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台詞配音 » 影視劇本創作

影視劇本創作

發布時間: 2021-02-14 07:49:56

『壹』 影視劇本的影視劇本著作權取得方法


一影視劇本著作權實行自願登記,不論是否登記,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取內得的著容作權不受影響。我國實行作品自願登記制度的在於維護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助於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並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
二。劇本創作歸屬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三。目前可以通過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各省直轄市主管部門備案部門申請登記,數字作品形式的著作權歸屬也可以通過各種協會自辦的第三方登記中心或有可信第三方支撐的能夠證明作品備案存證時間的機構,

『貳』 電影劇本的寫作格式及方法

創作技巧

一、多觀察和思考生活;

二、多做構思,勤寫勤練;

三、多增加藝術修養(包括音樂、繪畫、戲劇……眾多方面的);

四、多對影片進行劇作分析。前邊三項也許人們談得很多,最後這一項初學的朋友卻常常認識不足。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一方面的問題。

劇本結構

弗蘭泰格金字塔

19世紀德國新古典主義理論家弗蘭泰格在《戲劇的技巧》中提出了戲劇的結構「弗蘭泰格金字塔」。這個金字塔分5個部分:

1.介紹:介紹背景資料。

2.上升:將事件引向高潮的各種情節。矛盾與阻礙逐漸顯現。

3.高潮:戲劇張力最強處。 從此情節將逐漸轉弱。

4.下降:高潮過後矛盾形式開始明朗,引向大災難或者大成功。

5.結局:謎底揭曉,劇情完成。

三段式結構

希德.菲爾德在《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中表示三段式的結構:

1.第一幕:建置 (情節點1)

2.第二幕:對抗 (情節點2)

3.第三幕:結局

黑格爾「沖突律」

和諧

打破和諧。

重行建立和諧。

黑格爾:戲劇動作的本質是引起沖突,而真正的動作整一性只能以完整的運動過程為基礎(即沖突的產生、展開和解決)。「沖突」是對本來和諧的情況的一種破壞,這種破壞不能始終是破壞,而是要被否定掉的。

(2)影視劇本創作擴展閱讀

戲劇

1、 定義: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

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

2、 特點:

(1)劇本必須適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發生在不同地點和較長時間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兩三個小時內的演出中表現出來。 關於「三一律」的知識見162頁第四段

(2)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 戲劇是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的,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這中沖突是社會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就構成了劇本的情節結構。

劇本的情節結構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開端:介紹人物關系和揭示矛盾沖突 發展:描寫情節的波瀾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沖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並表現出急劇轉化的局面 結局:結局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矛盾沖突的解決。

尾聲:與序呼應,對劇本的思想內容作些啟示,引起人們的聯想和展望。

(3)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必須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徵

3、劇本刻畫人物推進劇情和表達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說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術、環境、音響、人物上下場、人物對話的姿態、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

(2)人物的對白和唱詞:包括獨白、旁白、對白。是劇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展開情節、提示人物性格、表現主題思想。

(3)結構形式:分幕分場。幕是大單位,場是小單位

4、戲劇分類:

(1)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不同:話劇、歌劇、舞劇、詩劇、歌舞劇、相聲劇。

(2)劇情的繁簡和結構不同:多幕劇、獨幕劇

(3)題材反映的時代不同:歷史劇、現代劇

(4)矛盾沖突的性質和表現手法不同;悲劇、喜劇、正劇(悲喜劇)。

(5)地域色彩不同:京劇(北京)、滬劇(上海))、豫劇(河南)、呂劇(山東江蘇)、川劇、漢劇(湖北)、楚劇(湖北江西)、晉劇(山西)、黃梅戲(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劇、廣播劇、電影、電視劇

『叄』 求國內最好的編劇家影視劇本寫作軟體,知道的請回答一下,謝謝

還是找個純寫作軟體來寫劇本吧,那些花里胡哨的網站,寫個劇本還幫你安排買賣,一條龍服務,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小心自己的版權歸屬。

樓上說的土羅羅,我不推薦,為什麼不推薦?請看下圖:

6.1與6.3協議里:

【版權歸網站或網站與作者同享】

這我想到了一些小說平台,也是與作者同享。

【網站享有優先權,但使用前會通知作者】

如果作者不答應會怎麼?網站停下來不去與別人交易了嗎?作者有沒有否決權沒說。

如果你一定要用土羅羅的話,那就用吧,反正這種點確定的協議,法律是站在作者這邊的,以作者利益為主。用了也沒事,但要長個心眼,像那種簽字的協議,必須小心應對。

如果想界面簡潔一些,我推薦樓主用網易的【有道雲筆記】,它有協同創作功能。如果想專業一些,我推薦國外的專業劇本創作軟體【final draft 11】,英文界面,支持中文劇本創作。該軟體功能非常強大,但是沒有中文界面,雖然它支持中文創作。

還有【celtx】,有中文界面。但是要按固定的模板來創作,一些人會非常不適應。它不僅是寫劇本的軟體,還適合導演用,例如劇本拍攝時機位的擺放,它裡面都有模擬。

還有【scrivener】,它功能一般,純粹的寫作軟體,界面一半中文一半英文。

想實用一點的話,國內專業劇本軟體【劇雲】,我推薦你用這個。適合編劇與劇組集體工作,裡面主要功能是劇本創作、大綱創作等,次要功能有通告管理、項目排期等,很本土化。

『肆』 電影劇本的寫作要求

作為電影劇作家的要求

劇作家的責任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每一個參加到電影劇本創作的隊伍中來的人都會問到的,可是人們的回答卻很不一樣。很久以來就流行著一種觀點,電影編劇的責任應該就是創作出故事情節,運用人物動作和對話來塑造出豐滿立體的性格,至於蒙太奇、拍攝方法、用什麼景別來表現、聲音和畫面的關系應該如何處理等等方面的事情就交給導演來處理吧!表面上看,這還真有點分工合作的道理,但實際上正是由於這個所謂的「道理」阻礙了電影編劇整體水平的發展。

電影動作的意義

確實,電影劇作家應該有責任講好故事並運用結構技巧鋪排好情節,他們更應該把塑造出性格扎實可信的人物當作自己的最最重要的責任。但是,劇作家用什麼來塑造人物呢?傳統的說法喜歡籠而統之道:「動作。」也許,這在過去幾乎已經成為一種不可置疑的定律,然而我們今天卻不能不重新考慮它的真理性。
動作,這個概念最初來自於戲劇。對「動作」這個概念作出最全面的也是最具影響的論述者應該是貝克,他對動作所總結出的理論成為沿用至今的定理。他甚至認為動作比其它劇作元素都要重要。他說:「『情感交流』是一切好劇本的公式。所謂情感交流,是劇中人物和劇作者把感情先流到觀眾身上,那麼,這就非靠動作不可,因為動作是激動觀眾感情最迅速的手段。」是他首次明確地將動作分為內部動作(也作「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兩大方面的。他的失誤在於沒能正確地說明內心內部動作和外部動作的關系,他認為一個人物能夠不用外部動作就可以將內心動作表現出來,例如他在舞台上一動也不動。後來者多次指出他的這一失誤,因為內心動作是外部動作產生的依據,外部動作是內部動作的反映,內部動作只有通過外部動作才能得到揭示,而他所謂的「一動也不動」,其實就是人物在那一時刻的外部動作。那時,人們還把人物的形體動作(其中包括表情動作)看作是外部動作的全部內容,但到後來,人們開始覺得語言動作(對話)也是外部動作的一部分。因為在戲劇舞台上,人物可以發揮的形體動作(尤其是表情動作)實在是有限,而情節的進展和人物性格的揭示更主要地依靠著對話。所以,戲劇對於對話的寫作有一條明確的要求——動作性。對話只是內心動作的外部表現,並非內心動作的全部的、直接的反映,對話的「潛台詞」就產生於對話與內心動作之間的差異。

總之,在戲劇的劇作理論中,「動作」這一概念便是人物塑造的全部武器。我們都知道,電影是向戲劇學會敘事的。戲劇的敘事經驗曾經就是電影編劇的羅盤經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甚至直至今天,依然有人認為電影藝術和戲劇藝術有著同樣的定律,那就是動作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唯一法寶。除了人物的形體動作和語言動作,你不能用任何其他方式來揭示人物的內心動作。所以我們至今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導演將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全部努力都用在了演員身上,為了說明那個劇中人物此時是痛苦的,便讓演員作出嚎啕大哭之類的痛苦狀來。但也有很多高明的導演越來越發現電影在揭示人物內心的時候有著很多與戲劇不同的辦法。比如,在最初,人們發現的(這也是最最容易發現的)是就人物動作中的形體動作而言,在戲劇舞台上沒有多大發揮餘地的細微的表情和手勢動作卻在電影里成為揭示人物心理更重要的武器。例如弗雷里赫就曾經指出:「攝影機善於攝錄極其細小的動作、極其微妙的細節、難以捉摸的語調、眼睛的閃動、睫毛的顫動;善於選取出最最重要的東西,用一個單獨的場面把它突出出來——攝影機的這些能力決定了銀幕上的戲劇動作的性質。」

很快,人們就發現電影與戲劇在揭示人物內心方面的差異還不僅僅是動作幅度上的問題,例如普多夫金拍攝的《母親》,當尼洛夫娜坐在丈夫的棺材前陷入令人窒息的悲哀的時候,導演並沒有指示演員嚎啕大哭,甚至他不讓演員流一滴淚,只是木然地靜坐在那裡。當然,前面我們說過,靜靜地坐著也是人物的外部動作,但僅僅靠這樣的動作就很難揭示母親此時的內心痛苦了。這時,導演聰明地在母親的臉的鏡頭之後接入了一個特寫鏡頭:水從懸壺洗手器中慢慢地滴下來,一滴又一滴。水滴的形象和節奏十分巧妙地將人物此時此刻那種絕望的、欲哭無淚的悲哀揭示了出來。現在要問:滴落的水滴是人物的動作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如何將這樣的情況納入劇作理論呢?

電影劇作理論家們在這一方面似乎有點保守,甚至有點束手無策。他們通常能夠指出在電影藝術中,揭示人物性格和內心的方法與戲劇的有著眾多的不同之處,但是他們依然不敢貿然地拋開戲劇理論已成的「動作」概念。他們依然將那些電影藝術中出現的新武器叫作「動作」,只不過有了點小小的改良。例如:勞遜在他的《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中就英明地發現,在電影藝術中,揭示人物內心的不僅僅是動作,還包括將這個動作展現給觀眾的方式。他以卓別林的影片《巴黎一婦人》舉例說:「他(卓別林飾演的人物)的妻子因為他啫酒而離棄了他。我們看到他背對著攝影機,望著他的妻子的照片。他的肩膀上下抽動,好象在傷心地啜泣。之後我們卻發現他正在搖動一瓶香檳酒。」在這時,揭示人物性格和引起觀眾笑聲的不是人物的動作。如果你一開始就從正面將卓別林開香檳的動作直接表現給觀眾看就絕對不能有任何戲劇性的效果。勞遜指出:「觀看一個事件的角度就決定了事件本身的意義。」這對於電影藝術說來應該是重要的發現。他甚至還指出:「構圖決不只是動作的註解。它本身就是動作。」這同樣是英明的。但是,他依然將這些發現統稱為「動作」,只不過在「動作」前面加上了「電影」兩個字用以區別戲劇的「動作」概念。他定義說:「電影動作就是用光和影表現出來的活動。」

弗雷里赫將勞遜的發現向前推進了,他除了前邊我們提到的他關於電影在表情和手勢動作方面與戲劇的不同外,還指出:「電影劇本與舞台劇本的區別在於,它不僅准備讓演員來表演,而且還准備進一步把這表演拍攝下來。」顯然,他認為,對於戲劇說來,動作本身就是一切,而對於電影說來,在表情達意方面攝影機表現動作的方式也許更加重要。他這樣要求電影的編劇:「電影劇作家在下筆以前也應該先在自己頭腦中看見所設想的動作,但他在想像中彷彿預先看到了演員的表演,以後被攝影師拍成許多鏡頭,又被導演剪輯成統一的影片。所有這一切都包含在『電影動作』這一概念之中。」如果我們回過頭去看看本文一開始提到過的夏衍先生對電影編劇的要求,就不難發現,弗雷里赫對電影編劇的要求擴大了很多,他將景別、攝法(是固定拍攝?還是運用推拉搖移的運動拍攝?)甚至於蒙太奇方式都交給了電影編劇。但是,他依然將所有這些都稱作「銀幕上的戲劇動作」或「電影動作」。

另一位很有影響的蘇聯電影劇作理論家瓦依斯菲爾德在這一方面也作了很好的研究和發現,他在《電影劇作家的技巧》一書中的「動作」一節中問道:「影片中的動作跟舞台劇或小說中的動作又和區別呢?」接著他就作出了深入的分析,並將自己的重點放在了電影的平行蒙太奇上。他認為在舞台上是無法充分表現同時發生的兩個動作的,而電影的平行蒙太奇卻很好地利用它來增強了動作的表現力了戲劇性。然而,他依然認為電影的這些武器是「動作」的范疇。

其實,我本人在最初也做出了同樣的事情,在我1986年完成的《你了解這門藝術嗎?——電影劇作常識100問》一書中,我論述了主觀鏡頭、攝影機的運動、光影甚至音樂(例如《甲午風雲》中鄧世昌彈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等等有著與動作相同的揭示人物心靈和塑造人物性格的功能。但我也和大家一樣沒有脫離戲劇理論的框架,稱這些電影獨有的武器為「銀幕動作」。

如果今天我再寫那本小書的話,我就不會稱它們為「銀幕動作」。我會明確地指出,「動作」這個劇作元素只是電影揭示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的元素之一(即便在電影藝術中它依然是最最重要的元素),但對於電影藝術說來,它不象戲劇那樣就是全部。除了動作之外,電影還有其它揭示人物心靈和性格的手段。而將這些獨特的手段納入劇作家的構思和寫作應該是劇作家的責任,不能把它們推卸給導演或攝影師。

內心生活的物化

在很多時候,劇作家不能只寫劇中人物的動作。比如有時即便一個人內心沖突很激烈或者他很痛苦,卻被深深地掩蓋著。這時,從表面上看你就無法看出他心靈中的真正情感。然而這正是一個人物最最准確真實的情感表現方式,如果你硬要演員通過形體動作來表現,比如說,讓他痛苦或歇斯底里,就太令觀眾反感。我認為,編劇在這時還有很多比求助於人物動作更好的辦法,那就是讓人物的內心生活物化。在現代電影中,最常見的就是使用「閃回」直接將人物內心轉換成畫面,或者運用畫外音形式的「內心獨白」把人物的心理活動說給觀眾聽。當然,這些手法用得巧妙是會產生很好的效果的。但必須看到,這里有個很大的困難。因為人的內心生活是復雜的、混亂的、片段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所以如果表現得太客觀、太有邏輯、太冷靜、太直白就會變成一種簡單的圖解,令人生厭。例如:《阿q正傳》中出現了阿q的夢境,就有圖解的意味。相比起來,法國電影《老槍》中的處理就好得多。當男主人公向德國人舉起槍的那一瞬,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他與已經被德國人殺害的妻子過去生活的短暫閃回,而那些閃回並不是他們生活中的幸福時刻,反而是他吃妻子醋的片斷,這就不得不使觀眾發揮了自由的聯想。我國影片《人鬼情》中的「戲中戲」運用得也很好。鍾馗的唱段恰到好處地烘托著劇中女主角秋芸的心情。現在的編劇不是不用閃回的問題,而是濫用和亂用閃回的問題。關於如何使用時空交錯式結構的問題,仍然是今天電影劇作理論中一個沒有足夠研究的領域,由於篇幅的限制我想將它放到以後再展開。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並非什麼時候都應該使用「閃回」,我們還有更加絕妙的方式來將人物的心靈展現給觀眾看。例如在《城南舊事》中有一場戲是瘋子秀珍對小英子訴說自己往昔的遭遇。在原來的劇本中,這些東西就是通過「閃回」來表現的。但如果一個瘋子能如此從容地、有邏輯地回憶過去,顯然就有失真實。這樣也無法揭示今天秀珍那種神經質的感情狀態。在影片中導演的處理是高明的,他拋開了「閃回」,卻利用了從秀珍視點出發的空鏡頭,那鏡頭在神經質的畫外音中輕輕地拉開,又悄然地推向空空的房屋,形成了一種絕妙的情感節奏,使我們與秀珍的心靈合而為一。在這里,同時起著作用的就不僅僅是秀珍的動作和語言,而是攝影機運動的節奏。這樣的處理本來就應該是編劇的鶉危

『伍』 影視劇本寫作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需要功底啊,畢竟它涉及背景的選擇、人物的描寫、性格的塑造、場景的合理利用和發揮···等等太多了,而且最後還要加上你自身語言的經典捏造!!很有難度和挑戰性的,比小說更難寫的,我最近也在寫昂,加油!!!

『陸』 電影劇本創作入門的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選材
第二章 故事構思的產生
第二章示例 電影劇本《幽默大師》初步故事梗概
第三章 故事的發展充實與確定
第三章示例 電影劇本《幽默大師》詳細故事梗概
第四章 場景的設計與落實
第四章示例 電影劇本《幽默大師》分場景梗概
第五章 劇本初稿
第五章示例 電影劇本《幽默大師》初稿
第六章 劇本的修改與定稿
第六章示例 電影劇本《幽默大師》修改稿
第七章 關於改編及合作編劇
第八章 關於編劇與製片人及導演的合作
結語

『柒』 電影領域→ 電影劇本創作 具體有哪些參考書目

你好!我在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工作,以前就負責學校的教材工作,文學系的劇作專業主要考劇本創作,影片分析等,你是要考哪個導師的啊?我整理一下把書目發你

『捌』 電影劇本創作和電視劇劇本創作的關系問題

電視劇創作不是電影創作的基礎 電影要更細膩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