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花觀後感
『壹』 小花讀後感 普希金200字
人生並不象這朵小花,它可以被人遺忘.因為它早已謝世,但生命即使消失,你也許無法忘記他(她)的真誠和善良或者是虛偽和陰險. 普希金《小花》 我最初接觸俄羅斯文學大概是十三、四歲的時候,那是文革時期,課外讀物幾乎沒有,不知怎的,我有了閱讀的渴望,那時閱讀文學書籍是籠罩在一種神秘氣氛里,怕人知道了會出事的氣氛。那時我時常看到我姐在讀文學書,我就苦苦央求她等我讀了再還,這就要求她壓縮自己的閱讀時間,必須是夜以繼日地看,然後我是手不釋卷 地讀,吃飯時也不放下書,就這樣也有時等不及我讀完書就被人家要走了。我記得就在那時,我從我姐的一個筆記本上看到了一首詩: 小花 [俄]普希金 我在書里發現一朵小花, 它早已乾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裡就充滿了 許許多多奇異的遐想: 是哪一個春天,在哪一處 它盛開的?開了多長時間? 誰摘下的?是外人還是熟人? 為什麼放在這書頁中間? 可是為了紀念溫柔的相會? 還是留作永別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於孤獨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陰? 是他還是她?還在世嗎? 哪一個角落是他們的家? 啊,也許他們早已枯萎了, 一如這朵不知名的小花? 這首詩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受。我彷彿一下子發現了美:一朵小花竟然會那麼美麗,那麼富於感情色彩,而且它的美麗是可以長久的、可以傳遞的、可以珍藏的,它有那麼強的生命力!我反復吟誦這首詩,並在我最好的一本筆記本上認真地抄下這首詩! 我由《小花》結識了普希金,結識了這位俄羅斯偉大的抒情詩人。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好似著魔一樣迷上了普希金,我四處尋找他的詩集,借到了《普希金抒情詩集(一)、(二)》,我先是手不釋卷地讀,然後夜以繼日地抄,抄了好幾本筆記本。這幾個本子是我最初的一筆珍藏,曾有友人跟我借閱,被我婉拒了。接著,我又陸續看到了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別爾金小說集》、《上尉的女兒》、《杜布羅夫斯基》等作品。普希金筆下的俄羅斯美麗風景和優秀的婦女形象,點燃了我青春的詩情和對美好人生的憧憬,培養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強化了我性格中善良、堅貞的一面。同時,普希金也培養了我對俄羅斯文學的熱愛,從閱讀普希金擴展到閱讀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訶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高爾基、瑪雅可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等名家名著,可謂是「一花引來百花開」,使我擁有了一座「俄羅斯文學百花園」,它滋養了我的思想情感和對高雅文學的愛好。 不過,尋思起來,還是《小花》給我的影響最大。這朵「小花」從闖入我眼簾的那一刻起就融進了我的生命里,甚至,它刻畫我的性格,美化我的人生,塑造我的情感。 那是我在筆記本上書寫下這首詩以後的一個清明節,我和同學們去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在緬懷了先烈的英雄事跡後,我從墓旁的楓樹上摘下一枚鮮紅的楓葉。回家後,我把那枚楓葉夾在了《馬恩選集》里,鮮紅的楓葉是烈士鮮血的印記,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人們要永遠記住他們!前不久,我搬遷新居,整理書籍時,翻到這本《馬恩選集》,又看見了這枚楓葉,已經殷紅殷紅了。這枚楓葉就是我的一朵「小花」!
:
電影《暖春》觀後感: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了她。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老人和孩子感動著兒子兒媳的同時,他們也感動著影片的觀眾。
無論劇作還是拍攝,《暖春》的編劇兼導演古蘭卡娜都將人間真情的主題體現的惟妙惟肖。影片的情節設置巧妙,畫面寫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稱國產小製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影片高度感人的鮮明特點是該片的最大特色,也是這個「好」字的最高體現。
電影的拍攝與觀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製作人員通過電影將感情移給觀眾,讓觀眾在觀片的同時體會到製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電影,必須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劇本為基礎的,否則就會無情可移,觀眾也就毫無感動可言。古蘭卡娜將劇本取材自中國農村,將主角設定為弱勢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發展中經過幾個令觀眾潸然淚下的大小高潮,最終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這個劇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在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中,順利自然的完成感動的全過程。加之故事的情節設置巧妙,同時注重細節表現力,給予觀眾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例如,老人為了供小花上學,拖著年邁的身體上山看柳條編筐,讓觀眾在老人的偉大中深受感動。再如,老人與孩子吃雞肉的情節,充分的表現了彼此間真誠無私的感情。細節上,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三分鍾,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余。老人為小花買新鞋的情節更是單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最為巧妙的是風車的設置,故事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為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
好的劇本要經過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無華彩的演技,告訴了人們眼淚是怎樣感人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中近景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的畫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了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也是運用冷色調,表現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復雜情感。而更多的,在對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中,影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為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背景音樂也為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貢獻。該片的背景音樂,從音樂本身到播放時機都是很值得稱贊的。例如,在影片高潮與小高潮處中多次播放背景音樂,每次都是在情節鋪墊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將傾泄的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的響起了那情緒催化劑一般的小提琴曲,讓觀眾的心隨著音樂,陶醉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感動過後,仔細思量這部《暖春》,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也是有著許多瑕疵的。例如,影片中近景畫面過多,特寫鏡頭過少,鏡頭的運動也沒能與演員的表演達到足夠和諧,鏡頭的表現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再如,片中對於原本就稀少的特寫,處理的不夠細膩,尤其是姨娘將眼淚滴在手上的大特寫鏡頭,沒等到淚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換畫面,不免令觀眾產生「吃冷槍」的感覺。而片中最大的敗筆在於片尾的十分鍾,徹底打亂了全篇的格調與節奏。先是揭露兒子身世時的幾個鏡頭,沒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卻浪費在了對圍觀群眾的中鏡頭拍攝上,而群眾的動作無非是用手機械的抹一抹眼淚,甚至有的群演表情木訥眼神迷離,完全沒有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接著是小花長大以後,老人的一段語言獨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內心獨白,兩段獨白好像作報告一樣,用數十秒的時間喋喋不休的總結著自己的思想,卻始終沒有出現足夠經典感人的語句,就好比用填鴨的方式向觀眾灌輸了自己的想法,用極不和諧的方式結束了全片。
回顧國產電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夠和《暖春》相媲美的並不多。中國電影的未來,絕不可缺少《暖春》這樣感人的故事影片。但願一個個《暖春》這樣樣的好電影,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感動,能夠用真情的主題產生深遠的社會意義,能夠為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
上大學以來,自認為很少碰上令自己感動的事物,更沒有一次因感動而流過眼淚,然而,在觀看電影《暖春》的過程中自己竟然不止一次地流下感動的淚水。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化了千方百計想把她送走的寶柱的媳婦兒香草,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我。原本刻薄的寶柱兩口子,最後卻從心底真正地把小花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左鄰右舍也個個都稱贊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我,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
最讓我感動的有三處:
一處是小花和寶柱爹互相推讓一個雞腿,讓來讓去,小花還是不肯吃,爺爺就說:「你怎麼就不懂事呢——」聽到這句話,使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媽媽愛吃魚頭」和「外婆愛吃雞屁股」這類話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一處是寶柱爹上山砍柳條,背著一大捆比他還重的柳條在風雨交加的泥濘的山路中艱難行走的鏡頭,最後竟致病卧在床,不省人事,而他砍柳條的目的是用來編筐來賣,以供小花上學所需。這使我想到了天下千千萬萬日夜勞作的父母親們。看到這里,我真擔心寶柱爹會在導演的「安排」下去世,那小花該怎麼辦吶!還好,後來,寶柱爹慢慢地康復了,直到小花大學畢業之後都還在,這很讓像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感到欣慰。
最後一處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幕:當著大夥的面,村長說出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年的秘密。原來,寶柱也是寶柱爹撿回來的一個孩子。為這,寶柱爹一輩子單身。聽到這個隱瞞了三十年的秘密,寶柱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悔恨交加,惟有一聲悲切的「爹」的呼喚在小山村上空回盪不散。就在這一刻,寶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鮮活、令人敬佩。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無私的愛,看到了一顆普通的久經滄桑卻又善良的心,一種人類本性的完美詮釋。
普通的演員,平實的敘事,暖暖的春色,簡單卻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的旋律,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總體感受。朴實的村民對小花的無私幫助,讓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善良、勤勞的傳統美德;平平常常的家庭瑣事,讓我們更覺得故事就像我們親身經歷過一樣,平易近人;春天的鄉村山野,到處是暖暖的綠色,與電影的主題相互映襯;簡潔的情感線索,卻也又不失令人意外之處;平實的感情詮釋,卻也入木三分,發人深省。相信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回感慨良多。
人越長越大,見得多了,心也變得越來越冷漠:多了幾分世故,少了幾分率真,甚至還有一些玩世不恭,這是自己每每內省的時候心裡時常閃現的念頭。然而,現在我卻被這部電影給徹底地感動了。這說明現在我自己離「真誠、善良」越來越遠,偶爾碰上,便覺得稀奇;自己感動了,說明自己浮華世故的外表覆蓋下的內心深處還殘存這一絲人類最原始的東西——率真和善良。我常捫心自問: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呀?難道這就是每個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嗎?如果是這樣,我寧願不要長大。可是,人一旦長大,就必然就必然會失去善良和率真的本性么?如果誰看了這部電影不感動的話,那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是整個時代的悲哀——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傳統都到哪裡去了?對於這些人,感動是需要理由的,苛刻的理由,因為他們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所以看不到令他們感動的東西。但是,我相信,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不管他是怎麼的自私還是凶惡,但是到頭來還是被善良的心該征服,化為感動的眼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感動又是不需要理由的
:
『叄』 電影<暖春>的觀後感 至少600字 跪求
好久不曾認真的去看一部電影,更不用說寫什麼觀後感。可是自從護士長介紹了《暖春》這部影片後,我的內心震撼了,就象孩提時看《媽媽在愛我一次》時的那種感動,又從新回到了我的身體里。 整個影片我是在淚眼朦朧中看完的。故事並不復雜。貧窮的老爺爺寶柱爹收養暈倒在村口的小女孩小花,並千方百計供她去上學。兒媳婦香草多年不孕,認為公公撿了一個女娃,是存心出自己的丑,幾度凌辱小花並背著公公把她送走,未能如願。小花乖巧懂事,偶爾聽說吃了草間的螞蚱能生娃,為了嬸嬸香草,她利用放學時間跑到山坡上去抓捕。以德報怨,處處為他人著想。可惡的嬸嬸也被她感動了。最後才知道,兒子寶柱也是老爺爺收養的。兩代收養,善良的品性讓老爺爺一直在貧窮中堅守人性中最純潔的愛。一種真情感動另一種真情。老爺爺把真情給予了小花,小花的真情贏得了親情。 《暖春》使我明白了真情和愛是現代社會所最不可缺少的東西。由於城市的步伐加快,大家都忙於追逐,經常忽略了它的存在,多的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但是最終留下來的卻是無盡的疲憊與哀傷。其實愛是存在於世間的每一個角落,要用心體會,才能明白它的存在的意義。就好像不管是在工作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是與同事有了摩擦,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不應該有逃避的心態,或是以牙還牙,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就象影片中的小花。她明知道嬸嬸不喜歡她,並多次的刁難,可還是沒有怨恨,存在她心裡的這個世界上難能可貴的無私的愛。也正是這樣的愛可以化解許多的無謂紛爭,凈化心靈。 人無完人,但應該帶給別人象春天般的溫暖,並堅守人性中最純潔的愛,世界就會因此變得可愛而溫暖。
11月10日下午,我們觀看了電影《暖春》。我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流下了眼淚。
《暖春》寫的是:一個老爺爺收養了一個小姑娘,這個小姑娘的名字叫小花。在三十年前,這位老爺爺也收養了一位孤兒。三十年後,也就是電影的現在,那個孤兒,小花叫他叔叔。他長大成人後,也有了老婆,小花叫她嬸嬸。因為嬸嬸沒有孩子,小花不是自己的孩子,她不喜歡小花。而小花,用一件件感人的事跡,像溫暖的春風,觸動了嬸嬸,解開了她心裡的疙瘩。她慢慢的改變了對小花的態度。
小花的親爹、親娘都死了,她的奶奶也死了。老爺爺收養了她,給了她溫暖,給了她幸福。然而她的嬸嬸幾次要把小花送走,爺爺都來救了她。小花被爺爺送進學校讀書,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小花聽嬸嬸說吃螞蚱能生小弟弟。小花每天上學都帶著一個瓶子,看見螞蚱就撿。過了許久,小花便有十幾瓶螞蚱。小花把那些螞蚱都給了嬸嬸,嬸嬸感動得流下了淚水,從此嬸嬸就愛小花了。
小花生活在一個貧苦的人家裡,但是她沒有泄氣,勤儉節約,更加努力地學習,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而我,現在是多麼幸福,學習條件、學習環境都很好,可是考試沒有得過第一名。如果我是小花,我肯定不會像小花那樣有耐心,不會給嬸嬸捉螞蚱,不會理她,嬸嬸也不會喜歡我。
這部影片贊揚了老爺爺的愛心,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這兩個孤兒。我既要學習小花這種有耐心的精神,還要學習老爺爺那種有愛心的精神。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看完<暖春>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淚水順著我的臉頰悄悄地流了下來,這部電影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震撼!
<暖春>中主人公小花的命運十分悲慘,4歲時她被親人拋棄在村口,後來一個爺爺把她帶到了這個家.這個爺爺非常疼愛小花,但這個家庭的其他人都嫌棄小花,兩次要把小花送人,但由於老爺爺的反對都沒有送成.慢慢的小花長大了,她以純潔善良的心感動了家人,家人也回心轉意開始善待小花.小花勤奮好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全村的第一個大學生.
看完電影,我深受感觸,我覺得人時常應有一顆寬容的心,感恩的心.就像電影里小花那樣,小花爺爺的兒子平時討厭小花,但有一次他僅僅對小花說了一句關心的話,激動的小花一路飛奔到在地里種地的爺爺那裡,告訴爺爺,有時候,愛就這么簡單,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就能給人帶來快樂,帶來幸福.可是,我們許多人就缺乏一顆善良的心,缺乏對他的給予,更缺乏一顆感恩的心.世間應讓我們感恩的人真是太多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親人,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老師對我們的辛勤培育;同學們的幫助;社會上無數的人在為我們辛勤培育......難道我們不應該回報嗎?不應該付出嗎?不應該感恩嗎?在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就是對父母的感恩;好好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就是對老師的感恩;長大成為國家有用之材報效國家,就是對社會的回報與感恩!
只要人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寬容的心,感恩的心,這社會就充滿了和諧,充滿了快樂,這世界就回更加美好!
電影《暖春》觀後感: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了她。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老人和孩子感動著兒子兒媳的同時,他們也感動著影片的觀眾。
無論劇作還是拍攝,《暖春》的編劇兼導演古蘭卡娜都將人間真情的主題體現的惟妙惟肖。影片的情節設置巧妙,畫面寫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稱國產小製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影片高度感人的鮮明特點是該片的最大特色,也是這個「好」字的最高體現。
電影的拍攝與觀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製作人員通過電影將感情移給觀眾,讓觀眾在觀片的同時體會到製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電影,必須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劇本為基礎的,否則就會無情可移,觀眾也就毫無感動可言。古蘭卡娜將劇本取材自中國農村,將主角設定為弱勢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發展中經過幾個令觀眾潸然淚下的大小高潮,最終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這個劇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在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中,順利自然的完成感動的全過程。加之故事的情節設置巧妙,同時注重細節表現力,給予觀眾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例如,老人為了供小花上學,拖著年邁的身體上山看柳條編筐,讓觀眾在老人的偉大中深受感動。再如,老人與孩子吃雞肉的情節,充分的表現了彼此間真誠無私的感情。細節上,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三分鍾,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余。老人為小花買新鞋的情節更是單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最為巧妙的是風車的設置,故事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為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
好的劇本要經過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無華彩的演技,告訴了人們眼淚是怎樣感人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中近景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的畫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了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也是運用冷色調,表現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復雜情感。而更多的,在對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中,影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為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背景音樂也為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貢獻。該片的背景音樂,從音樂本身到播放時機都是很值得稱贊的。例如,在影片高潮與小高潮處中多次播放背景音樂,每次都是在情節鋪墊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將傾泄的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的響起了那情緒催化劑一般的小提琴曲,讓觀眾的心隨著音樂,陶醉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感動過後,仔細思量這部《暖春》,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也是有著許多瑕疵的。例如,影片中近景畫面過多,特寫鏡頭過少,鏡頭的運動也沒能與演員的表演達到足夠和諧,鏡頭的表現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再如,片中對於原本就稀少的特寫,處理的不夠細膩,尤其是姨娘將眼淚滴在手上的大特寫鏡頭,沒等到淚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換畫面,不免令觀眾產生「吃冷槍」的感覺。而片中最大的敗筆在於片尾的十分鍾,徹底打亂了全篇的格調與節奏。先是揭露兒子身世時的幾個鏡頭,沒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卻浪費在了對圍觀群眾的中鏡頭拍攝上,而群眾的動作無非是用手機械的抹一抹眼淚,甚至有的群演表情木訥眼神迷離,完全沒有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接著是小花長大以後,老人的一段語言獨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內心獨白,兩段獨白好像作報告一樣,用數十秒的時間喋喋不休的總結著自己的思想,卻始終沒有出現足夠經典感人的語句,就好比用填鴨的方式向觀眾灌輸了自己的想法,用極不和諧的方式結束了全片。
回顧國產電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夠和《暖春》相媲美的並不多。中國電影的未來,絕不可缺少《暖春》這樣感人的故事影片。但願一個個《暖春》這樣樣的好電影,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感動,能夠用真情的主題產生深遠的社會意義,能夠為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
上大學以來,自認為很少碰上令自己感動的事物,更沒有一次因感動而流過眼淚,然而,在觀看電影《暖春》的過程中自己竟然不止一次地流下感動的淚水。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化了千方百計想把她送走的寶柱的媳婦兒香草,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我。原本刻薄的寶柱兩口子,最後卻從心底真正地把小花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左鄰右舍也個個都稱贊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我,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
最讓我感動的有三處:
一處是小花和寶柱爹互相推讓一個雞腿,讓來讓去,小花還是不肯吃,爺爺就說:「你怎麼就不懂事呢——」聽到這句話,使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媽媽愛吃魚頭」和「外婆愛吃雞屁股」這類話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一處是寶柱爹上山砍柳條,背著一大捆比他還重的柳條在風雨交加的泥濘的山路中艱難行走的鏡頭,最後竟致病卧在床,不省人事,而他砍柳條的目的是用來編筐來賣,以供小花上學所需。這使我想到了天下千千萬萬日夜勞作的父母親們。看到這里,我真擔心寶柱爹會在導演的「安排」下去世,那小花該怎麼辦吶!還好,後來,寶柱爹慢慢地康復了,直到小花大學畢業之後都還在,這很讓像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感到欣慰。
最後一處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幕:當著大夥的面,村長說出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年的秘密。原來,寶柱也是寶柱爹撿回來的一個孩子。為這,寶柱爹一輩子單身。聽到這個隱瞞了三十年的秘密,寶柱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悔恨交加,惟有一聲悲切的「爹」的呼喚在小山村上空回盪不散。就在這一刻,寶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鮮活、令人敬佩。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無私的愛,看到了一顆普通的久經滄桑卻又善良的心,一種人類本性的完美詮釋。
普通的演員,平實的敘事,暖暖的春色,簡單卻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的旋律,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總體感受。朴實的村民對小花的無私幫助,讓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善良、勤勞的傳統美德;平平常常的家庭瑣事,讓我們更覺得故事就像我們親身經歷過一樣,平易近人;春天的鄉村山野,到處是暖暖的綠色,與電影的主題相互映襯;簡潔的情感線索,卻也又不失令人意外之處;平實的感情詮釋,卻也入木三分,發人深省。相信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回感慨良多。
人越長越大,見得多了,心也變得越來越冷漠:多了幾分世故,少了幾分率真,甚至還有一些玩世不恭,這是自己每每內省的時候心裡時常閃現的念頭。然而,現在我卻被這部電影給徹底地感動了。這說明現在我自己離「真誠、善良」越來越遠,偶爾碰上,便覺得稀奇;自己感動了,說明自己浮華世故的外表覆蓋下的內心深處還殘存這一絲人類最原始的東西——率真和善良。我常捫心自問: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呀?難道這就是每個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嗎?如果是這樣,我寧願不要長大。可是,人一旦長大,就必然就必然會失去善良和率真的本性么?如果誰看了這部電影不感動的話,那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是整個時代的悲哀——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傳統都到哪裡去了?對於這些人,感動是需要理由的,苛刻的理由,因為他們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所以看不到令他們感動的東西。但是,我相信,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不管他是怎麼的自私還是凶惡,但是到頭來還是被善良的心該征服,化為感動的眼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感動又是不需要理由的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化了千方百計想把她送走的寶柱的媳婦兒香草,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我。原本刻薄的寶柱兩口子,最後卻從心底真正地把小花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左鄰右舍也個個都稱贊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我,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
最讓我感動的有三處:
一處是小花和寶柱爹互相推讓一個雞腿,讓來讓去,小花還是不肯吃,爺爺就說:「你怎麼就不懂事呢——」聽到這句話,使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媽媽愛吃魚頭」和「外婆愛吃雞屁股」這類話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一處是寶柱爹上山砍柳條,背著一大捆比他還重的柳條在風雨交加的泥濘的山路中艱難行走的鏡頭,最後竟致病卧在床,不省人事,而他砍柳條的目的是用來編筐來賣,以供小花上學所需。這使我想到了天下千千萬萬日夜勞作的父母親們。看到這里,我真擔心寶柱爹會在導演的「安排」下去世,那小花該怎麼辦吶!還好,後來,寶柱爹慢慢地康復了,直到小花大學畢業之後都還在,這很讓像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感到欣慰。
最後一處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幕:當著大夥的面,村長說出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年的秘密。原來,寶柱也是寶柱爹撿回來的一個孩子。為這,寶柱爹一輩子單身。聽到這個隱瞞了三十年的秘密,寶柱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悔恨交加,惟有一聲悲切的「爹」的呼喚在小山村上空回盪不散。就在這一刻,寶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鮮活、令人敬佩。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無私的愛,看到了一顆普通的久經滄桑卻又善良的心,一種人類本性的完美詮釋。
今天,我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暖春》。
影片講述了可憐的孤兒小花因忍受不了乾爸、干媽的殘忍毒打而被迫離家流浪,被一個好心的爺爺領回家,最後爺爺把她養育成人的動人故事。
雖然學校曾經多次組織學生看電影,但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到了電影院里從未有過的氣氛:整個電影院鴉雀無聲,幾乎每個同學都流下了熱淚,每當放映到感人的鏡頭時,大家會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令我最感動的是爺爺為小花買鞋的鏡頭。雖然這一情節影片沒有加聲音,但「此時無聲勝有聲」,更加令人感動。只見爺爺拉著小花的手,走到賣鞋的攤位前,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一個用手絹疊成的包。他打開包,只見手絹里包著的全是一張一張的毛票,僅有一、兩張是壹、貳元的。爺爺顫顫巍巍地把手伸到賣鞋的面前,好像是在問,這些錢夠不夠?賣鞋的人搖了搖頭。爺爺失望地把錢包好,又裝了回去,領著小花走開了。小花回頭用渴望的目光望著那雙鞋,但她知道爺爺的艱難,扭過頭和爺爺走了。
小花是可憐的,她不到八歲就成了孤兒,又遇上了那麼狠毒的乾爸、干媽;但她又是幸福的,她被好心的爺爺收養爺爺拚命地掙錢讓小花上學,小花沒有辜負爺爺的養育和期望,長大成了村裡的第一名大學生。
古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認為爺爺就是這樣的人,他把小花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女。我們應該學習爺爺的這種美德。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我在看《暖春》這部電影時,使我受到很大的感受,淚水悄然地從我的臉頰流出,一次,又一次。
當我看到爺爺為了有足夠的錢供小花上學,在無奈的情況下去砍柳條,編竹籃。有一天,爺爺去砍柳條,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於是爺爺只好背起籮筐,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由於身體懦弱,爺爺經不起狂風暴雨,跌倒在濕濕漉漉的馬路上,正好小花來接爺爺了,看見爺爺倒在地上,忙去把爺爺扶起,送回家,到了家,爺爺一直昏迷不醒,一家人都很著急。小花看到爺爺一直昏迷不醒,報著爺爺痛哭起來。最後爺爺醒了。
過上一些日子,小花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可以上學了。她每次考試都名列前矛。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學習是來之不易的。而我們呢?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學習,不知道自己的學費是用爸爸媽媽辛勞的汗水換來的。
當我看到嬸娘千方百計的要把小花送走,但小花一點也不記恨她。一次,嬸娘不小心被燙出了水泡,小花想幫嬸娘,嬸娘卻把小花推倒在地,手出了很多血。小花忍著痛爬了起來,跑去請鄰居大嬸大叔,而我們呢?別人不小心傷害了你,就會計仇。
當我看到嬸娘把小花的風車踩壞時,她哭著找到爺爺,撲進爺爺懷里,到了深夜,爺爺用顫抖地手幫小花做了個漂亮的風車,小花高興極了,拿著風車在院子里跑來跑去,而我們呢?一點也不愛惜自己的玩具,爛了又買。
每一次我看到小花眼裡的淚花,自己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像小花一樣的孩子。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生活,好好學習,不能辜負父母地希望,無論是窮還是富,只要我們認真,貧窮變富裕,富裕變幸福。
『肆』 《小花》讀後感(梁實秋)
《伊索寓言》原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臘民間廣泛流傳的諷喻故事。它的作者是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的著名寓言家伊索。伊索雖然生活在貧瘠的古希臘,卻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筆下的《伊索寓言》狗有狗的忠誠,狐狸有狐狸的狡詐,奴隸有奴隸的朴實……什麼都描繪得栩栩如生。
因此我也反復讀了《伊索寓言》好幾遍,讀了一遍又一遍,總是還想讀下去。相信你就算只讀了一遍《伊索寓言》,也會和我一樣如此痴迷這本書的。
『伍』 小花電影觀後感
去年秋天,我學唱了歌曲《絨花》
。歌曲旋律優美,可是我怎麼
也不能理解歌詞的含義。於是,媽媽給我找來了電影《小花》
,我看
完了電影,
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電影的情節和歌曲
《絨花》
緊密相扣,
我終於能夠理解什麼叫做「錚錚硬骨綻花開,漓漓鮮血染紅了她」
。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戶窮苦人家為了生計賣掉了親生女兒小
花,種種巧合,
他們又收養了一對紅軍夫婦留下的女嬰,並給這個女
嬰也取名小花。十幾年後,哥哥趙永生和小花失散了,哥哥投奔了革
命隊伍,在一次戰斗中身負重傷,被女游擊隊長翠姑所救。哥哥看到
翠姑酷似自己的母親,
認定翠姑就是當年失散的親妹妹。
小花在解放
軍中打聽哥哥下落時,巧遇親生母親周醫生,母女相逢卻互不相識。
就這樣,
最後證實了翠姑就是當年失散的妹妹,
而小花也找到了親生
父母。
十幾年前失散的親人在戰火中又一次重逢,
共同的理想讓他們
又聚到一起,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
翠姑發現戰斗中身負重傷昏迷不醒的哥哥趙
永生後,為了盡快安全將他送到醫院搶救,要翻越多個山頭。他們在
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進,
當遇到陡峭的階梯時,
為了不讓昏迷的趙永
生從擔架上滾落下來,翠姑雙膝跪地爬上階梯。她褲子磨破了,雙膝
流出鮮血,
陡峭的階梯上到處是她的汗水和鮮血。
可是她仍然忍住劇
痛堅持爬過階梯,
最後將趙永生安全送到後方醫院。
在翠姑忍著劇痛
在階梯上攀爬的時候,
《絨花》的旋律在電影中響徹起來。這是整部
電影最震撼我的一幕,我終於能夠體會歌詞所寫的:
「錚錚硬骨綻花
開,漓漓鮮血染紅了她」
,翠姑為了素不相識的革命同志,甘願以膝
做腳,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流汗流血。她的鮮血染紅了「絨
花」
!她能這樣做,心中該充滿了多麼偉大的力量啊!這種力量的源
泉是她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
現在是和平年代,
安逸的生活讓我們很難體會戰爭年代無產階級
戰士的偉大追求。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自立
的人。也許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嗎?我想說,這當然不簡單!我們
這些二十一世紀出生的幸福兒童,
生活在科技發達的時代。
優渥的家
庭環境,獨生子女的生活現狀,讓我們知道消費知道享樂。可是,優
越的環境是誰提供的呢?是我們的父母。
父母們努力工作,
為的是什
么?不就是希望我們長大了能自立,
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嗎?我
從長輩們的談論中得知,
現在有些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成了
「啃老族」
,
顧名思義就是不工作,
靠父母養活。
是啊,
不管學習也好,
工作也好,
都很辛苦,
哪有呆在家裡讓父母照顧舒服?可是,
父母辛苦了一輩子,
養育我們長大,到老了,做子女的不但不能孝敬父母,反而要他們繼
續養著,父母們該有多痛心啊!我有一個勤勞、善良、百般照顧我的
媽媽,一個辛勤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的爸爸;我是他們唯一的孩
子,為了我的健康成長,他們做了每一件他們能做到的事情。而他們
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努力學習,將來做個自立自強的人。為此,我下
定決心,我將來絕不做「啃老族」
,我一定要做一名自立的人。
『陸』 觀《小花》有感
《小花》,是中國電影百年經典,革命故事片之一。是七十年代末的作品,1979年拍攝的。我那時看這部電影是在農村的露天廣場上看的。記得是個冬天,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到學校旁邊的的一個村子裡看電影,那時一晚上能演3部片子,先看的是《錦上添花》、《喬老爺上轎》,然後是《小花》。《小花》取材長篇小說《桐柏英雄》。1930年,桐柏山區的一戶姓趙的貧困人家,將不滿周歲的女兒小花賣給人家。當晚,伐木工人何向東將地下黨員董向坤和周醫生的女兒董紅果寄養在趙家,因董紅果和小花同歲,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後,解放軍進入桐柏山區,已經十八歲的趙小花到部隊中尋找兩年前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隊伍的哥哥趙永生,沒想到趙永生負傷掉了隊。小花沒有找到哥哥,卻遇到團部衛生隊的周醫生,母女相見不相識,周醫生把小花認作了乾女兒。再說趙永生的親妹妹小花被賣以後,又被何向東贖出,收養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幾年後,已成長為游擊隊長的翠姑在一次戰斗中救了身負重傷的趙永生,但並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親哥哥。在攻打縣城的戰斗中,小花與哥哥相逢。翠姑偶然與養父談起小花找哥哥的事情,才得知自己被賣的身世。後來翠姑在一次戰斗中為營救小花而身負重傷。戰斗結束後,小花和親生父母相認。永生和小花一起去醫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斷斷續續地呼喊哥哥,眾人不禁熱淚盈眶。小花接過哥哥手中的槍,決心踏著烈士的血跡,去迎接新的勝利。看了這部電影很受感到流了許多淚。今天,重溫這部影片,我依然是淚流滿面。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確實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向上。透過淚水,一個健美的濃眉大眼的女孩子熱淚連連地走在行軍的隊伍當中,惆悵地尋找哥哥,可她沒有找到,她的失望和悲傷是用那一句常常的吟唱來表述的,那種發自心底的吟唱,深情、舒緩、優美,聲音本身如同百靈般清脆、悅耳,女主人公叫做小花,悲苦的身世讓她不得不一再尋找失散多年的當兵的哥哥趙永生,哥哥英武勇敢,與年輕女游擊隊長何翠姑一同戰斗著…片首的那首著名的《妹妹找歌淚花流》如同一首敘事詩,含蓄深沉、意境高遠,電影語匯也及其現代和藝術,意識流的手法第一次在改革開放之處彰顯銀屏,而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貫穿整個片子的始末,其間的親情、友情、愛情有機融合,唯美主義的電影風格浸透著浪漫而溫情的色彩…真正的小花何翠姑抬著擔架行進在高山小徑上,一步步磕出鮮血的膝蓋,伴隨著那首著名的《絨花》高潔、靚麗、清新、質朴、盪氣回腸,歌聲似乎永遠縈繞在那高山深處,久久不會飄散,那閃爍耀眼的彩虹和光環從雲層中播散開來,高天流雲、青山疊翠、優美的歌聲在雲海和松林間流動…《小花》的故事深深打動著我,無論是內容、音樂、畫面、都扣人心弦。說到這,我聯想到了當今的一些文化。時代發展了,文化建設應當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然而,當今,充斥文化市場的都是些什麼?精品少了,低俗、灰色的東西多了。就拿90後的孩子們來講,他們從懂事起,多數受到了武俠、言情、動漫等作品的影響,小燕子式的人物成為他們的偶像。這些孩子對民族的、傳統的精典作品知之甚少。難怪黨的十七大重申:...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 十七大以後,中央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上力度必然加大,外來的沖擊固然值得重視,自身方面的加強更為重要,我們的文化建設的方向、文學藝術發展的方向、媒體建設的方向,就更為重要。多弘揚經典、精品、健康向上的東西吧。我是60年代生人,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首看電影《小花》,被其中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秘感動,涕淚成行,被電影里美妙的音樂扣動心弦,至今難以忘懷。昨天,我下載了這部電影,重溫之後,依然落淚。與當今的武打、言情、宮庭、戲說之類的作品相比,教育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時代在發展,我們不能總是停滯在某一時代,停滯在某一時代的思維定勢,但主旋律不能變,傳統文化不能丟,積極向上的東西不能少。前階段,中宣部搞五個一頒獎活動很好,看了那些獲獎作品,感到真正的文藝復興就要到了,類似百年經典的東西又多了起來,民族的文化教育又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與《小花》作品一樣,《亮劍》、《家有兒女》、《鄉村愛情》、《都市故鄉人》等多部優秀作品為人們送上健康豐富的文化大餐。多看看中華文化經典,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吧。
『柒』 電影《暖春》觀後感
1、讓世界充滿愛
——《暖春》觀後感
電視劇《暖春》是一個平凡、朴實而又感人的故事。劇中的小花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一部電視劇,讓人哭碎了心,看完電視留下的只是人們同情的眼淚,辛酸的淚
小花,是個七歲的孤兒,在奶奶去世後,不堪忍受寄住人家的毆打跑了出來,帶著奶奶留給她的紙風車。一個中年男人撿到了已經餓昏的小花,拉回村裡。村裡人都不想收養她,最後還是寶柱爹把她領回了家。而爺爺的兒媳正百般求子不得,一時把小花當成了眼中釘,即使小花是那麼懂事貼心。她送小花回家被爺爺攔了回來;送人小花怎麼也要跟著回來;用眼光威脅小花不能吃東西,最後爺爺不得不和小花另起爐灶;她甚至還為了兩個雞蛋踩碎了小花心愛的紙風箏。小花最終感動了所有人,並以她的聰明才智取得了學業的成功,最後當上了理想的鄉村教師。
暖春的畫面並不算美,但是它在闡述著人性的美,撇開了外表的虛無,讓我們觀賞到了愛的美。這部電影究竟說了哪種愛?是爺爺對於小花的憐愛?是小花對於所有人的愛?小花是怎麼做到不去怨恨別人,用誠懇的愛去對待所有人的?她只是個七歲的小女孩,我不想說這只是拍戲,她的懂事實在讓我震撼,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寬大的心,就和收養她的爺爺一樣,他們的心都是如此的寬大。能夠坦然面對別人的閑言碎語,別人的怨恨的人,在這個社會實在是找不到。
愛,愛心,慈善,這些詞原本是那麼的高尚,但如今這些詞似乎和名聲,利益掛起了勾。《暖春》的出現,就如同潔凈的泉水,洗滌著我的心靈,告訴我,愛心的真正定義。小女孩的善良、懂事融化了兒媳的心。這種毫無根據的想法,不但傷害他人,連自己都不會好過,最終嬸娘還是不再執著於自己的自私想法,這段真是可喜可賀。物慾,是目前最可悲的東西,也只有靠多體會人間的真情,相信人性的善良,才能對抗它。
這部劇並不跌宕起伏,它朴實的美感動了很多人。血濃於水,而愛卻比任何物質都來得濃烈,它是人類的精髓,它使我們能夠愛生活,愛他人,愛自己。
讓世界充滿愛吧!
『捌』 電影《小花》觀後感500字,拜託了,急用!
《小花》,是中國電影百年經典,革命故事片之一。是七十年代末的作品,1979年拍攝的。我那時看這部電影是在農村的露天廣場上看的。記得是個冬天,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到學校旁邊的的一個村子裡看電影,那時一晚上能演3部片子,先看的是《錦上添花》、《喬老爺上轎》,然後是《小花》。
《小花》取材長篇小說《桐柏英雄》。1930年,桐柏山區的一戶姓趙的貧困人家,將不滿周歲的女兒小花賣給人家。當晚,伐木工人何向東將地下黨員董向坤和周醫生的女兒董紅果寄養在趙家,因董紅果和小花同歲,就改名也叫小花。
十七年後,解放軍進入桐柏山區,已經十八歲的趙小花到部隊中尋找兩年前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隊伍的哥哥趙永生,沒想到趙永生負傷掉了隊。小花沒有找到哥哥,卻遇到團部衛生隊的周醫生,母女相見不相識,周醫生把小花認作了乾女兒。
再說趙永生的親妹妹小花被賣以後,又被何向東贖出,收養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幾年後,已成長為游擊隊長的翠姑在一次戰斗中救了身負重傷的趙永生,但並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親哥哥。在攻打縣城的戰斗中,小花與哥哥相逢。翠姑偶然與養父談起小花找哥哥的事情,才得知自己被賣的身世。
後來翠姑在一次戰斗中為營救小花而身負重傷。戰斗結束後,小花和親生父母相認。永生和小花一起去醫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斷斷續續地呼喊哥哥,眾人不禁熱淚盈眶。小花接過哥哥手中的槍,決心踏著烈士的血跡,去迎接新的勝利。
看了這部電影很受感到流了許多淚。
今天,重溫這部影片,我依然是淚流滿面。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確實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向上。
透過淚水,一個健美的濃眉大眼的女孩子熱淚連連地走在行軍的隊伍當中,惆悵地尋找哥哥,可她沒有找到,她的失望和悲傷是用那一句常常的吟唱來表述的,那種發自心底的吟唱,深情、舒緩、優美,聲音本身如同百靈般清脆、悅耳,女主人公叫做小花,悲苦的身世讓她不得不一再尋找失散多年的當兵的哥哥趙永生,哥哥英武勇敢,與年輕女游擊隊長何翠姑一同戰斗著……片首的那首著名的《妹妹找歌淚花流》如同一首敘事詩,含蓄深沉、意境高遠,電影語匯也及其現代和藝術,意識流的手法第一次在改革開放之處彰顯銀屏,而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貫穿整個片子的始末,其間的親情、友情、愛情有機融合,唯美主義的電影風格浸透著浪漫而溫情的色彩……真正的小花何翠姑抬著擔架行進在高山小徑上,一步步磕出鮮血的膝蓋,伴隨著那首著名的《絨花》高潔、靚麗、清新、質朴、盪氣回腸,歌聲似乎永遠縈繞在那高山深處,久久不會飄散,那閃爍耀眼的彩虹和光環從雲層中播散開來,高天流雲、青山疊翠、優美的歌聲在雲海和松林間流動……
《小花》的故事深深打動著我,無論是內容、音樂、畫面、都扣人心弦。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