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
海上的旋律 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32年從未踏上過陸地。這是《海上鋼琴師》的主人公1900的一生。 他是一個孤兒,被一位在輪船上挖煤的黑人收養,從小和這位黑人父親相依為命。可是命運總是不公平,在他8歲時,黑人父親由於意外去世,這意味著他又一次成為孤兒。他在父親的葬禮上第一次聽到了音樂。 也許1900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在他8歲時就意外的彈出了美妙的音樂,沒有人教,也沒有人知道他彈的是什麼,但這旋律美極了。 在他27歲時,已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師,他喜歡用獨特的方式,用他自己的方式來彈奏。每次集體演奏的時候,他都會彈出他自己的音樂,使指揮無可奈何。 我之所以說是他的音樂,是因為他的彈奏不需要有樂譜,他的樂譜就是他的心,他的音樂也是他的心,由心而生的音樂,活的音樂。就如在和爵士音樂發明者Jell的「決斗」中,Jell的精彩的第一曲完後,他的第一曲卻是一首快樂的聖誕樂曲,他不是故意想給Jell難堪,而是他因為聽到Jell的第一曲心中高興,用音樂表現了出來。Jell的第二曲使1900聽得哭了,很明顯,1900喜歡這首曲子,因此他的第二曲也是這首曲子——他把這首曲子從新彈了一遍。Jell的第三曲完畢後,1900的靈感充滿全身,使他的最後一曲美妙絕倫,他把自己所有的心中的一切集中到了手指與琴鍵之間,他就是音樂,這就是他的音樂,他的心。他彈完後,全場沒有一點聲音,每個人都呆立不動。當1900用琴弦放出的熱量把香煙點燃後,全場發出了響而長的掌聲,這掌聲比任何一次都響都長,這掌聲即證明了1900,也證明了他的音樂,贏得一點也不勉強。連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Jell也默默的走開了,也許此時默默的走開是最好的辦法。 有一幕使我記憶尤深,就是1900要下船而未下船的那個場景,沒有下船的原因很簡單,也很 復雜:「因為城市沒有盡頭。」船是一種人生,城市是另一種人生。有盡頭的人生有目的,有知足,有方向:沒有盡頭的人生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慾望永遠也得不到滿足。在這兩種人生中,1900選擇了前者。他說他只在船上彈奏,從不在陸地上彈奏。也許應該說,他只有在這有盡頭的人生中才能彈奏出屬於他自己的音樂,在那迷茫的人生中,他能彈得出來嗎? 用自己的方式選擇音樂,選擇人生,選擇一切。
⑵ 海上鋼琴師讀後感
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拋棄在頭等艙的鋼琴上,被一個船上的煤礦工抱養。取名為1900,我個人認為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悲哀。抱養他的丹尼教給他的是:媽媽是一種馬,賽馬,是世界上最好的馬。他的一生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艘船,可以說是生在船上,死於船上。也可以說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除了MAX
孩子的天分是讓人覺得很恐怖
它發生在丹尼死後,丹尼因為船上的意外死亡,留下無可所依的1900,1900在一次進入頭等艙演奏的時候吸引了當時船上所有的人,此時被發現他的音樂天賦
當MAX回憶的時候,總會講起那是他一生快樂的記憶: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剛應聘到船上吹小號的工作,但是不到三天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喜事,船在海上駛的時候,晃動的很是厲害,他暈船嘔吐的很狼狽,此時1900經過的時候卻是如履平地,叫他跟上他,1900帶他到頭等艙的鋼琴就落座了下來,徑自彈起鋼琴,鋼琴聲一直在飄,鋼琴隨著船身患動而移動,那個場景真是一絕
一次,當他問及1900他的音樂靈感是哪來的時候,1900跟他講的卻是他看到的人生百態,船上的一個貴婦看起來就像和她的情夫一起殺了她的丈夫,現在正帶著珠寶在跑路;一個紳士有心事,腦中充斥著回憶卻無能為力;一個正在和一個男士跳舞的漂亮女士看上去就像是想變成修女的妓女……這些是他的靈感
他的音樂很像他,他想著的時候可以隨便更改曲風但是完全不落俗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眾,但是,每當有人喊起NEW YORK的時候,說明這一段旅程的結束,觀眾一鬨而散,只留下1900一個人——這個場景看起來很凄涼
在他被人挑著要比賽的時候,他第一曲彈了平安夜,第二曲彈了和挑戰者一模一樣的曲子,第三曲他揮灑盡至,汗如雨下,震驚了場下所有的人,曲畢後,可以拿一根沒著的香煙在鋼琴後面的弦上而點燃……
他唯一的一張膠片唱曲是因為一個在他窗口留下影子的女生而存在,他的所有靈感都來自於人類,他不會讓他的音樂離他而去,本來想送給那個女生,但是最終沒有成功,然後他把膠片掰壞——
最終,他下定決心為那女孩子下船的時候,看到陸地上高聳的建築時,斷然斷了上岸的念頭,從此不再想著下船……但是並不是高聳的建築讓他怯步,而是城市街道的無盡頭……不知什麼是城市的盡頭,他害怕他所看不到的盡頭
有人說,1900他看透了人生百態,為什麼看不透自己的人生,我是覺得他已經看透了一切,只不過他已經沒有可以留戀並為之存在
最後的結局是他死於那艘船上……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畏懼死亡的,人的生命很寶貴,那是因為我們還有愛我們的人,生活在一個從小就適應的世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確面對失意和挫敗的態度,以及如何調試自己,每個人其實都不堅強的……
⑶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觀後感]2011-06-14海上鋼琴師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當我看到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在海面上爆炸時,那沖天的火光在我眼前躍動,與此同時一個問題出現在我的腦中為什麼1900寧願舍棄生命也要留在船上?我仔細尋找著--1900年的第一天,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觀後感。油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8歲的1900養父意外死去,他的養父溫和而豪爽,對他極好。1900不願離開船,也許這是他懷念養父的一種方法,向養父表達感謝,選擇與養父一樣,葬身大海。不得不承認一位普通的工人需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將一個嬰兒養大。這里或許給了我第一個答案。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船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你不可以彈琴,這完全不合規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規矩全都滾蛋。"1900從此迷上了音樂,這不僅是因為他在音樂上的天我們不會用一生去固守一樣東西,更不會傳奇的生活,並傳奇的死去。所以戲劇的目的,主要是讓我們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動。海上鋼琴師是戲劇,但又貼近人心。因為整篇故事充滿著人情味,有對未來充滿夢想的乘客,也有執著於音樂一生的鋼琴師,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誼,也有一見鍾情,魂不守舍的浪漫愛情。資極高,也因為他發現,通過音樂,他能把心中的任何情感表達出來,那一聲一聲的痛楚打動著他的心,也讓他對這殘忍的痛苦從此釋然。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等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讓Max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1900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說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著,鋼琴隨著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著音樂的節拍,忽左忽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彷彿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說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發布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裡,也一定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彷彿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系在了一起。音樂,船,他,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為了必然,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觀後感》。或許1900為了音樂而放棄了生命,為了在海上走其他自己的鋼琴曲,而選擇永遠留在海上,而拒絕了他一生唯一的知己Max的請求。我找到了第二個理由。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他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1900對著鏡子練習了一次又一次,但他還是沒能將唱片送出。1900也做過大膽的舉動,偷偷的跑到船艙,將吻印上睡美人的唇後立刻躲起來,那一刻,該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刻吧。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邊時,他茫然的看著諾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第三個答案我也找到了。也許他想在船上回憶他那沒有結局的浪漫邂逅,守著他那沒結果的愛情。他對大陸上的城市感到恐懼,而放棄了本可以獲得的愛情,放棄了平凡的陸上生活。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他一次又一次與負責人協商,他多次上船尋找1900,都沒有找到。直到他從樂器行老闆那借來了多年前1900錄下的那首愛情曲的唱片和唱機。失望的Max欲離去之際看到站在陰影中的1900,開始了他們的最後一次談話。Max極力說服1900跟他下船重新開始,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他們的最後一次談話中,1900說出了他不再下船的原因,"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到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可是走過跳板之後,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我生於船,長於船。這艘船每次只載客二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范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我過慣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沒法舍棄這艘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里。你屬於少數,原諒我,朋友,我不能下船。"Max最後沒有再去勸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結局之能如此,無人能改變,這對1900也許是唯一的,最正確的選擇。在離別時Max不時的因為1900的輕松的玩笑話停下腳步,彷彿告訴我們,1900的死去對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Max最後沒有再去勸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結局之能如此,無人能改變,這對1900也許是唯一的,最正確的選擇。在離別時Max不時的因為1900的輕松的玩笑話停下腳步,彷彿告訴我們,1900的死去對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1900選擇了在船上也是選擇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他一生中,陪伴他的只有大海、鋼琴、音樂。現在繁復的社會中,也許不會有像1900這樣的人了,很少有人能經受得住這個世界的誘惑。在其中,我們的心不免沾上一點塵埃,1900的琴聲能帶走那些塵埃嗎?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試著去思考,特別是自己以後的人生。可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起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舍棄這膄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面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著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己吶喊。我們不會用一生去固守一樣東西,更不會傳奇的生活,並傳奇的死去。所以戲劇的目的,主要是讓我們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動。海上鋼琴師是戲劇,但又貼近人心。因為整篇故事充滿著人情味,有對未來充滿夢想的乘客,也有執著於音樂一生的鋼琴師,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誼,也有一見鍾情,魂不守舍的浪漫愛情。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歷史上的今天:對我說謊試試看全集小故事大智慧全集之教育哲理2011-06-14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⑷ 看了《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感傷的海上傳奇
生於船,
長於船,
死於船,
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
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
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託,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於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痴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已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於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已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於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已,囚禁自已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於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後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於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已的路,為自已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
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後,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
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後,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
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
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
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幺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靈魂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的朴實,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
他賦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並不年輕帥氣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將與紅塵疏遠的海上鋼琴師的無世俗、輕松、自然、雍容的性格進行了最有力的詮釋。他的眼神,親密而疏遠,清轍且憂傷。他將人物進行細節的刻畫,用點托起了人物,「隱」而不發的霸氣,悠然自得的優雅氣質,卻又略帶童稚純真。
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靜的歐州風格,非現在一些狂轟爛炸的好萊塢影片可比,雖然有幾段因要帶出劇情的而設置的回憶也稍嫌突兀與冗長,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它雖有看似稍有荒誕的劇情,但演員出色的表演賦予了影片太多,將你帶入了故事,讓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出戲,只是一個關於奇跡的傳說。 當他平靜的抬頭望向天空,那清轍直透入人心靈的眼神至今叫我難忘,看著他隨著爆炸的像涅盤一樣的維珍尼亞號號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與感嘆。
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看過《海上鋼琴師》後,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演員蒂姆·羅斯的精湛演繹使我確信,真的有那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和國籍的天才鋼琴師曾在海上飄泊過。人世間的誘惑,功名利碌,他都視若無睹。即使是愛情,或可曾讓他魂牽夢縈,但就算那樣,他也只讓畢生之愛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動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夢幻般輕柔舒緩的樂曲,三等艙里膽怯忐忑的一個輕吻。此外,便是鋼琴、遊船和大海,還有浪濤中的平穩與寧靜。八十八個琴鍵上創造的無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樂,充實了他有限而單純的生命。
1900是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純凈脫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惟有流淌於他指間的動人樂符。
若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教育,卻能說出那麼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後,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遊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最後,當天上的一縷光線投射下來。1900仰起平靜的臉,似乎在問上帝,天堂里有鋼琴嗎?
1900舉起雙手在空中虔誠的彈奏,輕盈悠揚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靜的空氣里迴旋。頃刻間,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1900帶著他尚未湊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
⑸ 海上鋼琴師讀後感1000字
一個人一個世界
今天看了海上鋼琴師 這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 很深奧的電影 卻也感覺到無論看幾遍 都未必理解其中的真意 或許只看一遍已經足夠 或許我們每次到達一種生活狀態 會對電影有新的理解
他是懦弱或是堅強 這一點無謂爭論
而我是從兩個方面去理解電影的含義
首先 他痴迷音樂 思想必定與凡人有所不同 而我選擇看這部電影 也是因為我喜歡音樂 接近於痴迷 真正喜歡音樂的人 可能會樂於與他人分享音樂 卻不希望用音樂去得到金錢和名利 就好像那個爵士創始人 音樂對於他來說是身外物 或許他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但那不是他的人生 而對於1900來說 音樂就是他 他就是音樂 他需要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 他需要用音樂作為主食 所以他不想和那個人去比較琴技 音樂就是音樂 沒有比較的必要 也無法相比 我們永遠評不出世界上最好的樂曲是哪一首
然後 他的死亡實際上就是防止自己的心死去 當他看見遠處那一座座高樓 他恐懼的是名與利 他說他看不到盡頭 那個盡頭似乎就是社會的變遷 人心的動盪 他不知道怎樣去面對那無止盡的邪惡 無可厚非 對於天使來說 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邪惡 而1900像是一個天使 甚至於他要比天使更純潔 他的海上生活就是一個神話 水晶搬純凈的神話 最後他與船一齊毀滅 那隻是肉體的毀滅 靈魂卻永遠在海上 永遠可以演奏他的鋼琴 如果他上岸了 那麼面對世間的丑惡 面對無盡的競爭 他即是失去了靈魂 好像這和我們現在的生活很相似 我們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 事實上我們都已失去了靈魂 我們已經將靈魂和麵包做了等價交換
⑹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00~800)
愛上鋼琴,等於愛上死亡。《海上鋼琴師》一部與鋼琴有關的電影是如此狠狠地撞擊著我的心靈。用生命去愛琴聲,用死亡去踐前世之約。
1900死了。因為他只愛鋼琴。他只為鋼琴而生。自從他從底艙走上來,自從他發現了那架他的生命之琴。他做為單個人的命運便就此結束。
他拒絕錄音:我與我的琴聲不能分開。知道嗎?那時他就已經放棄了生的需求。何需MAX再在臨炸船前苦苦勸說?
他沒有國籍、沒有保險、沒有身分。在人世間沒有什麼能證明他的存在。可卻無人不知他的名字。於是他註定不屬於現實、不屬於人間。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於是,你便不能簡單地罵他懦弱,不敢追求自己的愛情。於是,你更不能笑他不敢面對現實,笑他不敢下船去追求新的生活。
該被取笑的,卻是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海,果真會更美嗎?他曾停在舷梯中間,往前一步是人生、退後一步是黃昏。可是他猶豫了,最後終於退後一步。自始自終,他並沒有回過頭來看一次海。他不想生活在另一端。
88個鋼琴鍵,從船頭到船尾,從船艙到船底。他能緊緊抓住的,只有這些。可是: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我也看不到。 曾經在城市中迷茫過的人,就不應該取笑他的膽小。固守心靈的那一隅,有什麼不對? Max描繪的生活。樂隊、風光、名聲。於是,鋼琴在陸地上只是個掙錢的道具。我與我的琴聲不能分開。一個嗜琴如命的人,如何忍心僅僅用鋼琴去謀生?可笑,這實在太可笑。
於是,他堅持的死亡又有何不可?Max,你不必用淚流滿面。用墳墓那端的眼睛來看,死亡對於1900是一種不可言狀的美麗。
只是他還是有留戀吧。新奧爾良,清晨的時候會突然來一場大霧。在霧里沒有人能看到教堂的尖頂。霧里有那雙清澈的藍眼睛、散亂的淡黃卷發、厚厚的嘴唇、憂郁的神情。還有那輕不可聞的淡淡一吻。
愛過,就夠了。愛情,在他生命中,再也比不上鋼琴。於是走吧,走到上帝那兒去。上帝的耳朵也需要琴聲。而且上帝的房子永遠不會被炸沒。雖然在天堂里他也許會有兩只右臂。
除了沒辦法畫十字,不過只要能彈鋼琴,就無可抱怨了。
本不是屬於人間的精靈。正如青埂峰的那塊石頭。來人世走了一遭,卻只在角落裡掀起一角窗簾。終於明白這世界並不是他的,決意走了。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對這個世界,我們也不太滿意。可我們回不去。
1900回去了。他愛鋼琴,於是他愛死亡。
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⑺ 求《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00字到800字。 只求自己寫的,不要百度。
我已經不記得上次這樣認認真真寫觀後感是在什麼時候了,也許是很久以前,畢竟沒有那麼多值得寫觀後感的東西,很多時候,所謂的觀後感不過是在應付老師的作業或者是為了某些原因來湊數,但是這個觀後感,是認認真真,不為任何人,而是因為我確實為之所感動,有感觸,才會來寫。其實對於影評這種文體,一般我是不大願意正正經經地寫,因為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看法,所謂的影評不過就是把你對這個片子的看法說出來,別人接受不接受是一回事,你理解得對不對又是另一回事,在我看來做這件事就像是分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樣愚蠢,但是現在我發現,其實有的時候做點「蠢事」也是好的,畢竟,有的時候真的會覺得,看一部片子的時候感情澎湃到泛濫卻無處宣洩,或許影評是最好的宣洩渠道。這次我想說的是一部老片子,《海上鋼琴師》(1998)。雖然我一直秉持的觀點是在看片子之前不看任何關於片子的評論和劇情介紹,但是或者是當時這部片子問世的時候真的很火,流傳很廣,所以當看完的時候我想起來,似乎的確是在印象裡面看過一篇它的影評,具體細節已經忘卻,卻只記得當時那篇影評——僅僅是它有限的介紹裡面,就很早地感動過一次。可是真正看完了之後,依舊會被感動。它是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也是一個溫文爾雅的片子,就像是它的名字裡面的大海,看上去平靜美好,下面卻波濤暗涌,直到最後掀起驚濤駭浪,激流洶涌的時候,你已經發現自己置身其中,無法自拔,亦無可皈依,只能任由片子把你帶入一種稱之為感動的情緒中,沉淪。所有的故事起源於「美國夢」,在往返於美國和歐洲的豪華游輪上的一個鋼琴師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已經無法被那些所謂感天動地的愛情所折服,也已經對於大場面麻木,對於驚險刺激也感覺不到任何回味的尾音,可是總是會被那種最平凡,最平凡的故事,感動,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趨近於平凡,有著自己的生活,就像是海上的鋼琴師一樣,甚至只是一個符號,沒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只是一個歷史的標記,一九零零。是的,一九零零,就是這個故事主人公,他出現在一個去音樂店賣小號的男子口中,是他在海上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男子MAX TOONEY反復說著,這個故事沒有人相信,一個平淡無奇的開頭,就是在這個小小的音樂器材商店裡面,一個老人和一個年過中年的男子,因為一個小號,因為最後的曲子,因為一九零零唯一留在這個世界上的鋼琴曲,開始一點點展現在人們面前,就像是徐徐展開的畫卷——又或者說,是一段輕柔的音樂更加貼切,把亮閃閃的音符呈現在觀眾眼前。一九零零的一生,傳奇的,普通的,天才卻又庸碌的一生。不知道要怎麼評價一九零零,他或許就像是他的名字一樣,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他就是他乘坐的那艘船,他就是他的琴,他就是他的音樂,唯獨不是他自己。當一九零零站在船和岸之間的梯子上時,我以為他會像是楚門(《楚門的世界》)一樣,在抉擇之後毅然決然地離開,然而他沒有,他就像是一個老舊的符號,選擇了留在老舊的船上,即使他的談吐優雅,即使他的音樂可以讓世界震驚,即使他的才華是那樣的耀眼——但是他選擇留下。如果要說《海上鋼琴師》缺少些什麼,大概是愛情,或許一九零零是真心喜歡那個女孩子(我忘記了她的名字),如果不是的話他不會彈奏出如此柔美的音樂,可是他卻只是懵懂的愛情,甚至,或許連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當時的感情是什麼,他從來不接觸外界的社會,對於他而言,生活就是彈鋼琴,是音樂,是船,是美國和歐洲之間,是船上的兩千人,這構成了他世界的全部。於是,片子裡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應該是斗琴一段——一九零零並不想和人斗,只是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展現了他高超神乎其技的琴技,激烈碰撞的琴鍵和音符,在大廳裡面回響,只有他一個人在彈琴,卻像是很多人,像是海浪,像是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像是閃電,像是暴風驟雨一般,完全沒有了平時的溫文爾雅,似乎片子只有到了這里的時候,才看得出那種孕育在一九零零內心中的狂躁,甚至連鏡頭也跟著音樂微微地興奮地顫動。那是一九零零一生最輝煌的時刻,可也只是一霎,當船上的人們看到自由女神像的時候,還是會像最初做的那樣,擁到船舷歡呼。一九零零看著近在咫尺的紐約,腳下就是陸地,卻始終不肯踏上去,在船上出生,在船上生活——如果說船不過是一個人旅程中的一段,那麼對於一九零零,那艘船就是他的全部
⑻ 求海上鋼琴師觀後感。。。600-800要快!
只屬於大海的音樂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明明知道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是在完之後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不斷的問自己,真的有這樣是人嗎?如果換做是自己,最後會上岸嗎?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1900這個人物,毫無疑問是:純潔。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長,一生都沒有上岸。沒有國籍,沒有接受過教育,就連名字,在常人看來也有些奇怪。但就是這樣一個,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現實。
電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驚嘆的鋼琴技巧。盡管沒有接受過任何鋼琴教育,但當他第一次坐著鋼琴前,就註定他是一個最偉大的音樂家。他對於音樂的天賦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他的音樂有一種特殊的魔力,朋友暈船的良葯,傳達歡樂的手段,證明自己的方法。
1900與小號手聊天,當他們看見小偷時,鋼琴的音樂也變得斷斷續續,模仿著小偷的形態;當他們猜想老婦女是一個謀害親夫而得到萬貫家財的人時,鋼琴的音樂是一種怪怪的音響,充滿著陰險,他的音樂總是能生動的表現各式各樣人的心理特徵。無論是在上層人士聚會的頭等艙還是下等人聚會的末等艙,1900彈奏的鋼琴音樂總能使各種各樣的人得到快樂,而且音樂大多為即興成分,都是有感而發得到的。
每次的演奏,都能體現出1900獨特的性格:無拘無束的拋開樂隊的個人演奏,與爵士樂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飆琴時說出「自取其辱「的自信,對於女孩彈奏的痴情,以至於最後炸船時依然不願離開的固執。每一次彈琴都融入到劇情發展之中,表現出1900與眾不同的特點,同時也成為了影片中最為精彩的部分。
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能給他安全感。即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試圖上岸去尋找她,陌生而又復雜的大陸還是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心甘情願的陪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永遠沉入海底。
面對死亡的他能夠如此從容鎮定,微笑著離開人世。我最喜歡1900最後說的一段話:
「我看不見,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是的,錯不了,這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我也應付得來。而走過跳板,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事實如此,無窮無盡。鍵盤無限大。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