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配音
『壹』 我現在大三是師范生,請問哪位大蝦能幫忙告訴,中學語文說課有哪些步驟,最好有具體事例參考,謝謝啦
文言文:
《岳陽樓記》說課材料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於「精華」二字,強調知識接受,只注重把語法、文法講深講透,卻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缺少師生獨特情感的體驗,形成文言文教學模式的單一、固定化。無疑這樣的教學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更不能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學必須從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來把握,應該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有一個領會的過程,有一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對文章對作者發表真知灼見的過程。充分利用信息資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交流經驗的反思過程、資料整合的合作過程。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華,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學個性化、多樣化,從而達到新課標對中學階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學要求和教學評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的品位和審美情趣。」
一、教學理念
1、倡導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選擇古文《岳陽樓記》的擴展課,正是充分考慮到初三學生古文賞析的能力、評價作品的能力和認知事物的能力已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會感興趣於作品的文質兼美、立意高遠,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這樣,在老師的精心的指導下,學生在「能學」、「想學」的前提下,掌握學習古文鑒賞的策略,達到「會學」,為今後探究古文並「堅持學」奠定基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豐厚文化底蘊,實現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2、構建開放課堂。新課程強調將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力爭將課堂創設成為探究、交流、合作的陣地。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中溝通,在相互啟發下補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表述自我的情感與體驗。這種自主、活潑的課堂會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的共同發展。對於千古詠唱的岳陽樓其資料極其豐富,不是教師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學生智慧資源,鼓勵和引導學生藉助網路、現代媒體參與教師備課,在廣度、深度上創建開闊的課堂思維空間。
3、尊重個性體驗。教師用贊許的目光和適當的鼓勵,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賞的自由和發表見解的自由。讓學生把眼光集於作品的美感美質,關注作者審美意識的投射。引導學生由課本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倡導學生從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生發開去,引發學生對歷史、當代社會周圍事的評議,體現自己審美創造的個性。
二、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傳頌的名篇。不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遠。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和遠大抱負,體現其人格的魅力,彷彿一盞燈,至今仍給人以明示。它既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較好載體,也是適應新課改創建古文教學多樣化的典範課例。
三、學生分析:
初三年級,學生心理發展趨於成熟,在形象思維豐富的同時,抽象思維有了較深層次的發展。對於文學的欣賞不僅僅停留於感性體驗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與較高層次的審美。正是基於培養學生古文自主學習能力、開拓學生思維空間、提高文化品位、倡導個性分析的考慮,我選擇了《岳陽樓記》這篇結構美、語言美、立意美的文章並設計了本節拓展性教學。
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把握作者獨辟蹊徑、精心設計的巧妙;正確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
2、過程與方法:在學生充分搜集、篩選信息資料的基礎上,自主交流、積極探究,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通過師生交流、相互提高,達成審美意識的共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導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文化思想的借鑒。
(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設意的獨特,領會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領會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學方法:學生自主交流、師生合作探究,輔之以創設情景法。
(五)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展示中國古代被譽為「四大名樓」的圖片,配以古典音樂。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騷客對岳陽樓的吟誦。
2、合作交流::
嘗試以網路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究慾望。課堂上通過小組成員自主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3、自主探究:問題一:在「前人之述備矣」的情況下,范仲淹選擇從那一角度為岳陽樓作記?問題二:文中哪些獨到之處使《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形成思維的交鋒,師生交流,達成共識。使學生能從審美的角度把握課文本身,理解作者寫景意圖所在。
4、思維拓展:在對作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對作者為情設景、緣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領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准確把握范仲淹的「憂樂觀」,進而聯及近現代的「今仁人」。評論之時充分給予學生言論的自由,讓其從感性的體驗上升的理性的分析,開拓課堂自由創造的空間。
5、創新訓練:在蓄積情勢的狀態下,以洞庭湖、岳陽樓煙波浩渺、雄偉壯觀的實景展示,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借景抒情寫出自己獨到的感悟。
本節課設計的意圖是:力圖改變古文教學過於沉悶的課堂氣氛,過於固定的教學模式,體現新課改下對古文教學的要求,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真正達到古文教學與現代化教育整合,珍視傳統文化基因與創新審美相結合。這只是嘗試,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會促使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和完善。
----------------------------
《桃花源記》說課稿
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陶淵名的《桃花淵記》,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第一、 分析教材。
1. 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桃》是蘇教版語文初二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可以是文言知識的再積累、再鞏固。為今後的文言學習都大有裨益;況且,本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優美,意蘊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課文。
2. 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 理解重要實虛詞的含義
(2) 理清本文的線索。
(3) 體會世外桃源虛實相生,寄託的社會理想。
3. 教學重點。
本文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4. 教學難點。
本文的難點就是目標的(3)
第二、 分析教法。
(1) 這節課主要採用問題導引法、啟發式、講解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 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
第三、 分析學法。
這節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討論法。文言的時代距離要求學生讀准音,讀透意,體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韻美,熟讀成誦。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第四、 教學過程。
(1) 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補充相關知識。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查閱資料的習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展示預習成果,互相補充,使之對作者、背景有較充分的認識,有利於對課文中心的理解。教師可以簡要補充,並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檢查學生讀准音,讀順句,對句讀加以點撥,為學生課堂正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利用多媒體,配音、配畫引導學生讀准音,讀出韻味,增加課堂吸引力。
(2)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字、詞、句的含義。為減低難度,可以分段進行。學生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詞句的含義。這是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充分利用小組集體的智慧,相互學習,集中疑點當堂提出,其餘小組可以代答,教師只在有代表性的問題上啟發或解答,始終使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大膽、細心的作風,獨立發表見解的膽識。教師對於課堂活動積極的學生要加以肯定,培養他們的信心。
(3)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基礎知識,檢查學生掌握情況,作到及時反饋。題目應該眉目清楚,按實詞、虛詞、特殊用法、句子,分門別類,利於學生掌握。
(4) 教師採用問題引導法,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線索、層次;理解本文虛實相生、作者寄託的社會理想。問題設置要由表及裡,環環相扣,力爭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學生討論,主要利用多媒體出示這幾個問題:
桃花源是誰發現的?他在那裡見到什麼?後來他回來成功了嗎?由此,可以知道本文的線索的什麼?
你喜歡桃花源嗎?請用畫筆描繪出這幅美麗的風光,並用詞語概括它的特點。可以推選擅長美術的同學在多媒體上展示,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作者筆下桃花源是這么美麗,那當時的實際社會環境如何呢?結尾「不復得路」給你什麼啟發?這其中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理想?
(5) 教師再次用多媒體展示配樂、配圖朗誦,學生自由聽讀,跟讀,在重新認識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品味文言文的語言美、思想美。
(6) 作業布置:教育學要求作業要少而精 ,有啟發性。因此本課作業定為——
練習三的字詞含義
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幅桃源的圖畫
第五、 板書:力爭新、實、精
桃花源記
線索:
桃花源:
寄託的理想:
-----------------------------
議論文
《紀念白求恩》說課材料
今天我交流的是議論文題材的文章,題目是《紀念白求恩》。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
《初中語文課程標准》要求 :7~9年級的學生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能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
《紀念白求恩》是語文版教材八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一課,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議論文。本文是毛澤東在1939年12月21日 所作的。此時,距白求恩大夫逝世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本文是一篇結構清晰、論證明了的議論文。毛澤東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質,他把對白求恩精神的評價提高到共產主義精神的高度,並把他的共產主義精神分析為國際主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技術精益求精三個方面,號召全黨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精神。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三個分論點依次是: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學習白求恩的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年適逢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白求恩身上所具備的共產主義精神及其各種表現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機會。
因此,我將本次學習的目標確立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
過程和方法目標:誦讀、自主、合作和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共產主義精神,引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們知道「議論」這種表達方式是用來表達思想觀點的,但缺乏對「議論」的邏輯認識和議論文的整體感知。於是,本文學習的重 點確立為議論文三要素的學習,包括:找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了解論據的種類;初步學習論證的方法,尤其是對比論證的方法。本文設計的政治術語較多,使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於是本文學習的難點確立為:找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鑒於是初學議論文,為避免空洞地學習文體知識,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反復誦讀,在對全文有了較深刻完整的感知之後理清思路,提煉觀點,進而分析討論,使學生對知識有生動而系統地把握。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情景導入
先配樂,設置情境,讓學生自由誦讀朱子奇的詩歌《白求恩紀念歌》,初步感知人物。
學生討論,讀詩時有什麼感悟?
教師導語:一名醫生,一個加拿大的共產黨員,本著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遠涉重洋,幫助與他毫無關系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並為之犧牲。他的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么?毛澤東的這篇《紀念白求恩》會告訴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接這一導語,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也為以後解決學習難點,理解政治術語作鋪墊。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分幾個層次閱讀,使學生逐層地感知文章。
第一步,聽讀,大屏幕出示聽讀要求:感受文中感情,解決字詞。之後,教師通過大屏幕檢測強調本文的重點字詞,主要是四字語。這一部分體現雙基教學。
第二步,自讀,出示自讀要求,大聲朗讀,勾畫出重要的語句。同時,教師提示問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紀念么?找到文中標明作者目的或觀點的語句。
第三步,速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提煉出文中的幾個觀點。讓學生整理思路,回答問題。
問題探究。
問題1、全文的主要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由議論的表達方式引出議論文的概念及三要素:
議論文就是分析事理,闡明作者觀點和主張,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必須具備三個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問題2、什麼是論點、論據、論證呢?
用幾何證明題的形式形象地解釋這三者的關系。
問題3、本文的論點是什麼?
鏈接論點知識,出示,結合學生找出的重要觀點的語句,讓學生判斷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介紹共產主義精神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最高理想,它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而作的。為此,白求恩可以拋棄國家之家的界限,來幫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運動。解決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問題4、作者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論點?從文中找到依據。 連接論據知識。先看中心論點,找到作為依據的兩段文字。大屏幕演示兩段文字,要求學生判斷兩段文字各自的表達方式。通過討論的方式理解兩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論據,並區分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在明確了論據的知識點以後,學生實踐,找出文中三個分論點的論據。
問題5、使用論據是要講求一定方法的,只知道論據是不夠的。此時,學生明確了論點,理解了論點與論據的關系 ,因勢利導,介紹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也就是論證方法。大屏幕上演示四種論證方法: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方法內容教師口頭作介紹,讓學生去判斷文中採用對比論證的文字,並完成大屏幕中的表格,說說對比論證有什麼好處?
品味語言:
要求學生找到文中最欣賞的句子,並說出其精彩之處。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由教師提煉出重點句子在全班賞析:
先是知道誦讀,讀出排比句的氣勢,並解釋理由,該句套用「就是一個……的人」的排比句式,從人格、品質、修養、志趣和人生意義五個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紀念」的重要意義,句式由短而長,語意豐滿,氣勢磅礴,如同贊美詩一般,給人以巨大的鼓舞。
大屏幕演示練習題,強調背誦。
體驗反思:
學生小結本文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再次回顧白求恩身上的這種共產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對同志的極端熱忱。我們剛剛經歷第74個國恥日「九•一八」,而今年又恰巧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紀念,引導學生聯系現實討論:我們能從白求恩身上學到哪些?
探究性作業: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這樣的一句名言:「空袋子難以直立」。
(1)這句名言不僅說明了一種生活現象,更蘊藏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請說出這個道理:
(2)請說出一個能證明這個道理的事實論據。
設計這個作業的原因是因為提煉觀點和舉出相關事例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較容易,學過幾篇議論文以後再要求學生寫一篇較短小的議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真實,論證力求得當。
設計反思。
教學中,既注重教師的引導,有機遇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性,通過上述的學習我們的學生會隊以論文有初步的了解。選作本課的初衷之一是為了讓學生受教育,引導學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言行,我想在體驗反思之後是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
本文是議論文,文風嚴謹,如何突破嚴謹和較強的邏輯性,讓學生較為輕松有趣的學習議論文是設計課件和教學中考慮最多的地方。
----------------------------
說明文
《中國石拱橋》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中國石拱橋》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說明了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
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二、說教育教學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准,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
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
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4、師生互動促進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①積累「雄偉、殘損、古樸、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等 詞語,掌握讀音和詞義。②了解中國橋梁建設的偉大成就,把握石拱橋的特徵。
2、能力目標:①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整體感知文章,培養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准確、周密的特點。
3、德育目標:了解我國橋梁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優勢,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能增大教學容量,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愛學。
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在學會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自能會學。本節課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前提下,強調動口動腦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創新能力和發展智能,提高整體素質
討論法: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
五、說教學步驟
導入。課前,讓學生討論見過哪些橋,視頻演示趙州橋片段。
作者介紹。首先向學生適當介紹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內容要精當,有所側重,有利於增加學生文學常識。
比較閱讀。接著,教師分發資料,《荷情萬種》、《荷花》,學生閱讀後,並感知它們的區別,學生談閱讀感受,只要能談到一兩點就行。兩文同樣寫荷花。但《荷情萬種》這是一篇 記敘文,兼有抒情、議論。記敘自己賞荷的經過,對荷的描寫和體驗極有層次,先寫荷風,又寫荷花。《荷花》這篇文章介紹了荷花的觀賞價值、食用價值、葯用價值等。突出強調鮮藕、蓮子,略寫荷梗、荷花、蓮蕊、蓮須。全文語言平實,知識性強,是一篇說明文。教師簡介說明文的文體特徵。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朗讀。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學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師用多媒體顯示視頻配樂朗讀,再用多媒體顯示需要積累的詞語,然後讓學生填寫,既檢查預習情況,又便於學生了解文意。
了解說明對象。培養學生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是本文的能力目標。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問題。學生接受問題後,會急切的投入思考。這個環節,讓各小組分組討論,思考出答案,並搶答。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通過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這是中學生學習知識、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後,給出標准答案,並給予圖片提示,幫助學生理解。
『貳』 <<送友人>>的朗讀節奏
青山橫北郭, 橫字稍重,動詞常常稍重讀
白水繞東城。 繞字就不必了,因為前文回已經有過
此地一答為別, 都不要,因為只是陳述,可以在別字處稍稍拖長,顯出未盡
孤蓬萬里征。 萬里重讀,突出相隔遙遠,引出下文感嘆
浮雲遊子意, 不要,此句還可以輕輕飄一點,有種浮雲的意思
落日故人情。 落日重讀,顯出深情厚誼,此句可以稍慢
揮手自茲去, 不要,但自茲去讀慢
蕭蕭班馬鳴。 蕭蕭讀虛,讀出略微惆悵的感覺
詩中的「浮雲」、「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詩中有著特定情感內容的比興意象,意謂遊子一去如浮雲飄泊無止,故人惜別又似落日依依。
『叄』 (甲)小石潭記 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
小題1:⑴ cī 像 狗牙 那樣 參差不齊⑵ shāng水波浩盪的樣子,各1分。 小題2:(2分) ⑴(1分) ① 使人感到心神凄楚(涼), ② 寒氣透骨, ③ 寂靜極了, ④ 幽深極了。(此句譯文,錯一處扣半分,錯四處本句不得分) ⑵(1分)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此句本質上是一個「互文」句,看學生的翻譯是否體現此意,酌情給、扣分。) 小題3:(3分)第一次輕讀,是沉思的范仲淹在尋尋覓覓,喃喃自語,叩問心靈。而第二次卻是激憤的范仲淹在問天問地,在茫茫宇宙之中尋找自己的志同道合者。以此方式朗讀,入木三分地表現出了作者的孤獨痛苦和堅決。意對即可,酌情給扣分。 小題4:(3分)示例:由「篁竹」遠遠的 廣鏡頭 ,逐漸地 拉近 到潭底、潭周的 近景 ,並漸近到 特寫 潭中魚,然後 又把鏡頭再拉遠 ,「望」潭之源,最後把 鏡頭拉高拉遠 。 小題5:(2分)柳老先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妥吧。摘句意對,勸慰合理即可。 『肆』 誰有適合朗讀的散文或者詩歌,最好有配音,
詩歌類1、餘光中的《鄉愁》;2、席慕蓉的《鄉愁》;3、敖紅亮的《鄉愁》;4、北石的《鄉愁》;5、馮至的《南方的夜》;6、劉半農教的《我如何不想她》;7、何其芳的《預言》 ;8、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9、徐志摩《再別康橋》;10、聞一多的《死水》11、《送給天堂的孩子》;12、《為了那盞溫暖的燈》;13、周國平的《邂逅》;14、艾青的《我愛這土地》;15、郭小川《望星空》;16、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親》;17、周聰的《多情自古江南雨》;18、快樂的漂泊的《擁抱春天》;19、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 『伍』 岳陽樓記說明文 文言文:《岳陽樓記》說課材料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於「精華」二字,強調知識接受,只注重把語法、文法講深講透,卻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缺少師生獨特情感的體驗,形成文言文教學模式的單一、固定化。無疑這樣的教學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更不能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學必須從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來把握,應該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有一個領會的過程,有一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對文章對作者發表真知灼見的過程。充分利用信息資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交流經驗的反思過程、資料整合的合作過程。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華,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學個性化、多樣化,從而達到新課標對中學階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學要求和教學評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的品位和審美情趣。」一、教學理念1、倡導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選擇古文《岳陽樓記》的擴展課,正是充分考慮到初三學生古文賞析的能力、評價作品的能力和認知事物的能力已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會感興趣於作品的文質兼美、立意高遠,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這樣,在老師的精心的指導下,學生在「能學」、「想學」的前提下,掌握學習古文鑒賞的策略,達到「會學」,為今後探究古文並「堅持學」奠定基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豐厚文化底蘊,實現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2、構建開放課堂。新課程強調將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力爭將課堂創設成為探究、交流、合作的陣地。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中溝通,在相互啟發下補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表述自我的情感與體驗。這種自主、活潑的課堂會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的共同發展。對於千古詠唱的岳陽樓其資料極其豐富,不是教師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學生智慧資源,鼓勵和引導學生藉助網路、現代媒體參與教師備課,在廣度、深度上創建開闊的課堂思維空間。3、尊重個性體驗。教師用贊許的目光和適當的鼓勵,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賞的自由和發表見解的自由。讓學生把眼光集於作品的美感美質,關注作者審美意識的投射。引導學生由課本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倡導學生從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生發開去,引發學生對歷史、當代社會周圍事的評議,體現自己審美創造的個性。二、教材分析《岳陽樓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傳頌的名篇。不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遠。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和遠大抱負,體現其人格的魅力,彷彿一盞燈,至今仍給人以明示。它既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較好載體,也是適應新課改創建古文教學多樣化的典範課例。三、學生分析:初三年級,學生心理發展趨於成熟,在形象思維豐富的同時,抽象思維有了較深層次的發展。對於文學的欣賞不僅僅停留於感性體驗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與較高層次的審美。正是基於培養學生古文自主學習能力、開拓學生思維空間、提高文化品位、倡導個性分析的考慮,我選擇了《岳陽樓記》這篇結構美、語言美、立意美的文章並設計了本節拓展性教學。四、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把握作者獨辟蹊徑、精心設計的巧妙;正確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2、過程與方法:在學生充分搜集、篩選信息資料的基礎上,自主交流、積極探究,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通過師生交流、相互提高,達成審美意識的共識。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導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文化思想的借鑒。(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設意的獨特,領會文章寓情於景、卒章顯志的寫法。(三)、教學難點:領會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四)、教學方法:學生自主交流、師生合作探究,輔之以創設情景法。(五)教學流程:1、情境導入:展示中國古代被譽為「四大名樓」的圖片,配以古典音樂。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騷客對岳陽樓的吟誦。2、合作交流::嘗試以網路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究慾望。課堂上通過小組成員自主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3、自主探究:問題一:在「前人之述備矣」的情況下,范仲淹選擇從那一角度為岳陽樓作記?問題二:文中哪些獨到之處使《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形成思維的交鋒,師生交流,達成共識。使學生能從審美的角度把握課文本身,理解作者寫景意圖所在。4、思維拓展:在對作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對作者為情設景、緣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領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准確把握范仲淹的「憂樂觀」,進而聯及近現代的「今仁人」。評論之時充分給予學生言論的自由,讓其從感性的體驗上升的理性的分析,開拓課堂自由創造的空間。5、創新訓練:在蓄積情勢的狀態下,以洞庭湖、岳陽樓煙波浩渺、雄偉壯觀的實景展示,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借景抒情寫出自己獨到的感悟。本節課設計的意圖是:力圖改變古文教學過於沉悶的課堂氣氛,過於固定的教學模式,體現新課改下對古文教學的要求,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真正達到古文教學與現代化教育整合,珍視傳統文化基因與創新審美相結合。這只是嘗試,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會促使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和完善。----------------------------《桃花源記》說課稿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陶淵名的《桃花淵記》,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第一、分析教材。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桃》是蘇教版語文初二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可以是文言知識的再積累、再鞏固。為今後的文言學習都大有裨益;況且,本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優美,意蘊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課文。2.教學目標。課程標准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1)理解重要實虛詞的含義(2)理清本文的線索。(3)體會世外桃源虛實相生,寄託的社會理想。3.教學重點。本文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4.教學難點。本文的難點就是目標的(3)第二、分析教法。(1)這節課主要採用問題導引法、啟發式、講解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第三、分析學法。這節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討論法。文言的時代距離要求學生讀准音,讀透意,體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韻美,熟讀成誦。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第四、教學過程。(1)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補充相關知識。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查閱資料的習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展示預習成果,互相補充,使之對作者、背景有較充分的認識,有利於對課文中心的理解。教師可以簡要補充,並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檢查學生讀准音,讀順句,對句讀加以點撥,為學生課堂正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利用多媒體,配音、配畫引導學生讀准音,讀出韻味,增加課堂吸引力。(2)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字、詞、句的含義。為減低難度,可以分段進行。學生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詞句的含義。這是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充分利用小組集體的智慧,相互學習,集中疑點當堂提出,其餘小組可以代答,教師只在有代表性的問題上啟發或解答,始終使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大膽、細心的作風,獨立發表見解的膽識。教師對於課堂活動積極的學生要加以肯定,培養他們的信心。(3)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基礎知識,檢查學生掌握情況,作到及時反饋。題目應該眉目清楚,按實詞、虛詞、特殊用法、句子,分門別類,利於學生掌握。(4)教師採用問題引導法,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線索、層次;理解本文虛實相生、作者寄託的社會理想。問題設置要由表及裡,環環相扣,力爭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學生討論,主要利用多媒體出示這幾個問題:桃花源是誰發現的?他在那裡見到什麼?後來他回來成功了嗎?由此,可以知道本文的線索的什麼?你喜歡桃花源嗎?請用畫筆描繪出這幅美麗的風光,並用詞語概括它的特點。可以推選擅長美術的同學在多媒體上展示,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者筆下桃花源是這么美麗,那當時的實際社會環境如何呢?結尾「不復得路」給你什麼啟發?這其中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理想?(5)教師再次用多媒體展示配樂、配圖朗誦,學生自由聽讀,跟讀,在重新認識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品味文言文的語言美、思想美。(6)作業布置:教育學要求作業要少而精,有啟發性。因此本課作業定為——練習三的字詞含義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幅桃源的圖畫第五、板書:力爭新、實、精桃花源記線索:桃花源:寄託的理想:-----------------------------議論文《紀念白求恩》說課材料今天我交流的是議論文題材的文章,題目是《紀念白求恩》。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初中語文課程標准》要求:7~9年級的學生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能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紀念白求恩》是語文版教材八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一課,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議論文。本文是毛澤東在1939年12月21日所作的。此時,距白求恩大夫逝世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本文是一篇結構清晰、論證明了的議論文。毛澤東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質,他把對白求恩精神的評價提高到共產主義精神的高度,並把他的共產主義精神分析為國際主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技術精益求精三個方面,號召全黨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精神。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三個分論點依次是: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學習白求恩的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年適逢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白求恩身上所具備的共產主義精神及其各種表現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機會。因此,我將本次學習的目標確立如下: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過程和方法目標:誦讀、自主、合作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共產主義精神,引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們知道「議論」這種表達方式是用來表達思想觀點的,但缺乏對「議論」的邏輯認識和議論文的整體感知。於是,本文學習的重點確立為議論文三要素的學習,包括:找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了解論據的種類;初步學習論證的方法,尤其是對比論證的方法。本文設計的政治術語較多,使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於是本文學習的難點確立為:找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鑒於是初學議論文,為避免空洞地學習文體知識,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反復誦讀,在對全文有了較深刻完整的感知之後理清思路,提煉觀點,進而分析討論,使學生對知識有生動而系統地把握。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具體教學設計如下:情景導入先配樂,設置情境,讓學生自由誦讀朱子奇的詩歌《白求恩紀念歌》,初步感知人物。學生討論,讀詩時有什麼感悟?教師導語:一名醫生,一個加拿大的共產黨員,本著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遠涉重洋,幫助與他毫無關系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並為之犧牲。他的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么?毛澤東的這篇《紀念白求恩》會告訴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接這一導語,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也為以後解決學習難點,理解政治術語作鋪墊。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分幾個層次閱讀,使學生逐層地感知文章。第一步,聽讀,大屏幕出示聽讀要求:感受文中感情,解決字詞。之後,教師通過大屏幕檢測強調本文的重點字詞,主要是四字語。這一部分體現雙基教學。第二步,自讀,出示自讀要求,大聲朗讀,勾畫出重要的語句。同時,教師提示問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紀念么?找到文中標明作者目的或觀點的語句。第三步,速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提煉出文中的幾個觀點。讓學生整理思路,回答問題。問題探究。問題1、全文的主要的表達方式是什麼?由議論的表達方式引出議論文的概念及三要素:議論文就是分析事理,闡明作者觀點和主張,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必須具備三個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問題2、什麼是論點、論據、論證呢?用幾何證明題的形式形象地解釋這三者的關系。問題3、本文的論點是什麼?鏈接論點知識,出示,結合學生找出的重要觀點的語句,讓學生判斷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介紹共產主義精神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最高理想,它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而作的。為此,白求恩可以拋棄國家之家的界限,來幫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運動。解決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問題4、作者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論點?從文中找到依據。連接論據知識。先看中心論點,找到作為依據的兩段文字。大屏幕演示兩段文字,要求學生判斷兩段文字各自的表達方式。通過討論的方式理解兩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論據,並區分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在明確了論據的知識點以後,學生實踐,找出文中三個分論點的論據。問題5、使用論據是要講求一定方法的,只知道論據是不夠的。此時,學生明確了論點,理解了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因勢利導,介紹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也就是論證方法。大屏幕上演示四種論證方法: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方法內容教師口頭作介紹,讓學生去判斷文中採用對比論證的文字,並完成大屏幕中的表格,說說對比論證有什麼好處?品味語言:要求學生找到文中最欣賞的句子,並說出其精彩之處。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由教師提煉出重點句子在全班賞析:先是知道誦讀,讀出排比句的氣勢,並解釋理由,該句套用「就是一個……的人」的排比句式,從人格、品質、修養、志趣和人生意義五個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紀念」的重要意義,句式由短而長,語意豐滿,氣勢磅礴,如同贊美詩一般,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大屏幕演示練習題,強調背誦。體驗反思:學生小結本文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再次回顧白求恩身上的這種共產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對同志的極端熱忱。我們剛剛經歷第74個國恥日「九•一八」,而今年又恰巧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紀念,引導學生聯系現實討論:我們能從白求恩身上學到哪些?探究性作業: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這樣的一句名言:「空袋子難以直立」。(1)這句名言不僅說明了一種生活現象,更蘊藏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請說出這個道理:(2)請說出一個能證明這個道理的事實論據。設計這個作業的原因是因為提煉觀點和舉出相關事例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較容易,學過幾篇議論文以後再要求學生寫一篇較短小的議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真實,論證力求得當。設計反思。教學中,既注重教師的引導,有機遇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性,通過上述的學習我們的學生會隊以論文有初步的了解。選作本課的初衷之一是為了讓學生受教育,引導學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言行,我想在體驗反思之後是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本文是議論文,文風嚴謹,如何突破嚴謹和較強的邏輯性,讓學生較為輕松有趣的學習議論文是設計課件和教學中考慮最多的地方。----------------------------說明文《中國石拱橋》說課稿一、說教材《中國石拱橋》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說明了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卓越才智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和嚴密性教學難點: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二、說教育教學思想根據新課程標准,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2、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4、師生互動促進教學。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知識目標:①積累「雄偉、殘損、古樸、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等詞語,掌握讀音和詞義。②了解中國橋梁建設的偉大成就,把握石拱橋的特徵。2、能力目標:①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整體感知文章,培養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准確、周密的特點。3、德育目標:了解我國橋梁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四、說教學方法首先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優勢,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能增大教學容量,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愛學。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在學會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自能會學。本節課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前提下,強調動口動腦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創新能力和發展智能,提高整體素質討論法: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五、說教學步驟導入。課前,讓學生討論見過哪些橋,視頻演示趙州橋片段。作者介紹。首先向學生適當介紹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內容要精當,有所側重,有利於增加學生文學常識。比較閱讀。接著,教師分發資料,《荷情萬種》、《荷花》,學生閱讀後,並感知它們的區別,學生談閱讀感受,只要能談到一兩點就行。兩文同樣寫荷花。但《荷情萬種》這是一篇記敘文,兼有抒情、議論。記敘自己賞荷的經過,對荷的描寫和體驗極有層次,先寫荷風,又寫荷花。《荷花》這篇文章介紹了荷花的觀賞價值、食用價值、葯用價值等。突出強調鮮藕、蓮子,略寫荷梗、荷花、蓮蕊、蓮須。全文語言平實,知識性強,是一篇說明文。教師簡介說明文的文體特徵。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朗讀。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學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師用多媒體顯示視頻配樂朗讀,再用多媒體顯示需要積累的詞語,然後讓學生填寫,既檢查預習情況,又便於學生了解文意。了解說明對象。培養學生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是本文的能力目標。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問題。學生接受問題後,會急切的投入思考。這個環節,讓各小組分組討論,思考出答案,並搶答。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通過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這是中學生學習知識、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後,給出標准答案,並給予圖片提示,幫助學生理解。 『陸』 中國有幾大著名古樓 十大,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山西永濟鸛雀樓、山東煙台蓬萊閣、雲南昆明大觀樓、江蘇南京閱江樓、湖南長沙天心閣、陝西西安鍾鼓樓、浙江寧波天一閣。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之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2、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之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3、滕王閣 滕王閣,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之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 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於山東滕州,為滕王。他於滕州築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 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恆的經典。 4、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之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 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1997年12月,該樓的復建工程開始,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並開始接待遊人。新建的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四檐三層。 5、蓬萊閣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市,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 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蓬萊閣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古建築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 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餘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文化名樓 『柒』 語文中句子含義解答的套用格式
文言文: 『捌』 中學語文說明文,議論文,文言文說課模式,最好可以直接套用,急求!
文言文: 『玖』 中國十大文化名樓的十大名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盪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