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鋒劇本
A. 描繪軍事斗爭的劇本都有哪些代表作
《群英會》是演三國赤壁之戰的戲。劇本成功地描寫了這一場復雜尖銳的軍事斗爭,出色地刻畫了諸葛亮、周瑜、曹操、魯肅、蔣乾等人物形象。此外,《四進士》、《玉堂春》、《三擊掌》、《宇宙鋒》、《連升店》等也有不同的成就。
B. 求戲劇知識
中國戲劇
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佔有獨特的位置,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歷史起源】
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如今有360多個劇種。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代戲曲等四種基本形式。
【古典戲曲基本形式】
宋元南戲
宋元南戲大約產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是戲曲的成型時期。
元代雜劇
元代雜劇也叫北曲雜劇,元雜劇最早產生於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陽一帶。盛行於元代,元雜劇是中國戲曲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它達到了很高的文學水準,以至單從詩體而言,古人早就將唐詩、宋詞、元曲並稱。
明清傳奇
明清傳奇是由宋元南戲發展而成的戲曲形式。它在產生於元末,在明初流傳,到了明嘉靖年間興盛,至萬曆而極盛,並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號稱「詞山曲海」。
清代地方戲
清代地方戲是古典戲曲的第三個階段。它和近、現代戲曲有著共同的藝術形式。清康熙末葉,各地的地方戲蓬勃興起,被稱為花部,進入乾隆年代開始與稱為雅部的昆劇爭勝。至乾隆末葉,花部壓倒雅部,占據了舞台統治地位,直至道光末葉。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戲的時代。1840年1919年的戲曲稱近代戲曲,內容包括同治、光緒年間形成的京劇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一段戲曲改良運動。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傳統戲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後戲曲便進入現代戲曲時代。京劇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戲發達的結果,而京劇成為全國性的代表劇種後一點也沒有壓抑地方戲的發展。從清代地方戲到京劇,是中國戲曲極度繁盛的時代。
【中國話劇介紹】
中國話劇只有百年的歷史。從西方引入中國,20世紀初到「五四」前稱「文明新戲」,這種早期話劇仍具有一些戲曲的特點。「五四」以後重行照原樣引進西方戲劇,形式是現實主義戲劇,稱「新劇」。1928年起稱「話劇」,沿用至今。
歷史
(一)家庭劇的泛濫
乘革命之浪潮而興起的文明戲,隨著辛亥革命的失敗而逐漸衰落。辛亥革命的果實為軍閥所篡奪竊取,中國社會現實一如既往,黑暗而腐敗,貧困而虛弱。為革命所鼓舞的從事新劇的人士,面對殘酷的現實:有的從狂熱走向消沉;有的則把戲劇作為生存之手段;有的則去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
一些商人見演文明戲有利可圖,於是,便一擁而上,一時間新劇團林立而起,所謂新劇目也紛紛出台。到1914年,按中國舊歷為甲寅年,此類家庭戲居然十分興盛,故被稱為「甲寅中興」。
其實,在這種虛假繁榮的背後,隱藏著深重的危機。看似新劇從業人員增多,表面上壯大了隊伍,實際上魚龍混雜,降低了素質。只顧賺錢,曲意媚俗,使本來沒有站穩腳跟的文明戲藝術質量急劇下降,最終,反倒失去了觀眾。
後來的家庭戲,一味展示家庭的丑惡,把玩男女私情,如《雌老虎》、《貪色報》、《妻妾爭風》之類紛紛登場。很快,觀眾厭棄了這種戲,自此走向一條自毀的末路。
(二)幕表制的局限
導致文明戲衰落的原因,除了思想的貧乏,還有演出的粗疏。許多劇團在商業演出中,多採取幕表制的方式。所謂幕表制,即演出前根本沒有劇本,演出組織者只是提供一個人物名單、出場次序、大致情節或主要台詞,便由演員自行排演,有時連必要的排練也沒有,或將故事梗概畫成連環畫,或縮寫在紙條上,張貼於後台,供演員上場前看上幾眼。至於到了台上怎麼辦,那全憑臨場發揮了。
顯然,這種「台上見」的做法,根本無法保證藝術質量,甚至也無法保障戲劇情節的整一性。一些「言論正生」的即興演說,常常是天馬行空,信口道來,而一些丑角則是插科打諢,賣弄噱頭,總之皆為片面追求劇場效果。一位新劇的倡導者歐陽予倩,曾經回憶當時的演出情景:一次他扮演的小姐與一位先生正在花園里傾訴愛情,小姐由於婚姻無法自主而痛心低泣,此時兩個扮演丑角的人,在場邊肆意耍丑,鬧得觀眾鬨笑不止。小姐與先生的愛情戲沒法演下去,弄得扮演先生的演員揮舞文明棍,把兩個丑角追打到後台去。
幕表制的盛行也反映了戲劇文學的薄弱,文明戲的衰落同戲劇文學的未能確立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文明戲雖然衰落了,但也為五四新劇的誕生准備了條件。後來的新劇,到1928年,經著名的戲劇家洪深提議,將主要以對話和動作表情達意的戲劇樣式定名為「話劇」。從此,這個由西方傳入中國的劇種,才有了一個大家認可的正式名稱。
【戲曲劇種】
北京市
京劇 北方崑曲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評劇 絲弦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 上四調
山西省
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 洪洞道情 臨縣道情 晉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壺關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劇
遼寧省
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
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
龍江劇
陝西省
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腔 眉戶腔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陝南端公戲 陝西道情 弦板腔 陝南花鼓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 高山劇 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
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
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錫劇 蘇劇 淮海戲 丹劇 丁丁腔 海門山歌劇 淮紅劇
安徽省
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沙河調 岳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儺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 推劇 嗨字戲 洪山戲
上海市
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
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
贛劇 弋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南昌採茶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
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平講戲 閩劇 庶民戲 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 打城戲 竹馬戲 游春戲 肩膀戲
台灣省
歌仔戲
廣東省
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粵北採茶戲 樂昌花鼓戲 雷劇 粵西白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劇 邕劇 絲弦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壯劇 苗戲 侗戲
海南省
瓊劇 臨劇
湖南省
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 湘西苗戲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
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 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
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大弦戲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
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
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彝劇 雲南壯劇
貴州省
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西藏自治區
藏戲
【中國戲劇的奠基人——關漢卿】
關漢卿是中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家,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和前期劇壇的領袖。在元雜劇作家中,他創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響最大。他以字行,號已齋叟,大都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主要活動在大都一帶。關漢卿不樂仕進,交遊甚廣,與書會才人、青樓藝伎均有交往,時相切磋,同時他又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歌善舞,這對他的戲劇創作大有裨益。作為在金元易代之際淪入市井間的落魄文人,關漢卿長期混跡於行院勾欄,這既培植了他倜儻風流、桀驁不馴、狂放不羈的個性,又使他充分接觸下層社會,對被壓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他還親自參與演出,「躬踐排場,面敷粉墨」,獲得了豐富的舞台體驗,這使他的戲劇創作更具有當行本色。
關漢卿一生創作了六十餘種雜劇,保存至今的有十八種。按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揭露社會黑暗,歌頌人民反抗斗爭精神的社會劇,有《竇娥冤》、《魯齋郎》、《蝴蝶夢》等;第二類是反映婦女悲慘命運並大力頌揚女性在抗爭中的智慧和膽略的愛情風月劇,有《救風塵》、《望江亭》、《謝天香》等;第三類是採用歷史題材,藉以表達作者對現實社會認知的歷史劇,有《單刀會》、《西蜀夢》等。
我國的戲劇文化多種多樣各有千秋因為地域的不同所以各個劇種也各自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圖註:本圖為甘肅秦腔
[編輯本段][ 中國五大戲劇名家 ]
京劇:梅蘭芳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就開始學戲,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等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C. 中國戲劇名段
1、《宇宙鋒》
《宇宙鋒》是中國戲曲的傳統劇目,而梅蘭芳(京劇)、陳素真(豫劇)、陳伯華(漢劇)三位大師的《宇宙鋒》並稱為「宇宙三鋒」。
秦腔表演藝術家、教育家馬藍魚的《宇宙鋒》是梅蘭芳親排。同樣,馬藍魚老師又傳授給了得意弟子梅花獎得主齊愛雲。秦腔還有為數不多的演員在演。
2013年12月20日,紹興小百花越劇團開排《宇宙鋒》,由第二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飛領銜主演。
2、《情探》
《情探》,傳統越劇劇目,出自明傳奇《焚香記》,該劇為上海越劇院保留劇目,傅全香代表作之一;有同名中國電影,由江南電影製片廠在1958年攝制。
其主要劇情為:落第舉人王魁與名妓敫桂英相遇,結為夫妻,王魁赴京趕考,得中狀元後忘恩負義,桂英接到休書後到海神廟哭訴王魁罪狀,自縊自死,最後判官司小鬼活捉王魁。
3、《天仙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講述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1952年班友書等改編了《路遇》一折,將董永由秀才改為農民,將七仙女由「奉旨成婚」改為「思凡下嫁」;
1953年陸洪非改編了全本,形成了《賣身》、《鵲橋》、《路遇》、《上工》、《織絹》、《滿工》、《分別》七場戲;後來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磨合定型為始於《鵲橋》,終於《分別》的六場次。
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4、《秦香蓮》
《秦香蓮》,又名《鍘美案》,是目前戲曲舞台上最流行的劇目之一,據記載此劇原始版本是梆子戲《明公斷》。見《秦香蓮》鼓詞。1953年中國戲曲研究院參考地方劇加以改編,增加首尾。
潮劇、豫劇、漢劇、楚劇、評劇、同州梆子、秦腔、晉劇、河北梆子、武安平調、均有此劇目,粵劇有《琵琶詞》,弋腔有《琵琶宴》,川劇有《陳世美不認前妻》。
5、《穆桂英掛帥》
原名《老征東》或《楊文廣奪印》;1954年,經宋詞改編,更名《穆桂英掛帥》,由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劇本於1956年出版,收入《戲曲選》第3卷(1959);
其主要劇情為:楊家將屢次率兵擊潰遼軍,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離朝帶領全家轉回河東,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卻心系國家安危,遂派文廣、金花進京打探。
此時安王造反,宋王校場選帥。少年氣盛的文廣、金花在校場刀劈王倫奪得帥印。宋王得知楊門之子遂封穆桂英為帥出征。為了國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舊日的鎧甲,滿懷豪情又擂響了出征的戰鼓。
D. 京劇知識
京劇是徽,漢兩個劇種在北京融合以後形成的產物。但在形成過程中,漢調實占重要位置。嚴格地說,漢調的聲腔,板式,劇目,字韻等,是後來形成京劇的主要"內涵";徽班則是融會徽漢二調演員同台演出的"載體"。因此專家有謂:班曰徽班,調曰漢調。沒有徽班,漢調演員無所依附,京劇很難形成。但是沒有漢調演員,只有徽班,缺乏後來形成京劇的主要內涵,照樣無法形成京劇。三慶徽班在1790年進京,只是載體出現的標志,距離新劇種京劇的產生,為時尚遠。所以我們不能含糊地說京劇已經形成200年。
漢調演員最早進京的是米應先(又名米喜子),以演關羽戲蓍稱,大約在1800年左右,曾春台徽班20年,但作為漢調演員,畢竟單槍匹馬,影響並不廣泛。大批漢調演員陸續進京,約在1820-1832年之間,蓍名者有王洪貴,李六,龍德雲,譚志道等,最著名的是老生餘三勝。這些漢調演員與徽班中的演員同台演出,徽調演員演的多為二黃,高潑子,吹腔,四平調等,間或亦演西皮調,崑腔和弋腔;而漢調演員演的則是西皮調和二黃調。京劇聲腔的主要組成部分,無疑是西皮和二黃,從後來的京劇劇目和聲腔看,更多的是源於漢劇,例如現在的傳統戲《擊鼓罵曹》,《烏盆記》,《賣馬》,《碰碑》,《瓊林宴》等,都是源於漢劇。也有部分劇目源於徽劇,與盧勝奎等編演了許多京劇本(如《三國志》等),那已經是京劇基本形成以後的事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徽班進京,只是出現了產生京劇的載體;二,漢調演員進京後搭入徽班,與徽班演員同台演唱,互相影響,融合,再加上京音化,逐漸變為一個皮黃系統的新劇種,但漢劇的劇目,聲腔,實為形成京劇的主要內涵,所以漢調演員入京,實為產生京劇的重要步驟,沒有這一步,只有徽班,談不到產生京劇;三,大批漢調演員進京是在1820年以後,又經過將近20年的融合,醞釀,京劇才逐步形成。第一代京劇演員的成熟和被承認,大約是在1840年左右。這就是我們認為京劇形成約為150年的歷史根據。
另外還有一個佐證,就是第一部京劇劇本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刊行問世的署名觀劇道人所著的《極樂世界》,其凡例中有這樣的話:"二黃之尚楚音,猶崑曲之尚吳音,習俗然也。今將以悅京師之耳,故概用京音。間有讀仄為平者,元人北曲已有其例,幸勿嗤為謬妄。"可是:一,京劇主要尚楚音《即漢調》,不是尚徽音。二,由漢調演化為京劇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京音化《當然只是部分字音的京化》。三,在1840年《極樂世界》出現以前,並無京劇劇本。因此界定京劇形成的時間為距今150年左右,是比較符合歷史的客觀實際的。
E. 求一個九一八事變相關的完整劇本。好劇本追加懸賞。
1931年9月18日
場景一來
地點:北平前門源中和戲院
梅蘭芳《宇宙鋒》
人物:張學良、於鳳至、趙四小姐、通訊衛兵
(台下掌聲雷動,叫好聲不斷)
通訊衛兵:(急急忙忙走至張學良,側耳輕聲)說「日軍突襲,北大營失守」。
張學良:(突然臉色大變,急忙站起來)喝道,「快走!」
(於鳳至、趙四小姐面面相覷,望著張學良驚慌失措離去的背影)
場景二
地點:沈陽東北軍北大營
人物:姜明文、朱芝榮
(北大營九點熄燈,7旅620團3營9連上尉連長姜明文查夜,十點二十五分巡迴,西南方向爆破聲和密集槍聲響起,日軍攻入北大營)
姜明文(上尉連長):傳令全營緊急集合,投入陣地地堡。
朱芝榮(中校團副):(跑進北大營)旅長電告,不抵抗,部隊撤回,槍械入庫。日本人要什麼就給什麼,不準打。
姜明文和幾位連長:(強壓著怒火)問:要命,也給嗎?
這是從網上找的,不過你可以上網聽聽單田芳先生《千古功臣張學良》,也是一回回的,應該就知道怎麼寫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F. 著名一些的戲曲故事
1、《宇宙鋒》
秦二世時,趙高、匡洪一殿為臣且是兒女親家。趙高專權,匡洪不滿。趙高遣人盜匡家所藏「宇宙鋒」寶劍,後持劍行刺二世以嫁禍。二世震怒,抄斬匡門。
匡洪子匡扶逃,其妻趙艷容回趙家獨居。秦二世胡亥見艷容貌美,欲立為嬪妃。艷容既恨父親誣陷匡家,又恨二世荒淫無道,斷然拒絕。在使女啞奴(有劇為啞乳娘)的幫助下,趙艷容假裝瘋癲,以抗強暴。
2、《玉堂春》
官家子弟王景隆與名妓蘇三誓偕白首,因金盡被逐,潦倒關王廟。蘇三得悉,赴廟贈金,使王得回南京。後鴇兒將蘇三賣給山西富商沈燕林為妾。
沈妻皮氏與趙監生私通,毒死沈,反誣告蘇三。縣官受賄,將蘇三問成死罪,解至太原三堂會審,主審官恰為巡按王景隆,遂使冤案平反,王、蘇團圓。
3、《長坂坡》
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慌亂中,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殺回亂軍尋找。
趙雲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趁趙雲不注意跳井身亡,這時曹兵殺來,趙雲含淚推倒土牆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沖。
曹將殺來,趙雲力戰眾將,威武勇猛,七進七出,視曹軍百萬之眾如同草芥。曹操傳令活捉趙雲,趙雲就利用這個機會沖出包圍,終於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4、《群英會》
曹操謀士蔣干,與周瑜故交,請求過江勸降。周瑜將計就計,盛會隆重宴請諸將和摯友,號稱「群英會」。席間歌舞歡慶,相邀蔣干共眠,旋即詳裝酒醉,暗將偽造蔡瑁、張允投降書信置於案頭。
蔣干勸降不果,萬般無奈,趁周瑜「熟睡」之際,翻閱文案,「偶遇」此信,大為驚恐,連夜返回江北,告知曹操。曹操即刻斬了蔡、張兩人。周瑜暗喜曹操中計,除去了諳熟水戰的將領。
5、《花木蘭》
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
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G. 《宇宙鋒》被梅蘭芳如何演繹的
這是梅蘭芳先生偏愛的一出戲。這個戲劇情雖然簡單,但是角色的內心活動專非常豐富,給演員屬留下了很多的表演空間。梅蘭芳先生不斷地體會劇情,揣摸角色的心理依據,演技不斷提高,終於使《宇宙鋒》成為他的一個精品。《宇宙鋒》是青衣應工,是以唱工為主的文戲。但表演裝瘋就需要有武功底子才能演好、演美。《宇宙鋒》原劇本過於冗長,要四個小時才能演完。經過多年的研究,突出了精華「趙高修本」、「金殿裝瘋」兩場,充分表現趙艷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質,受到了觀眾的認可。而趙艷蓉借裝瘋,盡情發泄胸中的怨恨和不平,一改青衣端莊拘謹的常態,高視闊步,對皇帝不跪不拜,暢所欲言,似喜劇而蘊涵著悲劇的本質,戲很好看。梅蘭芳先生對角色的每一個姿勢、每一個眼神,都細心琢磨,把角色的內心揭示出來,使趙艷蓉成為戲曲舞台上一個令人難忘的形象。
H. 九一八事變 劇本
1931年9月18日
場景一
地點:北平前門中和戲院
梅蘭芳《宇宙鋒》
人物:張學良、於鳳至、內趙四小姐容、通訊衛兵
(台下掌聲雷動,叫好聲不斷)
通訊衛兵:(急急忙忙走至張學良,側耳輕聲)說「日軍突襲,北大營失守」。
張學良:(突然臉色大變,急忙站起來)喝道,「快走!」
(於鳳至、趙四小姐面面相覷,望著張學良驚慌失措離去的背影)
場景二
地點:沈陽東北軍北大營
人物:姜明文、朱芝榮
(北大營九點熄燈,7旅620團3營9連上尉連長姜明文查夜,十點二十五分巡迴,西南方向爆破聲和密集槍聲響起,日軍攻入北大營)
姜明文(上尉連長):傳令全營緊急集合,投入陣地地堡。
朱芝榮(中校團副):(跑進北大營)旅長電告,不抵抗,部隊撤回,槍械入庫。日本人要什麼就給什麼,不準打。
姜明文和幾位連長:(強壓著怒火)問:要命,也給嗎?
I. 中國古代戲曲經典劇目有哪些
1、天仙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講述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2、貴妃醉酒
京劇《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載歌載舞的單折歌舞劇,取材於中國唐朝歷史人物楊貴妃的故事,經過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作、表演而廣為認知,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
該劇描寫的是楊玉環深受唐明皇的榮寵,本是約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隨後知道他早已轉駕西宮,於是羞怒交加,萬端愁緒無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盞,飲致大醉,後來悵然返宮的一段情節。
《貴妃醉酒》通過優美的動作和華美的唱詞、曲調,表達楊貴妃由期盼到失望,再到怨恨的復雜心情。
3、桃花扇
黃梅戲《桃花扇》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動。改編古典名著,要尊重原作又高於原作。在這方面,黃梅戲《桃花扇》改編本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將原著中蘇、柳兩位藝人綜合成一位柳敬亭,使人物更集中,線條更清晰。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孔尚任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明末時期復雜的權奸之爭,以及南明覆亡的歷史;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共定婚約。
4、西廂記
《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
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5、三子爭父
《三子爭父》由省淮著名表演藝術家周鳳英導演,眾名角聯袂登場。張耕儒老人由江蘇省淮劇團原團長淮劇名家呂輔國飾演,呂老師表演的老人,即有飽經世情冷暖的滄桑,又有讀書人的儒雅。
徐永軍飾演的張孝,固執愚腐,前時一味縱容刁蠻的妻子趙氏,後一反常態,對其硬下心腸散盡家資千里尋父;省淮小生陳紅玲、和省淮當紅花旦陳芳分別飾演石憨夫婦,這一對夫妻真是一對妙人,石憨傻傻憨憨卻有一幅熱心腸,憨媳李氏,心靈手巧動作輕盈,時時提點憨子。
崔成華飾的書生王義,品性溫良遇事忍讓書生氣十足;姚小雨飾演的趙氏好吃懶做,即潑又悍......全劇情節起伏,貫穿全劇唯一個「妙」字,妙趣橫生,眾名家精湛的表演技藝,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是一出發人深省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