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後感一千字
㈠ 建國大業 影評 一千字。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僅供參考,希望你滿意我的回答,如有疑問,請追問
㈡ 建國大業 觀後感(1500字以上)急!!!
你好,我昨天剛交上一份《建國大業》觀後感,希望你可以從中借鑒一下。
《建國大業》___心靈的震撼
今年是公元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六十個生日,昨天,公司組織學員分部全體學員在##影城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把我們這些八零後在幸福中成長的孩子帶回到了六十年多年前, 看到了建國前的重重困難,也再現英雄烈士們捨生忘死,為革命事業奮斗到底的精神, 深深的體會到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不禁涌動起對建立共和國的無數先輩的敬仰情懷。
故事是從1945年,中共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開始的,對如何建國,如何安撫深受戰爭創傷的百姓採取了不一樣的政策,雙方利益分歧巨大,導致了內戰的全面爆發。共產黨人重視各民主黨派的力量,選擇了民主建國,成立聯合政府,並以分田地的方式關注了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已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人卻置和平不顧,選擇了一黨治國,漠視共產黨人與其他民主黨派的存在,漠視勞苦大眾的利益,結果談判失敗了,一場不可避免的內戰爆發了。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影片中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率部圍剿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講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這正是當年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死守延安,無疑會傷亡慘重,代價太大,不能做到對人的關愛勝過對地的關愛。毛澤東優先選擇了對人的關愛,他的決策無疑是高明的。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當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從此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㈢ 建國大業觀後感2000字
旗 幟 與 警 鍾
---觀《建國大業》有感
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 看完之後,我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正在進步,中國正在前進!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兩位角色的兩次落淚。第一個落淚鏡頭出現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劉燁飾演的塔山英雄團的老兵在部隊准備接受檢閱的時候,突然沖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個軍禮,激動地吼著:「我代表活著的和死去的戰友向毛委員敬禮。」由於激動而有些變調的聲音,黝黑的臉龐上迸出的淚水,讓我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是啊,從紅船到井岡山,從延安到北京城,這條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我們的新中國走得異常艱辛。這個過程中,有那麼一群人,永遠地留在了路上。他們,也曾是那麼青春光彩的臉龐,也曾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曾有彩旗招展的理想……但是,他們留在了路上,而沒有機會聽到天安門城樓上「人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洪亮聲音,無法看到金水橋畔揮舞的紅旗。然而也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我們後來人踏得更穩,走得更遠。老兵的淚,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獻出鮮血與生命的先驅,提醒我們面對注視我們的先烈,繼續為我們畢生追求的事業而努力,寫出應該屬於我們的輝煌青春。
第二個落淚鏡頭出現在蔣家王朝覆滅的前夕,陳坤飾演的蔣經國懷著一腔熱情到上海清除腐敗,整頓金融秩序,最終被迫屈服。他悲憤地對著蔣介石喊出:「父親,黨、國都已經在危難的邊緣了!」兩行淚水滑下臉龐。這喊聲象警鍾在猛敲擊。國民黨成立之初,民族、民權、民生的理念引領了一批優秀的青年。但來自政黨內部的腐敗、爭斗、渙散最終把自己蛀空,並最終失敗而蝸居海島一隅。而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八年、執政六十年、領導改革開放三十年,這其中,雖然也曾迷茫、彷徨,也曾犯過錯誤,走過歪路,但卻總能很快地清醒起來,並作出正確的決定:從井岡山時期明確的「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到黨的七大第一次闡明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再到前不久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們的黨在與自身和外界的斗爭中不斷成長,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我們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昂揚挺立在世界的東方,帶領著11億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走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明天。
兩個角色的落淚,兩次同樣撞擊心扉的吶喊。前一個背景是艷陽高照的絢麗朝霞,象旗幟,鼓舞我們年輕後輩在前人的感召下大步前行;後一個背景是山雨欲來的沉沉陰霾,似警鍾,一遍遍地在我們耳邊敲響,警示我們,「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 「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我們的黨,是偉大的黨;我們的事業,是光榮而神聖的事業。讓旗幟與警鍾昭示著我們永遠前行。
光輝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
《建國大業》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時間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派系斗爭、一黨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余,而共產黨則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毛澤東醉意朦朧,斜靠在牆上若有所思,共產黨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通過毛澤東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這,一直都是共產黨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盡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願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後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
《建國大業》觀後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造型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長征》首次見他著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也許這就是極致?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也許是審美疲勞?咱也不知道,劉勁等特性演員的演出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電影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㈣ 建國大業觀後感1000字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望採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