈魂、凈化人們的思想。

再次引用朱先生的話:「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

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俗語講:「距離產生美」。其實朱先生在此明確的指出了藝術和生活的距離。真實世界籠罩了霧、雪或雨就容易給人們另外一種聯想,其狀態使真實世界同你我之間產生了距離,因而有了古往今來的詩情畫意等及賦美感的意境。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該也是其中道理。藝術是主觀的情趣、感覺,而又有些客觀的控制和設計在其中,太過接近真實容易使人產生功利心,太過主觀也不容易讓人理解,畢竟藝術是給人們欣賞的。

不同藝術各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同京劇有唱、念、坐、打。相聲有說、學、逗、唱。等其有規矩的表演方式,是經過人們多年在舞台上磨礪總結出的表演形式,而這些形式是經過人們運用藝術規律如誇張、變形等方式,拉開同實際生活的距離,而其內容又不脫離生活。

人們對於熟悉的事物總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為太過熟識沒有了距離感和神秘感,容易從實際生活中的利害關系出發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鮮的、不了解的事物有距離感就容易產生美感,這也如同《圍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無非是因為有距離,有神秘感而迸發出美感,使人嚮往。如此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三、「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宇宙的人情化

這個段落里朱先生引用《莊子。秋水》里的一個小故事說明了人的美感經驗的道理,即:美感經驗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態的往復迴流。人的認知有時是伴隨人的主觀情趣來判斷事物的。那麼這種主觀的情趣對事物進行判斷就是「移情作用」,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緒映射到身邊的事物中去。這種移情作用是同美感經驗息息相關的。如同朱先生講到在欣賞古松時,除卻古松的外形引起的造型美感還有個人對古松的內心欣賞情趣也會使古松的美感里含有欣賞者的個人認知經驗在裡面,這也是人們看到某某事物時會說:我認為如何如何,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其實人們在對事物賦予個人的某種情趣的定義同時人們也在不經意中模仿著事物本身的一些屬性。也就是說人的美感經驗不是單獨的由事物本身或人的主觀情趣獨立產生,因為事物的物理屬性,因為人的移情作用,兩種屬性的結合造就了人的美感經驗。這就是宇宙的人情化所在吧。

四、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 —— 美感與快感

其實美感和快感無時無刻都沖斥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但究其出發點就又產生了前面朱先生講的不同態度的問題。美感不是實用主義,是不帶有功利心態的心理活動,而快感是處於實際應用的目的。如同口渴了喝了水就會產生快感,要解手排泄了也會產生快感,但這些都不會有美感。雕像和英國姑娘一個是雕塑藝術品一個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單從實用角度出發那還是英國姑娘比雕塑似乎更有用。在這里朱先生告訴我們明確美感和快感的不同,對於美的欣賞要不帶功利和實用的心態去看去理解。

五、「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美感與聯想

我姑且如此解釋朱先生的這段文章。聯想是偶然的、雜亂的、無序的,而美感的東西是一定的有序的,有結構的、抽離出來的,有形式相伴的和諧狀態的東西。美感經驗可以使人產生對事物的聯想,而單純的聯想不能算做美感經驗。朱先生提到:美感是一種直覺。一瞬間的感受。而聯想會帶著思考,這種思考會把事物引到其他不相乾的事物中去,無法直接單純的欣賞一件事物本身,而會產生浮想聯翩的心理活動,所以美感經驗同聯想是有不同含義的兩種概念,不能混淆。

六、「靈魂在傑作中的冒險」 —— 考證、批評與欣賞

這段文章可以看出對一部文藝作品所持的不同態度,考證更接近科學家的方式,批評更接近哲學家或政治家的態度,而欣賞更多的是有藝術情趣的藝術家或一部分人的行為。考證、批評不等同於欣賞,但欣賞需要了解藝術作品的一些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欣賞。證多是伴隨對作品的年代、背景、作者、版本、野史等等做歷史判斷,過於理性,少了對藝術作品欣賞時的直覺感性反映,所以它不能算是欣賞。而批評就更加抽象的把一些主觀的規矩或一成不變的框子來規范藝術作品。我個人認為批評家如果不客觀的評論藝術作品那他的文章將一無是處。這也是朱先所推崇的:欣賞的批評。不能把原有的美醜標准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同一而論,要把自己放到作品當中去,反復品味其中然後有感而發。
朱先生最後講到考證和批評都不是欣賞,而欣賞需要有考證和批評在其中,欣賞需要有考證基礎和批評的態度,這也是辨證法的觀點對待事物。就是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 —— 美與自然

美是什麼?言論不一。朱先生在此提出美是物的物理屬性和人的人情心理活動對事物產生的一種態度。單獨有自然物理屬性而沒有人的感性心理直覺――美也無從產生。自然在經過人的心理感覺加工後產生了美感,不同的經驗會產生不同的感覺,美的欣賞是對自然的一種再加工、再創造。個人情趣不同衍生出的結果就不同。俗話講的「情人眼底出西施」的道理,如同朱先生所講是人們經過人情化、理想化的一種心理活動結果。這種結果就是不同人的主觀的審美經驗加上理想化即人情化產生的結果。美和自然也是對立統一的一種關系,美感沒有自然的物理屬性就無從產生,而物的物理屬性沒有人的理想化即人情化加工也無法衍生出美來。對於美我們應從兩方面來看,美不是憑空產生的。

八、「依樣畫葫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書」。-德拉克洛瓦

這里又可以提到「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句話。朱先生在此提到的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雖略有分別但究其觀點都是「模仿自然」。我們常說的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藝術的美是以自然為內容,以人的情趣及一種形式而表達出來的,單純的自然是無法定義其美還是丑,因為有了人的感受或說移情作用,才有了自然美這個概念。理想主義雖說自然中有美有丑,但它要的是經過理想化後的一種固有的共性模式化的東西。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模仿自然。藝術的美是要高於自然的,自然不過是借境抒情、借物俞人的元素,人是主體,自然融入了人的感受、人的情趣才變得美,這種美也是人的一種再創造,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推崇的模仿自然的美和我們講的藝術美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形象醜陋的元素經過藝術家的重新排列組織它就會變得和諧,變得有美感,簡單的說人以自然為元素,不同的情趣會創造出不同的形態,就形成了不同方式的藝術美,而只模仿自然是無法感受到真正的藝術美的。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藝術與游戲

藝術家創作作品時多是有感而發,這里的感也可以釋為感受欣賞,然後有了感覺便把他表現一番,或詩或畫或唱或書等等。創造不是憑空出來的,好的作品一定是有感而作。朱先生在本章中提到「藝術的雛形就是游戲」。其實可以這樣理解,游戲的過程包含著純粹的自由狀態,既是游戲便可天馬行空般的來去自由,包含著大量的人的想像、情緒、感覺,就是再創造一種狀態,它以自然生活為載體,是玩家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方式,這游戲的行為是沒有社會性的、不具備傳達創作人的情感的,它同藝術還是有區別的,藝術要有社會性因為作品的評定有一半兒還要社會中的大眾來參與才算完整。那麼如果一個藝術家既有奔放自在的藝術表達方式,又不失其一顆童心(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那麼他的作品一定是打動人的。

十、空中樓閣――創造的想像

既是創造就會有生活中的元素和作者想像的因素融合再一起。作者在創作時有些時平時觀察的印象再現,但這種單純的自然還是雜亂無章的,需要從中進行提煉,不足的或是原素材不足以表達其情感時,想像就是作者的另一次創造,敢於創造的想像,能夠用平時所看所得經過重新組合,把不存在的東西表達出來,這就是創造的想像,當然這些需要積累和對生活的沉澱。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創造與情感

朱先生講:藝術的任物是在創造意象,但是這種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飽和的。這里談到的情感就是有感而發的狀態,創造需有飽滿的情緒才能做到有感而發,一揮而促。藝術是具有社會性的,作者在表現的同時也在傳達其特有的情緒,引發觀者的共鳴,作者的喜怒哀樂都會通過其作品隱隱或直接表露出來,或讓人痛心或讓人高興等等。情感可以說是創造的原動力,因為有情感才有了表達的慾望,創作也由此而生。

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創造與格律

我理解朱先生說的格律就是不同藝術表現的某種特有的形式。藝術要創造、又要有格律豈不是有些矛盾?其實這句「從心所欲,不逾矩」真真切切表達了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既能隨心所欲的表現有不會跳出一種表達的方式。即――格律。這種境界是經歷無數困惑及磨礪,歷練而成的,它可以在有限的規范內表達無限的內容。因為藝術是有一定規范的具有社會性的一種情感表達,規范在真正的藝術家哪裡不是束縛而是一種事物共性的展示,而其中的才氣或是天才或是迂腐將表露無疑。格律不能成就庸人,也不會牽絆才子,合理的利用它為我們服務才是根本。

十三、「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造與模仿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是齊白石老人教育學生時的話。同朱先生其說不謀而和。其實創造與模仿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創造中有模仿,而模仿中也帶有創造的成分,藝術創作應該有作者自己真實的情感流露,有感而發必能有所成就,這里的「感」是別人無法模仿得來的。創造與模仿只要把我好一個「度」才好。大多藝術家都從模仿開始逐漸磨礪技巧,進而進行隨心所欲的創造境界。模仿應該是創作過程中的一種階段,創造才是藝術家的目的。

十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

天才也是靠勤奮得來的,沒有不需要勤奮就獲得能力的。下功夫才會思如泉湧,才有靈感。朱先生引用杜工部的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告誡我們要踏踏實實用足功夫,筆下才有神韻。心中才有靈感,靈感可以映射出一個天才,但天才的背後卻是下苦功服磨練心境、意志、技巧。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十五、「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

文章結束,對於朱先生說的人生的藝術化在本節中已經分析的及其透徹了。不需多言,讀完此書,更見朱先生對美、對藝術理解的功力。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大舞台,生活是可以藝術化的,誰知道如何把握一種「度」,誰懂得「和諧」的規律誰就能藝術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那是一種駕馭生活的本領,要辛苦要勤奮,有所得有所失,得失來去全賴一種心境,心多寬路就多寬,豁達樂觀的心境就是藝術,因為那是一種精神境界,是積極生活的態度,多留意生活,留意不經意的一個靈感,細細體味心境、宇宙、斗轉星移,日月流轉的變化,有情趣的生活、帶一顆感激的心珍惜生活。「慢慢走,欣賞啊!」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駐足停下來,看看眼前的風景,品味一下生活。

再次向朱先生致意,精神再次被梳理了一番,深感收獲頗多。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③ 一篇好的觀後感要怎麼寫,2000字左右

習慣真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奇妙的東西,它總是讓你有許多的無奈,但又可以給你帶來許多的快樂。從早上的第一樓陽光跳到我的床前,我就一直在習慣著一件事情,那就是睜開眼睛,迎接那明媚的陽光。然後在床頭櫃上摸索我的手機,看看幾點鍾了,我是習慣於要知道有沒有足夠的時間,才能繼續睡得踏實的人。可是表妹就不同,不管什麼鬧鍾響,一定得睡飽了再說,而且不準別人叫醒她。我對此難以置信,難道上學要遲到了也不擔心嗎?那天早上,我早起來了,表妹還睡得打呼嚕,眼看她上補習班就要遲到了,可還在睡,我真服了她。連忙叫醒她。沒想到,她醒後還跟我生氣!「幹嘛叫醒我,我還沒睡夠!」「你上補習班就快要遲到了,還不快點。」「我自己有分寸。」「……」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說真的,那次她上補習班真的沒遲到,我很驚訝。表妹真的有分寸,知道該怎麼做。我想我是擔心過頭了。可我怎麼也不明白,為什麼表妹要那樣做。我是為了她好,反倒來生我的氣。這個疙瘩一直放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消除。快開學了,我的英語背書還差一點沒完成。媽媽問我有沒有完成,我說沒有,媽媽很震驚的問到:「還沒完成啊?」接著就說一大堆啰嗦的話,聽完後,(也許基本上沒聽進去,因為我只想著說我想的那句話)我說:「別吵了,我有自己的計劃,我有自己的習慣,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我知道該怎麼做,別操心。」「……」那個時候,媽媽跟我一樣無語。就是那個瞬間,我明白了,原來表妹那麼晚起床也是她的習慣,也有她的道理。就像我一樣,我只是習慣每天讀一些英語,不要一次背完,這樣可以天天都不丟掉英語,每天都可以溫習一樣。原來,這純粹是習慣的問題,表妹的習慣不應該和我的習慣混為一談,畢竟我們倆是不同的人。我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左右自己。但不能去改變別人的習慣,我想我能做的只有去適應別人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沖突的發生。也一定請相信,那樣做或者這樣做,是會有一定得道理的,不論道理的殘缺與完美,都是別人從生活中養成的。每個人的習慣不同,也就創造了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每個人與每個人的相處就總會有那麼點點摩擦。無論你是否同意我這樣的觀點,那種由自己通過生活養成的習慣,能改,但是很難。所以,請不要以自己的習慣去看待別人,也不要以自己的習慣嘗試改變別人的習慣,那樣,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那時,你能做的事就是適應,適應別人的習慣,你才會使自己有一個提升,從而快樂倍增。

④ 讀後感 2000字左右

海狼:作者:(美)傑克·倫敦。類型:冒險/愛情。本文作者:願咸與恆。
坦白地說,個人覺得這是自己讀過的傑克·倫敦的作品裡最不深刻的一部了。不過同時也承認這本書很好看,似乎主題與情節總是不可以兼得。
話說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文學評論家亨甫萊,去舊金山看望朋友,坐的輪船不幸沉沒,自己被一艘捕鯨船「魔鬼號」救起。同時結識了船長「海狼」拉登。但拉登不將亨甫萊送回家(要是送他回去故事又怎麼展開呢),而是將他留在船上做苦力。
可憐的亨甫萊不得不適應這個以前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小社會」,這里沒有道德、沒有法制,只有弱肉強食。手無縛雞之力的亨甫萊也開始學著偽裝自己很強大,並且真的一步步地變得強大了。比如在他跟廚師的鬥智斗勇中,一開始是受氣包,後來變得不再懦弱,最後讓那個廚師向他俯首稱臣(那段兩人比著磨刀的情節讓人覺得好笑又可悲)。
海浪不允許任何人對他的權威提出任何挑戰,對所有的人實行「魔鬼」式的統治,對水手的生命也視如草芥,讓「魔鬼號」真的變成了一個人間地獄。
同時他跟海狼之間也開始了交往,因為在船上海狼就是獨裁者,所以亨甫萊當然要學著討好他,一邊自己在船上過的能夠好一些。亨甫萊驚訝地發現原來海狼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四肢發達的野獸,相反,海浪學識淵博,讀過許多書(那些書在《馬丁·伊登》里就出現過,是馬丁學習的素材,同時也是作者學習的素材)。
亨甫萊覺得很不解,既然海狼那麼聰明,那麼「完美(身體上的)」,為什麼不幹一番事業呢?可是海浪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人生本來也沒有意義,到頭來還是化作泥土供別人踐踏。關於海狼蔑視生命的那一段,我覺得是書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段,當然觀點我還是不能同意,太過極端,盡管確實有它有道理的地方。
因為海狼的殘暴統治,幾名水手聯手起來反抗海狼,把他扔到了海里。然而海狼竟然從海里爬了上來。並且鎮壓了起義,後來又利用風暴將那幾名水手置於死地。亨甫萊因此被提拔為了船上的大副。
而亨甫萊也學會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小小世界裡如何委曲求全,他討好海浪,只為了生存,只為了能夠活下去,盡管這讓他失去了以前的尊嚴。
就在一切變得好像不那麼危機四伏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又一艘船遇難了。海狼理所當然地又把這幾個人據為己有。不同的是,這次遇難的人有一種女人。亨甫萊當時覺得,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女人了……(你懂的),並且這個女人亨甫萊還了解,是一個小說家,自己還批評過她呢。
赫德也對亨甫萊有所好感,畢竟在這個險惡的環境中,亨甫萊是一個唯一她所相識的人。不過她並不了解這條船上的生存法則,目睹海狼野蠻的暴行後,赫德也怒斥亨甫萊是懦夫,不敢出面阻止。亨甫萊忍辱負重,他要為赫德著想,不能讓她受傷害。
曾幾何時,亨甫萊覺得自己一輩子也不會結婚的(他都三十五了)。永遠也不會墜入愛河,可當他腦海中反復出現赫德的簡歷的時候,他終於明白自己錯了。
不過這種愛戀的甜蜜很快就被憂心忡忡所取代,自己都這樣,更何況海狼呢,尤其在亨甫萊看到了海浪看赫德那種目光後。但是他又反抗不了海狼,怎麼辦!他只能禱告,希望這一切不要發生。
但是愛神還是給了亨甫萊力量,亨甫萊從夢中驚醒,在聽到赫德的呼救聲後,亨甫萊及時趕到,阻止了施暴的海狼。其實他是打不過海狼的,然而關鍵時刻(估計是情緒過於激動),海狼的頭痛病發作,導致暫時性失明。亨甫萊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連夜帶著赫德以及必備的食品乘救生筏逃走了。
接下來就很浪漫了,兩人逃離了海狼的魔爪,雖然艱辛,但也樂在其中。這時候的亨甫萊也已經成長為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他認為如果以前的自己看到現在的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接下來兩人漂流到一個無人小島上,為生存而作種種努力(有點兒魯濱遜的味道)。為了能夠蓋好房子,赫德不得不狠下心去殘殺年幼的海豹(有點兒《熱愛生命》的味道)。
就在兩人日生情愫,日子也過得好一些的時候。一天早上,亨甫萊吃驚地發現,魔鬼號居然也飄流到了這座島上。亨甫萊不敢再往下想,但總得去探一探虛實。原來就在亨甫萊和赫德逃出後不久,拉登就被徹底地推翻,全體船員追隨了拉登的弟弟,上了另一條船。他們將魔鬼號留給拉登,任其自生自滅。
此時的拉登已經完全失明,亨甫萊覺得他已經沒有什麼威脅。不過還是不敢掉以輕心。不過也有好處,因為有了魔鬼號,他和赫德就可以回到故鄉了。
兩人開始了對魔鬼號的修復。就當船快修好的時候,拉登將這一切都毀壞了。亨甫萊一怒之下真想殺了拉登,但是拉登說「你不會的,那樣你就不是亨甫萊了(惡人與山人的區別不就在於此嗎)」。拉登仍在想方設法與兩人同歸於盡。但是拉登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有一天他躺著一動不動,亨甫萊以為他死了,於是就去摸他的脈搏,誰知脈搏強勁有力。就在亨甫萊意識到中計了的時候,那雙鐵鉗般的手早已緊緊地扼住了他的喉嚨……
亨甫萊以為自己一定死定了。當他再睜開雙眼的時候,發現赫德在他的面前。險惡的環境也鍛煉了赫德,赫德用打海豹的木棒擊昏了拉登,從而救了亨甫萊一命。
受此打擊的拉登真的沒有力量了,不久也就真的死了。亨甫萊和赫德也修好了魔鬼號,同時為海狼舉行了「海葬(就像海狼以前對水手們所做的那樣)」,一條船向小島駛來,亨甫萊說,「在他們來之前,再親一個。」
海狼帶著他的人生觀葬身海底,在這個世界上盡管存在弱肉強食,但是拉登卻忘了,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除了野獸的本性之外,還有感情。畢竟,人之所以成為人,乃是因為互幫互助,並非相互殺戮。

電影觀後感2000字

[電影觀後感2000字]《細節決定成敗》粗一看這題目,似乎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了,可是仔細一讀這本書,卻是深有感觸,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寓偉大於平凡的真理."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這段話指出了我們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細土堆積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細流匯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須從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順利完成.一個細節的忽略往往可以鑄成人生大錯,可以造成事業顛峰之危,而一個細節的講究,可以讓企業咸魚翻身,可以在談判中力挽狂瀾於既倒.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國公司員工與日本公司員工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員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員工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員工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會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會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鑒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瑣碎的,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細節往往被我們忽視.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對一個單位來說也是如此,單位要成功,就得靠每一個員工做好每一個細節.就我們培訓中心而言,如果管理人員沒有做好每一個細節,中心的總體工作的正常運行就不能得到保證;教研培訓人員沒有做好每一個細節,就不可能保證教研培訓工作的質量.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行為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如我國前些年澳星發射失敗導致澳星爆炸,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一個單位若想成功,就必須把單位每個員工做的每個細節有機地聯系,協調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才能使單位發展壯大.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細節,從小事做起.古人有雲:"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 ".已故總理周恩來就一貫提倡注重細節,他自己也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範.的確,細節在我們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魅力是無予倫比的.你可能因為對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機會,從而體現了自身的價值,修復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細節,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會更強大,因為成績與榮譽是一點一滴堆積起來的.沒有小的成功,哪來大的收獲.細節的文化底蘊與深刻含義往往是一般人難以把握的,相反,對細節有一定的認知,能用細節來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聰明又成功的人.他們了解細節之美,能靈活運用細節給他們帶來的財富,從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礫之中,也能閃爍出耀眼的光茫.細節是生活與事業中一些很小的閃光點,但它的作用卻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勝人一籌,從而忽視小節,結果不但沒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敗.因為他們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會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樹連接而成,驕人的戰績更是無數細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細節,醞釀過程中的細節之美.只有這樣,你才會取得不斷的成功.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綠野仙蹤》以虛構的奧茲國為背景,講述了美國堪薩斯州的小姑娘多蘿茜被龍卷風卷到了一個叫孟奇金的地方,好心的女巫指點她到翡翠城去找奧茲國大術士幫忙送她回家,電影觀後感2000字,觀後感《電影觀後感2000字》。路上,她先後遇到了稻草人-----他需要一副腦子;鐵皮樵夫-----他需要一顆心;膽小獅子-----他需要膽量。他們結伴而行,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於來到了翡翠城。由於他們的出色的表現,大術士幫助他們實現各自的願望,稻草人得到了一副腦子;鐵皮樵夫得到了一顆心;膽小獅子得到了膽量,多蘿茜也如願,帶著小狗托托回到了家鄉,回到了親人身邊.在讀書的過程中,多蘿茜占據了我的思想,多蘿茜似乎就是我好朋友,我的心也隨著多蘿茜的經歷不時地歡喜、緊張、驚異、難過。她那勇敢的表現、善良的心地、堅強的意志,讓我感到自己很渺小,為自己的懦弱而很不好意思。因為以前,我一看見狗就害怕。有時我會問自己:如果我是多蘿茜,我會不會像多蘿茜一樣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難、並幫助其他人呢?看完這部童話後,我決心像多蘿茜一樣鼓足勇氣,用不懈地追求和奮斗的精神來面對各種困難,克服學習上、生活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戰自我,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我時常被多蘿茜的善良感動著,也時時為她所遇到的每一次險境而擔憂著,但最終的結果讓我舒了一口氣,每一次她和朋友闖關成功都讓我滿心歡喜 我喜歡《綠野仙蹤》,它讓我有了好朋友---多蘿茜;我喜歡《綠野仙蹤》,它給我帶來快樂;我喜歡《綠野仙蹤》,它給我帶來勇氣;我喜歡《綠野仙蹤》!

⑥ 2000字的讀後感

讀者 ;看讀者,其實已經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閱,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凈化著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熏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於醒了。可是醒來後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在醫院里,弟弟卻一直以為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著他。從哥哥25歲到現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院里。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為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裡,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里有的是一片凈土、陽光和干凈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志,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志。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曾經鼓舞過無數人,也有我。。尤其是我們青少年讀者。在當今物資豐足,金錢誘惑,人心浮躁之際……這一本書有許多我要學習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作者以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以最真切的感情來塑造的形象,藝術典型,生動地回到了人的一生「為誰活著,怎樣活著。」本文作者,能創造如此好的中心人物實在棒極了,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給引出來了,想知道保爾·柯察金在書中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告訴了很許多關於保爾·柯察金的事與思想品德。這本書告訴了我保爾是那個年代裡的傑出革命青年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他們的精神風貌和共同特徵:為了共產主義理想獻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質;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艱苦一往無前的革命氣概。他勇於獻身,拚命工作;他酷愛學習,如飢似渴;他嫉惡如仇,愛恨分明;他不畏艱難,挑戰病魔。他永不言敗,頑強生活……他也有缺點和毛病。他也有自知之明,他也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我不可能回想保爾一樣,為共產主義理想獻身的精神……但是他身上實在有我許多要學習的,要像他一樣有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我的意志有點薄弱,動不動就放棄,毅力也不算強,所以一定要跟他一樣有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我還要學習他,如飢似渴的學習。我現在正在讀書的階段,他都沒有多少的時間學習了擠出時間學習,這太使我感動了。我居然在玩和浪費光陰,有一句名言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一定要跟他一樣如飢似渴的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出一份力。還有他的永不言敗,頑強生活。這一點更加讓我對他的敬佩。永不言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要經歷多少的失敗。我以前多次失敗就放棄,我真不如他,所以我一定要學習他。也要自我反省。我一定要學習保爾。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它真的是一部燦爛人生的教科書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所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象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朝花夕拾讀後感 :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裡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里,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么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合上這位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的丹尼爾?笛福在59歲高齡寫的著作——《魯濱遜漂流記》。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後,我滿眶的熱淚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書中的主人公在荒蕪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8年!28年,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啊!可見他是何等的勇敢。

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所乘坐的船在途中不幸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倖存。海浪把他卷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後,他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斗爭。他隻身漂流到一個荒蕪人煙的孤島上。為了生存,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他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利用槍支和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過起了荒涼的野島生活。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不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傢具,還有牧場、種植園,甚至還養了寵物。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這完全是他憑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創造的奇跡。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里,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樓主 采采

⑦ 讀後感2000字

讀後感觀後感,這本就是自己讀和看出來的感覺的總結。
別人寫出來的也和你的想法不一樣,沒辦法幫忙
老師對你的熟知,就能看出來你是自己寫的還是別人寫的了
而自己更不可能從中得到知識,和成長!
學習中,你可以放棄英語數學物理,但是絕不能放棄語文,這已經是生活基礎了

⑧ 2000字讀後感

《歐也妮•葛朗台》:其實這本書叫葛朗台就可以了,因為大家都很熟悉這個人物,反倒不太熟悉他的女兒的故事了。
老葛朗台是一個吝嗇到極致的守財奴,關於他的那些行為我也不在此贅述了,大家高中時都學過。老葛朗台知道四十多歲時才結婚,本來他也是不想結婚的,結婚也是為了那位小姐有很多的陪嫁。獨生女兒叫歐也妮,長得很漂亮,一直過著非常清苦的生活,並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有多少財產。
歐也妮是另一戶人家求婚的對象,因為那戶人家的人知道葛朗台有多少財產。但是歐也妮並不喜歡這戶人家,愛情從未降臨到她身上,直到夏爾的出現。
老葛朗台的哥哥在巴黎破產自殺,臨終前托他的兒子夏爾來這里投奔他的叔叔。本來老葛朗台可以出錢救他的兄弟,但他已經吝嗇到見死不救的地步了。夏爾來到這里後不禁為老葛朗台的吝嗇感到驚訝,因為夏爾在巴黎一直過著非常奢侈的生活,葛朗台也因為這看不上他。
因為夏爾帶來了一種與從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歐也妮對她的堂弟產生了好感,兩人談起了戀愛,當然是秘密的。老葛朗台不願讓夏爾在自己家裡白吃白住,於是打發他到國外去自謀生路,兩人不得不分離。歐也妮一心等著,夏爾功成名就回來的一天,此後她的生活就只有等待了。
因為葛朗台會在每年歐也妮生日的時候給歐也妮一枚金幣,而歐也妮也從來不會去花這些金幣,在夏爾臨走的時候,歐也妮將這些金幣都給了夏爾,夏爾給了歐也妮一個金盒子作為承諾。
在歐也妮生日的那天,葛朗台要檢查那些金幣,得知歐也妮將金幣都給了夏爾,葛朗台大發雷霆(災難)。並罰歐也妮只能吃便宜的食物,住柴房之類。金盒子的秘密只有歐也妮和她的母親知道,兩個人一天將金盒子拿出來欣賞,沒有想到葛朗台看見了,一把就將金盒搶了過去,說歐也妮真不愧是他的女兒,這筆生意做得一點也不虧啊(滿腦子只有錢)。並想將金盒上的金子刮下來檢驗,歐也妮以死相逼(這是夏爾唯一留給她的東西),葛朗台都猶豫不決。幸好歐也妮的母親昏過去了,葛朗台怕她的太太一死,財產就會拿去拍賣。這才妥協了。
歐也妮的母親很快還是去世了,臨終前唯一放心不下的還是歐也妮,她不敢想像這個單純善良的姑娘一個人留在世上會怎麼樣。所以她對歐也妮說,幸福只有在天上,你以後會明白的。
為了不讓財產落入他人之手,葛朗台要求歐也妮放棄對自己母親財產的繼承權,單純的歐也妮同意了,雖然這樣一來,從法律上來說她就什麼都沒有了。
因為葛朗台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所以不得不讓歐也妮來打理一些事務,幾年之後,歐也妮已經完全學會了父親吝嗇的一套。葛朗台臨終前的遺言對女兒沒有祝福,只是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苦等了多年之後,夏爾終於回來了。然而,他只是稱呼歐也妮為「親愛的堂姐」了,最終這個人還是遺傳了葛朗台家族唯利是圖的本性,覺得自己當初和歐也妮的愛情很幼稚,還是金錢至上。於是,他想和一個很有錢但是很醜陋的小姐結婚(其實沒有歐也妮有錢,只是夏爾當年看到葛朗台一家過得那麼簡朴,以為葛朗台很窮呢),但是因為多年前夏爾的父親破產的緣故,那位小姐的父親一定要夏爾還清自己父親的那筆債,才把女兒嫁給他,這讓夏爾焦頭爛額。
心碎的歐也妮成全了夏爾,為了了解多年前的那樁舊案,歐也妮委託一直追求自己的那戶人家去辦理這件事,條件是歐也妮答應他的求婚。不過,歐也妮要求保持清白。
夏爾如願以償地靠婚姻掙到了一大筆錢,不過,當他知道歐也妮所擁有的巨額財產時,後悔的腸子都青了(活該!歐也妮沒有和他在一起,雖然是愛情上的不幸,也是歐也妮的幸運)。
老天有眼,那戶人家的所有人都沒有能熬過歐也妮的生命力。歐也妮成為了寡婦之後,又繼承了她丈夫一家的錢,無非就是財產又多了一部分而已。她一個人孤獨地過著她的餘生,仍然保持著葛朗台生前的吝嗇習慣。唯一不同的是歐也妮樂善好施,只有一個善良的女僕和她的丈夫陪伴著歐也妮。
整個故事看完了之後讓人感慨不已,篇幅不長,卻因人回味無窮。結局說不上有多凄慘,但還是為歐也妮不幸的命運而嘆息,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有這樣一個守財奴的父親,也許這個結局已經是最好的了。
高老頭:其實這本書真正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拉斯蒂沃的年輕人。
拉斯蒂沃是一個貧窮的大學生,一心想出人頭地。租住在一個有很多人合租的公寓裡面。結識了同住在一起的高老頭,高老頭原本很有錢,那時人們都叫他高里奧先生,後來高里奧先生落魄了,人們就叫他高老頭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一切呢?
拉斯蒂沃在上流社會的宴會上結識了兩位夫人,一位是某貴族的夫人,一位是銀行家的夫人,兩個人是姐妹。
隨後拉斯蒂沃吃驚地發現原來高老頭就是這兩位夫人的親生父親。正是因為高老頭對自己女兒的百般溺愛,她們出嫁時他給了她們兩個各80萬法郎的陪嫁。隨後這兩個女人又以各種方式不斷地向父親要錢,最終榨幹了自己的父親。
拉斯蒂沃看到高老頭的窘迫和慘況,還幻想著這兩個女人回前來幫高老頭一把。可是現實中給了他冰冷的一擊。高老頭在孤獨中死去後,拉斯蒂沃去向這兩個女人討一副棺材都討不到。甚至小女兒在得知父親的死訊後,原本掉了幾滴眼淚,可一想到自己還要去參加舞會,怕弄花了妝就不哭了(太讓人心寒了)。
拉斯蒂沃終於看透了這個金錢社會,為了不落到高老頭一樣的悲慘結局,最後決定不擇一切手段要往上爬……
書中最精彩的一段當屬伏脫冷的故事。伏脫冷是一個逃犯,某幫會的老大,他看拉斯蒂沃天資不錯,想讓拉斯蒂沃做他的繼承人,不過拉斯蒂沃拒絕了。隨後他也被捕了。那段他勸說拉斯蒂沃的話非常實在,可以說是對高老頭境遇的一個極好的註解。

⑨ 兩千字讀後感

飄:作者:(美)瑪格麗特·米切爾。類型:戰爭/愛情。本文作者:願咸與恆。
這本書應該是美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作品了吧。改編的電影也絕對是好萊塢歷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有時候我覺得可以把這個之一去掉)。
第一部:
主人公是斯佳麗·奧哈拉,她是庄園主傑拉爾德女兒,自幼備受寵愛,生活在美國的南方。那時候,內戰即將爆發,但是當時似乎誰都不以為意。
斯佳麗盡管長得不美(不美嗎?),但是有著一雙綠色的眼睛,父親是愛爾蘭人的後裔,來到美國白手起家。母親比父親小二十八歲,是個名門閨秀。之所以嫁給斯佳麗的父親,卻是因為她的心上人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她的心也永遠的死了(問世間情為何物……)。
斯佳麗性格倔強任性,盡管一直被按照淑女的方式培養,但是始終內心桀驁不羈。她知道了自己的心上人阿希禮·韋爾克斯要娶玫蘭妮·漢密頓,備受打擊。但是斯佳麗沒有那麼容易放棄,她要向阿希禮表白,必要時兩個人一起私奔(好勇敢的姑娘!),這就是一個十六歲少女的計劃。
聚會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議論戰爭的事情,大家都認為南方很多就會勝利,但是有一個人,冷靜地指出那是不可能的,南方終究要失敗(厲害啊)。他就是男主角瑞特·巴特勒,當時已經三十四歲了(比斯佳麗大好多啊),靠走私生意發財,為人放盪不羈,名聲很壞,不會為了名聲而別人的議論而去改變自己,斯佳麗對他有了一絲欽佩。
斯佳麗終於表白了,但是得到的只是回復居然是:阿希禮愛斯佳麗,但是還是要娶玫蘭妮,因為他和斯佳麗是兩種人,在一起不會幸福(這理由冠冕堂皇到讓人討厭……)。斯佳麗悲憤交加,打了阿希禮,接著又摔了一個花瓶,結果摔出了瑞特……(好看好看)。
瑞特一直躲在旁邊偷聽,是不是成心的不知道,反正好好的嘲弄了斯佳麗一番。斯佳麗感到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委屈,只要她願意,任何男人都可以拜倒在她的腳下,然後而她卻得不到自己心愛的阿希禮。一氣之下她勾引了玫蘭妮的哥哥查理,因為這樣,她才能夠傷害所有的人(我無語)。
戰爭爆發了。斯佳麗以閃電的速度結了婚,然後又以火箭的速度當了寡婦(這都什麼速度),最後又當了母親。一切彷彿像是一場夢,唯一不同的是,斯佳麗的身邊再也沒有追求者圍著她轉了,守寡的生活如此單調,單調到可怕,斯佳麗對自己的孩子也沒有什麼感情。她開始後悔自己的沖動,但是發生的事情是不會改變的,阿希禮也去了前線打仗,斯佳麗百無聊賴。於是接受玫蘭妮的邀請,來到了新興城市亞特蘭大。
第二部:
亞特蘭大是個年輕的城市,與塔拉庄園完全不同。斯佳麗雖然不喜歡玫蘭妮和那些封建的姑婆,不喜歡這種沒有任何能出風頭的生活,每天還要去醫院當護工,不過總體說來她對這里的生活還是很滿意的。
瑞特也在這里,穿越封鎖線給大家帶來物資。他和斯佳麗有點兒像死對頭,在一起總是互相嘲弄,不過每次總是斯佳麗敗下陣來。
一次募捐舞會上,斯佳麗非常非常想去跳舞,她才只有十七歲,卻要封閉在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里。瑞特為了幫助她,出錢讓她跳舞,兩個人跳啊跳啊……事情的結果是,這件事情弄得滿城風雨,因為寡婦這樣出風頭確實很不像話,甚至驚動了斯佳麗的母親要斯佳麗回去,斯佳麗很害怕,傑拉爾德接斯佳麗回來,誤入瑞特設下的圈套中,結果……不了了之了。
斯佳麗有時候覺得自己好像愛上了瑞特,但是瑞特居然跟她說他不結婚,弄得斯佳麗好尷尬(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不過瑞特對斯佳麗的確特別好,用各種方法討斯佳麗的歡心。可是斯佳麗知道了瑞特和妓女有往來,一生氣不理他了。
瑞特對所有的人對是一種玩世不恭外加諷刺嘲笑的態度,但是對玫蘭妮對視特別尊敬,發自真心的尊敬。玫蘭妮感覺就是斯佳麗的反面,像個小孩子一樣,性格懦弱,動不動就臉紅害羞,天真單純,不相信世界上有邪惡的事情。瑞特說玫蘭妮是個真正高貴的人。
戰爭在繼續,阿希禮也逐漸看出了這場戰爭的本質和結局。但是阿希禮缺沒有勇氣向推特那樣承認,而是寧願自欺欺人,消極抵抗。他回來了一次,斯佳麗很高興,但是他的臨別贈言是讓斯佳麗好好照顧玫蘭妮,因為阿希禮很可能一去不回……
南軍節節敗退,很多斯佳麗小時候的玩伴都永遠不可能再回來了,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戰爭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玫蘭妮懷孕了,斯佳麗相當相當之生氣,此時傳來了另一個消息:阿希禮失蹤了……
大家都害怕得要命,幸好神通廣大的瑞特打聽來了消息:阿希禮被俘了,但是依舊生死未卜。
第三部:
戰爭到了最後一年,南軍節節敗退,南方已盡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所有能上戰場的男子都去前線了,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的少年。
亞特蘭大逼近陷落的邊緣,禍不單行,塔拉庄園那邊斯佳麗的妹妹和母親又得了傷寒。斯佳麗只能陪著待產的玫蘭妮。
有一次,瑞特和斯佳麗在一起調情的時候(兩個人的對手戲總是那麼好看),斯佳麗以為瑞特會向她求婚呢,結果瑞特說希望斯佳麗做他的「相好」(哈哈)。
就在亞特蘭大陷落的那一天,玫蘭妮終於要生產了。那一天南軍傷亡遍地,找不到接生的大夫,只能斯佳麗硬著頭皮上陣。雖然因為阿希禮的緣故,斯佳麗心底多多少少有一些希望玫蘭妮死去的心理,不過她還是盡力了,精疲力竭,玫蘭妮和孩子總算母子平安。
但是斯佳麗來不及喘一口氣,因為「北佬」就要來了,據說他們無惡不作,尤其是對於婦女……斯佳麗非常無助,不過還好有瑞特。瑞特的的馬車已經沒有了,為了把她們送走,瑞特冒著生命危險去偷了一匹馬,雖然這匹馬已經奄奄一息。
斯佳麗知道她的家可能已經被北佬佔領,但是她還是要執意回家,斯佳麗的太需要一個溫暖的懷抱了。一路上他們看到傷亡,恐懼,還有城池的毀滅。這時候瑞特的愛國之心蘇醒了,他明知道南軍終究要戰敗,突然決定去參軍,結果斯佳麗只能一個人面對重重險阻回到塔拉……斯佳麗很生氣,「啪!」。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瑞特很有勇氣,他可以舒舒服服的生活,但是他卻去了……
幸好斯佳麗和玫蘭妮都挺過來了,塔拉庄園沒有被北佬燒掉。但是回到家中,斯佳麗卻要面對一個更為殘酷的局面:黑奴只剩下了三個(原來有一百個),兩個妹妹卧病在床,所有的糧食都被北佬搶走了,傑拉爾德精神失常,因為,斯佳麗的母親死了,臨死前,還在呼喚著初戀情人的名字……
噩夢才剛剛開始,所有的人都只能依靠斯佳麗。斯佳麗不管覺得身上的擔子多重,都不能夠卸下來,她愛這片土地,她不會離開,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不管要經歷什麼,斯佳麗都會走下去,絕不回首(贊一百!!!)!
家裡的事情非常瑣碎,原本嬌生慣養的大小姐不得不向黑奴一樣下地幹活,那個少女已經死了,活著的是一個脾氣暴戾,焦頭爛額的女主人(不要怪她,斯佳麗的壓力太大了)。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斯佳麗去面對……
也許別的都可以忍受,但是一大家子人必須要吃飯,糧食就成了關鍵,她們辛辛苦苦的奮斗,傑拉爾德和兩個妹妹都幫不上忙,只有玫蘭妮溫柔和順,但是她的身體很差。
北佬已經來過了(簡直就是鬼子進村掃盪嘛),這一天,又來了一個北軍,准備對塔拉庄園進行掃盪,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糧食又要付諸東流,憤怒至極的斯佳麗果斷的開槍打死了他(幹得好!),玫蘭妮幫助她毀屍滅跡(好搭檔)。
好不容易,生活的境況有了一點好轉,結果,鬼子居然又來了……斯佳麗讓家人躲起來,自己一個人面對那些北佬(佩服!),他們沒傷害斯佳麗,當然把所有值錢的東西和糧食都拿走了……臨走的時候還放了一把火,要燒掉塔拉庄園。
斯佳麗一個人根本撲不滅那場火,她覺得真的完了,但是這時候玫蘭妮沖了進來,兩個人奮鬥了好久,火終於被撲滅了,塔拉庄園免遭滅頂之災,斯佳麗終於對玫蘭妮有了一點公正的看法,不管怎麼說,是玫蘭妮一直在幫助她。
塔拉庄園收留了很多無家可歸的軍人,威爾就是其中之一(天下掉下來的……),他的到來幫助斯佳麗承擔了一部分的擔子,而戰爭也終於結束了。斯佳麗已經不在乎誰勝誰敗,只要沒有鬼子再來掃盪就好了。不要再忍飢挨餓就好了。
阿希禮,也終於活著回來了。
第四部:
戰爭雖然結束,但是不管是斯佳麗,還是整個南方,都永遠無法再回到過去。北方政府對南方的統治絕對專制,敢於反抗的人們都被逮捕起來了,而從前塔拉庄園的仇家卻得勢,威脅著要把斯佳麗一家趕出去,斯佳麗需要很多錢,但是她卻沒有別的辦法。她可以失去一切,甚至阿希禮,但是要失去這片土地,絕不可能!
斯佳麗想到了瑞特,瑞特發了大財,但是被逮捕起來,罪名是殺人。斯佳麗沒有別的辦法,如果可以嫁給瑞特(雖然她因為瑞特拋下她不管恨他),那麼就可以衣食無憂,不用再忍飢挨餓了。為了活下去,為了家族的尊嚴,斯佳麗可以犧牲一切,甚至可以去當瑞特的情人。
可是當時斯佳麗因為整日勞累,沒有當年那麼光彩照人了,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但是她看到了母親留下來的綠色窗簾,於是做了一件裙子(那一定是一件非常非常美麗的裙子)。
總算見到了瑞特,開始的時候斯佳麗的勾引手段還是很成功的,瑞特差一點兒就表白了,可是瑞特到最後還是識破了,狠狠的嘲弄了她一番(他也受傷了吧),斯佳麗沒有能夠弄到錢,想把瑞特殺了……暈倒了……
回去的路上,斯佳麗意外地碰到了妹妹的戀人弗蘭克·肯尼迪,弗蘭克開始做生意,手裡有一些錢,斯佳麗想到,如果妹妹嫁給他,妹妹不會幫助塔拉庄園的,於是她決定不擇手段的去搶妹妹的戀人,編造了妹妹已經與他人訂婚的謊言。盡管弗蘭克的年齡足可以當斯佳麗的父親,而且又老又丑,但是他有錢,這就夠了。
斯佳麗想得到的一定要得到,弗蘭克很快便與她結婚,塔拉庄園的危機隨即解除。結婚後的斯佳麗一心要把弗蘭克的生意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在當時絕對是為世俗所不容(好封建的地方),斯佳麗精明強干,覺得弗蘭克心腸太軟,不能當好老闆。
瑞特又出現了,然後說:你怎麼不等我呀……
雖然斯佳麗的經濟狀況還可以,但是整個社會的狀況卻是那麼糟糕。無數解放的黑奴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到處犯罪,侮辱白種女人。然後這些女人的親人又去報復,政府再把他們逮捕起來處死……3K黨就是專門為白種女人報仇的。沒有法律的保護,每一個人都生活的提心吊膽,這種折磨何時才會結束?
傑拉爾德在一次意外當中從馬上摔斷了脖子死了,威爾和蘇埃倫結婚了,卡麗恩進了修道院。塔拉庄園彷彿已經不屬於斯佳麗一樣。她生了第二個孩子,是個女孩。
一天晚上,斯佳麗險些遭到了侮辱。這件事情的直接後果就是3K黨去為斯佳麗報仇,而弗蘭克、阿希禮這些人都是3K黨。政府卻已經得到了消息要圍捕3K黨。最終,瑞特幫助他們巧妙地演出了一出戲,從而拯救了所有的人(此段精彩)。但是弗蘭克卻在火拚當中犧牲了,斯佳麗再一次成為了寡婦。
瑞特終於向斯佳麗求婚了,他怕斯佳麗又嫁給別人,所以趕快。斯佳麗的確喜歡他,雖然她心裡愛的還是阿希禮(阿希禮到底那兒好?),兩人結婚,眾人非議。
第五部:
婚後的生活斯佳麗很快活,瑞特也非常寵著她,滿足她的一切虛榮,只是有時候,瑞特看到斯佳麗心裡想著阿希禮的時候會非常非常的憤怒。斯佳麗覺得瑞特和他之前的兩個丈夫都不一樣,瑞特就和阿希禮一樣神秘莫測,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也總是戲謔和互相嘲弄。
斯佳麗生了一個女兒,小名叫美藍。瑞特對她非常疼愛,從此之後,他為了美藍能夠不被他人排斥,開始改變自己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扮演」(其實不是演戲)一個好父親的形象。
有一次,斯佳麗和阿希禮情不自禁地開始回憶往事,結果被人撞見抱在一起。面對千夫所指,玫蘭妮卻依舊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什麼事情都沒有。還是瑞特和玫蘭妮出面保護了斯佳麗,當然這件事也徹底傷透了瑞特的心。
斯佳麗懷了瑞特的孩子,可是等到瑞特回來。瑞特卻諷刺她說這是阿希禮的孩子,結果斯佳麗失足摔倒流產(此段被後來的很多故事用爛了……)。
兩個人的關系從此變得無比疏遠,瑞特把心思都放在美藍身上,不再關注斯佳麗。而斯佳麗的內心也覺得無比失落和傷心。
美藍四歲的時候,非要學騎馬,她非要騎馬跳過欄桿,前塵似夢,斯佳麗彷彿看見了多年以前傑拉爾德騎馬跳過欄桿的樣子……一瞬間,她感到了恐懼,但是太晚了,美藍和他的外公一樣,從馬上摔下而死。
瑞特和斯佳麗兩個人開始互相指責,覺得都是對方害死了美藍。瑞特幾乎已經精神失常,苦苦不讓美藍下葬(虐心的情節……)。最後還是玫蘭妮出面,玫蘭妮始終像一個天使一樣,可以撫慰任何人的心靈。
斯佳麗到外面去旅行,結果收到電報,玫蘭妮病危了……
原來玫蘭妮一直想要個孩子,但是小產了。臨終之時,她只是希望斯佳麗好好照顧她的孩子和阿希禮,要好好對待瑞特,瑞特那麼愛斯佳麗。玫蘭妮至死心懷感恩(這段我都哭了)。
多少年來,斯佳麗一直視玫蘭妮為情敵,但是她現在終於離開了,斯佳麗卻是那麼傷心和失落。玫蘭妮走了,多少年來一直幫助她的女朋友就那麼走了,斯佳麗終於明白了兩個殘酷的事實:她一直都愛著玫蘭妮,她從來都沒有愛過阿希禮。
玫蘭妮的最後一句話刺痛了斯佳麗,和玫蘭妮一樣,多少年來,斯佳麗不是也一直無視瑞特對她的愛嗎?瑞特為她做了那麼多,而她卻始終迷戀自己塑造的阿希禮的幻影。
斯佳麗決心向瑞特表白,告訴他她愛他。
然而……
瑞特對她的心已經死了,哀莫大於心死。本來還有美藍,但是美藍死了,什麼都帶走了。瑞特已經心灰意冷,也許以前有誤會,瑞特害怕被拒絕而不願承認自己的愛,但是現在瑞特已經什麼都不在乎了,他要回到故鄉去了。
瑞特走了,斯佳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都離開她了,但是沒關系,斯佳麗沒有絕望,她要回到塔拉庄園療傷,不管她想得到什麼,都會得到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也許,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呢!
最後談談我對書中人物的看法吧,關於四大主角。
不知為何,一直很討厭阿希禮。當斷不斷,如果不是他,斯佳麗不會錯失自己的最愛。可是沒有他,斯佳麗也未必能夠支撐下來。斯佳麗喜歡的不過是一個自己喜歡的幻影,她把阿希禮當成神明,殊不知誰也成不了誰的神。阿希禮也不過是個普通人,一個懦弱的人。
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玫蘭妮,那麼溫柔那麼善良,彷彿就像天使一樣撫慰每個人的心。雖然外表柔弱,但是內心比斯佳麗還要剛強。可她最後還是死了,就好像瑞特說的那樣,她是偉大的,她也許是斯佳麗的反面,又或者,只是境遇不同的斯佳麗?
瑞特無疑是非常討人喜歡的男主角,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呵呵。瑞特自私無賴,但是不虛偽,這些都和斯佳麗一樣,只是他比斯佳麗高明的地方,是他看透了自己的心,從而不會像斯佳麗那樣追悔莫及。但是他畢竟比斯佳麗大了那麼多歲,成熟也是自然的。冒險家年紀大了以後,也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了,難道叛逆終究要屈服於世俗?
當我是個蘿莉的時候,看過這本書的縮寫本,當時並不喜歡斯佳麗,覺得她太過不擇手段,太過自私了。但是現在長大了,看過完本之後不僅很欽佩斯佳麗。不錯,她自私,不擇手段,虛榮,但是這些缺點難道每個人都沒有嗎?我們大多數人,都只願做一個規規矩矩的「正經人」,把內心的種種邪惡甚至骯臟的想法壓制下去。斯佳麗至少有一個優點,就是她不虛偽,她真實不掩蓋,我覺得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人。我相信會有很多人羨慕斯佳麗的,我們都是有賊心沒賊膽啊……
盡管在斯佳麗的身上道德觀似乎很淡薄,可是她受過那麼大的打擊,試問如果自己設身處地的承受那些,又會變成怎樣?除了堅強,沒有別的選擇吧。每個人變成什麼樣子,根本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成為怎樣的人,不過是看生活是否把你逼迫到了一定程度(感同身受)。痛苦的蛻變,有誰想過背後有多少無奈呢?
斯佳麗盡管事業上很成功,但是感情上卻一直受挫折,她始終不了解自己所愛的人,才失去了愛人。十二年的時間,斯佳麗似乎在感情的迷宮中一直無法走出,當她徹悟的時候,我相信一個新的人生會像她開啟的!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不僅僅是關於愛情的思考,還有對美國內戰的剖析。我們接觸到的很多材料都是說北方如何如何正義,林肯如何如何偉大。但是這本書卻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方面,站在南方人的立場上,難道這一切不都是真實的嗎?他們經歷的種種苦難,僅僅因為一個戰敗就可以輕易地抹去?我相信他們都是真實的,因為這是一個復雜的世界。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