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題材
Ⅰ 幼兒園小班適合那些主題活動
剛開學適合《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喜歡》、關於季節的《秋天》《過新年》這些主題都可以的~
Ⅱ 如何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微型課題論文
(大自然的搬運工)
一、創設適宜的環境,培養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的提供者,觀察的指導者。教師主要是通過創設環境,投放開放性的材料來影響孩子主動地學習。在環境創設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戲生成後,我就問幼兒:「我們可以在哪個位置開超市,需要怎樣布置?」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許多建議:「在活動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設一個入口,一個出口。」「還有收銀台,如果人少就一個,如果人多就設兩個。」有時我發現孩子們玩了幾次後,對原有的游戲區興趣不大,於是在講評活動中,我及時提出來,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戲材料,幼兒對富有新意的環境總是表現出特別敏感而有興趣,他們對每個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聽聽、摸模、碰碰、問問,這時他們的思維活動與探索精神也處於最佳狀態,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那麼幼兒就能主動地、積極地、不斷地去創造游戲。
二、尊重幼兒的意願,凸顯幼兒游戲的自由性
我們縱觀幼兒游戲的全過程不難發現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要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幼兒的意願,真正實現五個自由,即:尊重幼兒選擇主題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情節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角色的自由、同時還要尊重幼兒自由地講評自己的游戲,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兒這五個「自由」,游戲才能變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
1.自由選擇主題:幼兒游戲主題的來源往往是幼兒周圍生活中見過的或者體驗過的事和物,從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兒園的生活,逐漸擴大到社會生活人和事,如從「娃娃家」到「照像館」、「圖書館」。教師在主題確定上要給幼兒選擇的餘地,平時多收集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利用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交流,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主題,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
2.自由選擇情節:主題確定後,教師可組織幼兒討論游戲怎樣玩,以此來發展游戲情節,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不要過多干預,根據幼兒意願發展情節,如:娃娃家裡的媽媽總是在那裡做飯,教師見到後就讓媽媽去買菜,可是媽媽卻不願意,這時,教師就應尊重幼兒的意願,了解原因,根據幼兒意願發展游戲情節。
3.自由選擇角色:在選擇游戲的角色時,要體現按意願選擇角色,年齡小的幼兒可以問一問願意擔任什麼角色,中、大班幼兒則鼓勵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選擇玩具:角色游戲中的玩具就是游戲材料,在選擇時,教師也要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如我班的西西小朋友在一次醫院的游戲中,突然萌發了 「做手術」的情節,因為沒有口罩,他將理發店的毛巾當口罩,這是很有創意的想法,如果教師沒有觀察清楚而誤認為他亂拿別人的物品,就會抹殺孩子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創造性。
5.自由講評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會有許多開心的事情與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講述的自由與時間,每次游戲結束後都可以讓幼兒分組講一講,特別是大班的小朋友,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針對問題讓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游戲,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三、豐富指導的方式,增強幼兒參與的意識性
合理運用游戲的指導方式,是實現幼兒在游戲中主體地位的需要保證,而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現場指導,應以幼兒的主體性為前提。如:幼兒在開展「理發店」的游戲中,扮演理發師的幼兒常弄錯理發順序,不知理發前該做些什麼。為此,我扮成顧客去理發,提示「理發師」,先幫我洗個頭,這樣剪的時候才不會疼。忘了圍圍布,就對「理發師」說:「想個辦法別讓頭發落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兒很好地完成了理發的過程,其效果比教師直接說步驟要好得多。
實踐中,可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差異,適時給予隨機指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參與游戲,幫助每位幼兒增強角色意識,突出幼兒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如:班裡的宣宣小朋友膽子小,不愛表現。於是,我鼓引導她帶娃娃上超市買,或到飲食店裡吃。這樣,明確了她當媽媽的角色,也調動了她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個體差異的隨機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
四、優化游戲的評價,提高幼兒評議的自主性
游戲之所以受幼兒的喜愛,取決於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身體和精神上能夠得到放鬆。當游戲結束時,幼兒還會興致勃勃地談論游戲,教師作為游戲的引導者,應適時地抓住機會,讓幼兒把游戲中開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創造性的、與眾不同的地方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共勉。而當前角色游戲的評價往往被教師忽略,或由於時間不夠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導游戲發展的效果。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多給幼兒說的機會,讓幼兒自己與同伴交流,之後教師應以肯定的態度來看待每位幼兒,並且對幼兒出現的錯誤持接納的態度。只有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孩子的自主權才能得到發展,自主評議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才能在角色游戲中充分地體現出主體性。
成功的角色游戲不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時還可以提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幼兒的主動活動,使游戲過程成為幼兒自由交往、自由創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樂趣,享受到個性自由的快樂,主動地參與角色游戲,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Ⅲ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主題花花綠綠區域布置
小班故事《我們都是好朋友》的活動反思在教學中,我首先問小朋友,我們都是小班的小朋友,你想和誰坐在一起?為什麼?陳志菀小朋友說:「我想和汪勇濤坐在一起,因為我和他是好朋友。」陳欣怡小朋友說:「我想和怡鑫坐一起,因為我們是好朋友。」王嘉瑩小朋友說:「我也想和陳欣怡、怡鑫坐一起,我們都是好朋友。」聽到他們三人想坐一起,我當時就心裡一緊,他們三個小朋友都很聰明,但是在上課、吃飯時都喜歡說話的,屬於不容易自我控制的小朋友,他們喜歡在課余時間擠在一起,雖然是好朋友但也免不了經常吵架,他們三人坐一起真的有點緊張,於是我問他們:「你們三個人是好朋友啊,真好,那你們說,好朋友坐在一起,應該怎麼樣呢?」這時,他們紛紛舉手說:「好朋友坐在一起,當然不能夠吵架,還要互相幫助呢!」聽到他們的回答,我真的很開心,覺得他們有這樣良好地想法已經不錯了,於是我當即就表揚了他們,鼓勵另外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好朋友坐一組,然後我用照相機拍下來讓每個小朋友看看他們的笑容,經過幾天的觀察,孩子們和好朋友坐在一起都很開心,而且還能相互提醒、相互幫助,下課時,他們在一起開心地聊天、游戲,常規比以前有所好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少不了老師的經常性提醒。從這個活動中,讓我感覺到老師可以放手讓孩子自由地選擇,要相信孩子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Ⅳ 小班上學期角色游戲的主題有哪些
小班上學期角色游戲階段計劃 游戲預設主題:娃娃家、菜市嘗銀行 總目標: 1、願意參與角色游戲活動,對游戲活動感興趣。 2、初步會遵守簡單的游戲規則
Ⅳ 小班娃娃家根據主題核心經驗是怎樣變化的
綜合主題背景下小班娃娃家游戲的有效開展
區域游戲活動是綜合活動課程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為小組學習和個別學習提供可能,是孩子自主活動、自由表現以及交流的機會和條件,為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同伴間的合作與互動,促進孩子富有個性地發展提供平台。娃娃家是歷年小班區域游戲的主旋律,孩子們都非常熱衷於此游戲,這與我們老師在游戲的環境創設、材料投放,游戲過程中的精心組織與引導是分不開的,其中綜合主題課程是我們老師進行以上工作的一個最大的依靠。因此,綜合主題活動與區域游戲活動又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實踐工作,淺談綜合主題背景下小班娃娃家游戲的開展。
一、主題內容給孩子提供知識准備 娃娃家顧名思義就是寶寶的家,寶寶的家裡有誰呢?孩子們知道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我這個小娃娃。孩子的回憶就像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媽媽,還有我這個小娃娃,親親熱熱在一起,我們都愛這個家。)這是主題親親熱熱一家人中的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習兒歌的過程中,孩子更了解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而本主題中的《我的媽媽》《寶寶的相冊》等內容非常詳細地討論了在寶寶的成長過程,爸爸、媽媽是怎樣照顧寶寶的。因而延伸到娃娃家游戲中,給孩子提供娃娃家游戲的相關知識,進而提供了游戲線索。 在一個單獨陳列的化妝間,我們擺放了爸爸的領帶,媽媽的高跟鞋,手提包,絲巾,化妝包,裝飾品等,爺爺的老花鏡,奶奶的毛線帽等等。孩子對這些材料並不陌生,因為他們在集體活動中討論,而且玩過。這些是他們平時較好奇的東西,也許在家裡沒有嘗試操作的機會,而在主題活動中,大家的共同分享給孩子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而當這些主題材料投放到游戲區域中後,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操作權,他們在游戲的空間中,發揮主動權,相互合作的意識也在此萌發。 例如,一個游戲的早晨,我忽然被一陣高跟鞋的聲音所吸引,尋聲而視,一個滑稽的"媽媽"形象展現在我的眼前:一個綠色的頭箍帶在後腦勺上的豆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身上挎著一隻黑色的小包,腳上的高跟鞋隨著他在家裡走來走去而發出踢踏踢踏---聲。瞧,他的懷里還抱著一個娃娃呢,可見,他扮演了家中媽媽的角色,負起了照顧寶寶的責任。 二、主題環境帶孩子走進游戲角色 環境是課程實施的重要保證,環境的設計與更新是主題活動發展過程的生動展示,區域環境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溫暖、和諧、平等、寬松、有趣的區域氛圍和豐富的游戲材料能很快帶孩子走進游戲的角色,是孩子快樂游戲的前提條件。 例如:在"親親熱熱一家人"主題中,家的環境設計和安排對吸引孩子參加角色起著重要的作用。走進小班的游戲角,鍋鍋碗碗佔了主要的角色,獨具家的溫馨,我們更把家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有廚房,有餐廳,有卧室,還有衛生間等。當孩子走進廚房,煤氣灶旁就有他們忙碌的身影,裡面定會發出有節奏的炒菜聲,而櫃子里一長排吊掛非常整齊的餐具,成為他們的最愛。這時,孩子就是一位能乾的廚師。牆上各式菜餚的圖片,更增添了游戲的靈感,櫃子上面一盤盤的蔬菜玩具選擇自如,他們大膽地將不同的菜拼在一塊,綠色的豆角和黃色的豆芽拼盤,有很好的視覺效果,也增加了對蔬菜的興趣。"菜來了!"快樂的廚師炒了滿滿一桌子的菜,吸引了在卧室里照顧寶寶的"媽媽"。 媽媽抱著寶寶一起吃飯,"寶寶吃一口"媽媽很有耐心地對寶寶說。這是在餐廳里了。小圓的餐桌,上面鋪著清潔的桌布,一家人坐在一起非常熱鬧。瞧,有的還設置了家電,有彩電、音響、冰箱等。擺放整齊,在這樣的環境里用餐,挺舒服的。看看卧室里,有小床,床上有喜歡的娃娃,還有自己的全家福。一扇用紙條做的小窗戶,粉色網帶做的窗簾,還有很多漂亮的蝴蝶結,把卧室打扮的既溫馨又漂亮。走進卧室,我很容易就把寶寶哄睡著了。寶寶睡著了,我來整理房間吧,瞧,櫃子上的標記告訴我,這里是放衣服的,這里是放褲子的,這里是放玩具的。我得把寶寶的衣服整理好。用一塊長布做門簾相隔的就是衛生間。衛生間里有洗浴設備、洗衣設備、晾衣架,可以把洗好的衣服夾起來晾好。 孩子們來到這樣一個家的環境里,他就是一個小主人,家庭里的一個小成員,去炒菜,去喂娃娃,去幫娃娃洗澡,洗衣服,整理房間,去嘗試一些可能在家裡沒有做過,卻想做而大人不讓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去過一把爸爸、媽媽等大人的癮。來到這樣一個廣松的環境里,孩子們很快就走進了游戲的角色,玩得非常開心。當他以一個游戲的角色與同伴互動時,更大膽與自然,一些游戲的語言使他們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有一位"媽媽"問:"爸爸你要去哪裡呀?""爸爸"說:"我去買點菜。""媽媽"又說:"你快點回來,啊!""爸爸":"奧!"他們親切的交流,就是生活的再現,來自於一個溫馨的家庭! 三、主題變換使孩子增進游戲興趣 也許有人會問,孩子天天到娃娃家去炒炒菜,喂喂娃娃等,他們不會對此游戲失去興趣嗎?其實不然,小班的娃娃家游戲隨著主題內容的變化,游戲內容也在隨之改變。例如,在親親熱熱一家人的主題中,娃娃家的主要內容是扮演一家人,孩子更喜歡穿穿大人的衣服等。在用這些大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時,孩子們的興趣很濃,玩得時候也非常投入。特別是媽媽的一些裝飾品和化妝品。他們會很認真,很專注地打扮自己,會很神氣地問老師:"老師,我漂亮嗎?" 在"能乾的我"這個主題中,我們在卧室里增添了許多孩子們小時候的衣服,他們可以學習整理衣服,可以嘗試幫娃娃穿衣服。游戲中,他們一邊穿,一邊跟娃娃說話:"來,媽媽幫你穿衣服。""寶寶乖,把手伸進來。"---在化妝間里有收集了許多的小鏡子,在主題內容的引導下,他們對自己的五官產生了興趣,在這里,他們更有了個別操作和觀察探索的機會。對著鏡子,動動自己的五官,有時會凝視,有時會傻笑。 在"美麗的春天"主題中,老師大膽嘗試,戶外挑戰游戲給小班的娃娃家充實了新新血液。孩子給分成一家三口的家庭組,走進春天的大自然,去完成合作性的任務。孩子勇敢的表現,強烈的責任意識,團結的家庭隊伍,在一次次完成任務之後成功的體驗中,表現出濃厚的游戲興趣,他們要三人一起騎馬,在協調的騎馬蹦跳動作中到終點戴好花朵獎品,來裝飾花盆。然後一起到花園里找蝴蝶,貼在畫上。花和蝴蝶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受孩子的喜歡,當他們把自己的畫裝飾得越來越漂亮時,他們的情緒也越來越高漲了。最後,勇敢的爸爸還要爬上竹梯,去幫助花兒除害蟲。這時媽媽和孩子並不是在一邊乾等,而在給爸爸鼓勁呢:"爸爸加油!爸爸加油!"孩子勇敢而熟練的表現,打消了我們的顧慮,這么高,這么危險,這項挑戰可取嗎?有的爸爸捉了一條還要捉第二條,直到上面的"大青蟲"全部捉完為止。孩子們帶著勝利的果實喊著口號回到活動中。這時,老師已經把他們的游戲歷程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在溫馨的歌曲聲中回放時,我們老師和孩子一樣激動,當不同的畫面在屏幕上播放時,孩子的表揚聲,孩子的感嘆聲,呼聲不斷啊。這次游戲雖然結束了,但是孩子們的經歷會一直啟發著他們,影響著他們,而娃娃家的游戲還會一直發展下去。 在主題背景下的小班娃娃家游戲,會隨著主題內容的開展不斷更新游戲的環境和內容,回顧這一年的娃娃家游戲,孩子們收獲了許多的快樂與成長,老師也收獲了許多游戲過程性組織的經驗,這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我們的綜合主題課程。課程的內容來源於孩子的生活,並進行了有機的整合,拓展到娃娃家游戲角中,非常受孩子們的喜歡,娃娃家環境的真實性,娃娃家內容的豐富性,使孩子們在有趣的游戲中提高了交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更對游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其中,使區域游戲活動發揮了寶貴的教育價值!
Ⅵ 幼兒園娃娃家主題角色區可以怎樣拓展與靈動生成其他的主題
幼兒園娃娃家主題角色當然可以拓展靈動,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本身這些東西都是這樣為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