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騎士觀後感
『壹』 求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額~(賞析評論)
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因為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國產電影,也是個人認為目前為止國內最好的青春片或愛情片。
把這部片子定位為青春片或者愛情片並非臆斷,姜文和王朔其實並不是在這個片子中講述文革,而是在講述文革期間的他們自己的青春和愛情,《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片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沒有誰會認為那個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時光,但是電影開頭就需要我們仰視的偉大領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點我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因為對於這群孩子來說,沒有父母管教,沒有老師的約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煙、武鬥和內參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讓他們盡情闖禍的日子,這種無止境的自由在孩子們看來是最陽光燦爛的生活。與此相呼應的是,在電影的結尾,電影膠片的顏色由彩色變成了黑白的,也許姜文認為文革的那段日子應該是馬曉軍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時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現在的他縱然開著卡迪拉克也已經失去了當年那燦爛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愛情當然是少不了的,撬鎖那段場景其實是暗示了馬曉軍在愛情剛剛開始萌芽時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開的第一把鎖當然就應該是鎖著避孕套的抽屜,因為好奇的而引發的探索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遇見米蘭,確切的說應該是遇到了米蘭的照片。在那個經典的把玩望遠鏡的場景中,馬曉軍有了生命中對異性的第一個燦爛的發現,所以當時看到的米蘭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應該記得那個時候是沒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還是剛剛出現的奢侈品,所以隨著對米蘭神秘感的逐漸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馬曉軍眼中失去了初見時的光彩,變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瘋狂迷戀米蘭的時候,馬曉軍也從同伴那裡聽說了米蘭的「事跡」,但是對米蘭的好感使他根本沒有去理會那些傳聞,然而米蘭與劉億苦關系的曖昧,游泳池裡面一幹人等為米蘭的爭風吃醋,使得他對米蘭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後將米蘭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腳明白無誤的表示了此刻馬曉軍對她的不屑與厭惡。
與之對應的另一個情節是:米蘭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在馬曉軍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輕盈,神秘不可測,高不可攀,可是在電影快結束時米蘭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個場景中,觀眾會留意到在馬曉軍視角中,米蘭爬上游泳池的動作是如此的笨拙,在彷彿是馬曉軍審視她的眼光的攝影角度里,觀眾也會和他一樣感覺她是如此肥胖,這跟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她戴著墨鏡距人千里之外的記憶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馬曉軍能夠近距離接近米蘭無非是她讓他給自己倒水洗頭或者用自行車載著她去農場,而在對曾經愛戀過的異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盡後,馬曉軍終於擺脫壓抑了很久的感情沖進了米蘭家裡,扯斷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斷的束縛在米蘭腳踝上的鑰匙鏈,之後那個在國內影院公映版中刪去的米蘭半裸的鏡頭表現了馬小軍渴望發泄的青春沖動,也見證了他與那段懷著朦朧的愛情感覺在屋頂上穿行的青少年馬曉軍的決裂。
就像文革中的陽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如此燦爛以至於不真實一樣,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場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調中也顯得如此不真實,也許正因為不真實,所以馬曉軍不真實的幻想都在這個場景中成為了現實,在這場雨中場景里,馬曉軍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聲大米蘭的名字,當米蘭問他「你怎麼了?」的時候,他在片中毫不猶豫地唯一一次當她的面的說出了那句一直縈繞在他心裡的話——「我喜歡你!」,而米蘭也如他所願,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整個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擁抱,然而卻那麼不真實,因為這場雨是一場在陽光最燦爛日子裡顯得如此不真實的雨………雨過天晴後米蘭依舊在和劉億苦打情罵俏的現實,證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廂情願,生日宴會上那個和劉億苦對戰的場景也不過是馬小軍腦海中未遂的壯志!其實從來沒有過那麼溫情的雨,從來沒有過那麼燦爛的陽光,也從來沒有過那麼壯懷激烈的青春!
顧長衛的攝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結尾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馬曉軍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無助同時也象徵了他的被孤立,,這段非常意識流的鏡頭很好的表現出了那種窒息感,但是鏡頭中表露出來的些許沉淪與疏離好像又在表達他的一種玩味感,也許是在呼應影片結局志得意滿的馬曉軍開著名車細數兒時夥伴的落魄時的那種成就感吧!
最後提一句,馬曉軍憂傷地在屋頂上漫步時,以及在夕陽的橙色陽光中騎車帶著心愛的米蘭穿行在林間小道上時,所放的背景音樂是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里的間奏曲,這首來自國外歌劇的古典音樂與中國文革時期的愛情配合的如此協調,以至於最早引用這首間奏曲的那部《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認為是不適合配用這首曲子的了。
『貳』 幫忙寫份影評 陽光燦爛的日子
這個可是全的啊!!樓主!
直接右鍵 迅雷下載全部連結就可以了
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1.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2.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3.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4.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5.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6.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7.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8.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9.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10.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11.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12.rmvb
『叄』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影評 1000字
《陽光燦爛的日子》特別年代的青春
把這部片子定位為青春片或者愛情片並非臆斷,姜文和王朔其實並不是在這個片子中講述文革,而是在講述文革期間的他們自己的青春和愛情,《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片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沒有誰會認為那個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時光,但是電影開頭就需要我們仰視的偉大領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點我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因為對於這群孩子來說,沒有父母管教,沒有老師的約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煙、武鬥和內參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讓他們盡情闖禍的日子,這種無止境的自由在孩子們看來是最陽光燦爛的生活。與此相呼應的是,在電影的結尾,電影膠片的顏色由彩色變成了黑白的,也許姜文認為文革的那段日子應該是馬曉軍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時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現在的他縱然開著卡迪拉克也已經失去了當年那燦爛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愛情當然是少不了的,撬鎖那段場景其實是暗示了馬曉軍在愛情剛剛開始萌芽時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開的第一把鎖當然就應該是鎖著避孕套的抽屜,因為好奇的而引發的探索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遇見米蘭,確切的說應該是遇到了米蘭的照片。在那個經典的把玩望遠鏡的場景中,馬曉軍有了生命中對異性的第一個燦爛的發現,所以當時看到的米蘭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應該記得那個時候是沒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還是剛剛出現的奢侈品,所以隨著對米蘭神秘感的逐漸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馬曉軍眼中失去了初見時的光彩,變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瘋狂迷戀米蘭的時候,馬曉軍也從同伴那裡聽說了米蘭的「事跡」,但是對米蘭的好感使他根本沒有去理會那些傳聞,然而米蘭與劉億苦關系的曖昧,游泳池裡面一幹人等為米蘭的爭風吃醋,使得他對米蘭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後將米蘭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腳明白無誤的表示了此刻馬曉軍對她的不屑與厭惡。
與之對應的另一個情節是:米蘭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在馬曉軍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輕盈,神秘不可測,高不可攀,可是在電影快結束時米蘭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個場景中,觀眾會留意到在馬曉軍視角中,米蘭爬上游泳池的動作是如此的笨拙,在彷彿是馬曉軍審視她的眼光的攝影角度里,觀眾也會和他一樣感覺她是如此肥胖,這跟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她戴著墨鏡距人千里之外的記憶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馬曉軍能夠近距離接近米蘭無非是她讓他給自己倒水洗頭或者用自行車載著她去農場,而在對曾經愛戀過的異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盡後,馬曉軍終於擺脫壓抑了很久的感情沖進了米蘭家裡,扯斷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斷的束縛在米蘭腳踝上的鑰匙鏈,之後那個在國內影院公映版中刪去的米蘭半裸的鏡頭表現了馬小軍渴望發泄的青春沖動,也見證了他與那段懷著朦朧的愛情感覺在屋頂上穿行的青少年馬曉軍的決裂。
就像文革中的陽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如此燦爛以至於不真實一樣,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場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調中也顯得如此不真實,也許正因為不真實,所以馬曉軍不真實的幻想都在這個場景中成為了現實,在這場雨中場景里,馬曉軍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聲大米蘭的名字,當米蘭問他「你怎麼了?」的時候,他在片中毫不猶豫地唯一一次當她的面的說出了那句一直縈繞在他心裡的話——「我喜歡你!」,而米蘭也如他所願,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整個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擁抱,然而卻那麼不真實,因為這場雨是一場在陽光最燦爛日子裡顯得如此不真實的雨………雨過天晴後米蘭依舊在和劉億苦打情罵俏的現實,證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廂情願,生日宴會上那個和劉億苦對戰的場景也不過是馬小軍腦海中未遂的壯志!其實從來沒有過那麼溫情的雨,從來沒有過那麼燦爛的陽光,也從來沒有過那麼壯懷激烈的青春!
顧長衛的攝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結尾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馬曉軍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無助同時也象徵了他的被孤立,,這段非常意識流的鏡頭很好的表現出了那種窒息感,但是鏡頭中表露出來的些許沉淪與疏離好像又在表達他的一種玩味感,也許是在呼應影片結局志得意滿的馬曉軍開著名車細數兒時夥伴的落魄時的那種成就感吧!
最後提一句,馬曉軍憂傷地在屋頂上漫步時,以及在夕陽的橙色陽光中騎車帶著心愛的米蘭穿行在林間小道上時,所放的背景音樂是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里的間奏曲,這首來自國外歌劇的古典音樂與中國文革時期的愛情配合的如此協調,以至於最早引用這首間奏曲的那部《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認為是不適合配用這首曲子的了。
『肆』 能幫忙寫份《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影評么。急求。1500字左右。
青春烏托邦
雖說這是一部有關文革的作品,但任誰也看得出,這是一部談青春、談成長的作品。一群10來歲的毛孩子在文革年月的北京城裡橫沖直撞,姜文從自己的經驗出發,
當這群兒時的夥伴再次相聚時,那過去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不再重要了。掙脫了傷痕、苦難這些文革陳腔,在他的鏡頭下,文革同浪漫、青春一樣。當第5代導演上山下鄉插隊勞動時,留在北京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反而因此過著無法無天的半逃學生涯。父母、師長、兄姐,誰也顧不上他們,他們的成長有太多的放任、放肆、無政府似的蠻橫。《陽光燦爛的日子》完全抓住了這個基調,全片以一種快速、沖擊力強的節奏進行,一氣呵成讓人幾乎目不轉睛。姜文對青春的回顧決不像第5代導演有那麼多的沉痛和反省,他的喟嘆是對青春的恍惚和留戀,是對青春驟然消失的悵惘,然後更多的是對青春及那個時代的謳歌,與第5代的中華民族的傷痕南轅北轍。他在片中幾乎沒有觸及文革,但這等年輕、這等激情卻是文革初期的底色。
於是我們在片首處聽到姜文極為個人式的旁白:「北京,變得這么快:20年的工夫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我幾乎從中找不到任何記憶里的東西。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經破壞了我的記憶,使我分不清幻覺和真實。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難以掩飾心中的慾望。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陣陣發黑……」
改編自王朔《動物兇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少了一分原作的文縐縐儒筆調,多了姜文自己的經驗和完全無法用文字表現的視覺神采。男主角馬小軍拿著望遠鏡尋找美人照片的那份朦朧和虛幻,兩幫團伙集體斗毆前的驚恐和劍拔弩張,聚在屋頂上唱蘇聯民歌的悠悠浪漫,在顧長衛景深層次分明的題氳氤遠和手提攝影機的動盪介入下,鋪排了成千上萬狀的迷人影像。年輕人的騷動,幻想的神秘,青春期的性好奇,不受束縛衍發的殘忍和暴力,都比文字更直接鋒利地印入觀眾腦海。
在談及自己這部影片的時候,姜文說: 「我不能發誓要人老老實實地講故事,可是說真話的願望有多麼強烈,受到的干擾就有多麼大。我悲哀地發現,根本就無法還原真實,記憶總是被我的情感改頭換面,並隨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頭腦混亂,真偽難辨。」到了末了,他甚至否認電影前面段落的真實性,直稱其為偽造的謊言。王朔/姜文的這種敘述策略使青春及記億更加張牙舞爪,在主觀有意識的塑造中,擇/修改記憶到一個青春的烏托邦——陽光、燦爛、喧鬧、歡樂、不負責任、自由自在、初戀的甜蜜或心虛、精力的誇耀、害怕孤單和被人排擠, 《陽光燦爛的日子》不諱言其敘事立場.堂而里之地略去了青春苦澀的一面,讓觀眾欣賞北京少年擂著胸膛向全世界吹大牛的氣魄和純真。 (焦雄屏)
性的徹底完結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毫無疑問,原本屬於個體行為的對性的追求成了一種集體行為。而這一追求的集體對象只有兩個:一個是於北蓓,另一個是米蘭。
當余北蓓在其他夥伴的嬉笑聲中強吻馬小軍.馬小軍極力拒絕,最終馬小軍臉上紅紅一片而余北蓓氣急敗壞的時候, 《陽光燦爛的日子》對性進行了第一次嘲諷和瓦解。對於馬小軍這個對性略覺神聖與神秘的半大孩子來說,性竟然成了一種強迫進行的集體游戲。於是在馬小軍的眼裡,於北蓓成了一個毫無神秘性因而毫不美麗的單調的性的對象。在她那裡,馬小軍找不到一點他所渴望的「美麗」的東西。
米蘭「干呼萬喚始出來」的出場給了馬小軍以極大的神秘感,於是在他眼中,米蘭成了他自視是由自己獨自尋找到的美麗高貴的暗戀對象。然而最初的神秘並沒有給馬小軍以長久的可以守候的美麗體驗。由最初不敢看米蘭熟睡中無意暴露出來的身體;到看著身穿大塊暴露的泳衣的米蘭,說她「肥」得像剛生過孩子的婦女而朝她豐腴的屁股踹上一腳:再到他最想要強暴米蘭……馬小軍一步一步陷入對性的謎惑與失落之中。性的美麗的外衣一層層地被剝落,性不過就是慾望。
尤其當「彪哥」這個黑社會大哥以米蘭的昔日情人身份出現時,盡管馬小軍仍舊毫不猶豫地拿起刀子想保衛她,但米蘭的美麗與神秘已經開始破碎了,因為米蘭根本就不是純潔的;當劉憶苦公然以米蘭的男友 自居時,馬小軍終於明白,米蘭從來沒有和他好過,她不過是他的暗戀甚至是意淫對象。於是,「強暴」這種最拙劣最無能的滿足性慾的手段被他使用,可用這種手法去獲得實際上摧毀了他心理上最後那點殘留的美麗:當情況變成米蘭大叫「你覺得這樣有勁嗎」時,馬小軍歇斯底里的喊道「有勁」。性,美麗的性甚至是骯臟的性都離他遠去了。
性不過就是那隻充滿了氣的、在空中像炮彈一樣飛來飛去的避孕套。它那麼地直接與無所謂,可以在空中盪來盪去而顯出莫大的自由; 它那麼地不可遏抑,可以由一隻小小的橡皮套子膨脹成一枚橫掃千軍的 炮彈;然而,它又是那麼地無意義,因為僅僅竟是一個小眼兒導致了原本覺得很寶貴很神聖的生命的誕生。
當馬小軍穿著米蘭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一條鮮紅的游泳褲站在高台上的時候,與其說他是要再次向米蘭證明自己以求最後的美麗,不如說他是要徹底摧毀自己的美麗的幻想。他絕望地從高台跌落入水,在池中沉浮,那一刻馬小軍再也沒有什麼美麗的念頭了。——他再次游向了米蘭、劉憶苦、於北蓓這些他曾經拒絕過的人,他渴望再次融入他們,然而結果卻又是摧毀:千萬只腳一次次踏下來向他宣告他徹底的孤寂。 他甚至沒有能力去獲得庸俗大眾的認同,成了孤零零的人。
就這樣,對性的瓦解完成了。馬小軍由拒絕庸俗的性到追求美麗的性再到美麗破滅再到拒絕庸俗最終徹底絕望——這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對性的摧毀的全過程。
『伍』 陽光燦爛的日子。觀後感。
狂熱的年代,躁動的青春.
『陸』 求《陽光燦爛的日子》 《英雄》《花樣年華》《畢業生》影評 3000字以上
樓主,您好:
以下是我組織摘抄的一些影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有什麼問題可以聯系我!祝好!
《陽光燦爛的日子》
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因為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國產電影,也是個人認為目前為止國內最好的青春片或愛情片。
把這部片子定位為青春片或者愛情片並非臆斷,姜文和王朔其實並不是在這個片子中講述文革,而是在講述文革期間的他們自己的青春和愛情,《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片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沒有誰會認為那個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時光,但是電影開頭就需要我們仰視的偉大領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點我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因為對於這群孩子來說,沒有父母管教,沒有老師的約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煙、武鬥和內參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讓他們盡情闖禍的日子,這種無止境的自由在孩子們看來是最陽光燦爛的生活。與此相呼應的是,在電影的結尾,電影膠片的顏色由彩色變成了黑白的,也許姜文認為文革的那段日子應該是馬曉軍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時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現在的他縱然開著卡迪拉克也已經失去了當年那燦爛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愛情當然是少不了的,撬鎖那段場景其實是暗示了馬曉軍在愛情剛剛開始萌芽時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開的第一把鎖當然就應該是鎖著避孕套的抽屜,因為好奇的而引發的探索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遇見米蘭,確切的說應該是遇到了米蘭的照片。在那個經典的把玩望遠鏡的場景中,馬曉軍有了生命中對異性的第一個燦爛的發現,所以當時看到的米蘭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應該記得那個時候是沒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還是剛剛出現的奢侈品,所以隨著對米蘭神秘感的逐漸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馬曉軍眼中失去了初見時的光彩,變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瘋狂迷戀米蘭的時候,馬曉軍也從同伴那裡聽說了米蘭的「事跡」,但是對米蘭的好感使他根本沒有去理會那些傳聞,然而米蘭與劉億苦關系的曖昧,游泳池裡面一幹人等為米蘭的爭風吃醋,使得他對米蘭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後將米蘭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腳明白無誤的表示了此刻馬曉軍對她的不屑與厭惡。
與之對應的另一個情節是:米蘭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在馬曉軍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輕盈,神秘不可測,高不可攀,可是在電影快結束時米蘭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個場景中,觀眾會留意到在馬曉軍視角中,米蘭爬上游泳池的動作是如此的笨拙,在彷彿是馬曉軍審視她的眼光的攝影角度里,觀眾也會和他一樣感覺她是如此肥胖,這跟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她戴著墨鏡距人千里之外的記憶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馬曉軍能夠近距離接近米蘭無非是她讓他給自己倒水洗頭或者用自行車載著她去農場,而在對曾經愛戀過的異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盡後,馬曉軍終於擺脫壓抑了很久的感情沖進了米蘭家裡,扯斷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斷的束縛在米蘭腳踝上的鑰匙鏈,之後那個在國內影院公映版中刪去的米蘭半裸的鏡頭表現了馬小軍渴望發泄的青春沖動,也見證了他與那段懷著朦朧的愛情感覺在屋頂上穿行的青少年馬曉軍的決裂。
就像文革中的陽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如此燦爛以至於不真實一樣,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場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調中也顯得如此不真實,也許正因為不真實,所以馬曉軍不真實的幻想都在這個場景中成為了現實,在這場雨中場景里,馬曉軍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聲大米蘭的名字,當米蘭問他「你怎麼了?」的時候,他在片中毫不猶豫地唯一一次當她的面的說出了那句一直縈繞在他心裡的話——「我喜歡你!」,而米蘭也如他所願,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整個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擁抱,然而卻那麼不真實,因為這場雨是一場在陽光最燦爛日子裡顯得如此不真實的雨………雨過天晴後米蘭依舊在和劉億苦打情罵俏的現實,證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廂情願,生日宴會上那個和劉億苦對戰的場景也不過是馬小軍腦海中未遂的壯志!其實從來沒有過那麼溫情的雨,從來沒有過那麼燦爛的陽光,也從來沒有過那麼壯懷激烈的青春!
顧長衛的攝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結尾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馬曉軍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無助同時也象徵了他的被孤立,,這段非常意識流的鏡頭很好的表現出了那種窒息感,但是鏡頭中表露出來的些許沉淪與疏離好像又在表達他的一種玩味感,也許是在呼應影片結局志得意滿的馬曉軍開著名車細數兒時夥伴的落魄時的那種成就感吧!
最後提一句,馬曉軍憂傷地在屋頂上漫步時,以及在夕陽的橙色陽光中騎車帶著心愛的米蘭穿行在林間小道上時,所放的背景音樂是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里的間奏曲,這首來自國外歌劇的古典音樂與中國文革時期的愛情配合的如此協調,以至於最早引用這首間奏曲的那部《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認為是不適合配用這首曲子的了。
《英雄》
張藝謀對這部影片的主題——" 天下刺秦,又 天下放棄了刺秦".那 何放棄呢,因 那刺客聽到了自己要刺殺的暴君,宣稱自己要建立偉大的國家,於是被人家的夢想打動了. 我印象裏的秦始皇,是 手瘟疫,揮袖雷霆,只施行統治,只藉助暴力,從不弘揚夢想的人.他不提自己要把祖國以及祖國之外的新疆土,建設成什 樣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跟個普通的黑道老大沒什 區別.
《英雄》裏的秦始皇,可就不一樣,是新的人物,開口就談天國將要近了,天國是什 樣子.在一統江山閣裏,他看著滿噙亡國之淚的韓國畫工父子,可以從容談起自己 什 要統一天下, 什 要讓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連在一起,成 一個偉大的國家,最後讓父子二人眼中重生希冀——這就不是一般人物了. 我們這些後人,自然知道這位非一般人物,接下來乾的就是焚書坑儒役使天下,所以聽他這一刻還這 誠摯深情地談天下大同,脊樑溝裏不可能不冒涼氣.
我覺得這片是過份贊頌公認的暴君秦始皇.秦王明顯是一位暴君,由秦始皇焚書坑儒,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可知.影片的主題說穿了無非就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翻版,只不過在張的文本那裏,國家的利益被置換成「天下」罷了.如是這樣,被秦始皇殺害的人遺下的孤兒寡母也當像無名劍客那樣理解秦王的一番苦心才對.因為他們今天個人的苦難恰恰是為了明天更多人的和平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很多人會死,而大王會活著」.只是「死去的人請大王記住」.我實在不認同這奴才邏輯 而這片中的英雄也不算是真英雄,影片中俠士們之所以被宣揚成悲劇英雄,無非在於他們甘願為天下人免於戰亂之苦而放棄個人的恩怨和家國之恨.所謂通過對個人一己之私的犧牲來換取天下大公的道德灌輸,從而把對個體精神和利益的剝奪上升為一種天然的正義.在這樣的「正義」下,當然就是誰自覺地捨生取義,以「小我」獻身於「大我」,誰就是英雄.然而這里的問題偏偏在於,「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血肉生命所組成的「天下」.如果為了「天下」而可以是人人都應當為之犧牲自己的理由,那麼這樣的「天下」又將如何具體落實到天下人的身上 這不正是一種自相矛盾 真正的英雄應像岳飛,文天祥一樣.還有岳飛的"滿江紅",岳母刺字,岳飛大敗金兵,秦檜夫婦永跪岳飛墓前供人啐吐;文天祥的詞"正氣歌"和"過零丁洋"都是世代流傳的. 張藝謀對影像的調度太單一了.每一個武戲的高潮都是高速攝影和特技做成的效果,像一部部廣告片堆砌的風光長片. 我覺得統一並不是英雄的充分理由,因為真正的英雄無疑應當是正義和美德的使者.當英雄的人他應悲天憫人,以仁愛為懷,不是去奪取天下人的權利集於一身而是真心實意地解放天下,造福人民.照這個標准秦王至多隻能算個奸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個殺人犯.殺人犯不管他曾有多大的歷史成就,在法律面前都不會因此就不再是殺人犯,而反成了歷史英雄.這太不公平了,也對死在秦王手下的人侮辱.
在片尾出現了荒唐得讓人合不攏嘴巴的一幕:歷盡千難萬險才走到距離秦王僅有十步之遙的位置的大劍客無名,在刺殺行動成功在實時,居然被這位「胸懷天下」,而又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倡導永久「和平」的濟世豪情所感動,受到啟發後幡然悔悟,主動放棄了行刺計劃,結果轉身離去,落了個萬箭穿心尚面帶欣慰之色的「圓滿」結局.這結局也太不合理了,以無名的武功應可以全身而退的.這裏也說了一些主題.張藝謀在《英雄》中生硬表態支持秦始皇,糟踏掉一個本來可以拍成一部宏大詩史的難得題材。
《花樣年華》
花樣的年華,無言的結局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
搖曳的旗袍,昏黃的路燈,梳的一絲不苟的愛司頭,一切欲說還羞的情感,如一張泛黃的老唱盤,在歲月的留聲機中靜靜旋轉。沒有喧鬧的浮躁,沒有泡沫文化的縮影,只是哀婉卻唯美地唱著一首老歌:花樣年華。一部不俗的電影也隨之沓來,一樣的溫情脈脈。
這是香港9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代表導演王家衛的一部影片。故事情節再簡單不過--講述兩個已婚男女的婚外戀。還有一部類似的題材電影是美國的《廊橋遺夢》。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後者是西方人的愛情觀,而《花樣年華》折射出的愛情理念,則是屬於「那年代白牆黑瓦淡淡的憂傷」的東方情懷。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談談王家衛,這個經常以一副墨鏡示人的性格導演,拍出的作品都是些有著強烈個人色彩彌漫的影片。《阿飛正傳》里的「無腳鳥」、「一分鍾理論」,阿飛的桀驁不遜彷彿是他的縮影;《重慶森林》里警察633和663的各自特立獨行的生活理念,「鳳梨罐頭」和愛情保鮮論也已成為華語電影的經典;《東邪西毒》中歐陽鋒那犀利的眼神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大氣鏡頭,也已經成為眾多導演甚至是張藝謀導演都拿來借鑒的典範;連《春光乍瀉》這一部頗受爭議的同志電影,王導都依然能把它拍攝的細膩動人,片中長鏡頭的嫻熟運用,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垂直美感,也都宿命般的被貼上王家衛風格的標簽。可是,2000年的這部《花樣年華》中,王導的前衛美學並沒有體現。相反地,這部影片充滿了含蓄美和隱蓄的鏡頭語言。影片的主題也關注的是關於中國人慣有的情感處理方式,從頭至尾都向觀眾傳遞著東方特有的韻美和思想。可以說,這是一部最不像王家衛的風格,卻深得他鍾愛的影片。
梁朝偉和張曼玉在片中分別詮釋了周慕雲和蘇麗珍這兩個具有傳統觀念的舊香港60年代中產資產階級的已婚男女。他們原本都各自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家庭,一種緣分使他們都搬進了同一座公寓,又是一種緣分讓他們兩家的間隔只是一面牆壁。在逐漸的交往中,大家熟絡起來。可當他們在狹窄的樓道里單獨相遇時,卻還是只一句「這么巧啊?」便匆匆而過,繼續走他們各自的路。日子如果只是這樣過,倒也安然自在。可終於有一天,他們發現了各自的伴侶不忠走在了一起的事實。周與蘇不知是因為一種同病相憐的感情,還是基於報復的心態,抑或都不是,他們只是為了找到一個訴說心事的知己。總之,他們成了朋友。一起吃過西餐,一起在旅館那間著名的2046號房間里寫過武俠小說,一起演繹過各自愛人的出軌原因,也一起在男主人公的房間里清早吃著糯米雞......他們都說過「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可後來,一句「原來有些事情,不知不覺中就會發生。」證明了一段苦戀的開始。周慕雲在掙扎,蘇麗珍也在掙扎,掙扎在情感與道德理智的邊緣,也彷徨在愛與不愛的邊緣。可惜,最後他們誰也沒有越出那至關重要的一步,各分東西。懷著心中對對方的掛念,蘇麗珍選擇了坐在他已經空盪盪的房裡無聲地哭泣,任眼淚肆意地流過臉頰;周慕雲選擇了將心中的秘密訴說在吳哥窟的石洞里,用土埋住,讓它永遠是個秘密。花樣的年華,卻是個無言的結局。
這是一部看後會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後會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觀看它只是因為那絢麗的旗袍。的確,那26套婉約幽雅的旗袍緊緊包裹出張曼玉玲瓏曼妙的曲線時,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服裝美而觀看此片的話,那未免有點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沒什麼滋味,可細嘗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會不知不覺地飄溢在你的五臟六腑間。《花樣年華》就是這樣一部片子。無論是鏡頭中精緻的特寫,還是絲絲小雨中由昏黃路燈投下的柔和光線,或是整個畫面色彩的鮮明層次,色調搭配技巧的奪人眼目,都是導演王家衛和攝影杜可風深厚功力的體現。還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聲音藝術,就算是雨滴落地的聲效都是那樣富有感染力,就更別提片中那伴隨著男女主人公在樓道里多次相遇時恰如其分地響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帶有絲許壓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這些硬體設施做的完美無瑕,更可貴的是影片的靈魂--內容情節,王家衛一樣描寫的匠心獨運。
像是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周慕雲一個人在面攤落寞地吃著雲吞面,此時的鏡頭長時間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滿苦悶和孤獨--為了總不歸家的妻子。這時蘇麗珍提著精緻的保溫壺出現在潮濕的石板路上。鏡頭由她纖細的手拍起,逐漸上移到她的胸前,卻始終看不到她的臉。這種開放性的構圖可以引起觀眾無數的想像力。她來到面攤前,同樣一份雲吞面,臉上帶著一種沉思的憂郁的神情--為了不歸的丈夫。另一對在享受愛情,而這一對只是在各吃各的雲吞面。不得不說,此刻導演用一種明暗線交織的手法既含蓄又內斂地表現了兩種愛情的理念。而這種意境,只有在反復細細地品味後才能理解,可謂是該片的一個經典的情節。
還有一處讓人記憶深刻的片段出現在該片的中下段。周慕雲終於鼓起勇氣向蘇麗珍表達了心中壓抑已久的感情。可蘇卻用無語沉默來迴避。周看出了兩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結局。於是,他請蘇麗珍幫他做件事--拒絕他,讓他練習承受住那份痛苦,蘇答應了。可當周說完「以後你自己好好保重」隨即放開她的手頭也不回地走開時,蘇卻開始心潮洶涌。此時運用了一段長鏡頭,特寫出了蘇的手在被松開瞬間的抽搐,跟著緊緊抓住另一隻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現,一種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現於手部。接著鏡頭移到她的臉:不忍、難過、沖動、壓抑......種種表情交匯在一處。緊接著,蘇伏在周肩頭痛哭的場面出現,周的手不斷輕輕地拍打著她的肩,安慰地說「好了好了,只是演戲,只是演戲.......」一種壓抑已久的情感的驟然爆發,導演卻沒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嫻熟的鏡頭語言來婉約地表達,卻得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成功效果。只這一點,就可以讓許多動輒讓演員虛情假意地喊出「我愛你!」的導演好好學習。
片尾,周慕雲離開香港這個傷心地之後,蘇麗珍來到他的房間,點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裡任它的煙霧繚繞、盤旋、四散。一種她曾經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淚開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後連成一片。此時,電影中的背景聲全部消失,一陣寂寥後,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響在蘇的心裡,也回盪在觀眾的耳畔--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
無言......
也許一切都應了該片的英文譯名:In the mood of love
只是那「情緒中的戀愛」,在那個消逝了的花樣年華......
《畢業生》
提到畢業,就不能不提到這部電影。達斯汀·霍夫曼對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嚮往,以及那個洋溢著激情和沖動的結尾,都一絲不差地契合了畢業生的心情。當然,還有那首廣為傳唱的插曲,它會適時地盪起你心中淡淡的離愁.雖然現在只是大二 但有時也會有一種對未來的迷茫就像影片中展示的那樣,彷徨,無所事事.就是那樣發呆,死死的發呆...... 從影片的開始本的臉上就是一臉麻木的表情,正是所有畢業生所共有的.而影片的音樂更是增添了一種憂郁的色彩,悠悠的,清清的,讓人不知不覺的進入了自己內心的世界去思考些什麼.什麼呢?本是一個優秀的畢業生,而且他的家人早就為他准備好了一切就等著他的歸來,而他對這些似乎還上不在意.他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疑問.或許他也曾憧憬過很多美好的未來,但在現實生活中他要面對的東西遠遠超過了學校的書本,他要面對各種誘惑,還要承受高潮過後的寂寞,這就是人生.或許他還沒有作好准備,或許他開始暴露他人性中的缺點. 當羅賓遜太太邀請他到她家的時候,或者是在她開始誘惑他的時候,他的良知開始淪陷,我們不能說他的內心沒有掙扎,但最後他還是選擇的墮落.而羅賓遜太太就是這個社會的象徵,她牢牢掌控著本.她曾經也是一個像本一樣憧憬美好的畢業生,但經過世事的經歷,她一點一點的被這個社會同化.現在成了一個追求肉慾享樂,精神空虛的半老徐娘.在自身受到威脅時是那麼的狡詐惡毒.或許到最後我們都會像她那樣吧.而這時的本也暴露了他的弱點,他懦弱,這一點從開始在羅賓遜太太家裡面對她的調情是本的不知所措就可以看出.面對這個社會本是一張空白的紙,他要經歷的東西還有很多,他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現在的本精神也如羅賓遜太太一樣空虛,但他多了懦弱. 但在與羅賓遜太太偷情的這段時間里他也感覺到了無聊一天他的父親嚴厲的問到"你對自己的未來到底有什麼打算" 時, 他被刺眼的陽光弄得睜不開眼,現實的問題對他來說是那麼棘手,而他只能在不停的游泳和偷情中去逃避."你問住我了"本的回答無力而迷茫,但這也喚起了他對自身的思考. 而就在這時他的天使一連出現了.一連可以說是片中唯一的完美形象了但可惜也是三個人中最單純的一個.本從她身上發現了自己已經和逐漸失去的東西,終於鼓起勇氣向一連告白,但事情當然不會那麼簡單,羅賓遜太太瘋了似的阻撓他們.但兩顆相愛的心走到了一起,終於在一個大雨之日本向一連坦白了他的行為,但當一連知道那個女人就是自己的母親時.她無法忍受毅然的離開了本. 一連的離開讓本開始思考,他發現自己不能沒有一連,她帶給他太多的東西,讓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他決定追回一連. 在破壞婚禮的這場戲里,鏡頭對混亂的表現很到位,在看到窗外哀號的本時,鏡頭分別給羅賓遜太太和羅賓遜先生一個特寫,夾雜在混亂的全景中,級好的表現了他們那種虛偽面孔下的窮凶級惡的扭曲,而本終於得到了一連. 最後兩個人奔跑著踏上象徵自由的公車奔向解放.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眼中有希望有欣喜有決心但也有些許的迷茫.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不知道兩個人即將面對的會是什麼?
影片一開始,就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影片在主人公本做飛機回家的一系列鏡頭剪輯中開場,雖然這只是一組交待性質的鏡頭,但卻直刺我心底的那一絲不安和痛楚。片中本帶著一臉茫然的表情,對身邊的一切不聞不問,機械的在回家的路途上前進著,我深切的感受到本對畢業和回到離開多時的家並不感到高興,相反,似乎有些不情不願。為什麼一個在他人看來即將步入社會,應該充滿活力和沖勁,前途光明的畢業生,卻顯得那麼死氣沉沉呢?在這點上,同樣作為大學生的我當然明白個中緣由,因為我也正處在彷徨的時期。大學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過去了一半的時間,驀然回首這過去的兩年光陰,竟發現自己一事無成,時間都耗費在了一些無聊的事情上,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兩年的時間又將一晃而過,那時畢業後走出校門的我,是不是會和本一樣對前途毫無打算,一片迷茫?突然又想到了家中父母親人們的殷切期望……我不敢再想下去。
之後,本在一個錯誤的時間,一個錯誤的地點接受了一個錯誤的女人的誘惑。「Mrs. Robinson, you're trying to sece me. Aren't you?」影片並沒有清楚的交待羅賓遜太太勾引本的具體原因,是羅賓遜先生那方面有問題?是羅賓遜太太生性風流?還是羅賓遜太太就是喜歡本這種類型的小男生?……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是顯而易見的,影片拍攝於1967年,那時的美國女權運動、性解放運動、黑人民主運動正在大張旗鼓的進行著,披頭式樂隊引領的反叛精神正風靡全國,無數青年為之瘋狂……總之,那是一個躁動、叛逆的年代。所以,影片的整體畫面氛圍很鮮艷很明亮,有時甚至有點刺眼,有意給觀眾製造了一種躁動不安的感覺。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羅賓遜太太為什麼會勾引一個年齡和自己的女兒差不多,並且是自己看著他長大的小男生,而本竟然會抵不住誘惑,和一個看著自己從小長大的長輩上床。他們之間有愛嗎?至少本在遇到多年不見的羅賓遜太太的女兒——尼恩之前,還是相信他們之間有愛的,這從他極力安撫羅賓遜太太,並多次保證不和尼恩交往的情節中可以看出。但自從他對尼恩一見鍾情之後,他就明白了自己對尼恩的感情才叫做愛,才是真愛。加之羅賓遜太太極力反對他和尼恩交往,並用公開兩人關系來威脅,本和羅賓遜太太徹底決裂,兩人走向了對立面,這段有性無愛的關系走到了近頭。
回頭再說尼恩,她是單純的,在她與本的交往過程中,影片多次響起了《Scarborough fair》這首曲子,這首歌給人的感覺很美,這也切合了本對尼恩的追求,是完全出於真心的,完全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年輕人的相愛過程。影片中安排的本追求尼恩的幾場戲很有看頭,使觀眾暫時忘卻了之前的沉重心情,姑且先看看這個傻小子是怎樣挽回姑娘芳心的。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本前往尼恩的學校,在噴池邊坐著,臉上有柔和的期待痕跡,本追著尼恩的公車,在車上與她搭訕,使他第一次看起來像個二十一歲的男孩子,有點賴皮,一種很討觀眾喜歡的賴皮,最後,尼恩與男友約會雙雙離去,《Scarborough fair》再度響起,本嘗到一種失去的滋味。這種心情,只有真正有過此中經歷的人才能完全體會個中滋味。「明天嫁給我好嗎?」 「不知道」 「後天呢」,本的這句求婚台詞堪稱經典,這也充分體現了主人公當時的心境,也只有這樣一個對未來毫無打算的21歲男子,才會說出這樣的求婚詞。
然而,正是由於尼恩的單純,使她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一個和自己的母親有染的男性,盡管她深愛著那個男孩子。所以,尼恩還是選擇了和一個自己並不愛的男生結婚,可以說,此時的尼恩內心還是受壓抑的,盡管她內心深處想和本在一起,但她擺脫不了社會傳統倫理的約束,直到最後本那驚天動地的搶婚行動,就像一把鑰匙將尼恩的心靈枷鎖徹底打開,什麼社會倫理,什麼道德觀念……統統拋之腦後,率性而為,干自己最想做的事才是真理,所以,她毫不憂郁的和本一起沖破了眾人的阻撓,坐上了自認為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那趟公交車。
再說一遍那場經典的搶婚行動,首先是本駕車到處尋找被送去結婚的尼恩,配合著車速,《Mis Robinson》響起,這首歌曲調輕快詼諧,帶著對以羅賓遜夫人為代表的成人世界的辛辣諷刺,體現了年輕一代的反叛精神。最後,本用教堂的十字架來抵擋想要阻止他把尼恩帶走的那些人,在西方社會基督教有著約定俗成的權威,可班卻偏偏要用有著象徵意味的十字架作為武器,來追求自己的幸福,諷刺意味和反叛精神體現的一覽無余。當本和尼恩沖破重重阻撓,勝利的踏上自己心目中的「幸福之路」後,《Scarborough fair》再度想起,影片到此結束,卻把思考留給了作為觀眾的我們。
這是一場青春的沖動,一場青春的勝利,然而,激情過後,就不需要面對現實了?本和尼恩的母親確實發生了關系,這種錯誤是無法用一句「我錯了,我很後悔,我以後改正」來彌補的。可以斷定在兩人以後的生活中,這件事會像夢魘一樣糾纏著他們,他們將始終無法面對各自的父母。另外,本之前對自己的未來毫無打算,追求尼恩並向她求婚只是率性而為,並沒有什麼完整的計劃,在搶婚成功之後將會不可避免的面對「要愛情還是要麵包」這樣一個古老而又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忽然想到了在搶婚過程中,某個時刻本趴在教堂的玻璃上向尼恩大聲疾呼,當時的那個造型和表情像極了受難的耶穌,我們不禁思考,他在為誰受難,是為自己還是所有和自己一樣叛逆的年輕一代……
《畢業生》是一曲美國那個時代的青春之歌,而作為目前中國年輕一代的一員,我似乎遇到了和主人公本一樣的境遇,所以,看完影片後不禁感慨萬千,覺得不吐不快,以致發了這么多牢騷,希望能夠引起和我一樣處在彷徨中的年輕人的一點思考。
『柒』 急需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觀後感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國產電影,也是個人認為目前為止國內最好的青春片或愛情片。
把這部片子定位為青春片或者愛情片並非臆斷,姜文和王朔其實並不是在這個片子中講述文革,而是在講述文革期間的他們自己的青春和愛情,《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片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沒有誰會認為那個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時光,但是電影開頭就需要我們仰視的偉大領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點我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因為對於這群孩子來說,沒有父母管教,沒有老師的約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煙、武鬥和內參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讓他們盡情闖禍的日子,這種無止境的自由在孩子們看來是最陽光燦爛的生活。與此相呼應的是,在電影的結尾,電影膠片的顏色由彩色變成了黑白的,也許姜文認為文革的那段日子應該是馬曉軍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時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現在的他縱然開著卡迪拉克也已經失去了當年那燦爛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愛情當然是少不了的,撬鎖那段場景其實是暗示了馬曉軍在愛情剛剛開始萌芽時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開的第一把鎖當然就應該是鎖著避孕套的抽屜,因為好奇的而引發的探索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遇見米蘭,確切的說應該是遇到了米蘭的照片。在那個經典的把玩望遠鏡的場景中,馬曉軍有了生命中對異性的第一個燦爛的發現,所以當時看到的米蘭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應該記得那個時候是沒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還是剛剛出現的奢侈品,所以隨著對米蘭神秘感的逐漸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馬曉軍眼中失去了初見時的光彩,變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瘋狂迷戀米蘭的時候,馬曉軍也從同伴那裡聽說了米蘭的「事跡」,但是對米蘭的好感使他根本沒有去理會那些傳聞,然而米蘭與劉億苦關系的曖昧,游泳池裡面一幹人等為米蘭的爭風吃醋,使得他對米蘭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後將米蘭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腳明白無誤的表示了此刻馬曉軍對她的不屑與厭惡。
與之對應的另一個情節是:米蘭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在馬曉軍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輕盈,神秘不可測,高不可攀,可是在電影快結束時米蘭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個場景中,觀眾會留意到在馬曉軍視角中,米蘭爬上游泳池的動作是如此的笨拙,在彷彿是馬曉軍審視她的眼光的攝影角度里,觀眾也會和他一樣感覺她是如此肥胖,這跟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她戴著墨鏡距人千里之外的記憶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馬曉軍能夠近距離接近米蘭無非是她讓他給自己倒水洗頭或者用自行車載著她去農場,而在對曾經愛戀過的異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盡後,馬曉軍終於擺脫壓抑了很久的感情沖進了米蘭家裡,扯斷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斷的束縛在米蘭腳踝上的鑰匙鏈,之後那個在國內影院公映版中刪去的米蘭半裸的鏡頭表現了馬小軍渴望發泄的青春沖動,也見證了他與那段懷著朦朧的愛情感覺在屋頂上穿行的青少年馬曉軍的決裂。
就像文革中的陽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如此燦爛以至於不真實一樣,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場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調中也顯得如此不真實,也許正因為不真實,所以馬曉軍不真實的幻想都在這個場景中成為了現實,在這場雨中場景里,馬曉軍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聲大米蘭的名字,當米蘭問他「你怎麼了?」的時候,他在片中毫不猶豫地唯一一次當她的面的說出了那句一直縈繞在他心裡的話——「我喜歡你!」,而米蘭也如他所願,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整個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擁抱,然而卻那麼不真實,因為這場雨是一場在陽光最燦爛日子裡顯得如此不真實的雨………雨過天晴後米蘭依舊在和劉億苦打情罵俏的現實,證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廂情願,生日宴會上那個和劉億苦對戰的場景也不過是馬小軍腦海中未遂的壯志!其實從來沒有過那麼溫情的雨,從來沒有過那麼燦爛的陽光,也從來沒有過那麼壯懷激烈的青春!
顧長衛的攝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結尾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馬曉軍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無助同時也象徵了他的被孤立,,這段非常意識流的鏡頭很好的表現出了那種窒息感,但是鏡頭中表露出來的些許沉淪與疏離好像又在表達他的一種玩味感,也許是在呼應影片結局志得意滿的馬曉軍開著名車細數兒時夥伴的落魄時的那種成就感吧!
最後提一句,馬曉軍憂傷地在屋頂上漫步時,以及在夕陽的橙色陽光中騎車帶著心愛的米蘭穿行在林間小道上時,所放的背景音樂是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里的間奏曲,這首來自國外歌劇的古典音樂與中國文革時期的愛情配合的如此協調,以至於最早引用這首間奏曲的那部《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認為是不適合配用這首曲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