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生態的觀後感
『壹』 生態環境總體改善讀後感
一個國家的美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來,比如環境衛生。只有一個好的環境,專這個國家才堪稱最美屬,只有一個好的環境才能使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與眾不同。
環境與人類是共存的,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復雜而關系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沖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貳』 有關綠色環保的讀後感
綠色環保讀後感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讀《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有感 ;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身為21世紀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的肩上,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我們美麗可愛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身為建設祖國的一分子,我們能為自己的祖國做出點什麼貢獻呢當然,我們無法像那些大企業家一般去投資建設祖國,但我們也應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祖國的環保事業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而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做到的.
在今社會中,有些人無視"請勿踏草","請勿摘花"等標語,大肆破壞環境:綠茵茵的草地上出現一條羊腸小道,昔日爭芳斗艷的花兒失去了光彩,奄奄一息,原本清澈的河流污濁不堪,湛藍的天空出現朵朵黑雲------面對這些,我們豈能袖手旁觀,我們難道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花草被被蹂躪而坐視不管不,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現在,是我們為祖國環保事業挺身而出的時候!
看,校園的某個角落,幾位同學正拎著垃圾蔞去倒垃圾,可仔細一看,沿著他們走過的路線,一路上都是紙屑,廢物,還不到垃圾小屋,他們手中的垃圾蔞就已經空了.幾位同學相視而笑,揚長而去.風一吹,操場各個角落滿是垃圾.看到這個場面,我不禁感到悲哀,他們怎麼能這么做如果人人都像他們這般做法,那我們以後將置身何地將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呢垃圾王國不,我們一定要竭力制止!
因為在當今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中,需要的是一個無污染的環境和一個懂得保護環境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些科技產品順利運行.而一個人才如果連最起碼的環境意識都沒有,那麼他可能會在應聘中落選.記得曾看過這樣一篇小故事:某軟體公司經過層層篩選,有5個人經過艱難角逐終於獲得復試機會.他們按成績好壞一個一個進到復試室,可只有最後一個人把擺在復試門口的垃圾倒掉,之後才進來.其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最後一個被錄取了.
想想一個企業都這么看重一個人的環保意識,那麼,身為未來接班人的我們是否應該制止那種一點環保意識也沒有的不文明行為呢
所以我建議我們應在各處的宣傳欄上貼上告示,對外宣傳如何保護環境的知識,如:不踏草坪,不摘花,不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水,不亂扔紙屑,不製造污水------如此一來,每個同學都能盡力遵守,同學們以後將置身於花園般的校園,我們的行為舉止上就多了一個幾分文明與優雅,也多了一份對環境的關愛.
『叄』 有關於人與自然生態文明美麗湖州觀後感
文明是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徵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水平與整體面貌。生態文明是以生態產業為主要特徵的文明形態。廣義的生態文明指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後的人類文明形態;狹義的生態文明則指文明的一個方面,即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相對於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為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所取得的成果。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以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來換取一時經濟繁榮的危害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包含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個方面和諧的社會,其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胡錦濤同志指出:「大量事實表明,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和諧,往往會影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如果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人們的生活環境惡化,如果資源能源供應緊張、經濟發展與資源能源矛盾尖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是難以實現的。」人與自然是共存、共生、共榮的關系。我們必須尊重自然,正確對待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要看到自然界有滿足人類需要的外在「工具性價值」,而且有滿足人類需要的內在「生態價值」。因此,善待、保護自然就是關愛、保護人類自己,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傷害自然必定傷害人類,破壞自然就是毀滅人類自己。
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映著人類文明進步的程度。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人類依賴自然→畏懼自然→征服自然的變化,相應地人類經歷了前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諸階段。反思人類發展史,雖然社會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文明的腳步卻是以自然為人類工具進而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努力建設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新型關系。
生態文明是基於生態危機、反思傳統發展觀念而進行的理性選擇。當工業文明的巨輪駛入20世紀後半葉時,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使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表現為資本主義對全球性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短缺和枯竭。據統計,佔世界人口26%的發達國家,不僅消耗著世界7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資源,而且還利用其在資源消耗方面的優勢,對本國自然資源實行保護,對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進行掠奪性開發,從而加劇了資源的短缺和生態的破壞。其次,表現為我國的生態形勢嚴峻。改革開放29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的經濟增長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較高、生態環境破壞較大的基礎之上的。無論是維系人們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還是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都相對短缺,如人均礦物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淡水資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資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這一矛盾在今後一個時期將會更加突出。所以,我們不能繼續走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傳統工業化道路,而必須重新審視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肆』 生態保護讀後感
讓孩子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高尚情操,擁有對環境負責任的精神,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理念,讓他們------
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
國家級綠色學校、杭州求是教育集團 競舟小學 常務副校長 賴愛娥
環境意識、生態文明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來說,必須具備一定的環境素養,才符合現代社會對每個人基本素質的普遍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
環境教育就是要引導孩子關注環境問題,讓少年兒童在受教育、學知識、長身體的同時,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高尚情操和培養對環境負責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環境科學知識,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基本理念;學會如何從自己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在頭腦中孕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萌芽……
我們認為環境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經常最直接最有效的,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家庭環境教育就滲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1、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進行環境教育。
節約能源是家庭環境教育的最重要的內容。水是生命之源,在家裡要特別要教育孩子節約用水:教育孩子打開水龍頭用水時,水龍頭不要一下子擰得很大,出水量要適度,夠用即可;用完後擰緊水龍頭,不要讓「細水長流」;洗澡多用淋浴,比用浴缸洗澡可以節約好多水;努力做到重復使用水,洗完菜、米的水可以澆花,洗衣服後的水可以拖地板、沖廁所……另外,也要教育孩子節約用電:我們可以在冰箱門上貼上卡通畫,提醒孩子少開冰箱,隨手關冰箱門;在電器開關處,貼個笑臉,提醒孩子隨手關燈……
在家裡,一般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比如一次性茶杯、一次性檯布、一次性餐具等。平時,教育孩子多使用小手帕、小毛巾,少用餐巾紙。超市購物拿回來的袋子可以分類存放,分類使用,非常干凈的袋子用來外出或者整理東西時盛放東西;不太干凈的可以用作家裡的垃圾袋,這樣不僅省去了購買垃圾袋的錢,同時也減少了白色污染……
城市的擁擠與喧囂,使綠色與我們的越離越遠,家長可以利用家裡的陽台、露台有限的空間,帶著孩子一起種一些花草。如果有條件,甚至可以在家園附近開辟一塊菜園、花園,和孩子一起勞動,一起收獲。種養的同時,教孩子感受植物對生活的美化,引導孩子觀察植物的形態、顏色以及生長狀況,了解植物的生長條件以及生長特性等。我們還可以結合家庭實際情況,帶著孩子一起飼養小鳥、金魚、小狗、小貓等各種小動物。孩子們可以親眼看到小動物在自己的照料下,不斷長大。孩子們在付出汗水與心血的同時,對動植物的關注會越來越多,對動植物的親密友善的情感也會自然而然產生。
2、 帶領孩子經常進行戶外活動,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中進行環境教育。
親近大自然是孩子們發展的需要,他們需要鳥語花香的世界,渴望到大自然中摸一摸小草、抱一抱小動物,渴望與大自然交流。我們要盡量利用節假日,帶領孩子們到郊外遠足踏青。我們教孩子感受大自然給予人的裨益,引導孩子欣賞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同時指導孩子認識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和鳥獸蟲魚。除了郊外,動物園、植物園是動植物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不妨帶孩子們在那兒多了解一些動物植物。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和諧相處中,培養孩子們熱愛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保護環境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如,出行時我們自覺地帶上垃圾袋,讓孩子把自己產生的垃圾隨手放進垃圾袋,投進垃圾箱;我們教育孩子不攀折花木,不隨意踩踏草坪,不戲弄動物,不在公共場所不亂圖亂畫……
3、購物消費時,大人以身垂範,追求實用,崇尚綠色消費。我們帶著孩子去菜場買菜,自覺地拎上一個菜籃子,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減少白色污染原來每天可以做。帶著孩子一塊兒去超市商場購物,不買過度包裝的商品,讓孩子知道簡單包裝的商品不僅省錢,更重要的是節約了能源。
家庭環境教育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環境教育就存在於點滴的生活細節中。
環境教育是牽手未來的事業,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下一代更會倍加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用心呵護人類的母親——地球。
『伍』 有什麼關於生態文明的電影我要寫觀後感
機器人總動員
『陸』 有關生態環境的作文 (1000字左右)急!急!
人類,是這么自私,這么任意地踐踏著地球媽媽千年來積累的資源。我聽見地球媽媽在哭泣! 去年五·一節中,爸爸媽媽帶我去外地遊玩,當我們到達目的地是,剛下車,就聞到了一股臭氣,原來,小河發出的惡臭,根本認不出是一條河。那裡的人告訴我們:這條小河原本清澈無比,可是當建築隊來到這里搞開發後,這條小河就變成這副模樣了。我聽了這話,心中不由得發出了怒火:為什麼人類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大自然!難道那些人不會愛護自然嗎? 第二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山上玩,可垃圾隨處可見,還有那些小動物的屍體,真實太過分了!我又看見一個叔叔在喝酒,當他喝完一瓶酒時,他便隨手一扔,我見了,連忙上去阻止,可他對我破口大罵:「管你屁事!一個小鬼頭來管我,你昏頭啦!」就在這時,幾個旁觀的叔叔阿姨們也過來了,他們一起勸告這個叔叔,這個叔叔臉紅了,他揀起那個空酒瓶,把它朝垃圾桶里扔去。 我對著藍天呼籲:人類呀,醒悟吧!難道你真的想讓我們的地球媽媽變為廢墟嗎?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地球! 我愛地球媽媽 宇宙中,有一個藍色的、美麗的星球那是我們的地球媽媽。 我們的地球媽媽可漂亮啦!它有高高的雪峰、層層的梯田、茂密的森林、彎 彎的河流、和蔚藍的大海。我們的媽媽多美啊! 這么美麗的家園,可是有些人卻不懂得很好的愛惜它。在某些地區還存在著 濫砍濫伐的現象,它們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卻毫不在乎人類長期生存的地球, 他們沒有想到今天的行為會造成明天的水土流失,使風沙滿天飛舞,使空氣不再 新鮮,水不再碧綠,天不再蔚藍。洪水來了,許多珍稀的動植物不見了,這對我 們人類的生存造成了極大危挾,難道今天的這一番景象是大家想要看到的嗎?我 想不是的。但為什麼那些人還要濫砍濫伐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地球與人 類的密切關系。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球,破壞地球就是在破壞我們的家園。 地球如若沒有了生命,人類的生命也就終止了,所以破壞地球就等於縮短人類的 壽命。 看,地球媽媽流淚了,聽,地球媽媽痛哭了。我們趕快替媽媽擦去眼淚,不 但要阻止濫砍濫伐的現象,還要把手中的砍刀換成鐵鍬和水桶,大面積的植樹造 林,保護生態環境。讓我們團結一致,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保護我 們的地球媽媽吧! 看,山又青了,水又綠了,鳥兒也飛回來了,媽媽又變得動人了。你看地球 媽媽笑了,我愛地球媽媽。 地球,是生命之源,沒有了它,就不會有我們,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母親。可是,可是現在,地球媽媽變成什麼樣子了?大氣污染、水變渾濁,以及大面積的森林被砍……而製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地球的兒女們——人類。你愛地球媽媽嗎?我愛。作為21世紀的少年兒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愛著地球。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是地球給予的,我們愛地球,所以也要保護地球。面對這些殘酷的現實,我們應該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護地球,應該從不起眼兒的,掉在地上的一張小紙片做起,應該從關緊水龍頭,不讓那幾滴水白白流走做起。幾滴水是沒什麼,一會兒不關燈也沒什麼,但一天幾滴,一天浪費一會電,一年呢?幾年呢?加起來就有多少水,多少電了呀?現在用水緊張,而中國又是缺水的國家,我們更應該節約每一滴水。 我愛地球媽媽!我希望每一個人都這么想。原來有人曾說:「我們向地球母親索要的東西太多,破壞它了太多,它也要報復了。」泥石流、乾旱、暴雨、地震、海嘯、沙塵暴……海嘯是地球媽媽的淚,地震是地球媽媽在訴苦……可我們誰用心聽過地球的訴說?聽它的願望?我們應當用心傾聽地球的訴說,保護我們的,唯一的地球。 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 在四野飄香的花叢中,我和蝶兒一起嬉戲、歡笑;在鬱郁蔥蔥的森林裡,我與小鳥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邁著輕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霧靄繚繞著、白紗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著花草的芳香,欣享著陽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這如痴如醉的夢幻里;夜晚,我坐在稻穀飄香的農家小院里,仰望著璀璨的星空,聆聽著蟬鳴嘹響,蛙聲如潮,彷彿置身於一個童話般的王國。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聽那牧歌婉轉,牧笛悠揚。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雙槳拍打著那碧綠的湖水,看海鷗輕盈地掠過遼闊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樹下,凝神矚望著那金黃的葉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賞著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自古以來,許多詩人和作家都在贊美地球的美。「大自然」便成了他們寫詩作文的最好素材。「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這句詩道出了自然的美。畫家們喜歡在空氣新鮮的鄉村中用畫筆勾勒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圖畫。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地球本應風華正茂,但她卻明顯蒼老了。她往日那頭秀美的森林長發,變得枯黃,脫落殆盡;那身漂亮的藍色海洋衣衫,被污染得油跡斑斑;那結實的大氣層外套,被破壞得千瘡百孔;她那眾多的孩子——魚兒、鳥兒、飛禽走獸,如今已所剩無幾;河流,她的血管,早已充滿了沙石和病疲液……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失去了健康的體魄,只剩下艱難的支撐和痛苦的呻吟。 自從我們的母親——地球誕生後,便為她的兒女——人類——創造美好的一切。「鮮花、白雲、藍天、大海……」成了她送給人類的最好的禮物。終於我們在她無微不至地呵護下誕生了。作為人類的一個成員,地球母親的兒女,難道我們不應該盡自己地職責去竭力保護她嗎?然而無情的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說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向母親伸出了魔爪,破壞了地球周圍的臭氧層,清澈的河水變得混濁,茂密的森林變得狼狽不堪,蔚藍的天空變得灰暗,碧綠的青山變得光禿,泥石流、森林火災、動物絕跡、水源嚴重缺乏,一連串的災害接踵而來,已使我們的地球母親難以承受。而我們面臨的確是地球毀滅的現實。地球在呼籲!也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破壞地球母親後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吧。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的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柒』 綠色生活,生態平衡《讀後感》500字
如果人口增長速度超過自然資源所能承受的程度,葉門便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水資源耗盡的國家,由此引發的沖突以及大規模人口遷移可能波及整個世界。 葉門政府和專家認為,按照當前的速度發展下去,葉門首都薩那將在大約10年後成為一個無水可用的城市。
在葉門的公路上,經常能夠看到一種汽車的身影,這就是運水卡車。它們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穿過茫茫沙漠,為葉門老百姓送來比汽油更為寶貴的生活物資——水。
在葉門,自來水管經常處於無水可供狀態,水越發成為只有富人能夠承受得起的「奢侈品」。其他人則只能依靠本就不足的降雨,或者將希望寄託在慈善組織身上,解決吃水問題。有時候,他們甚至為了水實施犯罪行為。
在葉門,每人每年能夠獲得的用水量在100至200立方米之間,遠遠低於1000立方米這一國際公認的嚴重缺水線。葉門地下水資源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被抽取的速度超過自身補充速度,尤其是在薩那盆地地區。過去的時候,生活在薩那盆地的人一度可以在地下20米處發現水,現在卻增加到200米。為了獲得生活用水,當地絕大多數家庭都在屋頂安裝了用來收集雨水的水箱。
一些居民在未經當局許可情況下拼了命地挖井尋水,導致水資源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在南部城市塔伊茲,自來水每45天才供應一次。在北部馬爾罕山區,婦女和兒童要爬到1500米高的山上收集泉水。為了不讓自己在長長的隊伍中等待,他們經常下半夜就動身。
葉門居民生活在嚴重缺水狀態已經有數千年歷史了。由於越來越多的當地人種植毒品作物qat,水資源短缺問題趨於惡化,原因就在於qat種植消耗了葉門多達40%的水資源。據統計,有大約70%的葉門男性每天嚼食qat葉。在乾旱地區,濃密的qat樹經常成為唯一能夠看到的綠色。
葉門計劃與國際合作部次長希斯哈姆·沙拉夫承認:「我們存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人們爆發沖突正是這種短缺引發的一個惡果。如果繼續將大量水用在qat種植上,薩那將在10至15年內成為一座無水可用的城市。」目前,葉門政府正在考慮建設海水淡化廠,但這是一種昂貴的解決之道,同時也可能為時已晚。另一個同時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減少農業用水並進口更多糧食。
地球只有一個,它屬於全人類,屬於我們的子孫後代。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哦
『捌』 關於環保的電影的觀後感
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
《難以忽視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等七家公司於2006年聯合發行的一部環保紀錄片。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歡迎閱讀。
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一)
《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其中特別關注全球變暖現象。片中揭露了氣候變遷的資料並對此做出預測,同時也在電影中穿插了前美國總統戈爾的演講。透過巡迴全球的簡報發表,戈爾指出全球變暖的科學證據、討論全球變暖經濟和政治的層面,並闡述他相信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若沒有減少,在不久後全球氣候將發生重大變化。電影包含許多段落是為了反駁認為全球變暖不明顯或尚未被證實的人。例如,戈爾探討了格陵蘭或南極洲冰床溶解的風險,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區將會被淹沒,也會讓約一億人因此成為難民。格陵蘭冰雪融化後的水鹽分含量較低,可能會中斷灣流而造成北歐地區氣溫驟降。為了解釋全球變暖現象,電影引用了對南極洲冰層中心樣本在過去六十萬年間的溫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數值的檢測。
颶風卡特里娜也被用來推論9-14公尺高的海浪對沿岸地區造成的破壞。戈爾在紀錄片的最後說到,若是盡快採取適當的行動,例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種植更多植物,將能阻止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記得最早知道「全球變暖」這一詞語是在我初中時所看的一部影片《後天》。如今相信沒有人會對全球變暖感到陌生,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詭異的天氣彷彿昭示著全球氣候變暖時代的來臨。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北極熊在海面上漂了60英里只為了尋找冰面,聽到了人們已經發現了被淹死的北極熊,我猛然發覺原來一直以來全球變暖都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環境,影響著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
據統計,北極冰面將在50到70年內融化,這將是一個多麼嚴峻的考驗呢!試想一下,當北極變成了汪洋大海,海平面上升,沿海的陸地都將變成海底,人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創造的財富都將被大海所淹沒,真的等到那時候我們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單就我們國家來說,中國這兩年遇到的都是百年難見的洪水和乾旱,各種極端天氣的頻現並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我們所作所為導致的。再這樣下去,生態環境會隨著溫度升高被破壞,大量的動植物會因為來不及適應飛速改變的生態壞境而滅絕。更多疾病會蔓延開來,更多的威脅會出現在我們身邊。而其中最嚴重應該是北極和南極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後海平面會上升,許多海拔過低的國家或者城市會被海水所淹沒。有人就曾預言,著名的島國-馬爾地夫將在50年內被海水完全淹沒。而這僅僅是冰川融化所會帶來的嚴重後果之一,北極的冰川消失後,太陽光會更多的被地球所吸收,全球變暖的速度可能會翻倍的加快,海水的循環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一部分地方會進入冰河時代。還有很多的影響是我們所未知的,而現在已知的這些每一個都是相當致命的。
當我們正坐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激凌,玩著電腦的時候,沒有人會注意到南極與北極正一天一天的融化著,頻繁的颶風,海嘯,洪水還有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正悄悄的向人們逼近。現在的我們就如同那泡在溫水裡煮的青蛙,在危險不斷靠近時還在那裡怡然自樂,直到沸點來臨的那一刻才感到恐慌。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我想諾亞方舟也救不了人類。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近幾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將歷史的排放量遠遠拋開,這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很多,很多生活小事,比如出門坐公交、坐地鐵,上班騎自行車,既環保又能鍛煉身體。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為了我們的環境,為了幾十年以後上海、廣州那些沿海城市不會成為歷史,為了我們的家園,一起行動起來吧,趁著還不太晚。
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二)
以前看過《後天》這個片,拍得很宏偉巨大,看後就是感慨,可是誰也不會太在意,因為大家都覺得這不過是小說,至少這一切並不是發生在我們的身上,現在也看不到。與我們無關的想法。但這次看了這部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後,我們都陷入了沉思。
由於全球變暖,我們地球上的南、北極的許多浮冰漸漸融化了,當北極熊下海找尋食物時,要游很長一段距離才能游到另一塊浮冰上。有時候由於浮冰彼此之間的距離太遠,可愛的北極熊沒有足夠的力氣游到另一塊浮冰上而被淹死了!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大量北極熊淹死的事件!
世界各地的冰川大多都融化了,世界各地的湖泊也變小了,比如非洲查德湖,現在基本上乾涸了。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也越來越少。沒有河流,沒有了水,以後的人們怎麼辦呢?我們以後怎麼辦呢?
關於全球變暖這一事實,戈爾不但通過圖片對比,引用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格和分析來駁斥有的科學家說這是人類整個氣候變化中一個正常現象,我們不用擔心的說法。戈爾用種種數據說明,這些大氣,水分,溫度的異常變化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而不是簡單的自然現象,他勇敢地把最後一層遮羞布扯去,讓我們直面這殘酷而又嚴俊的人為災害及其後果。而且還巧妙的把這些現象與自己的歷史,以及他長期以來致力於警示和改善全球變暖現象的行動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紀錄片。作為一名資深的環保主義者,戈爾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個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關全球變暖給人類帶來巨大危害的,無可爭議的事實和信息。「戈爾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脫離了政治性演講的外殼,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個人魅力,以一種幽默而又客觀的態度給觀眾們羅列了種種事實,讓我們自己去得出結論。到了最後,我們都被這些讓人難以忘懷的畫面深深打動,以至於我們都在座位上坐不住了」,我想我們真的不應該把頭再埋進沙子里,對於這些與我們,更與我們下一代人相關的事情裝成視而不見,或與我無關。繼續高枕無憂。
我們忙來忙去,不但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後代而努力,可是,如果我們發現人們所做所為結果反而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不知人們做何感想。所以,我們們應該去宣傳,推薦別人看這個電影。在自己的生活中養成環保的好習慣。多種樹,少開汽車,節約紙,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這樣就能防止溫室效應了。
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吧!使你我和這個地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玖』 有關生態學的讀後感,什麼生態學都行。4000-5000字!急急急!!!百度的不要……
海島開發的環境影響及生態學修復技術研究
摘要 開發海島、建設海島、保護海島,是實施海洋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海洋經濟開發的急劇升溫,海島作為人類開發海洋的天然平台,其生態與壞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海島生態功能的退化將嚴重製約海島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解決海島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改善海島地區的環境,實現海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協調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一致性。通過分析海島開發的環境影響,提出被破壞海島的生態修復技術與保護對策,達到構建和諧海島、生態海島的目的,實現我國海島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
關鍵詞 海洋經濟;海島開發;生態環境;生態修復;可持續發展
1 前言
海島作為海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洋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海島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海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開發海島、建設海島、保護海島、是實施和海洋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與陸地相比,海島環境獨特、地域結構簡單、資源構成相對的單一,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極易遭受損害,導致海島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終將會導致海島生態經濟系統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海島開發利用以及全球氣候異常帶來的自然災害,加速了對海島生態環境的破壞,一些海島生態失衡嚴重。因此,我們必須從長遠利益出發,加速海島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對被破壞海島進行生態修復,對於保護海島,合理利用海島,促進海島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我國海島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概況
我國海島眾多,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6900多個,面積約6691平方千米,岸線總長12170千米;面積小於500平方米的海島近萬個。我國海島及周圍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水產資源、旅遊資源、港口資源、生物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對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海島潮間帶及近島海域寬闊,為海洋水產資源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優良場所,海洋水產資源豐富。漁業是我國海島的傳統產業和重點產業,我國十餘個海島縣都是全國的漁業重點縣。我國海島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海島旅遊業發展迅猛,為區域經濟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很多海島建有大型風電場,如遼寧長興、浙江大陳、福建海壇、廣東南澳、橫琴等島。目前,我國海島多數開發了水產資源,少量利用土地發展種植業,個別面積大人口多的海島,島上資源豐富,相應發展了工業港口旅遊業水產品加工業。隨著我國開發海島步伐的加快,各種類型的海島資源也將得到開發。
3 海島資源開發的生態影響
3.1 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
海島礦產資源開發活動主要有海域油氣資源和島陸礦產資源開采。海域油氣資源在開采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溢油、泥漿和鑽屑、生活污水等均會造成環境污染,並對海洋生物資源造成危害。島陸礦產資源開采過程會導致島陸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海灘岸線侵蝕後退等問題。我國很多海島有著豐富的石料資源,大規模進行石料開採的海島眾多,但由於缺乏海島國土意識、生態環境保護觀念和科學的規劃方法,致使這些海島過度開采,造成了海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海島土地資源開發活動主要包括工農業生產和土地建設等。工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使原本緊張的海島水資源更為短缺而且產生大量的「三廢「還會對海島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農業開發過程中,農葯化肥等會造成環境污染,不合理耕作導致土壤退化。此外推廣農業高產品種和進行品種改良等導致農作物品種和類型的簡單化,使遺傳種質資源大量消失,降低了生物多樣性。城鎮建設不僅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且會帶來環境污染及景觀影響。開采建築用砂石等破壞原有地貌和植被,許多海島」青山掛白「現象嚴重,造成水土流失。
3.2 旅遊資源和港口資源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的開發對島陸及其周圍 海域環境均會造成污染。遊船泄漏的油污、遊客丟棄的垃圾、遊客的生活污水的排放 等,嚴重污染了海島附近的水域;遊客在旅遊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因興建旅遊設產生的建築垃圾,旅遊食品及旅遊商品加工等產業帶來的垃圾和廢水,都會嚴重污染海島環境;各種旅遊設施的興建佔用了大量的海島土地,同時也對海島山體及植被造成破壞,引起水土流失。旅遊對海島生物的影響還表現在飲食消費、引進物種、狩獵採集等人為破壞等方面。
港口建設填海導致海域納潮量減少、水質惡化、港灣淤積、海洋生態功能降低。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廈門灣港口建設、圍墾築堤等活動,造成海域納潮量大幅減少,僅西海域就減少了60%,造成海洋自凈能力大大減弱,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港口建設還會佔用海岸線,縮小和破壞生物的生存空間和棲息地。船舶航行及其產生的雜訊港池和航道清淤均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影響和破壞。此外,港口船舶事故性溢油將會對海域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3.3 水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生態環境影響
水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式主要是捕撈和水產養殖。捕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漁業資源衰退、破壞生態系統平衡。捕撈船舶污染等方面。海水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污染淺海水域。佔用污染紅樹林系統,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平衡。高密度的海水養殖所產生的殘餌、廢物等造成附近海域營養鹽含量過高,必然會提高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從而成為赤潮發生的誘因。水產養殖水體是一種人工生態系統,物種較為單一,阻礙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不適當引種導致的外來物種入侵和養殖動物的逃逸導致的物種基因污染等,都改變了沿岸生物種群,群落分布以及物種遺傳性狀,使自然生態系統受到干擾甚至失控,對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
4 海島生態修復技術
4.1 生態修復
生態修復是幫助退化受損或毀壞的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它是指在啟動及加快對生態系統健康完整性及可持續性進行恢復的主動行為。人類活動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生態系統的退化受損變形,甚至完全毀壞,因而要對其進行修復。目前由於對海島修復的相關研究還非常少,因此還沒形成海島恢復的一般性理論。總體而言,大海島的生態過程與大陸相似,校海島由於物種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一些生態系統 過程不能在小尺度上維持,因而校海島的修復在目前還沒有成功的先例。中等海島由一定尺度的景觀組成,兼有海島和大陸景觀的特性,相對於小海島易於修復。
4.2國內外生態修復技術研究概述
4.2.1 以工程措施為主的生態修復技術
對於某些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海島,如海岸侵蝕滑坡沙灘退化等,需要藉助一定的工程措施對其進行生態修復。如美國的Hambleton島嶼由於長期的海岸侵蝕而一分為二,成為2個島嶼,Garbisch等通過創造潮間帶沼澤地將兩個島嶼連成一片,並在沼澤地上栽種草本植物來穩定沼澤地,利用相應的工程技術措施對海島進行生態修復,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ilkeyO H、Clayton T D等總結了美國東海岸幾個堰洲島生態修復和養護工程的日期、數量長度和經費等參數,為後續的沙灘修復等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廈門市無居民海島猴嶼生態退化的主要原因診斷和生態修復的制約因子評估方面的研究,從生
物技術和工程技術結合上,提出工程護岸護坡,客土改良喬灌草合理配置及種植品種的選擇,培植等海島生態保育和生態重建措施。
4.2.2基於生態系統的修復技術
海島生態系統修復除了依靠工程措施以外,國外學者就如何通過生態系統的種群。群落間相互關系的調整、棲息地保護、物種保護等措施修復海島生態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Amsterdam島嶼(位於南印度洋)的野牛從1871年的5隻,發展到1998年的2000隻左右,導致其他動植物受到很大的威脅,為了保護和恢復海島生態,人們用籬笆將該島嶼分為兩部分,將牛群從較大的部分移出,使得該部分的島嶼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David D.Towns通過生物地理學等法,以鄰近的原生態海島作為基準參照,移除海島上的兔子和老鼠,重新引進海島的原有物種,對紐西蘭Korapuki島嶼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Bruce D.Clarkson和Joanna C.McQueen調查了紐西蘭北島的Hamilton市生態系統現狀,該市本土物種所佔的面積少於20公頃,在此區域內僅有1.6%的本地植物,政府意識到生態修和保護的重要性,進而通過重建本地物種生態系統來更新和修復城市生態面貌。
4.3以工程措施為主的生態修復實例介紹
橋梁山,位於浙江岱山縣,面積約0.1平方千米,長期的人工開山採石使其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島嶼經開采停止後,前期進行過簡單的綠化治理,但效果甚微。2010年,國家海洋局將橋梁山作為海島毀壞坡面修復的試驗基地。目的是在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的前提下對坡面進行綠化修復。期望通過對宕面進行生態帶壘砌圍邊治理,提高山體的穩定性,減少水土流失;再通過坡面噴播復綠工藝加快植被恢復進程,使受損地貌景觀和周圍自然生態環境盡可能和諧統一,減少視覺污染。針對因開山採石造成的島體嚴重損毀,岸線侵蝕,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進行生態修復。
根據地形原貌,遵循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人工清危,生態袋壘砌固邊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和重建植被後,護坡植被不僅可以阻止邊坡表面的水土流失,而且可以吸收和利用邊坡滲水,使岩坡表面溫度變化幅度明顯下降,降低因水分溫度等原因引發的次生地質災害。若干年後人工創造的植被被馴化,逐漸適應島嶼的環境後,入侵的野生植物共同組成一個穩定的共生體,恢復生態美化環境,達到最終的治理目的。
按照設計好的壘砌順序以及現場具體情況進行壘砌,壘砌中主要以坡面和坡度的走勢進行堆砌,遇到凹陷較深的區域可以用實體袋進行回填,但必須夯實。遇到凸出的大石塊進行圍邊作業。坡面復綠工程採用噴混植生技術。
噴混植生施工完成2個月後,邊坡植被覆蓋率與可綠化面積之比能夠達到70%以上,根據以往經驗,可以推測後期基本可以達到1年中8個月以上的常綠效果。
通過對完成2個月後的噴混植生坡面進行檢查,發現在破邊植被與基材的共同作用下,坡面的抗蝕性有了進一步增強,邊坡植物的根系縱橫交錯發展,以形成一個多空穩定結構,既能保證植物正常生長,又起到增加土體凝聚力,提高土體強度,穩固邊坡體的作用。
5 結語
隨著海洋經濟開發的急劇升溫,海島作為人類開發海洋的天然平台,其生態環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由於隔離性和受大氣環流影響大,海島生態系統在干擾下極易退化且不易恢復。海島生態功能的退化將會嚴重製約海島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解決海島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改善海島地區的投資環境,實現海島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協調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一致性。
『拾』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讀後感1000字
每每聽到這樣的呼聲,我的心就如同在洗衣機里洗過的衣服一樣,揪在一起。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她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是萬物的創造者,她是如此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曾經的我對這句話感觸不是很大,但當我看完《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我受到了震撼。
受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斯特朗委託,芭芭拉·沃德和勒內·杜博斯為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供的一份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雖然它只是一份非正式報告,卻起了基調報告的作用,其中的許多觀點被會議採納,並寫入大會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後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公元前50萬年至前一萬年,人類崇拜自然,聽天由命;公元前一萬年至18世紀,人類改造自然,大規模改造自然;公元18世紀至20世紀末,人類開始征服自然,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地關系惡化;而直到20世紀末以後,人類才意識到要善待自然,謀求可持續發展。這是多麼的可悲啊!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遊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 無數無數的人都會講要保護地球,可是都只停留在口頭行動上,實際行動呢,卻又在破壞地球,濫砍濫伐、污水的不達標排放、溫室氣體和酸性氣體的過度排放等造成了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人類的這種愚蠢的行為何時會停止呀!
其實,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就可以保護地球。現在馬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綠色出行是最理想的交通方式。汽車的尾氣對空氣有非常大的危害,而乘公交或是騎自行車對保護大氣有很大的好處。在家中,要使用無氟冰箱,要節約用水。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經說過:科學進步是一種悲喜交集的福音。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自從新航路的開辟,西方國家完成工業革命後,中國也不甘落後,全世界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我們生活在了五光十色的舒適生活中。但是,事物的發展都有它的兩面性,高科技滿足了我們的生活,卻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這樣子值得嗎?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