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台詞配音 » 致橡樹題材

致橡樹題材

發布時間: 2021-02-24 00:20:57

1. 《致橡樹》的思想內容

愛情的禮贊——淺析舒婷詩歌《致橡樹》

女詩人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 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大量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是與北島、顧城一起並立詩壇朦朧詩的三巨頭之一。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她的詩,不局限於朦朧,保持了超然的鮮明的個性,因此在文學的天空里塗抹出了一道絢麗奪目的軌跡。她的詩,從意象到語匯都深具南方風情和女性特色。便如這首《致橡樹》,語言和意象是何等的鮮活感人!而其所歌唱的那種不卑不亢至純至美的愛情,可謂理想境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曾令無數的年輕人嚮往和憧憬。
舒婷曾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致橡樹》曾經是傳遍天下的詩歌,二十年前,評說紛紜。雖然如今朦朧詩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及其《致橡樹》卻值得一說。
《致橡樹》是完全沒有朦朧意味的愛情詩,詩人運用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表達了明麗雋美的意象,在中國新詩八十年的發展史上,也許再沒有其它任何一首愛情詩比它更優秀。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創作於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後最早的愛情詩。
愛情,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課題,也是古今中外詩歌描寫最為廣泛的題材。朦朧詩人的傑出代表舒婷,深感現實生活中崇高精神的喪失而追慕先賢們偉大愛情的堅貞,用其《致橡樹》向人們提出了一個愛情的高標准。她在這一詩篇中塑造的愛情形象,鮮明地昭示了一種獨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
讓我們逐字逐句地來把這篇關於愛情的經典詩作賞析一遍。
《致橡樹》一詩,採取「木棉樹」的獨白口吻與「橡樹」對話,在當時的詩歌創作上,這種手法是具有開拓性的。橡樹是一種木質緊實而高大的用材樹,而木棉樹又叫英雄樹,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樹中最高大的一種。我們不得不承認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的精心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的平等要求。詩人通過擬物化的藝術手法,用木棉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這首詩一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為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花葉依風的舊的情愛描寫模式,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偏重於給予的互愛原則,完美地體現出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建立在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的前提下。這種愛情觀極有思想含量和藝術震撼力,顯得無比的厚重。
詩篇一開始就用了兩個假設和六個否定性比喻,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情觀:「我如果是你——/絕不象攀緣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是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終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象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一廂情願地淹沒在對方的冷漠濃蔭下,獨唱那單戀的歌曲。作為女性,她默認應該具有脈脈含情的體貼和溫柔,但又認為不能停留在這種情意綿綿的狀態,她承認鋪墊和襯托能使對方的形象更加出眾和威武,但又覺得這種作用仍然沒有表達出愛情的全部力量。為了對方,自己應奉獻出「日光」般的溫暖,應傾瀉出「春雨」般的情意;這都是愛情中的至理。但她並不滿足於這些:「不,這些都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詩人鮮明地表示她不當附屬品,只成為對方的陪襯和點綴,而必須和對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須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氣質的人,你是樹我必須是樹是同樣高大挺拔的樹,你站著我也必須站著平等地立於天地間。總之,兩人形象必須一致。
但這一致既不意味著要凌逼和擠迫對方,也不意味著兩者毫無區別,只是為了「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如並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真是並肩攜手息息相通的情侶,那怕是一點微風掠過,都能引起共同的顫栗。他們心心相印,沒有誰能聽懂他們的話語。這木棉用一種為橡樹自豪、為自己驕傲的口吻說道:「你有銅皮鐵干,/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嘆息,/又象英勇的火炬。」顯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樹各自的特點和價值;他們雙方不能互相取代,倒應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在這里,她毫不掩飾地頌贊橡樹的男性美和陽剛氣概,豪壯挺拔,鋒芒畢露;也對自身女性的柔韌氣質作了贊美:那豐碩的紅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標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紅花為何又象「沉重的嘆息」?我們可以從中感觸這位女詩人那種獨特的聲音和情緒:這聲音帶著痛苦的傷痕,這情緒染著憂傷的色暈。這聲音和情緒里融化了多少那個年代社會、親友、個人的陣痛、艱辛和掙扎!這沉重的嘆息是那麼真實,以至把它擲之於地,便會濺出淚漬和血斑!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對獨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嚮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羈絆,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她接著寫道:「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真正的愛情,當然應同甘共苦。他們表面上「彷彿永遠分離」,實質上卻根葉糾結,「終身相依」。只有這樣的愛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的偉岸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在這里對愛情的「堅貞」提出了她獨特的見解:愛情的堅貞,不只在於使自己忠實於對方的「偉岸的身軀」,僅止於容貌的傾慕和形體的結合,而是更進一步,把對方的事業追求、理想信念也納入自己愛的懷抱,從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佔有;不僅在形體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達到完美的結合,站在同一個陣地,擁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種目標,才算得上「偉大的愛情」。
全詩明麗洗煉、概括集中,作者運用了抒情主體擬物化的表現手法。詩中抒寫的對象明為橡樹,實為木棉。寫法上也獨辟蹊徑,不去描繪木棉外貌的秀麗挺拔,卻用了一連串精妙的喻象從各個角度反襯出木棉的品格、特徵、信念和抱負。接著又從心理上對她的愛情觀作進一步的剝露,從性格特徵上加以刻劃。在刻劃中用「嘆息」、「火炬」兩個意象對比,更深一層展示了木棉豐滿的個性。然後,又把「寒潮」、「霧靄」等意象鋪開對比,襯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樹這一愛情形象的典型環境。這就從四面八方突出而飽滿地表現了木棉對橡樹的愛情。在藝術上巧妙的比興、鮮明的形象、蘊藉而柔婉的調子,構成了全篇的獨立特性。全詩收束處,既是虛擬,也是實寫,虛虛實實,意味深長,富於哲理,開拓了題旨,對木棉的愛情觀加以理性的升華,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徵愛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堅貞倩影更為挺拔和崇高,顯得那麼飽滿、美麗、鮮明!

2. 「《致橡樹》」表達了怎樣的情懷

《致橡樹》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這首詩是中國詩人舒婷197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全詩原文如下: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

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2)致橡樹題材擴展閱讀

這首詩通過整體象徵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詩篇一開始用了兩個假設和六個否定性比喻,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情觀: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想一廂情願地淹沒在對方的冷漠濃蔭下,獨唱那單戀的歌曲。作為女性,她默認應該具有脈脈含情的體貼和溫柔,但又認為不能僅僅停留在這種狀態。

她承認鋪墊和襯托能使對方的形象更加出眾和威武,但又覺得這仍不能代表愛情的全部。為了對方,自己應奉獻出「目光」般的溫暖,應傾瀉出「春雨」般的情意。詩人鮮明地表示她必須和對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樹,我必須是樹且是同樣高大挺拔的樹;你站著,我也必須站著。

全詩把「木棉」「橡樹」二者人格化、心靈化,使這兩個中心意象從外到內都閃射出思想和審美的光芒。木棉可以理解為是充滿青春氣息的柔中帶剛的現代女性美的象徵,也可以理解為那是熾熱、豐富的感情及獨有一份深沉的個性。橡樹則顯示了種陽剛的氣質,那是偉岸、剛強的性格象徵。

3. 舒婷的《致橡樹》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運用了比喻、排比、對偶、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3)致橡樹題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1975年,福建有位曾經在寫作上給予她很大幫助的歸僑老詩人蔡其矯,到鼓浪嶼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時,蔡其矯向她說起這輩子碰到的女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公開談喜歡女孩子是件大膽的事。

蔡其矯說,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沒有才氣;有才氣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氣的女孩子,又很兇悍,他覺得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

舒婷說,當時她聽了後很生氣,覺得那是大男子主義思想,男性與女性應當是平等的,於是,當天晚上,她就寫了首詩《橡樹》交給蔡其矯,後來發表時,才改作《致橡樹》。

二、作者簡介:

舒婷,別名龔佩瑜,福建泉州人。中學畢業後,到上杭縣農村勞動。1971年開始詩歌創作,1972年調到廈門進入工廠、做過泥水工、漿沙場、擋車工、統計員、焊錫工等。

1979年發表處女作《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引起注目,獲1970—1980年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新詩獎。1980年調到福建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

4. 關於致橡樹

愛情抄是人生中一個永恆的話襲題,也是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盡情歌頌的事物,「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理枝」、「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達愛情的千古絕唱。雖然愛情這一主題亘古不變的,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愛情觀是不斷發展的,接著用一句話引入詩名

5. 《致橡樹》的點評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內樹》,是她的一容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著,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語的會意。

6. 致橡樹 時代背景

《致橡樹》是完全沒有朦朧意味的愛情詩,詩人運用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表達了明麗雋美的意象,在中國新詩八十年的發展史上,也許再沒有其它任何一首愛情詩比它更優秀。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創作於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後最早的愛情詩。 愛情,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課題,也是古今中外詩歌描寫最為廣泛的題材。朦朧詩人的傑出代表舒婷,深感現實生活中崇高精神的喪失而追慕先賢們偉大愛情的堅貞,用其《致橡樹》向人們提出了一個愛情的高標准。她在這一詩篇中塑造的愛情形象,鮮明地昭示了一種獨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兩性關系,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於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舍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這是新時代的人格在性愛觀念上對前輩的大跨度的超越。這種超越出自向來處於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為難能可貴。詩歌對愛情理想的歌唱、高揚,樹立在極有思想含量、極有力度的否定之上。全詩共36行。1至13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進行象徵類比,對攀附(「凌霄花」)和單方面奉獻(「險峰」)這兩種以一方的壓抑、萎縮和犧牲為愛的前提的愛情觀作了深刻的否定,這正是以對立的價值面對現代愛情理想構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襯。14至31行正面抒寫理想的愛情觀:愛情的雙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獨立個性,又互相支持,攜手並進。32至36行寫真正的愛情就應該既愛雙方的人品,也愛他的理想——忠於祖國。 「橡樹」的形象象徵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裡。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詩歌之所以採用整體象徵,也由於詩人的構思意圖不一定把作品題旨局限於愛情的視野。從橡樹與木棉的意象構成中同樣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對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這種道德理想。

7. 《致橡樹》舒婷 讀後感1000字

一首內涵深刻的愛情詩歌,近日重讀這首詩,更加感受到它的深刻與魅力所在;作者贊美了一個堅貞的、熱烈的愛情,頌揚了一個不僅純真的、炯熱的愛,並且是一個高尚的、偉大的愛;作者以橡樹為對象,把自己比作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與之站在一起,同甘共苦、風雨同舟;上至枝葉,下至根基緊緊相融;枝葉的擺動,相互的致意,沒有人能夠聽得懂,只有他們兩人明白的這種無聲的語言。他們的心靈相通,無語的意會,這種愛情達到了極致,這是何等的精神境界啊?這首韻味生動的詩。經著名配音演員丁建華動情的朗誦,以及優美的旋律加之襯托,更加豐富了作者的情感和這首詩的魅力。效果極佳,為之完美。
《致橡樹》是完全沒有朦朧意味的愛情詩,詩人運用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表達了明麗雋美的意象,在中國新詩八十年的發展史上,也許再沒有其它任何一首愛情詩比它更優秀。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創作於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後最早的愛情詩。

愛情,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課題,也是古今中外詩歌描寫最為廣泛的題材。朦朧詩人的傑出代表舒婷,深感現實生活中崇高精神的喪失而追慕先賢們偉大愛情的堅貞,用其《致橡樹》向人們提出了一個愛情的高標准。她在這一詩篇中塑造的愛情形象,鮮明地昭示了一種獨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
多人總是夢幻自己的愛情都如舒婷的這首詩一樣,純情純真,美麗高尚,但這有點太唯美化,在這個物慾橫流,燈火霓紅的世界裡,白色是那種早以畫不了來的色彩,愛是什麼?情是什麼?物資與現實,愛情與金錢,慾望與道德?多少人在這泥潭中掙扎茫然探求沉淪。
迷亂的都市,人潮湧動的馬路人與人都帶著面具生存著,人們漸漸都有了一種難治的病,呻吟著追求那種人類的奢侈品------愛情,人們總是在尋找靠岸的地方,等找到了靠岸的碼頭,卻在海裡面迷失自己,在愛的錯亂里忘記了如何去上岸,人學會了生存卻忘記了如何去愛。
人生,相愛容易相守難。
納蘭的那首小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七個字,道盡多少悲涼。初初相識,人若孔雀,本能的盡極絢麗,禮貌羞澀著收斂脾氣,綻放美好。而那些觀者也大都懷著欣賞,暗暗叫好,憐愛有加。便想將之擁有,日子久了,孔雀頹累,羽翼漸退,時間長久,還會轉身,生氣。生人如此,情人愛人之間也不能一樣。致橡樹中的這句「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只能為一聲感嘆罷了。

也有人說過,感情就是因為存在一些遺憾和殘缺,才會唯美,永恆。也許說這句話的人只是隔岸觀火,所以會覺得美。心中的傷痛,只有自己能品嘗。那些,「不管天長地久,只想曾經擁有」的人,也只不過是自己苦笑安慰自己的話罷了,
去過泰山,站在大山之頂看下垂望,生與死只是一線之的事,低看浮雲,遠看山村,我們都只不過是塵世中的一顆塵土,猛然回首,能守著一心靈的一方凈土,執著一份清淡,過著問心無愧的生活不隨波逐流。知足常樂這也是一種幸福。

8. 從題材上看,<錯誤><致橡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分別是____詩,____詩,_____詩

<錯誤>:閨怨
<致橡樹>愛情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就不知道了。。。

9. 分析舒婷的《致橡樹》中共運用了那些修辭方法

20 世紀 80 年代,舒婷的朦朧詩代表作《致橡樹》受到了一致的認同,隨著詩的發表和流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朦朧詩體的舒婷,她的《致橡樹》表現出女性的柔韌性格和堅韌抉擇,表現出女性的獨立和個性,內容扣動心弦,猶如心靈的凈化,受到了讀者的一致喜愛。象徵的手法是將事物的深刻內容表現出來,採用「樹」來表達出來的情感,使象徵的內容深刻的體現出來,體現詩的感染力,描繪出作者想要說明的,想要暗喻的東西。象徵性是一種啟迪,是朦朧詩的重要特徵。本文將針對朦朧詩的象徵特點和舒婷的《致橡樹》結合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朦朧體詩的表現含義,抒發內心的情感。
舒婷的詩構思較為新穎,富有濃烈的情感色彩,語言表達深刻,表現出其個人的創作風格。《致橡樹》是一首優美的、內容深刻的抒情詩,表達出的愛不是單純的愛,不是熱烈的愛,而是具有高尚情感偉大的愛,它以橡樹表現愛情的思想,是一種理想與信念的共同體現。
2 舒婷舒婷《致橡樹》的特點
舒婷的詩具有自我內心的自省作用,通過捕捉文字之間中內心的情感,變現出一位女詩人的獨特的敏感思想內心。復雜的情緒,豐富的內涵,句句透著深刻的思想,將這種思想賦予極具邏輯性的表現方式。從這樣的方面分析,她通過多種的暗喻、隱喻、象徵手法和局部暗喻完成直抒胸臆的表現,是一種多重意義上的意象表示。《致橡樹》中深刻的抒發了詩人深刻的人格思想內涵,表現出極具詩人性格的內容,描繪不同特點的獨立形象深刻的表現出橡樹與木棉的關聯,從而表現出極具象徵思想意義的內容,這種象徵意義否定了傳統的「青藤纏樹」形式的關系,超越了自我犧牲的范疇,增加了二者互敬互愛的關系表現,從而豐富的描繪出具有現代愛情觀念的思想內容,體現出具有完美的人文特點的現代愛情品質,即真誠、高尚的愛情,獨立自主的不離不棄思想,在新時代的愛情觀念下,超遠了傳統的束縛,跨越了自我的地位。詩歌通過對橡樹與木棉的象徵手法表現出具有愛情理想思想的獨立的、高尚的內涵,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全詩一共 36 行,先是採用自然無得象徵類比,以凌霄花的表現描繪出一方壓制另一方,另一方萎縮、犧牲的愛情觀念,深刻的否定這樣的愛情,從而逐漸的樹立反對的愛情價值觀念,表現出詩人推崇的愛情理想思路,詩詞中間描繪了愛情中注重尊重與平等關系的思想,這即使要保證各自的獨立特點個性,又要表現出具有相互扶持,相互支持,攜手共進的思想內涵,詩詞後部分描繪了詩人眼中真正的愛情觀念,是愛的理想的生化,是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內涵。《致橡樹》中的「橡樹」主要描繪的是具有剛強毅力體魄的男子,而「木棉」則代表具有溫文爾雅,柔情似水氣質的女子。「木棉」的蛻變充分的象徵了具有獨立自主女青年的理想人格思想內涵,在詩歌的表現形式上,採用內心自我獨白的形式,表現出木棉追求的獨立的、真誠的真摯愛情,這種哲理性的愛情具有強烈的可親可感性,是生動的、詩意化的描繪。詩歌的強烈哲理性更加的深入化,表現出具有強烈理性氣質的教育韻味,受到了讀者的廣泛歡迎。
3 舒婷《致橡樹》的象徵手法
3.1 朦朧詩中象徵手法的基礎定義
象徵手法起源於希臘,是將類似的物體放在一起,兩種物體雖拼合在一起卻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從而表達出整體東西的意思,象徵是表現文字內容中更加深刻含義的意思。象徵可以定義為用某種物品來代替深刻含義的內容,既是表達出它所具有的內容含義,又深刻的表現出其內在的意境,象徵是事物的影像,是事物之間的借喻手法,亦是真正的暗示與表達。象徵是有形的無形喻,以有限的內容變現出無限的可能,抓住其中永恆的思想內涵,象徵的內容有兩個部分構成,一個是象徵體,是有形的事物,人們所熟知的具體內容,一種是象徵義,是大於象徵體內容的另外一種永恆的東西,可能是某種情感,也可能是某種觀念,它是在象徵體的後面表現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需要讀者認真的揣摩和思考的。例如,舒婷的《致橡樹》
是一個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朦朧詩作品,作者以橡樹為描述的象徵體,以愛情為象徵義,從而表現出作者對於愛情的熾熱、堅決、堅韌。詩詞中的橡樹代表的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相中的愛情人物,這首詩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是單純的表現出詩人自身的熱烈的愛情思想,而是要表現出一種具有愛情理想的思想信仰。通過對橡樹的具體親密描寫發揮其具有的內心形象,具有托物言志的意境。是表現出一種可以比翼齊飛,風雨同舟,共患難的難得的愛情觀念。詩人將自己比喻成為一株木棉,是矗立在橡樹傍邊的矮矮的小樹,這兩棵樹的枝葉緊密相互連接,環環相扣,猶如兩個鼻翼同軸的並肩愛人一般,表現出詩人希望的愛情是可以長相廝守,比翼齊飛的觀念,橡樹與木棉堅定的站在一起,風吹不散、雨澆不爛,二者搖擺著枝葉,相互示意,表現出心意相通的意境。以物比人,好像二者都具有了人性一般,在二者的世界中相互的溝通,找尋心靈的默契和慰藉,這是一種沒有語言的意會,無需更多的語言和文字。為讀者的腦海呈現出一幅沒有聲音的動感畫面,深刻的挖掘讀者內心的思想情感,尋求與舒婷詩人之間的思想共鳴,從而完成詩詞的文字內容表現。
3.2 舒婷《致橡樹》中象徵手法的出處
象徵手法多由情感起源,從審美的角度將物化為人,以人的思想表現物的狀態,設身處地的描繪物的意境,將原本沒有生命的東西生命化,帶給讀者一種具有魅力感覺思想的意境,從而達到人與物的有效化共鳴,人與物的感情溝通,形成同一境界的效果,表現出具有的美感。物體原本沒有思想內涵,人之所以會對這些事物產生不同的感情,是因為將這些感情置身於這些物體上,傾注自身的感情。象徵藝術的目的是讓作者忽略象徵的本例,例如,橡樹、木棉,而是將象徵體後面的豐富思想內涵不斷的擴大化,尋找適合作者感受的,帶有豐富思想內涵的感覺、意志,從而完成朦朧的象徵意境,這是作者採用象徵手法完成朦朧詩題材的主要目的,這樣可以讓詩人的思想直接表達給讀者,讀者又不會因為直接接受作者的思想內涵而沒有合理的思考,是思想轉移的一種具有現實意義的藝術美學創作手法。
3.3 舒婷《致橡樹》中象徵手法的類別
第一種類別是感受象徵的整體,感受作者整體詩詞的意境。
例如,舒婷的《致橡樹》中寫道「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種似遠非遠,似近非近的感受,變現出現實中人與人之間感情交流的關系,這種不確定性的關系沒有因為距離而帶來感情的遺失,而是因為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深刻感情思想,為朦朧詩帶來了一種確定的關系思想,是一種具有淳樸感受的思想理論,象徵了感情不會因為遠近而變得淡然的意思。第二類是單純形象的事件象徵,例如,舒婷的《致橡樹》中寫道「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用木棉進行象徵,將樹根、樹干以及枝葉比喻成情侶直接的愛情相擁的狀態,注重表現互相的愛情思想,富於充分的兩性關系認識,合理的採用新時代的人格思想變現出超出自我的愛情理想認識,加深極具愛情思想認識的相關聯系,從而建立具有哲理的思想內涵,認識到詩人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感情的溝通,相互理解的狀態,相互信任的思想聯系起來,從而各自撫育極具道德理想的意義,加深詩人作品的思想意境,表現出詩人極具個人魅力的思想行為藝術。
3.4 舒婷《致橡樹》的抒情象徵的轉換
朦朧詩人對於抒情的表現會採用抒情表達的方式完成,放棄相關景緻的描寫,採用自我思想的描繪,對相關的象徵手法進行合理的運用,為詩人帶來抒發情感的表現機會。抒情詩主要是通過作者需要表達的思想,從事物的描繪開始,對相關內容、物品進行描述,以象徵的手法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完成抒情的有效表達。作為抒情詩的代表作家,舒婷《致橡樹》中抒發到「我們都互相致意」,「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都是以詩詞抒發的角度對相關內容進行心情的抒發,以各種合理的方法完成相關象徵物的創作。舒婷的《致橡樹》中「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抒發了作者自我的感情思想,象徵手法在抒情角度完成了有效結合,合理細致的捕捉到她全面的敏感思想。
復雜的情感通過合理的假設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思想,明麗的音韻,流暢的實體過程思路,採用隱喻的表現手法,合理的邏輯結構,直抒胸臆,表現出多種的情感。「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則是映襯出具有貞潔主義思想的,象徵著橡樹與木棉之間的情感,這些手法的合理化運用,加深了詩歌的整體藝術感情氛圍,保證了其具有鮮明反差色彩的意境表示,啟迪人們對於現實的思索,更加鮮活的表現出詩中抒發的情感,悲傷的與歡樂的對比,更加突出悲傷的痛苦與沉重。
4 象徵在舒婷《致橡樹》中的作用
4.1 象徵手法增加了舒婷《致橡樹》抒情的理性情節作用
舒婷《致橡樹》採用具有哲理美的思想,合理的運用象徵的手法加深理性抒情的韻味,是一首具有意象美的哲理性詩,用「橡樹和木棉」比喻成具有思想的性格的人,橡樹和木棉是不變的,具有事物了的原本藝術特徵,更加深了詩人要表達的意境。詩中寫道「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這是利用「橡樹和木棉」象徵了這種情感的交融,突破無法逾越的傳統詩詞表達形式。詩人用具有哲理性的語言「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變現出詩人的情感態度,這是事物的象徵抒情描寫。
4.2 舒婷《致橡樹》具有的寓意特點
寓意是象徵的一種方法,象徵主義者認為,合理的文學藝術不是描繪現有的生活,而是對於不能達到的超越時間限制、超過時空認定、超過物質基礎要求、超過感覺思想內容的另外的一種意識思想,這種感覺思想只有通過寓意手法,象徵手法才能夠表現出來。象徵手法溝通了現實生活與理想生活,為二者建立良好的橋梁,人們可以很容易的通過詩歌認識詩人主觀表達的思想,象徵的內容不是事物的基礎屬性,而是主觀意義上賦予的特點。拜託生活中的語言形式,採用脫俗的寓意手法,加深詩歌豐富的思想內涵寓意。象徵的手法大多採用暗喻的方法,表現詩歌的意境,這與主觀客體內容是相互契合的。象徵手法帶來的詩意是給予詩人內心時間的描繪,無意義的寓意不是朦朧詩,更不能成為詩。有寓意的詩才可以被成為具有思想內容的,是值得人們稱贊的。這種稱贊是極具獨立性的、庄嚴而神聖的,沒有多餘的稜角和光環,是默默的長大,逐漸成長起來的真正的文化思想藝術。舒婷當時生活的年代正處理抗戰時期,由於詩人具有的地下黨身份,受到的教育是得到了「雨露的潤澤」,可以坦然的面對「風雨」,《致橡樹》中寫道「樹的位置」,它是「獨立的」而並非「孤單的」,是「月光為它帶來了光明和理想」,「月光」帶給詩人理想的夢,是符合當時地下黨工作所處環境的它的孤立、傲骨都表現出具有「美」的寓意。樹的沉默和豐富隨著風霜的鍛煉,逐漸充實,它的默默無言,卻比「夏蟬」還要有力,比「秋蟲」的鳴叫更加悠久長遠深刻。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沉默,是社會規律變化中的沉澱,在這樣的抒情寓意中,逐步讓讀者感受到其深刻的寓意。通過象徵的手法表現出藝術的特點,詩人寫「樹」卻處處喻人,凸顯其具有的象徵意義,合理的認識象徵中具有的可以貫穿的內涵,將「樹」與「人」合理的結合起來,變現出具有強烈切合象徵意義的雙重韻味,增加了含蓄的寓意之美。詩的這種象徵暗喻是極具朦朧詩的味道的。它不體現在直觀的描繪上,而是體現在其深刻的象徵體上,表現出具有強烈朦朧詩的內涵意境。
5 結語
舒婷《致橡樹》的語言特點通過合理的隱喻、暗喻、象徵等形式完成詩人的創作思路,合理的描繪詩人的情感,表現出具有不同情感意蘊的深刻思想,像「橡樹」與「木棉」一樣構建出具有深刻內涵的象徵意義,從而深化詩人的中心思想。通過舒婷《致橡樹》的賞析,加強朦朧詩語言的學習和研究,促進我們對於詩人詩句的學習,更有利於運用這種語言特點完成文學素養的有效升華。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