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影評
1. 電影巴黎聖母院的影視評論
作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巴黎聖母院》作者遇過在自己的小說里寫到:「這是15世紀的巴黎的圖畫,是反映巴黎在15世紀的圖畫。」這是一部善良無辜者在專職王權制度下遭受殘忍迫害的悲劇。
這里拋開原著不談,單說由原作改編的電影,除了那令我難以忍受的中文配音外,這實在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當然,非專業人 士,能從拍攝角度能對其進行的欣賞亦十分有限。但是,原作要表達的主題卻被很好的傳達給了觀眾:在那樣的一個病態的社會,虛偽殘忍的所謂的上流社會中的人們作威作福,而善良無辜的群眾卻要遭受殘忍的迫害。
美與丑的強烈反差,是這部電影的亮點之一,首先就是美與善完美統一的女主人公:艾絲美拉達:還有殘忍虛偽的副主教克洛德,相貌醜陋卻內心崇高的敲鍾人卡西莫多。
艾絲美拉達除了擁有迷人的外貌,動人的歌喉,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是作品總美與善的結合體。可是這樣的完美之人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殘忍的迫害,將要處以絞刑,提到艾絲美拉達的獲罪,當然要說一說作品中的副主教克洛德,這個人,表面道貌岸然,溫文爾雅,內心卻殘忍自私,虛偽醜陋。正是他為了自己心中自私的強烈的佔有欲而把死罪嫁禍給了艾絲美拉達,當美麗的女子被送上絞架,此人內心十分矛盾痛苦,獨自一人跑到酒館買醉,當然像這種人大概是不會有知心朋友的,他痛苦的發出呼喊:「願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息,可是我的靈魂呢?上帝啊,我的呢?」其實這個時候,我還是很同情克洛德的,畢竟,由於自己不可饒恕的罪過,艾絲美拉達如果就此死去,他恐怕會痛苦一生的吧。不過這畢竟只是我的猜測,他真的會嗎?看文學作品,我一直懷疑壞人壞到極致,而好人完美無缺,我始終堅持壞人也有可取之處,而好人自有其不足的地方。但當他返回聖母院,看到了被卡西莫多從生死線上拯救回來的艾絲美拉達時,其罪惡的強烈的佔有欲又湧上心頭,竟要對可憐的剛從死神手中逃脫的少女不軌,幸虧卡西莫多及時出現,勇敢的阻止了他。
當然,還要說說我們的主人公:卡西莫多。這個人,天生駝背,獨眼,又聾又跛,形體畸變,可以說達到了醜陋的極致,可就是這么的一個人,引起了我的無限欽佩與同情。相比於克洛德對艾絲美拉達瘋狂的佔有欲,卡西莫多對艾絲美拉達則只有純潔的愛慕之情,他把這份愛慕之情深深埋在了心裡,可是當他發現自己心愛的人深處險境時,他勇敢的挺身而出,從絞架下就出了艾絲美拉達;當數量眾多的流浪漢們沖擊聖母院時,卡西莫多誤以為他們要傷害艾絲美拉達,竟以一己之力相抗;當虛偽的克洛德要對艾絲美拉達圖謀不軌之時,盡管卡西莫多對養育他的副主教懷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但依然在艾絲美拉達的鼓勵下勇敢的趕走了克洛德,當他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的絞死,他無助有絕望,最終來到墓地與之同葬一穴,共赴黃泉。自始至終,他對艾絲美拉達有的只是純潔的愛慕之情,而毫無褻瀆之心。
極端的美與丑的反差,強烈的善與惡的對比,不禁讓我們明白了孰是孰非,更讓我們看清了當時的法國社會,這或許正是電影這種藝術的魅力吧。
2. 巴黎聖母院的影評
名字:
什麽是真正的美
美與丑,本是一對意義毫不相乾的反義詞,可在這部電影中卻讓我深切體會到美與丑的和諧統一,同時,影片中塑造的人物也將美與丑表現的淋漓盡致.
埃斯梅拉達,不但有著驚人的美麗,而且有著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麽完美,使她擁有了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因為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這讓我感覺到當權者的無比殘酷.
加西莫多,一個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敲鍾人.他獨眼,駝背,羅圈腿,而且還是個聾子,可說是奇醜無比,一無是處.但他卻有著純潔的心靈,因幅主教對他的養育之恩,他甘心成為幅主教的奴僕:為報答
埃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他寧願肝腦塗地.盡管他對埃斯梅拉達懷有極為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她,不去褻瀆她.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最終到墓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丑達到人類的極限,而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深切的人性美,卻使他成為電影史上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一個藝術形象.他的心靈美已完完全全地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楷模.
克洛德.富洛婁,身為神甫的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慾和嫉妒最終導致了他的理智失控,成為自己慾望的奴隸,由神甫變成了魔鬼.
侍衛隊長菲比斯,外表英俊卻是個勢力小人,薄情寡義,為了權和財,不惜欺騙一個少女的愛情.他讓我感到可恥.
美與丑,善與惡,相信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已經在心中有了定論,無須我們再去爭辯......
3. 巴黎聖母院影評
丑/封住了我的容顏/卻把美麗留在心田/殘/綁住了我的軀體/卻把善良播撒人間/我很醜/但我很溫柔/我又真誠/愛的浪花/在心海翻騰。」----加西莫多
今天中午在家看了電影《巴黎聖母院》(又名《鍾樓怪人》)。本來是想放鬆娛樂一下的,沒想到看完之後心情那麼沉重。感覺,怎麼又是一場悲劇。自己不是很會看電影,也不會鑒賞,就上網搜了一下看看人家是怎麼評價大作家雨果的傳世之作的。以下是我在網上整理出的影評。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鍾人加西莫多。美與丑,本是一對意義毫不相乾的反義詞,可在這部電影中卻讓我深切體會到美與丑的和諧統一,同時,影片中塑造的人物也將美與丑表現的淋漓盡致。
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麽完美,使她擁有了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因為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流浪,在最骯臟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這讓我感覺到當權者的無比殘酷。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鍾人的唇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蔑為「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對於一切,她毫不在意,她在意的只是她良心的呼喊,而克洛德卻無良心的殺死了她。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引起了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甘果瓦他外表斯文,顯得博學多才,可外表下確是個懦弱的文人。甘果瓦的愛情是不真實的,剛開始他對愛斯美拉達還挺熱愛的,可後來愛斯美拉達愛上弗比斯後,他對愛斯美拉達的愛也冷淡了,以致於後來愛斯美拉達獲救後,他怕惹事,竟棄她而去,可見,這種三分鍾熱度的愛是不真實的。當初,甘果瓦誤入乞丐幫,按乞丐幫的規矩是應該處死的,但愛斯美拉達可憐他,救了他。可他叫乞丐幫去救愛斯美拉達,卻又叫了軍隊去攻打乞丐幫,這種手法十分卑鄙。在救出愛斯美拉達後,卻又推開了自己美麗的救命恩人求救的手,棄她而去。這些都說明了他是一個懦弱、卑鄙、自私的人。
弗比斯隊長英俊瀟灑,善於說花言巧語,是個薄情寡義的勢力小人。為了權和財,他不惜欺騙一個少女的愛情。他使許多被他玩弄過的女人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他的靈魂是空洞的,華而不實的。他的生活沒有明確的目的,整天和一些沒教養的下流坯子混在一起,導致了他沒有上進心,整天吃喝玩樂,玩弄女人。弗比斯的愛也是空虛的,他也是追求愛斯美拉達的肉體。他善於玩弄人的感情,在他眼中,女人只是一種能給他提供樂趣的玩物。他這種空洞的愛情是卑劣的。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鍾人加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道貌岸然、博學多才、溫文爾雅的副主教克洛德,身為神甫,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然而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慾和嫉妒,最終導致了他的理智失控,成為自己慾望的奴隸,由神甫變成了魔鬼。克洛德是個心理扭曲了的人,當他第一次見到愛斯美拉達是便愛上了她,於是生活在幻想之中。可他身為副主教,是不能有情慾的,所以這種矛盾的心理導致了他瘋狂的程度,形成了一個觀念:如果我得不到愛斯美拉達,別人也別想得到她。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克洛德的愛情是空虛的,並沒有靈魂上的追求,追求的只是外表上的愛。自私、陰險、不擇手段。
而加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他有著純潔的心靈,因副主教對他的養育之恩,他甘心成為他的奴僕。為報答埃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他寧願肝腦塗地。盡管他對埃斯梅拉達懷有極為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她,不去褻瀆她。當愛斯美拉達不記前嫌,在他被鞭打時送上的生命的泉水時,卡西莫多已愛上了她。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卡西莫多正是這樣做的。愛斯美拉達即將被殺頭的一瞬間,是卡西莫多不顧生命危險把愛斯美拉達救了出來,而當克洛德想侵犯愛斯美拉達時,也是他不顧一切去救她。其實,卡西莫多也知道愛斯美拉達不愛他,愛的是弗比斯。可愛情是很難說,卡西莫多就是願意付出,但不求任何回報,不像克洛德,把愛斯美拉達救出後,竟以讓愛斯美拉達以自己的靈魂來交換自己的生命,這兩段不同的愛情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更襯托出卡西莫多靈魂的高尚。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最終到墓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丑達到人類的極限,而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深切的人性美,卻使他成為電影史上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一個藝術形象。他的心靈美已完完全全地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楷模。
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這本書寓意最深的就是末尾卡西莫多說的那句話——「天啊!這就是我曾經愛過的一切」。這個世界原本在他的心裡並不那麼的丑惡,可現在卻歷歷在目,每種丑惡都扼殺了卡西莫多對世界的信任。想想,卡西莫多從小在巴黎聖母院里長大,受環境的熏陶,卡西莫多的心靈是純正、無任何雜質的。他相信人性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是善良的,所以,他愛這一切,更愛這個聖地。可是,就在他的身邊,發生了這么多的事情,這使他心碎了,不再相信人性是美好的了,所以,卡西莫多最後發出這樣寓意深刻的內心感慨。心裡的那種矛盾、悔恨、自責都一一表現出來。我猜:他矛盾是因為他輕松地把養父給「殺死了」,畢竟這是養父恩父,但是為了他所愛的愛斯美拉達,他只能情不自禁的做了這一切;他的悔恨因為他認識並愛上了愛斯美拉達,至使他殺了救命之恩的養父;他的自責是因為他沒能救出愛斯美拉達,只能眼睜睜看她被絞死,他沒能盡舉手之勞,救出養父,只能眼睜睜看他活活被萬丈深淵吞噬。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贊美,還有,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 故事的結局,卡西莫多將真正的殺人兇手——收養他的副主教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然後,他找到愛人的屍體,緊緊抱住了她。多年之後,他們一起化為塵土,只有鍾聲依舊。《巴黎聖母院》,令我了解到了人性的丑惡與善良,更明白了愛的真諦。
4. 《巴黎聖母院》電影 觀後感
我在周日看了一場電影名叫巴黎聖母院,裡面講的是18世紀法國一場偉大的悲劇性愛情。它的女主角名叫愛絲梅拉達,在這個可憐的以賣藝為生的她竟被黑心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盯上了,而最後卻被醜陋的敲鍾人卡西莫相救。最後的結果卻是那麼的悲慘。還好,弗羅洛最終遭到了報應,被卡莫西親手推下高樓而死!我真為她感到可憐。看電影時我不禁留下了傷心的眼淚。
這部偉大的中世紀愛情悲劇,是由吉卜賽姑娘愛絲梅拉達引起的,當她在街邊賣藝了來維持生活時,正好被有一顆惡毒心腸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發現了。於是接下來便發生了一系列蜿蜒曲折的故事。愛絲梅拉達錯誤的愛上了弓手隊隊長弗比斯。弗羅洛卻千方百計地想把愛絲梅拉達占為己有。為了正義,卡西莫毅然被背叛了他一直信奉入神的副教主。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
愛絲梅拉達斯死後,卡莫西抱著她的屍體死去,也算是得償夙願了。
電影中總是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東西,少女的熱情和純美,殘疾的身體和善良的心靈。看完這部電影,我反復回想著那美麗壯觀的場面,我要把卡西莫德美永遠印在腦海中,以填補我那時對美膚淺的認識。
在那美麗而神聖的教堂中,竟影藏著如此丑惡的故事,更體現了當時社會歪斜扭曲的一面。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經典之作,它所蘊含的道理是無窮的,它的價值更是無窮的…………
巴黎,尤其是那時的巴黎,在夏日黎明時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從聖母院的鍾樓頂上眺望,景色真是燦爛多彩,絢麗迷人。讓我們閉上雙眼,默默為卡莫西與愛絲梅拉達祈禱吧!愛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縷塵土。人的慾望如果永無休止的發展,只會製造悲劇,毀掉美,毀掉一切!
5.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巴黎聖母院》這部影片講的是18世紀法國一場偉大的悲劇性愛情。它的女主角名叫愛絲梅拉達,在這個可憐的以賣藝為生的她竟被黑心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盯上了,而最後卻被醜陋的敲鍾人卡西莫相救。最後的結果卻是那麼的悲慘。還好,弗羅洛最終遭到了報應,被卡莫西親手推下高樓而死!我真為她感到可憐。看電影時我不禁留下了傷心的眼淚。
這部偉大的中世紀愛情悲劇,是由吉卜賽姑娘愛絲梅拉達引起的,當她在街邊賣藝了來維持生活時,正好被有一顆惡毒心腸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發現了。於是接下來便發生了一系列蜿蜒曲折的故事。愛絲梅拉達錯誤的愛上了弓手隊隊長弗比斯。弗羅洛卻千方百計地想把愛絲梅拉達占為己有。為了正義,卡西莫毅然被背叛了他一直信奉入神的副教主。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
愛絲梅拉達斯死後,卡莫西抱著她的屍體死去,也算是得償夙願了。
電影中總是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東西,少女的熱情和純美,殘疾的身體和善良的心靈。看完這部電影,我反復回想著那美麗壯觀的場面,我要把卡西莫德美永遠印在腦海中,以填補我那時對美膚淺的認識。
在那美麗而神聖的教堂中,竟影藏著如此丑惡的故事,更體現了當時社會歪斜扭曲的一面。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經典之作,它所蘊含的道理是無窮的,它的價值更是無窮的…………
巴黎,尤其是那時的巴黎,在夏日黎明時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從聖母院的鍾樓頂上眺望,景色真是燦爛多彩,絢麗迷人。讓我們閉上雙眼,默默為卡莫西與愛絲梅拉達祈禱吧!愛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縷塵土。人的慾望如果永無休止的發展,只會製造悲劇,毀掉美,毀掉一切!以上供參考。
6. 親們,急求一篇關於《巴黎聖母院》這部電影的影評,不少於五百字,大家快幫幫忙吧!
名字:
什麼是真正的美
美與丑,本是一對意義毫不相乾的反義詞,可在這部電影中卻讓我深切體會到美與丑的和諧統一,同時,影片中塑造的人物也將美與丑表現的淋漓盡致.
埃斯梅拉達,不但有著驚人的美麗,而且有著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麼完美,使她擁有了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因為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這讓我感覺到當權者的無比殘酷.
加西莫多,一個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敲鍾人.他獨眼,駝背,羅圈腿,而且還是個聾子,可說是奇醜無比,一無是處.但他卻有著純潔的心靈,因幅主教對他的養育之恩,他甘心成為幅主教的奴僕:為報答
埃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他寧願肝腦塗地.盡管他對埃斯梅拉達懷有極為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她,不去褻瀆她.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最終到墓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丑達到人類的極限,而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深切的人性美,卻使他成為電影史上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一個藝術形象.他的心靈美已完完全全地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楷模.
克洛德.富洛婁,身為神甫的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慾和嫉妒最終導致了他的理智失控,成為自己慾望的奴隸,由神甫變成了魔鬼.
侍衛隊長菲比斯,外表英俊卻是個勢力小人,薄情寡義,為了權和財,不惜欺騙一個少女的愛情.他讓我感到可恥.
美與丑,善與惡,相信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已經在心中有了定論,無須我們再去爭辯......
7.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3000字
觀看了電影《巴黎聖母院》,由於是第一次觀看,又漏掉了幾個片段,所以感觸不是很清晰。現在,我談談我的一點點看法。《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著作,以15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為背景,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後資產階級民主派和廣大人民對波旁王朝復辟及其精神幫凶天主教會的憎恨情緒和革命形勢,同時為我們描述了一段偉大的愛情。 雨果的得意之筆,就是以鮮明的反襯和對比來刻畫人物形象,揭露社會風氣。影片中,堂吉洛德和卡西莫多,這一主一仆,各從一個極端,向我們呈現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善良的人偏偏形態面貌可憎,邪惡的人卻道貌岸然,雨果這別具匠心地刻畫,不僅僅使人深感扣人心弦,同時其主題也得到了進一步地升華。 還是梗概下故事吧。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姑娘愛斯美拉達,和「乞丐王國」的人一起,到處賣藝行乞。一次,為救流浪詩人甘果瓦,她被迫嫁給了他。國王的衛隊長菲比斯是個花花公子,他騙取了愛斯美拉達的愛情,就在他們幽會時,一個黑衣人將菲比斯刺傷,愛斯美拉達被作為嫌疑犯送上法庭,並被判處絞刑,而真正的兇手堂吉洛德神父不但逍遙法外而且成了審判者。就在愛斯美拉達將被絞死時,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將她救下,並帶入教堂避難。卡西莫雖然醜陋,但忠厚善良,他真心實意的愛著愛斯美拉達。國王的衛隊要沖進聖母院抓住愛斯美拉達,卡西莫多雖盡力阻止,但寡不敵眾。乞求群眾為救出愛斯美拉達,反與一心保護愛斯美拉達的加西莫多大戰。愛斯美拉達為「乞丐王國」的朋友們開聖母院大門時,被國王衛隊的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見愛斯美拉達的屍體,悲痛欲絕,他轉身將真正的殺人兇手堂吉洛德神父從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隨後找到愛斯美拉達的屍體,並與其緊緊擁抱在一起,多年之後一起化為塵土。 影片看完後,我有點傷感,不過不像看了《泰坦尼克號》後那麼強烈。在現代社會中,更能騙得人們同情的,是那些凄美的愛情,而不是這些包含了太多悲苦的愛情。 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是絕對沒有錯的,也是他的自由,但不是任何愛情,都是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就像在影片中,在通常的狀況下,愛斯美拉達絕對不會選卡西莫多當她的情人,卡西莫多對愛斯美拉達的愛戀,只能是一份藏在心中的苦戀,永遠不會開花結果,就算有朝一日,卡西莫多將愛斯美拉達抱在了懷里,得到的也只是愛斯美拉達對他的同情和感激。也許我們不願意承認,但現實就是如此,世界上並不是任何兩個人都可以產生愛情的。 我們可能無法得到所愛的人的心,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追求愛情,因為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甚至是你生命的寄託。卡西莫多有什麼呢?他有的只是一顆追求愛的心,和一顆肯為此付出一切的靈魂。不一定要擁有,只要去追求了,就無怨無悔。 愛斯美拉達是幸運的,上帝賜予了她美貌和智慧,又有許多像卡西莫多這樣的人默默地愛護她,維護她,她快樂得像個天使;愛斯美拉達又是不幸的,生在那樣一個社會,有那麼多人暗中覬覦她,甚至毀滅她,就像一隻美麗的楓葉,在風中飄搖,自己都不知道將飄向何方。 善良的人們啊,有愛就去追逐,不管結局如何,重要的是過程,同時也應該回頭看看,是不是有痴心不改的人跟著,如果差不多,就答應下來吧,被追畢竟比追人容易,接受也遠比被拒絕甜蜜。
8.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河埒中學 初二10班 趙宇晗
我在周日看了一場電影名叫巴黎聖母院,裡面講的是18世紀法國一場偉大的悲劇性愛情。它的女主角名叫愛絲梅拉達,在這個可憐的以賣藝為生的她竟被黑心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盯上了,而最後卻被醜陋的敲鍾人卡西莫相救。最後的結果卻是那麼的悲慘。還好,弗羅洛最終遭到了報應,被卡莫西親手推下高樓而死!我真為她感到可憐。看電影時我不禁留下了傷心的眼淚。
這部偉大的中世紀愛情悲劇,是由吉卜賽姑娘愛絲梅拉達引起的,當她在街邊賣藝了來維持生活時,正好被有一顆惡毒心腸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發現了。於是接下來便發生了一系列蜿蜒曲折的故事。愛絲梅拉達錯誤的愛上了弓手隊隊長弗比斯。弗羅洛卻千方百計地想把愛絲梅拉達占為己有。為了正義,卡西莫毅然被背叛了他一直信奉入神的副教主。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
愛絲梅拉達斯死後,卡莫西抱著她的屍體死去,也算是得償夙願了。
電影中總是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東西,少女的熱情和純美,殘疾的身體和善良的心靈。看完這部電影,我反復回想著那美麗壯觀的場面,我要把卡西莫德美永遠印在腦海中,以填補我那時對美膚淺的認識。
在那美麗而神聖的教堂中,竟影藏著如此丑惡的故事,更體現了當時社會歪斜扭曲的一面。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經典之作,它所蘊含的道理是無窮的,它的價值更是無窮的…………
巴黎,尤其是那時的巴黎,在夏日黎明時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從聖母院的鍾樓頂上眺望,景色真是燦爛多彩,絢麗迷人。讓我們閉上雙眼,默默為卡莫西與愛絲梅拉達祈禱吧!愛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縷塵土。人的慾望如果永無休止的發展,只會製造悲劇,毀掉美,毀掉一切!
=======================================
讀《巴黎聖母院》有感
廣東省深圳 廣東香港人子弟學校 港6(2)班 王伊迪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愛情小說-----《巴黎聖母院》。說起巴黎聖母院,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此書是維克多、雨果創作的歷史小說。這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作品以18世紀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為中心,描寫了駝背的敲鍾人對一位吉卜賽姑娘的真摯的愛情,同時揭露了當時的統治階級的丑惡嘴臉。
巴黎聖母院里住著道貌岸然且性情乖戾的副主教克洛德神父和駝背的醜八怪卡西莫多。卡西莫多對克洛德神父忠心耿耿,百依百順。有一天,貌若仙女的吉卜賽姑娘愛斯美拉達出現在他們兩人的面前,起舞翩躚。她是那樣的美麗而神秘,始終帶著一隻有金色犄角的山羊。
貧窮的詩人、哲學家格蘭古瓦不幸落入一群無賴漢之手,在生命垂危之際,被愛斯美拉達借假結婚所救。可是,愛斯美拉達卻愛上了從怪漢手裡救出自己的御前衛隊長孚比斯。
一直對愛斯美拉達心懷邪念,在她周圍游盪的克洛德神父得知此事後,感到十分痛苦,以致行刺孚比斯後逃走。結果,昏到在孚比斯身旁的愛斯美拉達以殺人和施妖術的罪名被逮捕……
看完了這本書,我感到了當時18世記的社會統治階級當道善良的人是他們的玩物,善良的愛斯美拉達成了他們的犧牲品。但,邪惡終究斗不過正義,真正的兇手克洛德神父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歷史到了21世紀的今天,在政府帶領下,邪惡受到了抑制,真善美得到了頌揚 ,人民安居樂業!
9. 巴黎聖母院 觀後感 800字
我在周日看了一場電影名叫巴黎聖母院,裡面講的是18世紀法國一場偉大的悲劇性愛情。它的女主角名叫愛絲梅拉達,在這個可憐的以賣藝為生的她竟被黑心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盯上了,而最後卻被醜陋的敲鍾人卡西莫相救。最後的結果卻是那麼的悲慘。還好,弗羅洛最終遭到了報應,被卡莫西親手推下高樓而死!我真為她感到可憐。看電影時我不禁留下了傷心的眼淚。
這部偉大的中世紀愛情悲劇,是由吉卜賽姑娘愛絲梅拉達引起的,當她在街邊賣藝了來維持生活時,正好被有一顆惡毒心腸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發現了。於是接下來便發生了一系列蜿蜒曲折的故事。愛絲梅拉達錯誤的愛上了弓手隊隊長弗比斯。弗羅洛卻千方百計地想把愛絲梅拉達占為己有。為了正義,卡西莫毅然被背叛了他一直信奉入神的副教主。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
愛絲梅拉達斯死後,卡莫西抱著她的屍體死去,也算是得償夙願了。
電影中總是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東西,少女的熱情和純美,殘疾的身體和善良的心靈。看完這部電影,我反復回想著那美麗壯觀的場面,我要把卡西莫德美永遠印在腦海中,以填補我那時對美膚淺的認識。
在那美麗而神聖的教堂中,竟影藏著如此丑惡的故事,更體現了當時社會歪斜扭曲的一面。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經典之作,它所蘊含的道理是無窮的,它的價值更是無窮的…………
巴黎,尤其是那時的巴黎,在夏日黎明時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從聖母院的鍾樓頂上眺望,景色真是燦爛多彩,絢麗迷人。讓我們閉上雙眼,默默為卡莫西與愛絲梅拉達祈禱吧!愛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縷塵土。人的慾望如果永無休止的發展,只會製造悲劇,毀掉美,毀掉一切!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巴黎聖母院》觀後感前幾天,觀看了電影《巴黎聖母院》,由於是第一次觀看,又漏掉了幾個片段,所以感觸不是很清晰。現在,我談談我的一點點看法。《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著作,以15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為背景,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後資產階級民-主派和廣大人民對波旁王朝復辟及其精神幫凶天主教會的憎恨情緒和革命形勢,同時為我們描述了一段偉大的愛情。 雨果的得意之筆,就是以鮮明的反襯和對比來刻畫人物形象,揭露社會風氣。影片中,堂吉洛德和卡西莫多,這一主一仆,各從一個極端,向我們呈現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善良的人偏偏形態面貌可憎,邪-惡的人卻道貌岸然,雨果這別具匠心地刻畫,不僅僅使人深感扣人心弦,同時其主題也得到了進一步地升華。
還是梗概下故事吧。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姑娘愛斯美拉達,和「乞丐王國」的人一起,到處賣藝行乞。一次,為救流浪詩人甘果瓦,她被-迫嫁給了他。國王的衛隊長菲比斯是個花-花-公-子,他騙取了愛斯美拉達的愛情,就在他們幽會時,一個黑衣人將菲比斯刺傷,愛斯美拉達被作為嫌疑犯送上法庭,並被判處絞刑,而真正的兇手堂吉洛德神父不但逍遙法外而且成了審判者。就在愛斯美拉達將被絞死時,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將她救下,並帶入教堂避難。卡西莫雖然醜陋,但忠厚善良,他真心實意的愛著愛斯美拉達。國王的衛隊要沖進聖母院抓住愛斯美拉達,卡西莫多雖盡力阻止,但寡不敵眾。乞求群眾為救出愛斯美拉達,反與一心保護愛斯美拉達的加西莫多大戰。愛斯美拉達為「乞丐王國」的朋友們開聖母院大門時,被國王衛隊的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見愛斯美拉達的屍體,悲痛欲絕,他轉身將真正的殺人兇手堂吉洛德神父從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隨後找到愛斯美拉達的屍體,並與其緊緊擁抱在一起,多年之後一起化為塵土。影片看完後,我有點傷感,不過不像看了《泰坦尼克號》後那麼強烈。在現代社會中,更能騙得人們同情的,是那些凄美的愛情,而不是這些包含了太多悲苦的愛情。 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是絕對沒有錯的,也是他的自由,但不是任何愛情,都是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就像在影片中,在通常的狀況下,愛斯美拉達絕對不會選卡西莫多當她的情人,卡西莫多對愛斯美拉達的愛戀,只能是一份藏在心中的苦戀,永遠不會開花結果,就算有朝一日,卡西莫多將愛斯美拉達抱在了懷里,得到的也只是愛斯美拉達對他的同情和感激。也許我們不願意承認,但現實就是如此,世界上並不是任何兩個人都可以產生愛情的。 我們可能無法得到所愛的人的心,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追求愛情,因為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甚至是你生命的寄託。卡西莫多有什麼呢?他有的只是一顆追求愛的心,和一顆肯為此付出一切的靈魂。不一定要擁有,只要去追求了,就無怨無悔。 愛斯美拉達是幸運的,上帝賜予了她美貌和智慧,又有許多像卡西莫多這樣的人默默地愛護她,維護她,她快樂得像個天使;愛斯美拉達又是不幸的,生在那樣一個社會,有那麼多人暗中覬覦她,甚至毀滅她,就像一隻美麗的楓葉,在風中飄搖,自己都不知道將飄向何方。
善良的人們啊,有愛就去追逐,不管結局如何,重要的是過程,同時也應該回頭看看,是不是有痴心不改的人跟著,如果差不多,就答應下來吧,被追畢竟比追人容易,接受也遠比被拒絕甜蜜。
10. 歌劇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歌劇?音樂劇吧。
你看了么?看了的話相信任何人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不同於普通概念上的小說改話劇,無論是服裝、舞台背景、表演形式都跳出了時代的桎楜。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同。音樂和舞蹈都很出色。
+++++++++++++++++++++++++++++++++++++++++++++++++++++++++++
下面摘自網路,覺得他的總結比我自己更有條理。
+++++++++++++++++++++++++++++++++++++++++++++++++++++++++++
與眾不同的音樂劇:
當今著名的音樂劇大多是由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演藝公司包裝而成的,因此這些劇目也帶有了百老匯和西區特有的風格特徵和運作方式。而《巴黎聖母院》卻是一個例外,它是少數幾部聞名世界卻沒有受到百老匯和西區影響的著名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誕生於法國巴黎,遠離紐約和倫敦,先天就沒有受到百老匯和西區的影響。而作品誕生後,從包裝到製作推銷的整個過程,也全部是由法國公司全權包辦的,而不像《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那樣在法國誕生,卻由倫敦西區的公司來包裝和運作。因而,《巴黎聖母院》中幾乎沒有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印記,觀看過該劇的人也往往會有與眾不同的感受。
舞蹈角色與歌唱角色分離:
《巴黎聖母院》的一大特色是採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離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員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員不跳舞。這與當今大多數音樂劇處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樂劇中,舞蹈和歌唱演員的角色分配會有側重,但基本上沒有絕對分開的情況,歌唱演員也會和舞蹈演員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員也會參與歌唱(更多是合唱),從而體現出歌舞一體的樣式。而《巴黎聖母院》則是將兩者完全的分離,整個劇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員演唱,他們歌唱的時候不參與任何舞蹈,個個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燈下的超級明星。舞蹈演員則完全不參與歌曲的演唱,在, , ,等幾個大場面的段落中,舞蹈幾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將舞蹈與歌唱完全分離,可以讓兩者更加投入於自己的演出,將各自的表演發揮到極致。而不需要因為歌唱演員的緣故而降低舞蹈的難度,也不需要因為舞蹈演員的緣故而影響聲音的質量。當歌唱演員用聲音表達情感時,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體表達復雜的感情糾葛。以愛斯米拉達一出場為例,當她演唱起的時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熱歡快的舞蹈,這樣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現她內心奔放的思想。而當菲比斯演唱一曲時,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著背影跳舞,讓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內心和痛苦的抉擇。
在《巴黎聖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詞來表達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動作來表達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時表達了內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在舞蹈動作上,編舞還給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顯帶有自由發揮的成份。同時舞者在舞蹈時還運用了欄桿、棍棒等道具,體現出了寫實和寫意的雙重效果。
流行化的演繹: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聖母院》完全運用了流行唱法,沒有融入一點美聲唱法。而在演奏樂器上,《巴黎聖母院》也全部採用電聲樂器,沒有一件管弦樂器。這兩者都表明了《巴黎聖母院》追求純粹流行風格的姿態。而在其他大多數音樂劇中,多多少少都會融入美聲唱法,在伴奏樂器上,也大多以管弦樂器為主,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搖滾電聲樂器,很少見到純流行樂器伴奏的情況。
獨特的演唱安排:
在《巴黎聖母院》中特別偏重獨唱,整場50段音樂中,絕大部分都是獨唱,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首接一首,而較少有重唱。合唱只有結尾等少數幾個地方才出現過,而且採用的是事先錄制好的背景式合唱。由於沒有現場演員的參與,因此即便聽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實感。在大多數音樂劇中,為了更好地表現起伏的劇情和豐富的聲音層次,一般會將獨唱,重唱和合唱進行合理的安排,不會過份偏重於獨唱,也不可能過份偏重於重唱或合唱。《巴黎聖母院》對獨唱的偏好,會讓人感到聲音層次不夠豐富,在形式上略顯得單調了。
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舞蹈角色和演唱角色的完全分離。 由於舞蹈角色不參與演唱,因此全劇的歌唱段落就全部落在了7位主要角色身上,這7個人在劇中全部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已經很少了,要一起重唱和合唱就更難了。好在劇中的每一首歌曲都非常好聽,這也多少彌補了歌唱形式上的簡單。
與眾不同的音樂創作手法:
《巴黎聖母院》中的音樂共有50段。作曲者對於每一首歌曲都是獨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與歌曲之間共同的音樂材料。除了幾首是完全反復之外,幾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創作。因而你在音樂上很難找到歌曲與歌曲之間的聯系,在欣賞時會有現場音樂會的感覺。如果在觀賞時沒有歌詞提示,你閉上眼睛很容易感覺這是一張法國流行音樂的精選輯,而不是一部音樂劇。說的專業一點就是,《巴黎聖母院》沒有採用大多數音樂劇採用的主題音樂素材變化發展的手法。
《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做法與大多數音樂劇的創作手法不同。如今,絕大多數的音樂劇還是採用主題素材變化的手法:作曲者將幾個主題音樂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節中進行變化,使其貫穿在整個劇目中,讓人感覺到有些音樂片段會時時縈繞在耳邊。這一手法在音樂劇《悲慘世界》中就非常明顯,在《悲》劇中真正全新的音樂只佔到了全劇音樂的三分之一,而全劇音樂就是根據這三分之一的音樂素材,將其進行變化和延伸而形成的。當耳邊不時地聽到自己熟悉的音樂主題,既感到親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印象。
在音樂劇的創作中,對立統一的原則是極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樂的不斷變化,又要有音樂的統一呼應。如果變化太多,會給人捉摸不定的感覺,如果統一太多,不免會讓人有厭煩情緒。《巴黎聖母院》這樣的創作手法,給人的感覺是變化有餘,而相對缺乏統一。 當然也有這種可能:作曲者對自己的旋律寫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證每一首歌曲都優美動聽,但如果讓他運用主題素材變化的手法,反而影響了他對歌曲的自由創作,寫得不自 由也不優美了。
不用伴奏用錄音:
《巴黎聖母院》中沒有使用現場伴奏,這也是很少見的。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中,基本上都是樂隊現場伴奏。《巴黎聖母院》則是播放預先錄制好的配樂。這一做法一開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因為人們感到錄音會顯得死板而沒有生氣,類似於現在明星假唱的感覺。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影響實際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巴黎聖母院》的音樂全部是電聲樂器演奏的,對於電聲樂器而言,錄音與現場演奏的差別並不大。而且在劇中也沒有哪個地方需要音樂節奏上的松動,因此完全可以事先錄制好,用一樣的節奏數以萬次的演奏。當然,最重要恐怕還是省錢,本來需要許多人的現場演奏,現在只要一盤錄音帶就解決了,作為一個長期演出的劇目,這樣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
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採用了耳掛式麥克風,演員把麥克風掛在嘴邊,暴露在觀眾面前,這種耳掛式麥克風常常用在勁歌狂舞的歌星身上。在絕大多數的音樂劇中,往往把麥克風藏在頭發鬍子等看不見的地方,俗稱隱藏式麥克風,因為這樣可以感覺更象演員,而不是歌星。《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做法確實讓許多人很吃驚。當演唱者每人一個耳掛式麥克風站在舞台上高聲歌唱,配合著舞者的舞蹈和燈光,讓人感覺就像是一場歌舞巨星的演唱會,很有視覺上的現場感,但相對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戲劇的感覺。
高空特技盡顯魅力:
劇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驚異。比如卡西莫多對著自己心愛的大鍾傾吐內心愛慕之情的時候,三個大鍾頓時從天而降,在每一個鍾裡面都有一個特技演員,他們扮演鍾擺奮力地搖擺,撞擊著大鍾,發出震人心魄的聲音。看著特技演員掛在大鍾裡面,作著各種各樣的動作,配合著巨大的鍾聲,再加上卡西莫多熱烈而近乎嘶吼的聲音,絕對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場面。還有愛斯米拉達被弔死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臨終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鋼絲上的演出,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這多少歸功於高空特技帶來的震撼。這些動作的表演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他們中有許多是從運動員或雜技演員轉行過來的,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聲大噪的七人團,著名電影導演魯貝松曾經根據他們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電影《企業戰士》,在歐洲青少年中產生了很大反響。
抽象的布景:
《巴黎聖母院》的布景是簡單而有沖擊力的。劇目一開場,呈現在觀眾面前是一堵由幾十塊泡沫拼板拼成的大牆,再加上幾根大柱,就組成了巴黎聖母院,在燈光的映襯下,呈現出神秘幽暗的氣氛。這樣的設計顯然只露出了巴黎聖母院一個很小的部分,讓人不能馬上看明白,卻能給人更多的想像。像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大多數音樂劇,在道具上則更多強調模擬,讓人一看就明白,與他們相比,《巴黎聖母院》在布景的設計上要顯得抽象得多。
在長達3小時的演出里,這堵高大威武的大牆始終屹立在舞台上,由於舞台的高度和寬度完全被大牆占滿,已經不便於在縱向的平面上布置太多的布景和道具,因而在整個劇目中,大牆的前面始終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來表演。這樣的設計使得舞台上大多數的時候只有演員,而沒有其他的布景和道具,給人以現場音樂會的效果。
與眾不同的好劇目:
像這樣一部與眾不同的劇目,自然比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同絕大多數著名的音樂劇一樣,《巴黎聖母院》在誕生後遭受的指責也不少。比如《倫敦快報》評論說:幾根醜陋的水泥柱子和一堵牆來代表美麗的巴黎聖母院,實在有失水準。《電訊日報》評論說音樂聲音過於喧鬧,而演員只注重嗓音而不注重表演,《泰姆士報》評論說歌曲的安排顯得雜亂而沒有層次等等。當然,贊揚和褒獎的評論要遠遠比批評的多得多。
《巴黎聖母院》在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它追新求異的姿態,似乎也在向世人表明,這不是一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而是一部完全由法國人自己製造的音樂劇。
許多劇評家認為, 《巴黎聖母院》將引領當代音樂劇跨越80年代韋伯式音樂劇的影響,進而邁向表演藝術的新紀元。這個口氣似乎太大了,不過,《巴黎聖母院》確實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劇目,這話絕對不假,口氣也一點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