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的影評
『壹』 電影:人生(1984)導演:吳天明。編劇:路遙 求一千字的觀後感!急,三天內寫好。
很久沒有看過這樣的老電影了,第一次在大學的課堂上看二十幾年前的電影,有點新鮮,收獲也頗豐。對於人生的規劃、人生的態度,身在大學中的我們似乎還是那麼茫然,明明知道世界的現實和無奈,卻仍然做著自己的童話夢。
命運的選擇總是那麼殘酷,人生的十字路口,迷惘,徘徊,讓你體驗選擇的痛苦與艱難。有夢的年輕人追尋夢想,在無數次的掙扎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學會坦然。他來自陝北,來自那個據說擁有黃土高原的地方。朴實的農村教師,善良、淳樸、真實,他走著屬於自己的路。她,默默地關心支持著他,只因為自己和他的差距,她只是靜靜地關注著自己喜歡的人。可是,生活總是那麼戲劇化。我們的男主角卻因為一次不幸遭遇而認識了她,兩人的愛情在面臨一次次的考驗中最終還是夭折。在人生的交叉口,他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如她堅持著自己的愛情。選擇很多,但關鍵的只有幾步。可惜我們年輕有才的高加林在慾望的驅使下最終選擇離開了曾經深愛著他的隻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這是一個不夠圓滿的結局,但我又為劉巧珍感到慶幸,慶幸她沒有因為愛情而盲目,慶幸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當平步青雲的高加林面對中學好友黃亞萍的熱烈追求時,他的內心泛起了波瀾。亞萍和自己脾胃相投,有那麼多的共同語言,但巧珍的關心和對愛情的執著又讓他心存愧疚。面對現實的誘惑,終於,高加林成了俘虜。在那個畸形的年代,貧窮、落後的時代造就的疤痕深深烙印在人生路上的似乎註定只能是傷痛。也凸顯了特殊的年代和環境下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人性思想對現實功利性的指導作用。
電影如人生。虛構的情節總是那麼真實,所以才總能讓人產生共鳴。喜劇的作用在於能讓人開懷一笑,而悲劇的深刻則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了給人看。沒有人能夠拒絕選擇,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拒絕誘惑。在那個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年代,類似的事情不斷發生,歷史不會重演,但有些情節和片段卻總是在重復。就像我們不願意重蹈覆轍,卻總是會不停犯錯。有些錯誤我們可以一笑而過,有些段落可以是過眼雲煙,但是總有一些事情會讓我們刻骨銘心,就像何巧珍和高加林的愛情一樣,雖然沒有結局,卻已經成為他們人生濃重的一筆。
人生如戲。但是戲可以重演,人生卻無法重來。年輕的我們,以後面臨的選擇那麼多,誘惑那麼多,又有多少人能把這場戲演得完美?不由得又想到了戲裡面的主人公,沒有什麼是完美的,愛得轟轟烈烈的何巧珍,獨立而不失自我,當她面對愛人的背板,面對愛情夢想的破滅,她並沒有自暴自棄,她選擇了帶著對高加林的祝福離開。而當她深愛的人因為人生的不如意再一次被貶回農村,一句「加林如今成這樣了,我心疼他。」深藏著多少寬容和無私的愛。
沒有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出生,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把握命運。《人生》,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電影本身,更在於其令人產生共鳴的深刻思考。
『貳』 電影《奇幻人生》觀後感
《奇幻人生》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講述了一個輕松、歡快而又有些離奇的故事,讓觀眾在笑聲中重新思考關於命運與決擇的話題。
劇情天馬行空,虛構與現實沖撞的美妙世界,使該片成為了一部動人的輕喜劇。該片荒誕的故事情節,成功激發出喜劇明星身上的另一種特質,其舉手投足間反而顯現出幾分黑色幽默的風范。
該片更像是一部現代生活中的道德寓言,一個對大多數處於麻木平靜之中的都市人的警醒,對觀看影片的觀眾來說無異於醍醐灌頂。
(2)電影人生的影評擴展閱讀
《奇幻人生》演員表
1、 威爾·法瑞爾飾演哈羅德·克雷克
1967年7月16日出生於美國,編劇、演員、製作人。1997年,參演《王牌大賤諜》。1998年,他拍攝了《舞翻天》並擔任編劇。2006年,他為動畫片《好奇的喬治》配音。第37屆金酸莓獎入圍。
2、愛瑪·湯普森飾演凱倫·埃菲爾
1959年4月15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演員、劇作家。1980年,畢業後的艾瑪·湯普森漸漸進入到電視圈。1993年,艾瑪以影片《霍華德庄園》獲得第65屆奧斯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叄』 美國電影完美人生影評
為什麼現在搜不到那部電影? 搜索完美人生全是其他的?您知道哪有嘛?
『肆』 路遙先生經典電影《人生》,觀後感
讀後感]午飯前,搶著時間看完了路遙的《人生》,路遙《人生》讀後感.故事情節屬於那個年代,也符合那個年代,但故事中的糾葛和波瀾卻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生中充滿抉擇,但可能影響一生的也就那麼幾個.像柳青說的那樣:「.在岔道口上,走錯了一步可能影響一個時期,甚至一個人生.」 巧珍很好,符合中國歷來的道德觀念.「土氣」中卻隱藏著思想上的開明與先進,像一粒金子,吸引著我.在讀到「二叔」的部分,我就已經料想到故事的大概結局.接著看無非是想看看路遙是怎麼寫的.即使這樣,還是在讀到「大馬河橋頭的分手」那段時心裡起了躁動,湧出了一絲難過.情節的發展也符合這位農村走出來的作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路遙的語言,就好像村中智者德順老人的大智慧一樣朴實.誰都懂的大道理,但有過經歷的人和沒有經歷的人感受起來就是不一樣,讀後感《路遙《人生》讀後感》.理想是好,但終歸要落在現實上.可以憧憬,但不可強求.生活要歸於它的本質—活著.繼而追求幸福.就是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和理解不同,才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行為.有些行為有目的性,有些則無.目的性過強或者過弱都會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偏離原本的既定路線,使得行為變得難以被他人理解,有時甚至難以被自己理解.最後即使獲得了計劃內的幸福,也會感覺不值得或者得不償失.要不你就狠下心,要不你就盡早放棄.否則理想和幸福就會在你的猶猶豫豫中變得雞肋,甚至轉為折磨.因為追求的路上,很多人都會慢慢地發現自己當初的抱負,雄心,優勢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失,直至最後回到原點,真正的自己,也是最初的自己.人生中存在著好多循環和因果輪回,有時也讓我相信人生本省就是一個大圈.兒時以不尿床為榮,老時以可控制屎尿為樂.出生時,你在產房裡哭,周圍人在笑;過滅時,你在病床上笑,周圍人在哭.除去人生中開始和結束那兩塊,即使是在你可以恣意翱翔,如日中天之時,也會在一些循環往復中掙扎不出——拚命追求自己想要卻無法得到的東西,卻不顧那些「東西」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適合你的.生活本應該淡如雲,靜如水.所得之幸福也應如是之清爽.可以回味,可以傷悲,只是不應後悔.當生命中的意外走進人生之時,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道一聲:來了啊!」
『伍』 求電影《人生》的觀後感
1.感觸頗深,高加林沒有把握好自己,錯過了巧珍,可惜。人生就是在選擇,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高加林最終沒有選擇巧珍,巧珍在傷心絕望之際嫁給了苦苦追求自己的馬栓。
不久高加林走後門的事情暴露被趕回家,而這時巧珍已經出嫁,高加林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而孩子們的話「哥哥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才回來」,聽到此歌聲高加林那個後悔啊,可惜已經沒有用了。
他自己放棄了深深愛他的人,這又能怪誰呢?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把握住這份感情,人活一輩子,不容易,一定要珍惜愛自己的人,一旦錯過,或許就是永遠。
《人生》留給我們很多啟迪,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2.看電影《人生》觀後感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 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 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里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裡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朴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裡大顯身手.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人生變幻真是難以預料,誰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後會發生什麼呢 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於高加林的愛情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初戀是美麗,初戀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說中描述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台,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僅此而已.因為,這愛實在是太單純,太無助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多才多藝的,強壯標致的"先生"所愛著;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愛著.但實際上呢,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 不能.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這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著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接受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著,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著.但也僅僅是感動而已,我又能說什麼呢 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巧珍能和才華橫溢,心性高遠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嗎 如果說高加林當時選擇了巧珍,以他躁動的個性又能安於現狀嗎 兩個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語言嗎 我不敢回答.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陸』 求《人生》 影評
私企企業家的感情世界
看的時候,便去問晃,復習電影史的時候有留意到這部電影么,說沒有,鑽出被窩搜索,《人生》,路遙編劇,吳天明執導,1984年公映。
真是好電影,質朴而優美。
情節是傳統的「痴心女子負心漢」,但是又不是這樣簡單。周里京飾演的高加林眼神總是很冷峻,時時在掙扎與痛苦。他的選擇放到現在還有現實意義,不同的是我們身處的時代淺薄了。
導演的有些手法很有些先鋒的意思,比如巧珍結婚時透過紅頭巾看過去的窯洞,再比如最後一個鏡頭,高加林彷彿消逝在高坡上。而巧珍和高加林在橋上分手那場戲,機位的變化使畫面顯得高曠,有大西北獨特的氣勢。
很難得在那樣的時代里,能看到屏幕上塑造著這樣的人物。不高不大不全,血脈相連。
黃玉萍給高加林許諾的是回南京工作,他們在白楊里吟誦起「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感同身受。任誰是高加林,都抵擋不住棄舊從新。
巧珍和黃玉萍的結局不算壞,倒是左右為難,被指為陳世美的高加林下場最不堪。舊愛沒了,新歡走了,留他一個人既落罵名又無前景。
在隨後的訪談中,周里京說現在的高加林一定是個私企企業家。他只是說的事業,我想感情里的高加林會很低落。
這部1985年獲得百花獎的作品,看得我很感慨。再看最近一屆的金雞百花獎榜單,只得飄過。
附插曲:《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
上河裡的鴨子,
下河裡的鵝,
一對對毛眼眼,
照哥哥。
煮了那個「錢錢」喲,
下了那個米,
大路上摟柴,
了一了你。
清水水的玻璃,
隔著窗子照;
滿口口白牙,
對著哥哥笑。
啊,啊!啊,啊!
雙扇扇的門來喲,
單扇扇地開;
叫一聲哥哥喲,
你快回來。
『柒』 哪位有美國影片《電影人生》的影評
金·凱瑞是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出演過很多喜劇片,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笑料,《變相怪傑》是其代表作。最近,看了一部他主演的《電影人生》,這部影片一點都不喜劇,莊重、嚴肅而深情,內容情節還算吸引人,也給人帶來深深的感懷。
然而,不知咋的,最近幾年以來,我看電影,老是記不住人物名字,也不想用心去記,只要情節能打動於我,就坐著安心看,看故事、看思想、看情節、看內涵,人物名字記不住也不在意了。比如《電影人生》的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一概都沒記住,過了幾天,覺得這部影片真不錯,想寫寫感懷之類的,才發覺這個毛病。權且簡單地記錄一下故事大概吧,這是對大洋彼岸那樣的思想風格的稱贊。
可惜我沒有看到影片的開頭,年代搞不清楚,但從後面的內容看,大概是在二十世紀五十或六十年代,也就是美國麥卡錫陰影時代,很強烈的反共產主義的時代。大意是:
男主人公開車出遊,出了車禍,醒來後,發現自己被一個小鎮的人們給救了,但短暫地失去了記憶,不知道自己是誰。
而這個小鎮的人們,善良、淳樸、敦厚,都把他當作二戰時一位出征後失蹤的本鎮年青人,因為他們的長相很相象。一位老人是那位失蹤年青人的父親,他循循善誘,使男主人公認同是他的兒子,原來的父子倆在鎮上經營著一家電影院,老人千方百計誘導主人公去熟悉場景,就是要讓他認同是這個小鎮以前那位年青人。而主人公隱約覺得這一切都是陌生的,但他在大家的熱情和眾口一詞的認可下,終於認了老人作「爸爸」。在大家的幫助下,把昔日衰敗的影院重又整飭一新,並開張放起了電影。
小鎮的女主人公,一位年青漂亮的女孩,外出讀大學回來,等待著律師資格的通知。她從小與那位在二戰中失蹤的青年青梅竹馬,也有著深情而真摯的戀情。她也把男主人公當作了自己的昔日戀人,現在重新回到身邊,倆人延續著昨日的愛戀。她也如願以償獲得了律師資格證書。
在播放一部片子的時候,男主人公看著熟悉的電影情節和熟悉的台詞,終於記起了自己是誰,終於敢肯定自己不是小鎮人認為的失蹤青年。而老人在放映影片的時候由於疾病發作,與世長辭。
而這個時候,美國反***的機構也在四處找他,因為他有一次參加了***人的秘密集會,把他認作為危險的***人,欲把他提上國家法庭進行審判。並且在某一天,國家機構的行動者們在小鎮找到了他,宣布他在第二天必須趕回市裡,到法庭接受審判。
說起來,在美國最嚴重的麥卡錫陰影時代,最嚴重的時候也未發生過像斯大林時期的嚴重的黨內清洗和殺害、迫害事件。
他鼓起勇氣把自己不是女主人公過去的戀人告訴了她。她傷心地轉過了身……
這個小鎮的所有人也知道了他不是昔日失蹤的青年。
他在返回市裡之前到老人的墓地去,女主人公正在那兒。他說:只要按照那一幫人的意思,說自己參加了危險的***,現在經過懺悔,提請國家的寬恕。只要在法庭上走過這么一道程序,就可宣判無罪。女主人公說:按照美國的法律,即使參加了***,但只要行為沒有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也是無罪的,是自由的,是不應該受到審判的。她鼓勵他大膽反抗。但他說害怕坐牢,只想按那一幫人的意思做完一套程序,而重新恢復到以前的平靜生活。他們爭吵了起來。
在他上火車的時候,有人遞給了他一個小包裹,說是她給他的。在火車上,他打開了包裹,是女主人公保存的昔日戀人的項鏈和在出征前寫給她的信。
在法庭上,在眾多記者的關注下,他出人意料地對法庭的意願進行了反駁,而這個場面在向全國現場電視直播著,那個小鎮的所有的人們關注著這個場面。盡管法官屢次想打斷他,但他表現出了英雄的大無畏氣概,拿著那位戰死的年青人的項鏈,說:無數的美國人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和保衛了美國人的生命安全與尊嚴,為的就是追求一種自由的思想和生活,***人在這個國家也是自由的,理當受到寬容和保障的。他的慷慨陳詞把整個影片推向了高潮,所有在場的聽眾被他的陳述所感動,審判台上的法官們也理屈詞窮,在強大的輿論面前,他們無法對他定罪,也無法使他坐牢。他成為了英雄。
他寫信給女主人公,說要回到小鎮去看看。當他乘坐的火車緩緩駛進小鎮的站台,他看見,全鎮的人們都在凝視著他,對他以熱情的笑臉,他走下了火車,受到了包括鎮長在內的小鎮所有人們的熱情而友好的接待,在行進當中,女主人公出現了,她接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