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錦觀後感
① 詩歌讀後感
小花
[俄]普希金
我在書里發現一朵小花,
它早已乾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裡就充滿了
許許多多奇異的遐想:
是哪一個春天,在哪一處
它盛開的?開了多長時間?
誰摘下的?是外人還是熟人?
為什麼放在這書頁中間?
可是為了紀念溫柔的相會?
還是留作永別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於孤獨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陰?
是他還是她?還在世嗎?
哪一個角落是他們的家?
啊,也許他們早已枯萎了,
一如這朵不知名的小花?
這首詩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受。我彷彿一下子發現了美:一朵小花竟然會那麼美麗,那麼富於感情色彩,而且它的美麗是可以長久的、可以傳遞的、可以珍藏的,它有那麼強的生命力!我反復吟誦這首詩,並在我最好的一本筆記本上認真地抄下這首詩!
我由《小花》結識了普希金,結識了這位俄羅斯偉大的抒情詩人。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好似著魔一樣迷上了普希金,我四處尋找他的詩集,借到了《普希金抒情詩集(一)、(二)》,我先是手不釋卷地讀,然後夜以繼日地抄,抄了好幾本筆記本。這幾個本子是我最初的一筆珍藏,曾有友人跟我借閱,被我婉拒了。接著,我又陸續看到了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別爾金小說集》、《上尉的女兒》、《杜布羅夫斯基》等作品。普希金筆下的俄羅斯美麗風景和優秀的婦女形象,點燃了我青春的詩情和對美好人生的憧憬,培養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強化了我性格中善良、堅貞的一面。同時,普希金也培養了我對俄羅斯文學的熱愛,從閱讀普希金擴展到閱讀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訶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高爾基、瑪雅可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等名家名著,可謂是「一花引來百花開」,使我擁有了一座「俄羅斯文學百花園」,它滋養了我的思想情感和對高雅文學的愛好。
不過,尋思起來,還是《小花》給我的影響最大。這朵「小花」從闖入我眼簾的那一刻起就融進了我的生命里,甚至,它刻畫我的性格,美化我的人生,塑造我的情感。
② 晉祠 梁衡讀後感
晉祠 梁衡讀後感:
梁衡先生最早是以其山水游記散文《晉祠》而闖進我閱讀視野的,此後,我便留意起這位官員作家,他竟 沒有讓我失望。
《晉祠》是梁衡1982年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作品,當年即入選中學語文教材。後來他的散文《覓渡覓 渡渡何處》和《夏感》也入選中學教材。讀到這樣美妙的文字,就讓我格外地關心梁衡其人其文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我還真在常武購書中心購到了這樣的集子, 梁衡早期作品十分擅長描摹山水,"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這里的水,多、清、靜、柔。" 三 句六字,揭開了晉祠美之所在,一句四頓道出流水誘人之處。 這種寫山、寫水、寫景的模式,並不是梁衡所追求的惟一意境,他要"求真、求新、求美",把自然與政治、 把山水與偉人融為一體,推出一種新的"政治散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大膽的嘗試。"知人以論世,讀詩以觀 心",用這句話去衡量梁衡的"政治散文"再貼切不過。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裂給人看。"梁衡自己這樣說。 梁衡寫人物,通過考察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奮斗與犧牲、歡樂與悲傷的人生經歷,而致力於發現人物的思想和 人格內涵, 進而去追尋人生於天地之間的終極意義, 去拷問一個人之於歷史長河的創造和貢獻價值.
③ 《絳州鼓樂》觀後感400字
如雷,隨滾滾烏雲而來,氣勢磅礴,排山倒海,電閃雷鳴的驚剎,揪人心尖。
如潮,象萬里浪龍飛至,勢如破竹,驚天動地,不可一世的霸氣,盪人心海。
如風,是夾著花香的春風,拂面如錦,揮之如絮,小鳥依人的溫柔,讓人留戀。
如雨,是銀線穿著的珍珠,靜時如簾,動如沙響,米打窗紙的細語,浸入夢鄉。
一曲《秦王點兵》精彩,
軍情急,號角鳴,
兵士集合,演兵場,
秦王點強兵,發將令,巧布陣,
群情亢奮,熱血沸騰,精忠報國,保國家。
鼓聲,象燃燒的血。
鼓聲,象出鞘的刀。
鼓聲,象仇恨的火。
鼓聲,象戰斗的旗。
鼓聲,象凱旋的歌。
敲鼓邊、血濺旌旗,蹭鼓面、漫天腥風,打鼓幫,廝殺殘烈,單槌滾,英雄悲壯。
技藝嫻熟,手法細膩,鼓情合一,神形一統。
那鼓敲的,那是個爽。
那鼓棰耍的,那是個絕。
那鼓曲奏的,那是個妙。
讓人聽的,那是個楞。
絳州鼓樂不愧悠久的歷史,光大了經典文化的傳承,豐滿了鼓樂的內涵,升華了藝術的造詣,煥發了絳州鼓樂不老的青春。
用一句晉南的方言叫:絳州鼓樂能行。
④ 《百年孤獨》讀後感
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把《百年孤獨》看完了。感覺自己看書總是在追著情節走,不是太注重書所傳達的情感。所以,這次也不例外。看完之後,書里的孤獨壓得我踹不過氣來,孤獨從每一個字里透出來,從每一個人物的眼神里透出來。很想寫些什麼,但腦海之中竟然沒有絲毫話語想說,感覺渾渾噩噩的什麼也做不了,自己似乎也陷入了一種孤獨當中,就如書里的何塞·阿卡蒂奧,糊里糊塗地過完自己的一生,即使他是多麼的感情熾熱!
去找了一些書評,看了別人的感想,才能慢慢寫出些字來!「許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準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句話在小說中出現了很多次,同時也是句很神奇精巧的開場白,「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隱藏著一種深沉的悲哀和無可奈何的宿命感,卻又憑借著巧妙的時空交錯形成了巨大的懸疑」有人如是說。小說的風格,不是很能說清楚,裡面有各種荒誕離奇的情節,布恩蒂亞家族七代人的錯綜復雜的關系,作者的不停倒敘,這些都很是讓人頭大,理不清思緒。百年孤獨里的跌但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總是隔著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時,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牆淋得模糊。「也許,從上帝將布恩地亞的名字賜予這個家族,他們便註定了孤獨」,布恩蒂亞家族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體,「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別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從家族第一個何塞·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校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爾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黛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奧雷良諾第二。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何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麗貝卡,到最後仍然咬著手指執著地不肯死去;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妲;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爾蘇拉,比如天使姑娘雷梅黛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上校奧雷良諾。。。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
「人註定是孤獨的,人與人的交往都隔了一堵厚厚的牆。理解註定成為不可能,人在得到自由的同時,也得到了它饋贈的禮物——孤獨」,薩特如是說。看了這句話,也更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反正最後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後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後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孤獨,對於我,究竟又意味著什麼。是,此刻靜靜的一個人坐在電腦前發呆?是,合上這本書之後再沒有勇氣翻開它?是。看書時即使胸中湧上無限悲哀也眼睛干澀,流不出一滴眼淚?我想我是害怕孤獨的,也一直在逃避著孤獨,卻往往陷入更深的孤獨。愛與心中最溫柔的部分,都被遮掩的嚴嚴實實,再也出不來了!也許,每一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來宣洩自己的孤獨,表面上的漠不關心,實際上內心深處,我們也渴望被愛,被認可,被同化,可惜這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
「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結束了?也許,這只是一個嶄新的、燦爛如錦的、生機盎然的,愛情真誠無欺,幸福得以實現的烏托邦的開始?在那裡,命中註定一百年處於孤獨的家族最終會獲得並永遠享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歷史需要孤獨,生命需要孤獨,孤獨值得思考一輩子!
⑤ 巜千里江山圖》的200字感悟作文
畫中描寫崗巒起伏的群山和煙波浩湖。依山臨水,布置以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並穿插捕魚、駛船、行路、趕腳、遊玩等人物活動。形像精細,刻畫入微,人物雖細小如豆,而意態栩栩如生,飛鳥雖輕輕一點,卻具翱翔之勢。山石皴法以披麻與斧劈相結合,綜合了南、北兩派的特長。設色繼承了唐以來的青綠畫法,於單純統一的藍綠色調中求變化。用赭色為襯托,使石青,石綠顏色在對比中更加鮮亮奪目。整個畫面雄渾壯闊,氣勢磅礴,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將自然山水,描繪得如錦似綉,分外秀麗壯美,是一幅既寫實又富理想的山水畫作品,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少見的巨制。卷後有當時蔡京的題跋,證明此畫是真跡無疑。
⑥ 鄒越教授演講《讓世界充滿愛》觀後感 急急急1
看過了鄒越教授的激情演講—《讓世界充滿愛》,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雖然演講最突出的主題只有一個「愛」字,但卻表現了愛的不同意義。
阿可瓦里在賽場上受傷後,仍然頑強地忍著傷痛一瘸一拐地走向終點,這是強烈的愛國熱情在推動著他前進。祖國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偉大的,雖然我們不能像阿可瓦里那樣代表祖國參加比賽,但我們努力學習、健康成長,這些實際行動也是愛祖國的表現。只要心裡裝著祖國,就總會有報效國家的一天。
在四川大涼山支教的李靜老師,忍受著絕症的痛苦,堅強地為學生們上完了生命中的最後一節課。這件事讓我想到,我們也應該更加熱愛自己的老師,因為我們的老師很不容易,她的孩子很小,但卻每天早早地就來到學校,教我們讀書,當我們早已進入甜蜜的夢鄉時,她還在辛勤地批改我們的作業。老師付出這么多,都是為我們啊!所以我們要愛老師,作一名優秀的學生來回報老師。
爸爸媽媽不辭辛苦地養育我們,就是為了讓我們長大成才。爸爸媽媽是我們最大的恩人,他們為養育我們花費了數不清的精力。作為三年級的學生,我們現在就應該行動起來,做自己能做的事,洗碗筷和小衣物,擦地板,不用家長督促就主動學習,減輕家長的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業中。
我們不但要愛別人,也要善待自己,使自己有一個健康強壯的體魄,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長大成才,這樣才能把更多的愛奉獻給祖國和他人。
只要有了愛,世界就會變得溫暖,這個演講,讓我更加懂得了愛的真諦。
⑦ 我用殘損的手掌讀後感
這首詩,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表現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註:雖然自己的手掌已經「殘損」,卻仍然要摸索祖國「廣大的土地」,觸到的只是「血和灰」,從而感覺到祖國籠罩在苦難深重的「陰暗」之中。第二部分寫詩人的手終於摸到了「那遼遠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沒有為侵略者所蹂躪的解放區,詩人對這塊象徵著「永恆的中國」的土地,發出了深情贊美。描寫淪陷區陰暗,從實處著筆,用一幅幅富有特徵的小畫面綴連。抒寫解放區的明麗,側重於寫意,用摯愛和柔情撫摩,加之一連串親切溫馨氣息的比喻,使詩章透現出和煦明媚的色彩。可以說這首詩既是詩人長期孕育的情感的結晶,也是他在困苦抑鬱中依舊保持著的愛國精神的升華。
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並不迴避直接抒發和對事物進行直接評價的陳述方法,但思想情感的表達,主要還是通過形象的構成來實現。運用幻覺和虛擬是創作這首詩的主要手法。詩人在獄中,想像祖國廣闊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僅可以真切地看到它的形狀、顏色,而且可以感觸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這種虛擬,強烈地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的深摯的情感。詩人在虛擬性的總體形象之中,又對現實事物作了直觀式的細節描繪:堤上的繁花如錦幛,嫩柳枝折斷發出的芬芳,以及長白山的雪峰,夾著泥沙的黃河,嶺南的荔枝花等。這一些細節描繪正透露了詩人對祖國的眷戀、熱愛之情,以及對祖國所遭受的沉重災難所產生的哀痛。值得注意的是,在直觀式的細節描繪之中,詩人還運用「虛擬性想像」的手法:觸到水的「微涼」,感受到長白山的「冷到徹骨」,黃河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都是直觀式描繪中存在的想像與虛擬,是詩的開頭「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一幻覺的具體化。至於寫到蘸著「沒有漁船的苦水」,「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以及在寫到對解放區的熱愛時,說手掌輕撫「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則是在想像性的虛擬中,結合著隱喻和明喻。尤其是「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這一比喻的恰切,包含的感情的豐富性,一再受到人們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