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台詞配音 » 蜀相一詩題材

蜀相一詩題材

發布時間: 2021-02-18 21:47:59

1. 《蜀相》是一首( )詩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

2. 蜀相一詩中寫諸葛亮表達了什麼情境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聯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並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後,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託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後一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齎志以歿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麴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傑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產生使人奮發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後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託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在讀者面前。後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3. 蜀相是一首什麼詩

唐代詩人杜甫的《蜀相》一詩,從形式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詩,從內容上看是一首抒情詩。

杜甫的《蜀相》是七言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蜀相》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

作為抒情詩,《蜀相》借游覽古跡,表達了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的贊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本來,以抒情為主是詩歌的顯著特徵,一般並不夾有議論。但是杜甫在這方面卻打破了常規,而常以議論入詩,這不僅使他的詩歌內容有了特色,還體現了杜詩的一種技巧。

判斷一首詩是什麼詩,主要應該從表現形式和表達內容兩個方面去考察。形式就是體裁,是一首詩的外在表現。內容就是題材,是一首詩的具體內涵。杜甫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七律•蜀相

4. 如何解析杜甫的《蜀相》一詩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不疑而問,加強語勢,並非到哪裡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尋」字之妙在於它刻畫出詩人那追慕先賢的執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

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徵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朴質的形象特徵,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只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出宛轉清脆的叫聲。

5. 蜀相這一首詩從哪方面賞析

整體賞析
這首七律《蜀相》
諸葛亮像
,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不疑而問,加強語勢,並非到哪裡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尋」字之妙在於它刻畫出詩人那追慕先賢的執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徵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朴質的形象特徵,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幾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出宛轉清脆的叫聲。
第二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聯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並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後,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託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後一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齎志以歿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麴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傑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產生使人奮發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後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託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在讀者面前。後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在藝術表現上,設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餘味不絕。人稱杜詩「沉鬱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6. 杜甫的《蜀相》一詩屬於什麼體裁

杜甫的《蜀相》一詩屬於 ---- 七律 這首詩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時,為追懷諸葛亮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環境的特徵,來渲染寂靜、肅穆的氣氛,把詩人對諸葛亮的懷念表現得十分真切。二是對諸葛亮的政治活動作概括的描述,勾畫出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的形象。結尾兩句,更從諸葛亮功業未遂留給後人無限懷念,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贊美和惋惜之情。這兩句蒼涼悲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形象,成為後世忠君愛國的士大夫們崇拜學習的榜樣。每逢國家動盪之秋或偏安之時,總有一些詩人們將諸葛亮形諸筆墨,通過熱切地呼喚英靈來寄寓自己希望當代英豪站出來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詩作於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時。這時持續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命運仍在風雨飄搖之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憑吊,寫作此詩,自然不單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憂時憂國的深心的。讀著這首詩,我們腦際浮現的,決不只是往古英雄諸葛亮的形象。還有抒情主人公傷時感事、嘆息哭泣的熒熒淚光。這是一首感情極為濃烈的政治抒情詩,它的悼惜英雄、感傷時事的悲痛情緒滲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間,但表現手法卻頗有奇特之處。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轉托意,而是採取前半描寫景物,後半純乎用事與議論的辦法,以寫景時的心理活動線索開啟出對於憑吊對象的精當評論,從中自然透發出詩人滿腔的激情。詩的前四句,描寫祠堂之景,在描寫中隱然流露出同樣是忠君愛國者的杜甫對於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聯二句,自為問答,記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處尋」以顯訪廟弔古心思的急切。次聯二句,寫祠廟荒涼之景,「自」、「空」兩個虛字是此聯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二是惋惜連與英靈作伴的草木禽鳥不解人事代謝,不會憑吊那位偉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嘆息,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寫,過渡到後半篇作者自己站出來對諸葛亮進行評論與哀悼,便顯得前後緊密呼應,感情十分真摯強烈。宋代以後,有不少詩話家不主張詩中發議論。認為詩以不犯本位為高,議論便落言筌,不是詩的本色。明清有些論者,甚且以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內的許多名篇是「純乎議論」之作。我認為,詩既然要表達作者喜怒哀樂之情,就免不了有時要議論,問題不在於能不能議論,而在於議論得好不好,有沒有分寸,是否有助於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詩後半的四句議論,就是可為後世詩人效法的成功範例。首先,這段議論從生動的寫景中自然地引發出來,絲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飽含情韻。既切合吟詠對象的形象內涵,又帶著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強烈感情,它精闢而凝煉,將全篇的主題思想升華了。其次,議論中用的就是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們具有極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維,能夠喚起讀者對於渚葛亮一生的聯想。「三顧」句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句與「出師」句更令人懷念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後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 白帝託孤、六齣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跡。這與一般抽象議論絕然不同,是既能寄託作者感情、又能啟發讀者激情的詩化的議論。從全詩抒情層次來講。「天下計」推崇其匡時雄略,「老臣心」贊揚其報國忠忱。老杜本人的憂國之心也隱隱然寄託其中。有這兩句的沉摯悲壯,末聯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語,才顯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聯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貞革新的首領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澤等人在事業失敗時都憤然誦此二語,可見這首詩思想內容與藝術技巧所鑄成的悲劇美是如何歷久不衰了。 參考資料:http://www1.chinataiwan.org:9001/web/webportal/W5267488/Ulixh/A176468.html

7. 《蜀相》屬於什麼詩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其格律屬於首句入韻仄起式。

8. 《蜀相》一詩中用到了哪些手法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不疑而問,加強語勢,並非到哪裡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尋」字之妙在於它刻畫出詩人那追慕先賢的執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徵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朴質的形象特徵,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只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出宛轉清脆的叫聲。
第二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聯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並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後,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劃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託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後一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齎志以歿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麴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傑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產生使人奮發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後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託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在讀者面前。後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在藝術表現上,設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餘味不絕。人稱杜詩「沉鬱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對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報國的贊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
謝謝採納哦~

9. 《蜀相》一詩的思想主題是什麼它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杜甫對「蜀相」來諸葛亮的仰慕和惋自惜之情,了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詩歌頷聯所表現的意境,「空」、「自」兩字的作用 .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嘆自己未能像諸葛亮那樣得遇明主,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去建功立業,所以常常弔古抒情,懷古寄志,通過對諸葛亮的贊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詩鈔》中語「公之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