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人生的影評
Ⅰ 玫瑰人生的劇情簡介
1915年12月19日,皮雅芙(瑪麗昂·歌迪亞飾)生於法國巴黎郊區的衛星城市——美麗城(Belleville)。卑微的出身遮蓋不了皮雅芙與生俱來的優雅氣質以及天籟般的曼妙嗓音,經夜總會老闆路易斯·勒普利(傑拉爾·德帕迪約飾)慧眼識中,皮雅芙在成長中漸漸脫去鄉下女孩子的土氣和在市井階層沾染上的俗氣,最終化身為紐約鎂光燈下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她舞台內外的故事數十年來被人傳唱不休。
除了音樂方面天資過人外,艾迪絲·皮雅芙的人格魅力與個人生活多年來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她與法國歌手伊夫·蒙當、藝術全才讓·考克托、法國歌壇長青樹查爾斯·阿茲納烏爾、好萊塢女星瑪琳·黛德麗以及拳擊手邁克爾·希丹等藝術名流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感情故事,更增添了這位香頌天後的傳奇色彩。但是太過光芒奪目的人生以及非同尋常的情感經歷,讓皮雅芙在享受輝煌的同時也經受著常人所難想像的疲憊,這位綽號為「小雲雀」的一代天後,終以悲劇的方式結束了傳奇的四十七年人生 。
Ⅱ 《玫瑰人生》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啊
這是一部描寫法國著名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傳記片。由法國導演奧利維埃·達昂執導,由馬麗昂·歌迪亞飾演這位命運多舛的女歌手。
琵雅芙,出生於1915年,本名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雜技演員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兒,童年家境貧寒,由街頭賣唱起家,最終登上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成為一代香頌女王——法國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總會老闆從道街角落裡發現了這名音樂奇才,並為其改名為拉·莫姆·琵雅芙(意為小雲雀),琵雅芙是將多愁善感、幽默和嚴酷的現實主義極好地結合起來,她是法國傳統歌曲的化身。
影片再現昔日巴黎對手風琴的痴迷和當時杯盤狼藉的夜總會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佔主導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滿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紐約火爆狂歡的音樂會,也有一系列喧囂騷動的感情故事,以及遭遇死去孩子和愛人拳師邁克爾·希丹的飛機失事的巨大痛楚。
歌壇雙棲明星馬麗昂·歌迪亞飾演從20歲到47歲(去世)的琵雅芙,在影片《玫瑰人生》你中偶爾會聽到歌迪亞的歌聲,但是,大部分歌曲仍是琵雅芙的唱片演繹,或者由吉爾·艾格洛特(因為她們的聲音極為相似)演唱。
Ⅲ 《玫瑰人生》值得我們再三品味嗎
電影從一首歌開始,結束在另一首歌。俯拾皆是的美妙音樂,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也許,沒有人能夠忘記伊迪芙的歌喉。音樂;也許,好的音樂永遠也不會過時的。不分國界、民族、語言。這也許也是許多人為音樂而瘋狂的原因吧。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具備音樂所能具備的穿透力,以及讓不同人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產生同樣的共鳴。而這部以音樂為主的電影,以一個傳奇歌手為軸線的電影,它所選擇的音樂,給了它一個語言局限之外的另一個廣闊的空間。
看這部電影,也許只能如同陶淵明所說的那樣「不求甚解」。因為它並不像一般的敘事性電影一樣平直,而更像一部散文式的電影一樣;形散,而神不散.電影主要是圍繞著伊迪芙這個人物展開劇情的。基本還有存在有時間軸的,一條是伊迪芙回憶里的自己已經逝去的生活里所有零碎的片段,另一條則是已經接近死亡的最後時光,依舊還是零碎片段。如果我們真的要去理清從時間軸上所發生的種種事情,其實我們可以做到;只是,這似乎並不符合讀散文的一般方式。
Ⅳ 求玫瑰人生影評
如果不曉得艾迪特・皮雅芙(Edith Piaf)是誰,那或許知道《玫瑰人生》(LaVie En Rose);即便記不得歌名,對不上號,肯定也在哪聽過這歌―――在克萊德曼的鋼琴曲里,在《天使愛美麗》、《兩小無猜》里,甚至在馮小剛的《天下無賊》里―――片頭那首歌,正是小野麗莎翻唱的《玫瑰人生》。
傳記電影《玫瑰人生》講述的,正是歌曲原唱者、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的傳奇一生。她的藝名「Piaf」是巴黎人稱呼「麻雀」的俚語,這個名字不僅是因為她性格爽朗,有副好嗓子,更是因為她身高僅有146厘米。在本片導演奧利維埃・達昂(Olivier Dahan)之前,克勞德・勒魯什(Claude Lelouch)在1983年就拍過關於皮雅芙的電影,名為《莫忘今生》(Edith and Marcel),講的是皮雅芙和拳擊手馬塞爾的愛情際遇。在《玫瑰人生》里,這段情殤也成為影片關鍵章節。
《玫瑰人生》長達140分鍾,完整地再現了皮雅芙顛沛流離的童年,從街頭初啼、酒吧賣唱的少女到正式登台、歌喉迷人的明星,到情感受挫、每況愈下的晚年,再到彌留之際。達昂成功地打亂皮雅芙人生的各個階段,一會還在懵懂困惑的孩時,一會就跳到肢體僵硬的老年,營造轉瞬即逝的人生悲喜。為了不至於讓觀眾覺得含糊不清,導演用文字交代了時間、地點;只要細心留意,前後故事還是能串在一起,看出皮雅芙從法國到美國的人生軌跡。作為線索的,自然是皮雅芙不同時期的歌曲,有特殊意義的、偶然抓住的,皆成就了舞台上的皮雅芙。
皮雅芙僅在人世間駐留48個年頭,這一大半可能由於她無節制地注射嗎啡、醉酒縱情,揮霍健康導致生命透支。但皮雅芙之所以為皮雅芙,就在於她不可復制的偏執,或者如評論家所言,是一種「法國的基因」。幸運的是,在《玫瑰人生》外,她還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在這部電影里,你還將聽到《愛的禮贊》、《我無怨無悔》等名曲。
片中,皮雅芙遇見傳奇女星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激動得有些失措。事實上她和電影的交集還有不少,比如法蘭西奇才讓・考克托(Jean Cocteau)是她的好朋友,為她編過戲劇。更叫人感慨的是,在聽聞好友去世消息後,考克托在同一天離去。
作為2007年柏林電影節開幕電影,《玫瑰人生》在法國上映後取得驚人票房。這也許是在1963年皮雅芙的國葬―――成千上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她送行―――之後,人們再一次用行動懷念這位「小麻雀」,還有她不老的歌聲。
Ⅳ 《玫瑰人生》玫瑰的凋零是否寓意著衰敗的開始
導演的運鏡技法和剪輯師的剪輯手法讓我眼前一亮並且大為驚嘆。繁雜的長短鏡交接,淡出效果後的過場,甚至直接用重疊的鏡頭從一個場景直接過場到另一個場景的切換等等都讓我著迷不已;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在狹隘空間里的長鏡頭。當然,也許我可以把我所說到的這五個方面都兼並在一起寫進這篇文章里來。只是,我並沒有太大的把握。寫電影這些年,除了音樂原聲之外,其它的四個方面基本上我都曾經寫過;限於對音樂知識的局限性,關於電影音樂原聲的文章我從來不曾寫過。此其一。還有一個方面是,那樣寫下來篇幅極長,也許並沒有太多的人會有耐心把我的這篇文章仔細看完。於是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徒勞。我不喜歡這種結果。所以,我選擇了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寫我的這篇影評。
Ⅵ 法國電影玫瑰人生的劇情。越詳細越好。
有著「小麻雀」之稱的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瑪麗昂•歌迪亞飾),她有著傳奇的一生。皮雅芙的童年顛沛流離,先是被母親拋棄,然後被父親送到妓院由祖母撫養,隨後在父親從軍隊退役後,又被強行帶走隨馬戲團演出生活。再之後皮雅芙跟隨父親賣藝為生,街頭初啼並到成為一名酒吧賣唱的少女。
正式登台的皮雅芙順利成為一名歌喉迷人的明星,演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然而她的情感卻一再受挫,尤其是和拳擊手馬塞爾(讓-皮埃爾·馬丁斯飾)的情感經歷。她的晚年每況愈下,最後死於肝癌。
Ⅶ 誰能提供我一篇關於奧斯卡電影《玫瑰人生》的影評啊謝謝謝謝!!!
《玫瑰人生》:花瓣與刺兒
什麼是真正的藝術人生呢?是藝術完全占據了某個人的生命,還是某人的生命以一種藝術形態在延續直至終結呢?
這個問題恐怕永遠沒有答案,當看完《玫瑰人生》,面對影片中伊迪絲 碧雅芙那命運多舛的一生時,筆者恐怕除了唏噓以外竟然陷入了一種空白之中,難道這就是藝術人生?還是藝術人生向來具有一定的悲劇性?
傳記片是西方電影的一個重要類型,其中藝術人物的傳記更有其獨特的魅力,這主要源於西方人對人本主義的關懷以及獨特人格的激賞。但事實上,傳記片的拍攝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工作,每一個人物的一生或者是豐富多彩的或者是命運多舛的,在有限的時間里要表現漫長的人生本身便是一個難題,首先便要涉及到傳記人物各個方面的取捨,是對其業績的展現還是還原其作為凡人的普通,其次是對事件的取捨,最後還要講究影片的布局以及線索等等。好在自從《公民凱恩》之後,西方電影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才讓我們從電影上認識了許多西方人物。
影片《玫瑰人生》在講述碧雅芙一生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別出一格的,尤其是在影片的布局上,令觀眾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時空的跳躍性,似乎混亂而復雜。在影片前半部分中,即1959年作為一個分界線,兩條線索分別進行著,1959年後碧雅芙的養病過程,當然只是蜻蜓點水,形成了引子,直接引出碧雅芙從幼年到1959年的經歷。兩條時空線索雖然糾纏在一起,但觀眾看起來並沒有任何阻礙,顯得十分地清晰。但到了影片後半部,時空開始在病痛中的碧雅芙與成名後的碧雅芙之間肆意地跳躍,這便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
碧雅芙的成長到成名是一個順序的過程,從被父母拋棄被迫生活在妓院中到隨父親進入馬戲團,再到街頭賣唱被夜總會老闆挖掘,直至最後成名然後風靡美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影片的前半部重點講述的便是碧雅芙的事業與成長路線。雖然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但事實上人物性格卻較為單薄,一些情感(主要是指親情)大多是點到即止,沒有形成一種凝聚力。我們此時與其說是看一部電影,更象是一部講述人物歷史的紀錄片。但值得注意地是,雖然碧雅芙的情感沒有直接體顯,但裡面所涉及到的這些情緒都為下面的內容做出鋪墊。
影片後段主要講述了碧雅芙一段刻骨的愛情,與拳手邁克爾的心心相印以及由於自己的執著所造成的悲劇,甚至由於這場悲劇而陷入到了一種無法自拔的自我毀滅之中。而此時所對應的1959年後的碧雅芙則處於一種情緒的操控中。所以,很顯然,故事的整體布局是一種情緒的帶動,從碧雅芙唱歌的社會性到其情感的個人性。
導演將碧雅芙的社會性與個體性分別講述對於觀眾來說更會了解人物的全貌,但時空的跳躍卻不可避免地給觀眾帶來一定的混亂。好在當愛情最終毀滅了碧雅芙之後,事業與情感達到了空前的統一。
影片海邊的一段采訪是極其重要的,三個「LOVE」的述說表明了碧雅芙真正的內在心理。碧雅芙的一生是孤獨的,她事實上是完全缺失父母的,生母棄她而去,妓女待她雖然很好,但卻被父親硬生生地拆散了,而父親卻絕不是一個好父親,他只想從女兒的身上榨取錢財,而音樂廳的老闆雖然如父親一樣,但卻死於非命,甚至連累到了碧雅芙。一個缺失了愛的人,其內心是何其孤獨,於是我們便不難理解在她的愛情中,對拳手的迷戀以及任性,這是一種親情轉為愛情的尋愛的渴望,我們也不難理解,她對自己孩子的遺棄卻來自於兩位母親的作為重復。
愛的缺失造成了內心的孤獨,同時也會令人產生一種自卑感,碧雅芙的天賦為她贏來了自信與自尊,她將唱歌當成生命,甚至高於生命的原因正是由於唱歌可以彌補心中本來應該屬於愛的那份空白。
影片結尾,碧雅芙倒在麥克風前與其卧床臨終前對愛的懷念平行演繹著,於是,我們看到了碧雅芙藝術的人生如玫瑰一樣美麗,而人生的藝術卻如針刺兒一樣痛楚無奈!
作者:韓兮
Ⅷ 《玫瑰人生》你覺得它經典嗎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一部經典的電影;可以拿出來說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如果你喜歡的是音樂,那麼你可以從這部電影的原聲音樂入手;如果你喜歡梳理,那麼你可以從劇情分析開始;如果你喜歡的僅僅只是一個性格女星作為精神偶像,那麼你可以從這部電影所塑造的人物,被稱為法國國寶的傳奇歌手伊迪絲·琵雅芙(Edith Piaf)的性格分析分手;而如果你僅僅只是喜歡寫字,那麼你可以去看這部電影所有的那種敘述表達的方式。
然而,這些都不是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縱然我也喜歡這些地方,不管是音樂原聲、劇情編排、人物塑造還是表敘技法,這部電影均做得非常出色。但是最終讓我眼前一亮並且大為驚嘆的依舊是導演的運鏡技法和剪輯師的剪輯手法。繁雜的長短鏡交接,淡出效果後的過場,甚至直接用重疊的鏡頭從一個場景直接過場到另一個場景的切換等等都讓我著迷不已;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在狹隘空間里的長鏡頭。
當然,也許我可以把我所說到的這五個方面都兼並在一起寫進這篇文章里來。只是,我並沒有太大的把握。寫電影這些年,除了音樂原聲之外,其它的四個方面基本上我都曾經寫過;限於對音樂知識的局限性,關於電影音樂原聲的文章我從來不曾寫過。此其一。還有一個方面是,那樣寫下來篇幅極長,也許並沒有太多的人會有耐心把我的這篇文章仔細看完。於是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徒勞。我不喜歡這種結果。所以,我選擇了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寫我的這篇影評:分點分段地敘述,不喜歡看的人們可以跳過;而且除了最讓我驚嘆的兩個長鏡頭之外,其它方面我就點到即止不再贅述細論了。
Ⅸ 玫瑰人生:的含義是什麼
《玫瑰人生》作為2007年柏林電影節的揭幕影片,記錄了傳奇女歌手「法國小雲雀」伊迪絲·琵雅芙坎坷而璀璨的一生。影片由奧利維埃·達昂執導,瑪...>>>
信息法國|140分鍾|2007年2月14日(法國)
導演奧利維埃·達昂
主演瑪麗昂·歌迪亞 / 施維泰·絲特
《玫瑰人生》作為2007年柏林電影節的揭幕影片,記錄了傳奇女歌手「法國小雲雀」伊迪絲·琵雅芙坎坷而璀璨的一生。
影片由奧利維埃·達昂執導,瑪麗昂·歌迪亞、施維泰·絲特、艾瑪紐爾·塞尼耶、傑拉爾·德帕迪約等主演。
影片獲得3項奧斯卡提名,並摘得最佳女主角獎與最佳化妝獎。
中文名玫瑰人生外文名La môme其它譯名La vie en rose出品時間2007年發行公司Picturehouse;TF1 International製片地區法國拍攝地點法國、英國、捷克拍攝日期2006年1月11日導 演奧利維埃·達昂編 劇奧利維埃·達昂類 型劇情主 演瑪麗昂·歌迪亞,施維泰·絲特,艾瑪紐爾·塞尼耶,傑拉爾·德帕迪約片 長140分鍾上映時間2007年2月14日(法國)分 級PG-13(USA)對白語言法語、英語色 彩彩色imdb編碼tt0450188主要獎項第80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第80屆奧斯卡獎最佳化妝
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法國愷撒獎最佳女演員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玫瑰人生》講述了埃迪特·嘉斯森是一名雜技演員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兒,童年家境貧寒,由街頭賣唱起家,夜總會老闆從道街角落裡發現了這名音樂奇才,並為其改名為伊迪絲·琵雅芙(意為小雲雀),她的生活中充滿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紐約火爆狂歡的音樂舍。也有一系列喧囂騷動的感情故事。以及遭遇死去孩子和愛人拳師邁克爾·希丹的飛機失事的巨大痛楚。最終登上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成為一代香頌女王——法國最有名的流行歌手。她立足歌曲的最高舞台,成為了真正的國際巨星。她是法國傳統歌曲的化身。1963年。在她臨終前的那一晚,她依稀看到他那早逝的孩子和她的愛人……她的葬禮在巴黎舉行,有幾萬人自發步行跟隨到她下葬的拉雪茲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