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教授
① 電影《教授與瘋子》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7.5,這部電影就是在慢慢地講述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故事情節雖然不復雜,但是就是這樣平鋪直敘的敘事方式更能讓我們感覺到歷史故事的震撼性,能夠帶給我們的東西更多。
② 《如何寫影評》(1):自媒體影評與專業影評
隨著電影事業的繁榮,讀者對影評的需要日漸增長,因而也成為自媒體發力的一個重要領域。一部熱門電影出來,總會有十幾篇10w+出來。
看上去,影評寫作門檻很低。你看過一部電影,發幾句議論,如果能夠寫下來,這就是最簡單的影評。但是,每一部熱門電影放映之後,都會有成百上千的影評出來,你的影評如何脫穎而出?這就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水準了。
如果不是電影學院科班出身,這本書或許能給你很多啟發:《如何寫影評》。這是美國暢銷影評寫作指導,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Timothy J.Corrigan)系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電影學研究主任。在電影教育領域貢獻卓越,曾在東京、羅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倫敦等地教授電影課程。另著有《新德國電影:流離失所的影響》《維爾納·赫爾措格的電影:在幻象與歷史之間》《電影與文學:介紹與閱讀》《電影理論中的批評視野》等。
我讀到的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插圖修訂第8版。該書審定者李迅認為:「對有興趣於影評寫作的初學者來說,《如何寫影評》是一本難得的初階指南。」譯者北京大學教授陸紹陽指出:「《如何寫影評》滿足了我對此類書籍的想像,它具體描述了影評寫作的路徑,可以給需要這方面幫助的讀者,提供切實有效的方法支持。」
自媒體影評與專業影評
讀完這本書後,我第一個認識是,當下影評寫作,可以分為兩類:自媒體影評和專業影評。
這兩者的區分,主要在於專業知識含量的多少,因此也可以說是非專業影評和專業影評兩類。這兩類在市場上並無高下之分,事實上,非專業影評占據了自媒體市場主流。但如果用「非專業」來命名這一類影評的話,或許會造成歧視,所以我用「自媒體影評」的說法。
自媒體影評有哪些特徵?最重要的一點,自媒體影評聚焦於影片故事,不論其它。電影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講故事,普羅大眾去電影院看的,主要也是故事。故事講不好,技術、技巧、形式就是浪費,就是空洞無物。
其次,好的故事能夠帶給人們很多啟發,所以自媒體影評主要的是從多角度開挖電影故事的內涵,分析這個故事表達了什麼主題,主題是否夠深刻和夠尖銳,作者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特別是在注重人事關系的中國社會,開掘電影故事裡的人生智慧、人心險惡、為人處世的道理,會受到讀者的歡迎。看完了《芳華》,很多人討論人心險惡、世道不古,慨嘆老實人在社會上的艱難處世;看完了《無問西東》,有些人很快煲出了濃濃的雞湯;看完《復仇者聯盟》,就有人從人性的善惡著筆分析。
寫這類影評,作者面對的只是一個故事;作者關心的是,電影故事可以講出多少直抵人心的道理;如果給作者面前擺上一個刑事案件、一個家庭糾紛、一個時政熱點,他都可以同樣的手法寫出10W+來。
③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影評
用從未想過的方式解釋世界,然後啪的一聲捏破它,回到現實,卻又在送你出門的回望中,留下一絲詭秘的笑。這類的題材從來就不缺乏觀眾,在寡淡和奇幻中,絕大部分人寧願選擇後者,不關真假。至少我就是其中一員,樂此不疲的涉獵打著神秘標簽的故事。
有個穴居人JOHN活了14個世紀直到現代,經歷了或者說促發了不計其數的重大歷史事件,伴哥倫布同游,與梵高為友,聽佛祖講學,甚至一不小心做了耶穌的原型,漫長的歲月為了自保不斷融入社群又不斷遷移,某一天突然決定要把故事說出來,因為想以真實的身份和朋友們——一群大學教授告別,於是有了這個電影。
片子的節奏和氛圍都很舒服,影片的全部情節都發生在一間狹小的客廳之中,全靠人物之間的對話展開。拍攝手法很有些新意,沒有跌宕起伏懸疑叢生的情節,沒有盪氣回腸穿越生死的愛情,沒有火爆絕倫目不暇接的特效,甚至連一個最時興的閃回都沒有,有的只是幾個人圍坐在火爐邊,面對各種詰問的對答如流,藝術,宗教,歷史,地理,從容不迫,娓娓道來,那是思想的交鋒。一小時四十分里,始終保持緊張。適當的音樂,適當的愛情,適當的孤獨感,適當的小聰明,適當的死亡。
這部電影首先給人的感受就是思考。你看完了它,你選擇信還是不信?或許這不是選擇,不管完全否定還是完全相信,整個開放式的故事帶來的思考是非常有趣的。
我選擇信,這跟我相信上帝的答案是一樣的。電影里也有類似的台詞,而這在邏輯上也是有漏洞的,但我認為這個答案很簡單也很難被推翻:你能否定主人公不是耶穌嗎?就像你能否認上帝不存在嗎?固然你或許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但你也無法否認不是。
從科學的論戰最後轉入宗教的探討,這符合人們的常識:相對來說,宗教能夠解決大多數科學無法解釋的終極問題。
有神論或者無神論,絕大多數人是被動選擇的。不管哪種更科學更符合邏輯,它們都只是一種「論」,可不管哪個國家,哪種教育背景。都會對年輕一代灌輸某種信仰。這種信仰是大部分人邏輯思維的底線。
本片很多地方讓我想起那本《人都是要死的》,長生不老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慾望和幻想。那本書中獲得不死之身的主人公經歷了N年的生活之後,發覺永生即是永罰。因為他愛的人都會死去,他的任何成就最終都會隨時間化為齏粉。
不同的是,本片的主人公認為自己不是永生的。他平靜的面容沒有多少悲傷流露,可對他來說,愛過的人和愛他的人都死去了,這是不能無視的。
除了探討長生不老和永恆時間帶給觀眾豐富的思考空間,對知識在歷史長河和人類文明中起到的作用本片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活過了1萬4000年的主人公必須依賴知識才能保留記憶,而這個設定本身也頗具玩味:其他人如果能夠博學到一定程度,也能夠和他說的幾乎一樣滴水不漏。這裡面反映出導演在故事編排上的巧妙之處,你選擇信或者不信,那是看你如何思考,而不要執著於真或者假的價值判斷上來。
影片結尾主人公停車等待愛他的女人,鏡頭沒有拍她是否拉開車門上車,這裡面的懸念讓我非常感動。一個身邊愛人終將都會老去死掉的男人,每每十年就會離開身邊的人,既是自保,也是對別人的關照。但他是否會為眼前的女人駐足停留呢?當他停車回頭看女人的時候,女人面容細微的變化多麼令人心動啊!萬年的生命歷程和我沒有關系,你只是我愛的男人,你像過去重復過N次那樣,離開身邊的人,但是你還是為我停留了一瞬間。
④ 關於《美麗心靈》的影評,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評寫
《美麗心靈》提供了一種對於天才的幸運與不幸的獨特認知方式。從某種意義上回說,納什是幸運的,答不論是依照世俗的標准還是按照納什自己的尺度,都是如此——事業上的巨大成就、情深不渝的美麗妻子、哈佛就讀的英俊有為的兒子。
看了西爾維婭·納薩爾的小說後更加堅定了他將納什生平搬上大銀幕的決心。在爭取到小說的改編拍攝權之後,格雷澤找來《星際迷航》的編劇阿齊瓦·高斯曼執筆劇本。
為提升該片的真實感和情感的感染力,主創人員決定按照故事的時間順序進行拍攝,雖然這意味著拍攝費用將大幅增加,但卻有助於演員更投入的表演。
⑤ 求金一南教授《振奮人心》的觀後感
金教授所說的美軍是如何保持隊伍的戰鬥力,其中精髓就和企業管理是一致的。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先進的管理理念、激勵制度。美國軍事法典規定軍官既要遵守命令又不能盲從命令,當上級命令打了敗仗要問責,不遵守打了敗仗也要問責,唯有帶鄰隊伍奪取勝利才是唯一出路。而晉升機制就是向聽得到炮火的一線傾斜。制度設計的激勵到位,是美軍保持強大戰鬥力的物質基礎,也是結果導向的典範。
嚴格規范的人才選拔。美軍軍官都是從全美優質高中的優先生中選拔,制度激勵的作用,他們會爭先到一線部隊去履職,這就使這些受到過良好教育加之擁有豐富前線經驗的軍官能快速成為部隊精英,而這些精英 的匯聚就是美軍保持強大戰鬥力的根基。
榮譽感。誠實、勇敢、服從等優秀品質的培養貫穿整個士兵的軍旅生涯。每個兵種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不服輸的精神 。對外是一個整體,對內都以一種不服輸的態度較勁,就如我們所說的,五個手指頭有長有短,但撰成拳頭的力量就是驚人的。
回看企業的管理也同於此道,一方面企業的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制度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另一個方面企業的成功更是以結果為導向,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永比從成功中總結經驗更能使人提升,員工只有不斷的在學習和總結中完善自己,才能完成企業的最終願景。
⑥ 國內有哪些水平很高的影評人
左衡老師,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回究員。影評人。北京答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影學院訪問學者。藝術碩士MFA全國指定教材《藝術學基礎知識》電影學部分作者。
⑦ 急求專業影評
本片共有7個段落,講述人在境遇里的悲歡離合。 《狗沒有地獄》 講述一個囚徒出獄後帶著女友登上去莫斯科列車的故事,他是誰,影片沒有交代,只有去往莫斯科這個意象有著必然的政治讀解,而他給女友的戒指表達了他內心的堅定和意志的堅決。這不僅是愛的旅途,也是一次心靈對意識形態的皈依。 《生命線》 以1940年6月28日一個西班牙小村落寧靜、安詳的下午發生的意外(新生的孩子肚臍出血)為故事的開始,給我們講述了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導演以鍾擺的擺動、牆上的老照片、水滴的濺落、人的呼吸、樹上掉落的果子預示時間的流逝。而以聖母像和報紙上的納粹軍人的照片為前後呼應。預示著安寧的脆弱和世界的動盪。也給尋常人安寧的生活里抹上了一絲陰影,但是,影片最後孩子單純、甜美的笑容是寄予人類的希望,一種對未來的樂觀主義態度。 《幾千年前》 白人探險隊給巴西亞瑪遜河流域最後的原住民部落「烏哈烏呼」帶來「文明」的福音,同時也帶來他們沒有過的疾病和困惑,因此使得部落人群降低了天然的免疫力。多年後,我們發現他們的論理觀和生活觀已經開始轉變,美式的棒球帽和T恤已經讓他們遠離了傳統,而他們部落的明天也因為文明的善意「入侵」而成為種群的往昔,他們的家園隨著他們孩子渴望融入現代社會的心而漸漸遠去,同時,帶走的是部落的文化和人類對於歷史的記憶。人類,因為文明的產生、分工的不同而變得遲鈍和懶惰。 《國際組織·拖車·夜晚》 是一部關於因為車禍讓一個女演員滯留在救援車上短短十分鍾的故事。從表面看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但是導演還是通過救援組織許多為女演員服務不同膚色的面孔,解構了地球是個村落的思想,瞬間可以到達的通訊,中國快餐,音樂的世界性這些話題電影不露聲色地表現了出來。 《距離托那12英里》 描寫一個心臟病人自行駕車跨越荒野尋找求助的寶貴十分鍾,大部分時間描寫的是他行駛在荒漠里的艱難旅程。最後,他因為一個可愛的女孩凱特而獲救。最終是磨難之後的溫馨,當他在醫院睜開眼睛,看見了他的救命恩人凱特,凱特的微笑,就是天使的模樣。 《我們將被掠奪》 本段以戈爾參選美國總統的過程為背景,以紀錄片的訪談的手法,直擊戈爾幕僚的心態,並以對戈爾競選總統宣布敗選的最後十分鍾回顧,揭示政客的內心世界。 《百花深處》 喬遷到高樓大廈是百姓們的願望,在現代化名義下傳統正在推土機下呻吟,而遊子的晚歸,找尋的就是故土的一物一件,尋找祖宗的根,這種沒落的感懷是文化的回憶,我們在日新月異的建設里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因此失去了什麼? 小號篇包括:考里斯馬基的《狗沒有地獄》,講一個男子剛出獄,決定與心愛的女人到西伯利亞追尋新生活。風格維持了他一貫的冷硬敘事模式。
艾里斯的《生命線》以一個西班牙農家為對象,圍繞著嬰兒肚子出血而家人一無所覺的狀態,引發出平靜生活中潛藏危機的連串意象,頗有印象派的味道和大地耕作的凝重。
赫佐格的仿紀錄片《一萬年老去》講亞馬遜森林中一個原始部落的「快進」,信息豐富。
賈木許的《休息·化妝車·夜晚》是一個實時小品,講一個電影女演員在化妝車休息十分鍾的情況,戲劇性不強,但頗有幕後偷窺的味道。
文德斯的《12英里到特洛斯》兼具故事性和公路片風格,乃本集錦的上乘之作。它講述一個年輕男子因食物中毒,自己駕車前往醫院途中實在難以支撐,遂攔截了一個剛學會開車的女孩載他到醫院急診。主角在公路上的感覺,用非常感性的視覺形象加以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李的《我們被搶了》是紀錄片,講小布希和戈爾競選總統的爭議,重點是雙方陣營在關鍵十分鍾對選票輸贏確知,顯然戈爾一方認為他們是被犧牲了。
陳凱歌的《百花深處》優雅而傷感,通過一個瘋子讓搬家公司為他尋找已不復存在的故居,反映出時光荏苒,北京四合院的生活方式正消失於推土機的隆隆聲中,不勝唏噓。片中以動畫表現深巷舊宅的映像,頗有魔幻寫實的迷人魅力。
大提琴篇包括:貝托魯奇的《水的故事》講一個印度傳奇,中間穿插著移民和異族通婚等劇情,頗有點「南柯一夢」的味道。
菲吉斯的《關於時間2 》更具實驗性,四格畫面同時表現不同年齡的人物,「歲月不饒人」及人類溝通的主題頗為鮮明,但具體細節挑戰理解力。
曼澤爾的《瞬間》反映同一主題,但極為細膩而流暢,它通過捷克演員魯辛斯基不同年齡的鏡頭組合,呈現了一個帥小伙如何變成一個小老頭。
薩伯的《十分鍾後》講述一個妻子不慎刺傷醉酒回家的丈夫,是中規中矩的小故事。
丹妮斯的《面對南希》講一個教授和他的女學生在火車上討論外國移民對本國的影響,有典型的法國式嘮叨,但主題原地踏步,如同乏味的學生作文。
施隆多夫的《啟蒙》則妙趣橫生,古代賢人的語言配上生活中的點滴細節,組合成關於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精彩反思。
雷德福的《沉溺於星》索性用科幻故事反映天上和人間的時間差,片中的老爸從太空旅行回來,兒子已經比他老多了。
戈達爾的《時間的黑暗中》依然是高瞻遠矚的夢囈,將世界大事和時光流逝融為一體。額··夠了吧···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