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嫂觀後感
⑴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100字)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戰役為故事的背景,通過主人公月芬的眼睛為我們講述了煙庄人民支援解放軍的故事,村裡幾乎所有青壯男丁全部參軍,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村民們為部隊送彈葯、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她們竭盡所能支援前線,最後為了盡快結束戰爭,她們紛紛趕赴前線,甚至為了讓解放軍渡河,她們用血肉之軀架起了橋梁,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動!
中國革命的勝利,除了是數不清的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更是無數家庭忍受著家破人亡、至親分離的割心之痛等來的。影片中二兒媳婦大喊的那一句:沂蒙山的男人們都到前線去了!不僅喊出了這些家庭的心聲,更是刺痛了聽者的心。話語雖然簡單,卻蘊含女人們說不清的脆弱與堅強,它們隨著眼淚的緩緩落下交織在一起,與男人們並肩作戰,做他們最有力的後盾。
影片中的她們並沒有一身戎裝,但依舊用身體架起了通往勝利的橋梁,那些看似柔弱的本應被呵護的臂膀,支撐著舢板為她們的至親指引戰場的方向,或許這一去便永別陰陽,或許這一扇薄板就了斷今生最後的姻緣,片中描寫二兒媳婦就是在用身體架起橋梁時也不忘記找尋她那個永遠的期盼,而那急行的腳步是在肩頭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記.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從沂蒙六姐妹所講述的戰爭年代的故事裡,我們體會到,沂蒙紅嫂這幾個字背後還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繼續發揚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學習沂蒙六姐妹們為了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我們應結合自身工作,勤奮學習,刻苦鍛煉,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為祖國的建代化建設盡自已最大的努力!
⑵ 《石青嫂子》讀後感
早上太陽仍象往天一樣,把晴美的陽光抹上滿峽的樹林,叫帶露的樹葉草葉都亮得耀人的眼睛。只是石青嫂子的心上卻陰暗極了,陰暗得象夏季烏雲滿布的天空一樣,隨時都會雨點似的落下淚來。看見屋裡踢倒的板凳,打爛的燈,再看見門前地里一片亂踏的腳跡。菠菜的葉子,踩來變成爛泥;番茄踩成一灘一灘的紅漿。那些紅漿很使石青嫂子疑心,怕是夜來扭扯的時候,石青身上流出來的血。
有石青的時候,她從來沒有感到過她這間山峽中唯一的茅屋是孤獨的、寂寞的、可怕的。她只覺得面臨小河、背靠山嶺的一片斜坡,給予她無限的繁忙和勞碌。她終天頭上包著一張藍布帕子,不是拿鋤頭挖地、鐮刀割草,就是手腕上掛個籃子,採摘什麼東西。晚上星子都現在山峽的高空了,樹林茅屋全隱藏在輕霧裡面,小的孩子,坐在門前哭著喊媽的時候,她還在地里摘著苦瓜豇豆或是茄子辣椒,准備明天一早挑到五里以外的鎮上去賣,好換點米回來。
但自當家人被抓壯丁後的第四個月,有一天,忽然有三個人大模大樣踏進了她的菜地,拿一根帶子在東量西量的。她大聲地加以阻止。
「呵呀,你們踏著人家的菜地哪,那是才撒下種的!」
一個站在斜坡邊上的人,穿著長衫,悠悠然吸著香煙的,露出輕蔑的神色,叱責地說:「你在吵個鬼呀,這樣嘰嘰喳喳的!」
「這是我的地呀,我不該吵么?」
吸著香煙的人眉頭一揚,輕蔑地說:「這是吳老爺的!」
「你們還是搬走的好,沒有看過你們這里,人凶狗也惡的!」
「要我搬走,那容易!人家苦了十年,不說啥子,就是汗水也流了幾十百桶去了嘛!你就拿棒棒來趕,我都不會搬的!」半晌,才望下屋後的斜坡,恨恨地說。
三個人走了以後,峽谷里又重新平靜了。風在林間吹過,葉子微微作著聲響。
有一天半夜後,石青嫂子突然被狗的兇猛叫聲弄醒,同時又聽見什麼東西在畢畢啪啪地爆響,睜開眼睛一看,滿屋通明透亮,不住地冒進煙子來,她明白隔壁灶房起了火了。火在茅屋上吼著、跳著、笑著,盡量發揮暴虐的能事,不到一頓飯功夫,就把屋子和屋裡的一切,燒成平地了。連屋子側邊廣柑橘子的樹葉,都燒得焦黑。火光沒有了的時候,一坪炭屑還在黑暗中發著紅焰,冒著煙子。石青嫂子想著她這年年都在培修的屋子,想著慢慢買來的傢具,想著那條沒有跑出的豬……便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把這半年來所受的冤屈和痛苦,都借聲音發泄個一干二凈。
第二天早上起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路咒罵,直朝吳大老爺住的地方沖去。
「快開開,我要去看吳大老爺!」
石青嫂子一面打柵欄,一面亂罵起來:「你這狗,你為啥不開門!」
罵了好久,手也打痛了,柵欄門還是緊緊地立在那裡。石青嫂子累極了,便只好坐在那裡喘氣。
石青嫂子休息了半天,覺得對於柵欄門簡直無法可想。於是,她只得慢慢地走回家去。
斜坡上的菜,一給人扯光踏壞,火燒過後的地方,就更加顯得荒涼了。在這里既無房子躲避風雨,地上又沒出產給她生活上的希望,而那惡人暗中還不曉得更要做出什麼可怕的事來。唯一的法子,就只有離開這個地方了。到什麼地方去呢?她不知道,單覺得離開好些,離開這里,孩子們或許不至於餓死。
她背上背著鋪蓋卷,懷中抱著嬰兒。他們一家大小順著小河邊,直朝鎮上走去。繞到山半腰上的公路時,便又看見峽谷里他們住過的地方了。
峽谷里蒙著輕微的白霧。金燦燦的早上陽光,照著嶺上的松林。小河邊的果木樹和那片墾過的黑土,還陰沉沉的,留有夜來的陰影。孩子們首先看見了,便歡叫起來:
「媽媽,我們的家呀,你看,在那裡!」
媽媽只瞟了一眼,不敢多看,怕流出眼淚,便低頭走她的。
但孩子們卻都問了起來:「媽媽,我們啥時候回去哪?」
媽媽忍著眼淚,哄他們說: 「等橘子柑紅的時候,我們就回來!」
孩子們都感到滿意了,走了一會,他們又問:「媽媽,我們到哪裡去呢?」
媽媽怔了一下,半晌才想出哄他們的話來:「我們去找爸爸!」
孩子們更加快樂了,連聲發笑地喊著爸爸,但作媽媽的卻忍不住了,眼淚雙雙地滴落下來。
她走了一會兒,眼淚流夠了,心裡清爽些了,還聽見孩子們一路滿有生氣的笑聲,便又鼓起勇氣,咬定牙巴地想:「不論啥子艱難困苦,我都要養大他們的!」
⑶ 10篇水滸傳600字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藉助這個假期讀完了這本描寫人物的性情鮮明的名著給讀完了,讀後感嘆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勝,令我興奮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話:讀不完水滸傳的不是中國人!感慨萬分. 水滸傳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明的吳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官逼民反,隻手遮天的社會狀況。 我被裡面的情節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對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現在我來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讀儒家書,受傳統教育,走入社會在縣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筆精通。他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使他了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有正義感,養成一種辦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因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習慣。宋江到梁山泊以後,他處理問題比較周全,有人說他虛偽、玩權術,這是他處理問題的一種手段。如俘獲霹靂火秦明,讓位盧俊義等。他犯罪後衙門給他戴上枷,別人把枷打開時,他說不能,這是國家的法度。 宋江上樑山前是一位仗義英雄,義放晁蓋,當法與義發生矛盾時,宋江就不顧法度了。他對梁山的事業有一定的貢獻,他為了梁山好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 宋江上樑山後,成為義軍的首領。他自己說在文武方面並無過人之處,為什麼還能當梁山泊的首領呢?這是由於宋江有以下優勢:仗義疏財,在江hu中有一定的號召力;關懷兄弟,兄弟遇難設法相救;有一定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才能,如三打祝家莊戰役,他注意總結經驗,從調查虛實入手,又拆散祝家莊與其他二家聯盟等。 受招安以後,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後,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鍵。受招安以後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首領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我,我不負朝廷。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征起義軍領袖方臘,打得十分慘烈。 悲劇的結局。宋江帶領眾人征方臘以後,原本的108位好漢還剩下27個,其餘的不是犧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並不信任他,對他加害致死。宋江臨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讓李逵喝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梁山首領,招安後成為朝廷忠臣,最後是悲慘的結局。
⑷ 作文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一):
這天我觀看了《閃閃的紅星》,感觸很深。
這部影片講的是十歲的小男孩潘冬子一心想參加紅軍的故事。潘冬子的爸爸媽媽都是共產黨員。之後,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被兇狠的敵人活活燒死了。小冬子卻十分堅強勇敢,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忙紅軍除掉了大漢奸胡漢三。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試問,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那些革命戰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雖然我們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但是我們不能放鬆,因為祖國的將來只能靠我們。所以,從此刻開始,好好學習,長大了要為其他人創造幸福生活。
小冬子聰明勇敢,志氣高,敢作敢為……這些都是他的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用這些優點來改掉自己的缺點,從而取長補短,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和困難等著我們,我們要向冬子那樣,不向困難低頭,以堅強的毅力去打敗它。
觀後感作文(二):
這天,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叫《紙飛機》,它講述的是一個叫亮亮的孩子在沒有爸爸媽媽照顧的狀況下戰勝困難的故事。
亮亮的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媽媽和他住在一個工地上,家裡生活條件十分不好,母子倆相依為命。之後,亮亮的媽媽因為染上了毒癮,被送到了借毒所,亮亮只能一個人獨自生活,沒人給他做飯,沒人給他洗衣服,沒人送他上學,更沒人帶他玩,家裡所有的事都由他自已做。老師和同學們明白了這件事後都來幫忙他,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雖然亮亮沒有爸爸媽媽的照顧,但是他得到了教師和同學們的的關愛。
這件事使我懂得,大家生活學習都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忙,每個人都要有愛心,誰有困難大家都要一齊來幫忙他,這樣,哪怕你遠離親人也不會失去愛。我與亮亮相比是多麼幸福阿!我生活在一個和睦的家庭里,什麼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做好,讓我一心學習,而我有時還不珍惜,自已的事情還不能自已做。爸爸也常對我說:你此刻是三年級的學生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該自已完成了,可我自理潛力總是較差,做什麼事情動作都很慢,就是改不掉,有時上課注意力還不集中。我決心向亮亮學習,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把自已不好的習慣都改掉。
⑸ 電影《戰爭中的女人-祈蒙六姐妹》觀後感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當《沂蒙山小調》的旋律響起,我終於決定不再控制自己,眼淚奪眶而出。好久了,好久沒有為一部電影流淚了。
往看的中國戰爭電影,總是大氣磅礴。指揮員運籌帷幕,三軍將士浴血奮戰,到最後沖鋒號一響,戰斗取得勝利,電影進入高潮。以前電影似乎,戰爭總是屬於男人,鐵血殘陽,疾風驟雨,充滿雄性的較量,容不下絲毫屬於女性的特質。女人在常態中多是柔弱的,女人害怕喪失安全感,女人從心底排斥戰爭。然而,無數身為女兒、母親和妻子的女人們,身在後方,心系前線,走不出戰爭。
但是《沂蒙六姐妹》與以往的戰爭電影不同,它從小入手,讓我們通過六個女人的眼睛來審視戰爭,品味戰爭中的親情與愛情,體會人性的光輝與偉大。生活在沂蒙山區的六姐妹,各有各的苦難,也各有各的歡樂,是戰爭把她們緊緊地拴在了一起。蘭花、春英、月芬、秀秀、小鶴、黑燕,六個柔弱的女人,用她們的愛譜寫了一曲沂蒙頌。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庄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印象最讓我深刻的莫過於新媳婦月芬,她的遭遇最讓人感動,最讓觀眾揪心。從未謀面,只是聽說他是全村最棒的男人,只是聽說侄兒跟他長得很像,而她忙飛奔回家,點燈看臭長什麼樣 ,希望能從臭的身上找到一點丈夫的影子於是月芬就不斷地在追尋,在一隊人之中苦苦追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影片中南成順路回家,而月芬卻不巧回娘家取糧,他飛奔回來,她一襲紅襖不要命般飛奔而回,荒涼的天地之中,一個紅色的身影掠過灰色的樹林,但是卻仍然錯失。進屋之後,她嚎啕大哭,直到發覺丈夫帶走了自己剛剛綉好的荷包,正如他拿到荷包那時臉上甜蜜的笑。月芬跑到高坡之上,對著遠去的隊伍大喊南成的名字,彷彿難成走時那不舍的回眸。
又如大嫂知道自己丈夫犧牲了,還要裝著堅強,還要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還要積極支援前線。
隨著戰事的吃緊,六姐妹們紛紛奔赴前線,抬擔架救傷員,運送炮彈等,真真正正的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尤其是月芬看到一個個的傷員,發瘋地在傷員中尋找,害怕那其中有她的南成。當醫生說急需用血的時候,月芬第一個站了出來,可是醫生卻說要一個男人的血,月芬激怒了,大聲喊道,「你瞎了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全都在戰場上!」影片中還配以《送哥參軍》的旋律,「哥哥你參軍去前方,我在後方生產忙,冬有棉衣夏有糧,請你把心放」。
這些真的很讓我感動,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對革命大無畏奉獻精神。看完電影除了被劇情深深的感動之外,還有就是這個世界需要和平,希望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戰中來擾亂我們幸福的生活
⑹ 冰心《張嫂》 讀後感
冰心塑造了一些質朴、堅強的勞動女性,她們也許是最普通不過的女性,沒有出色的容貌,連他們的年齡也淹沒在歲月的滄桑中,在《張嫂》一文中,冰心寫道:「我以為她已三、四十歲的人了,「勞作」竟把她的青春洗刷得不留一絲痕跡。但她永遠不發問,不懷疑,不怨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挑水、砍柴、洗衣、種地,一天里風車似的,山上山下地跑,只要有光明照在她身上,總是看見她在光影里做點什麼。」
用自己勤快的手,沖開了周圍閑言碎語的誤解,而成為民眾抗戰、「後方努力生產」的象徵。即使生活的艱辛也沒有阻擋她快樂的人生。在冰心的筆下,這位勞動婦女還談不上階級覺悟,但卻有著樸素的愛憎感情。「張嫂對我很好,對李家兩老就不大客氣。」因為「我」凡是都「信得過」她,對這種帶有尊敬的信賴,張嫂報以「勤慎」。
在一位辛勤勞作的張嫂面前,冰心抒發了她的感喟:「她不知道她正做著最實在,最艱巨的後方生產工作。我呢,每逢給朋友寫信,字里行間,總要流露出勞乏,流露出困窮,流露出萎靡,而實際的我,卻悠然的坐在山光松影之間,無病而呻!看著張嫂高興勤懇的,鞠躬盡瘁的樣兒,我常常猛然扔下書站了起來——」冰心用這種對比襯托的手法,將這位勞動婦女的形象刻劃得如此雄健,以致自己需得仰視才能一瞻其偉美的身姿。如果說《分》是兩個初生嬰兒在如童話又似現實中比試高低的話,那麼在《張嫂》中是兩個成人在抗日的成績面前比試優劣。《張嫂》作為國難危局中的功勛卓著者,冰心對她抗戰中的表現給予褒獎,贊頌她的「忍得住痛,耐得住苦」的優秀品質。
⑺ 觀嫂子嫂子的讀後感
《嫂子嫂子》是星紀元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抗戰劇,由白濤執導,於震、李晟領銜主演[1-2] 。
該劇講述了抗日時期丁家堡的女性如何撐起一片天,與日軍鬥智斗勇,保衛家園的故事[3] 。
該劇於2015年8月10日在江蘇城市頻道首播
[
⑻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觀看紅色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像《沂蒙六姐妹》這樣的愛國紅色電影都過於正式。這類的影片都給我一種悲壯、雄渾的感覺,但同時它們也是高高在上,遠不可及的。也許是年代過於久遠,時間的浪潮沖刷走了總總悲傷;也許是時代的腳步過於快速,記憶沒來的急傳承,紅色電影所要傳遞給我們的精神總是多多少少地打了折扣。但是《沂蒙六姐妹》卻拉近了我們與紅色電影的距離,改變了我們對紅色電影的成見。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戰役為故事的背景,通過主人公月芬的眼睛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又真實的故事。影片的開頭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庄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糧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看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到這里為止我們就已經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們為支援前線戰爭力所能及的努力著,沂蒙山上的女人們將自己的兒子、丈夫、父親送上戰場,讓男人們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而她們也不甘於落後,通過為部隊提供糧食,草鞋來奉獻自己的力量。她們一方面強忍著對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寧可自己挨餓也要保證完成糧食指標。部隊里的每一個戰士對她們而言都是自己的親人,都是自己要保護的對象。她們也有過猶豫,有過動搖,有過自私的時候,誰不希看自己的親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們明白沒有國哪來的家。這也正是她們的偉大之處。
影片繼續著它的講述,故事有徐徐地展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不得不承認當我看到月芬滿懷希望地推來房門卻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時,我也為之而落淚。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換來的卻只是一次插肩而過,從此以後就是天人永隔,窮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過自己丈夫的容貌。緊接著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戰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當沂蒙山六姐妹歡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時,迎接她們的卻是親人們犧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們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時達到了高潮,煙庄人們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國人們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卻先人的鮮血的我們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先人為祖國的穩定、繁榮昌盛所做的犧牲,所奉獻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在我們抱怨現在的不如意,在我們為游戲、電影而荒廢時光的時候,想想先人們所付出的努力、鮮血,想想沂蒙山的人們,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讓我們有所觸動,有所改變。
⑼ 《沂蒙山六姐妹》觀後感 800字
這是一部有情節、有情感、有情趣、有情愛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動人,我被真實感動了。
看喜劇片會讓我感覺輕松愉悅,看科幻動作片會帶給我驚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卻帶給我深深的心靈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沂蒙六位姐妹帶領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線的感人事跡;影片描繪的「月芬與公雞拜堂」,終身未見丈夫一面的真實故事,被譽為世界上最令人動容的守候。其實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我是一個80後臨沂人,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而現實社會,耳邊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戰爭讓女人走開》的電影,使「戰爭讓女人走開」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說:女人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因為「男人的戰場,女人的墳場」。在那炮火連連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槍桿下遭受踐踏和殺害。可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炮火連天的日子裡,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沂蒙六姐妹就是這些傑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萊蕪和孟良崮戰役中,煙庄村的鄉親們在"沂蒙六姐妹"的組織帶動下共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為戰爭的勝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裡,她們也沒有停住擁軍貢獻的腳步,用奉獻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贊歌。
如果說南方濕潤的氣候和彎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與綿軟,那麼北方的風霜雪雨和廣袤崎嶇,則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獨有的堅強和熱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篳路藍縷中幫他們打江山的女人。動盪的日子則會激揚煥發她們憎愛分明的感情。她們會不計代價地為男人揩凈身上的血痕,用溫熱的雙手為他們療傷,然後扶他們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樸、堅強熱情,深明大義。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托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梁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女黨員尹德美,舍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並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群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為親人的安危揪著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為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著肚子穿著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