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文化觀後感
Ⅰ 日記有感於我國的戲曲文化
唱念做打,生旦凈丑,一曲《紅娘》,唱出了國粹,唱出了精彩。 從來沒有近距離接觸京劇,只知道的它是我國的國粹,只知道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只聽說它在當今時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戲迷越來越少,學習它的人越來越少,技藝精湛的或許就只是那些高齡的老一輩人。總是聽說到這樣的情況,可每次又總是僅限於為其嘆息而已。今天,有了一次機會,看到京劇,有了一次就機會感受它的魅力,思索它的需要。 一本介紹京劇與劇院的小冊子,兩塊顯示台詞的電子板,精心的准備讓本完全不懂的人也投入其中,讓本是戲迷的人更是沉浸於此,總是聽說京劇太高雅了,現代人聽不懂,它已經過時了。可是觀眾為何會頻頻鼓掌?為何年輕一代的在場大學生會最終沉浸在其中?大聲叫好,閃光燈四處亮起,就連前排的攝影記者最後也似乎忘了要拍照,而是盯著演員的表演。這些,似乎把京劇要過時了的言論推翻地一干二凈。演員的傳神表演,音樂的跌宕起伏,把本是大家很熟悉的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用京劇再次傳神演繹。 或許,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它似乎離我們真的有些遠,我們更多的是唱著流行歌曲,更多的是口說英語,手拿漢堡包,更多的是討論著流行動態,而京劇離我們似乎真的很遠。「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一代在說著滿口流利的英語時不要忘了中國的國語;希望在吃肯德基或麥當勞時,不要忘了中國美食;在現如今,不要忘了我們的國粹京劇。」這是國家京劇院院長在發言里的一句話,面對現狀,我們無法不面對對現實,面對它日益衰弱的現狀,年輕一代對它的陌生,可是為何呢?我們同樣可以沉浸在《紅娘》中,可以認真地聽著京劇,為何會這樣?或許,我們真的應該主動去了解,去學習,而非首先就是排斥,就是否決,只要真心去了解,中國國粹是不會讓人失望的,中國文化是不會不吸引中國人的。 《紅娘》一曲,我們為它驚嘆,京劇上演,我們為它思索,思索著面對它的態度;為它認識,認識到國粹的魅力,認識到它真的需要我們的加入,我們的了解,我們的認同。
Ⅱ 《曲藝進校園》觀後感作文
書籍是在時代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高爾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通過讀書,我們可以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通過讀書,我們進一步了解這個精彩繽紛的世界。 這學期,我們學校掀起了閱讀課外書的熱潮。同學們如飢似渴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露,一下課便捧著書到走廊上看,一做完作業便拿起書來讀,見到好書總是愛不釋手,碰面幾乎都在交流書的內容,古語說得好——「開卷有益」啊!霎時間,我們學校變成了書香飄逸的大書屋。我特別喜歡這種讀書氛圍,然而高興之餘,我又有點難過:因為我家離學校僅有一牆相隔,我的父母整天沉迷於麻將。於是我有了讓父母讀書的念頭,我要嘗試把我們讀書的熱情帶回家去,讓它去影響我的家長,也讓我的家園充滿書香。我是這樣做的:我向老師要了幾份讀書筆記,又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叫《少年毛澤東》。因為我爸爸喜歡歷史,毛澤東又是我國歷史上的大人物,我想爸爸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剛開始時,爸爸好像不太感興趣,可後來,爸爸嘗試著去看,就越看越起勁,一個晚上都手不釋卷。那時我正好看關於毛澤東詩詞的書(因為我們剛學了毛澤東詩詞《卜運算元·詠梅》《菩薩蠻·大柏地》)爸爸時常一邊看書與一邊與我切磋琢磨。每當我們談起毛澤東事件時,無不口齒生香,談興很濃。看來我的計劃成功了。 寫到這里,我忍不住要向廣大家長建議——熱愛讀書吧,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當你認真地讀書,就猶如走進了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這時你就能真正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句話的真正含義。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讓迷人的書香不但飄溢在我們的校園,而且要飄溢我們的家園,讓書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讓好讀伴隨我們成長的每一個腳步,讓我們與書攜手踏上更精彩,更美好的人生之旅
Ⅲ 戲曲觀後感400字的快啊!!!!!!!!!!!!!!!!!!!!!!!!!!!!我就請你吃飯
「黃梅戲」,大家一定很熟悉。現在,黃梅戲以有了二百多年的歷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黃梅戲。首先是一個小品展現在我的面前。隨後,今天的戲曲開始了。
故事是這樣的:薛老爺的大夫人不會生小孩,薛老爺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懷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爺上京趕考,大夫人就想乘機虐待二夫人。老爺走後,大夫人將二夫人鎖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麵粉。時不時還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罵完後,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腳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喚。大夫人的貼身丫環紅蓮是個好人,很可憐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後,便急匆匆地趕去看二夫人。剛到門口,便聽到嬰兒的啼哭聲,一個小生命在磨房裡誕生了。二夫人生了個男孩兒!為了防止大夫人禍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讓紅蓮把小公子送走。13年後,小公子繼保長大了。薛老爺也當了官,准備接全家到京城。大夫人在三更天時放火燒了磨房,好在紅蓮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來尋母的繼保與二夫人相認,大夫人被薛家趕了出去。5年過去了,繼保高中狀元。養父養母想與他相認,沒想到,這繼保只顧面子,不認人,把雙親害死,自己也遭到報應。
剛開始,大家都以為繼保可能不會認養父養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負義的繼保只顧自己的面子,什麼別人回笑話,什麼認了在朝庭上沒有立足之地。還不都是借口,認了,百姓肯定說他是個好官,不認,反而會遭到別人的斥責,說他是個不孝之子。養父養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帶大,怕他餓著,夜裡凍著。頓頓給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飽,覺得不好吃......
總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繼保這樣忘恩負義的小人,別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別人好。
一、《鳥人》觀後感
聽說《鳥人》復排就很想去看這部話劇。很早就知道這部戲的時候我還很小,只是依稀知道,就怎樣的劇情,我很是模糊。抱著回憶和期待的心情在上周觀看了此劇。
大幕來開,舞台上背景及那充滿京韻的吆喝聲,車聲,鳥聲,調嗓聲。。。。一下子把我拉到了童年的記憶中去了。一個從海外歸來的心理醫生,硬說遛鳥的人有病,一定要辦一個「鳥人康復中心」,免費為「鳥人」治療。「鳥人」果真有病嗎?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人自己本身的沖突。鳥類學家與販鳥人、心理醫生與」鳥人」們、」鳥人」們之間都存在著矛盾沖突,」鳥人」們的眼中只有自己養的鳥,他們只關心自己籠中的鳥,卻不關心人,不關心周圍的事物,他們養鳥的同時也將自己關在」籠中」,尤其是」百靈張」的鳥殉將這種」籠子」表現到極至。而作為心理醫生的丁保羅同樣也只關心自己的治療成效,為自己的分析成果沾沾自喜,他也成了」籠中鳥」,劇中最後一幕將他與眾」鳥人」的位置倒置,原來他也不過是另一種」鳥人」而已。鳥類學家雖千辛萬苦的尋找那隻珍貴的」鳥」,但他真正關心的並不是鳥,是自己的研究,他將尋找到的鳥不是加以保護,使之存活下去,而是將之製成標本,為自己揚名立萬。作為藝術家的三爺,他十分珍愛自己從事的藝術,甚至人間找不到好的繼承人,就轉而訓練鳥,從訓鳥中填補了自己無法教導後一代戲劇學生的心靈的空虛,他隱於了訓鳥,從而忽略了身邊的一切人和事,他看著處在鳥籠里的鳥,實則同時他自己就是處在這樣一種狀態下籠子里的「鳥」,當他找到一棵好苗子時,不管人家是否願意,他不由分說,熱情高漲的開始教了起來,甚至使用威嚇與哄騙的方式。他們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不是去真心關心他人,只是為自己從事的事業得到成功,他們被自己的追求拌住了腳步,被所謂的」養鳥事業」迷住了眼睛,為自我所羈絆。歸根結底,他們敗在自己手裡,最終只是成為了更大一個籠子里的「鳥」。
看似荒唐並有些和現實脫離的劇情,這荒唐是那麼的真實,給每一個看過此劇後的人們留下了太多思考。人本身就是自私的,誰都可以為了自己那專屬自己的無發實現的夢,用這樣那樣的方法去自我所羈絆,甚至犧牲利用周圍的一切人和物。這發生的一切均緣一個「痴」字。。。。我們固有的思維邏輯是多麼的固執和主觀;我們狹隘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多麼的荒謬和可笑!真是直指人心!
這是一部值得觀賞的好作品,不僅劇情有深度有思想將人性剖析的很真實。在表演上更是可圈可點的。每一個演員表演上都很到位,抓住了每個角色的靈魂,值得一提是何冰的那兩段京劇更是景上添花。
二、《茶館》觀後感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真的年齡大了,看話劇《茶館》也哭一場。隨著場景的替換,人物粉墨登場,心在其中,忘了人在戲外。難怪很小時候聽的那句歌詞我仍然記得很清楚「演戲的人是瘋子,看戲的人是傻子,有的時候悲,有的時候喜,人生就是一場戲」。
話劇一共分三幕,第一幕是發生在清朝戊戌變法那年,譚嗣同維新失敗而被砍了頭,清朝政府腐敗,得勢的仗著權勢欺壓百姓;第二幕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們為奪權勢,連年混戰,老百姓民不聊生;第三幕抗日戰爭之後的國民黨政府和美國霸權,政治空前黑暗。而穿插三幕的主線就是老裕泰茶館和王掌櫃。茶館風雲變幻,影射了動盪社會下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和對黑暗統治的百般無奈,日子就像踐踏在政權的鐵蹄下,四分五裂卻又不得不繼續。劉麻子宋恩子吳祥子二德子和他們的子孫之流,憑著坑蒙拐騙、見風使舵、仗勢欺人的看家本領,橫行霸道。正義倔強的常四爺、誓要建實業保國家的秦二爺、老實本分的王掌櫃卻最終走的走,死的死,終究敵不過那般烏合和權力的蹂躪。
康老太太和王掌櫃的離別,那句「您要硬朗朗的」,聽得我哭了:多年如同家人般的關照,看似簡單的話別,卻飽含多少復雜的心理,這一別將是永別。小花母女的叩別同樣的凄涼;待到常四爺和秦二爺最後和王掌櫃的聚首,當他們提前為自己唱誦輓歌和紛紛拋灑紙錢時,我的眼淚即如雨下。或許是心思太過細膩,又或許是太多愁善感?看《孔子》一樣隨著劇情就那樣入戲了。小時候看動畫片《雪孩子》,因看見雪孩子融化在太陽下,歌聲一響起就哭,就算是現在看同樣無法控制,哭得稀里嘩啦。
演出結束我們一直等到演員出來謝幕,掌聲雷鳴般久久不能停息,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率全體演職人員再三謝幕,劇場不得已將帷幕放下,大家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三、話劇《北京人》觀後感
剛從人藝回到家。今天上演的劇目是曹禺先生的經典之作——《北京人》。
這出戲比我想像的要深刻、沉悶。劇中人物表現得很好,無論是曾文清的軟弱,還是江泰的狂妄;無論是曾思懿的刻薄,還是愫方的賢惠;無論是袁圓的調皮,還是曾浩的古板……無不顯示出劇中人物的獨特性格。在我看來,這些北京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自我、沒有生活、沒有目標、沒有激情。導致這些悲劇的根源就是傳統的束縛——它不僅禁錮了人的思想,還禁錮了人的所作所為,一代又一代的延續著悲劇的上演。
全劇給我一種沉悶、壓抑的感覺,我為劇中人的命運而難過。從劇情中跳出來,看一下我周圍的觀眾,雖然上座率高達90%,卻有相當一部分人提前退場。中場休息時我還聽到一些人在議論說本劇「太深奧」,「看不懂」。我還看到很多小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退場……
我不禁在想,如果這部劇目深奧,成年人都看不懂,小孩子能看出什麼呢,他們能從這里得到什麼呢?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中思索:當代的人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劇目。無論是電影還是戲劇,觀眾們需要有內涵的、深刻的劇目,還是喜歡輕松、諧趣的娛樂劇目。從今天的觀眾表現來看,人們似乎在劇院里看了一頭霧水,不僅沒有娛樂身心,也沒領悟透徹劇作的真諦。
我不想評論《北京人》,只是想藉助它說說當今什麼樣的話劇受人歡迎。
首先,我認為劇本一定要好。
也許你會說這是廢話,但請我把話說完。話劇從風格上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三大類。經過時間的歷練,正劇最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正劇不僅有喜劇元素,也有悲劇成分,還蘊藏著一定的內涵和人生哲理。因此,它不僅能起到娛樂大眾的作用,還能起到教育、審美的功能。但是,不是所有劇本都具有這些特點的。
其次,視覺元素一定要豐富、多樣。
人們來到劇院,更多的是希望通過眼睛觀看演員精彩的表演。其實這里所提到的精彩的表演不光是指演員的表演,還包含著其他舞台元素,如舞台設計、燈光、人物造型等等。因此我認為視覺元素一定要有新意,能給人沖擊力。比如說舞台設計,它一定要有獨特之處,由於劇目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我甚至認為,舞台設計的成功能帶動一部劇目30%的成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增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迅速提升。人們不滿足於演員的單純表演,而期望更多的視覺沖擊力,期望接受到生活中看不到的視覺奇觀。從這個角度出發,舞台設計顯出了它與時俱進的優勢。除此之外,燈光、服裝等其它元素都是為增強舞台元素的產物,它們也需要獨特、有創意的設計與表現。
再次,演出形式的創新。
無論是電影還是戲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以什麼樣的形式演出值得我們思考。這需要擺脫傳統的束縛和具有開拓性的思維。我認為形勢的變化與創新能夠製造更多的視覺奇觀,從而滿足觀眾的需求。
最後,演員的功力要扎實。
之所以把演員這一重要元素放在最後說,是因為我對當今中國的造星工場——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解放劇藝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的學生培養還是持以肯定態度的。他們培養出來的演員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均有不俗的表現。我認為一部話劇中演員的好壞不光在於演員本身,還在於導演和學校的教育上面。在中國,演員還處於相對被動的狀態,通常是被邀請出演某一角色,所以導演在選角上很重要,再加上學校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促成了演員的質量。因此演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元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果的。
簡單說了上面幾點個人看法,不知是否有可取之處,必經本人不是研究戲劇的。但是我相信戲劇與電影有著難以割捨的親密關系,所以當我看完這部《北京人》之後,覺得必須寫點什麼東西,不然就說不過去了。
四、曹禺《北京人》觀後感
《北京人》主要描寫一個舊中國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如何從過去「家運旺盛」的時代,逐步走向衰落以至於徹底崩潰的過程。圍繞這一主要線索,作者安排了封建家庭內部的和外部的互相交織著的矛盾糾葛。在內部,作者著重地刻畫了曾家祖孫三代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其中特別以曾皓漆棺材,賣棺材;曾文清、曾思懿和愫芳以及後一輩的曾霆和瑞貞在婚姻戀愛問題上的糾葛作為中心,回環交錯地揭示出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及其必然崩潰的死亡命運;在外部,一方面通過曾皓和暴發戶杜家互相爭奪棺材所展開的矛盾沖突,象徵著它們垂死前的掙扎。同時通過研究人類學者袁任敢、袁圓父女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封建階級人物的對比,借袁任敢之口歌頌了「北京人」——原始社會的時代:「沒有禮教來拘束,沒有文明來捆綁,沒有虛偽,沒有欺說詐,沒有危險,沒有陷害……沒有現在這么多人吃人的禮教同文明,而他們是非常快活的」。
《北京人》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悲劇。一般說來,人們對現實的悲劇感受比較容易,而喜劇性卻潛藏在現實深處;《北京人》正是把隱蔽於悲劇現象後面的喜劇性發掘出來了。對曾氏父子及江泰之類為封建貴族文化銷蝕得毫無生命活力的這一群「多餘人」做出了刻骨的嘲諷,揭示了封建文化本質的腐爛墮落及其必然衰敗的歷史命運。
曹禺在《北京人》中塑造了三代「北京人」:象徵原始生命活力的遠古北京人,代表五四新文化的人類學家袁任敢和他的女兒袁圓,夾在二者之間是只剩下「生命空殼」的曾氏父子。從人類文化進化的角度,反映了封建制度必將被新的社會制度取代的歷史發展趨勢。作者筆下的人物塑造鮮明生動,血肉豐滿,形神畢肖,呼之欲出。如曾皓的卑劣自私;曾思懿的險毒潑辣;曾文清的軟弱妥協;愫芳的感傷抑鬱;乃至江泰的窮愁潦倒,滿腹牢騷等。
《北京人》在藝術追求上,保持了一種平靜、自然的敘事態度,不再刻意追求大起大落的矛盾沖突和過於精巧的戲劇化結構,而是於淡淡的敘事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文化高度上的反省。因而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更為成熟,體現出曹禺日趨成熟的對戲劇藝術的駕馭能力
Ⅳ 觀看曲藝演出的感受作文
零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民族藝術演走進了我校燕化附中,這是我們的榮幸,讓我們領略了中華民族藝術的精湛之處,讓我們看到了其中的絕,讓我們明白了他永遠是中國人的寶,並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脫落,它永遠籠罩著中華大地,永世不休!
節目的一開始,是一位長得十分喜劇的哥們,演唱了一首弘揚中國的歌曲,雖然不是民族曲風,但其內容卻唱出了中國人的精神,——中國龍!隨後盡是些民族節目,展示了中國人的藝術。戲曲,先是一位穿著整齊的姑娘拿著一桿長槍,向大家傳授如何使喚它,然後大聲喊:有哪位同學願意上來試試?接著有位身懷絕技的大哥哥上去耍了幾下,但它展示的是武術,等姑娘教他的時候卻顯得十分笨拙。
Ⅳ 求寫一篇日記 或周記 關於戲曲的觀後感
唱念做打,生旦凈丑,一曲《紅娘》,唱出了國粹,唱出了精彩。 從來沒有近距離接觸京劇,只知道的它是我國的國粹,只知道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只聽說它在當今時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戲迷越來越少,學習它的人越來越少,技藝精湛的或許就只是那些高齡的老一輩人。總是聽說到這樣的情況,可每次又總是僅限於為其嘆息而已。今天,有了一次機會,看到京劇,有了一次就機會感受它的魅力,思索它的需要。 一本介紹京劇與劇院的小冊子,兩塊顯示台詞的電子板,精心的准備讓本完全不懂的人也投入其中,讓本是戲迷的人更是沉浸於此,總是聽說京劇太高雅了,現代人聽不懂,它已經過時了。可是觀眾為何會頻頻鼓掌?為何年輕一代的在場大學生會最終沉浸在其中?大聲叫好,閃光燈四處亮起,就連前排的攝影記者最後也似乎忘了要拍照,而是盯著演員的表演。這些,似乎把京劇要過時了的言論推翻地一干二凈。演員的傳神表演,音樂的跌宕起伏,把本是大家很熟悉的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用京劇再次傳神演繹。 或許,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它似乎離我們真的有些遠,我們更多的是唱著流行歌曲,更多的是口說英語,手拿漢堡包,更多的是討論著流行動態,而京劇離我們似乎真的很遠。「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一代在說著滿口流利的英語時不要忘了中國的國語;希望在吃肯德基或麥當勞時,不要忘了中國美食;在現如今,不要忘了我們的國粹京劇。」這是國家京劇院院長在發言里的一句話,面對現狀,我們無法不面對對現實,面對它日益衰弱的現狀,年輕一代對它的陌生,可是為何呢?我們同樣可以沉浸在《紅娘》中,可以認真地聽著京劇,為何會這樣?或許,我們真的應該主動去了解,去學習,而非首先就是排斥,就是否決,只要真心去了解,中國國粹是不會讓人失望的,中國文化是不會不吸引中國人的。 《紅娘》一曲,我們為它驚嘆,京劇上演,我們為它思索,思索著面對它的態度;為它認識,認識到國粹的魅力,認識到它真的需要我們的加入,我們的了解,我們的認同。
Ⅵ 曲藝走進校園觀後感
書籍是在時代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高爾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通過讀書,我們可以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通過讀書,我們進一步了解這個精彩繽紛的世界。 這學期,我們學校掀起了閱讀課外書的熱潮。同學們如飢似渴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露,一下課便捧著書到走廊上看,一做完作業便拿起書來讀,見到好書總是愛不釋手,碰面幾乎都在交流書的內容,古語說得好——「開卷有益」啊!霎時間,我們學校變成了書香飄逸的大書屋。我特別喜歡這種讀書氛圍,然而高興之餘,我又有點難過:因為我家離學校僅有一牆相隔,我的父母整天沉迷於麻將。於是我有了讓父母讀書的念頭,我要嘗試把我們讀書的熱情帶回家去,讓它去影響我的家長,也讓我的家園充滿書香。我是這樣做的:我向老師要了幾份讀書筆記,寫到這里,我忍不住要向廣大家長建議——熱愛讀書吧,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當你認真地讀書,就猶如走進了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這時你就能真正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句話的真正含義。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讓迷人的書香不但飄溢在我們的校園,而且要飄溢我們的家園,讓書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讓好讀伴隨我們成長的每一個腳步,讓我們與書攜手踏上更精彩,更美好的人生之旅
Ⅶ 《中國的戲曲文化》作文
中國戲曲文化
中國的戲曲可謂流芳千古,歷史悠久了,而且中國戲曲的種類繁多,全國許多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而且每一個地方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文化風情。不信?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戲曲文化瑰寶,享受它獨特的美吧!
中國現有的戲曲劇種大約是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更是驚人:可以以萬數計!我們知道許多劇種很多劇種都是有其獨特的演變過程,我們知道的比較有名的劇種:如京劇,越劇,吉劇等等。而且中國的戲曲與西方的戲劇不同,它有自以獨特的審美觀念與表演體系,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吧:「生」是除大花臉與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統稱,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統稱,分: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凈」是指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凈」又分以唱工及以工為主的花臉;「丑」扮演喜劇角色。
怎樣?看了之後是不是覺得有趣呢?其實還有很多呢!我國戲曲主要戲曲有:昆劇,京劇,黃梅戲這三派。二京劇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這四派。而且我們在電視上可以看到這京劇人物臉譜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員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此人的性格與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一大特點,它的作用是幫助觀眾理解劇情。簡單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英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存了這一點。
看了上面的介紹感覺不錯吧!中國的戲曲文化就是這么精彩,要一點一點講十天十夜都說不完呢!希望未來的我們能繼續發揚它哦!
祝你學習進步,☺望採納!如有疑問,請追問。
☆☆ ☆☆ ☆☆ ☆☆
★★ ★ ★★
☆☆ 祝你學習 ☆☆
★★ 進步 ★★
☆☆ ! ☆☆
★★ ★★
☆☆ ☆☆
★★ ★★
☆☆
Ⅷ 學習戲曲唱腔的心得作文800字
入宮,得到更大的發展;宋代,又出現了 「瓦舍」和「勾欄」;金朝時,南方出現了「南戲」,北方出現了「北雜劇」,之後,南方的「南戲」逐漸發展起來,戲曲的雛形形成。後來在各朝各代出現了許多戲曲形式,列如元雜劇,還有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個繁盛期則出現在明清時代,在明代還出現了四大唱腔,分別是浙江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崑山腔。在清代,戲曲轉型,向民間化、通俗化轉變,後來由於徽班和湖北漢調藝人同台表演,後來逐漸融合,成為了現在大家最熟悉的戲曲形式——京劇。後來在地方又不斷的出現許多戲曲種類,諸如越劇、評劇、黃梅戲之類的,戲曲有許許多多的形式就不一一闡述了。 我國的戲曲是我國的國粹,從1400多年就出現了,是我國無形的財富,屬於非物質遺產,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戲曲這一輝煌的文化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戲曲的舞台被現代的歌舞給搶占,戲曲表演的地方在現在可謂是少之又少,比如我們這里,我就不知道哪裡有看戲曲的地方,所以說現在我們的非物質遺產保護得非常不好,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逐漸形成的民間文化、藝術,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它傳承並表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結晶體,而現在隨著時代在向著科技化,現代化發展,戲曲這一千多年前的東西,不受現在人們的喜愛,自然而然沒有了市場,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除了中央電視台在播出以外,其它的地方我們很難找到戲曲的影子。戲曲這一偉大的民族結晶體不能就這樣埋沒,我們應該將它延續下去。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戲曲也應該進行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大眾而變化,不然古板、死板的東西是一定會退居二線或者是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當然戲曲也是中國幾千年前的文化,有人會說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想問:現在在以後不也將成為歷史嗎?改變是必然的,不然戲曲非但不能表現現在、以後的歷史,卻將會在歷史的河流長流中無奈的被埋沒。 因此我們不僅需要接受戲曲,而戲曲也應該做改革,以適應現在的潮流 。 2.長長戲曲的味道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